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发现》是闻一多从美国回国后写的第一首诗歌,这首诗歌既表达了诗人炽热的爱国激情,也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失望和愤怒,这与诗人留学美国时的诗作《忆菊》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只是尽管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反差很大,但都强烈地抒发出诗人对祖国挚爱不渝的情感,正如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祖国土”专题“文本研习”中所提到的那样,“同样是对祖国的歌唱,《发现》是不同于《忆菊》的另一种旋律”,其昂扬勃发的民族激情正如滔滔江水不停地喷涌冲决,强烈地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心扉,而两首诗歌情感表达上的差异性也正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时空差异确定了诗作的情感走向
诗人1922年从清华毕业后赴美留学,《忆菊》就写作于这一年的重阳节前(从诗歌的副题“重阳前一日作”可以看出)。时值深秋,在祖国正是盛开的时节,因而诗人将对故乡的思念转向了“忆菊”,同时作为一个爱国的弱国子民,在外族的歧视下倍感屈辱,由此也激发了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因而借助于“忆菊”寄托对祖国文化的热烈的赞颂,即借着对的赞美,歌颂“祖国的花”,盛赞“如花的祖国”。这种强烈的爱国激情在诗人同时期的《太阳吟》《歌衣洗》等诗作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925年6月1日,回国的轮船驶进了上海吴淞口,诗人手扶栏杆,心情万分激动。他难以抑制心头的兴奋,将脱下的西装、解下的领带扔进江里,卷起衬衫袖口,昂首高呼:“祖国,我回来了!”但他所面对的祖国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样美好,军阀混战,列强侵略,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当现实打破了他的梦想,失望悲痛的情感就化成了感人的诗篇――《发现》。诗人用故意否认的方法,强化了心目中的祖国与现实中的祖国的巨大反差,以此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满腔热情与期望。
可以说,两首诗歌都燃烧着强烈的爱国热情,但正是时间的差异、地点的不同,凸现了情感表达的异样特色。
二、 意象叠加展示了作者的挚爱风采
诗歌是以抒情言志为目的的,而意象是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是诗歌的情感赖以寄托的地方,所以我们可以从意象入手,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从而充分理解闻一多诗歌的爱国情感。
在美国,诗人何尝不知道自己亲爱的祖国被军阀们弄得破碎不堪?对于天灾人祸备相交加的祖国情况又何尝不清楚?但是对祖国的热切思念使得赤诚的诗人通过对的描写把他所热爱的祖国美化了,神圣化了。“柔艳”“盛放”“淡烟笼着”“疏雨洗着”等众多意象的描绘向我们炫示着光彩照人的诗化境界,而“金的黄,玉的白,春酿的绿,秋山的紫……”等意象的叠加反复,更赞叹出如艳丽、繁盛的一般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可爱的祖国。在这里,诗人通过优美的意象,和谐的音律,表现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赞颂祖国的诗歌一★: 习习的秋风啊!吹着,吹着! 我要赞美我祖国的花 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 请将我的字吹成一簇鲜花, 金底黄,玉底白,春酿底绿,秋山底紫, ……然后又统统吹散, 吹得落英缤纷,弥漫了高天,铺遍了大地! ★赞颂祖国的诗歌二★: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祖国母亲赞
作者:福海初级中学九(2)班
王周婧子
“我爱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留下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
——题记
“我爱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在这片非常富饶,非常繁荣的土地上,我度过了十三个春秋。我目睹了祖国母亲的强盛,伟大!
