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诊断学教学

诊断学教学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浅谈诊断学教学

摘 要:诊断学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桥梁课。如何提高诊断学的教学质量是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过去枯燥乏味的满堂灌教学模式,采用更为灵活的多种教学方法,精选教学内容,培养自学能力及临床系统思维能力,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诊断学 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R1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7-0091-01

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人才而言,职业教育偏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知识的讲授以够用为度,实用为本,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较强的技术型专门人才。因此,对于职业院校的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培养其能力是一项主要的任务。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座桥梁。因此,诊断学教学不仅要教学生记住诊断学的相关知识,更要教会学生临床的动手技能和思辨能力。工作数年时间,对诊断学的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下面是我对诊断学教学的几点想法。

一、重视课堂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搞好教学之间的关系。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不同的学生层次,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如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以及启发式教学法等。

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最终产生的教学效果也就不同。对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他们学习诊断学的学习兴趣。对于前后联系比较紧密的知识点,教师可采用前后联系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前后学过的相关知识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比较。

全文阅读

物理诊断学教学

摘要物理诊断学是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一门桥梁课,也是学习临床专业课的基础。在诊断学教学中,必须优化教师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集体备课,改善教学模式,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着重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重视全面素质培养,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本功。

关键词物理诊断学教学

诊断学是医学院校学生首先接触的临床医学课程,它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是研究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的学科,对医学生尤其是临床医学生而言,既是学习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础,也是将来从事临床医学工作的基石。现代医学科学发展迅速,其趋势是由传统的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模式发展,但是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很强的学科,新的诊断技术并不能取代一般物理诊断学的重要地位。在疾病的诊断中,问诊、体检等物理诊断方法与实验室检查及影像检查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物理诊断学是临床医师必备的基本功,任何时候都不应忽视[1]。但是,由于教学方法、内容和时间安排等方面的原因,使物理诊断学临床实践和体检操作基本技能往往不过关,这就要求我们在诊断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其教学方法非常值得探讨,现就本人1991年至今15年诊断学教学实践中的感受,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重视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重视物理诊断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才能提高教学效果。物理诊断学教学内容看似简单,但其内容多而枯燥,有些内容还比较抽象,难以讲解,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理论课最好由具有良好临床技能及教学经验的高年资医师讲解。为了让学生得到正确、标准、统一的诊断学知识,必须重视集体备课,共同参照国内外重点医学院校编写、拍摄的教学资料,统一标准、规范的操作程序和检查手法,学方案。对于初次从事诊断学教学的年轻医师,应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以老带新,互助互学,帮助其明确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及讲解技巧,并从带教实习课和见习课开始,不断积累经验,走向成熟。

