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证券市场风险

证券市场风险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证券市场风险分析

摘要:证券监管影响着证券市场风险,本文对证券市场风险的内涵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构建我国证券市场分析的基本框架。证券市场风险是指由于某种或多种影响证券市场价格波动的因素发生变异(非理性变化),引起证券市场价格非理性巨幅波动,致使资产(证券)迅速贬值(或虚假增值),各经济主体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证券市场风险本质上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风险结果递进联系而呈现的可能性。证券市场风险因素是证券市场风险事故赖以发生的客观条件。其中风险因素分为系统因素和非系统因素,这些因素可能正常地起作用,也可能非正常地起作用(风险因素发生变异)。证券市场风险事故是由变异风险因素引起的证券市场价格非理性波动,即价格波动偏离合理价格和某种合理状态。证券市场风险结果是证券市场风险事故给证券市场带来的直接影响,即证券资产迅速贬值(股灾),各经济主体(投资者、筹资者、国家)蒙受损失。证券市场风险分析就是要对证券市场中的风险事故--市场价格非理性波动,即价格偏离进行分析。价格偏离表现为(1)市场价格对其价值(或均衡价格)的偏离,(2)对充分准确反映信息的合理价格的偏离,(3)价格走势对宏观经济走势的背离。这三个方面的分析构成我国证券市场潜在风险分析的基本框架。价格偏离程度大,表明市场中非理性变异因素聚积的能量大,市场发生倒塌的可能性即市场潜在风险程度大。

关键词:证券市场;风险分析;基本框架

一、证券市场风险的内涵

防范、化解风险是我国证券监管的长期任务。加入WTO后,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将会提高。外国资本虽不能直接购买A股,但可通过证券公司等间接进入资本市场。这一方面给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带来机遇,另一方面也使我国证券风险监管面临更严峻的挑战。防范、化解风险也就变得更加重要。要防范化解风险,管理者必须要有科学的行为依据,这就需要管理者首先认清什么是管理层需要关注的风险,风险反映在哪些方面,并应建立一套科学的潜在风险分析评估体系,以实施长期监测。本文从风险的定义、内涵入手,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试图提供构建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框架。证券市场风险作为一种风险,其内涵首先是由风险的内涵所赋予的。风险的内涵在于它是在一定时间内,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结果递进联系而呈现的可能性。证券市场风险的内涵在于它是在一定时间内,以相应的风险因素为必要条件,以相应的风险事故为充分条件,有关经济主体承受相应的风险结果的可能性。(一)证券市场风险因素证券市场风险因素是证券市场风险事故(证券市场价格非理性巨幅波动)赖以发生的客观条件。无论何种风险,其风险结果都是直接由风险事故的发生所导致的,证券市场风险也不例外。然而任何风险事故都只有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通过一定的诱因才能发生。这种客观条件和诱因都是风险因素。证券市场是一个涉及筹资者(政府、企业、机构)、证券商、证券专业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证券交易所、投资者(个体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等代表不同利益主体的复杂系统。系统内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筹资者通过证券商向投资者发行股票、债券,筹集资金,同时,也可在证券市场上通过实施配股方案,再次筹得资金。投资者可以在一级市场上从证券商手中买入股票、债券,也可直接进入二级市场买卖、炒作,以获取红利和差价。证券商是联接筹资者和投资人的桥梁和纽带,在一级市场的发行、申购和二级市场的、委托交易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中介作用,同时券商作为机构投资者又可直接进入市场进行操作。因此筹资者、投资者、证券商是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和操纵者,其利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任一主体行为的不规范,都会引发风险事故。同时,证券市场系统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系统外部环境如国家政治、政策、经济形势等因素的变化,也会对系统产生影响,所以,证券市场风险的形成有来自系统内部的原因,也有来自系统外的原因,它是系统内部和系统外部诸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我们将这些因素按照其对市场的影响范围具体划分为系统因素和非系统因素。由政治、经济、社会、心理等因素造成,对市场整体发生影响的风险因素,称为系统因素。具体包括市场行为风险因素、政策和制度风险因素、利率风险因素、汇率风险因素、通胀风险因素和政治风险因素等。非系统因素对市场整体影响不大,只影响某种或某类证券的价格。这种风险因素主要来自上市公司本身,具体包括公司财务风险因素、违约风险因素、流动风险因素和偶然事件风险因素等。(二)证券市场风险事故。证券市场风险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他们无时不刻不在影响和决定着市场的风险程度。如果这些因素正常地合理地发挥着调节证券价格的作用,那么市场将按照它必然的规律运行。问题是,在我国这样一个成长期很短,发育很不成熟的市场,随时都会有风险因素的非正常的、非合理的变异(如投资者对市场的心理预期,心理预期是一风险因素,理性的心理预期将会对市场正常地发挥作用,非理性预期则是心理预期这一风险因素的非正常非合理变异;又如,证券法规、制度是一风险因素,健全规范的法规制度可以起到抑制风险的作用,而不健全不规范的法规制度则是制度风险因素的非正常非合理的变异),一种非正常非合理变异了的风险因素在时间上的累积或者多种变异了的风险因素聚积,必将产生风险事故。证券市场的风险事故由变异风险因素引起,是导致风险结果的直接原因。在证券市场中,变异风险因素累积和聚积达到一定程度时,将引起证券市场价格非理性巨幅波动,即证券市场价格波动偏离其正常、合理范围或某种正常状态,这种非理性波动(或称价格波动偏离)必将导致证券资产虚假增值随后迅速贬值(向上偏离时)或大幅度贬值随后迅速增值(向下偏离时),从而对投资者、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可以看出,证券市场价格非理性波动(或价格波动偏离)是由风险因素引起的,并且是导致风险结果的原因,它是证券市场风险事故。(三)证券市场风险结果证券市场风险结果是由证券市场风险事故给证券市场主体带来的直接影响。根据前面的定义,由证券市场风险事故给证券市场带来的直接影响是:证券资产迅速贬值(股灾),各经济主体(投资者、筹资者、国家)蒙受损失。这里,损失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损失,不仅包括有形损失如投资者资产价值损失,而且包括无形损失如投资者信心丧失;企业融资面临困难;经济发展遭受重创。证券市场风险结果一旦造成,对经济的破坏性和对投资者的打击很大。从证券监管角度,它是需要防范的。

