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证券与投资

证券与投资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证券投资基金债券与股票投资研究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研究起步较晚,更多的是对零散经验的积累,其研究思想大多在证券刊物上零星可见,缺乏整体性、专门性研究。众所周知,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理财的方式,投资者与基金管理者间的委托关系成为投资业务中备受关注的关键问题。

一、证券投资基金的含义及特点

所谓证券投资基金,其实就是采用公开发售基金份额募集资金,同时基金由业基金管理人托管,通过基金管理者对资金进行运行与管理,并通过资产组合的方式来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证券投资基金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首先,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信托投资方式,关系到委托人、受益人、受托人三者利益。证券基金作为一种金融信托业务的形式,也有着自己的独特点,由同一机构所担任,且基金托管人往往是法人,基金管理人并未对每一个投资者的资金进行应用,而是将其全部集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笔较丰富的资金。其次,证券投资基金本身为集合投资体制的一种,通过积少成多投资方式聚集资金,创建专业化公司,并管理该公司;第三,证券投资基金属于证券投资工具的一种,其凭证发行和股票、债券相同,共同组成证券投资基金。当投资者通过购买基金证券从而完成投资行为,在享有收益的同时也承担着风险。

二、证券投资基金的股票投资

1.股票投资价值评价体系。

股票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坚持以下原则:(1)全面性结合重要性:由于企业创建基本面分析指标比较复杂,同时又涉及到不可量化或者可量化指标。相对而言,定性指标可从多个方面来反应公司基本面情况,但评价极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定量指标比定性指标更为客观,但是有着较差的时效性及片面性。这就需要将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同时还应突出重点,避免以偏概全、信息叠加。(2)科学性结合灵活性:由于公司股票投资指标的选择时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必须符合公司自身特点,并且根据公司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指标体系,这就要求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根据不同评价目标的需要有选择细分投资指标。

1.1宏观环境。

宏观环境主要是从国家产业政策与国家税收政策两大方面来进行分析。国家产业政策则主要就是国家将各种优化给予重点产业,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支持,对公司可持续发展极为有利。相反,若国家要限制某一公司的发展,同样会通过政策来予以限制。而国家税收政策则是公司发展的重要基础,可为公司发展提供充足资金等。对于证券投资基金管理者来说,国家依照行业实际情况,实施不同税收政策,可有效提高基金投资利润。如:国家对高新技术公司给予重点税收支持,减按15%的税率征收;对于服务型公司,则按照前三年免征,后三年减半征收;对于农产品、农机作业等,减半征收,甚至免税。

全文阅读

房产、黄金与证券投资

除少数人参与的收藏品投资之外,中国目前的大众投资市场有三个:房产,黄金和股市。比较这三个投资市场的投资人群体,人们会发现一个重要的经济概念:投资偏好。

房产投资的背后是不动产偏好,不动产偏好是人们在农业社会长期形成的投资理念,源头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重农抑商,其代表人物之一韩非子把土地和农业视为财富的唯一来源,甚至把工商列为五蠹(dù,本义指蛀虫)之一;后来的太史公司马迁依然重农业轻工商,把土地列为守财之本,称农业为本,以工商为末。

和土地房产投资相对应的是另一种传统智慧,如古人云:“盛世古董,乱世黄金。”黄金投资的背后是贵金属偏好和流动性偏好,简而言之,就是因为黄金的物理属性和稀缺性,在乱世之中便于携带,易于变现。古今中外,黄金的投资品属性长盛不衰,任何阶段性的下跌都是长期性的投资机会。比如不久前金价暴跌,华尔街创造了“DAMA”一词,特指中国“大妈”逆势抢购现货黄金的投资行为。

