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早期护理干预论文

早期护理干预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慢阻肺病患的早期护理干预论文

【关键词】肺疾病,慢性阻塞性;早期干预(教育);护理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引起的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加重的一组肺部疾病。由于反复发作加重病情,给病人身心造成很大痛苦,影响病人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造成家庭和社会负担。为减少或防止该病急性发作,消除或减少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改善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我科从2004年5月~2005年5月对30例临床平稳期COPD病人实施一系列护理干预,得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住院及门诊确诊为COPD的病人30例,其中男26例,女4例,年龄60~82岁,病程均在5年以上。入选病人均为临床平稳期,有严重心肺功能衰竭及语言沟通障碍者除外。

1.2方法在第1周举办2次集体讲座,系统讲解COPD的有关知识及护理干预的内容,并进行一对一指导。干预后采用电话联系、随访了解病人对护理干预内容的掌握与实施情况,嘱病人有困难随时来院,护理人员帮助指导并纠正缺陷。比较干预前后病人对生活的自我评价、主诉症状的改善、肺功能测定值。

1.3护理干预内容

1.3.1呼吸体操锻炼即将腹式呼吸和扩胸、弯腰、下蹲等动作结合在一起,每日2组。具体要领:平静呼吸4次~8次,立位吸气、前倾位呼气4次~8次,单举上臂吸气、双手压腹呼气4次~8次,平举上肢吸气、双臂下垂呼气4次~8次,平伸上肢吸气、双手压腹呼气4次~8次,抱头吸气、转体呼气4次~8次,立位上肢上举吸气、蹲位呼气4次~8次,腹式缩唇呼吸4次~8次,平静呼吸4次~8次。

1.3.2全身运动的耐力锻炼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步行、踏车、登梯、游泳等运动。此项锻炼应从低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因人而异、适可而止,以免造成运动损伤。开始每次坚持5~10min,每日3次或4次,逐渐延长至每次20~30min,每日2次。锻炼时监测心率,最高心率指标为170减去年龄。

全文阅读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展开讨论。

方法:对比分析某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所收治的192例脑卒中患者,将19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96例患者实施神经内科的常规护理和药物治疗,实验组96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待患者的急性生命体征稳定48小时以后,对其进行为期1个月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护理干预之前和护理干预进行到1个月的时候对神经功能的缺损给予评分,并评定功能独立性。

结果:经过4周的护理干预,96例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功能独立性评测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恢复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并有助于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脑卒中 生存质量 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79-02

脑卒中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多发于老年患者的常见病,它的致残率相当高(70%-80%)。脑卒中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运动、语言以及情感方面的障碍,其中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达到43.2%,这无疑给患者的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也给社会造成了影响,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存带来严重的影响。根据有关研究发现,从长远出发,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极大限度地减少致残率,保证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1,2]。本文对19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研究,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治疗效果,现将相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全文阅读

浅谈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干预

【摘 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的早期护理干预。方法:选取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结合黄疸新生儿的护理干预现状分析,探讨一系列的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方法的可行性。结果:经过一系列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新生儿黄疸症状明显得到改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统计数据进行回归性分析得到p〈0.05,具有有效的统计价值。结论: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病情,护理干预措施十分有效。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289―01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发病原理是由于血液中非结合型的胆红素含量过高。当黄疸严重时,未结合胆红素能通过血脑屏障,引起下丘脑、大脑基底节和第四脑室的脑细胞变性、受损及坏死,导致胆红素脑病,直接威胁小儿生命或造成严重神的中枢经性系统后遗症。我们通过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加速粪便的排出及皮肤的排泄等,在临床上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选择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治疗进行跟踪调查,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临床表现仅为皮肤黄染、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浓度>221μmol/L78例;除上述表现外,同时伴有嗜睡、神经活动减弱、不愿吃奶等,并有不同程度感染或溶血等22例。