二、我国证券市场风险分析的基本框架构建

上述分析表明,风险因素是风险结果发生的必要条件,而风险事故则是风险结果发生的充分条件。这也就是说,风险结果的发生必然要受到风险因素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风险因素都会产生我们所指的风险,只有那些变异了的风险因素产生的风险事故才最终会导致风险的发生(风险结果)。比如利率变动,证券市场价格随之相应变化,可以看着这是证券市场价格对利率这一风险因素作出的正常反应,是利率杠杆作用下证券市场的必然运行规律,而不是宏观管理意义上需要加以控制的风险。只有当市场对利率的反应超过合理限度,利率这一风险因素才会通过市场交易人行为的变异产生风险事故———市场价格波动与经济波动不协调,最终导致市场风险发生(风险结果)。可以看出,风险事故是联接风险因素和风险结果的桥梁和媒介,它潜伏在市场中,风险事故一旦显露,说明市场存在着变异了的风险因素,危机的种子已经埋伏。因而,从控制防范化解风险的目的出发,对证券市场风险进行分析、监测,就是要分析、监测风险事故是否已经显露,市场是否有变异了的风险因素存在。通过改变风险因素变异的条件和性质,达到防范、化解风险目的。在证券市场中,变异了的风险因素单个作用或综合作用产生的风险事故是市场价格非理性波动,即价格波动偏离正常、合理价格或正常运行状态。价格波动偏离程度大,表明市场中非理性变异因素聚积的能量大,市场发生倒塌的可能性即市场潜在风险程度大。对于价格偏离,投资者的理解和证券监管者的理解是会有差异的,投资者关注的是实际价格(或收益)对预期价格(收益)的偏离,关心的是现实的偏离方向是否会带来资金损失(或机会成本);而证券监管者关心的是证券市场是否健康理性,市场价格是否在一个合理范围内波动,因此,他所关注的是证券价格波动是否偏离正常、合理价格或正常运行状态。正常、合理价格或正常的价格运行状态应具有下列特征:第一,证券价格充分反映有关信息。按照Fama的有效市场理论,如果价格充分反映有关信息,则市场是高效率的,当前定价是合理的。如果市场是低效的(证券市场低效的三个特征:价格变化的非随机性、对信息延迟或过度反应、公司业绩与其市场表现异向变动),则表明市场定价或定价机制是不合理的。从价格变化的非随机性特征来看,如果市场价格变化是非随机的,则市场是非有效市场,说明过去的价格变动和预期之外的价格震荡对价格的未来变化有强烈的影响,价格波动在很大程度上由过去价格震荡和过去误差所决定。那么,投资者(投机者)能够基于对过去价格变动的分析获取超额利润,从而这种不合理的定价机制使得投机成为一种可取的市场策略。从价格对信息延迟或过度反应特征来看,延迟反应说明新信息没有及时反映到当前价格中去,当前价格是不合理的;过度反应说明价格对信息的反应大大偏离了新信息所决定的正常价位,则当前价格可能高估或低估。从市场异向变动特征来看,市场回报(或价格)与公司业绩逆向变动,说明市场定价中非经济因素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经济因素所起的作用,市场定价有误。市场低效所造成的这种不合理的市场价格可以看作是对充分准确反映信息的合理价格的一种偏离,其市场低效程度越强(如同时具有三个特征),表明这种偏离程度越大,则市场潜在风险越大。第二,证券价格变化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变化相协调。证券市场价格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协调”是指证券市场价格波动与经济波动之间的一种变化规律,即证券市场价格波动会受到现实经济的制约并将伴随着经济的波动而波动的这样一种长期稳定的动态关系。证券市场价格波动的宏观经济决定理论告诉我们,如果经济变量(经济杠杆)对证券市场正常地发挥作用,如果市场交易者按照对宏观经济的理性预期做出行为决策,那么证券市场价格走势必然与宏观经济走势紧密相联,证券市场价格走势也将是正常的和理性的。这也就是说,如果证券价格走势和波动周期与经济景气变化相互协调,说明证券价格趋势和波动周期的形成有着经济背景的支持,从二者关系方面(当然这不是唯一的评价方面)可以认为证券市场是健康的和理性的;反之,如果二者的关系严重背离,可能预示市场潜伏着问题和危机(风险)。由于证券市场风险结果从本质上讲直接由风险事故:价格波动偏离正常合理价格引起,而这种偏离实际上表现为价格对其价值(或均衡价格)的偏离,对充分正确反映有关信息的合理价格的偏离,对宏观经济的背离。因此,对证券市场风险的分析可以通过价格偏离价值(或均衡价格)的测量和分析,市场效率的分析、价格变化与经济景气变化关系的分析,以从多角度多层次考察市场价格是否偏离以及偏离的程度(市场中非理性波动是否存在,是否有可能引发更大的波动)。其中,市场价格偏离价值(均衡价格)的分析,侧重从市场内在价值角度分析市场潜在风险,是认识市场潜在风险的起点,它可以通过构造价格偏离度、市盈率偏离度、市场VaR值等指标进行分析。市场效率的分析和价格变化与经济景气变化关系的分析是对市场潜在风险的进一步分析和认识。市场效率分析侧重从信息有效性角度通过分析检验证券市场的低效特征揭示市场潜在风险,可以采用游程检验、自相关系数检验等方法分析检验价格变化的随机性;采用超常收益(CAR)分析法对我国证券市场是否过度反映进行分析检验;应用聚类分析法对公司业绩与其市场表现异向变动进行分析。证券市场价格波动与经济波动关系分析将证券市场放在经济大背景下考察市场的潜在风险,可以应用相关分析、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虚拟变量回归、SWARCH模型等方面分别从趋势(牛市、熊市)和周期两个层次对二者关系进行分析,以从二者关系角度揭示市场潜在风险。上述三方面的分析构成潜在风险分析的基本内容。