二、改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加强技能训练

(一)改变教学模式。目前我们的教学模式仍然多是传统的“灌输式”及“填鸭式”[2]。教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在下面埋头记笔记;见习时,教师示范,学生则多以看为主,动手机会少,也没有动手的意识;考试时死记硬背应付考试。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互动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积极参与才能获得良好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变“填鸭式”为“启发式”,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提问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二)关于理论课教学的教学方法。物理诊断学教学过程一般分三个环节,一是课堂讲授,二是实验课,三是临床见习。课堂讲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教学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在讲授中教师可以亲自向学生呈现学科的基本内容,直接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可用学生易懂的形式有效概括学科内容。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备课,教师首先应该对所讲授的内容加以深刻理解,对内容结构进行合理安排设计,将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工作体会融合于教学中,并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进行备课并反映到教案中。诊断学内容繁多,理论课讲授应该做到基本内容少而精,重点突出[3],易于理解的内容和查体等技能操作可以放在实验课或见习课结合实际进行讲解、练习。物理诊断学中,有些内容很抽象、枯燥,在理论课讲授中,应充分利用诊断学教师多为临床医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的优势,在讲解中多举临床病例,以增加系统性、完整性和趣味性,使学生犹如接触病人一样,提高学习物理诊断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理解中记忆。比如,在讲解胸部的体表标志“胸骨角”时,可以穿插一张自发性气胸的胸片,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简单介绍该病例的病情,然后引出治疗方法——胸腔穿刺术,并介绍胸腔穿刺抽气时,胸骨角是一个重要的定位标志,使学生在理解中记住了这个重要内容。教师要善于调动和控制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逐渐下降,为克服这一缺点,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举一些易引起学生兴趣的临床病例,并穿插一些简短的提问和对话。随着科技发展,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已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多媒体在教学中地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储存、传播和提取方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交互性强,共享性好,知识组织形式更佳,利于知识同化[4]。通过教学设计,以多种媒体地交互作用,形成了声、光、形、色、动等直接对学生地视觉和听觉器官共同进行作用地情境,具有良好的强化效果和整体效应,有利于最佳教学效果的获得,又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和简洁性,使一些抽象的症状、体征的描述更形象,易于接受与记忆。比如心脏检查这部分,利用多媒体制作技术,可以动态显示心脏的“泵”作用机制,结合血流动力学变化图谱,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忆。做为一名诊断学教师,应该熟练掌握网络教学技术,以其能将自己精彩的教学构思用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进行淋漓尽致的表现。诊断学是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对于不易理解掌握的内容,可以运用已学过的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知识,应用循序渐进式的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使其变得通俗易懂,简明扼要。比如在讲解肺与胸膜的触诊时,先讲解触觉语颤的检查方法,再分析手掌触到的震颤是如何产生的,引出产生原因为喉发音沿气管、支气管、肺泡、胸膜腔,传导到胸壁,由手掌触及。理解了产生机制,语颤增强及减弱的临床意义,学生就自然而然的非常容易理解与记忆了。物理诊断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就是检体诊断,检体诊断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习,所以如果条件允许,检体诊断的理论教学应采取小班教学形式,每班10~15人,便于教师授课辅导,个别答疑,还可以手把手进行操作示范,近距离接触还有利于师生互动了解、因人施教。课堂讲授时,教师还可以借助模型、模具、挂图、标本来辅助教学,比如讲授肺与胸膜的体表投影时,可利用肺的解剖标本讲解,可以增加学习兴趣,加深印象,便于记忆。为增加趣味性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讲授一些简单的体检时,可以穿插1~2分钟学生自检或相互检查,以活跃气氛,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使枯燥的讲解变得生动形象。不易描述、模仿的体征,比如各种呼吸音、心脏杂音等,可以利用录音、录象、VCD等直观形式辅助教学,往往可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全文阅读

诊断学实验室教学创新

1教学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诊断学实验室教学方法单调、枯燥,和临床过程相差甚远,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不会书写检验报告,不会对患者病症进行正确地诊断和分析,既延误了诊断治疗,也增加了病人的负担,这种现状必须改变。本文主要从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和模拟临床诊断过程两个方面思考如何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

1.1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在日益信息化的今天,医学信息更新换代迅速,将多媒体课件运用到在诊断学实验室教学中,充分发挥其图文并茂、声像兼备的教学优势,将临床上的真实病例、患者的患病特征用文字、图像、动画、操作录像等形式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室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规范检查手法,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提高实验室教学的效果。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现代化的诊断仪器设备及诊断科的一些工作流程展示给同学们,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诊断学实验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有了更感性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临床诊断的初步了解,吸引学生学习诊断学实验的兴趣,间接地促进学生对诊断学的求知和探索[1]。

1.2模拟临床诊断过程

用情景再现的方式,模拟临床诊断过程,让学生自己扮演医生和病人角色,参与到病例诊断中,按照询问病史、查看相关辅助检查临床资料等程序,让学生学会在真实工作中如何采集病史、收集临床资料,引导他们学习根据临床资料为病人做出临床诊断的方法,将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探讨诊断学理论。

2教学内容的创新

以往的诊断学实验室教学总是选取固定的几个检验项目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教学内容局限且简单,学生很快操作完,课堂时间剩余,易导致课堂纪律涣散,大大降低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与临床脱钩。诊断学实验室教学要以临床的实际需要为准则,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把与临床联系密切、实用性强的内容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结合临床病例,讲清讲透,并且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讨论病例、分析检验报告单,让学生有如到了临床的感觉,将学生从被动接受慢慢拉向主动思考,临床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逐步得到训练。

全文阅读

诊断学实验课教学论文

【摘要】针对目前在实际教学中重视理论知识教学而忽视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动手机会少、临床实践不足、体格检查操作不规范等问题,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并尽量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以促使学生更加重视基本技能训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如何在实验课教学中提高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值得探讨。

【关键词】诊断学实验课教学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1]。良好的教学方式是让同学掌握基本的临床医学诊断方法的重要途径。诊断学的教学方式与基础课程比较,存在较大的差别。基础课程主要是在课堂上和实验室完成,而诊断学有大量教学活动在医院中进行。这就成为诊断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难点和关键。

