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文职称论文

语文职称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职称英语考试的质量评定论文

[摘要]本文详细论述了专门用途英语测试、阅读测试以及效度、信度等测试质量标准的有关文献资料,在此理论基础上对职称英语考试的质量进行了分析评估,得出的结论是职称英语考试的效度比较低。因此,该测试手段质量不高、意义不大。该考试的设计者有必要采取一些有利措施提高测试的效度,但不可忽视信度,需要开发真实考试模式。真正测到想要测的能力,能从考试结果中了解和预测应试者在真实情境中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技术人员职称英语等级考试;效度;专门用途英语测试;阅读测试

一、引言

自1978年以来,随着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政府对英语的教与学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英语等级考试(以下简称职称英语考试)是由国家人事部于1999年开始组织实施的一项国家级英语考试。专业技术人员必须通过该考试才能获得其专业技术职务的晋升。对这样一项与职称挂钩的全国范围内的英语考试进行质量调查和分析,不仅对专业技术人员个人及单位具有重要意义。对社会也将产生广泛的影响。

二、理论基础

现有的职称英语考试共分三个专业类别:综合类、理工类和卫生类,每个专业类别的考试各分A、B、c三个等级。该考试重点考查应试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本文首先需要详细论述专门用途英语测试、阅读测试以及效度、信度等测试质量标准的有关文献资料,在此理论基础上对职称英语考试进行效度研究。

2.1专门用途英语测试

与专门用途英语或专用英语(EnglishfDrSpecificPurposes:ESP)相对的是通用英语(EnglishforGeoeral;EGP),两者的区别纵乎在于目的不同——是“专用”还是“通用”。但事实上,用相对的概念来区分专用英语和通用英语必然会导致两者的界线不明。Hutchinson和waters(2002:53)明确指出,区分两者的不是目的的不同而是对目的的意识,也就是对学习者需求的意识(theawaremeasoftheneed)。其实,早在1980年Robinson就认为,对学习者需求的注意(attentiontotheneedsoftheleamer)肯定是。专用英语“定义中的一个关键要素。

全文阅读

语文教师职称论文

摘要:语文本身就是充满诗意的学科,语文教学本就应该是极具诗意的行为。语文教学的诗意,是名家诗文所体现的美学氛围,是进行听说读写所呈现出来的意蕴和境界。富有诗意的语文课堂,就是将课文作为主载体,让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在有活力氛围的语文课堂中畅游四方。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如何让学生在诗意的语文课堂里徜徉呢?

关键词:诗情画意 语文课堂 魅力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是叶澜教授的呐喊。唯有激发了学生学习欲望,调动了学生情感的课堂才是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师应带着一种爱心与责任去教学,他们会让语文课堂变成一个文气飞扬的场所,让学生不知不觉浸润在语文教学的美感当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和体验。其教学风格像田园诗歌一样飘逸舒展、流转自由。同时,他们也会抓住稍纵即逝的教学契机,化平庸为精彩,使课堂在诗意的不断生成中臻于理想的王国。

一、当今课堂现状

答题模式反复训练,古诗文反复默写, 课堂缺乏活力,看着昏昏欲睡的学生,老师只能在舞台上独自雄辩······怀海特所著的《教育的目的》将此现象称之为“呆滞的教育”,指的是低层次、低效率、低品位的教育,缺乏灵气与趣味、生机与活力的教育。在笔者看来,“呆滞的教育”主要体现为追求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模式化的教育管理、千人一面的教学方式。作为一个基层一线的小学教师,破解呆滞的教育常常会显得力不从心,但我们可以从自身出发,打破呆滞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教师忽视学生的感受,按照自己预先设计的教案规范地执行,一旦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不同于教师的见解,往往以“课后再说”来搪塞,唯恐不能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如果在下课前履行完教案设计的内容,教师往往会说“这堂课上得不错”, 若因为某些因素未能完成教案预设的路线图,他们就会很自责地说:“这堂课失败了。”

