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怎么都快乐教案

怎么都快乐教案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追求真、实、美的高效课堂

我校大力推行的“和谐快乐”课堂教学改革,以“导学案”为载体,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希望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达到课堂高效的目的。本人认为,“和谐快乐”课堂要追求真、实、美,从而达到高效的目的。

一、真

1.教学设计求真

原先我们上课用的是“教案”,主要是备老师怎么教,很少想到学生怎么学。现在课堂上我们用的是“导学案”,主要考虑学生怎么学。那么,导学案的设计就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学目标定位要准,教学流程要结合实际,操作性强,不能为了形式上的华丽而费尽心机,要真真实实地引导学生怎么学。

2.课堂过程求真

我们现在的课堂有“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合作探究”“小结反思”“达标测评”五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要做到真实有效。“自主学习”一定要通过学生的自学掌握该环节应该学会的内容,“交流展示”和“合作探究”一定要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把疑问带到小组讨论,形成统一意见,不能追求表面的热闹,而给学生抄袭的机会。这里面就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和捕捉细节,统观全局,及时指导。

3.教学效果求真

以数学学科为例,教学目标的达成往往不是显性的,它体现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程度和产生的效果,因此,人们对数学学科的评价往往落脚在课堂上师生的配合程度,却忽略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收益怎样。课堂上我们不要掩饰学生的认知矛盾,也不要怕学生犯错,要注重学生个性化的思考与表达,注重学生形成知识的过程,还要注重学生是否能解题、会做题。

全文阅读

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在表述中艺术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及能力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有各种提问,但是学生的回答总是五花八门,甚至乱用词语,如何提升学生的艺术语言,并且有效地提升艺术语言的运用,一直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提升;学生;艺术语言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相信有很多的老师都和我一样有这样的困惑,当欣赏完一首音乐作品后,通常会有一些提问,但学生们给出的答案总是五花八门,甚至是乱用词语形容。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怎样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运用较为准确的艺术语言中呢?

一、教师语言的规范性和艺术性

首先是教师语言的规范性,教师在向学生提问题时要有目的性,语言要规范,经常在常态课上听到老师这样问:同学们,刚刚我们听的这首歌曲怎么样啊?很多学生自然地会说好听或者是不好听之类的话,我们在选择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是要让他们体会到音乐的“美”,而“美”不是单纯的好听就能诠释的,而怎样让学生去感知音乐的美,学会怎么去审美,那我们老师就应该去引导学生用音乐的语言去表达,这就是教师语言的艺术性,艺术语言,指的是各种艺术体裁用以塑造艺术形象,传递审美情感时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比如,音乐以有组织的乐音、旋律、节拍、速度等艺术语言,构成音乐形象。所以引导学生在对音乐作品审美时,就必须先让他们学会运用这些艺术语言,而不是一句简单的怎样去笼统地概括。而在运用这些语言时,难免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长江之歌》,欣赏后回答问题:歌曲的旋律具有什么特点?节拍是怎样的?节奏有什么特点?歌曲的速度又是怎样的?在提出这些问题以后,学生首先是将书上能找到的词语都丢给了我而不管是不是有用,于是,我引导学生从乐谱中寻找答案,从对音乐的感知中去寻找答案,并且告诉他们,其实书上是有选择项的,而在选择答案的同时,也还是带领他们分析问题,首先,《长江之歌》的旋律具有跌宕起伏的特点,不仅仅是在演唱的过程中去感受,且在乐谱中寻找大跳音程,感受大跳音程在颂歌类音乐中的表现作用,并再次演唱出现大跳音程的乐句,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到了问题的答案,对于音乐作品的记忆也更深刻。

二、设置问题时答案的引导性和选择性

音乐标准提出审美是核心,而在审美的初期,学生不可能完成我们制订的一些目标,比如你想让他自己去说出一首音乐作品的旋律和节奏具有什么特点,他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去形容,那在这个时候,我们老师就要想出一些方法,让学生对此类语言有个接触和了解,比如可以用一些选择题,在八年级上第二单元欣赏蒙古族长调音乐和短调音乐时,我就采用这样的方法,我选择了蒙古族长调民歌《富饶辽阔的阿拉善》和短调民歌《嘎达梅林》作为对比欣赏的内容,我让学生在欣赏完这两首音乐后能够总结出长短调民歌的一些特点并且能够简单的分辨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我制作了一张表格,并且将答案写在表格之外,让大家在听完后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在这个环节,似乎没有任何的异议和困难,学生都能够非常轻松地完成这个任务,并且能比较精准地的对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的特点做总结,在课堂的尾声,为了检验大家的掌握情况,我换了两首其他的民歌来让大家进行分辨,也都很容易地将它们分辨开来,这说明学生通过这样的一种方法已经真正理解了。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没有任何的废话,学生也没有出现其他稀奇古怪的答案,不管是问题还是答案都是在用音乐的语言,这说明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于提升学生在表述中艺术语言的运用也是非常的重要。

