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文教育

语文教育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德育教育语文教学论文

一、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氛围,发展学生个性

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是指课堂上师生沟通顺畅,课堂气氛活跃,紧张适度,秩序井然。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操,也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好学、乐学的人格特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敢于标新立异,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具体到语文教学中,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可以有效缩短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人物形象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的思想更丰富、更活跃,继而产生美好的心理体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比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在愉悦自信、宽松自如的课堂氛围中对文本作个性化的阅读,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师则作针对性的点评。对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积极向上的阅读感受和心理体验,教师应当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那些消极、片面、错误甚至可笑的阅读感受和心理体验,教师不能视而不见,要热情地去引导和纠正,必要时还需提供适当的心理辅导。这样,学生的个性就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总之,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心灵栖息的精神家园。

二、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育人因素

培养良好品德选进语文教材的课文大多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它们不仅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而且还蕴含着一定的教育意义,是不可多得的德育教育材料。除了要求学生多读以外,还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学习《送东阳马生序》,让学生谈如何学习?如何珍惜今天的学习条件?如何感谢家人和国家?学习《爱莲说?》,让学生谈如何做一个“洁身自好”之人?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让学生谈如何处理和谐社会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树立良好的亲情观……另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文的主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可以结合李白《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对前途充满希望”的信念和《愚公移山》中“不畏困难、持之以恒、永不言败”的“愚公精神”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教学《鱼我所欲也》,可以在引导学生领悟孟子向我们阐明的“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的道理后,劝勉学生为人处世不能见利忘义;教学《岳阳楼记》,则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语句,进而体会范仲淹在抒发自己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大事情怀的同时,还希望以自己那“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影响世人的写作意图……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挖掘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在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同时,思想受到教育,品德得到培养。

三、发挥作文教学德育功能,提高思想认识

(一)命题诱情,练文又炼人

语文教师在命制作文题目时,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诱发学生的情感,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只有精选学生既熟悉且又有意义的题材,并针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考虑命题,才能诱发学生蓄积在心中的美好情感,从而在情感的审美体验中提高思想认识。例如,某学生患病在家休息,很多学生前去探望和帮助他,教师若以《他病了之后》为题让学生作文,就会诱使学生抒发对友爱互助精神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教育,达到“练文又炼人”之目的。此外,教师还应针对学生的消极思想设计命题,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精心选材,端正学生思想

全文阅读

语文教学德育教育论文

一、语文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形象感染学生

俗话说:榜样的作用是无声,也是无穷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注意自己的形象,穿着要朴素,大方,简洁,严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鼓舞学生,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去洗涤学生心灵上的灰尘,让学生珍惜今朝,不蹉跎岁月,挥霍青春,只有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有时老师的高尚和尊严,可以点燃生命的激情,老师的快乐和幸福,学生会感到很温暖。老师在课堂上往往一句鼓励话,会使学困生长生无穷的动力,罗曼.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的心里,显得自己心里有阳光。”学生纯洁的心灵往往来源于老师心灵孜孜不倦的引航。老师应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特别是语文老师更如此,初中生最喜欢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所以,课堂上语文老师要多给学生正能量一些言行。

二、挖掘教材内涵,让学生学会感恩

我经过调查,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掌上明珠,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父母面前撒娇耍小性子是家常便饭,俨然过着小公主,小公子的生活.而且他们有一个共性:任性,自私,随性,没有感恩之心。当我讲到朱自清的《背影》时,我充分利用语文课堂这个载体,意味深长地与学生亲身感受的感恩教育。我回忆讲这堂课出现了震撼的场景,当时我在讲朱自清的父亲为他买橘子的描写:外貌描写,然后到父亲一些动作描写,如蹒跚、探下去,爬,攀,缩等,深刻体会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深切的爱。看到这种背影,朱自清内心深感对父亲的愧疚和疼爱,不自觉留下来热泪,马上去搀扶父亲,体现朱自清对父亲那种血浓于水之情,也体现作者对父亲的感恩之情,我借题发挥,你们的父母对你们的无私奉献,你感恩了吗?令我吃惊的是有两个女学生早已被感动,泪流满面,深深感觉到自己安逸的生活是寄托在父母辛劳之上,同时我也看到部分同学流露出愧疚的神色,说明学生已经懂了感恩了。

