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战略新兴产业

战略新兴产业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战略新兴产业

在欧美债务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经济增速趋缓已经成为业内的共识,通胀水平也开始回落。在经济增速与通胀压力双双下降的预期下。多家研究机构均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中国未来增长的重要引擎,随着各行业“十二五”规划的不断出台,市场将迎来利好的“政策潮”。

产业规划密集出台

据统计,2011年11月份,共有18份“十二五”产业规划出台,仅11月28日一天,工信部、商务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就出台了包括《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服务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在内的8个产业规划。目前即将出台的“十二五”规划还有纺织业、高端装备制造、生物质能源、软件行业、家电、医药包装、节能环保业、金融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

据悉,由工信部牵头制定的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以及和卫生部共同组织规划的生物医药规划在内的“四个半”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已经上报,预计的时间将在2012年初。

由发改委牵头,汇集环保部、财政部、国税总局、央行等多部委意见的《“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已历经5稿,即将提交相关部门会签。

医疗行业也在近期密集出台了一批包括《医药流通“十二五”规划》、《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在内的产业规划,《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医疗器械产业科技发展专项规划(2011~2015)》等规划也将在近期出台。此外,通信业、文化产业等相关规划也已上报有关部门,预计将在近期出台。

“保增长”新动力

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GDP增速从2007年的13%大幅下滑到9.6%,为了解决经济增速、工业增速快速下滑的问题,我国出台了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成功拉动我国工业经济企稳回升。

全文阅读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摘要】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尚处初级阶段,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发展主体的逐利性导致的短视行为,“利益割据”,界定模糊,形式主义,产业发展不协调,风险性较高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加强国家和政府的科学调控,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选好匹配战略,协调不同产业发展,降低不确定性,以取得预期效果。

【关键词】 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匹配战略

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主体的逐利性导致的短视行为。企业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最重要的主体,必须依靠企业的商业化运作才能将这些产业变成现实,但企业“通常并没有打算要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促进了这种利益至何种程度。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因为外部性、公共物品、垄断、信息不对称及分配不平等原因存在“市场失灵”,加上我国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主体欠发育和市场分割的现状,企业、部门等发展主体极易产生一系列的短视行为。

2.“利益割据”。与企业一样,其他主体参与的目的也往往是满足其利益需要。既为利益,互相之间就难免有矛盾甚至冲突,所以相关各方利益割据现象普遍存在,有的甚至还很严重。2009年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进入相关各方的视野,尤其是新能源产业,被注入极大热情。许多地方政府加速出台发展规划,密集推出扶持政策。2009年12月,江西省出台了全国第一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2010年2月,辽宁省提出《辽宁省新兴产业指导目录》。同年3月,山东省正式提出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幅在20%以上的目标。同年4月,湖北省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技术领域目录”。虽然各种规划、政策相继出台,但正如一些学者所分析的那样,“由于涉及多技术、多业务、多部门和多地区的分工协作,价值链分布交错而伸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部的利益之争正悄然升温。

3.形式主义。一是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貌似节能环保型,实则未必。一种产品是否做到节能环保,不仅要看它的使用过程,还要看它在制造过程,以及生产这种产品所需要的生产技术本身;二是一些地区为了节能环保而节能环保,忽略了我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初衷是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如果像美国生态经济学家Herman Daly说的那样,人类活动要符合稳态经济模型,要取得繁荣,就必须使生产与消费过程中的物质流量最小化,生产能力应保持在最低可能的水平以避免环境破坏和资源枯竭。这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本就不是真正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只是一些落后产业的死灰复燃;三是某些地区、行业、部门等不顾自身实际大搞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果得不偿失。

4.产业发展不协调。资源有限且在使用上具有排他性,所以必须统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发展。一些地方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其虹吸效应,把过多的资源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致使其他产业得不到有效的资源支撑,发展不良甚至萎缩。比如产业间的智力外流,即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从业人员盲目地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靠拢、转移,或者盲目的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生搬硬套地发展自身产业,造成浪费。这其中当然有市场的原因,但也有政府的原因。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产业的智力外流不仅损害了智力流出产业的发展,最终也不利于智力流入产业的发展。