过去的几百年,祖国母亲遭受了多少磨难和艰辛,我们从任人宰割走向独立自主,从悲愤彷徨走向意气风发,在反复选择中找到了社会主义救中国的客观真理,在艰辛探索中走向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
小学语文教材选了大量优秀的现代诗歌作品,教师在指导小学生阅读诗歌的时候可以采用多元联动的方式,以品味语言为抓手,让学生在自主赏析探究和交流分享之中更好地体会现代诗歌的独特艺术特色,感受其抒情性。
一、诵读,品咂语言之美
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有情感地诵读诗歌,在诵读中品味诗歌语言之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现代诗歌的分行,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歌分行对于诗歌节奏感的体现有什么影响,尝试思索要如何在诵读的过程中体现诗歌的节奏感。
《让我们荡起双桨》有着轻快的旋律,非常富有节奏感,能让人感受到童年的欢乐,懂得珍惜并热爱美好的生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诵读,一边品味诗歌中的词句,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启发学生思考这个句子中的“荡”和“推”有什么好处,能否用其他词汇来代替。在“小船儿轻轻漂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这个句子中,要如何诵读才能表现出小船轻柔漂荡的情境。除此以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尝试说说这首诗歌一共分成几个小节,每一节都说了什么内容,理解分节有什么好处,能否将这三个小节都连在一起。最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倾听和这首诗歌有关的歌曲,并尝试跟着歌曲的节奏来哼唱并背诵这首诗歌,体会一下“红领巾”是怀着怎样愉快的心情的。
二、赏析,探究思维之美
在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通过“学讲”的方式说出自己阅读诗歌的整个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适当梳理,将内隐的阅读过程转换成外显的过程,这样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诗歌的独特韵味,掌握赏析诗歌的方法。
《走,我们植树去》是一篇优秀的诗歌,通过学习能让学生感受到植树的重要性,认识到要用实际行动来让祖国变成绿洲,从而使小学生建立起环保意识。在教授这首诗歌的时候就要让学生尝试在赏析中探究思维之美。可以先让学生在品读诗歌的同时说说每一段都讲述的是什么意思,随后可以让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小组讨论一些问题,如思考植树有什么好处,为什么会说一棵树就好像是一座绿色的工厂,每一片树叶都是快乐的音符呢?感受为什么说森林就是一个“绿色的宝库”,除了盖房子、铺路等以外,人们还能够用树木做什么事情呢?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尝试模仿诗歌中的精彩句子来进行仿写,写出自己对植树的感想。
三、交流,分享个性之美
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名篇很多。有的赞美北国的漫天飞雪,有的赞美南国的烟雨朦胧……祖国的每一处山山水水,都被历代文人们所喜爱,所歌颂。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在他们的笔下竟是如此多姿多彩,“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我不是英雄,可我也会不由自主地有感而发——“看江山,的确美如诗画”。
不曾站在祖国的最高处展望四方,不曾走到传说中的天涯海角去看一看,不曾走遍祖国的每一个角落。试问,真的能用一幅诗画装下整个祖国的水光山色,画出这变化万千的美景吗?
印象风情
穿过历史的长廊,我们看到的是一首首感人肺腑的绝妙诗篇,一幅幅叹为观止的举世杰作。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秀美。在这里,也许已是山花烂漫;在那里,却可能还是银装素裹。不同的地域,给我们展现了不同的景色。而相同的时间,却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四季尽收眼底的快乐。祖国啊,你独特的美,深深地吸引着我,我愿成为那诗歌里的一个标点,画卷中的一片落叶,沉浸在你的世界里,去领悟你的内涵。
我如同坐在一叶小舟里,在江河中穿行,迎面吹过的风带有花草的香气,阳光柔柔地照在我的身上,我好似变成了一位大诗人,乘着风前行。这一路桃红柳绿,转个弯就是桃花源圣地,一排排小木屋整整齐齐,井然有序……我所成长的这片土地竟然如此美丽。祖国啊,你是我心中的诗,心中的画,那么不平凡的天地!
梦醒时分
梦醒了,可乘舟的旅行仍然记忆犹新。我想用手中的画笔勾勒出你的面容,却不知如何下笔,从何追忆。那一幅幅诗画的串连就是你的风姿,可你究竟走过了多少个春秋?时间的沉淀,古圣先贤的哲思,我想我应该有一天会懂。祖国啊,我因你的每一处美丽而心动,仿佛看到了你眼里倒映的温柔。微风中有你的味道,花丛中有你的笑容……我想我可能无法再用一幅简单的山水诗画装下你的轮廓,一切都因为你在我心中的地位是那么的不同。
塑造传奇
序曲
《祖国,用青春的名义为你歌唱》
(直接开幕,朗诵毕,闭幕,主持人上台)
尊敬的各位领导
各位嘉宾
全省各族各界青年朋友们:
晚上好!