不仅如此,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面: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立即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齐唰唰地回头,小组中不分角色、不分主次的“讨论”声此起彼伏。有的学生在谈话, 但谈话的内容与讨论的主题无关。一段时间后,在教师一声“停”的命令下,学生的讨论声嘎然而止,一片寂静。被叫到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我的意思是……

二 、“诗情画意”的境界追求

全文阅读

英语教师评职称论文

【摘要】英语教学要像陶行知先生所说“走进学生的心灵”,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两位外教给中国学生上英语课的案例材料,对我思考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有所启发。教师在课堂上走进学生心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乐学、爱学、会学,才能够把看似很难产生趣味性的英语单词教学课,上的那么生动、活泼、富有激情。

【关键词】英语教学 陶行知教学理念 走进心灵 启示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灵深处。”如何让英语教学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呢?作为一个成长中的青年教师,我曾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我们过去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时,往往局限于注重基础知识传授和基本技能培养,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缺乏“讲究”,教学形式单一,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课堂效率不高。说到底,是教师没有关注学生的需要,没有让英语教学走进学生的心灵。

曾经看到一则两位外教给中国学生上英语课的案例材料,据知情的老师说,这已经是新课程改革初期的事情。

某中学来了两位外籍教师,他俩合作上了一堂生动活泼的“游戏式英语课”。“看表演猜单词”的游戏其实很简单。活动课上,他们站在教室的后面,像导演一样,鼓励学生上台大胆表演,大胆地说、大胆地猜想。在欣赏了同学们表演的节目之后,他们还欣然接受了同学们提出的共同参与游戏的要求。

两位外籍教师拿着同学们早就准备好、写着单词的纸开始表演了。其中一个进行着惟妙惟肖的表演,丰富的脸部表情加上略带夸张的形体动作,逗得大家直乐;另一个用英语说着相关的提示,生动而形象。在这样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原本有点紧张的同学们此时很快进入了状态,平时看来那么麻烦讨厌的英语单词此时却变得如此可爱亲切。不一会儿,同学们就顺利地猜出了所有的英语单词。接着,两位外籍教师又引导学生进行第二个游戏,简单但不乏味,在学习英语数字表达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同学们的表现不断的受到外籍教师的表扬,“good”、“excellent”、“wonderful”等赞美之词满场飞。此时的同学们变得很兴奋,他们从没想过英语课原来可以上得这么生动活泼,上得那么有趣。

在这两位外籍教师的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乐学、爱学、会学。看似很难产生趣味性的英语单词教学课,上的那么生动、活泼、富有激情,他们就是巧妙地让英语教学走进了学生的心灵,适合了学生的需要。虽然是外教的课,但与“走进学生心灵”的教学理念可谓异曲同工,这则案例也很适合我们当下的课堂,至少给我带来以下几点启示,我也试着将启示付诸实践,收效甚佳。

全文阅读

职称外语考试政策研究论文

从2006年1月1日起,将根据不同专业、层次和人员的实际情况按免试、参考和合格三种不同要求分别对待。

本报讯记者从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从2006年1月1日起,我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古汉语)考试将按不同专业、层次和人员的实际情况,按免考(即可以不参加考试)、参考(即必须参加考试,成绩要达到一定水平,但不要求必须合格)、合格(即不但必须参加考试,而且要取得合格证书)3种不同要求分别对待。

下列10种情况之一者可免试:获博士学位,申报副高级任职资格。

获硕士学位,申报中级任职资格。取得外语专业大专以上学历,从事非本专业工作,申报(考试)中级任职资格。女年满50周岁,男年满55周岁以上申报中、高级任职资格。县乡两级农业(包括种植业、农机、畜牧、农垦、水产)机构从事农业技术以及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申报中、高级任职资格。由非专业技术岗位到能参评专业技术岗位,首次申报任职资格。从国外或省外引进高层次人才(博士后研究人员,获博士、硕士学位的研究生,省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跨世纪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特殊技艺人才),首次在我省申报技术资格。出国留学一年以上的归国人员,首次申报任职资格。军队转业干部,首次在我省参加申报任职资格。转评人员,转评前已通过外语(古汉语)考试。