三、创设教学情境,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在语文教学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叶圣陶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结合语文教学内容,营造轻松愉快的情境,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显示文字意境,这也是德育渗透妙处。例如《岳阳楼记》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启示学生熟知范仲淹以天下之事为己任,心系人民的爱国情操;讲《三峡》时,以课文为引导,用多媒体展现三峡的壮观秀丽,让学生欣赏祖国大山秀水美丽的风景,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我在讲的《沁园春•雪》,我展现一幅“七里冰封,万里雪飘”北国风光,从长城上极目远望,惟余莽莽壮观,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那么有底气说:“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使我们学生朗读后心潮澎湃,潜移默化的有课堂融入内心对祖国的热爱。

四、通过语文这个载体,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初中的名作佳句不仅容纳丰富的知识,还包括文明的精髓和智慧,每给学生洗礼一次,都会使我们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获得升华,使道德观念的形成发生质变。例如《藤野先生》,鲁迅先生看了电影后,人生观发生的改变,弃医从文,为什么?让我们先身临其境感受一下看幻灯片:看到中国人被日本人杀死而欢呼雀跃场景,说明一批中国人精神麻木,心理变态,极大刺痛了鲁迅那颗爱国之心,觉得即使医治好身体,不能医治好灵魂,也不能挽救民族的危亡,所以改变初衷——人生观,价值观。这篇文章给我们学生的启示是,要实现中国梦,不仅要学好本领,还要有一颗对祖国忠诚、勇敢的心。再看《孔乙己》这篇课文,课后我要求学生每人写一篇读后感。孔乙己是时代的悲剧性人物,在他身上是病态社会的缩影,穷酸,虚荣,可怜。鲁迅对孔乙己的评价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我们学生从孔乙己身上感受应该树立一个什么样人生观,让学生讨论,辩解,从中汲取一些做人的道理。

全文阅读

语文德育教育

摘要摘要: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意味着语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提高学生德育、美育等的重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摘要:“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①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教学特征和教材特征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智育和德育的统一。本文结合语文教材谈谈中学语文中的德育教育。

摘要:中学语文德育教育以道育人

顺德区选用的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就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选文不仅体现语文工具性,更凝聚着古今中外熠熠生辉的思想精华,比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崇高情感,勤劳朴实、老实可信等传统美德,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等优良品质,教师要善于因文释道,使学生能从这些作品中接受熏陶,提高修养。

一、情感教育

1.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爱国主义从来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管子·牧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②就提出了这个观点。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不同于政治课的说教和概念化,它以典型的人物形象、感人肺腑的事迹和美丽动人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只要因势利导,自然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提高民族自尊和自强不息的奋斗激情。诸如《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以祖国深厚的文化感染学生,三首歌词《我的中国心》、《在希望的田野上》、《黄河颂》等从不同角度歌颂祖国,激发学生爱国之情。而《鼎湖山听泉》、《飞红滴翠记黄山》、《画山绣水》《岳阳楼记》用美丽的语言介绍了鼎湖山、黄山、桂林、岳阳楼等绮丽的风光。祖国壮丽的山河,欣欣向荣的面貌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

2.培养爱亲人、重友谊的情感

语文教材中不少篇章洋溢着浓郁的亲情氛围,语文不应当成为干瘪的说教,只有利用课文,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动之以情,才能晓之以理。《背影》让学生感受到骨肉亲情感人的力量,《散步》写了一家四口一起散步互敬互让的浓浓亲情,学生学了不仅感动,而且羡慕,更有一些学生带回家和家人欣赏,说自己的家人更加和睦了。而《伟人细胞》可以让学生学会友爱,重友谊。《故乡》里“我”和闰土厚重的隔膜造成的悲哀和《我的叔叔于勒》以金钱为标准衡量兄弟关系的炎凉世态从反面告诉学生友情和亲情的可贵,失去这两样感情是多么的可悲。学生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和交流,感受自己所享受的亲情和友情,回忆曾经错失的或者是忽略的亲情和友情,自然变得格外珍惜和重视神圣的感情。

