首页 > 文章中心 > 政治逻辑论文

政治逻辑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浅论文化和政治逻辑下的符号冲突

【摘要】符号冲突是跨文化交往的一个重要体现,它一方面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政治因素在跨文化交际和符号冲突中往往扮演着“催化剂”的角色。在符号冲突中,任何一个“干扰”因素都不是孤立的,符号冲突受到文化逻辑和政治逻辑的交互影响。

【关键词】文化 政治 符号冲突

符号的信息传播,是通过“发讯人”的编码和“收讯人”的解码共同来实现的。由于交际双方在思想、认识和世界观等方面的不同,使得在交际中,各自对符号的使用和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所谓的“符号冲突”。产生和影响符号冲突的各类因素大致都体现在文化和政治两个方面,符号在跨文化交际的具体过程中产生意义,而各种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使得符号所指、语用和语言内部意义这三类符号意义与文化不相协调,从而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和失误。而政治因素对符号交际冲突产生的影响则更为直接,在一些跨国的符号交流和碰撞中,不同的政治群体的观点和主张差异会直接影响到符号交流的程度,甚至国与国之间外交关系的发展变数也会使得符号在交流过程中产生相应的波折和动荡。在不同的文化、政治因素的影响方面,广告投放引起的文化抵触,北京奥运圣火进入台湾遭遇的波折以及近年来日韩影视剧在中国传播的现象等均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研究例证。

一、符号在传播过程中产生冲突的原理探析

符号通过其意义的被解读来传达其关于符号对象的信息,但在一定情况下对符号的解读会产生相应差异。现代符号学的奠基者之一皮尔斯认为,符号的意义是在认知主体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他在论及符号意义时指出将指称对象同集体意识联系起来,否则符号不可能具有意义。①黄华新在《符号学导论》一书中指出,“符号的生命在于社会的约定,约定性是图像符号、指所符号和象征符号共有的特征。然而对象征符号来说,约定性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象征符号的创立和使用完全依赖于某一社会群体的约定,并且要求这个群体的所有成员都来遵守。”尤其在使用过程中,“它首先表现在人为约定对符形表征范围的限定作用。一个符号形体可以表征一个符号对象,也可以表征多个符号对象,……人为约定也在符号使用者以及符号使用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范围方面起到限定的作用。例如象征纯洁爱情的白色婚纱和象征庄严正式的黑色礼服可以出现在西方人的婚礼上,但不能出现在旧时中国人的婚典中。因为旧时的中国以白色、黑色为凶色,它们那是不吉的象征。”②

按照查尔斯・莫里斯的观点,符号具有所指性、评价性和规范性三种价值,其中符号的所指性特征是指把阐释者引向具体的物体或特定的所指对象。换言之,符号是用来指称事物的。符号的评价性特征把阐释者指向物体的具体特质,这使得人们对物体做出评价或鉴定。规范性特征则指导人们以某些方式做出反应:符号规定了一定范围的方法使得阐释者能对所指的物体或思想作出行动。③从这一理论出发我们可以得出,正是符号具有的这三种价值,方使得符号在传播过程中产生冲突成为可能。通过上面的论述,符号的所指性将阐释者引向具体的或特定的所指对象,这让符号和所指对象往往具有明确和特定的对应关系。但是符号的评价性特征则是人们通过物体的具体特质对符号进行解读,对物体做出评价或鉴定。这就存在一个特殊性的问题,也就是说,人们对符号的解读往往会受到自身认识、其所在的群体、组织的价值观念、政治认同及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存在遵循特定惯例和抵制抵抗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符号在传播过程中产生冲突和误读就不可避免了。

二、文化逻辑下的符号冲突

文化逻辑下的符号冲突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文化差异下的跨文化交流。跨文化差异普遍存在于人类的社会关系之中,相应的新闻传播领域也面临着困惑和挑战。

全文阅读

对认知逻辑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摘要:认知逻辑研究的目的是应用于实践,然而目前并没有对认知逻辑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在阐述认知逻辑现状的同时把其应用于实践中,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认识逻辑,并论述其意义所在。

