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政治科学

政治科学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浅议政治学科教学方法

摘要:在现代的政治课程中,学生参与性和积极性不高,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若要稳步地开展新课程,提高学生的能动性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最主要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本人就政治课堂教学,提出几个基本的改革方针。

关键词:政治教学 教学方法 新课标

1 结合身边故事,增强抽象理论的理解性

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一个小战场,备课对于教师来说,有着其重要的地位,一个课堂的精彩程度来自于备课的思维。可以说,没有认真透彻的备课,就不可能出现一堂精彩难忘的政治课堂。收集时政、寓言、故事等素材,插入教学理论中,使教学过程具体化、形象化,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这样一个故事:沙丁鱼喜欢安逸,所以从海中运回海港都因缺氧而闷死,但在鱼舱中加入好动的鲶鱼,也能让害怕危险的沙丁鱼四处游动,而解决缺氧问题,从海中运回都能保持新鲜,这就是“鲶鱼效应”。这就有些类似于我国的公有制经济和民营经济的特点,曾经国家只有公有制经济,吃大锅饭,人民安于现状都闷在一个贫困的环境里,主张了民营经济,让企业活跃地投入到市场中来,不但带动了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也刺激了公有制经济的竞争。教师只要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引导到课本知识来,通俗易懂,也让学生更能理解其中的联系与影响。

2 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知识的受承者,教师只起着教育和引导的作用,要掌握真正的理论知识,学生的主动学习才是最重要,但如何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呢?这首先要培养出学生浓厚的兴趣,对于政治学科来言,课本上的知识是比较枯燥乏味的理论知道,如果没有其特色的地方,根本吸引不了学生的眼球,很容易让学生在理论的学习过程中提不起精神,其次是课程上,多采取活跃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自主控制能力,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再次需要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克服“照着书本念”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师是领导者的观念,建立互动课堂,真正树立起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形象化、关联化

在现代化的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同样应引用到政治学科中来,多媒体教学能使这些死板的政治理论在教学上更生动、更直观、更形象,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采用动画和照片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其强烈的视觉冲激,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的思维流动,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如,可采取故事性的动漫形式,把一些理论知识贯穿故事的情节中去,让学生实现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乐趣。也让学生明白,在学习中体会生活,在生活中能关联到政治这门学科中来,很好地增强了其形象的一面。在生活中,也能举一反三地出现这些理论知识,让枯燥的学习变得多元化,能很好地在生活中依旧学习到不同的其他理论知识,也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全文阅读

浅析思想政治学科教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提出了挑战,也给了我们机遇。只要我们政治教师多动脑筋,提升自己,找准办法,掌握新的理念,适应时代洪流,那么,政治教学的春天离我们还远吗?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师生关系;实践活动;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281-01

1.增添教材的时代特征,跟上时代的步伐

随着时代形势与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与发展,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很多观点与材料都显得不是十分契合当前形势与学生心理,这样就给我们的教学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困惑与阻碍,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影响了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鉴于此,笔者主张,我们必须要对我们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改革;教学观点要与时俱进,教学材料要联系当前,教学手段也要适时更新等。另外,我们还要及时补充国家新近颁发的一些法律法规,给学生以接触社会实际的机会与方式。

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思想政治课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这里的实际包括学生的思想实际、知识实际、生活实际等。教师如果不接触、了解学生,又怎能做到理论真正与实践相结合,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用来分析、解决现实中所碰到的问题呢?因此,我们必须变过去的"守门诊"为"上门服务"。比如,教师可经常到学生宿舍、食堂、操场走一走,或与他们同行,和他们交谈;或参加他们的讨论,回答他们的问题;或参与他们的课外活动等,从而了解他们在想些什么,关心些什么,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师生感情,另一方面也可以捕捉到课堂教学的素材。另外,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与学生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如我们可以在QQ群里和学生聊天,没有了面对面的隔膜,我们聊起来会更自然,也更真实,这有助于我们高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也有利于打开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结,增进师生关系;对于思想政治学科知识当中的某些个性化看法与解读,我们也可以利用微博、班级论坛等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解决对策,这样就能有效突破传统课堂所带来的桎梏与限制,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3.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全文阅读

初一政治学科教学计划

初一政治学科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政治是一门初一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一年八个班的政治教学任务。这些学生都来自农村,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二、教材分析:

1.用学生进入现代社会从事现代生产、学习、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基础内容教育学生。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出发,适当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 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2.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些,使重点较突出。