下列6种情况之一者,则属参考范围: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中、高级任职资格。群众文化、文物博物、电影放映、文学创作、艺术类有外语要求的专业,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中、高级任职资格。技工学校实习指导教师申报中、高级任职资格。体育教练人员申报中、高级任职资格。地质勘察从事野外作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中、高级任职资格。县以下(含县)水利、林业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中、高级任职资格。

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任职资格,必须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统一考试,成绩达到国家通用标准或省内规定标准。凡《申报评审条件》中要求外语或古汉语的,专业技术人员视本人情况可选择古汉语或外语考试,成绩达到参考标准要求的,可作为申报评审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依据。

此外,从2006年1月1日起,我省职称外语考试成绩的有效期也将作相应调整:凡外语考试成绩达到国家通用标准的专业技术人员取得的成绩通知书,晋升相应专业相应档次任职资格时有效,该档次晋升结束后,其证件(成绩通知单)自然失效,再晋升再考试;取得省定标准合格证的,当年有效。凡外语(古汉语)成绩作为参考的专业技术人员,其外语(古汉语)成绩3年内(当年算起)有效,逾期自然失效。

从2006年起,职称工作申报评审按照全省职称工作的统一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地统一组织实施,不再等待当年外语(古汉语)考试成绩结果通知,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外语(古汉语)考试的时机可根据自己晋升情况选定适当的年份。

全文阅读

试论高职语文 正名

论文摘要:以“高职语文”名称的确定为主线,提出高职语文的发展应该抛弃“大学语文”这样不恰当的称谓,以正确确定“高职语文”名称为先导。为高等职业院校语文课程“正名”的过程,是正确认识高职语文学科本质的过程,也是树立路标、确立高职语文发展方向的过程。

论文关键词:高职语文;大学语文;正名

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名称是个代号,它虽然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但正确名称的确定过程却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的本质,对事物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指引作用。

高职语文的发展可以说是伴随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而缓慢前行的,但是由于职业教育的自身特点,高职语文一直被看作是“附属品”,甚至在一段时间内,在“适度够用”原则的指导下,高职语文几乎被视为无足轻重的课程。高职语文发展出现多元化倾向,在此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境。

从教材命名看高职语文学科的命名

学科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科教材的命名,也就是说教材名称很大程度上是学科的“代名词”,高职语文就是个很好的例证。就教材的名称来看,2000年以前,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刚刚起步,其教育目标、学科性质等还处在不断探索之中,所以课程设置往往以本科院校教学为参照,高职语文几乎是本科语文教学的“压缩饼干”。事实也是如此,2000年以前徐中玉等主编的《大学语文》虽前后修订增删多次,有三类九种之多,但它始终没有摆脱本科院校学科教学的束缚,缺乏职业教育特色。随着我国对职业教育的深入研究,2001年周治南、桂裕胜、李卫光主编的《实用语文》,2002年李竹林、邸艳妹主编的《新编大学语文教材》,2003年孙昕光主编的《大学语文》等具有代表性的高职语文教材相继问世。这些教材与先前的教材相比,开始注重学生实用能力的培养,逐渐显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2005年以后,随着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大学语文》、《大学新语文》、《应用语文》、《高等语文》和《大学人文读本》等名目繁多的教材更是不断推出,职业教育的大讨论影响到高职语文学科的发展。从《大学语文》到《实用语文》再到《应用语文》,逐步体现了人们对高职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应用性特征的重视。但从另一方面看,名目繁多的教材名称,也反映了高职语文缺少一个能代表学科特点的相对统一的称谓。我们对北京、浙江、广东、江西、湖南、山东、甘肃、宁夏等部分高职院校语文学科的命名情况进行了简单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对高职语文课程的称谓随意性较大,大多是按照高职院校使用教材的名称来定名,更多的高职院校仍旧使用“大学语文”这样的称谓。