不动产偏好和流动性偏好是早期投资人的财富本能,而投资真正成为产业却开始于华尔街,因为广义的华尔街就是一条投资理财的产业链,涵盖股权投资、股票投资和形形的理财产品投资。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证券化的投资逐渐上升为投资市场的主流。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量化标准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两个,其一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其二是一国的证券化率,即证券市场总市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和不动产与黄金的投资偏好相比,证券投资的背后是流动性偏好和收益率偏好。显而易见,证券投资具有更高的流动性,当人们以货币的流动性为标准衡量投资品的流动性之时,货币第一,存款第二,债券第三,股票第四,黄金第五……相比之下,房产投资的流动性很低。由此可以提出一个趋势性的判断:伴随着投资产业化的发展,社会的投资偏好将会从不动产偏好转为流动性偏好。而在流动性偏好较高的投资品类中,证券投资的比重将逐渐提高,直至超过房产与黄金投资。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国家,房产与黄金的投资偏好就越高。反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证券市场的投资偏好就越高。

在中国,由于房价和地价的上涨,房产投资的“门槛”越来越高。开发商的项目以“亿”为起点,如今不带“亿”的项目几乎都不叫生意了。相比之下,中国股市的投资人还停留在10年前的水平,千万级的账户就是超级大户了。今年7月的最新统计表明,A股市场的自然人账户中,持股市值在1亿元以上的只有1231户,比6月增加了89户;持股市值在1000万到1亿元之间的账户也只有17543户,比6月增加了1236户,主要受益于创业板“牛市”带来的财富效应。

我从去年秋季开始唱多,半年后转为看空,但从长期而言,我依然保持乐观,坚信在未来的十几年间,证券投资将逐渐取代房产投资上升为主要投资市场,理论依据之一就是投资人的不动产偏好将逐渐弱化,流动性偏好将逐步增强。在经济城市化的进程中,货币化和证券化将逐级上升,而证券化率的提升来自于投资的产业化,背后就是投资人群体的流动性偏好。若把城市化率达到60%以上的国家视为一个整体,国民生产总值与证券市场总市值的比率约为1:1,由此计算,今日中国的证券市场亟待扩张。目前50多万亿元的国民生产总值对应于21万多亿元的股票市场总值,证券化率仅为1:0.4,远低于市场经济国家的平均水平。

如果未来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达到100多万亿元,证券化率达到1:1,股市总值将有5倍的市值上升空间。当然,市值上升有两种表现方式,其一是指数上升,投资人欢欣鼓舞;其二是市值上升而指数不涨(甚至反跌),投资人伤心绝望,融资人心花怒放。中国已经历了长达12年之久的市值上涨而指数不涨,“把投资人当傻瓜的时代”应该结束了。

全文阅读

证券投资学:证券市场与通货紧缩

摘要: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状况表明世界经济正面临通货紧缩的危机。从长期来看,通货紧缩的危害性比通货膨胀更为严重,通货紧缩最坏的情况将导致经济崩溃。通过对历史上美国和日本通货紧缩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证券市场与通货紧缩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相互关系,发展和稳定证券市场对防治通货紧缩意义重大。因此,保持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繁荣,对遏制我国当前通货紧缩趋势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证券市场;通货紧缩;因果关系

一、世界经济面临通货紧缩的挑战

通货紧缩(Deflation),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的《经济学》(1992)中定义为“与通货膨胀(Inflation)相反的是通货紧缩,它发生在价格总体水平的下降中”;斯蒂格利茨则在其《经济学》(中译本,1997)中将通货紧缩定义为“价格水平的稳定下降”;目前国内学术界比较认同的简明定义为:通货紧缩是指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普遍、持续的下降。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大都出现程度不同的通货紧缩,时至今天,其阴影仍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徘徊。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近期刊文指出: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是通货紧缩,而非二次衰退。

1、三大经济体

继日本之后,美国、德国和英国也相继面临通货紧缩的危机。由于美国、欧元区和日本三大经济体的GDP占到全世界GDP的75%,因此三大经济体的经济走向对世界经济走向起着决定性作用。

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的一年,企业的资本设备价格下跌了1.0%,汽车价格下跌了1.6%,服装产品价格下跌了2.2%,电器价格下跌了2.7%,下降幅度最大的是个人电脑,跌幅高达20.9%.通货紧缩不但笼罩着制造业,而且已蔓延到美国具有优势的服务业:酒店的价格下跌了2.1%,飞机票的价格下跌了3.8%,电话服务业的价格指数更是下跌了4%.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持续性的通货收缩,对正在挣扎着走出衰退的美国经济产生了严重的消极作用。2002年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5.0%,但进入二季度后急剧回落,二季度经济增长仅1.3%,预示着美国经济调整、复苏和变革步履维艰,通货紧缩仍是主要威胁。