1目前不同专业层次的诊断学实验课的安排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办学越来越趋向多样化、综合性。就目前中医院校开办的专业而言,中医专业、针灸推拿专业、骨伤专业、护理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等,实验课学时在20学时左右;而像非医学专业如医学心理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医学英语专业、口腔工艺专业等总课时相对医学专业来说少,实验课在10学时左右。

2诊断学实验课的教学环节

诊断学实验课根据教学的需要,有以下环节。

(1)检体诊断的实验室操作技能训练(又可称为生理见习)。按照检体诊断的内容和顺序,生理见习包括:检体诊断的基本方法,一般状态及其头颈部查,肺脏检查,心脏检查,腹部检查,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遵循这样的顺序教学。(2)心肺模拟人听触诊及腹部模拟人检查。(3)观看诊断学基本技能及心电图等的电教片。(4)临床实践。(5)实验室诊断的部分实验。(6)心电图实验。(7)病历分组讨论。

全文阅读

诊断学教学改革与建议

临床见习中现行诊断学教学难点分析

现如今,医患矛盾问题越来越突出,有些媒体对医患问题的报道不属实,这些问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医学生的积极性,很多医学生对于临床诊断学会产生消极和怠慢的情绪,学习积极性比较低。另外,现今医疗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法律意识也在逐渐加强,各个科室对于医疗安全越来越重视,造成学生临床见习机会越来越少[1]。

诊断学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

合理安排教学课程:在见习教学活动中,教学主体为主管技师,技师的教学水平会对教学成果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正式开课前,应该组织主管技师认真备课和试讲。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授时,主要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方式,而在见习课教学中,应该用综合观摩和试验操作的教学方式。当获得授课任务后,学校教研室教师和技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研究,对教学工作要点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和分工。正式开课前,还需要对教学课件进行检查,并上报教务科,获得批准后即可实施教学。为了提升教学质量,不仅需要认真做好教学准备工作,而且在教学活动执行全过程中,应该严格依据相关制度,加强检查,提升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①丰富见习教学内容。首先确定教学主体,然后以疾病为依据,对整个见习教学的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建立健全、完善的见习教学内容体系,在教学活动中,明确教学重点。②加强对于学生的组织教育。在见习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医务人员的高素质,在教学全过程中,都应该引导学生明确意识到一切以患者为中心。③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在对见习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应该考虑到不同专业层次有一定的区别,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针对性教学方式,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启发式教学,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和启发,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④适当增加学生的技能练习。为了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可以适当增加学生的技能练习时间和内容,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操作能力进行考核。⑤增加案例讨论内容。通过增加案例讨论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临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完成后,需要在最后章节中附上病案的详细资料,选取经验丰富的教学组长带教,在见习过程中融入最新技术、诊断方法和诊断仪器等内容,并收集学生对于诊断教学的建议或者意见,设立讨论组,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整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如今,很多“80后”“90后”、学生的性格差异比较大,独立意识比较强,因此,在临床见习分析诊断学教学改革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结合不同时代,对传统教育教学制度进行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听取教师讲解,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不足,不仅学生成绩的差异化比较明显,而且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新时期,应该对传统的教学制度进行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有些学生性格外向,教师可以引导这类学生积极发言,以活跃教学气氛;有些学生性格内向,教师应该多赞扬,主动给予其表现的机会,激发表现欲,帮助其增强沟通能力,展现其真实的能力。除此以外,还应该尽量增加学生进入病房见习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引导学生进入病房时,教师应该循循善诱,对学生进行悉心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学生在病房学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恐惧感。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在诊断学临床见习带教过程中,为了有效弥补课时不足的问题,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的重点内容,综合应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比如多媒体课件以及各类影像资料。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对一些难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还能够补充见习教学过程中难以涉及的知识点,加深对于这类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当学生见习中遇到甲亢突眼患者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讨论,对患者的磁共振影像进行分析,要求学生观察患者的眼球活动情况以及其他体征,让学生在学习、观察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患者的眼球运动特征。另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势还体现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收集大量的临床病例,更加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展示病例特征,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清晰地学习到疾病的病例知识,提高见习质量[2]。采用医学模拟实验教学模式:对于临床医生而言,全身体检是十分重要的基本功,因此,在见习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体检技术,对于异常体征具有较强的敏感度和分辨能力。在传统的医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选择学生进行示范教学,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联系,由于很多学生并没有明显的病理特征,示范教学的方式无法达到较好的效果。现今,可以采用模拟实验教学的方式,即使用模拟人,通过应用心肺听触诊和腹部触诊电子标准化患者,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诊断环境以及真切的诊断效果。学生可以利用模拟人进行多次重复训练,牢牢掌握各类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操作能力,更好地巩固专业知识[3]。加强学习成果考核:临床见习诊断教学对于实践教学的要求比较高,为了提高教学成果,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反复实践。与此同时,学生也应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训练,以此巩固自身专业的诊断技术。在组织学生进行临床见习教学后,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检查,即组织学生进行考试。学生考核成绩的高低能够真实且准确地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质量。需要注意的是,临床见习诊断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区别,因此其考核方式也有所不同,不能仅仅采用单一的理论考试方式,应该将理论考试与临床技能考试相结合。其中,在对学生进行临床技能考试过程中,需要对病例分析技能、体格检查方法、结果判断以及病例书写方法进行考核,提高诊断学临床见习课教学质量。