1.2 护理干预方法

全文阅读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140例患者按照数字表格法随机分为早期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干预组各70例,对比两组患者神经系统恢复和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和ADL改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脑卒中;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指的是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各种诱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脑内动脉破裂、闭塞或狭窄,进而诱发脑血液循环障碍,该疾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永久性或是一过性的脑功能障碍体征和症状。脑卒中通常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本次临床研究对早期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对比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精选我科2013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140例脑卒中患者,均CT和MRI检查确诊并且生命体征平稳,都存在意识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男性112例,女性28例,年龄37~82岁,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医嘱继续降压、改善认知功能、营养脑细胞等等治疗,在基础治疗上进行护理干预,早期护理干预组在入院后立即制定护理计划,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始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组早期仅给予常规护理,康复护理干预在病情稳定后1~3 w(脑出血2~3 w,脑梗死1 w左右)。两组护理干预时间在3个月左右。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1.2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常规护理,早期护理干预组护理干预措施如下:①入院至生命平稳、神经症状不再发展后48 h内采取抗痉挛。多取患侧卧位头、健侧卧位。②采取被动运动、肢体按摩、促醒等护理。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3~4次/d被动运动,肢体按摩进行2次/d,约为30 min/次,采用柔软毛刷刺激四肢皮肤进行促醒护理,从远端到近端,10 min/次,3次/d。同时2次/d配合针灸及电针针刺合谷、内关、印堂、人中、百会等穴位促进患者苏醒。③膀胱功能及排尿功能的康复训练,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排尿方法:留置导尿管、间断性导尿、自行排尿,对患者制定饮水计划并给以解释,确定患者的饮水量。遵守间断性导尿的操作规程,自控排尿的指导和训练,耻骨上叩击,屏气及挤压以及膀胱区中频电刺激,药物治疗指导,心理护理。④生命体征平稳后1 w后至功能恢复阶段。如患者尚未完全意识清醒,继续进行以上促进苏醒护理方法,并且以积极的心理支持护理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情绪反应模式,认知行为干预等。⑤饮食生活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做好身体护理,避免过敏或感染,低盐、低脂饮食,合理控制钠盐摄入量,多食富含维生素和高蛋白的食物。

1.3观察指标 使用国际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脑卒中评定量表之一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评定量表(NIHSS)进行评定。运动功能评定使用Berg平衡评定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test)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使用巴士指数(BI)量表。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结果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

全文阅读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肢体运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肢体运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在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外科住院治疗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n = 42)和常规护理组(n = 42)。两组患者均予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控制颅内压、预防感染、营养脑细胞及对症支持治疗。常规护理组予以颅脑损伤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两组干预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肢体运动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21.06±4.31)、(16.72±3.87)分]均较干预前[(25.52±4.87)、(25.13±4.65)分]明显下降,Fugl-Meyer评分[(80.62±8.12)、(86.47±8.92)分]较干预前[(74.29±7.24)、(74.05±7.12)分]明显上升(P < 0.05或P < 0.01),且康复护理组改善的幅度明显大于常规护理组(P < 0.05);两组患者干预后日常生活、物质功能、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 < 0.05或P < 0.01),且康复护理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常规护理组(P < 0.05)。 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用于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可促进其脑功能的早期康复,改善神经及肢体运动功能,减少致残率,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早期康复护理;肢体运动;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7(b)-0127-04

创伤性颅脑损伤是常见急症,病情较重,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1]。近年来随着高空作业及交通事故增多,创伤性脑损伤发病率逐年上升,部分患者抢救成活后会遗留不同程度神经、肢体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等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2-3]。以往对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治疗往往重视早期生命的抢救,而忽视功能的早日康复[4]。近年来研究发现,早期康复护理用于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对其功能康复具有积极改善作用[5-6]。本研究观察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肢体运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在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84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伴有不同程度神经、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且发病时间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方案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前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2 方法

