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育婴师实习个人总结

育婴师实习个人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幼儿园附设的亲子园教研活动的实践与反思

幼儿园教师通过在亲子园(早教)代课,对各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知道家长的想法;与家长的沟通更密切、融合;对孩子熟悉,这些孩子进入幼儿园时已经是“熟人”了;教师自己在教孩子和家长的同时,自己也在不断的学习,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能力也在不断积累和提高。孩子、家长从没有像这样全方位的得到指导帮助。孩子与孩子之间得到了互相交流、共处、合作;在每一个关键期都会得到专业指导;帮助孩子从个体交流向集体交流过度,促进了孩子情感发展。家长之间的经验交流,使每个家庭获得了高质量的家庭教育资源;家长各方面也得到了提升。“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处处有教育”,在亲子活动中,我们逐步让家长接受了这一理念,使家长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也遵循这一理念,扭转重知识学习,轻习惯养成的教育观念,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进与孩子的亲情,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形成教育合力。

亲子园 教研活动 实践 反思

一、幼儿园开展早教的情况分析

(一)幼儿园开展早教的优势

根据我国《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儿童受教育对象要从3~6岁拓展到0~3岁。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0~3岁婴幼儿教育越来越被重视。社会上0~3岁婴幼儿的早教机构也应运而生,由于大部分机构是一种赢利性质的,对早期教育的特殊性、师资、硬件等方面都不能得到保证。而作为幼儿园在拓展0~3岁婴幼儿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

1.现有设施和教学设备投资小

幼儿园的感觉统合训练,蒙特梭利教育,奥尔夫音乐等八种能力都能在教育教学中体现。

2.具有专业培训的幼儿教师

全文阅读

婴幼儿启蒙教育探析

摘 要:婴幼儿启蒙教育、早期教育可以给孩子带来对事物积极的认识和体验,激发婴幼儿潜在的能力,增强其参与相关活动的积极性,增进婴幼儿的自信心;基于该时期孩子的天性,启蒙教育、早期教育对婴幼儿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启蒙教育、早期教育有助于幼儿情感的发展,促进其身体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和加强幼儿的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和模仿力等,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并对其发育成长起着特殊的功能,同时,对幼儿性格的形成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陶冶其情操,改变幼儿的精神面貌,激励他奋发向上、健康成长。婴幼儿时期教育是培养创造才能的最佳时机,为给祖国培养更多更好更优秀的具有开拓进取、创造性的人才,我们愿在教学中做进一步的尝试,为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关键词:婴幼儿;启蒙教育;早期教育;人生起点;性格培养

婴幼儿是人生的一个开始点,是走向成熟迈入社会的一个起步,也是人生重要的黄金阶段,因此婴幼儿的启蒙教育、早期教育,人生的第一位导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导师的素质、品德、学识、及教育方法将给婴幼儿带来深深的影响力,也有着决定婴幼儿未来的人生爱好,自我选择发展的趋向作用,婴幼儿时期的孩子处于情感及心理认识方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学校做为启蒙教育的导师扮演的不仅仅是一位老师的身份,还扮演了一位母亲及知已朋友的身份,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给予婴幼儿时期的孩子不仅是知已,还有爱,在教师良好的言行举止下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婴幼儿学生的情感心理,在课堂上教师的正确教导开发着孩子的智慧,培养着孩子的认知能力,让孩子的身心向往着美好的人生迈进。

教师在做为婴幼儿时期的第一位家庭之外第一位早期教育者,除了在学校教育的方针下教导着孩子的品德及认知外,自身的素质及言行也是对孩子的一部分教育,教师应全面的看待教育孩子的问题,教师应了解婴幼儿时期的孩子认识压力心理处于朦胧、简单、偏缪的状态,对于存在的事物、现象,及人类自身发展研究,总结的科学知识,及繁多的自然科学门类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教师应如何的运用自身的素质,教育方法引导着孩子的认知能力及学习能力的一个正确的起步。