研究者和教师对高职语文学科的命名

职业教育研究者和高职院校教师,对高职语文学科是怎么看待的呢?我们进行了这样一个检索:在“中国知网”以“主题”为检索项,时间设定为2000~2010年,以“高职”和“语文”同时为检索词,共检索出440篇相关论文;以“高职”和“大学语文”同时为检索词,共检索出131篇相关论文;以“高职语文”为检索词,共检索出302篇相关论文。通过统计得出:以“高职”和“大学语文”为主要内容的论文占以“高职”和“语文”为主要内容论文总数的29.8%。用同样的方法,在搜索引擎“百度“中,以“高职”和“语文”同时为关键词、以“高职”和“大学语文”同时为关键词和以“高职语文”为关键词,检索近一年来的相关文章,分别检索出4220,000条、546,000条和80,400条记录,其中以“高职”和“大学语文”为相关项,占所有高职语文相关检索内容的12.9%。在搜索引擎“google”中的查询结果分别是2,630,000条、264,000条和93,400条,其中以“高职”和“大学语文”为相关检索项,占所有高职语文相关检索内容的10%(2010年4月23日查询结果)。这些数据证明,直到现在为止,提到高职语文时,对职业教育给予关注的各类人群,仍然有一部分人把“高职”与“大学语文”同时论及,甚至职业教育研究者或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师也认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称谓是理所应当的。

全文阅读

汉语职衔称谓语的文化语用阐释

摘 要: 汉语中职衔称谓的方式多种多样。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语言中的反映,同时体现着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本文从社会文化和语用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讨论。

关键词: 汉语职衔称谓语 社会文化 语用学 理据

任何一种具体的语言都有其独特的称谓语系统,汉语也不例外。职衔称谓语作为汉语称谓系统的一部分,镌刻了所在文化的某种特质,是一定社会礼制的体现。从语言学角度研究,我们发现其是遵循合作和礼貌原则的。本文将对汉语的职衔称谓语作简单描述,并试图从社会文化和语用学的角度对其理据加以探讨。

一、汉语职衔称谓语概述

人们进行交际,尤其跟一些有社会地位的人交际时,需要用到职衔称谓语。职衔称谓语指作为社会群体的人在交际时按对方的职务、职称、学衔或者其他头衔来称呼,如科长、处长、部长等。

职衔称谓语主要包括头衔称谓语和职业性称谓语。

(一)头衔称谓语

头衔称谓语是按职务、职称、头衔、学衔来称呼对方。

全文阅读

当前职称评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要:职称是很多人进入企业的一块敲门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人的业务工作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在薪水上涨和职务晋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竞争优势。因此,职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取得职称首先得通过职称考试以及职称评审,目前职称评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对职称评审结果的公正性体现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本文对此展开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职称评审工作;问题;解决方法

职称评审的合理性、规范性以及科学性与专业技术人员的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当前职称评审中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认知方面,很多人错误认为论文数量越多,学术水平越高,或者的期刊别越高,专业水平越高,这种错误的认识对职称评审的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程度上的阻碍,评审工作人员应当适当限制申报材料中的成果和论文数量、淡化论文的级别,对论文的质量加以重视并且透明化评审过程,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实用性人才。

一、当前职称评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处理好论文数量与学术水平之间的关系

目前在职称评审中存在一个错误的认识倾向,认为发表的论文数量越多,专业水平就越高,实际上,论文的数量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学术水平,是学术水平的一个方面,而不能代表全部。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建设逐渐朝着创新型方向发展,因此在论文的要求上也以创新为主,论文水平的高低以是否具有创新思想为主要依据。职称评审方面不能仅仅以论文的数量为主,很多专业技术人员有着很高的学术水平,但是很少,还有一些学术水平不高的技术人员,致力于这种短期的行为。因此,以论文数量来衡量学术水平,不均有科学合理性[1]。