关键词:认识逻辑;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9-0164-01

一、初探渊源

认知逻辑关心知识和信念概念,并源于哲学中对这些概念进行逻辑分析而发展起来的。认知逻辑也被译作认识逻辑,是认识论逻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人们认为认识论逻辑包括问答逻辑、假设与支持逻辑、信息逻辑、归纳逻辑以及本文要介绍的认知逻辑,而认知逻辑则又包括断定逻辑、知道逻辑、信念逻辑、自知逻辑等。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运用逻辑学相关知识来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揭示新规律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不同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有利于我们所力图探索、建设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

二、研究现状

(一)国内对认知逻辑的研究

认知逻辑是认识论逻辑的组成部分,在逻辑学思想中占据着一定的地位,应该受到重视,也应该进行深入研究。80年代前后,马希文教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曾与麦卡锡(J.McCarthy)合作从事过有关认知逻辑的研究,用认知逻辑的思想设计了对话解题系统KP―O。在认识逻辑研究方面,鞠实儿采用逻辑分析与心理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经典自我欺骗的问题,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通过一系列研究展示了逻辑分析和心理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在认知领域研究中的优势,为以后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认知逻辑的研究范例。周北海在《多主体认知逻辑》中运用广义模态逻辑和多值逻辑两种方法对多主体认知逻辑进行研究,并从理论基础上对多主体认知逻辑作全面系统的研究。周昌乐《认知逻辑导论》的项目中认为认知逻辑可作认识逻辑,主要是研究知识和信念的形式化问题的逻辑分支。并认为认知逻辑是人工智能专家和计算机科学家所“发现”的核心工具之一。

全文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探讨

摘 要:逻辑起点是一门科学或学科理论体系的基石,是理论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所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很有必要。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显得相对薄弱,同时在当前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将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研究现状进行述评的同时,主张思想和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

关键词:逻辑起点;思想政治教育学;现实的人;思想;个人与社会;思想和行为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1-0191-02

任何一种理论,要想成为一门科学的理论,这种理论本身必须具有严密的、内在的联系,也就是必须形成一种理论体系。要建立理论体系,就必须先确定一个最基本的范畴作为逻辑起点,这样,全部理论才能从起点开始逐步展开。而一门科学理论的逻辑起点,在开始时往往是不清楚的,只有到了相对发达和成熟的阶段,经过认真地研究探索之后,才能逐步明确起来。

1 逻辑起点的界定

逻辑起点问题是关于一门学科理论体系科学性的根本问题,它对一门学科的成熟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逻辑起点,是构建学科理论体系的基石,因此,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很有必要。而探讨逻辑起点问题的前提性必备条件是对“逻辑起点”的认识和把握。

逻辑起点问题是哲学特别是逻辑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对它的理解就不能脱离哲学、逻辑学的有关理论。在哲学史上,很多哲学家对此问题进行过论述,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黑格尔和马克思。黑格尔关于逻辑起点的论述,综合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起点范畴一定是整个体系得以展开、赖以建立起来的客观根据和基础;二是起点范畴应该是一个最初的、最直接的和最简单的规定;三是起点范畴必须是绝对的、抽象的;四是逻辑起点与历史起点一致;五是起点和终点是辨证统一的;六是起点范畴与理论体系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马克思在此基础上吸收其合理因素,抛弃了它的唯心主义外壳在他创作《资本论》的过程中成功地解决逻辑起点问题。在这部著作中的逻辑起点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起点是最抽象的东西;二是起点是最简单的东西;三是起点是构成体系的细胞的、元素的形式;四是起点和终点是辩证统一的;五是历史和逻辑是一致的。