三、结论

总之,我们认为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因素可能正常地起作用,也可能非正常地起作用(风险因素变异)。证券市场价格波动并不一定就是监管意义上的风险,变异风险因素引起的市场价格非理性波动才是监管者需要加以关注的风险。非理性波动集中表现为价格波动偏离,偏离包含三个方面:市场价格对其价值(或均衡价格)的严重偏离;对其充分正确反映信息的合理价格的偏离;市场价格走势对宏观经济走势的长期严重背离。因此,通过对这三个大方面的测定与分析,可以认识市场潜在风险的程度。潜在风险程度的测定和分析可以为监管者正确选择干预时机提供依据,更重要的是为发现证券市场中的问题提供信号指引。

全文阅读

证券投资风险市场论文

摘要:本文提出了独立型和模仿型两类证券投资主体,并分析了他们不同的预期、决策和投资行为对证券市场价格波动的作用,从而揭示了形成证券市场风险的独立客观相似和模仿从众传染两类市场内在非线性机制。

关键词: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证券市场风险;独立客观相似机制;模仿从众传染机制。

1.引言

证券投资决策的核心问题是证券本来的收益和风险。证券未来的收益充满不确定性。投资证券的风险可以界定为,在给定情况和特定时间内,证券本来可能的收益间的差异。如果证券未来收益仅有一种结果是可能的,则其收益的差异为0,从而风险为0.如果证券本来收益有多种结果是可能的,则风险不为0,这种差异越大,证券的风险也越大。

产生和影响证券投资风险有经济、政治、道德与法律诸因素。就经济方面而言又可以分成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以及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等。对证券市场来说,上述风险大致可分成内生风险和外生风险两类。市场风险就是内生风险,它仅仅由证券市场内在机制引起证券本来可能的收益间的差异。其余风险可归入外生风险类,它由市场以外的因素引起证券本来可能的收益间的差异。

本文试图从证券投资主体处理信息的角度研究证券投资市场风险形成的市场内在机制。

2.预期和决策

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中,证券市场价格的调节对所有新的、公开的信息能作出迅速反应,其信息集合除包括市场本身的客观信息外,还包括公开的证券市场相关的场外客观信息。简而言之,有效的证券市场中,所有场内外相关客观信息都能在上市证券的价格中得到充分迅速的反映。因此,通过证券市场价格计算的证券收益同样能够充分迅速地反映所有证券市场场内外相关的客观信息。

全文阅读

证券投资风险市场

摘要:本文提出了独立型和模仿型两类证券投资主体,并分析了他们不同的预期、决策和投资行为对证券市场价格波动的作用,从而揭示了形成证券市场风险的独立客观相似和模仿从众传染两类市场内在非线性机制。

关键词: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证券市场风险;独立客观相似机制;模仿从众传染机制。

1.引言

证券投资决策的核心问题是证券本来的收益和风险。证券未来的收益充满不确定性。投资证券的风险可以界定为,在给定情况和特定时间内,证券本来可能的收益间的差异。如果证券未来收益仅有一种结果是可能的,则其收益的差异为0,从而风险为0.如果证券本来收益有多种结果是可能的,则风险不为0,这种差异越大,证券的风险也越大。