三、抛弃碎念,让每一句话说得有价值

全文阅读

享受快乐数学课堂

摘 要: 教师应当以趣激学,让学生在创设情境中享受快乐;以疑启学,让学生在互动探索中感受快乐;以思导学,让学生在举一反三中获得快乐;以练展学,让学生在体验操练中实践快乐,走向生活,让学生形成快乐意识,这样数学课堂才能真正快乐起来。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学习兴趣 实践 生活

数学在大部分学生的心目中一直是神秘莫测、枯燥费解甚至高不可攀的,教师难教,学生难学。但是,在数学家眼里,“数学是科学中的皇后”,“生活中的一切都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那么如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植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状态,满怀信心地投入学习中去,使他们真正在数学课上快乐起来呢?

1.以趣激学,让学生在创设情境中享受快乐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生动活泼地学习。因此每节课的引入部分相当重要。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第七节《有趣的七巧板》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这节课是一节活动课,重在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培养创造、创新精神。所以本节课先以丰富的图案引出课题,让学生观察一组用七巧板拼出的图案,并让学生给这些图案各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以此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自己强烈地想用一副七巧板做游戏。

2.以疑启学,让学生在互动探索中感受快乐

著名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传授真理,好的教师让学生发现真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品质,使他们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

全文阅读

为阅读教学讨个“说”法

提起阅读教学,或许会想到一系列与之相关的“热点”:文本细读、多重对话、课堂理答、多元感悟……然而纵观人们的课堂教学,唯独忽视了学生的说话质量。课堂上,常见有些学生回答问题或话不成句,词不达意,或絮絮叨叨,结结巴巴……不过在有些课堂上我们也欣赏到学生侃侃而谈、妙语连珠的精彩展现。两种课堂,两般情境,不能不让人深思。笔者试图在下述三组课堂教学的对比中探寻问题的实质。

一、“言不由衷”与“言为心声”

案例1:《做什么事最快乐》)(教科版第二册)教学片段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妈妈笑着说:“为别人做自己能做的事,你就会觉得很快乐。”)

师:青蛙妈妈的话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得到快乐,小朋友们想一想,你们什么时候最快乐呀?

生1:和妈妈一起去肯德基最快乐。

师:哦,是这样?(师略显遗憾)如果你能帮助别人,你会更快乐的。

生2:帮妈妈洗碗最快乐。

全文阅读

音乐活动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研究

摘 要: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和教育素养,同时也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音乐活动;提问;有效

一、音乐活动中提问的现状

(1)问题层次偏低,没有形成认知冲突。以歌唱活动“逛公园”为例,在这次观察活动中,教师所提的问题过于简单,例如,教师问:“出现了谁?”幼儿都可以直接回答出来,缺乏置疑和认知冲突,无法激起幼儿观察和比较的兴趣,教师以简单的集体应答来取代幼儿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了幼儿思维的虚假活跃。

(2)提问以教师为主体,模式单向、封闭。通常是“教师问幼儿答”的模式。大多数问题是由老师发起,幼儿没有能力或者是教师根本没有为幼儿创造发问的机会,教师在掌控着提问。例如,教师问:“大熊来了要怎么唱?”整个活动都在教师问、幼儿答的过程中进行,这样的提问不能更好地促进师幼互动,其存在没有什么意义。

(3)无效提问较多,无法激起活动兴趣。“喜不喜欢?漂不漂亮?想不想?愿不愿意?好不好听?表演得好不好?”这些无效提问充斥着整个活动。教师这种口头禅似的提问,早已让幼儿形成习惯性的回答,教师问得越积极,幼儿感觉越无趣,因为答案永远只是一个。这些问题无助于幼儿思考,不能调动其积极性。看似师幼互动很积极,实则空洞无味

(4)提问模式固定,缺乏个性化的提升。教师在设计提问时,都有固定的模式,提问时总跳不出这些固定的模式。例如,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往往都是“你听了这个音乐有什么感受?你觉得是谁来了?你能学一学吗?”这些问题好像是每个活动必须要问的,而且适用于每个年龄层次。

二、如何在音乐活动中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全文阅读

小鹿的玫瑰花

问题总是分容易回答的和不容易回答的,当学生遭遇到不容易回答的难题时,教师应该怎么办呢?或许是将课文重新“回炉”一遍,就算是“掘地三尺”也要掘出个所以然来;又或许是把答案拱手相呈,索然无味地讲解一番。其实,只要你冷静几秒钟,沉思一下,或许会有什么奇思妙想。