关于“逻辑起点”,在目前的教科书里认为“科学的逻辑起点”必须符合以下四个基本条件,即它的规定性包括:第一,逻辑起点是整个学科理论体系中最简单、最基础、最抽象的范畴;第二,逻辑起点与学科理论的研究对象彼此规定;第三,逻辑起点是学科理论体系中一切矛盾的‘胚芽’;第四,逻辑起点与历史起点是相互吻合的,在此意义上,逻辑起点与历史起点是同一的。由此我们至少要形成以下几点认识:首先,逻辑起点应是某一学科体系中具有起始性的范畴;其次,逻辑起点与学科理论体系联系密切,是学科理论中思维开始的地方。离开学科的理论系统寻找逻辑起点,就如同没有逻辑起点做奠基石的理论大厦,成为空中楼阁。二者互相依赖,缺一不可;最后,逻辑起点对于某一学科而言只有唯一的一个,不存在多个。类似“某某为某学科的逻辑起点之一”这种缺乏逻辑性的表述,是应避免的低级错误。

全文阅读

思政教育逻辑起点

一门学科理论体系首先要确定其逻辑起点,科学的逻辑起点的确立对一门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任何一门学科,都首先要解决一个逻辑起点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的确立,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基石,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得以建立的前提。当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问题的研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综合性、横跨性的学科,要把握它的逻辑起点,必须从宏观的高度入手,单纯地从一个角度来分析,必然会陷入误区,从而导致在理论和实践中的错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应该是什么呢?

一、逻辑起点的内涵

每一门科学理论,都有自己的逻辑起点,进而从该起点入手,展开学科理论的研究,推动学科的发展。如马克思哲学就是在回答世界的本源是物质还是意识,究竟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这个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展开的。“学科的科学理论体系,一般认为首先应当确定它的逻辑起点,从逻辑起点出发,借助逻辑手段,按照学科的内在规律,层层推导,科学的逐步展开,构成严谨的逻辑系。”[1]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既是构建其学科理论体系的基石,也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有效性的关键。它将直接决定和制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以及教育效果,进而影响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受程度、掌握程度及认知程度。那么,何谓逻辑起点?逻辑起点,可以简称为起点,称逻辑起点,主要是为了强调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内在关联性。一门学科理论体系是具有独特价值的,这种独特价值就决定了其逻辑起点的唯一性,它只能隶属于一门学科,也就是逻辑起点与一门学科理论体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它应该能够将该理论体系与其他理论体系区别开来,并作为该理论体系所具有的个性存在并发挥作用。这就决定了它与研究起点、研究对象等是不一样的。逻辑起点作用和影响是根本性的,它的选择和确立不仅影响到对基本问题的回答,而且影响到整个学科理论体系的建构。目前对逻辑起点的概念,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都对这个问题有过描述。用恩格斯的话说,就是指“科学应该从何开始?”这表明,逻辑起点是指范畴体系的起始的、基本的范畴。“从最简单的基本的东西出发……因为这里,在这些基本东西那里,‘全部发展就在萌芽中’”。