产生和影响证券投资风险有经济、政治、道德与法律诸因素。就经济方面而言又可以分成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以及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等。对证券市场来说,上述风险大致可分成内生风险和外生风险两类。市场风险就是内生风险,它仅仅由证券市场内在机制引起证券本来可能的收益间的差异。其余风险可归入外生风险类,它由市场以外的因素引起证券本来可能的收益间的差异。

本文试图从证券投资主体处理信息的角度研究证券投资市场风险形成的市场内在机制。

2.预期和决策

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中,证券市场价格的调节对所有新的、公开的信息能作出迅速反应,其信息集合除包括市场本身的客观信息外,还包括公开的证券市场相关的场外客观信息。简而言之,有效的证券市场中,所有场内外相关客观信息都能在上市证券的价格中得到充分迅速的反映。因此,通过证券市场价格计算的证券收益同样能够充分迅速地反映所有证券市场场内外相关的客观信息。

全文阅读

权证在中国证券市场的风险分析

[摘 要] 在中国市场流通交易过程中权证具有其本身价格决定所带来的风险和投资者执行层面所带来的风险,为规避此方面风险,应从监管者和投资者两方面做好工作。

[关键词] 权证;权证投资者;中国证券市场

[中图分类号] F830.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7)12-0073-04

权证(WARRANT,在香港俗称“涡轮”),作为一种典型的并且被广泛接受的衍生性金融产品,是发行人与持有人之间的一种契约,它是指持有某权证之人可以在约定的时间以约定的价格买入或卖出标的资产,而作为权证的标的可以是一只股票也可以是一揽子股票,也可以是商品、股指或其他衍生产品。以约定价格买入的权利称为认购权证,而卖出的权利称为认沽权证。

从定义上看,权证的作用和期权是很相像的,事实上,权证就是期权的一种特殊形态,美交所把权证当作期权的一种。权证是在证券交易所买卖,并且以契约的形式存在;而期权通常是根据标的资产的不同会在期货交易所或者证券交易所交易。权证是以标准化方式和挂牌交易的形式存在的,除了操作方式上的一些差异,其与一般意义上的期权几乎没有多大区别。

权证的分类标准众多,在此,笔者关注其中主要的两种标准:(1)按照发行主体的不同,其分为认股权证和备兑权证。认股权证,也叫做公司认股证、股本权证,是指由上市公司自行发行的权证,标的资产通常为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的股票。备兑权证,是由标的资产发行人以外的第三方发行的权证,其标的资产可以为个股、一揽子股票、指数以及其他衍生产品,其发行人通常为信誉较好的券商或其他金融机构。(2)按照内在价值的不同,其分为价内权证、价外权证和价平权证。如果权证持有人立即行权就能够获得收益,称为价内权证;否则成为价外权证;如果行权价格等于标的证券市场价格,则称为价平权证。实际上,如果认购权证的行权价小于现时标的证券市场价,那么就是价内;若大于则为价外。对认沽权证来说则正好相反。

一、权证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情况

权证在中国第一次发行是在1992年6月,其一经出现即呈现出暴涨暴跌的交易价格,于是在1996年6月权证交易被叫停,2006年权证作为股权分置改革的对价工具再次回到证券市场,但回归市场后仍然受到市场的追捧,一度出现巨幅上扬,但之后权证又开始剧烈下跌,致使目前市场上还有很多权证形同废纸。造成权证在中国证券市场交易混乱场面的原因主要有:(1)产品的设计过于注重本土化,忽略了金融衍生产品设计上的整体性和前瞻性要求,产品过于复杂凌乱,缺乏标准性。(2)法律法规不完善,规则缺乏严肃性。权证价格受到这种不严肃的政策因素干扰而大幅波动。(3)市场环境尚未成熟。当时中国证券市场上的传统性基础产品交易尚未形成规模,权证作为衍生性金融工具,其依附性和杠杆效应影响中不利的一面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其积极的方面因为大环境的起伏不定而被掩藏。(4)产品设计上存在缺陷,容易控。历史上发行的权证大多属于小盘权证,由于其资本规模先天不足,在市场不成熟的情况下,纵的现象不可避免。