针对婴幼儿时期孩子的情感及心理方面各种因素教师也应了解,婴幼时期的孩子的情感不稳定,幼稚处于情感心理发展的开始阶段,教师的言行及情感表达方面对孩子有着很深的影响力。由于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情感心理正处在发展不稳定的时期,认知能力比较低,思维和逻辑能力达不到成人水平,但婴幼儿情感记忆力比较好,在进行教育婴幼儿孩子时教师利用具有情感色彩的说教,可让婴幼儿时期的孩子很好的记住,然后逐渐培养婴幼儿时期的孩子的思维认知能力,婴幼儿时期的孩子对于抽象性的思维,对于复杂的知识没有能力掌握,教师在教育婴幼儿孩子时,利用孩子的感知能力让孩子记住,并进行简单的思考引导性说明的教育方法。比如教师在课堂上拿着苹果对孩子说这是一个圆圆形状的苹果,在他逐渐成熟时,它的皮的颜色有青变红,到红的时候就可以从树上摘下来吃了,你们喜欢吃吗?如果你要把苹果送给你爸爸妈妈吃我们需要两个苹果,我们要用数学来计算一下,一个苹果加上另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苹果,这样的话你把苹果送给爸爸妈妈就不会出现数量的错误了。

这是在教育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时一个实物举例说明的一个教育方法,下面我们不用实物说明的方法用图文说明的方法进行一个简单的思维教学来对婴幼儿时期的孩子进行教育。比如老师在课堂的黑板上画一个圆形和一个三角形,用手指着圆形对孩子说这是一个圆形,这个呢是三角形,你的手中的笔,看的书,和你们见到的好多的东西形状都不一样,这个叫做几何形,在你们长大后考入大学,你们就会知道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形状了。

以上两个教学方法都是针对婴幼儿时期的孩子心理的教育方法,我们只有深入的了解到婴幼儿时期的孩子的心理才能达到教之有方,学之能明的目的。

婴幼儿时期的教育不是教纯粹的科学伦理,不是教科学公式及复杂化抽象化的知识,教师在这个时期的教育应是以孩子的心理,孩子的认知心理能力为主的教育,教育内容及教育方法上应采取以培养婴幼儿时期孩子的心理发展为主的课题,以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为主的内容,在教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应以简单的,符合婴幼儿孩子心理认知能力的范围中进行教学。因此做为婴幼儿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应做到自我心理素质、品性、知识及教学方法的正确、完善,应深入到婴幼儿孩子的心理及生活中不断的认识自己,不断的总结自己教育的错误,还要多学习,多掌握有关教育婴幼儿时期孩子生活方面的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在孩子的娱乐中不仅仅是一位教师,还是能给予孩子爱与知心的母亲与知心的朋友的角色,在孩子的娱乐中教师把娱乐的项目或游戏的性质结合在教育中,在娱乐中能给孩子带来启发,带来新的认识,在娱乐中学习到新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的严肃,在课外与孩子一起生活玩乐的行为都将影响着孩子,对于孩子的性格有着很好的塑造作用。

全文阅读

母婴床旁护理在加强产科护生沟通能力培养中的体会

【关键词】床旁护理;护生;沟通能力;带教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21―02

母婴床旁护理指产妇在住院期间母亲和婴儿的一切护理活动均由护士在母亲床旁进行,护士一边操作一边讲解,产妇及家属亲自参与学习和实践。母亲和家属参与学习和实践,

护士教会母亲或家属新生儿沐浴、抚触、母乳喂养及脐带护理等新生儿和知识,以便产妇出院后护理婴儿【1】 .护理临床实习是护生将理论知识用于临床实践,是培养护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阶段。作为护士,护患沟通能力培养应从护生开始,通过母婴床旁护

理提高产科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帮助护生更快的适应产科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1临床资料

对2012年4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实习的60名护生的临床沟通培养及其测试结果进行评价。所有护生均为女性,年龄1 9 ~ 2 1 岁, 平均( 20.3±1.1) 岁。实习周期4周。