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冯振广、荣今兴[3],以及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等著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4]中关于逻辑起点的论述,本文认为对于一门学科理论体系来说,科学的逻辑起点的确立应该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首先,逻辑起点应该是一门学科最简单、最抽象、最基本的范畴。我们可以说逻辑起点在一门学科理论体系中是最小的“单位”,是不可以再分割的范畴。逻辑起点之于一门学科,其目的就是使该学科理论体系有一个核心的概念,这个核心概念贯穿于该理论体系的始终,整个理论始终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概念展开的,也都是这个核心概念的解释、说明。然后根据这个核心概念展开学科研究,从而使该学科的知识体系清晰明了,言简意赅,并易于为人们认识和理解。而在科学理论研究中,我们必须从大量纷繁复杂的具体问题中抽象出一般的理论,这是一个从个性特征寻求共性特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越是抽象就越是简单,就越有利于对基本问题的回答。其次,认识起点和逻辑起点是一致的。由于人们所生活的时代不同,文化知识背景不同,因而对同一问题的认识起点往往也是有差异的。在学科理论体系中,这些不同的认识必然会通过对基本问题的回答表现出来,如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阵营由于在认识起点上的不同,从而决定了对基本问题的回答也截然相反。从这个意义上说,认识起点和逻辑起点具有一致性,它们只是同一种说法的两种不同的表述。再次,逻辑起点应该包含一门学科发展过程中一切矛盾的“萌芽”。一门学科理论体系中包含着多种多样的具体矛盾,而这多种多样的具体矛盾无一不以“萌芽”的形式包含在逻辑起点之中。逻辑起点是贯穿于一门学科发展始终的矛盾,其它各种各样的矛盾也都是由逻辑起点派生出来的,因而,逻辑起点决定了该学科的性质,规定着该学科的发展方向。最后,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是一致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逻辑和历史是统一的,客观现实的历史是逻辑的基础和内容,逻辑是历史的理论再现,是“经过修正”的历史。逻辑和历史的统一是确立科学逻辑起点必须遵循的一个根本原则。任何理论体系在其历史起点上总是表现为起始的、基本的的形态,这往往是学科理论体系在基本问题上的直接体现,这也是逻辑起点最直接的显现。张耀灿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人学转换》一文中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核心概念可以表述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社会、组织、群体与其成员,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思想、情感的交流互动,引导其成员吸纳、认同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促进其成员知、情、意、信、行均衡协调发展和思想品德自主建构的社会实践活动。”[5]而以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则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6]第一个概念和以往的概念相比更加注重人的价值,注重人的发展,更加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所以,本文认为把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研究个人需要。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逻辑起点,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是什么呢?结合王金情[7]等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的论述,本文认为,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但同时更应该注重个人的需要,关注个人的发展。下面,我们从确定学科逻辑起点应该具备的几个方面来进行说明。第一,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最简单、最抽象、最基本的范畴。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这对范畴之于思想政治教育学这门理论体系中,是该理论体系的一个核心概念,因为思想政治教育要么关注个人需要,要么关注社会需要,没有不关注任何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和其所肩负的使命决定的。在任何理论研究中,我们都要把大量纷繁复杂的问题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以从具体的实践上升为一般的抽象理论。越是抽象就越是简单,逻辑起点在某种意义上是最高抽象,而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这对范畴正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最高抽象。无论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属性还是从其所担负的使命和任务我们都不难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协调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在社会需要得到实现的同时,也要考虑和估计个体的感受,使个人需要得到满足,从而激发个体的积极性,以至于更好的服务于社会需要。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或者在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具体内容是有所不同的。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实践活动和整个教育过程都是围绕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这对范畴展开的。第二,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认识起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人”,我们必须首先认识到这一研究对象。但笼统的讲,一切人文学科也都以人为研究对象。那么又作何区分呢?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我们不难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所研究和关注的是人的价值、思想、道德、观念等领域,这对促进人的社会化有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经典作家告诉我们,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因为生存产生了某种需要进而才结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所以,要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人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就要关注和研究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这对范畴,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一定社会或社会群体服务的,这一阶级属性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只能是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这对范畴。另外,只有深入研究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在满足社会的需要的同时也满足个人需要,使其工具价值和人文价值都得到实现,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正是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人的某些属性,才更好地理解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第三,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矛盾包含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一切矛盾的“萌芽”。这也正如社会主义包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一切矛盾的“萌芽”一样,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这对范畴也包含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一切矛盾的“萌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切具体的矛盾必然会以“胚芽”的形式包含在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这对矛盾运动的起点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系列既对立又统一的概念范畴,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者与教育介体、受教育者与教育环体,等等,无一不是产生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践中,又无一不以“胚芽”的形式包含在“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这个逻辑起点之中。