全文阅读

证券市场风险管控

股市是有风险的,这是众人皆知的一句话,更是普遍的真理,面对股市风险投资者往往看不到风险,不能做到见其果则知其因,极易产生投资错觉。心理误区、理性思考的不足以及面对即将来到的泡沫未能及时发现等三个方面极易产生投资错觉。 一、关于心理误区方面的探讨 当一个普通人进入证券市场进行投资时,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刚开始都是带着一种强烈的赚钱动机的。他们要么是听别人说证券市场中的机会很多,要么是周围的亲戚或朋友在股市上赚了钱对其产生了影响,要么是自己所学的专业或职业与证券业有关,或是在工作上有一定的便利条件,要么是觉得银行的存款利率太低,考虑到家庭理财的实际需要,将证券投资作为理财的一种方式和手段。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和动机,投资者对股票市场都有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这些“先入为主”的观念或信念就是心理误区,会成为投资者走向成功的障碍,主要误区有:股票市场能迅速致富、专业人士操作不会赔钱、消息很重要等等。 1.股票市场是一个可以让人迅速致富的市场。股票市场是一个可以让人迅速致富的市场这是初入股市人的普遍想法,这或许在股票市场发展的初期,有些人会在股票市场迅速暴富起来,甚至是富得不明不白,就如某些文学作品中所表述的那样,深圳宝安区的某位忠厚老实的农民,在当地刚开始进行股份制试验时,将自家的自留地折算成了某一公司的股票。十多年后,当他发现乡里乡亲都富有了起来,大家开始嘲笑他贫穷时,他终于决定将压箱底的股票拿去卖掉,突然发现自己居然成了千万富翁。文学作品毕竟会有一定的夸张,但在股份制改造的初期,的确让一部分人发了笔横财。在股票市场日益走向成熟的今天,通过股票的交易来实现迅速致富,完全是文学作品给人的一种错觉和误导。因此,想发横财的人小心为妙。 2.专业人士和高智商的投资不会赔钱。专业人士和高智商的人投资股市不会赔钱这同样是一种心理误区,在西方证券市场有这样一个笑话,说的是让一些金融理论家对某些股票的走势做出分析,然后进行买卖操作;另外,将这些股票的名称写在纸条上,让一只大猩猩将纸条分开放在两张不同的桌子上,一只桌子上的纸条是第二天要买入的股票,另一只是要卖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发现大猩猩的操作水平与金融家们没有显著差异。当然,这只是个笑话,但也反映了保持成功投资操作的难度。专业人士比普通投资者只具备更多的市场知识和操作经验,但证券市场每天都会产生一些新的变化,任何经验都会有其一定的局限性。更重要的是,市场如战场,智力因素和知识准备只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实际上,许多投资家成功的最重要品质并非上述,而是性格顽强、意志坚定、对未来充满信心、对投资心态的良好调节、对投资冲动的控制等能力。一个刚入市的人,如果只是想听所谓专家或高人的意见,并跟着他们走的话,而没有真正的良好品质,那么就只能等着被套牢了。 3.市场遇利好消息就上涨,遇利空消息就下跌。股票市场的涨跌很多人认为与消息有着密切的关系:市场遇利好消息就上涨,遇利空消息就下跌。如果市场反应如此简单,那么人人都可以在股票中赚钱了。利好和利空是表面现象,关键问题在于如何通过这种表面现象,去分析它带来的心理作用,会对主流资金带来什么心理影响。市场主流资金若进货,利好利空都会进货,只不过操作手段和方法不同而已。由于市场参与各方都是出于一种博弈状态,每个投资者的行为都会以其他参与者的行为反应作为自己下一步决策的依据,所以市场价格会在涨涨跌跌中来回反复震荡。而市场中主流资金的心态在短期是难以改变的,除非市场状况有根本性的改变,否则,原有的心态和思路不会有任何的改变。因此对于一个信息的好坏判断股票的涨跌也是不一定准的。 二、关于理性思考方面的探讨 股票投资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理性思考方面的因素会产生许多错觉,这些错觉严重干扰了投资者对市场的正确分析判断,对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和具体操作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常见的也是很重要的错觉有:资金量错觉、比价错觉、涨跌幅错觉等。 1.资金量的错觉探讨。资金量错觉是指投资者对自己管理资金量大小的错觉。有人算过一笔账,在理想状态下,2万元资金入市,每月涨10%,一年就会翻一番,十年就是1024万。以上论断从逻辑上来看并没有错,多数投资者都曾经有过在一个月之内,赚取10%的利润甚至更高的经历,表面上看人人都能成为千万富翁的梦想是有根据的,但在现实中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这种错觉的错误之处在于,一个月内赚10%甚至更高是有可能的,但长时间持续赚这么多是不可能的。另外,管理大资金与管理小资金是不同的。如果在一波行情中2万元钱能变成4万元,则20万就能变成40万,200万就能变成400万……;实际上,2万元与20万元、200万元的资金管理和操作思路是完全不同的,有一位市场资深人士曾经研究过这个问题。他认为在实际操作中,20万、50万、200万、1000万分别是4个坎,每上一坎,思路和策略都要变一次。对于中、小散户来说,在小盘上赚10%可以顺利出局,但对于大资金来说,小盘股上赚10%,想顺利出局是不大可能的。 2.比价错觉探讨。比价错觉是指投资者对股价相对高低产生的一种错觉。大家都知道30元的股票若要涨一个停板,就会引起市场投资者全体的关注,而一个5元以下的股票涨两个停板也未必引人注意。市场机构主力也深刻明白这个道理:5元以下的低价股涨1倍,大家也并不会觉得贵,还会继续买入,但一个30元以上的股票上涨50%,大家就会觉得太贵了,继续买入的愿望就会大大降低。所以,机构投资者也会利用投资者这种比价错觉,偏好炒作相对价格较低的股票,今后出局也方便。 3.涨跌幅错觉探讨。涨跌幅错觉是指投资者对股票涨跌幅度上产生的错觉。价格先上涨或下跌某一百分比,其后再上涨或下跌同一百分比,股价会回到原位吗?答案是否定的!例如一个1000元的股票,涨10%,再跌10%,结果并非是1000元,而是990元。所以在股票中亏钱比赚钱容易得多。有经验的投资者每每强调止损的重要性。因此,若想在这个市场中长期生存下去,就要尽可能的少犯错误,多分析少操作,操作越多,犯错误的可能性就越大,交易成本也越高。如果错误已经发生,就应及时向市场认错,不能听之任之,让小错变成大错。#p#分页标题#e# 三、关于泡沫的产生和防范方面的探讨 股市泡沫的产生是伴随着投资的产生而产生的,而且泡沫一旦破灭,投资领域就是一场灾难。从古至今、从中到外都是如此。远到“郁金香狂潮”“、南海公司泡沫”,近到美国八七股灾、海南房地产泡沫,均让投资者损失惨重,经济大举倒退。分析泡沫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投资者不理智的投资行为,致使价格远超价值,最终泡沫破灭,损失惨重。因此我们必须要有理性的头脑去分析清楚股票真正的价值,防止我们随着泡沫一起消逝。当然看报表是最表面简单的方法,更要综合考虑,通过分析绩效来挖掘报表之外一些深层次的东西,特别要关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上市公司的控制者、市值等内容。 1.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探讨。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分析,这是一种国际财务、金融、理论界普遍认可的方法,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低于一定比例时,其利用控制权实施利益侵占的行为比较明显,这种广泛流传的“隧道效应”导致了公司业绩的下降。当其持股比例高于一定比例时,大股东与公司整体上保持的“利益趋同效应”导致了公司绩效的提升。因此中小投资者在选择公司时有必要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纳入考虑范围。 2.控股的所有者探讨。上市公司的控股者不同,往往绩效水平也不一样,一般情况下政府作为股东控股的上市公司绩效较低。主要原因:一是地方政府谋取政治利益的“干预之手”超过了谋求经济利益的“帮助之手”;二是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在当地的经济中承担较高的社会成本,这些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上市公司的绩效降低。所以上市公司实际控股人应是投资者考虑的重点之一。 3.市盈率探讨。市盈率实际上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如果市盈率是十几二十几倍的话,基本上不大会有泡沫,但是市盈率要是达到几百上千倍的话,泡沫很快就要来了。总之,我们需要理性的去思考分析和防范投资风险的到来,时刻牢记:“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全文阅读