3.培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全文阅读

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研讨

第一,积极探索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在实践能力方面的结合性发展模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为社会提供有用的人才,因此,无论是语文教育还是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根本目都是要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虽然在在本质上有一定区别,但二者也存在许多共同点。总体而言,汉语言文学教育这个模块是属于语言教育领域的,二者在许多方面有相通之处,例如,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和一些教学理论等方面。这些相通之处能够丰富学生的见识,对学生的精神面貌以及认识观念等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汉语言文学和语文教育在实践方面有很好的对接点,二者要抓住这些共通的东西,在实践方面积极地探索与挖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结合性发展模式。另外,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方向一致,都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探索和运用方面,二者都注重对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诗词歌赋的品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一方面,应该加大汉语言文学教育实践课堂的创设和开展,创设和开展的形式(实践讲座、社会调查等)可以参考语文教育的实践课程,通过开设这些实践性课程不断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建立语言教育和汉语言文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共同目标,不断创新实践能力的结合性发展模式,实现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对接要求。同时,还要提高汉语言文学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在《中国大学生》杂志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各类的编辑职务、教师、文案、文秘等。现实中汉语言文学领域的毕业生的就业方也涉及了许多新兴的产业领域,如房地产、律师、金融外贸等,因此,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的就业面还是比较广泛的。为了提高就业率和满足就业的需求,必须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方向提高专业的应用性,强化学生在“读”、“写”、“说”三个领域的技能与能力以及各种问题类型的阅读能力、信息的调研能力等,创建科学合理的相关课程体系,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不断培养专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人才。

第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强化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随着科技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程已经广泛的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远程教育及各种各样的新型教学形式与教学活动也随之开展起来。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对于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文教育应该更多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从汉语言文学中收集更多的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一般而言,汉语言文学教育涉及到较多的专业性知识,所以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是高等教育阶段开展的专业课程,而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涉及到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内容相对较少。但在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条件下,我国很多中小学特别是高等院校的语文教育已经基本能够实现多媒体教学,因此,会出现初中等汉语言文学教育断层高等教育阶段突然拔高的现象。而由于多媒体技术高度发达以及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这为将汉语言文学教育融入语文教育中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架起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将汉语言文学的知识更多地带入到语文课堂中。另一方面,也要利用多媒体教程强化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要求学生有着一定的文学底蕴和深厚的汉语感情。因此,在教育与教学方面,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自身要在思想上与时俱进,树立先进、新颖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手段,通过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可以在汉语言课堂教学中利用新媒体传播方式、博客等流行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提供新颖的素材。

第三,强化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教育。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不仅在专业知识方面有许多相通之处,二者在课堂教育、师生关系、教育价值理念等方面也有许多对接和相通点。例如,人文关怀教育。人文关怀一直是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关注的重点,因为,总体而言,不管是语文还是汉语言文学教育都是属于文学的方面的教育。文学的教育要融入进学生的生活与心灵,因此,对于二者而言,在进行语文或者汉语言文学教育时更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文关怀的教育,更应充斥着人文气息与洋溢着人性的光辉。首先,体现在对学生情感的关怀,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来说应十分重视陶冶学生的情操和丰富学生的情感,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品格和人文素养。其次,体现在师生的关系上,教师应采取一定的教育手段活跃课堂氛,增加教学情趣,建立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这有利于促进学生和老师的交流,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轻松的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完善学生的汉语言体系,不断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作者:徐景宏单位:吉林工商学院基础部