结语

诊断学是学生学习中十分重要的课程内容,是由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为了促进诊断学教学改革,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水平,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这样才能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完成诊断学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王登芹.深化诊断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J].医学信息旬刊,2010,23(6):297-298.

全文阅读

检体诊断学教学的思考

【摘要】检体诊断学见习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于带教老师的要求较多,包括带教素质、能力、责任感等方面,同时对于如何引导学生,如何完成考核等方面也有需要注意的事项。就亲身的医学七年制带教经历,有感而发,提出几点思考,旨在提高检体诊断学见习水平。

【关键词】检体诊断学;带教老师;实时考核系统;反馈系统

诊断学为一门桥梁课程,是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之间过渡的一门课程,重要性不言而喻[1]。包括理论知识和见习课两大部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问诊、体格检查、病历书写、临床基本技能及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它对于培养医学生的诊断技能、防止疾病的误诊、误治至关重要,是临床各科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诊断学见习是学生接触到临床的第一步,也是学生初次接触患者,如何正确的引导学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我院检体诊断学教研室的十几年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以本人亲身的带教经历,就检体诊断学见习中需注意的问题加以阐述。

1见习带教老师的相关思考

1.1见习带教老师素质的重要性与理论授课不同,学生与老师的更多接触是在见习课上,见习带教老师的教学意识强弱、带教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的培养。甚至一部分理论知识的答疑,也在见习课上。因此见习带教老师的素质是教学实施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作用。1.2见习带教老师素质的提高措施1.2.1加强教师岗前培训。首都医科大学检体诊断学岗前培训于北京宣武医院进行,达到规范教学内容、检体程序、检体手法的目的,同时学习现代医学教学方法学[2]。医院组织带教师资参加学校举办的师资培训班。能让带教老师,短期内提高带教水平,但是一些查体手法的细节,不能全面掌握。仍需要其他方法来补充。1.2.2院内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不能拘泥于走形式,需要从往年带教经验和经历方面,进行集体备课,分析往年学生的查体成绩,总结学生的常见问题,商量授课对策,统一方法,对教学内容和程序有统一的要求。1.2.3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反馈系统。使新老教师结成对子,一对一传、帮、带。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优良的教书育人的意识,是新教师学习的榜样。同时,新教师具有较新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网络知识,可以给老教师一些启发。1.2.4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反馈系统。学生其实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在以往的带教中,我们发现学生可以发现一些我们认识不到的问题。这些新鲜因素,对于教学改革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需要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必要时候需要提交首都医科大学检体诊断学办公室,为检体诊断学的更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3见习带教老师知识更新1.3.1直接参加首都医科大学检体诊断学的集体备课。在见习带教过程中,不同学院的带教方法有较大的差别,究其原因与知识更新速度不同有关,故应让见习带教老师参加检体诊断学的集体备课,而不是教研室主任,只有一线带见习的老师才知道问题所在,为了解决问题就需要真正的集体备课。1.3.2理论知识的更新。检体诊断的见习不仅仅是正常人的查体,而是需要掌握一种手段去发现病变,因此理论知识的更新尤为重要,尤其是临床知识,故需要见习老师在各专业的异常体征方面积累经验。比如:肺部异常体征中异常呼吸音的判断,循环系统中杂音的判断需要带教老师有丰富的经验。1.4见习带教老师的责任感责任感是完成一项工作的必备要素,每次入病房见习,均需要带教老师充分的准备,无论从患者病历资料的准备,患者及家属的思想沟通,病房医疗安全的兼顾等方面,均需要付出努力,才能高质量的完成见习任务;见习后的归纳总结等等都需要带教老师的责任感。