证券组合市场风险与收益的实证研究

摘要:按照股票规模大小构建中国A股市场的沪深300股票组合,研究股票组合的平均相关系数和平均方差对市场总风险和市场超额收益率的解释和预测能力。实证结果表明,股票组合的平均方差比平均相关系数能够更好地市场总风险,并且股票组合的平均方差对市场超额收益率有显著的正向解释和预测能力。实证结果与“罗尔批评”相悖,从一个新的角度印证了资产定价模型能够有效地分析中国A股市场的风险和超额收益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平均方差;平均相关系数;股票组合风险;市场超额收益率;罗尔批评

文章编号:2095-5960(2014)03-0032-07;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资产定价问题是近几十年来金融理论中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关于资产风险与收益关系的研究至今仍弥久不衰。Markovitz在1952年最早提出均值―方差理论,将资产投资的收益问题转变为一个给定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线性问题。在此基础上,Sharpe(1964)[1]、Linter(1965)[2]和Black et al(1972)[3]进一步提出了资产定价模型(CAPM)。资产定价模型是现代金融学理论的基石之一,其核心思想是当处于均衡状态时,假如所有投资者都只持有无风险资产和市场组合, 则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等于无风险资产的收益与市场组合收益之和,即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与市场风险成正向线性关系。但学术界对于资产定价模型的估计结果和有关结论一直颇富争议。Fama & Macbeth(1973)[4]通过实证分析,证明1926―1968年美国证券市场股票的平均收益率与风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试图以当期估计的风险变量预测资产组合的未来收益率。French et al(1987)[5]在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GARCH)的框架下检验股票资产组合的月度数据,结果得到了正向的均值―方差关系,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国内外许多学者通过对证券市场进行实证研究,提供大量证据支持资产收益与风险的正向关系(Ghysels et al.,2005;Hung & Glascock,2010;陈浪南和屈文州,2000;靳云汇和刘霖,2001;黄波等,2008;丁志国,2012;龚映清等,2013;陈梦根,2013)[6]-[13]。Fama & French(1992)[14] 采用与 Fama & Macbeth(1973)[4]相同的实证方法再次研究美国证券市场,而前者的研究却发现资产组合收益与风险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另外,Campbell(1987)[15]、Bali et al(2005)[16]、Guo & Savickas(2006)[17]、丛剑波(2009)[18]等研究指出资产组合的风险与收益呈显著负相关。