(二)没有处理好期刊级别与学术水平之间的关系

目前的职称评审之中,除了对论文数量代表学术水平有错误的认识倾向,还有一种较为突出的错误认识,认为的期刊级别越高,论文的质量也就越高,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期刊级别只能代表主办单位级别,而不能用来衡量论文的质量高低。期刊的级别越高,只能说整体的论文学术水平较高,管理上要相对规范一些,但是并不能说明某一篇论文的质量就较高。论文质量的高低与的期刊单位行政级别画不上等号,很多地方性的专业学报和学术期刊比一些国家级主办单位的期刊质量要好,目前职称评审中,错误并且习惯性认为市级论文水平低于省级论文水平,而省级论文水平低于国家级论文水平,这种“市级”是因为主办单位是市级单位,“省级”是因为主办单位是省级单位,并不能代表的质量高低。这种划分的依据并不是论文的质量等级,而是出于期刊管理的考虑,因此,如果以的期刊级别来代表论文质量进行职称评审,具有较多的局限性和不科学性[2]。

全文阅读

中国缺少世界一流大学的原因浅析及对策

摘要:中国高校规模世界第一,但办学水平却普遍较低。造成中国没有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两个:高校课程设置的不合理,造成学生的主要精力浪费在非专业课的学习上;高校职称评定的不合理,造成教师的主要精力浪费在非教学上。

关键词:高校水平;课程设置;职称评定

自1977年恢复高考,30多年来中国高校得到了迅速发展壮大,2007年中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招生规模分别达到570万人和42.4万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达1738.8万人,研究生110.5万人,在校人数位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已跨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虽然中国高校的规模迅速膨胀,但办学水平普遍较低,同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差距很大。中国最好的清华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榜上也在百名开外。中国高校的水平不仅不能跟美国、欧洲比,不能和日本韩国比,甚至不能和以色列、台湾、香港的大学比,中国大学的办学水平和大国的身份很不相符。

究其原因,有人说事教育投入太少的缘故,有人说是历史原因。但这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根本原因是中国高校课程设置存在严重问题;中国高校职称评定有严重问题。

一、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设置现状

1、过分重视英语,现在的大学生,大一、大二一半的精力都在背单词、过英语四、六级。

全文阅读

英汉职业职务称谓词的语用对比研究

内容摘要:称谓语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富含民族文化特色的习言。职业职务称谓是社会成员之间根据各自所从事的职业以及不同职务、职衔相互称呼的语俗。职业职务称谓是社交称谓语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同民族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有着各自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导致不同语言的职业职务称谓语也是极其复杂和独特。很多对英汉职业职务称谓的研究都是基于文化和性别语言的视角,本文拟将从言语行为理论视角研究这一重要而有趣的社交称谓习俗,从职业职务称谓的类别、方式及感彩的表达进行语用对比分析。

关键词:英汉 职业职务称谓语 对比

根据奥斯丁的言语行为理论,人们在使用职业职务称谓词语时,同时要完成三种行为:以言表意行为、以言施事行为和以言取效行为。在这里,以言表意行为就是用职务职位来称呼他人,这一行为简单清楚明了,不用过多叙述。“以言取效行为”是指称谓人在用职业职务称呼对方之后通常还可能对被称谓者、自己或其他人的感情、思想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以言取效行为”是一种言后行为,它依赖于语境,不一定通过话语本身就能取得。而语境的构成包括该民族的生理心理机制、伦理道德观念、社会制度规范等多方面因素。因此职务职位称谓的“以言取效行为”在没有特定的语境下也是不确定的。所以我们要着重分析的是“以言施事行为”与职业职务称谓词语。

1、“以言施事行为”下汉英职业职务称谓类别及语用对比

汉语社会中几乎所有职务和部分职业(表示社会地位的象征词)都可做社交称谓。而且同种职业在不同的语境中也有不同的称谓。例如,在正式语境中,我们称呼餐厅的工作人员为“服务员”,而在有些非正式的语境中,我们也可戏称他们为“小二”。

英语中能用做称谓语的职务不多,一般用于对皇室成员、政府上层、宗教界、法律界和军界人士的称谓,如president Obama, (奥巴马总统),Judge Smith(史密斯法官)。有的职务称谓还显示出一定的模糊性。如“President”可用来称呼“总统”、“主席”、“大学校长”和可用于“银行行长”等职务的称呼。在英语中可用作称谓语的职业很少,常用的主要有doctor(医生)、nurse(护士)、waiter/waitress(饭店服务员)等。