3.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根据一个合格公民的需要精选教材,从深度,广度以及习题难度上合理安排。

4.为了调动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记忆所学的知识,教材中编入了数页彩图和图表。为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便于教和学外,在教材内容的叙述上力求使学生愿读、易懂、有兴趣。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全文阅读

让时事政治融入高三政治学科复习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原著作教条式的传授,应该是一个有着鲜明的时代气息的人文思想探索过程,当前高考改革也突出地体现了这一探索要求。教师如果只会拿着教材,年年依旧,置不断变化发展着的社会于不顾,这样的课堂必然失败。面对新形势,政治学科在高考复习中,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的指导下,训练学生不但能重现对知识的认识,更能运用理论对时局作深刻的分析。

一、时事政治应该成为高三政治课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虽然高考不再检查学生对时事政治内容的记忆,但高考却要立足于教材,紧扣时代脉搏,着重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运用能力,这一检查离不开具体的时事。根据高三学生学习任务和学生思维能力特点,必须把时事政治融入高三政治复习课堂之中。高三学生的学习主要的、直接的目标是高考,高效的有具体内容的复习训练更能满足高考需要;大量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学生生涩的抽象思维能力之间的矛盾,急需足够的具体的案例作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形成更强的分析能力。

二、有选择性地把时事政治融入复习课堂,使学生复习训练更具有效性

在高三复习指导中,教师要领悟国家培养人才的目标要求,有选择地展开高考复习教学活动。高考是我国每年一次的人才选拔活动,考查学生对社会的是非判断能力,也考查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解决能力;就阶段性来看,国家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也重视思想觉悟的考查,以便进入高校作为社会精英培养,担负着社会进步的重任;思想政治课一直作为高考重要考查科目之一,所以从考试的目的看,通过高考,对学生的学习和学校教育活动具有引导性意义。高考命题总是反映一定的社会发展历史背景要求,从2006~2012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全国卷来看,经济常识的考查,主要围绕着国家宏观对社会经济调节、以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等命题为主调。如,2006年国家取消农业税、对个人所得税进行修正及实施“十一五”社会发展规划,2007年绿色经济,2008年特定的环境同我国的农业发展,2010年金融风暴等;政治常识的考查,政府建设及职能转变、党的领导、民主政治发展、民生问题及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关系等内容都成了主要的考查对象,如带有转折意义的党的十六大第六次会议与十七大、每年的两会、着重围绕党的领导理论设计命题。哲学常识也有反映当下建设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需要,重点考查了价值观、人生观和实践论知识。根据高考的命题特点,高三政治学科所需要融入的内容和方向就显得很清晰了。为了有效地把时事政治和高中政治学科联结起来,我们需要进行收集、合理选择、处理加工,结合教材把复杂的、具体的、生动的事实材料,划分是与非、轻与重、主与次,引进课堂,融入复习教材。

三、培养学生解读时事政治的能力,变被动复习为主动进攻

守株待兔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高中是学生抽象思维初步形成的阶段,在高一和高二这个短暂的时间里,许多理论学习是分散的,学生对理论的学习囫囵吞枣。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综合地运用理论对社会问题进行分析,难度非常大。高考要考查学生初步运用抽象思维对复杂的社会做相对深刻的本质的揭示认识,在学生已经完成各个理论的学习基础上,高三复习课堂理应以培养能力为目标。

四、科学地培养学生解读时事政治的能力,真正实现将时事政治融入复习课堂

全文阅读

政治科学经济学管理

一、新古典经济理论的缺陷与制度主义的兴起

制度主义经济学的诞生,被认为是由于正统的新古典经济理论的理论假定与它的形式论证的范围和方式是不可接受的,因此,要了解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必然不能不了解作为主流派的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核心,通常由一系列与理性、知识、边际、均衡和人类当事者有关的思想组成,主要包括:

1、所有经济当事者的理性的、最大化行为。这是因为这些当事者被假定为根据外部给定的偏好最优化。

2、没有严重的信息问题[1]。包括与未来有关的根本不确定性、对复杂世界的结构和参数的广泛无知、以及个人对普遍现象认识的分歧。

3、理论的焦点为趋向或达到了的静止均衡状态,而不是整个历史时期中的连续的转变过程。

但是,关于个人选择和理性最大化这些核心的新古典结构,以及信息问题易于处理的连续假定,都已受到最近某些经济理论发展的很大影响,如斯科特、威廉森、阿尔钦、西蒙等经济学家的理论思想,尽管他们在对待主流经济理论的态度和与主流经济理论的距离方面存在差异,但他们还是存在许多共同的主题,他们普遍观点包括:

1、根据已知的或确定的选择进行理性的最大化这一假定,日益被抨击为过于狭窄和简单。这些批评有的是直截了当的,如指出取得相关信息费用的困难(威廉森),有的则比较激烈,甚至涉及比教深的信息和知识问题及理性本身的性质。

2、在对新古典时间和均衡概念不同程度地日益感到不可逆返的同时,把经济现象视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当事者在不可逆返的时间过程中学习的结果这种观念,正日益加强,人们越来越把经济现象看成是进化和动态的,而不是新古典经济学所谓的均衡。

全文阅读

思想政治课学科功能

学科功能,即该学科在学校课程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功能是什么?这几年来人们一直在争论着这个问题。本文将结合当前政治教学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就政治课的学科功能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从政治课与社会制度的关系看其学科功能的基本内容

在阶级社会,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社会制度不同,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式也不一样。我国人民民主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从根本上说,中学各门学科都与我国社会制度存在着联系,但是,由于各门学科的内容和特点不同,其与社会制度联系的程度和方式也不一样。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思想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与我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存在着十分特殊的联系。思想政治课与我国社会制度的这种密切联系决定了它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学科功能:政治功能。通过政治课教学,使学生的政治素质得到不断提高,自觉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品格教育。通过政治课教学,使学生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得到不断提高,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对待个人生活道路上的得失成败,进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形成健全的人格。文化教育。通过政治课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上述三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政治功能是政治课的首要功能。在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必须把坚定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以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为首要任务。淡化了政治功能,必然使政治课的品格教育、文化教育步入歧途,动摇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从根本上违背我国的教育方针。品格教育是政治课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学科功能。政治课品格教育功能的发挥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发展和将来事业的成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社会对劳动者的人格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品格教育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地位也愈来愈突出。文化教育是最基本的一项学科功能,也是政治课政治、品格教育功能得以实现的前提。削弱了文化教育功能,政治课只能成为空洞无物的说教,不能说服学生,政治课的政治、品格教育也就必然会被架空。

二、从理论和现实看增强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必要性

政治课学科功能是三方面的统一,但各方面的地位并不一样。德育始终是政治思想教育课的主要功能。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方面,我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改革大开放时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整个社会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气象。另一方面,由于旧体制尚未彻底打破,新体制尚未完全建立,整个社会还存在着各种矛盾。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和改进政治课的德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在孰是孰非问题上作出正确的抉择,激发他们为中华腾飞而不断进取的强烈愿望,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增强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也是为每一个学生前途高度负责的具体表现。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朝气蓬勃有活力,思维活跃敢于创新。但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他们的心理世界又具有不成熟的一面。他们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服务意识比较淡薄,容易片面地看问题,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等等。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上,每一位科任教师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政治教师的责任尤其重大,因为政治课直接回答的问题正是一个人应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教育学生做一个生活中的强者,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正是政治课根本宗旨所在。

由此可见,在新形势下通过改革进一步增强政治课德育功能,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但是相当一段时间以来,由于主观上认识的偏差和客观上升学压力的存在,许多政治教师对政治课的文化教育功能情有独钟,而对思想品德教育则忽视了很多。他们很少去研究如何去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很少主动去研究当代中学生的思想实际,很少直接去关心中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烦恼和苦闷,而更关心的是本学科在高考、会考中的名次,对政治课德育功能缺乏必要的重视。这是一种认识上的错位,是目光短浅的表现,其结果必然是损坏政治课在德育工作乃至学校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影响学校德育工作整个体系的建立和运转。

全文阅读

思想政治理论学科建设

一、高职高专院校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学科建设的关系十分紧密。从本质意义层面来讲,教育是通过学科进行的,学科总是体现为具体的课程设置与划分,学科是教育的基础或依托。因此,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加强学科建设,并最终落脚到学科建设上来,课程建设也要以学科建设作为基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学科建设问题,本质上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科学性问题,也就是说,要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门科学去进行教育,要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对待马克思主义和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从实践意义层面上来说,加强学科建设,教育发展才更具有可能性和现实性。