2影响护生沟通能力的因素

全文阅读

美国0~3岁婴幼儿发展适宜性评价简介

【摘要】美国0~3岁婴幼儿发展适宜性评价旨在通过系统观察和记录的方式了解0~3岁婴幼儿的发展和学习情况,确定婴幼儿的能力及其发展需要,为教师选择教育策略提供参考,同时帮助教师识别可能需要特殊服务的婴幼儿,及时向家长和有关部门汇报情况。教师要重视对0~3岁婴幼儿发展情况的观察和检测,强调0~3岁婴幼儿发展的整体性,注重评价的完整性和全面性,正视家长参与对评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0~3岁;婴幼儿;发展适宜性评价;教师;美国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6-0053-04

发展适宜性教育是指能够满足0~8岁婴幼儿发展需要的教育。〔1〕发展适宜性教育方案建立在深入观察婴幼儿群体、个体及其赖以生活和学习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基础之上,确定了不同年龄组婴幼儿的发展特点及大致发展预期,使教育实践与相应年龄组婴幼儿群体和个体的发展现状相适应,从而帮助婴幼儿努力挑战下一个可能达到的发展目标。发展适宜性评价则关注婴幼儿的年龄发展适宜性、个体发展适宜性及文化适宜性。〔2〕其中,0~3岁婴幼儿发展适宜性评价是指通过系统观察和记录的方式了解0~3岁婴幼儿的发展和学习情况,从而确定婴幼儿的能力及其发展需要。〔3〕在美国的托幼机构中,教师所作的发展适宜性评价主要是了解机构中所有0~3岁婴幼儿的发展情况,从而选择适合婴幼儿实际发展水平的活动,促进所有婴幼儿发展。同时,教师要提供公正而客观的资料,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实际发展状况。美国开展0~3岁婴幼儿发展适宜性评价的经验值得借鉴。

一、0~3岁婴幼儿发展适宜性评价的目的

尊重婴幼儿及其家庭,帮助婴幼儿发展,是美国早期教育评价的基础。0~3岁婴幼儿发展适宜性评价的目的在于明确婴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为教师制订教育策略提供参考;识别可能需要特殊服务的婴幼儿,及时向家长和有关部门汇报情况。

1.关注0~3岁婴幼儿的发展是否正常,有无需要特别关注的发展问题,是否需要实施进一步的特殊检测等。教师可以根据观察、记录的内容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婴幼儿的发展状况是符合正常水平还是低于正常水平。如果低于正常水平,教师要和家长沟通,以便尽早确定婴幼儿是否存在发展迟缓问题。如果确定存在发展迟缓问题,教师要建议和督促家长尽早为婴幼儿安排进一步的诊断与治疗。

2.识别每个0~3岁婴幼儿的特殊才能、兴趣和需要,从而选择更适宜的方式支持婴幼儿发展。教育要与婴幼儿的发展特点相适应。发展适宜性教育正是在每个婴幼儿发展优势的基础上促进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全文阅读

南京市0―3岁早教师资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

本文综合运用文献检索、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课堂观察等研究方法,了解南京市早期教育师资的现状。结果发现南京市早教师资学历总体合格、教师队伍年轻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专业的早教教师,大多数从业教师缺乏0-3岁婴儿幼教育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开展个性化的早教指导;教师任职资格不统一,资格认证类型多但专业化程度低;教师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稳定;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内容不科学,职后培训匮乏。最后,提出了改善当前早教师资现状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早期教育 师资 现状 亲子园

一、问题提出

近几年,国内各种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特别是上海、北京、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率先开展了0-3岁早期教育的相关研究,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政策与操作方案。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国家将“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列入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这进一步推动了早教事业在全国各地的开展。在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早教师资的匮乏和不合格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2011年底我国新出台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中也明确提出幼儿教师要“了解0-3岁婴幼儿保教的有关知识与基本方法”。这是政策对实践问题的及时回应,进一步表明幼儿园在托幼一体化实践中需要合理解决亲子园的师资问题,各类早教机构也需要有合格的师资来保障其办学质量。因此,研究0-3岁早期教育的师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南京市区10所早教机构的早教教师为研究对象,所调查的10所早教机构中其中4所为附设在公立幼儿园内的亲子班,3所为全国连锁加盟早教机构,3所为私人自办早教中心。发放问卷86份,其中有效问卷82份,有效回收率为95.34%。调查中还对10名教师和5名早教机构负责人进行了个别深度访谈,观察早教活动10次,并对活动内容进行了详细观察记录。