对比之下,我们很容易地看到汉语职业职务称谓语远远多于英语。从以言施事行为来看,汉语职业职务称谓的丰富性是为了能更好地表示出对个体的社会地位的确立,以权势或地位差别的显现来表示对被称谓人的尊重。在汉语中,职务称谓注重突出双方的权势差别,并以说话者个体身份的自我压缩、贬低、隐藏来表示自己的谦让习俗礼节以及对被称谓者的尊重。职业职务称谓是在社会中的言语行为,它可以反映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尤其反映出交际双方的权势(power)和同等性(solidarity)。在西方社会,个人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本事从政被认为是一种个人价值的张扬和体现。同时,为保证行政权的高效行使和体现行政权的领导服从关系,因此公共权力机关在上下级、平级之间的称呼通常也以职务相称,尤其是在正式场合。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人用职务来称呼他人而更多是以自我为中心,讲求以对等式称谓来追求说话者与受话者双方地位平等的关系。

职务称谓还包括职衔、学衔和军衔称谓,汉英职衔和学衔称谓在用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汉语一般只说“王教授”,而不说“王讲师”或者是“王助教”;只说“孙博士”,而不说“孙硕士”或者是“孙学士”。英语也只说“Professor Harry”,而不说“Lecturer Harry”或者是“Assistant Harry”;只说“Doctor Brian”,而不说“Master Brian”或者是“Bachelor Brian”。英汉语言中都只把高级职称和学位用做称谓,从以言施事行为来看,英汉社会都是通过高级职称和学位头衔称谓来表示对高学历和高学位称谓对象的尊重,体现了彼此双方都重视知识,尊重人才。另外在军队里,汉语习惯用“首长”来称呼上级,英语中,也习惯用sir(与“首长”同义)来称呼上级。这种类似的称谓体现了相似的言语行为。其以言施事行为,也就是称谓意图和动机,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共同三点:

全文阅读

卫生技术工作者职称申报要领论文

【摘要】随着职称改革的深化及相关政策的放宽,激发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的积极性,本文就如何做好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工作,谈谈自己的工作体会。

【关键词】职称,申报,体会

职称评审工作是专业技术人员密切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关系到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是人事部门一项非常重要的日常工作。在医院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的80%以上,随着职称改革的深化及相关政策的放宽,激发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的积极性,现就如何做好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工作,谈谈自己的工作体会。

一、加强领导是做好职称申报工作的关键

职称是评定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能的重要标准,能促使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进而带动一个单位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要加强职称工作的领导,把职称评审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医院要成立以院领导及各专业专家组成的综合审核小组,职称工作日常部门一般为人事部门,明确审核小组的纪律及职责,严格把好申报材料审核关,减少资料填报的错漏,保证材料的准确和真实为申报人顺利通过评审做好基础性工作。

二、增加职称评审政策透明度,及时将有关职称评审政策宣传下达

2.1人事部门要及时正确掌握政策,做好宣传下达

职称政策每年都会有一些调整:如从2001年开始卫生中、初级专业资格实行全国统考,针对学历的不同,报考初级和中级的任职年限作了一定的调整;2002年开始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要参加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从2005年开始增加一个模块的要求;从1999年起,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晋升副高要完成半年以上的下乡定期工作任务,从2007年起必须完成一年以上的下乡任务;外语政策进一步放宽,免考年龄放宽到1960年前出生者,取得A级(县以下单位人员为B级职称外语成绩合格证书不受证书有效期的限制;2006年起广东取消评职称条件中关于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专业期刊划分的规定,论文数量要求原则不变,这是继进一步放宽申报职称的外语条件后,对评职称条件作出的又一调整。还有除了完成继续教育任务以外,申报中级以上职称的,要完成两门公修课等等。在信息索取方面,人事部门要掌握主动权,与医务科、科教科等相关职能科室提前作好协调沟通工作,妥善安排医务人员下乡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密切关注上级部门或媒介公布的有关政策,并通过院内网站、宣传栏、下发通知等多种形式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公布各级别职称在专业理论、专业工作能力、论文、科研等方面的要求,使专业技术人员能及时掌握政策的变化,对照自身条件申报职称。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