2如何引导医学生的思考

2.1不同方法调动不同性格学生积极性新时代的学生在性格方面表现不尽相同,差异程度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教育体制的变化日益严重,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教学方法为“老师讲,学生听”,互动不多,这样就会影响教学质量,教学成绩出现差异化。因此需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加交流,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同性格的学生调动积极性的方法不同,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需要正确引导,活跃课堂气氛,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需要鼓励,主动给予机会,激发表现欲,增加交流沟通能力,展现真实能力[3]。2.2实践活动的轮流责任制见习实践活动对于医学生的能力锻炼是很重要的,为保证公平性以及更好的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在见习活动的我们实施轮流责任制,作到公平、公证,在学生心里塑造“人人平等”的信念,避免给学生贴标签。2.3实时考核系统以往的教学采取期末集中考核,检体诊断学见习内容较多,包括一般检查、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循环系统、腹部系统、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每一部分要点颇多,如果采用一次集中考核,可能手法的精确性不能很好掌握。因此我们认为授课1周后,实时考核,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及时纠正错误,提高教学质量[4]。2.4增加入病房机会,对于培养学生对于医学的兴趣有促进作用在我们的带教过程中,发现每次进病房,学生的积极性和认真度都明显提升,患者是激发学生“救死扶伤”信念的良好刺激,另外,在带教老师的引导下,多接触患者能够消除学生对患者的恐惧感,消除目前不良医疗环境对于学生的负面影响,更重要的一点,可以提高学生沟通的能力,这个是模拟患者不能代替的[5]。

3考核系统的思考

全文阅读

诊断学PBL教学法思考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以我校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二年级专科班1—9班共45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30名)和对照组(229名)。学生的来源、入学成绩、诊断学课程学习内容及学生年龄、性别均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2组学生按照学计划、学大纲、材及统一进度学习。诊断学理论课教学均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多年带教经验的教师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及多媒体综合教学法,实验组则在传统及多媒体综合教学的基础上突出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L)+案例分析导人,然后逐渐展开的教学法。实验指导和临床技能操作训练由统一的教师带教。考试从试题库中随机抽题组卷,2组学生采用相同试卷,阅卷采取几位教师流水作业。分别比较2组学生的实验课成绩、理论课成绩和总成绩(实验课成绩×0.4+理论课成绩x0.6)。

2统计学处理

有关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2组学生的成绩采用方差分析。

3结果

全文阅读

提高物理诊断学教学

物理诊断学是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一门桥梁课,也是学习临床专业课的基础。在诊断学教学中,必须优化教师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集体备课,改善教学模式,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着重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重视全面素质培养,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本功。

关键词物理诊断学教学

诊断学是医学院校学生首先接触的临床医学课程,它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是研究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的学科,对医学生尤其是临床医学生而言,既是学习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础,也是将来从事临床医学工作的基石。现代医学科学发展迅速,其趋势是由传统的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模式发展,但是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很强的学科,新的诊断技术并不能取代一般物理诊断学的重要地位。在疾病的诊断中,问诊、体检等物理诊断方法与实验室检查及影像检查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物理诊断学是临床医师必备的基本功,任何时候都不应忽视[1]。但是,由于教学方法、内容和时间安排等方面的原因,使物理诊断学临床实践和体检操作基本技能往往不过关,这就要求我们在诊断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其教学方法非常值得探讨,现就本人1991年至今15年诊断学教学实践中的感受,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重视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重视物理诊断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才能提高教学效果。物理诊断学教学内容看似简单,但其内容多而枯燥,有些内容还比较抽象,难以讲解,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理论课最好由具有良好临床技能及教学经验的高年资医师讲解。为了让学生得到正确、标准、统一的诊断学知识,必须重视集体备课,共同参照国内外重点医学院校编写、拍摄的教学资料,统一标准、规范的操作程序和检查手法,学方案。对于初次从事诊断学教学的年轻医师,应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以老带新,互助互学,帮助其明确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及讲解技巧,并从带教实习课和见习课开始,不断积累经验,走向成熟。