全文阅读

用跟踪记录调整早教课程设计

“用跟踪记录调整早教课程设计”是清华洁华幼儿园亲子学校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摸索的早教模式之一,也是符合现代教育观念,适应时代要求的体现。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我们教育观念的更新,也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现就如何利用跟踪记录来调整早教课程设计及应注意的问题逐一说明。

一、跟踪记录反映真实的活动,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课程设计

在教师设计课程活动之前,首先要考虑婴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组织每一次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应动静交替,劳逸结合。其次,要照顾家长的需求和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一)跟踪记录记录了不切实际的家长的要求,为更正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思想提供了依据。清华园社区是高学历家长密集的地区,他们理解力强,领悟性高,能够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每一个活动。但他们要求高,要求教师要具备高素质,孩子要超前发展。

例如:笑笑是一个比较好动的男孩,19个月,他的奶奶是清华大学的教授,特别重视对孙子的培养,2003年就报名参加了亲子园。教师第一节活动主要是摸底,设有爬行、串珠、亲子互动等游戏,教师要通过摸底考虑后面的教学活动设计。他的奶奶和其他几位家长提出,亲子园要教孩子跳绳、画画、拍球,不能让孩子爬,爬过于简单。问题的提出。证明清华高学历家长的特点:不从整个教育活动考虑婴幼儿的发展,而是针对其中某个活动而反馈问题。针对家长喜欢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在接下来的一次活动中我既设计了符合婴幼儿特点的活动,也设计了家长们要求的跳绳、拍球的活动,结果是孩子根本不配合家长的要求,对比明显的活动结果,让作为教授的奶奶等家长们心服口服,改变了对孩子要求过高的观念。

(二)跟踪记录为教师设计课程提供了改进的基础。例如:我设计的涂色活动《美丽的鱼》。大多数婴幼儿不愿参加活动,甚至对游戏置之不理不感兴趣;而家长对涂色感兴趣,不辞辛苦的帮助宝宝完成作品。针对此现象,我经过反思发现,婴幼儿不适宜涂色活动,他们对笔的感知能力较差,几乎没有控制力,喜欢撕纸,并在纸上乱点。经过反思,我将涂色活动改变为撕纸粘贴,发现孩子的兴趣增强,注意力集中,家长参与活动减少,语言辅助指导增加,活动效果较好。

(三)跟踪记录的使用,解决了教师难以发现或忽略的问题,促进了教师自评水平的提高。在每一节活动结束后,教师往往疏忽总结评价活动,跟踪记录的使用,恰恰弥补了这个漏洞。每次活动结束后,我都要利用跟踪记录所反馈的内容及数据作为参考,验证设计活动的可行性、操作性以及难易程度是否科学、合理、适用。当活动设计符合婴幼儿发展水平,适合家长操作时,我及时收集素材,总结经验。当活动设计婴幼儿不感兴趣时,我寻找原因,及时改进、调整活动安排。只有这样不断探索实践,再探究再实践,才能提高活动设计水平,保证活动质量,完善教育过程,提升教育理念。

二、跟踪记录的真实性,要求教师指导语专业、科学、准确

全文阅读

《婴幼儿营养与配餐》课程设计研究初探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婴幼儿健康提出明确要求,但是对婴幼儿进行营养配餐的人员营养知识不够全面,技能不够扎实,是城镇和农村仍然存在一定比例婴幼儿营养不良现象的诱因。本文就针对相应人员进行婴幼儿营养配餐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课程进行了设计优化,以便更快更好地完成课程建设,保障课程教学质量,实现高质量人才的培训目标。