5.风险性较高。风险就是不确定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在产业成长初期,面临着技术、产权、市场、战略、政策等方面众多的不确定性,这些严重影响了参与主体的积极性。

全文阅读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摘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适应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后危机时代增长转型的要求,这是中国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在发展新阶段的重大战略抉择,而金融体系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与升级过程中具有核心的支持作用。本文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简要概述,揭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 金融支持 建议

一、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政策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9月8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培育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该决定指出在充分考虑当前新兴产业国际发展趋势及我国产业发展基础上,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规划为当前阶段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与升级的过程是一个包括金融支持、资源支持、技术支持和管理支持等多方面支持因素综合性系统过程。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在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的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核心支持作用。金融支持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繁荣发展的基础,因此,基于金融发展思路来构建良好的金融支持体系,将成为决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繁荣程度的关键因素。

与传统产业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高技术含量带来高成长的同时,也伴随着高投入和高风险。对商业银行来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发展、产业规模、商业运作、市场培育等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潜在风险不容忽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风险。目前,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尚处于初期成长阶段。虽然产业创新的速度比较快,但很多领域的技术不够成熟,尤其是一些领域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及原创技术仍不能完全掌握。如果不能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核心,便不能占领产业制高点,无法引领产业发展方向,而现有技术不具备核心竞争力,必将被其他技术所替代。任何新技术的出现,必须要经受市场检验,只有被市场证明是符合科技发展方向、具有市场化潜力的创新才是有效的,这一过程充满了残酷的竞争。

2、投资风险。由于体制和机制等原因,国内很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投入与低收益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使投资收益很难覆盖投资风险。由于技术的不确定性很可能导致一种技术被其他技术所替代,其巨额投入将可能形成巨额风险。

3、市场风险。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机会,因此在产业形成初期会出现典型的投资“蜂聚效应”。而限于成长周期、配套设施、消费习惯等因素,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市场容量是有限的。因此,如果不考虑当地产业、人才、技术等基础条件时,盲目争投资和拉项目,必然会导致产业结构趋同和恶性竞争现象。

全文阅读

战略性新兴产业破题

继4万亿元投资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后,中国正将经济刺激政策的主体调整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9月8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下称《决定》)。

此前《财经》记者获悉,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已拟就《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

参与政策调研和文件起草的人士透露,《决定》此前已经在很大范围内征求意见。而《规划》内容还需补充完善,时司或将推至今年年底。

密集决策调研

决策高层第一次公开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在2009年5月份。去年5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出席财政支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时强调,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9年9月21日和22日,国务院总理召开三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听取经济、科技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与会者就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发表了看法。

11月3日,在向首都科技界发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将新兴战略性产业表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他强调,要逐步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科学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非常关键。

全文阅读

解读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务院总理于9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会议从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出发,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现阶段选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个产业,加快推进。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加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关系到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关系到我国经济“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在本文中,扼要地谈一谈自己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粗浅认识。

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国际、国内背景

国际背景首先,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政府拯救经济的计划,其中的核心部分就是通过重振实体经济来恢复经济增长。在恢复实体经济计划中,最引人注目的又是通过发展一系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使经济重新走上依靠产业立国的道路。

美国奥巴马政府挽救经济政策的核心是,通过对软件产业、化学、制药、农业、教育、医疗、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使美国走出不景气。其中,使美国脱离石油束缚的新能源战略计划,具有革命性。这一计划的核心是发展太阳能或氢驱动汽车。全世界都在搞太阳能发电,但是氢能源却是美国独自的目标。美国的氢能源提取技术、氢能源发动机,试图在十年内实现实用化。

欧洲、日本拯救经济的计划中都包含与美国类似的支持新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其中,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更成为发达国家的共识。奥巴马政府在对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进行援救的同时,提供了数十亿美元低息贷款,支持研发新一代电动车和其他低能耗汽车。欧洲、日本等也都在下大力气开发、推广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不仅没有因为世界经济危机而延缓,反而出现了加速的态势。