全文阅读

语文教育大学语文论文

一、如何为大学语文课程定位

很多人认为,语文教育的重心在小学和中学,从小一旦没有受到好的语文教育,语文基础知识没有积累,大学阶段再开设语文教育没有什么必要。其实,大学语文并不是中小学语文的延伸。大学语文应以培养大学生使用语言工具的能力为主,还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主,一直难以定论。工具性、人文性比重在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安排上一直无法取舍。在本科院校中,目前语文教育现状是工具性教育相对薄弱,人文教育比例过大;高职院校则是恰好相反,只重工具性,忽视人文教育。现在很多大学普遍要求语文课能尽快解决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问题,这种要求并不符合实际,因为语文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想在很短时间内很少课时下大幅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是不切实际的。大学语文的定位不宜太实用,当然也不宜太脱离现实,不笼统讲人文性,如果脱离了生活,以大而化之的人文教育取代语文课是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大学语文课程内容应该包括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以及其所体现的学识、文风、情趣等人格涵养。大学语文定位目标是: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为其他学科打下基础;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全面创新发展和继续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真正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语文老师用独立精神、自由人格和科学程序,组织实施严谨的既有线性顺序又有层次梯度的言语表达与理解技艺训练,用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言语经典去浸润感染、陶冶同化我们的莘莘学子,就是“真”教真语文。可是现在的大学语文课堂要么多媒体声光电,要么野外体验考察,要么一味多读多写多练,都不是真正语文教法。首先,大学语文教学首先要强调学生的整体感受,一定不要抛弃学生的感受来单纯讲文章的具体技巧。其实,也就是老师不要把教材的内容都讲出很有道理,而是首先要让学生们自己去体味感受,如果丧失了体味感受这一步,在教学中就没有把文章作为一个审美对象。所以,第一要让学生们体味到这篇文章是好文章,是美的,然后再讲具体技巧;假如是议论文,就让学生先认同它讲得有道理,被文章的道理折服。反之,学生还没有被折服或产生疑问,你便硬讲它好它有道理,从教育心理学上来说这是不合逻辑的。当然选入大学语文教材内容大多数是公认的好文章,但学生并没有认同,我们不能说专家教授承认的好文章,学生就要承认,这是说不通的。其次,语文不是定性的学科,大学语文老师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在语文中,对一个概念思想的理解没有一个固定内涵,也就是它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或者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这个教学思想很重要。孔子的教学思想是每位大学语文教师应效仿的。大学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去理解生活,感悟人性,这些是大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我们的教育观念是调动起大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二)大学语文教材存在问题乱、杂

是现在大学语文教材内容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许多旧的教材中,文章虽然老化,体现的思想虽然僵化,但是教材目标性很明确,说明过去的大学语文教材有它的优点——清楚。现在的这些大学语文教材还在不断摸索前进中,还有一些不足,最突出的就是,教材内容选择有点乱,教学目标过杂,不明确清楚。当然,在教学改革中这些问题是难以避免的,相信经过磨合大学语文教材能使教学目标变得清晰。

三、总结

全文阅读

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性

摘要:语文在我国各个教育阶段的教学中都是重点内容,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大学教育中,汉语言文学教育也是文科教育教学重点,它是语文教育的一部分,二者相互联系,但我国的教育中,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性不高,使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轨。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分析如何实现教学过程中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

关键词:语文教育;汉语言文学教育;思考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语文教育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改变,为我国培养优秀语文人才提供了有利条件。汉语言文学教育是对语文的深入研究学习,能提升学生语文综合水平,对我国培养优秀的语文教师具有重要影响,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是相互联系的。在我国的教学实际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育中老师只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不能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深入地研究,使学生不能准确把握汉语言文学的知识点,缺乏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学生的文学素养得不到有效提高。为此,我国在语文教育中应重视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相联系,实现二者的对接。

一、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关系

语文教育是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文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汉语言文学教育是大学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为语文教育作出重要贡献。汉语言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不仅是对语文教育的深入研究,还能为语文教育提供优秀的教师资源;语文教育内容包含汉语言文学教育,是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基础,二者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对接的重要性