关键词:婴幼儿;营养与配餐;课程设计

为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从2001年9月起试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婴幼儿的健康,更是对其他一切能力培养的基础,培养一个健康向上的孩子成为每一位家长所梦寐以求的,更是国家之根本和未来。而婴幼儿消化系统尚不成熟,消化能力弱,适应性差,对婴幼儿身体健康造成无形的困难。在我国,部分农村及落后地区幼儿园的管理者并没有觉察到幼儿营养配餐的重要性与营养师配备的必要性,幼儿园都没有的专业的营养师,而是由一些营养观念较低的食堂工作人员负责幼儿配餐,或者由教师代替幼儿保育员或者营养师的职责,这些工作人员不具备专业系统的营养知识,对营养的供给的质与量把握不当,易造成幼儿营养不均衡。有调查表明,我国幼儿因营养配餐不合理造成幼儿生长发育迟缓的现象,农村为39.1%,城镇8.9%。这时家庭和幼儿园应该根据婴幼儿年龄特点和生长发育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营养配餐。在幼儿园设立专职营养师,并对幼儿园教师及食堂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和指导,加强他们健康的配餐意识。让幼儿园给婴幼儿提供充足合理的营养,满足婴幼儿对疾病的抵抗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保证婴幼儿身体健康。

《婴幼儿营养与配餐》课程的高等教育起步较晚,还处于探讨探索阶段,在全国范围内相关专业设置该课程的并不多,缺乏可以借鉴的成熟经验,其课程设置上也存在上述问题。尤其是婴幼儿营养与配餐的课程,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一切基本为空白。相关教材也反复多样,教材的编写依据各不相同,有些主要以《营养配餐员》国家职业标准为参照,有些却没有,教材编写团队也各自独立,没有交叉,且呈现区域抱团现象,形成的也是一家之言。

1、课程目标设置

针对上述现象,我们提出《婴幼儿营养配餐》课程设置,课程旨在将婴幼儿营养理论与营养应用有机结合,突出婴幼儿营养配餐职业技能鉴定的指导,把婴幼儿营养餐设计和营养餐制作的实践结合起来,进一步使学生在理论上熟悉婴幼儿营养学的相关原理和适合婴幼儿烹饪学的基本理论;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熟练掌握婴幼儿营养餐设计与制作基本技能,充分结合烹饪理论、营养学理论和菜点制作的实践,掌握核心职业能力,取得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成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型人才。

2、课程教学内容

全面阐述婴幼儿营养配餐相关的知识内容,包括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及体质检测(如婴幼儿体格发育的主要指标及测量方法、评价指标);婴幼儿营养常识(包括婴幼儿所需膳食种类及营养需求等);婴幼儿食物选择(如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婴幼儿食物的需求及饮食禁忌);婴幼儿食品安全、中毒及预防(如婴幼儿食品安全现状、饮食器具安全等方面);婴幼儿营养食谱的制定方法与实例(如婴幼儿每餐营养能量摄取和营养素供给量计算,食物品种和数量的确定);婴幼儿常见疾病的食谱设计;婴幼儿营养餐的烹饪要求;婴幼儿科学喂养的原则与方法(如婴幼儿分阶段喂养、各阶段喂养注意事项、培养孩子良好饮食习惯);婴幼儿常见营养问题及其处理(如喂养不当的原因与表现及防治措施);婴幼儿膳食调查、计算与评价。

全文阅读

7~36个月婴幼儿父母育儿焦虑的现状调查研究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淮安市某早教中心100名7~36个月婴幼儿父母的育儿焦虑现状进行调查,发现父母的育儿焦虑现象普遍存在、焦虑的内容相对集中、焦虑水平随孩子月龄增长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等。针对调查结果,研究者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提出可从认知引导、榜样示范、行为练习三个维度缓解7~36个月婴幼儿父母的育儿焦虑。

【关键词】育儿焦虑;焦虑认知;焦虑行为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11-0051-03

【作者简介】丁霞(1976- ),女,江苏淮安人,淮安市实验小学幼儿园副园长,中学高级教师;孙磊(1977-),女,江苏涟水人,淮安市实验小学幼儿园教师,小学高级教师;方伟军(1979-),男,湖北咸宁人,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