全文阅读

公司治理、投资者情绪与过度证券投资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基于资金管理理论分析了上市公司证券投资量的影响因素,继而区分了过度证券投资与非过度证券投资,最后从公司治理与投资者情绪的角度探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过度证券投资的成因。论文以新会计准则实施后,2007年至2010年的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过度证券投资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参与证券投资,且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证券投资,其成因并非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而是由于投资者情绪的高涨。因此仅通过公司治理机制并不能有效遏制上市公司的过度证券投资。

[关键词]自由现金流;公司治理;投资者情绪;证券投资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东省教育厅、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育计划项目“上市公司证券投资的盈余管理与信息披露研究"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主持人:吴战篪,编号:wym09050),并获“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暨南大学创新基金:A股市场估值的心理因素研究,课题编号:wym09050)”以及“暨南大学优秀本科推免研究生科研创新培育计划项目”的资助。

作者简介:吴战篪(1975―),男,暨南大学会计系(广州,510632),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司投融资与盈余管理。

李晓龙(1987―),男,暨南大学会计系(广州,510632),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与证券投资。

一、引 言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参与证券投资,就非金融类公司而言,2007年参与证券投资的有706家,2008年虽有金融危机,但参与的仍有697家,2009年为731家,2010年多达757家,近一半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参与了短期证券投资。上市公司对证券市场的投资如果出于资金管理或战略并购的需要,则是一种正常的投资理财,但过度投资于证券市场,则是一种非效率投资。因为从公司自身来看,非金融类上市司并不具备基金、证券等专业机构投资者所具有的资源优势。从市场总体来看,如果非金融类公司将从证券市场取得的资金再重复运用于证券投资,很可能导致虚拟经济膨胀而实体经济不足,不利于证券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和发挥其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监管机构一直高度重视上市公司对证券市场的投资,并从公司治理的角度设计了一系列控制措施遏制上市公司的过度证券投资。2007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指引第4号――证券投资》(以下简称“指引”)。该“指引”规定了上市公司不得利用新股募集资金或者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明确“上市公司证券投资总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10%以上,且绝对金额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的,应在投资之前经董事会审议批准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上市公司证券投资总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50%以上,且绝对金额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的,或根据公司《章程》规定应提交股东大会审议的,公司在投资之前除按照前款规定及时披露外,还应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在召开股东大会时,除现场会议外,公司还应向投资者提供网络投票渠道进行投票”。

全文阅读

证券监管部门与证券机构投资者的博弈分析

【摘 要】证券监管部门与证券机构投资者之间总是处于博弈之中。通过对双方博弈行为的分析,得出了实现双方博弈的纳什均衡是“监管——不操纵证券交易”,这样双方承担的成本均最优,博弈双方均受益。然而,在现实中要实现博弈双方的纳什均衡并非易事,会遇到来自证券机构投资者利益最大化目标驱动、证券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等诸多因素的阻碍。为此,为了化解这些障碍,实现博弈双方的纳什均衡,可采取的措施有:从证券监管部门来看,要不断对监管方式和手段进行创新,提升监管应变能力等;从证券机构投资者来看,要以诚信为本,加强诚信修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操作。

【关键词】证券投资;证券监管;纳什均衡

追求证券投资收益最大化,是证券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目标。但是有些证券机构投资者追求证券投资收益最大化不是采取正当的手段来实现,而是采取操纵证券交易来实现,选择这一方式是其获取暴利的源动力驱使的。证券机构投资者操纵证券交易的行为,对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为了防止证券机构投资者在证券市场操纵证券交易,对每个证券机构投资者的证券交易行为进行监管是必要的,这对确保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意义重大。然而,一方面,作为证券监管部门为了维护证券市场良好的融资环境,会对操纵证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采取严格的监管和查处,但这种监管和查处监管部门是要承担相应的成本的;另一方面,作为操纵证券交易的机构投资者会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手段逃避监管和查处,但同样会面临被查处的风险,一旦被查处,就会承担高额的惩罚成本。因此双方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博弈状态之中,有必要对双方的博弈行为进行分析,以实现博弈的纳什均衡,从而推动证券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双方博弈过程分析