我在教学《小鹿的玫瑰花》一课时,就遭遇到了一段奇妙的创意之旅。当我指导孩子们熟读完整篇课文,并依照课后的要求提出“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的问题后,我发现教室里鸦雀无声,这个问题似乎很难用一两句话回答得清楚,所以孩子们选择了沉默。这时候,我该怎么办呢?是让孩子们重读课文吗?可是,课文里面根本就没有现成的答案。这个答案其实是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还是我自己把答案一五一十地讲出来呢?答案不难,玫瑰花开的时候,虽然小鹿自己没有看到,但是花儿给大家带来了美丽和快乐,因此,小鹿觉得这玫瑰没有白栽。但是,如果学生自己没有以上的感悟,这答案也只能算是个没有灵魂的躯壳。

望着这帮面带难色的孩子们,我停了一停,想了想,想出了一个可尝试的办法。我说:“这个问题太难了,给老师回答也可能一下子答不上来。现在,我们不去想它,先来听我讲个故事吧。当黄莺看到小鹿家的红玫瑰开得十分鲜艳,真高兴呀!她一边飞,一边唱着歌。这时她遇到了迎面飞来的小麻雀。小麻雀没见过黄莺这么高兴,奇怪地问――他会问什么呢?谁来说说看?”这时候,莹月举手站起来说:“小麻雀问:‘ 小黄莺,你怎么这么高兴呀?’”我接着道:“你知道吗?小鹿家的玫瑰花开了,红艳艳的一大片,太美啦!看着那些花,我就想唱歌。你也快去看看吧!”小麻雀听了,连忙往小鹿家飞去。在路上,他遇到了小百灵。小百灵问:“小麻雀,你飞得这么快干什么?”小麻雀说:“听黄莺说,小鹿家的玫瑰花开得很漂亮,我得去看看。”小百灵拍拍翅膀说:“我也去,我也去!”他们飞到小鹿的家门口,看见门前的花坛里果然盛开着鲜艳的红玫瑰。玫瑰花儿随风起舞,好像在欢迎他们的到来。小麻雀和小百灵唱起了欢乐的歌。这时,又一阵微风吹过,把玫瑰花香带去森林。小动物们闻到了,都在问:“风儿,你怎么这么香啊?”风儿说:“是小鹿家的玫瑰花开了,可香了!”小兔说:“那,我们就叫你‘玫瑰香风’吧!”小松鼠说:“花儿这么香,一定很美吧,我真想去看看!”于是,大家来到小鹿的家门口,闻一闻,花香令人陶醉;看一看,美丽的玫瑰令人快乐无比。大家高兴地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就像在开森林音乐会一样。后来,小鹿知道了这一切。没想到自己栽的玫瑰给大伙儿带来了那么多的快乐,他真高兴啊!

故事讲完了,可孩子们还意犹未尽,仍然沉浸在快乐的童话世界中。这时候,我把刚才未解决的问题再一次地提出来,让大家思考。很快,孩子们纷纷举起了手,措辞各不相同,但意思竟然惊人的一致:虽然小鹿自己没有看到玫瑰花,但是花儿给大家带来了美丽和快乐。所以,他感到高兴,觉得这玫瑰没有白栽。

问题就这样水到渠成地解决了。相对于一开始的沉默不语,再到最后的你一言我一语,我突然又一次地感受到了语文课的魅力所在。语文课的教学绝不是以单纯寻求答案为终极目标的教学,它要在语言文字的依托中,在教师积极主动的引导下,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在与师生的交流中,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感受着成功的喜悦,分享着学习的快乐。

全文阅读

化繁为简 追求高效B

我校实施高效课堂――《五步六环节》式教学模式到现在为止已有一年了,这一路走来,有迷茫也有快乐,还有课堂中生成的惊喜,可谓喜忧各半。同时,也让我生发了许多教育的灵感与构想。

刚开始我发现,当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拿到“导学案”时,别说会学,就连读懂学案都很吃力。即便是我穿梭于各组间逐个辅导,累得我腰酸背痛,但效果依然欠佳。课堂上,不论你再怎么努力,依然是鸦雀无声,任你怎么调动,施展妙计,就是难以击起浪花。更可怕的是,一节课的任务需要两节课来完成,有点举步维艰的感觉,茫然中伴随着极度的焦虑,这样的课堂怎么能高效呢?

慢慢地,透过一节节课的实践,经历一次次的琢磨和努力,我逐步悟出了一个道理:“高效课堂”重在化繁为简。以前是自己为学生设置了障碍,把原本简单的知识复杂化了。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化“繁”为“简”呢?