高职高专院校普遍由于办学传统、教育理念、师资建设和学术探索的滞后,忽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甚至认为高职高专院校可以不用进行学科建设。这种学科意识的薄弱与缺失,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和教学存在着较大的困难:教育观念缺乏更新、课程定位不够明确、师资建设投入不够、教育内容体系不够健全,从而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学科建设,通过学科建设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打造一批学术造诣高、富有开拓精神的学科带头人,培养出协作精神好、科研攻关能力强的学术团队或学科梯队,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合格的教学和科研人才。

二、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的特殊要求

高职高专教育不同于普通院校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无论在教育类型、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服务面向等方面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只有认清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的特殊性。

首先,注重应用性,但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不能削弱。高职高专教育目的在于“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需要的专门人才”。

其次,注重职业性,但是理论教育不能削弱。高职高专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教育,因而它不同于技能型的中等职业教育,也有别于学科型、研究型的普通高等教育。

再次,关注高职高专办学复杂性。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一刀切,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找准切入点。目前的高职高专教育非常复杂,虽然教育部统称为高职教育,其实仍然存在高职教育和普通大专教育两大块。综合来看,大致有以下特点:一是办学模式多,学制不统一。高职教育这一块有普通本科和专科院校办的高职高专,也有社会力量办学的高职高专,更有针对中专层次的五年制高职高专等。二是教育层次低。目前没有研究生教育,仅有专科层次和本科层次教育,其中专科层次教育占多数。三是生源类型多,生源素质差异较大。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既有应、历届高中毕业生,也有职业高中毕业生,还有成人生源等。生源类型的多样化造成生源素质参差不齐,通常而言,普通高中毕业生的文化基础较好,但动手能力较差;职业高中毕业生的动手能力较强,但文化基础较差。由于不同模式、不同层次、不同生源类型的学生,其学习态度、心理素质等均有较大差异,决定了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

全文阅读

政治学科的有效衔接

随着近几年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政治学科的教学发生了质的变化,但初、高中的政治教育也出现了一些脱节的现象,究其根源,笔者认为还是在初中政治教育与高中政治教育的衔接上存在问题。那么,如何使初中政治学科的教育与高中政治学科的教育有效衔接呢?笔者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如下论述。

一、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初高中教育的衔接

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要实现初高中政治学科的有效衔接,首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通过有效的引导,形成师生间、生生间、学习的个体与教学中介间的有效互动,使初、高中的政治教学达到和谐的统一。

在初中学习阶段,我们的教学方式还要运用必要的传统教学方式,结合初中政治课的特点,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的存在是具有合理性的,这是结合初中政治的基本概念较多的特点而言的,只有经过一定被动学习的积累,才可能更好地转化为主动。学生进入高中学习阶段后,其学习的角色就必须进行根本的转变了,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对此,笔者认为,我们要认识到学生从初三开始,思维变得活跃,主观能动的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促进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进入高中后,要使他们上升到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的高度,要引导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自觉地获取知识,自由地发展,在政治学科中,初、高中有效衔接表现在从初中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传惑、解道、授业”。

二、以教材为依据,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

作为初中政治学科的教师,为了做好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要了解高中的政治教材,以此作为教学的必备的参考资料,通过解读高中的教材,总结出初、高中教材中知识的关联点,把握教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从而在教学中,初步构建起初、高中政治教材的整体的知识体系,理清初高中教材间的联系,紧紧围绕教材内容中所贯穿的知识主线,做好政治教材中关联知识的衔接,对于相关联知识的讲解,要做到清楚明了,深入浅出。比如在初中学习政治生活方面、经济生活方面的内容时,要注意联系到高中思想政治的内容,如果我们真正把这些内容讲透彻了,让学生非常明了了,那么,在他们升入高中后在遇到这些内容时,会很好与初中学到的类似内容衔接起来,在感到熟悉的情况下,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以学法为指导,完成教学方法衔接

科学正确而又恰当的教学方法,会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初、高中政治的教学方法有许多相通之处,因而教学方法也是完成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的重要途径,为了我们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要认真研究初、高中政治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政治学科教学的基本方法在初、高中政治课程标准中都作了明确的说明,其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是其共同点,脱离了生活实际的政治教学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按着课程标准所指引的方向,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要面向社会生活,围绕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开展学习,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主题是关注、发现、参与和感悟生活,要求合理运用政治、经济、文化等生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结合政治常识的应用性和生活的题材,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开展教学。

全文阅读

苏科版政治教学要点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地也根据自己的特色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模式,这里我们主要探讨苏科版政治教学的特点和教学要点。

【关键词】 政治;苏科版;教育

政治虽然不比语数外三门,但学好它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很有帮助。各地的政治教材和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差别,独具特色,因而我们也应该根据这些地方的教育情况,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明确好政治教学的目标和实现方案。