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表明,每一次世界危机都在打击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都为新产业的崛起、发展廓清了道路。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体制中,淘汰落后产业和产能的机制。危机过后,新的产业往往带来新的繁荣。如果没有敏锐的眼光,及时抓住世界技术、产业重大变化的契机,就有可能失去危机带来的稍纵即逝的机遇,甚至被甩在后面。

其次,在深重的经济危机中,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为了拯救本国经济,贸易保护主义猖獗。2009年初美国议会审议《景气刺激法案》时,主张,用纳税人的钱,就要增加对本国人的雇佣。以此为契机,在美国某些地方掀起了一股反对雇佣外国人,反对使用外国原材料的浪潮。美国金融界对发给外国人签证实行了严格规制;在接受公共资金注入的银行,外国人被雇用更加困难。欧盟、美国已先后对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发起“轮胎特保案”、“钢管特保案”、“铝轮毂反倾销调查”。韩国则对非本国制造锂电池的贩卖实施新的认证标准,实际上对本国产品实行保护。

全文阅读

战略新兴产业借势而起

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已经确定成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工作之一,与之相关的投资主题都成为了资本市场追捧的焦点。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两会”更是今年政策走向的风向标,未来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结构调整、社会发展等,都在“两会”期间做出明确的规划,而事关国家产业改造升级、发展创新的战略新兴行业也成为了政策热点之一,这也为未来资本市场提供了新的指向。

发展高峰期来临

“两会”的胜利闭幕,预示着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已经确定,在去年复杂的形势下,2011年中国经济将如何发展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焦点。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黄茂兴教授表示,2011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良好环境,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更加注重稳定物价总水平,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

而与过去几年的两会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仍然是2011年两会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3月5日,温营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就三次提及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纲要亦明确指出,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预见,战略新兴产业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未来五年政府的重点工作项目,也是资本市场关注的新主题。

黄茂兴还认为,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快对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布局,力争通过发展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率先走出危机,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制高点。这也为我们国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迎来了难得的国际国内发展机遇。

政策将密集出台

全文阅读

新兴产业的战略性解读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那么什么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呢?根据2010年10月国务院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义为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这里的“战略性”是针对经济结构调整而言的,“新兴”主要表现为技术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的背景和初衷来分析,不仅仅为了培育接替性的主导产业,更为关键的是全球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新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给中国新的启发和竞争压力。因此,“战略性”实际上就是国家层面的战略性产业,是着眼长远布局、能够占领全球制高点和对经济社会全局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其自身规律,不仅具有战略性、成长性、创新性、带动性和风险性等5大特征,还有复杂性、长期性的特点。

总体而言,目前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培育和起步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技术瓶颈(关键核心技术有待突破),二是市场障碍(基本处于产业化初期,需要进行市场培育),三是制度制约(体制机制没有理顺,对产业发展制度制约因素太多等),四是人才问题(原有的教育模式培养的人才无法适应新的产业发展要求)。

一般来说,根据政府与市场的分工,政府应积极通过引导、激励、服务和规范等方面进行准确的角色定位,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好更快地健康稳定发展。针对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瓶颈和问题,特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首先要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政府的引导作用主要通过规划和一定量的引导资金来体现。建议各地根据实际,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或者高新技术产业化投资基金。但要避免“投资驱动”的传统思维,一定要走创新驱动的新道路。另外,在市场培育方面,政府的引导作用还体现在支持和加强示范应用上来。政府可以以重大应用示范工程为抓手,以大规模的示范应用为牵引,促进相关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探索出能大规模推广的新型商业模式。

比如,上海市就设立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5只高新技术产业化创业投资基金,专门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国家出资2.5亿元、上海市创业引导基金出资2.5亿元,共吸引各类社会资金17亿元。

其次,要发挥政策的激励作用。政策的激励作用就是要通过营造良好的外部市场环境,间接影响企业的行为,这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关键所在。主要内容包括:实行税收、信贷优惠政策;制定政府采购政策和关键装备首台(套)补贴政策。比如,上海市推出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符合条件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按不超过企业总额8%的比例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据实扣除。同时,上海市也制定了关键装备首台(套)补贴政策。对经认首台(套)风力发电、核电、IGCC、薄膜太阳能电智能电网等关键装备,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全文阅读