学术界普遍认同市场总体风险是不可观测的,因此实证检验中往往利用资产组合风险来市场总体风险。Roll(1977)[19]对实证检验CAPM模型有效性的结果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因为无法证明某个特定的资本组合即是有效市场组合,所以无法找到真正衡量系统风险的系数(Beta系数)。这就是著名的“罗尔批评”(Roll’s critique)。如果“罗尔批评”能够解释CAPM模型失效的原因,那么股票资产组合的风险变化不会引起市场总风险的变化,这是由于任何单个股票资产都会落在证券市场线上,而这是恒等变形,所以市场超额收益也不会受到影响。另外,如果回归检验是基于某种无效率的资产组合,则资产组合的收益与市场总风险可能出现负相关或不相关的情况。自此以后,各种新的检验方法和手段在资产定价研究领域的应用自然也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Pollet & Wilson(2010)[20]的研究为解释市场总体风险和市场超额收益率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该研究以美国主要股票市场中正常交易的500只大盘股票为例构建股票资产组合,运用股票资产组合的平均方差(average variance)和平均相关系数(average correlation)为变量来解释美国市场总风险,其结论为利用平均关系数作为美国市场总体风险的变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另外,虽然实证分析发现股票组合平均方差也与市场总风险显著正相关,但是股票组合平均方差与市场超额收益率为负相关,而且对市场超额收益率的解释力有限。

在中国A股股票市场上,大盘股票组合的平均方差和平均相关系数能否用于解释市场总风险,二者与股票市场超额收益率的关系是正或负,以及在中国市场能否利用股票组合的风险变量来对股票市场的预期超额收益作有效的预测能力?至今尚未见从实证角度给予清晰地解答。本研究拟对资产定价领域的研究文献作有益的补充和贡献。针对之前研究的不足,本文以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常交易的300只大盘股票为成分股票构建沪深300股票组合,研究该股票组合的平均相关系数和平均方差对市场总风险和市场超额收益率的解释和预测能力。

二、理论模型及数据样本

全文阅读

对证券市场投资风险的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速度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改革是在特殊的经济条件下逐渐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一个特殊的经济市场,这就使得我国的证券市场具有其特殊性。但是这也使得我国的证券市场面临着巨大的潜在风险。例如:对于上市公司的质量是否能准确的定位和把关;我国的证券交易制度还存在着缺陷;市场中还存在着过度的投机行为;政府虽然对市场做出了干预和宏观调控,但是政策仍然存在着失当等,这些都是造成我国证券市场异常波动的原因。这些波动在为我国投资者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更对我国的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本文将就我国的证券市场的风险进行分析,为如何降低证券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失提出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证券市场 风险因素 风险原因 我国证券市场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全国的证券投资市场也在迅速的发展中。但是,由于证券市场存在着各种客观风险,与证券投资的利益相生相伴,所以,广大投资者在对我国的证券市场进行投资前,必须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对证券投资的相关知识认真学习,理解并不断剖析微观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策略对上市公司的运营影响,加强证券投资风险意识和防范。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我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风险投资也正处于起步阶段。

现资理论认为证券投资是有风险的,造成证券投资的风险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股市价格的风险、银行的利率、通货膨胀造成的影响等。但是面对变化的市场,证券市场投资风险的影响因素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很多意料不到的因素将会影响到证券市场的价格波动,会给投资者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证券投资市场是一个既充满机遇又充满风险的地方,投资者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掌握证券投资的有效技术和方法,才能真正了解证券的价格变化规律,及时的根据那些影响证券市场价格变动的因素来决定自己的投资方向。近年来,我国证券投资市场日趋完善、各种政策也在不断出台,证券投资者应及时掌握市场动向,充分分析和了解投资市场,使投资得到较高的回报。

二、什么是证券市场的风险

(一)风险的含义

全文阅读

证券投资风险市场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提出了独立型和模仿型两类证券投资主体,并分析了他们不同的预期、决策和投资行为对证券市场价格波动的作用,从而揭示了形成证券市场风险的独立客观相似和模仿从众传染两类市场内在非线性机制。

关键词: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证券市场风险;独立客观相似机制;模仿从众传染机制。

1.引言

证券投资决策的核心问题是证券本来的收益和风险。证券未来的收益充满不确定性。投资证券的风险可以界定为,在给定情况和特定时间内,证券本来可能的收益间的差异。如果证券未来收益仅有一种结果是可能的,则其收益的差异为0,从而风险为0.如果证券本来收益有多种结果是可能的,则风险不为0,这种差异越大,证券的风险也越大。

产生和影响证券投资风险有经济、政治、道德与法律诸因素。就经济方面而言又可以分成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以及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等。对证券市场来说,上述风险大致可分成内生风险和外生风险两类。市场风险就是内生风险,它仅仅由证券市场内在机制引起证券本来可能的收益间的差异。其余风险可归入外生风险类,它由市场以外的因素引起证券本来可能的收益间的差异。

本文试图从证券投资主体处理信息的角度研究证券投资市场风险形成的市场内在机制。

2.预期和决策

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中,证券市场价格的调节对所有新的、公开的信息能作出迅速反应,其信息集合除包括市场本身的客观信息外,还包括公开的证券市场相关的场外客观信息。简而言之,有效的证券市场中,所有场内外相关客观信息都能在上市证券的价格中得到充分迅速的反映。因此,通过证券市场价格计算的证券收益同样能够充分迅速地反映所有证券市场场内外相关的客观信息。

