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影象技术

医学影象技术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提高《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质量的思考

【摘 要】 《医学影像设备学》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本文根据《医学影像设备学》的课程特点,从教学方法、师资力量、教材选用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论述了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 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方法;师资力量;教材

医学影像设备已经成为当今医院不可或缺的检查设备。医院通过使用医学影像设备对患者的检查能够更加准确的进行正确诊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医学影像设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影像设备已经逐渐渗透到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基因工程等众多领域,成为集电子、计算机、生物医学、物理学于一体,能够进行医学图像采集、处理、显示和存储等多种功能的综合设备。《医学影像设备学》主要研究各种医学影像设备的结构、原理和图像处理技术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既有复杂的理论知识,又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成像系统不断更新,医学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也随之迅速发展,现代医学影像设备不但能得到形态学方面的图像,还能得到包括血流、功能、代谢方面的图像,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对教师如何讲授本课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医学影像设备是目前高科技产品在医学临床中应用最多的学科,如X线机、CT、MRI、超声成像、核医学成像等设备能否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理解其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技术参数,满足临床诊断的治疗与需要。对影像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具备设备的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几年的教学工作中,针对我校影像技术专业的特点和就业范围,提出影像设备工作人员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想法:

一、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教学

由于医学影像设备学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电路图,学生从未接触过,很陌生,而且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与思维习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欠缺,多媒体技术以图文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和交互性、直观性给教学带来了不胜枚举的好处,利用多媒体教学能较好的模拟动态过程,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很容易接受这些新知识。如可以用多媒体显示元器件的外形及内观、演示电路的工作方式,同时,还可演示CT机从第一代到第五代的发展过程,每一代CT的探测器数目、X线束形状及扫描方式的不同,再如,磁共振的质子进动和自旋可采用动画的形式把氢原子在外加射频场下复杂抽象的运动形象地再现出来,既节省了时间,同时收效甚好。利用多媒体还能演示多普勒效应等。由此可见,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全文阅读

临床医学中影像技术的运用

1肠梗阻 张辑等学者在大量临床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试验得知,肠梗阻系外科急腹症,目前对肠梗阻除传统疗法外,还可结合现代X线、卧位拍摄片CT技术,以更好地确定该疾病的发病机理。笔者先后对50名肠梗阻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全面调查分析,主要研究其中医证候和相关的影像学资料,在对肠梗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为更快地对病症进行确诊,应进一步应用影像学进行全方位诊断,前提是开展常规首选检测,对病症的发生原因及病症特性进行深入研究。肠梗阻的中医辨证分型、X线临床表现主要有:①气滞血瘀型:分析X线片后可知,位于梗阻部位上方的肠腔有明显积液、积气现象,立位片可看出,积液面高低不平且表现出连续阶梯状态,卧位片可看出肠腔呈连续扩展趋势,与粘连性小肠梗阻相似。通常情况下,梗阻段内肠曲长度小于70cm时,难以与单纯性小肠梗阻鉴别区分;②里热内结型:X线显示与单纯性大肠梗阻差别不大,常伴有肠道粪石症状,症状主要特性为在直肠、乙型结肠、盲肠区域有大小不一、密度不均匀或形态均匀分布的结石状物质,不排除伴有其它一些特性,如时有状若指甲大小的多区域性阴影,外缘一般伴有大小不均匀的钙化现象,内部表现为无序性钙化,区域透光或呈现稀松块状;③气血不旺型:该型与单纯麻痹性肠梗阻接近,肠管内有大量充气现象,但未明显扩张,少量气液平面与大量充气肠管不构成比例;④脏腑失调型:此型临床症状与单纯性肠梗阻接近,采用气钡灌肠法会有明显的充盈性缺损,甚至产生肠扭转现象,通常伴有肠套叠或肠粘膜破坏。 2颈椎病 颈椎病已成为当今发病率最高的病症之一,治疗以中医临床结合现代影像技术效果显著。中医辨证分型与影像学征象关系密切,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在中医辨证分型上能提供有效的影像学辅助,并提供有效信息,从而有利于临床诊断及分型。颈椎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痹证型、眩晕型、痉证型,在研究颈椎病影像学征象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联性方面,陈木养等通过研究发现,影像学检查颈椎病以不同位置观察能够获得良好效果,采用的不同位置指颈椎正侧位、左、右前斜位、过屈过伸位。观察研究结果显示,痹证型征象主要指颈椎生理曲度在病变节段发生改变;眩晕型征象改变主要表现为椎体骨质增生、椎管前后径变小、椎间隙及椎间孔缩小;痉证型主要指椎体后缘有骨质增生。 3腰椎病 在腰椎病的治疗问题上,程有根等应用临床治疗结合医学影像方法,将影像所获得的各方面信息作为各种观察所得结果的参照依据。同时,综合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患者的临床表现,并以中医临床治疗手段进行相关诊治,这对后期治疗过程的预测及相关治疗方法的制定有极大帮助。在对患者采用CT影像技术手段进行检查后,可发现大多数腰椎病患者均以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为主,这些患者的病症大多较重,一般腰椎突出量大于0.5cm。在临床特点上,腰椎发病已逐渐年轻化,也多属非慢性发病;风湿性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中央型突出,这部分患者一般都有腰肌劳损史,属于长期患病型;湿热痰滞型椎间盘突出的主要症状特点为腰椎外侧突出,大多表现为下肢体滞胀、行动困难,且伴有经年性腰膝酸痛;肾肝虚弱型患者腰椎病一般指椎间盘纤维环突出,患者多有骨质增生症状,且椎间隙过于狭小,椎间小关节稳定性极低,此类型患者有极大的行走障碍,主要集中于中老年群体。 4结语 为了让我国中医事业取得更好的发展,实现中医学的新突破,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这就必须要借助当今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将更多的先进医疗设备引入到中医临床治疗中,这不仅能有效提高我国的医学临床治疗水平,也能拓宽医学视野,研究出更多针对疑难杂症的治疗方法,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同时,现代影像技术与中医学的有效结合,也能促进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伴随我国影像医学的不断发展,早期的单一影像技术渐渐演变为现在的多功能影像技术,探索层次也从原来单一的形态学诊疗开始往更深层次的多视角分析层次。先进影像技术、功能诊治以及临床诊疗等综合运用,已逐渐形成一门学科,这是当代先进科学技术与中医药学完美结合的成果,为中医学辨证诊疗的实现提供了有利依据。中医与现代影像技术的结合还需进一步探索,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这为医学的长期发展开拓了新的视野,也让人们意识到现代影像技术在医学中的重要性,故中医在发展过程中需时刻保持与先进影像技术的有机结合,为自身发展拓展更大的空间。 作者:胡颖璐 单位:乐清市第二人民医院