二、改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加强技能训练

(一)改变教学模式。目前我们的教学模式仍然多是传统的“灌输式”及“填鸭式”[2]。教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在下面埋头记笔记;见习时,教师示范,学生则多以看为主,动手机会少,也没有动手的意识;考试时死记硬背应付考试。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互动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积极参与才能获得良好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变“填鸭式”为“启发式”,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提问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二)关于理论课教学的教学方法。物理诊断学教学过程一般分三个环节,一是课堂讲授,二是实验课,三是临床见习。课堂讲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教学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在讲授中教师可以亲自向学生呈现学科的基本内容,直接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可用学生易懂的形式有效概括学科内容。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备课,教师首先应该对所讲授的内容加以深刻理解,对内容结构进行合理安排设计,将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工作体会融合于教学中,并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进行备课并反映到教案中。诊断学内容繁多,理论课讲授应该做到基本内容少而精,重点突出[3],易于理解的内容和查体等技能操作可以放在实验课或见习课结合实际进行讲解、练习。物理诊断学中,有些内容很抽象、枯燥,在理论课讲授中,应充分利用诊断学教师多为临床医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的优势,在讲解中多举临床病例,以增加系统性、完整性和趣味性,使学生犹如接触病人一样,提高学习物理诊断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理解中记忆。比如,在讲解胸部的体表标志“胸骨角”时,可以穿插一张自发性气胸的胸片,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简单介绍该病例的病情,然后引出治疗方法——胸腔穿刺术,并介绍胸腔穿刺抽气时,胸骨角是一个重要的定位标志,使学生在理解中记住了这个重要内容。教师要善于调动和控制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逐渐下降,为克服这一缺点,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举一些易引起学生兴趣的临床病例,并穿插一些简短的提问和对话。随着科技发展,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已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多媒体在教学中地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储存、传播和提取方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交互性强,共享性好,知识组织形式更佳,利于知识同化[4]。通过教学设计,以多种媒体地交互作用,形成了声、光、形、色、动等直接对学生地视觉和听觉器官共同进行作用地情境,具有良好的强化效果和整体效应,有利于最佳教学效果的获得,又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和简洁性,使一些抽象的症状、体征的描述更形象,易于接受与记忆。比如心脏检查这部分,利用多媒体制作技术,可以动态显示心脏的“泵”作用机制,结合血流动力学变化图谱,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忆。做为一名诊断学教师,应该熟练掌握网络教学技术,以其能将自己精彩的教学构思用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进行淋漓尽致的表现。诊断学是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对于不易理解掌握的内容,可以运用已学过的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知识,应用循序渐进式的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使其变得通俗易懂,简明扼要。比如在讲解肺与胸膜的触诊时,先讲解触觉语颤的检查方法,再分析手掌触到的震颤是如何产生的,引出产生原因为喉发音沿气管、支气管、肺泡、胸膜腔,传导到胸壁,由手掌触及。理解了产生机制,语颤增强及减弱的临床意义,学生就自然而然的非常容易理解与记忆了。物理诊断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就是检体诊断,检体诊断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习,所以如果条件允许,检体诊断的理论教学应采取小班教学形式,每班10~15人,便于教师授课辅导,个别答疑,还可以手把手进行操作示范,近距离接触还有利于师生互动了解、因人施教。课堂讲授时,教师还可以借助模型、模具、挂图、标本来辅助教学,比如讲授肺与胸膜的体表投影时,可利用肺的解剖标本讲解,可以增加学习兴趣,加深印象,便于记忆。为增加趣味性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讲授一些简单的体检时,可以穿插1~2分钟学生自检或相互检查,以活跃气氛,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使枯燥的讲解变得生动形象。不易描述、模仿的体征,比如各种呼吸音、心脏杂音等,可以利用录音、录象、VCD等直观形式辅助教学,往往可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三)实验课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学习物理诊断学,要适应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的转变,讲究学习方法,不应一味的死记硬背,而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为了增加更多的实践机会,物理诊断学课程安排可适当压缩理论课时,安排一定比例的实验示教课,播放生动形象的体检录象或光盘进行示范,统一手法,规范操作,再由教师示范并指出常见体检错误和注意事项,最后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相互之间检体练习,教师巡回对学生进行手把手的指导,及时纠正错误手法。随着科技发展及教学条件的改善,我院自2000年已建立了物理诊断实验室,学生在学完理论课进入临床见习前,可采用教师辅导或自学形式在全天开放的物理诊断实验室的电子标准化病人模拟教学系统上进行检体训练,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记忆,熟练检体内容,培养正确的检体手法,为进入临床见习打下基础。同时,这一教学手段也有效的弥补了教学资源的不足。