证券监管部门和证券机构投资者之间进行博弈时,证券监管部门先动,做出对证券机构投资者是否实施监管的决策。由于实时监管是会发生监管成本的,并且证券市场上的证券机构投资者并非都会操纵证券交易,所以证券监管部门不需要对证券市场上的每一个证券机构投资者实施监管。证券监管部门可以通过沪、深证券交易所披露的交易异常波动的证券来确定所要监管的证券机构投资者。如果证券机构投资者没有参与异常波动的证券交易,则证券监管部门就不会对其实施监管,双方博弈终止。此时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为0,证券机构投资者不存在受罚,所承担的被处罚成本为0,博弈双方的成本向量为(0,0)。如果证券机构投资者参与了异常波动的证券交易,则证券监管部门就会对其实施监管,并且监管成本设为C0,此时博弈进入到下一阶段。在这一阶段,证券机构投资者就会择机而动。在进行这一阶段的博弈分析时,先设证券机构投资者如果操纵证券交易获利为W,获利概率为P,其期望收益为WP,被查处的罚金为X,没收非法所得为W,被查处的概率为1-P,其期望损失为(X+W)(1-P)。在满足(X+W)(1-P)远远大于WP时,证券机构投资者就会选择参与但不操纵证券交易,其承担被监管查处的成本为0,博弈双方的成本向量为(C0,0);在满足(X+W)(1-P)远远小于WP时,证券机构投资者就会选择参与并且操纵证券交易,其承担被监管查处的成本为X+W,此时博弈又进入到下一阶段。面对证券机构投资者操纵证券交易,证券监管部门有两种选择,一是不查处,但证券监管部门必须承担不监管查处而造成的证券市场无序、不健康发展的成本,设此成本为C1,证券机构投资者承担被监管查处的成本为0,博弈双方的成本向量为(C0+C1,0);二是查处,证券监管部门需承担查处成本,设为C2,证券机构投资者要承担被监管查处的成本X+W,博弈双方的成本向量为(C0+C2,X+W)。

从以上博弈过程可以看出,一方面,由于C2远远小于C1,所以证券监管部门会选择监管查处,又由于X+W远远大于0,在证券监管部门选择监管查处时,证券机构投资者的最优选择是参与但不操纵证券交易。另一方面尽管对于证券监管部门而言,不监管花费的成本为0,但这不是最优的。因为作为证券机构投资者其追求最大化利益目标的驱动,只要不监管查处,就会选择操纵证券交易。为了维护证券市场有序、健康发展,证券监管部门的最优选择是监管。所以,双方博弈的纳什均衡为(监管,不操纵证券交易),最优成本向量为(C0,0)。该博弈过程可用图1博弈树描述。

二、实现博弈双方纳什均衡的障碍

为了实现证券交易市场能够有序、健康的发展,使证券监管部门和证券机构投资者承担的成本均最优,博弈双方均受益,这就必须确保博弈双方的纳什均衡(监管,不操纵证券交易)得以真正实现。

全文阅读

金融证券投资收益与风险的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9-000-01

摘 要 本文即从证券投资的收益与风险入手,并选取了沪深股市的十支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作为样本计算它们的收益;用Var法衡量证券投资的风险即是考查收益的波动程度,也用上述十支股票计算出了收益的方差用来衡量它们的投资风险。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马科维茨模型――即在预期收益一定的情况下,使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最小化的模型,并利用以上选取的样本数据对该模型进行具体的应用。