全文阅读

小议医学和艺术教育与医学生人文素质

在大学生中进行素质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目的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专业知识全面和谐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开发与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其中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进行艺术教育。对于医学院校来说,艺术教育与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开发与提升在整个高校素质教育体系中处于较为特殊的位置,表现出与专业艺术院校和综合院校素质教育不同的特点,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医学本质与现代医学发展要求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构筑以人为本的理念

医学自其诞生之日起,就是为人的健康、为人的价值和意义而存在和发展的,其本质上就是人学。它与其他自然科学不同的重要一点就是它研究的对象是同时具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人。

自然属性是指在生物学层面上,人的肌体是由自然元素组成的生命体,属于物质范畴。社会属性是指在社会学层面上,人是社会群体中不可分割的一员,人的生存质量与社会有直接关系,属于精神范畴。古代医者对医学的人文本质有着十分深刻的理解,我国古代医家认为“医乃仁术”,“夫医者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西方医学之父希波拉克底在其著名的誓言中说“我志愿以纯洁与神圣的精神终身行医……为病人谋幸福是我惟一的目的。”认为医者应该关注人的幸福,不能做有损病人的事情,可见他对医学人文本质的深刻洞见。

然而,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建立,却渐渐背离了医学的本质,仅仅看到了人的自然属性,认为医学的对象是“病”而不是“人”。医学被看作是纯自然科学,导致在整个医疗事业中人文关怀的缺失,而且遇到了困扰医学发展的伦理问题和难以解释更为复杂的病症。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的健康和疾病不仅与人的生理因素有关,也与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仅仅从生物学角度认识和对待病人的健康和疾病问题是远远不够的。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的医学模式的转变,病人不再被单纯看作是“生物人”,而是具有复杂系统的“社会人”,是由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构成的完整的人。医学是通过认识人类的生命活动规律来预防和治疗疾病、保护人类身心健康的科学。在预防、诊断、治疗、护理时必须把人的躯体、心理、行为、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既重视人的生物与自然属性,也要重视社会、心理因素方面对人的生命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因此,全面地理解人、尊重人和关爱人是医学发展的根本要求。