全文阅读

物理诊断学教学论文

摘要物理诊断学是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一门桥梁课,也是学习临床专业课的基础。在诊断学教学中,必须优化教师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集体备课,改善教学模式,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着重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重视全面素质培养,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本功。

关键词物理诊断学教学

诊断学是医学院校学生首先接触的临床医学课程,它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是研究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的学科,对医学生尤其是临床医学生而言,既是学习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础,也是将来从事临床医学工作的基石。现代医学科学发展迅速,其趋势是由传统的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模式发展,但是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很强的学科,新的诊断技术并不能取代一般物理诊断学的重要地位。在疾病的诊断中,问诊、体检等物理诊断方法与实验室检查及影像检查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物理诊断学是临床医师必备的基本功,任何时候都不应忽视[1]。但是,由于教学方法、内容和时间安排等方面的原因,使物理诊断学临床实践和体检操作基本技能往往不过关,这就要求我们在诊断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其教学方法非常值得探讨,现就本人1991年至今15年诊断学教学实践中的感受,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重视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重视物理诊断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才能提高教学效果。物理诊断学教学内容看似简单,但其内容多而枯燥,有些内容还比较抽象,难以讲解,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理论课最好由具有良好临床技能及教学经验的高年资医师讲解。为了让学生得到正确、标准、统一的诊断学知识,必须重视集体备课,共同参照国内外重点医学院校编写、拍摄的教学资料,统一标准、规范的操作程序和检查手法,学方案。对于初次从事诊断学教学的年轻医师,应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以老带新,互助互学,帮助其明确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及讲解技巧,并从带教实习课和见习课开始,不断积累经验,走向成熟。

二、改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加强技能训练

(一)改变教学模式。目前我们的教学模式仍然多是传统的“灌输式”及“填鸭式”[2]。教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在下面埋头记笔记;见习时,教师示范,学生则多以看为主,动手机会少,也没有动手的意识;考试时死记硬背应付考试。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互动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积极参与才能获得良好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变“填鸭式”为“启发式”,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提问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二)关于理论课教学的教学方法。物理诊断学教学过程一般分三个环节,一是课堂讲授,二是实验课,三是临床见习。课堂讲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教学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在讲授中教师可以亲自向学生呈现学科的基本内容,直接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可用学生易懂的形式有效概括学科内容。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备课,教师首先应该对所讲授的内容加以深刻理解,对内容结构进行合理安排设计,将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工作体会融合于教学中,并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进行备课并反映到教案中。诊断学内容繁多,理论课讲授应该做到基本内容少而精,重点突出[3],易于理解的内容和查体等技能操作可以放在实验课或见习课结合实际进行讲解、练习。物理诊断学中,有些内容很抽象、枯燥,在理论课讲授中,应充分利用诊断学教师多为临床医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的优势,在讲解中多举临床病例,以增加系统性、完整性和趣味性,使学生犹如接触病人一样,提高学习物理诊断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理解中记忆。比如,在讲解胸部的体表标志“胸骨角”时,可以穿插一张自发性气胸的胸片,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简单介绍该病例的病情,然后引出治疗方法——胸腔穿刺术,并介绍胸腔穿刺抽气时,胸骨角是一个重要的定位标志,使学生在理解中记住了这个重要内容。教师要善于调动和控制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逐渐下降,为克服这一缺点,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举一些易引起学生兴趣的临床病例,并穿插一些简短的提问和对话。随着科技发展,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已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多媒体在教学中地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储存、传播和提取方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交互性强,共享性好,知识组织形式更佳,利于知识同化[4]。通过教学设计,以多种媒体地交互作用,形成了声、光、形、色、动等直接对学生地视觉和听觉器官共同进行作用地情境,具有良好的强化效果和整体效应,有利于最佳教学效果的获得,又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和简洁性,使一些抽象的症状、体征的描述更形象,易于接受与记忆。比如心脏检查这部分,利用多媒体制作技术,可以动态显示心脏的“泵”作用机制,结合血流动力学变化图谱,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忆。做为一名诊断学教师,应该熟练掌握网络教学技术,以其能将自己精彩的教学构思用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进行淋漓尽致的表现。诊断学是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对于不易理解掌握的内容,可以运用已学过的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知识,应用循序渐进式的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使其变得通俗易懂,简明扼要。比如在讲解肺与胸膜的触诊时,先讲解触觉语颤的检查方法,再分析手掌触到的震颤是如何产生的,引出产生原因为喉发音沿气管、支气管、肺泡、胸膜腔,传导到胸壁,由手掌触及。理解了产生机制,语颤增强及减弱的临床意义,学生就自然而然的非常容易理解与记忆了。物理诊断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就是检体诊断,检体诊断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习,所以如果条件允许,检体诊断的理论教学应采取小班教学形式,每班10~15人,便于教师授课辅导,个别答疑,还可以手把手进行操作示范,近距离接触还有利于师生互动了解、因人施教。课堂讲授时,教师还可以借助模型、模具、挂图、标本来辅助教学,比如讲授肺与胸膜的体表投影时,可利用肺的解剖标本讲解,可以增加学习兴趣,加深印象,便于记忆。为增加趣味性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讲授一些简单的体检时,可以穿插1~2分钟学生自检或相互检查,以活跃气氛,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使枯燥的讲解变得生动形象。不易描述、模仿的体征,比如各种呼吸音、心脏杂音等,可以利用录音、录象、VCD等直观形式辅助教学,往往可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三)实验课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学习物理诊断学,要适应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的转变,讲究学习方法,不应一味的死记硬背,而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为了增加更多的实践机会,物理诊断学课程安排可适当压缩理论课时,安排一定比例的实验示教课,播放生动形象的体检录象或光盘进行示范,统一手法,规范操作,再由教师示范并指出常见体检错误和注意事项,最后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相互之间检体练习,教师巡回对学生进行手把手的指导,及时纠正错误手法。随着科技发展及教学条件的改善,我院自2000年已建立了物理诊断实验室,学生在学完理论课进入临床见习前,可采用教师辅导或自学形式在全天开放的物理诊断实验室的电子标准化病人模拟教学系统上进行检体训练,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记忆,熟练检体内容,培养正确的检体手法,为进入临床见习打下基础。同时,这一教学手段也有效的弥补了教学资源的不足。