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这对矛盾是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基本矛盾,它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目标的实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途径或者是工具,统治集团或阶级用这种手段或工具来进行有效的管理或统治,只有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得到最大化协调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才能实现最大化。第四,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发展的历史起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告诉我们,逻辑和历史是统一的,历史从哪里开始,逻辑就从那里开始,理论是历史的再现。遵循历史和逻辑的辩证统一这一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是我们确立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像其他学科一样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思想政治教育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它所宣传的是一定社会阶级的主流意识形态,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势必代表着一定阶级的利益,为一定的阶级服务。因此,在任何阶级社会中,都不会出现超越阶级的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传播主流意识形态这一客观现实的历史存在,它要把统治阶级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转化为社会成员自己的政治信仰,形成共同的拥护党和政府的观念,这就决定了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这对范畴必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也决定了在任何的阶级社会,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一种客观存在。所以,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的辩证统一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而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协调也有赖于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发展。把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这对范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虽然也符合关于科学的逻辑起点的几个方面的论述,但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来看,我们更应该突出人的作用,把个人的需要放在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因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做人的工作,做群众的工作,其根本目标必须落脚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设想的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圭臬,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完善人,努力实现人的类本质、社会本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归宿,这是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个人需要的理论依据,而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推进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12]只有更关注个人发展、个人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才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政治教育。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是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需要共同推动而后促成的。作为社会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能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形成社会认同,维护阶级统治;作为个人需要,它能为个人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所以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是谋求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最大化的统一。也正因为如此,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这对范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更为合理和贴切。但我们在把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的同时,在把二者协调、统一的过程中应更加关注个人需要,为个人发挥能动性提供广阔的空间,使个人的价值性得到更好的体现,从而使个人的需要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因为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所代表的一定阶级的需要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才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整个社会的和谐程度才能更加的提高。我们相信,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的界定和确立必将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向着更高、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

全文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现实的人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具有鲜明社会主义属性的理论学科,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学科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是学科大厦的根基和成熟的保证,对理论的系统构建与健康发展有着前提性与决定性的意义。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显得相对薄弱,同时在当前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从马克思人学理论的角度出发,主张“现实的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现实的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3-0321-02

“每一门科学理论,都有逻辑起点、逻辑中介和逻辑终点,抓住了这三点,才算抓住了一门科学理论的纲。” [1] 逻辑起点问题是关于一门学科理论体系科学性的根本问题,它对一门学科的成熟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是构建学科理论体系的基石,因此,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很有必要。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问题,从国际国内学者的研究来看,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有其比较完整和合理的论证。当前主要有四种观点:现实的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人们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思想和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而笔者认为,把现实的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更为贴切。

一、逻辑起点的含义

考察一门学科的逻辑起点是什么,首先就要明确什么是逻辑起点。黑格尔、马克思、列宁等经典作家都对这个问题有过描述。黑格尔关于逻辑起点的论述,综合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起点范畴一定是整个体系得以展开、赖以建立起来的客观根据和基础;二是起点范畴应该是一个最初的、最直接的和最简单的规定;三是起点范畴必须是绝对的、抽象的;四是逻辑起点与历史起点一致;五是起点和终点是辩证统一的;六是起点范畴与理论体系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2]。列宁认为逻辑起点是包含复杂整体的一切矛盾胚芽的细胞或细胞形态。在目前的教科书里关于什么是逻辑起点问题认为“科学的逻辑起点必须符合以下四个基本条件:第一,要看该范畴是不是该学科最常见、最简单、最抽象的范畴;第二,要看该范畴是不是与该学科的研究对象相互规定;第三,要看该范畴是不是该学科研究领域一切矛盾的‘胚芽’,是不是该事物全部发展的雏形;第四,该范畴作为逻辑起点是不是同时也是历史起点” [3]。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

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基于某一逻辑起点,依据科学的方法论展开思维,而形成组合有序的符合逻辑推理的概念和原理的体系。一门学科的逻辑起点就是这门学科产生的源头,它既是整个学科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又是准确反映该学科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核心要素。逻辑起点就如构建学科大厦的基石,如果基石没有确定,那么学科的结构或体系一定是松散和无序的,其理论是经不起推敲的,从而缺乏科学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不仅是构建其学科理论体系的基石,而且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它将直接决定和制约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式,进而影响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受程度。

全文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新探

摘要:逻辑起点是一门科学或学科理论体系的基石,是理论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所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很有必要。所谓逻辑起点,就是学科领域的“原始的基本的关系”。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这对范畴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原始的基本的关系”,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和发展的依据,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它贯穿于体系的始终,构成体系的中枢和轴心。确立这一逻辑起点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成熟和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个人需要;社会需要