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疗卫生工作者,只有全面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才能顺应医学本质和现代医学发展的要求。因此,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院校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医学院校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医学专门知识、技能的传授,还要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授。医学教育只有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并接受其社会价值导向,才能培养医学生关注现实、关爱生命、关怀平民的医学人文态度,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然而,我国医学生从高中阶段就开始分在理科班主攻数理化,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环节相对薄弱,人文素质本来就有“先天不足”的弊端。另外,受当前我国社会普遍重视实用技术观念的影响,医学生往往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更看重医学实用层面,而往往忽视医学本质是人学的深层价值内涵,因此,人文科学对他们来说就显得无足轻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医学院校长期受传统医学观念的影响,只将医学看成是纯粹的科学或技术,在教育中实行针对性极强的专业教育,学科建设单一,专业划分过细,专业面狭窄,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比例明显偏低。这就导致目前我国医学生整体人文素质不高,表现为急功近利,缺乏伦理道德修养,人际交往能力差,缺少创造性思维,思想片面,精神空虚,更有甚者,人格错位,性格孤僻、心理承受能力差等。这些学生从学校出来,走上工作岗位后也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医匠”,就如同工厂分工合作中的机械操作,对病患缺少人文关怀,医德表现不佳,追求实惠,责任感缺乏。这大都与其在校学习时人文素质的培养缺失有关。对此,医学院校应当进行认真反思,转变过去单一的专业教育观念,认清一般性的人文课程已远远不能体现医学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要促进人文教育与医学教育的融合和渗透,在教育中全面开发和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构筑以人为本的医学理念。

全文阅读

全息影像技术在医学辅助教学中的探讨与研究

[摘 要]本文基于全息影像技术应用发展方向,从应用形式、应用方向和应用关键问题等多方面进行了论证,全面剖析了全息影像技术、探讨了全息影像技术在辅助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对全息影像技术在医学辅助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全息影像技术;教学辅助;教学研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4.154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6-0-02

1 全息影像技术概述

全息技术在三维立体空间对真实物体,利用波的干涉原理和衍射原理进行记录,并通过三维全息投影实现真实事物的虚拟和再现技术,其成像过程包括两步。第一步,全息摄影。图1给出全息投影的拍摄过程,如图1所示激光束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参考光,另一部分经被摄物体形成漫反射,两部分光束叠加产生漫反射记录在全息干版上,经后期处理形成全息照片。第二步,物体全息影像的虚拟再现。全息图的衍射光波一般可给出两个象,即原始象(又称初始象)和共轭象,再现的图像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形成真实物品的立体影像资料,尤其是珍贵物品的立体影像资料,使探讨和交流可以脱离真实物体;二是全息投影产生的虚拟立体影像,立体感强、虚拟逼真并可借助激光束和360度全息显示屏在各种场合进行展示;三是记录物体信息时全息底片可以记录任何一点的信息,因此具有较强的纠错和修复能力。

全息影像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已从理论研究走向应用研究领域,其应用范围广泛。全息影像基于波的干涉和衍射原理,适合各种形式的波动,如光波、超声波、电子波、X射线等。其应用可以渗入到影视等媒体、展览、医学3D影像、内部结构探测、珍贵物品信息存档等各个方面。目前,相对成熟的应用,首先是基于360度幻影成像系统的三维悬浮影像显示,系统可以在舞台等场地构建逼真的、具有特殊氛围的、可视化虚拟化立体影像,在真实的情境中植入虚拟的视觉立体影像,二者相互结合。其次,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如以色列开发了一种用于医疗手术模拟的立体影像模拟系统。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全息影像技术构建虚拟化的手术模拟环境,医生或医学生可以在虚拟的、可视化立体幻境中进行方针演示或模拟,其在手术方案演练和医学手术实践等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是医学教学辅助的理想形式。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与各行业的融合,其他领域的应用研究也不断进行。成晋军 等就重点剖析了全息影像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全息影像技术在辅助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方向、应用形式和存在的相关问题,旨在用新技术推动医学相关教育的发展。

2 全息影像技术在辅助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全文阅读

关于医学影像设备维护与管理技术的探究

摘要:医学影像伴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逐渐经历了探索阶段、创新阶段和完善阶段。信息化和数字化已经成为当今医学影像设备发展的潮流和趋势,高科技、高投资、短更新期的医学影像设备,只有进行正确合理的管理和保养才能使医学影像设备处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下,更好的发挥出这些设备的效能,最大程度上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医疗影像仪器设备投资大,系统复杂,科技含量高,工作环境要求高,对其安装操作使用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本文介绍了医学影像设备的维护保养、医学影像设备的管理技术,并具体介绍了物联网技术在医学影像设备中的运用。