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但在我国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不高,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难以实现。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能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了解汉语言文学的基础,加深对汉语言文学的理解,在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过程中也能更加灵活地运用语文基础知识,为国家培养优秀的语文教师奠定基础。因此,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水平,还能促进我国语文教师资源的丰富,进一步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

三、如何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

全文阅读

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研究

一、汉语言文学具有的教育特点

汉语言文学既能够体现出我国文化语言和历史传统,也能够表达出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在发展民族文学过程中发挥出无法比拟的作用。语言文学是财富,能体现出人类生存的价值和人类文明的进程。汉语言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其毕业生通常开展与人事有密切关系的工作。在目前,为了满足社会要求,教育以实用性为准则,然而汉语教育难以明显的体现出实用性,其对社会的贡献在于为文明化发展指明道路以及逐步完善人们的人文观念,而难以在经济效益方面体现出来。在逐步发展和更新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我们将社会需求与遵守传统相结合、相协调,推动我国汉语教育健康、持续发展,让汉语教育实现与时展。

二、汉语言文学教育和语文教育结合与发展

(一)建立起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

我国教育目标是培养社会型人才,而语言教育要发挥出培训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强的复合型人才,在语言学习方面,语言教育和语文教学的差异性明显。语文教学和汉语言教育具有较明显的契合点,了解并掌握相同部分,将实践与理论结合在一起,探索综合性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上,两者具有统一性,在学生运用和分析文学作品时可以看出来,两者体现在学习和赏析中国文学作品以及写作方面。基于此,我们认识到要在日常教学中提高对实践课程的重视,增加此类课程的数量,形式上要体现出多样化特点,让学生在多层次、标准化的课程中,调动他们学习热情,提高学习能力。让汉语言和语文教学全面结合在一起,可以让他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研究共同进步的新模式,让学生获得较强的实践能力。汉语言文学属于特有专业,应该提高其专业应用能力和专业发展。其专业方向是与编辑、文秘、教师等相关的工作。而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也逐步拓展就业面,为新兴领域提供服务。所以高校要重视将实践与教育相结合,培养出具有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人才,来满足社会对于复合性人才的需要。

(二)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引入科学技术应用是发展的方向,运用远程教育可以建立很多教育方式,进而实践新颖、有效的教学模式,而此方式对语文教学和汉语言教育的结合与协作发挥出关键性作用。我们要在网络上获得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用计算机不断拓展教学资源,实现多元化、多层次教学。在计算机网络介入教学过程的大背景下,我国很多中小学实现多媒体教学,并广泛在应用在语文课堂上。在汉语言教学方面,从高中到大学阶段会进行接触和拔高。语文教学中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推动汉语言教学的发展,技术为教学设想提供必要的支持。语文和汉语言学习借助多媒体技术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汉语言知识将会更广泛的体现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中循序渐进的认识并了解汉语言文学。该专业的学生既要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也要拥有很强的汉语情感和文学底蕴。教师则要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的拥有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三)重视语文教学和汉语言教育实践中的人文关怀

全文阅读

语文生活与语文教育

运用语言文字所进行的各种口语和书面语活动,构成了人们非常重要的社会生活,这种社会生活可以称之为“语文生活”(“语文生活”与“语言生活”表达的概念相同或基本相同,由于本文主要谈语文教育,故而使用“语文生活”这一表述)。语文教育之目的,在于培养受教育者具有过好语文生活的能力。语文研究者和语文教育者,应该研究语文生活的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研究语文生活需要人们具有什么样的语文能力,研究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培养出语文生活需要的语文能力。这一观念与“真语文”“语文即生活”“语用教育观”等观点基本上曲近工同。