一、苏科版政治的特点

苏科版教材是江苏省诸多从事政治教学工作的专家和学者根据多年来工作和实践累积经验总结而成的。其一改传统死板的编排方式,将政治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得政治不再是夸夸其谈,而是真实体现在我们身边诸事之上的,它以独特的讲解和案例勾起学生们的好奇心,使得他们对于政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被激发出来,可以说是引人入胜。同时,苏科版教材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生活中与政治相关的案例和事件,引导他们提炼生活中的政治元素。另一方面,相比于以往的政治教材,新的苏科版教材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非被动地公式化地学习,它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而非“推车”作用。

二、苏科版政治教学要点

1.教师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身作则,传播政治教学理念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印象,甚至是学习的标本,因而作为教师,他们更应该以身作则,在平时的为人处事中要妥善得体,让学生有个正确的学习榜样。另一方面,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对其教学水平的影响也非常大。一个优秀的教师,会妥善处理好从备课到讲课,以及课外引导各方面的事务,不至于让学生在某一环节迷失。同时,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讲课质量,譬如,有些教师会懂得如何用巧妙幽默的语言和案例来讲解知识,使得课堂教学趣味横生。这些其实离不开教师平常的学习和积累,所以说,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提高个人综合素质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全文阅读

浅谈中学生政治科考评

当我们从一堆政治考卷中感悟到同学们答题的知识点也就是政治教材上知识要点的重点的重现时,不难得出,教材上有的知识点,学生只要背过的,就答得出,答得好;反之就答不好,答不出的结论。教师往往也因此陷入沉思。长此下去,“学教材,考教材,背教材”——如此这般。就难免使新的“八股”学风重新抬头。“知”“行”脱离,不良之教风、学风就会“屡禁不止”。

现在的考试基本上是考学生所学的书本知识,而书本知识又是在大纲统领下对教育资源的精选品,全省众多学生按同一模式去测评,把本来自然天成,千姿百态的培养坯子,造成为千人一面,万人一型的同类品,这与纷繁丰富的人类社会及其活动也是不合拍,不相适应的。这种教育环境下的政治科考试的意义、方法、形式就值得研究。

一、政治课的考试不一定只拿教材做模子

政治科教材的重要意义早已有了较详尽的文字阐述,这里就不赘述了。无论怎么说,政治科教学还只是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调控的平台。而教材本身也是动态的,不断完善的。当政治科“教材”还能够引领它所涉及的教学活动的时候,它是正确的、严肃的、适当的,反之当它落后于教育活动,有些地方甚至于束缚了教育活动的开展时,它也就不是那么正确,不那么适当了。教材也应是与时俱进的,在尊重教育活动事实的基础上,政治科考试应以考评学生的品质、言行、价值观形成的趋向为重点来设计,来导向。而不应只是用教材作模子来规范学生的知识,应以教材为引子启发学生去感悟自己“应该做怎么样的人,怎样去做事,做什么样的事”为考评的侧重点。

二、教材不应该是惟一的政治课考试资源

长期以来,不少教育工作者把教材看成是教学考试的惟一依据,在出考题时,过分强调钻研教材,深入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力图在教学中将每一道例题和练习题演绎得淋漓尽致。这种对教材的近乎迷信,极大束缚了教师的创造性。我们应该知道,对学生而言,吃别人嚼过的馒头是没有味道的。教材反映的学生年龄特征,并不具备充分因材施教的可能性,只能照顾一般学生的知识前期准备特点而不能照顾所有学生的实际前期学习特征和前期准备特点。

教材不可能考虑地域特征和地域技术特征。事实上中学政治课的教学实践中面对着答复学生生活中的许多具体问题,这对政治科教师的创新精神要求是迫切的,政治教师的创新空间也是大有余地的。我们很难设想,一个缺乏创造性的教师又怎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学生?当然,教材是凝聚着专家们的苦心和智慧,有完备的内部体系。但是教师的工作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有直接的关系。“理论是灰色,生活之树才是常青的”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个主体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因此对学生政治成绩的测评也不能一刀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教材,不论是它的内含还是它的外延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只有教师将教材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库,全身心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失时机地因材施教,填补教材教育与实际生活联系中的“缺失”和“盲点”教育才会取得最大限度的成功。教材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政治科考试的价值趋向也才能彰显出来。

三、考试不是学业程度的惟一判别形式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