关键词:医学影像设备;维护保养;管理技术;物联网

多样化的临床应用、完善化的影像设备功能以及加快化的影像处理技术使得诊断与治疗两个过程中都需要用到图像处理。因此,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不仅影响医院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而且影响医学的发展。

一、医学影像设备的维护保养

如今,系统复杂、功能齐全的精密大型的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医院,这些设备的应用促使临床医学对患者的疾病诊断的准确率越来越高。因此,防微杜渐,及时发现并排除设备自身的故障隐患,落实积极主动的维护保养措施,减少了DR等设备的维修费用,为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设备环境。

医院的相关人员要及时做好对医学影像设备合理使用、及时保养与定期维修的工作。首先,医学影象设备在医院中的使用率极高,出现故障是在所难免的,但我们遇到医学影像设备出现故障的情况时,要先检查一下出现故障的原因,然后实施相应的检修方法。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要合理使用医学影像设备,要保持良好地操作环境,保持机房空气流通,定时清洁机房的卫生。像X射线机这样的设备如果受潮了,会不同程度的导致影像模糊,甚至出现漏电等现象,所以在启动这些设备之前必须做好相应的干燥处理工作,以确保出现故障。移动医学影像设备的时候,要尽量保持缓慢移动,禁止强烈过猛的震动,防止相应设备器件的损坏。最后,要定时对医学影象设备进行维修,及时排除医学影像设备存在的故障隐患,一年一次或者两次的定时全面的维修会适当的延长医学影像设备的寿命。医学影像设备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影像设备的相关性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可能会出现误差等,因此相关人员要定时的对医学影像设备进行一些参量、电流和电路的测试。例如:对X射线管电流进行测试的时候,如果出现设备电流下降的情况,应首先测量灯丝,不要着急去调节电阻,而应该试图降低使用的条件或者更换相应的设备。

如何保持医学影像设备运行状态良好,保障医院检查、治疗工作正常进行,是各医院及每个操作、维护者应当首先考虑和研究的问题。各个医院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做好相应的医学影像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修的相关工作,通过从小处和细节提高自己医院的服务质量,提高医院的医学水平和口碑。

二、医学影像设备的管理技术

全文阅读

制度与医疗质量

[摘要] 医疗服务质量包括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两部分,本文使用医疗质量四格模型来分析具有不同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的服务项目,并探讨医疗机构的管制政策对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的影响。分析认为,公立医疗机构的技术质量优势是制度性优势,而民营医疗机构在功能质量方面的优势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随着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和投入医疗服务领域的民间资本增加,民营医疗机构的市场优势将逐渐取代公立医疗机构的制度性优势。

[关健词]医疗质量 四格模型 制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医疗质量的要求包括技术质量方面的要求和功能质量方面的要求两部分。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在服务的过程中并不相互替代。

其中,技术质量是指医疗服务中体现医学技术含量的部分,反映服务的技术性能,是对医疗服务提高人生存质量的基本要求,例如医疗服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医疗服务中“硬”的方面;功能质量是指给医疗服务的消费者或称服务对象带来消费感受的部分,是服务对象对服务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往往与较高的生活质量要求相联系,例如服务提升个人生活质量,以及服务过程中的舒适程度、方便程度、个人尊重以及时间效率等等,是医疗服务中“软”的方面。

以往,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更多地集中在技术质量方面,即对医疗技术质量要求较高,要求服务的安全和有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强调接受服务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即对功能质量的要求不断增加。

对医疗机构而言,提高技术质量的能力意味着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而提升功能质量也意味着需要较高的满足服务对象功能要求的能力。提升不同方面的质量需要不同的能力和相应的要素投入,而医疗服务的政府管制则通过影响资源要素配置的方式影响医疗质量。因此,我们试图用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构建的四格模型来解析政府管制对医疗质量的影响。

一、医疗质量四格模型的内涵

横坐标是医疗服务的技术质量,从左往右表明医疗服务的技术质量逐渐增加。不同的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质量不同,对常见病、多发病已经形成了规范的诊疗方法,对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没有特殊要求,普通的医学专业教育之后即可完成这类服务,技术质量要求相对较低。急救急诊服务由于患者病情危重,要求医务人员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正确的处理,对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因而技术质量较高。另一方面,一些高新技术项目由于要求医务人员接受常规医学教育之外的培训,同时需要高新技术设备作为服务的支撑,也有较高的技术风险,例如心脏或颅脑手术、器官移植等服务项目。