一、要简化“导学案”

“导学案”是课堂的灵魂。也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指南。在设计“导学案”时,一定要做到内容简单,案面简洁。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导学案的设计既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思路,又要让学生明白教师上课的思路,让学生能够把握课堂的流程。

2.导学案的设计要力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导学案的设计要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探究的空间,为展示交流做好准备。

全文阅读

察言观色入“生”心巧妙应对促发展

〔关键词〕心理活动课;关注;个体

2014年金秋时节,笔者有幸参加了浙江省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技能大赛,执教五年级心理活动课《善待你我,远离欺凌》。团体工作阶段有这样一个案例研讨片段:

【案例1】《善待你我,远离欺凌》活动片断

学生观看录像:一位男生给班里一位名叫陈一诸的女生起了个“胖猪”的绰号,双方因此而争吵了起来。

讨论:假如你就是录像中的那位女生,别人也给你起了个绰号“胖猪”,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

抛出问题之后,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很多学生都举起了手,示意我叫他们回答。选谁呢?首选的当然是那些最先举手的孩子。

生1:如果别人叫我胖猪,我肯定会很生气。因为我不喜欢他们这么叫我。

师:我也有同感。

全文阅读

把“心”放在幼儿户外活动中

《3-6岁幼儿学习和发展指南》中指出: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应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宜的锻炼,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创造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孩子在幼儿园的每一天,教师都希望他们快乐,都希望他们有所收获。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孩子们也在尽情快乐着、收获着,而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更是孩子们兴奋、快乐和收获的时候,老师就要更加悉心观察孩子的表现,精心指导孩子的活动,热心照顾孩子的生活,细心分析孩子的行为,用心思考怎样化解孩子们遇到的困惑和困难,保证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每一天都健康快乐、平安幸福。

幼儿园的户外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生长,增强幼儿的体能,还能发展幼儿的智力,丰富幼儿的知识,培养幼儿的情感,发展幼儿的个性,老师要时时关注孩子的户外活动,让孩子们在户外活动中健康成长,快乐发展。

一、做“有心”的老师,悉心观察幼儿活动

幼儿户外活动中是自由而快乐的,他们喜欢户外活动,在户外活动中,老师就要时时悉心观察孩子们的活动及活动中的表现。

案例一:会咬人的“橡皮筋”

户外晨间活动的时间到了,孩子们像快乐的小鸟来到了活动场地,今天有一组孩子选择了玩跳皮筋的游戏,他们六七个孩子一组,两个孩子将皮筋拉好,其他孩子就快乐地跳开了。这时从一组孩子跳皮筋的地方传来了一阵刺耳的哭叫,我连忙跑去,只见小杰手捂着脸蹲在地上大哭,“怎么啦?”我一边查看小杰捂着的脸,一边问他。“橡皮筋咬我。”可不是吗?这时,在小杰的脸上已经有明显的条条肿胀,这分明是被橡皮筋弹到的,这种痛是可想而知的。我连忙用冷水帮他敷,一边问他是怎么回事。而他只有一句话:“橡皮筋咬到的。”

案例二:玩沙了

“玩沙了。”还没有等老师说完要求,孩子们就拿着自己的小工具一窝蜂地跑向了沙池。“老师,我们要挖一条小沟。”“老师,我们要造花园。”“老师,我要堆一座高山。”孩子们一边说着自己的想法,一边双手开始挖动。只见圆圆两手拿着用小铲子奋力地在沙子中挖着,而媛媛和彤彤则用空盒子在装沙,装满了用手压压紧,再倒在用手抹平的沙地上堆成了一个个的沙丘。“老师,沙子到我的眼睛里去了。”嘉嘉一边揉着眼睛一边跑向我。“怎么回事?”原来是他们在往扎有洞洞的瓶子里装沙后,看沙子从小洞洞里流出来,手一晃,看的专心的嘉嘉来不及避开,眼睛里就迷进了一些沙子,还好,幸亏只有一点点。

全文阅读

突破瓶颈专业提升

(上海市宝山区顾村中心幼儿园)

摘 要:在以往的集体教学活动中,缺乏有效的互动是最大的问题,但没有去思考过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互动无效,专业能力一直停滞不前。一次王惠妍老师的实践课引发了深思。

关键词:瓶颈;突破;教育

事件一:关起门来预设和实践,这样能行吗?

在教研组预设后,开始了第一次的实践活动,我觉得自己信心满满,有把握把这个活动课上好。

我:你们为熊哥哥选择快快的音乐还是慢慢的音乐?

乐乐:快快的音乐。(我转身询问另一位小朋友,忽略了乐乐的回答)

婷婷:我给熊哥哥选择慢慢的音乐。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