全文阅读

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Meta分析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CBM,VIP数据库,纳入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的随机对照研究,时间截至2012年12月。由2位研究者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0软件数据处理。 结果 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催醒率(OR = 3.68,95%CI:2.25~6.03,P < 0.01),缩短催醒平均时间(MD = -10.21,95%CI:-12.20~-8.22,P < 0.01),提高临床预后(OR = 2.93,95%CI:1.70~5.05,P < 0.01)降低植物状态和死亡率(OR = 0.26,95%CI:0.14~0.48,P < 0.01),但不改善临床中度残疾和重度残疾的预后(OR = 1.07,95%CI:0.65~1.75,P = 0.80)。 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近期预后。

[关键词] 早期护理干预;重型颅脑损伤;Meta分析

[中图分类号] R651.1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9(c)-0118-04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当前报道最高发病率是新西兰的790/10万人年,欧洲和北美介于47~618/10万人年[1]。颅脑损伤后有原发性损伤与继发性损伤,均可导致持续昏迷状态。即便是轻度损伤的患者,往往也伴随各种并发症和后遗症,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下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需要医护人员、家庭成员的长期关怀和支持[3]。有文献报道,受伤后的早期功能训练有助于颅脑损伤持续昏迷患者的苏醒,能够提高预后[4]。因此,本研究采用循证医学方法,通过评价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催醒效果以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实施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排除标准

1.1.1纳入标准 ①研究类型:随机对照试验,无论是否分配隐藏或盲法;②研究对象:重型颅脑损伤伴昏迷患者,格拉斯昏迷评分(GCS)≤8分,伤后昏迷>6 h,或在伤后24 h内意识恶化再次昏迷6 h以上者,采用手术或保守治疗;③干预措施:试验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④结局指标:住院期间催醒率,催醒平均时间,2、4、6周GCS评分,临床预后。

1.1.2 排除标准 排除非随机对照研究。

全文阅读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首次下床活动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1月-12月住院的剖宫产术后病人随机抽取230例产妇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既定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进行记录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 对剖宫产术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早期下床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护理干预;剖宫产;术后下床活动时间

【中图分类号】R6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056-02

剖宫产是治疗异常分娩,妊娠合并症等需要尽快结束分娩的主要手段。早期积极下床活动是术后护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若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术后6h即可开始在床上适当活动,并争取早下床活动[1]。术后无禁忌症的病人,活动时间与排气呈正相关系,即活动越早,排气越早[2],并发症越少。但在临床上有不少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做到早期下床活动,对促进术后康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不良影响。我院2009年7月-12月随机抽取其中的115例剖宫产术后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有效在促进了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 对照组随机抽取2009年1月-6月住院剖宫产术患者115例(妊娠合并症除外),其中,二次剖宫产18例,妊娠高血压25例,第二产程延长38例,社会因素剖宫产者32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98例,平均年龄23.8岁,住院天数4~9d。

1.1.2 观察组 随机抽取2009年7月-12月住院的剖宫产术患者115例(妊娠合并症除外),其中,二次剖宫产17例,妊娠高血压26例,第二产程延长40例,社会因素剖宫产34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100例,平均年龄24.1岁,住院天数4~7d。

全文阅读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7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降颅压、营养神经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颅脑损伤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变化。 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Fugl-Meyer总积分[(81.17±16.05)、(89.15±17.52)分]均较干预前[(75.56±15.21)、(74.24±14.82)分]明显上升(t = 2.16、2.41,P < 0.05),且干预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t = 2.17,P < 0.05);同时两组患者MMSE评分和MQ评分[(26.05±4.45)、(31.15±4.53)、(88.05±18.25)、(94.06±20.19)分]较干预前明显上升[(22.42±4.15)、(21.94±4.08)、(84.12±15.27)、(83.93±16.43)分](P < 0.05或P < 0.01),且干预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 < 0.05)。 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及认知功能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促进患者脑功能的早期康复,减少其致残率。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早期护理干预;肢体运动;认知功能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2(b)-0123-03