全文阅读

利用PPT模拟制作头颅CT扫描仿真操作系统

摘要:PPT是一种功能强大的演示文稿图形程序,利用PPT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多变化的立体式演示功能,模拟制作头颅CT扫描仿真操作系统,并应用于日常学习,能有效解决实践机会少的问题,并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 关键词:PPT CT 头颅 仿真操作系统

1972年英国工程师首先研制成功第一台头部CT扫描装置,被誉为医学影像发展史的里程碑。随着科技的进步,CT设备日益更新,各大医疗机构对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也不断提高,我们在学习CT检查技术部分内容课程时,对其操作方法及流程印象不深,实践学时有限,实际操作时间过少,为了更高效率、更扎实地学习CT操作技术,我们利用PPT强大的功能,模拟制作了头颅的CT扫描仿真系统,并应用于日常学习中。

1制作方法

1.1 准备头颅CT扫描操作流程的图像

1.1.1拍摄图像:实际操作附属医院医学影像中心CT扫描仪行头颅CT平扫,使用佳能500D单反相机拍摄头颅CT扫描各步骤的图像及正常头颅经典9层面图像,拍摄时力求画面清晰,光线统一,无变形,像素4752*3168。

1.1.2后处理图像:精心挑选每幅完整CT操作界面图像,修剪边缘多余部分,把每个操作按钮截图按顺序保存备用。

1.2制作PPT形式头颅CT扫描仿真操作系统

根据头颅CT扫描各步骤,利用PPT模拟制作CT扫描操作系统。

全文阅读

浅谈医学影像技术的现在与未来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地位将更为重要。本文谈了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史,总结了近年来取得的新进展。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主要是应用工程学的概念及方法,并基于工程学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其实医学影像技术还是医学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用物理学的概念和方法及物理原理发展起来的先进技术手段。医学影像信息包括传统X线、CT、MRI、超声、同位素、电子内窥镜和手术摄影等影像信息。它们是窥测人体内部各组织,脏器的形态,功能及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胶片为主要方式的显示、存储、传递X-ray摄像技术已不能满足临床诊断和治疗发展的需求,医疗设备的数字化要求日益强烈,全数字化放射学、图像导引和远程放射医学将是放射医学影像发展的必然趋势。

1 传统摄影技术在摸索中进行

1.1 计算机X线摄影

X射线是发展最早的图像装置。它在医学上的应用使医生能观察到人体内部结构,这为医生进行疾病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在1895年后的几十年中,X射线摄影技术有不少的发展,包括使用影像增强管、增感屏、旋转阳极X射线管及断层摄影等。但是,由于这种常规X射线成像技术是将三维人体结构显示在二维平面上,加之其对软组织的诊断能力差,使整个成像系统的性能受到限制。从50年代开始,医学成像技术进入一个革命性的发展时期,新的成像系统相继出现。70年代早期,由于计算机断层技术的出现使飞速发展的医学成像技术达到了一个高峰。到整个80年代,除了X射线以外,超声、磁共振、单光子、正电子等的断层成像技术和系统大量出现。这些方法各有所长,互相补充,能为医生做出确切诊断,提供愈来愈详细和精确的信息。在医院全部图像中X射线图像占80%,是目前医院图像的主要来源。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X射线机的结构简单,图像分辨率也较低。在50年代以后, 分辨率与清晰度得到了改善,而病人受照射剂量却减小了。时至今日,各种专用X射线机不断出现,X光电视设备正在逐步代替常规的X射线透视设备,它既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病人的X线剂量;又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条件。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字成像技术越来越广泛地代替传统的屏片摄影现阶段,用于数字摄影的探测系统有以下几种: (1)存储荧光体增感屏[计算机X射线摄影系统(computer Radiography.CR)]。

(2)硒鼓探测器。(3)以电荷耦合技术(charge Coupled Derices.CCD)为基础的探测器 。(4)平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a:直接转换(非晶体硒)b:非直接转换(闪烁晶体)。这些系统实现了自动化、遥控化和明室化,减少了操作者的辐射损伤。