一、问题的提出

育儿焦虑是指家长在育儿过程中,对孩子的生长发育、行为、性格、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等一系列情况表现出的紧张不安与过分敏感。中国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使得多数家庭的结构成为“6+1”(6个大人与1个孩子)的模式,两个家庭的希望都集中在一个孩子的身上。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平安、健康地成长,家长们倍感焦虑。为了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幼儿教育机构应关注家长的育儿焦虑问题,在调查了解幼儿家长育儿焦虑现状的基础上,思考幼儿教育指导工作的着力点,以提高幼儿教育指导工作的成效。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采用抽样的方法对淮安市某省级示范幼儿园早教中心120名7~36个月婴幼儿的父母进行了当面问答式的问卷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05份,其中有效问卷100份,问卷有效率为83.33%,达到70%以上回收率的要求,可作为研究证据。

全文阅读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与育婴师职业资格衔接问题研究

摘 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与育婴师职业资格的有效衔接,可以促进教育事业与育婴师行业的发展。文章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为例,探析了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与育婴师职业资格有效衔接的成功途径,以此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与育婴师职业资格衔接提出建议与希望。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育婴师职业资格;有效衔接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是以人为本的世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经济建设的飞快发展,不但每个家庭把孩子的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党和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下一代的早期教育。然而,在当前,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率较低,90%以上的婴幼儿都是在家中由父母、祖父母或者保姆照料,其在如何喂养以及教育方面都缺乏科学的指导。在这样社会需求的大背景下,育婴师应运而生。

为了尽快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理顺中国早期教育市场,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2年开始组织国内婴幼儿卫生保健、营养、教育、心理专家,制定了《育婴员国家职业标准》,编写了《育婴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于2003年正式颁布,首次将从事照料、护理和教育0―3岁婴幼儿辅助家庭完成科学育儿工作的人员作为一种社会职业来认定,全面推出国家育婴师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育婴师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由此确立和展开。

在此影响下,一些职业院校、培训学校和其他社会力量纷纷介入育婴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领域。以此为契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开始了探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与育婴师职业资格衔接的有效途径,即学生毕业之前同时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和育婴师资格证,毕业后可同时承担幼师和育婴师工作。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主要是针对3―6 岁幼儿教育的幼儿园教师,而育婴师所针对的则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因而,虽然高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与育婴师职业资格的有效衔接的实践,在培养目标、生源、研究开展和就业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并且对学前教育本身专业的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培养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课程衔接与操作技能培养方面也面临着挑战,需要思考探索与研究解决。

经过几年的探索,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已成功的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与育婴师职业资格进行了有效的衔接,并积累了成功的经验。本文选取了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1级学前教育专业职教对口班为研究案例,探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与育婴师职业资格衔接的成功经验。

全文阅读

探讨中职护生就业新渠道

一、中职护生就业现状

(一)中职护生就业观念陈旧

1.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不高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是目前中职护生的主要就业方式。学生大多通过学校推荐、亲朋好友介绍等实现就业,大部分学生都有“坐、靠、等”的依赖思想,不敢主动出击。

2.自身定位不准确,就业心态两极分化中职护生普遍缺乏职业规划意识,自身定位不准确。一部分学生严重自卑,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毫无市场竞争力;另一部分学生则目空一切,自视甚高,心里眼中只有大城市、大医院、公立医院,最终“高不成、低不就”。

3.就业形势适应不良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中职护生大多认识不足、判断不明、适应不良,总是一厢情愿地希望“一步到位”、“从一而终”。因为就业期望值偏高,常常导致理想与现实脱节。

(二)中职学校就业指导落后

1.就业指导教师匮乏大多由非专业教师兼任,可能对就业指导工作一知半解,且缺少实践经验,只能“纸上谈兵”。

2.就业指导能力不足中职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职业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学校大多实习前才开始“临时抱佛脚”,且停留在解读就业政策、人才信息、召开供需见面会等的“产品推销”阶段,极易忽视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