关键词 证券投资 收益率 风险

一、绪论

金融市场是一个高风险市场,对金融市场的风险衡量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Var方法是目前金融界最流行的方法之一。证券市场是金融市场里的核心部分之一,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正确认识和防范市场风险,加强风险管理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从事证券投资不仅要考虑投资的收益率,同时也要注重投资的风险。证券投资的核心和关键是有效的进行分散投资,通过分散投资,来分散风险,提高收益。只有正确分析和把握证券投资风险,证券投资者才能够实现在收益率固定的条件下,使风险最小化,或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实现收益率最大化。证券投资组合是指投资者在综合分析证券的风险程度和总收益的前提下,按某种原则进行适当的投资选择,证券投资收益一般用收益率来表示。证券投资者进行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一方面,希望在同等风险条件下,收益最大;另一方面,期望在相同的收益情况下,风险最小。一般而言,预期收益率越大的证券,其投资风险也就越大。收益和风险是证券投资的核心要素,找到它们的变化规律,从数量上予以精确衡量,是投资分析和选择的重要前提。此外,收益与风险并不是孤立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知道投资者延期消费,获得要求的收益率,存在时间、通货膨胀和未来支付的不确定性,因此,他们在选择投资机会时,需要估计和评价各种投资机会的预期收益和风险之间的替换。精确计量投资机会的收益和风险对于投资分析和评价是十分重要的。

二、证券投资收益与风险的实证研究

1.投资收益的衡量

投资组合的历史平均收益率是以投资组合中的单个资产的收益率进行加权平均来衡量的,也可以用投资组合初始价值的总变动来衡量。用于计算均值的权数是与每一资产的初始市值有关的,这样计算出来的平均收益率被称为价值加权平均收益率。

全文阅读

个人投资者证券投资行为与心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8-000-02

摘 要 为了研究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行为和心理特征,本文对336名个人投资者的基本信息,心理偏差和投资行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当今中国个人投资者投资风格有转向中长线的趋势,但普遍存在各种认知偏差。同时,投资者通过投资组合降低风险的意识有所提高,但存在一定程度的羊群效应。当然,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和投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主客观因素影响。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找到这些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个人投资者 心理偏差 投资行为

一、 引言

现代金融理论是建立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有效市场假说(EMH)两大基石上的,但现代金融理论模型解释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的实际投资决策行为时存在着缺陷。第一,现代金融理论认为人们的决策是建立在理性预期、风险回避、效用函数最大化等假设上。实际投资决策并非如此。Amos Tversky (1990)针对投资者准确无偏的奥斯本定义上的理性,指出投资者具有倾向于过分自信的心理特征。第二,现代金融理论认为市场投资行为都是理性的,但是在实际情况下往往非理性投资者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面对传统的现代金融理论无法解决的问题,行为金融却能够很好地解释。同时,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投资者的情绪、性格及心理感觉等主观因素在金融投资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研究行为金融,研究证券市场中投资者的行为与心理就显得很有必要。

二、 问卷结果分析

(一)个人投资者心理特征分析

投资心理特征的问题设计除了羊群效应外均采用了封闭式问题的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每个问题都采用逐级递增的形式,每个被调查者的态度就是他对各题回答所得的分数,所有被调查者的平均分就可说明投资者整体的态度强弱。此部分信息除锚定与调整心理(小于3存在,大于3不存在)外,其他心理特征均是小于3不存在,大于3存在。对个人投资者心理研究一般包括:易得性、代表性、过度自信、厌恶后悔、厌恶模糊性、锚定与调整等经典的认知偏差。

全文阅读

资产证券化与投资者保护机制的构建

内容摘要:投资者保护是资产证券化的核心问题。本文以美国次贷危机为背景,分析影响资产证券化投资者利益的因素,并结合我国资产证券化情况,提出整合现行法律制度,完善spv的法律构造和真实出售制度,增强信用评级机构的公信力,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和金融监管,以构建资产证券化的投资者保护机制。

关键词:次贷危机 资产证券化 投资者保护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项金融创新,是银行分散信用风险的最基础的工具。美国于1969年末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30多年的时间里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我国首批证券化试点于2005年12月由中国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开始,随后浦发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也成功发行了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资产证券化可加速将金融资产转化为现金,提前回收流动性。资产证券化的推出,会给商业银行利用其专业化优势发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扩大收益来源提供可能。始于美国2007年4月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以下简称“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由单一市场波及多个市场,由一个国家迅速蔓延至全球。此次次贷危机发端于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的大规模违约,由此引发以其为基础的证券化产品收益大幅下降,价格急剧下滑,投资者遭受了巨大损失。然而,资产证券化能否成功运行、能否吸引投资者的关键取决于投资者保护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也是资产证券化市场能否健康、繁荣发展的核心问题。因此,重新思考和审视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制度设计,完善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成为发展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关键。本文以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主线,以次贷危机为背景,尝试构建资产证券化的投资者保护机制。