1.2 X-CT

全文阅读

发展中医技术的战略意义及其制约因素分析

【关键词】 中医技术 战略意义 制约因素 中医药现代化

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中医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在保持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有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建立现代中医学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中医药医疗卫生保健的能力和水平,促进现代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更好地为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服务,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中医学在科学理论和临床实践层面有着一定的优势,而在技术层面的弱势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近几十年来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中医现代研究过程中,没有充分按照中医学理论观念去发展中医现代技术,使得目前中医临床诊疗技术存在着要么几乎停留在原来的水平,要么脱离了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等,没能有效地促进中医学术进步和中医诊疗的能力及水平的发展,导致中医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十分缓慢,这也是制约中医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1 技术在中医发展中的战略意义

从社会发展上看,所有关于发展的理论都承认技术变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但是,如何评价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个十分复杂的工作。有学者认为,“技术是社会过程之一;它一方面是技术发展,另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的问题,好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或过程。社会由技术变革定形,反过来,技术变革又受社会影响。有人设想……(技术)只是在人不想控制它时才失去人的控制。从这一意义上讲,社会既由那些它决意优先应用和发展的技术来决定,也由那些它所创造的技术来确定”(萨洛蒙,1981年)。

从科学技术发展的角度看,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与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事业;而技术是为达到某一目的而采取的手段、方法、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由此,技术包含了手段、方法、工具和应用规则几个方面。有人也将技术划分为软技术和硬技术。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个事实,就是人类在判断科学和技术进步时,往往以所运用的生产技术的物质手段为依据,即以硬技术为依据。换言之,就是以物质手段为依托的技术往往是判断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对于具体学科而言,有的学科长期没有进展,其根本原因是技术上的创新没有跟上。技术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一门学科、一个领域,抑或是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相互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明显。在这种大趋势下,注重在中医科学原理下,融合现代适用技术,发展中医现代技术,是中医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更是时展的必然选择。

从医学发展的角度看,医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医学技术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赖以实现社会职能的物质手段。医学技术具有常规技术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它的研究、发明、应用与推广是医学科学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标志。医学技术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对医学发展和医疗实践的能力和水平具有直接和重要的影响。人们一般将医学技术硬件看成是医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对于医疗实践能力和水平的提高,的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文阅读

生物医学图像信息技术论文

1生物医学图像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

目前,生物医学图像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生物医学图像传输、图像管理、图像分析、图像处理几方面。这些技术同以前的图像技术、医学影像技术都有一定的联系,其在涵盖以往图像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的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特点,与传统的图像和医学影像技术相比,生物医学图像信息技术更加强调在医学图像信息收集、处理等过程中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

1.1图像成像

从本质上来看,生物医学图像成像技术(下文简称“图像成像技术”)与医学影像技术的区别并不大,仅仅是人们更习惯将其表达为医学影像。生物医学图像成像技术的研究内容为:利用染色方法和光学原理,清晰地表达出机体内的相关信息,并将其转变为可视图像。图像成像技术研究的图像对象有:人体的标本摄影图像、观察手绘图像、断层图像(如ECT、CT、B超、红外线、X光)、脏器内窥镜图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图像、活细胞显微镜图像、荧光显微镜图像、组织细胞学光学显微镜图像、基因芯片、核酸、电泳等显色信息图像、纳米原子力显微镜图像、超微结构的电子显微镜图像等等。

图像成像技术主要包括2个部分:现代数字成像和传统摄影成像。通常可采用扫描仪、内窥镜数码相机、采集卡、数字摄像机等进行数字图像采集;显微图像采集则可应用光学显微镜成像设备及超微结构电子显微镜成像设备;特殊光源采集可应用超声成像仪器、核磁共振成像仪器及X光成像设备。目前,各种医学图像技术的发展都十分迅速,特别是MRI、CT、X线、超声图像等技术。在医学图像成像技术方面,如何提高成像分辨力、成像速度、拓展成像功能,尤其是在生理功能及人体化学成分检测方面,已经引起了相关领域的重视。

1.2图像处理

生物医学图像处理技术,是指应用计算机软硬件对医学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后,进行数字图像采集、存储、显示、传输、加工等操作的技术。图像处理是对获取的医学图像进行识别、分析、解释、分割、分类、显示、三维重建等处理,以提取或增强特征信息。目前,医学领域所应用的图像处理技术种类较多,统计学知识、成像技术知识、解剖学知识、临床知识等的图像处理均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另外,人工神经网络、模糊处理等技术也引起了图像处理研究领域的广泛重视。

1.3图像分析及图像传输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