一、语文生活

语文生活是一个新概念,十几年前才由国人提出,较多运用、特别是用于语文教育领域还是近几年的事情。当这一概念被应用于语文教育领域之后,有人可能会把它同语文这个科目简单地联系起来,以为语文生活就如同语文课堂那样狭窄。其实不然,只要稍微用心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在教育普及的今天,在语言信息技术广泛介入日常生活的今天,几乎很少找到完全不使用语言文字的场合。因此可以说,语文生活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社会生活之一。没有高质量、高品位的语文生活,就不可能有幸福而和谐的社会生活。认识语文生活的重要性,不仅是政治学、社会学、语言学的重要任务,也是语文研究者、语文教育者的重要任务。

语文生活虽然包罗万象,伴人终生,须臾难离,但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甲,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当然这里所谓的“语言”应作广义理解,不仅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也包括伴随口语的体态表情,伴随书面语的各种符号,失聪人使用的手语,失明人使用的盲文,以及在特殊场合使用的语言衍生品和语言代用品,如旗语、灯语、电报、口令、计算机语言代码等。广义的语言是一个庞大家族,在现实语文生活中,这一大家族的成员或相互配合协力完成交际任务,或在特殊人群、特殊场合中完成特殊的语文任务。当然,这里的信息也是广义的,包括语意、情感等。

乙,通过语言发出信息。人发出的语言信息有两大基本类型:首发型和反馈型。首发型是他人或某社会群体主动发出信息,或者要求信息接收者给以信息反馈,如对话;或者不一定要求信息接收者给以信息反馈,如作家发表文学作品,科学家发表学术论文等。反馈型是对他人发出的信息给出即时反馈或延时反馈。口语对话基本上是即时反馈,信件来往基本上是延时反馈。不过电子邮件、博客、微信等新的书面语交流方式,可能有即时反馈、延时反馈等不同情况。

丙,信息加工及知识建构。甲乙两方面是人的外部语文活动,通过这两种“人际交际”的语文活动,实现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社团与社团的信息交换。丙是大脑内部的语文活动,是信息的内化,通过这种“自我交际”的语文活动,促成人的知识积累与建构、智慧成长与觉悟,完成人生的社会化进程。

现实语文生活中,甲乙丙这三方面往往相互作用、相随而行。获取信息后常要进行信息反馈,于是便有了甲乙的互动。获取信息后需要对信息进行加工,进而将有用信息贮存起来,内化为知识或智慧;这便有了甲丙的关联。发出信息是根据一定的智慧运转程序从大脑里提取出合适的知识,然后进行语音编码或文字编码,配之以必要的体态表情等,发出合适的信息;这便有了乙丙的联袂。

全文阅读

语文汉语言文学教育

一、汉语言文学具有的教育特点

汉语言文学既能够体现出我国文化语言和历史传统,也能够表达出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在发展民族文学过程中发挥出无法比拟的作用。语言文学是财富,能体现出人类生存的价值和人类文明的进程。汉语言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其毕业生通常开展与人事有密切关系的工作。在目前,为了满足社会要求,教育以实用性为准则,然而汉语教育难以明显的体现出实用性,其对社会的贡献在于为文明化发展指明道路以及逐步完善人们的人文观念,而难以在经济效益方面体现出来。在逐步发展和更新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我们将社会需求与遵守传统相结合、相协调,推动我国汉语教育健康、持续发展,让汉语教育实现与时展。

二、汉语言文学教育和语文教育结合与发展

(一)建立起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

我国教育目标是培养社会型人才,而语言教育要发挥出培训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强的复合型人才,在语言学习方面,语言教育和语文教学的差异性明显。语文教学和汉语言教育具有较明显的契合点,了解并掌握相同部分,将实践与理论结合在一起,探索综合性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上,两者具有统一性,在学生运用和分析文学作品时可以看出来,两者体现在学习和赏析中国文学作品以及写作方面。基于此,我们认识到要在日常教学中提高对实践课程的重视,增加此类课程的数量,形式上要体现出多样化特点,让学生在多层次、标准化的课程中,调动他们学习热情,提高学习能力。让汉语言和语文教学全面结合在一起,可以让他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研究共同进步的新模式,让学生获得较强的实践能力。汉语言文学属于特有专业,应该提高其专业应用能力和专业发展。其专业方向是与编辑、文秘、教师等相关的工作。而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也逐步拓展就业面,为新兴领域提供服务。所以高校要重视将实践与教育相结合,培养出具有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人才,来满足社会对于复合性人才的需要。