今天,是我们的节日!今天,是全国青年的节日!今天,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节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还可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教育科学文化思想的熏陶,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将爱国情感融于教学过程之中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能空谈理论,应该结合具体实例把教育情感寓于教学过程之中,结合课内外的爱国素材,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通过具体事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理论教导等多种形式。明确语文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在组织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活动时,挖掘爱国主义内涵,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学生爱党的坚定政治立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蕴含大量的爱国主义题材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素材,明确教育的总体目标,抓住爱国教育的每个方面,比如学习《东方明珠》这篇文章时,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不仅了解东方明珠塔的雄伟壮丽,而且通过深刻感受祖国的巨大变化,体现爱国之情;学习《东方之珠》一文时,通过师生阅读、探究活动,一方面赞扬香港秀丽风光的美丽,同时表达作者的爱国之情。这样的经典之作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教材,从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做起,将爱国融于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二、深入研究文本,并与作者的爱国之情产生共鸣
苏教版教材中很多教学内容蕴含于爱国素材的内容,教师要深入挖掘文本内涵,理解文本的创作与其生活背景、自身思想感情等。比如,在学习《我们爱你啊,中国》这首诗歌时,通过对本篇诗歌的教学探究向学生讲述作者赞美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同时引领学生体会诗歌蕴含的强烈感情,激发学生创作类似的诗歌表现形式赞美祖国的巨大成就。并利用课后时间开展以“我爱你,中国”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通过多种形式理解文本蕴含的爱国之情,与之感情共鸣,并通过创作、朗诵等多种形式赞美伟大的祖国。
世上最伟大的美德就是热爱祖国。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爱国教育仅仅局限于那些典型具体的人和事,也许对学生来说显得太狭义。这要求教师从教学实际入手,结合教材、课外读物、爱国主题的写作训练等多种教育载体,唱响爱国主旋律,彰显爱国激情,让爱国之情化为学习的动力。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与郑敏、辛笛同为“九叶派”代表诗人,也是《九叶集》诗人中成就最高的。他有着独特的艺术个性,诗歌以浓厚的现代派之风而为人瞩目,其诗歌有意识地借鉴英美现代派,把新诗带到了中国文学发展的前区,语言风格正如评论所说:“很少中国人习惯的感性抒情和翩然风姿,因而不容易叫人喜欢。可陌生与生涩一经深深探索,又给人一种莫大的惊异,乃至惊羡。”正因为如此,他的诗在一般读者中流传并不是那么广泛,特别对初步接触现代派诗歌的中学生来说理解更有一定的困难。他的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的《赞美》就是一首不易理解的现代派风格的诗歌,下面试就这首诗的语言技巧进行分析,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该诗,更可以让我们认识到现代派诗人睿智的艺术锋芒。
一、意象抒情
所谓意象就是渗透了诗人情感的形象,它是主观情理和客观形象的融合,是意和象的融合。现代派诗人作品中往往使用密集繁复的意象表情达意,《赞美》一诗也同样如此。该诗第一节为了展现中华大地的满目疮痍和民族的深重苦难,运用了“呼啸着干燥的风”“低下的暗云”“单调的东流的水”“忧郁的森林”“泉涌的热泪”“荒凉的沙漠”“坎坷的小路”“阴雨的天气”等一系列意象,使人目不暇接。我们在读该诗时,不能仅仅停留在意象的表面,而要深刻理解这些意象表达的内在意蕴。
二、遣词陌生化
遣词陌生化就是运用艺术的方式,对熟悉的事物或意象加工处理,使之变得陌生,造成心理上的审美距离,激起人们阅读的好奇和注意。《赞美》一诗中存在着大量的遣词陌生化现象,如“翻起同样的泥土溶解过他祖先的”,该句中的“溶解”按惯常的造语习惯应用“埋葬”,但这里避熟就生运用“溶解”,产生了新颖而又含蓄的审美张力。该诗中的其诗句:“在大路上多少次愉快的歌声流过去了。”“再一次相信名词,融进了大众的爱。”“他看见自己融进了死亡里。”其中的“流”“名词”“融进”都是通过陌生化处理了的。
三、句式倒装
倒装是语句在语法上的错置变形,体现为惯常词序的改变,由于打破了人们所习惯的语言常规,从而使句子取得了神、奇、巧、警的效果;增加了语言的容量和弹性,取得了多义的效果;强化了语言的启示性,取得了写意传神的效果。《赞美》诗中运用了不少词语倒装的句子,如“走不尽的山峦的起伏”,“起伏”一词本是修饰“山峦”的定语,却倒置在了宾语的位置;“翻起同样的泥土溶解过他祖先的”,“溶解过他祖先的”本应放在“泥土”前面,结果却后置了;“是同样的受难的形象凝固在路旁”,这句话按惯常的语序应把“凝固在路旁”前置修饰“受难的形象”。
夜深了,我盯着作文题发愣。虫鸣声不时从窗外飘进来,冲击着我的耳鼓,仿佛有个声音在问:“祖国母亲在你心中吗?”“在!”我的心焦急地呐喊着,想抓住那抹飘忽的疑惑,想证明些什么,反反复复。终于,夜不再静谧,祖国母亲和我开始了心灵的对话……
一
“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祖国母亲,您还记得吗?这是《时局图》上饱含着辛酸和血泪的话啊。
掀开层层发黄的中国近代史,我们看到的是一堆堆的白骨,一摊摊的鲜血,那一张张狰狞的笑容。祖国啊,我的母亲,您已历尽沧桑、遍体鳞伤。但您不要悲伤:您的儿女们,在危难关头用一股股豪情、一腔腔热血,为了你甘愿将一切献上,即使那透着寒光的刺刀迎头劈下,也没有一个人退缩。我们知道,有国才有家,绝对不能再让祖国母亲受伤流血了。数十年的期待,数十年的煎熬,数十年的奋斗。终于,一幅崭新的图象定格在那天安门城楼上。这幅画中透着欢庆,散发出那惊天动地的声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我知道,祖国母亲,您流泪了,可这是带笑的泪。
二
“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南疆早已洋溢盎然的春色。啊——我们爱你啊,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