中图分类号:C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0)05-0044-03

“每一门科学理论,都有逻辑起点、逻辑中介和逻辑终点,抓住了这三点,才算抓住了一门科学理论的纲。”逻辑起点问题是关于一门学科理论体系科学性的根本问题,它对一门学科的成熟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是构建学科理论体系的基石,因此,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很有必要。目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问题的主要观点有:现实的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抽象的人、全面发展的人、自我实现的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国家主体或统治阶级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思想和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而笔者认为,把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这对范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更为贴切。

严格地讲,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不能完全等同,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而思想政治教育学则是研究这种实践活动的科学。但是,二者的逻辑起点不应该也不可能是两个不同的逻辑起点。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又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因此,二者的逻辑起点应是一致的。所以,在后面的分析中,笔者将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对二者不作区别分析。

一、何谓逻辑起点

考察一门学科的逻辑起点是什么,首先就要明确什么是逻辑起点。黑格尔、马克思、列宁等经典作家都对这个问题有过描述。黑格尔关于逻辑起点的论述,综合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起点范畴一定是整个体系得以展开、赖以建立起来的客观根据和基础;二是起点范畴应该是一个最初的、最直接的和最简单的规定;三是起点范畴必须是绝对的、抽象的;四是逻辑起点与历史起点一致;五是起点和终点是辨证统一的;六是起点范畴与理论体系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马克思在此基础上吸收其合理因素,抛弃了它的唯心主义外壳,最后得出商品是《资本论》的逻辑起点。列宁在谈到《资本论》的这一分析方法时,认为“在任何一个命题中,很象在一个‘单位(细胞)’中一样,都可以(而且应当)发现一切辩证法要素的胚芽”。也就是说,列宁认为逻辑起点是包含复杂整体的一切矛盾胚芽的细胞或细胞形态。在目前的教科书里关于什么是逻辑起点问题认为“科学的逻辑起点必须符合以下四个基本条件:第一,要看该范畴是不是该学科最常见、最简单、最抽象的范畴;第二,要看该范畴是不是与该学科的研究对象相互规定;第三,要看该范畴是不是该学科研究领域一切矛盾的‘胚芽’,是不是该事物全部发展的雏形;第四,该范畴作为逻辑起点是不是同时也是历史起点”。这些论断和概括都是有道理的。但笔者认为,冯契在《逻辑思维的辩证法》一书中“弄清一个领域里原始的基本的关系”更能说明什么是逻辑起点。所以,笔者认为,“原始的基本的关系”作为学科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确立依据更为准确。

二、对几种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论的简评

全文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思考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学新兴的具有社会属性的理论学科,正在逐步的走向成熟。一种学科逻辑起点的确定对学科的建设具有“地基”的作用。在此,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及逻辑起点一个个人观点的界定。并且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的研究的简单的述评,确定“现实的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现实的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2-0287-02

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的研究成果还没有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大家都在摸索着前进,有各方面的原因。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和逻辑起点两个概念的界定

任何的学科都有解释自己内容的一套逻辑体系,而一切的逻辑体系又要归结为一个逻辑起点,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在此,首先界定两个概念。一个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最容易与此混淆的概念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层面理解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者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而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这种实践活动的科学。按道理讲,两者是不同的,但是其逻辑起点又不可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在此把两个概念定义为一个逻辑起点。

另一个是“逻辑起点”,逻辑起点是指研究对象(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学说、流派)中最简单、最一般的本质规定,构成研究对象最直接和最基本的单位。逻辑起点是一个理论的起始范畴,往往以起始概念的形式来表现。要成为一种理论或者一门学科的逻辑起点必须具备以下四个要件:有一个最基本、最简单的质之规定;此逻辑起点是构成该理论的研究对象之基本单位;其内涵贯穿于理论发展全过程;其范畴有助于形成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在此,要谈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问题,通俗的讲,就是各找一个理论或者一种事物。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简评