影响资产证券化投资者利益的主要因素

(一)资产的品质

所谓资产的品质,是指证券化的资产到期能够产生预期现金流的可靠程度。资产是资产证券化的逻辑起点,资产的品质是资产证券化的信用基础。对于投资者而言,关注资产的品质更胜于发行人的经营状况,因此如何提升资产的品质、降低资产证券化的信用风险和流动风险,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也是吸引投资者的关键。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一些贷款机构为了获取高额收益而向信用程度较差、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贷款,当利息上升、房产市场降温时,不可避免地出现债务人违约和贷款机构的破产,归根结底,问题在于贷款的品质。

(二)证券化资产的独立性

证券化资产的独立性包括与发起人资产的独立、与发起人以外的其他机构的独立。确保证券化资产的独立性,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发起人的破产风险对证券化的影响,实现证券化资产与发起人资产的“破产隔离”。首先,在资产证券化的制度设计中,发起人与投资者之间设立了一种特殊的机构,即特殊目的载体(spv)。根据spv设立方式的不同,目前主要有公司型spv和信托型spv,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肯定了信托型spv,没有涉及公司型spv。在我国,如何构造spv并且在法制框架下运行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为了确保资产池中的资产的独立性,阻断发起人与证券化资产的联系,应遵循“真实出售”的做法,在会计上、法律上确定“真实出售”的标准也成为影响投资者的因素之一。

全文阅读

固定资产投资与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研究论文

[摘要]在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中,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主要采用净现值法,而证券投资决策却采用回报率与风险评价法。本文指出了二者的差异并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证券投资决策方法

投资是企业重要的财务活动之一,它通常是指企业将一定的财力和物力投入到一定的对象上,以期在未来获取收益的经济行为。投资活动可以按多种标准进行分类,其中按投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又称为实物投资,是指直接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进行投资,直接形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直接投资往往数额大,回收期长、与生产经营联系紧密。

间接投资一般也称为证券投资,是指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购买或取得其他单位的有价证券(股票、债券等)。

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技术的先进程度、证券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投资对象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潜力,因此,对固定资产投资和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研究和使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1、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如前所述,固定资产投资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由于它投资数额大、投资回收期长、一经决策和实施就难以改变,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成败与否后果深远。实务中,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一般都要提出几种投资方案,进行反复比较后从中选取最佳或最合理的方案,这就需要运用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现值指数法、投资回收期法、平均报酬率法等投资决策方法,但现行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采用净现值(简称NPV)法。所谓净现值是指投资方案的未来现金流人量的现值和现金流出量的现值的差额。用公式可表达为:

NPV=∑CIt/(1+i)t—∑COt/(1+i)t

全文阅读

固定资产投资与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比较

[摘要]在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中,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主要采用净现值法,而证券投资决策却采用回报率与风险评价法。本文指出了二者的差异并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证券投资决策方法

投资是企业重要的财务活动之一,它通常是指企业将一定的财力和物力投入到一定的对象上,以期在未来获取收益的经济行为。投资活动可以按多种标准进行分类,其中按投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又称为实物投资,是指直接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进行投资,直接形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直接投资往往数额大,回收期长、与生产经营联系紧密。

间接投资一般也称为证券投资,是指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购买或取得其他单位的有价证券(股票、债券等)。

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技术的先进程度、证券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投资对象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潜力,因此,对固定资产投资和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研究和使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1、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如前所述,固定资产投资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由于它投资数额大、投资回收期长、一经决策和实施就难以改变,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成败与否后果深远。实务中,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一般都要提出几种投资方案,进行反复比较后从中选取最佳或最合理的方案,这就需要运用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现值指数法、投资回收期法、平均报酬率法等投资决策方法,但现行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采用净现值(简称NPV)法。所谓净现值是指投资方案的未来现金流人量的现值和现金流出量的现值的差额。用公式可表达为:

NPV=∑CIt/(1+i)t—∑COt/(1+i)t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