全文阅读

我国证券市场风险补偿的研究

新时期下,我国证券市场正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市场中有规模、有资本的企业的大规模入市,使证券市场成为一个企业及投资者实现经济收益的最佳市场,但是我国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埋下了市场风险的不确定因素,与此同时稚嫩且不规范的市场管理办法和管理方式,也为证券市场的风险带来不确定性。因此企业和投资者实现市场风险的有效规避,已成为重要关注点之一。有针对性的构建证券市场风险补偿研究,在解决我国证券市场风险问题集中的同时,也能够为开创我国证券市场风险补偿管理研究提供一个完善的理论体制,对我国证券市场风险性研究提供了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便于实现证券市场交易的稳定性的同时,实现证券投资收益的最大化。由此出发,本文基于证券市场风险,探讨证券市场风险补偿机制的相关流程和方法,便于我国证券市场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实现风险管理的规范化、多元化和高效化,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必要的风险控制方面的帮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现状

(一)我国证券市场管理模式和方法发展现状

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的背景下,我国证券市场经过20年的发展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管理完善的全新市场组成之一。具体来看,国家各种证券方面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先后制定了《证券法》、《证券公司管理条例》、《上市公司管理条例》等多项制度,同时与股票发行和上市公司收购等相关配套的法律制度也在不断研究中。在我国不断完善的证券交易法规制度的规范下,我国证券交易市场发展迅速而规范,并逐渐成为企业获取发展资金的主要渠道,成为投资者获取投资收益的主要手段。另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证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为保证证券市场的稳定性,在组成成立证监会等证券管理部门的同时,陆续推出了一系列证券市场管理办法,并在证券市场日益变化的基础上,不断补充和落实着全新管理办法,使我国现阶段证券市场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面貌。

(二)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规模现状

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现状之下,市场中,由于资金来源渠道不断丰富,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稳定,这就使得企业能够通过对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的更好发展。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后,金融领域进一步开放,许多外资金融机构开始进人到我国证券市场当中.这固然使我国的证券市场开始面临更多的竞争压力,但同时由于外资证券市场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机制都比较先进,因此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从长远来看这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的成熟是非常有益的。同时外国银行的不断增多,也使得我国成为世界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不断成熟,这对于证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在上述背景及大环境下,我国现阶段证券市场已逐步发展成为了一个上市公司数量多、资金流量大且参与投资人数庞大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经济组成,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中企业获取投资、投资者获取经济效益的主要渠道。

二、证券市场风险补偿机制的基本构成

全文阅读

证券投资中如何控制市场风险

摘要:证券投资是一种现代化的经济行为,证券投资属于典型的风险投资,其实施方式是有意识的,受心理调节和控制的行为。在证券市场环境下,投资人对投资时机的判断和选择,决定了资金的回报率。然后,投资市场的不确定因素有很多,有变量的因素,就会有严峻的风险,投资人在证券投资过程中,要合理的规避市场风险,达到经济能力的提高。证券投资中的风险有很多类型,在投资过程中,需要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进行证券的预测和判断,掌握好证券的选择类型和时机,以大环境为参考,有效控制市场风险,实现计划和预期的证券投资效果。

关键词:证券投资;市场风险;类型;控制;对策

引言

证券投资作为风险投资,风险主要的指向就是投资者的投资与预期相分离,证券投资的收益不具备确定性。证券投资的风险类型很多,其中市场风险是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结合体。市场风险主要是指证券市场本身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引起的证券价格变动风险。证券市场的变化很快,所有的变化都会影响供求关系。在证券市场的现实发展中,证券市场的冷热与政策和现实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风险也是体现证券市场价值的重要要素,没有风险,就没有利润,风险和利益并存是证券市场最为基础的特征。

一、证券投资风险的认定

风险主要是指事件发生后,其损失机会或损害的可能性、不确定性。证券投资中,风险和收益是一对矛盾结合体,有收益就有风险,二者存在内部的必然性。证券投资的风险可以运用科学的手段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分析,通过对对主客观风险、市场及经营风险等要素进行控制。证券投资在运行过程中处于动态的、复杂的交互性的选择过程,对市场的了解,对投资时机选择,对投资品种的确定,都是影响风险和收益程度的要素。一个证券在一定时期内收益率、收盘价、上期收盘价、单位红利及股息收入等指标产生的,都是需要在现实操作中进行评估和预测的,收益率的方差和标准测度是证券投资的重点。证券投资风险的分类标准是从多个方面界定的,根据风险构成可以分为系统风险,如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政治风险等,业包括相对应的非系统风险,例如企业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操作风险等。根据操作角度一般划分为,选择风险和投资者风险。证券投资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股票、债券、衍生证券。

二、提高证券投资市场风险控制的对策

1、正确运用证券投资风险测的重点理论方法。从风险的定义来看,证券投资的风险是在证券投资过程中,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科学的测度理论是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只有科学的理论,才能达到其控制目的。证券投资风险的理论主要是效用函数的概念,风险金测度模型,标准风险测度模型,随机优势选择模型理论,均值――方差测度理论。值理论,下偏矩测度理论,VaR测度理论,信息嫡测度理论等。在实际操作中,新的风险测度指标主要从定量、定性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三个方面提出,在定量测度方面,主要基于损失序列、紧迫程度、分布和频度进行风险测度;在定性测度方面,是投资者对某证券投资风险的定性判断,在投资市场上主要是指主观风险的评估问题;在系统测度方面,兼顾指标的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平衡单方测度可能产生的矛盾。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