Influence of early recover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bodily movement and cognitive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e

CHEN Zhensu1 ZHENG Jinhui2 FANG Zhihong2 ZHANG Lingzhi2

1.Department of Surgical, the First Hospital of Wenling, Zhejiang Province, Wenling 317500, China; 2.Department of Surgical, Luqiao Hospital of Taizhou Enze Medical Center (Group), Zhejiang Province, Taizhou 31805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influence of early recover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bodily movement and cognitive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e (TBI). Methods 7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BI in the First Hospital of Wenling from June 2012 to June 2013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t random. The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given lowering the intracranial pressure, nerve nutrition and other symptomatic and supportive treatment. 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 on craniocerebral injury, while the patients in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given early recovery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4 weeks. The changes of bodily movement and cognitive function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After 4 weeks′intervention, general Fugl-Meyer scores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 [(81.17±16.05), (89.15±17.52) score] were obviously rose than before [(75.56±15.21), (74.24±14.82) score] (t = 2.16, 2.41, P < 0.05), and the rising rate in intervention group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t = 2.17, P < 0.05). Meanwhile, MMSE and MQ scores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26.05±4.45), (31.15±4.53), (88.05±18.25), (94.06±20.19) score]were obviously rose than before [(22.42±4.15), (21.94±4.08), (84.12±15.27), (83.93±16.43) score] (P < 0.05 or P < 0.01), and the rising rate in intervention group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early recovery nursing intervention has obvious improvement on bodily movement and cognitive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TBI, which can enhance the early recovery of brain function of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disability rate.

[Key words] Traumatic brain injure;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Bodily movement; Cognitive function

全文阅读

早期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择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于术后病情稳定、生命体征正常后即进行系统、规范的康复干预;对照组则行常规护理及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监护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0 d心功能恢复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术后第20天心功能和住院天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组术后监护时间较对照组少7 d,且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下降15.7%。结论:早期干预护理能有效地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能缩短监护时间和住院天数,大大地减轻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促进患者的心功能恢复。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早期干预;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 R654.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6(c)-103-02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外科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的重要手段,早期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康复有很大的影响,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1]。目前,关于早期干预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康复研究少有报道。2005年6月~2007年9月,对我科7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于病情稳定、生命体征正常后实施早期康复干预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6月~2007年9月在我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70例(除外糖尿病、肺功能不全、脑栓塞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干预组36例,其中,男16例、女20例,平均年龄(40.40±10.16)岁;对照组34例,其中,男15例、女19例,平均年龄(36.03±11.62)岁。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全文阅读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人的早期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摘 要】目的:临床总结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早期护理干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本文将选取四川省郫县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6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干预组产妇在并发症方面明显少于常规组;在分娩方式方面,干预组产妇剖宫产率低于常规组,而新生儿Apagar评分也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通过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减少先兆子痫、剖宫产率及并发症率,避免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早期护理;妊娠结局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一种以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妊娠期病症,若患者病情未及时得到有效控制则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如:抽搐、先兆子痫、昏迷或者母婴死亡等)[1]。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除了给予必要的临床对照治疗以外,还需要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对于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中将随机选取6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进行临床对照试验,观察早期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临床研究对象均选自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四川省郫县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6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入选产妇年龄平均为(26.1±1.8)岁,孕周平均为(37.4±2.2)周。在临床研究中采用数字分组法将产妇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各33例),组间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性,符合对照研究条件。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组 本组产妇入院后除了接受常规药物对照治疗以外,按照传统护理模式给予基础护理。

1.2.2 干预组 本组产妇入院后在常规组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①心理护理。对于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产妇而言,心理需要承受极大的压力,从而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如:紧张、恐惧、忧郁等等),不利于有效控制病情。对此,护理人员需要与产妇进行情感沟通,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时为产妇排忧解难,并指导产妇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帮助产妇消除不良情绪,保持轻松、自信的心理状态配合临床治疗。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