战略性新兴产业大提速

《规划》意义在于通过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为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5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有媒体解读,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稳增长的重要举措之一,将为经济平稳增长注入“强心剂”。

《规划》的虽然有稳增长的现实考虑,但发展新兴产业绝不是短期的投资行为,其意义在于通过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为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慎防走传统产业钢筋水泥投资的老路,只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新兴产业成长规律,将资金引向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关键环节,着重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体系,才有可能在更高的技术和水平上长期实现稳增长的目标,并从根本上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握新一轮技术革命机遇,推动重大技术突破,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提高在新一轮国际竞争地位的长期战略任务。

在推进落实《规划》,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有三个方面值得重点关注。

力避政府替代

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应普遍遵循的一个原则是,政府不应该试图替代市场的作用,尤其应避免在项目选择和资源配置上由政府替代市场。

全文阅读

战略新兴产业布局失控

一项需要质量、风险和产权再造的产业升级,被异化成了一场数量扩张式运动。

战略性新兴产业,几乎是2011年一季度大陆政商两界提及频率最高的一个词。高频率下产生的热气,令各地方政府蜂拥而上,提前规划布局。但表面繁荣之下,现行体制、产业核心技术、市场拉动、投融资体系、财税扶持政策等五大方面隐隐发出惨白的色泽。

拖延的规划细则

“十二五”开局之年的第4个月份将过,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细则仍未出台,这令备战“十二五”的各方焦躁不安。 如像新奥掌握全球仅此一家的微藻出油技术在大陆新兴企业中寥若晨星。

据悉,有关部委并非不着急。工信部新任部长苗圩也一度表态,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实施细则预计今年上半年可以出台。

为求规划细则出台,从去年2月至今,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包括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等20个部委组成的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部际小组已召开四次部际联席会议。不过,相关草案,至本刊截稿前,还在部际间修改。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迟迟未能出台,参与政策制定的多位专家对《凤凰周刊》记者表示,首先一个棘手的问题是,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的边界并不十分清晰,厘清很耗费精力。

如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究竟是什么,包括哪些具体行业,产业规模到底有多大等这些,无章可循。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没有与“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完全对应的行业类别。

全文阅读

新兴产业中的竞争战略

从战略制定的观点看,新兴产业的基本特征是没有游戏规则,新兴产业的竞争问题是全部规则都必须建立,使企业可以遵循并在这些原则下发展繁荣。

新兴产业在任何时候不断被创造出来,如上世纪70年代出现的包括太阳能加热、电子游戏、光导纤维、文字处理、生物分离媒介、个人计算机和烟雾报警装置等。按照战略观点,当伴随着批量定单带来的规模增长,一个老产业经历着由前述环境变化引起的竞争规则变化时,新兴产业的问题也会出现。

从战略制定的观点看,新兴产业的基本特征是没有游戏规则,新兴产业的竞争问题是全部规则都必须建立,使企业可以遵循并在这些原则下发展繁荣。缺乏规则既是风险又是机会的来源。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设法解决它。

早期或晚期市场

在新兴产业中,一个对战略目的至关重要的问题是评价对于这个新产业来说哪一个市场的大门将先敞开,哪一个敞开较晚。这种评价不仅有助于集中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努力,并且对预测结构演变十分关键,因为早期市场对于产业发展的方式经常会发生重要影响。

市场、细分市场甚至细分市场中的特定顾客,都可能对一种新产品有极不相同的接受能力。许多标准对于决定这种接受能力似乎非常重要,有些标准会受到影响或被新兴产业中的企业所克服。

战略选择

新兴产业中的战略制定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产业在这一发展阶段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竞争活动的法则是非常不确定的,产业结构未确定并可能变化,对竞争者几乎不了解。然而,全部这些因素还有另外一面———个产业发展中的新兴阶段可能是战略自由度处于最大,好的战略选择的作用在决定经营表现方面也处于最大阶段。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