(二)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引入科学技术应用是发展的方向,运用远程教育可以建立很多教育方式,进而实践新颖、有效的教学模式,而此方式对语文教学和汉语言教育的结合与协作发挥出关键性作用。我们要在网络上获得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用计算机不断拓展教学资源,实现多元化、多层次教学。在计算机网络介入教学过程的大背景下,我国很多中小学实现多媒体教学,并广泛在应用在语文课堂上。在汉语言教学方面,从高中到大学阶段会进行接触和拔高。语文教学中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推动汉语言教学的发展,技术为教学设想提供必要的支持。语文和汉语言学习借助多媒体技术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汉语言知识将会更广泛的体现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中循序渐进的认识并了解汉语言文学。该专业的学生既要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也要拥有很强的汉语情感和文学底蕴。教师则要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的拥有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三)重视语文教学和汉语言教育实践中的人文关怀

全文阅读

语文教学美育教育论文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能够丰富审美的感情,发展审美的能力,能给人生带来活泼舒畅的情绪及乐观主义的精神。它是对审美对象形象直观的情感体验,是采取完全自由、没有任何强制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之中完成的教育。它通过培养和提高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鉴赏力和创造力,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质。所以教师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融入美育教育,从而合理高效地在班级中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一、影响学生感受美

教室是学生最熟悉的地点,教师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安静优美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快乐学习的同时,从一点一滴中感受身边教室环境的美,逐渐将这种美迁移到自己身上,培养其爱护班级环境,打造魅力班级的优秀思想。开学初,我在教室的一角粘贴了一面小镜子,并且用花边装饰,镜子下放了一把小梳子和一个指甲刀,没有过多的语言,每天一到教室,孩子们总会在镜子前左瞧右看,拿起梳子整理整理,学生们没有反感,没有怨言,一个小小的举措强过多次针对仪表美的口头教育。

二、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

暑假过后,孩子们走进校门发现学校已经大变样,睁大了眼睛这摸摸那瞧瞧,怎么也看不够。于是我组织了一次班会,让孩子们说一说新学期学校的变化,那一张张小嘴便滔滔不绝起来。有的说教室变大了,也明亮了,而且更暖和了;有的说宿舍规范了,也干净了;还有的说学校看起来特别宏伟……一Kechengyujiaoxue课程与教学双双明亮的眼睛闪着光亮,诉说着美好。春天,校园处处盛开鲜花,桃李芬芳,牡丹芍药争芳斗艳,蝴蝶蜜蜂翩翩起舞,如此美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于是我带着孩子们来到校园的各个角落,花园旁、操场边、教室前……欣赏着校园中的美景,发现了校园的美,孩子们更加喜爱这个处于大山深处的校园。

三、课堂教学领略美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语文课教学更是美育的重头戏。冰心的《肥皂泡》文字优美,意境深厚,字里行间都仿佛能看到在空中飞舞的五色浮光。为了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文字,感受文字中的美,我带着他们亲手做肥皂水,来到了操场,只见轻轻地一吹,空中便多了许多精灵,孩子们“哇”地喊出了声,这声音中有惊喜,有感叹,有激动,这都是因为他们欣赏到了美,感受到了美。诵读,是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进行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如在欣赏《因为你是我女儿》这篇文章时,通过范读、自读、引读、议读等形式,让学生自己体会怎样诵读更能体验文章的情感。通过反复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交流中感悟课文内容,体会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更多时候,我是献上一张张优美的图片,让孩子们欣赏图片美的同时,感受文字中的美。正是这一次次的旅行,引领着我与孩子们对美的探索。

四、组织学生创造美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