全文阅读

虚拟实验室诊断学教学

1虚拟实验教学所具备的优势

1.1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

虚拟实验室具有3个特色,即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4]:能够使学生沉浸在虚拟场景中,投身于实验活动中,并及时准确得到反馈信息,使学生从视听触摸各方面获得直观感受。虚拟实验技术是将文字、图形、声音、图像、动画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全方位地呈现给学生,这样就可以不断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虚拟实验技术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将学生带入问题存在的环境,有针对性启发性地引导学生思考;并能将抽象的学习和现实病例结合起来,诱导学生展开联想,主动思考;学生可以直接与周围虚拟环境进行交流,图文并茂的功能使其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记忆,逐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并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虚拟实验室应用于临床诊断学,打破传统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主动思考,逐步解决问题,培养临床思维的能力。将学习新知识、反复练习和自我测试有效地结合,形成一种积极、生动、高效的教学模式。这是以往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因此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1.2节约教学资源,弥补教学条件欠缺

传统的临床诊断学包括理论授课和实习教学两部分,主要以教师讲授、书写板书、结合幻灯片演示和示教来进行教学。面临教学场地限制、教学经费缺乏、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而且,学生主要获得的是间接知识。虚拟实验室可以创建出虚拟的学习环境,解决上述存在的教学问题,使学生能够直观形象的进行观察和学习。而且能够反复利用,节约教学成本和资源。诊断学教学无论问诊、体格检查还是辅助检查的判读,都需要反复演练,逐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利用虚拟实验技术可以解决日益增长的医学生数量和有限的教学资源之间的矛盾。

1.3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经验,减少医患矛盾

在医学院校中以往的传统教学以课堂授课为主,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纸上谈兵难以很好掌握诊断学基本功。虚拟实验技术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让学生们反复实践,改变原来只能听,而摸不着看不见的状态。能够模拟各种疾病,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因材施教,反复训练。另外,医学领域需要与患者、家属密切接触,而目前医患关系欠佳,学生很难单纯通过临床实习全面系统获得诊断学的实践经验,甚至存在增加医患矛盾和医疗隐患的风险。而虚拟现实技术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可以规避矛盾,消除隐患,减少风险。

1.4完善临床技能考核综合评估体系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