全文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

摘 要:逻辑起点是一门科学或学科理论体系的基石,是理论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所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很有必要。目前,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研究问题逐渐增多且日益走向成熟。文章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的含义及其研究综述解析,并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是现实的人的思想与行为的观点。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逻辑起点; 现实的人; 思想与行为

中图分类号: G642/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3)05-0034-04

收稿日期:2013-03-1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中介研究”(09YJA710058)

作者简介:邵献平(1964-),男,浙江兰溪人,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

何丽君(1989-),女,湖北天门人,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逻辑起点问题是关于一门学科理论体系科学性的根本问题,它对一门学科的成熟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是构建学科理论体系 的基石,因此,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很有必要。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进行分析,一是讲逻辑起点的基本含义及其规定性;二是对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的综述,分为相关研究成果和简短评述两部分;三是具体叙述笔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的看法。

全文阅读

基于问题逻辑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

摘要:“现实的人” 的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使用的逻辑起点。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问题意识的哲学反思,考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现实困境和出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必须要把握问题逻辑的主线,从而有效地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话语体系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话语体系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问题逻辑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教材的话语体系有效地衔接起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更加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学科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吸引力和创新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问题意识; 问题逻辑; 问题体系; 话语体系

中图分类号: 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4-0039-05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依照伽达默尔的看法,“开放性意味着问题性,我们只有取得某种问题视域,我们才能理解文本的意义,而且这种问题视域本身必然包含对问题的可能回答。”[1]他在《真理和方法》第一卷中指出,“为了回答这个向我们提出的问题,我们这些被问的人必须着手去提出问题。”[2]重视问题、提出问题正是精神科学领域的重要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问题意识的哲学意蕴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设中面临一个普遍性的“话语困境”,即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广泛性甚至到了毫无边界的地步,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学科,从话语角度来考虑,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现特殊性,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体现普遍性,且前者更为重要和根本,形成以特殊性和普遍性为焦点的椭圆形,这两个焦点之间的张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理论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作为一门学科话语要避免“万金油”式的话语泛滥就必须要体现其特殊性。即是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一般性的话语不同,是一般话语中的特殊性话语,不是也不能把所有的话语都归类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因而这里就涉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边界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边界指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系统的边界,在这个系统内的话语才能称之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只有厘清这个边界才能有针对性地使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学科性发展,否则,容易出现一些“有思想的说话和无思想的说话”[3]的混合,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使用缺乏针对性和思想性,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边界的模糊性在一定程度上无意识地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力。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体现普遍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解释力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向微观领域的拓展越来越面临新的严峻挑战。进言之,在微观领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解释力碰到前所未有的困境。许多的虚拟现象、网络交往、虚拟世界中的人的行为的对象化表露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解释力空前匮乏。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现普遍性其根本旨趣在于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描述,这个是解释的前提,却一直是被忽视的领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描述的重新重视和挖掘可以有效地应对思想政治教育向微观领域拓展中面临的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使用基本上忽视了话语描述这一重要领域,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单轨线”前行,这样不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发展。

全文阅读

探究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

摘要:国内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已有很长时间,并且有了较大的进展,但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方面一直都颇有争议。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不能仅凭人为的主观臆想,而应该遵循客观规律。本文将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进行详细的剖析,并探究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

关键词: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5-0022-02

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对其逻辑起点的研究还甚少,这严重地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这是被很多人所认可的,本文正是基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目标,对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进行详细的探究。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研究的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专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规律的学科,并且也在不停的发展过程中,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的研究还很少。其实,在陈武强1995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学的逻辑起点》中就提出了“思想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逻辑起点”,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启发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学逐渐进入人类的视野,并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这说明其发展是巨大的,得到了很多的认可,但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忽略了其逻辑起点的探究,这是其最大的失误之处。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研究的地位

对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的研究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最主要力量。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就是对学科起源的研究,其相当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支撑。就目前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学虽已发展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在其概念和范畴方面,仍然非常模糊,这样就导致了这门学科不严谨、不科学的现状。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