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运动能力教案

运动能力教案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于《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运动方案设计能力的探讨与尝试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各门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机械原理》这门课程目前也面临一些比较严峻的问题。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在整个机械设计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机械原理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文章介绍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运动方案设计能力的做法和效果。实践结果表明,将机械运动方案设计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对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能力和设计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机械原理》;机械运动;教学设计;学生能力

1 前 言

中职机械专业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是其专业自身存在不足,但为了促进机械专业的发展,使其教学质量得到可靠的保障,中职机械专业在教学方法等均展开了研究。

《机械原理》课程是机械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其任务之一就是为后续的专业课打好基础,因此在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是整个机械设计工作的第一步,它对于机械性能的优劣及其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机械类各专业学生的整个教学计划中,只有《机械原理》这门课讲授机构运动方案设计的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运动方案设计的能力,使学生得到这方面的锻炼,是《机械原理》课程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以往的《机械原理》教学过程中,机构运动方案的设计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为了使学生及早地树立工程设计观点,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近年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若干措施,力图加强这一环节,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2 提高学生对机构运动方案设计重要性的认识及学习兴趣

课程开始,除了介绍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它在教学及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外,有意识地强调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全文阅读

案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应用

摘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案例,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有效。调研发现在案例的实际操作中,存在着理念不清、案作例用、案理分离和案评单一等问题。从案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时间、师生角色、质量与作用、与其他教学方式关系的四个维度,分析师生的案例认识和教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提出转变理念、强化问题意识、丰富知识结构和完善发展性评价体系等相应措施。

关键词案例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调研

案例是随着案例教学法的研究和普及,被人们所熟知的。案例教学是指将案例应用于教学,通过师生的讲授-讨论-分析-总结-阐发等过程来提高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及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1870年,哈佛大学首次将案例引入法学教育。1920年,哈佛大学开始调查、编写教学案例,并进行试用。80年代,案例教学开始引入我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就案例教学功能,与讨论会、课堂讲授、模拟练习等9种教学方法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案例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居首位,知识的讲授和接受、储存方面居第二,端正学习态度和培养人际关系能力居第四。欧洲议会商业教育会对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能力培养能力调查后,也认为,案例分析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方面特别有效,在培养学生主动性、决策能力方面比较有效。国内教学案例运用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与传统讲授教学相比,来谈案例教学的特点;(2)关于案例教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3)案例教学过程及操作策略的研究。但是研究对案例自身的介绍相对较少,对案例的一般规定性的介绍,也往往与案例的运用脱节。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多涉及法律、道德、哲学等方面,案例运用较多。案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有效,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优化,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高,能够让学生在感悟中实现理性飞跃。但是在案例的实际操作中,存在着理念不清、案作例用、案理分离和案评单一等问题。如何从案例的自身功能去发挥案例的作用,根据案例自身的基本要求,依据案例选取的基本原则,运用案例进行教学,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还很薄弱。因此,调研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师生对案例的看法与实际的教学行为为例,拟从案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时间、师生角色、质量与作用、与其他教学方式关系的四个维度,从实证的角度对师生的案例认识和教学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一定的量化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找出原因所在,并有效地对教学进行改进,力求为培养师生正确的案例观念,以及良好的教学行为提供更多更好的建议。

1调研情况

笔者采取立意抽样方法抽取我校540名学生,并发放调查问卷。调查表包含以下内容:(1)案例运用时间,如所用频率、时间段等;(2)师生角色,如运用案例教学时承担的是主导者、促进者或参与者等;(3)案例评价,如对案例态度、作用、质量等的认识;(4)案例与其他教学方式的关系等。发放调查问卷540份,回收537份,回收率为99.44%。其中,有效问卷526份,有效率为97.4%。调查结果显示:有47.72%的教师经常采用案例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所占教学时间20%~80%的为81.37%,其中20%~40%的为33.65%;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的评价中,喜欢并支持的为82.32%,认为提供案例质量较好的为41.06%,认为案例学习对自己帮助最大的依次为提高思维判断能力74.71%,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72.81%,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72.05%。对师生在案例教学的角色认知中,有45.82%的学生认为学生是促进者、主导者,教师是参与者。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的关系中,有83.08%的学生认为案例学习可以使掌握的知识点记忆长久,71.48%的学生认为教学应以普通教学为主,案例教学为辅。

2讨论

2.1存在的问题

(1)理念不清,难以体现案例运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整体目标。案例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问题,以事实为素材而编写成的,对某一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典型性、启发性、时空性等特点。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指导学生根据基本原理和概念,关照案例,展开分析、讨论和交流,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整体目标上,以案例为载体,培养学生系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观教育的三维统一。调查显示,14.07%的学生认为学习知识比普通教学更容易接受,83.08%的学生认为掌握的知识点记忆长久,71.48%的学生认为教学应以普通教学为主、案例教学为辅,和大部分教师认为运用案例可以增加理论课的吸引力、趣味性,仍然是侧重于传统授受式知识教学目标,而忽略了思想政治理论运用能力和价值观的提升能力,难以达成三维目标的统一。(2)案作例用,难以发挥案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观培养作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师生往往容易混淆了运用案例和举例的教学方式,简单认为,案例不过是一个例证,是对要传授知识的一种说明。误把案例当作举例,把案例的运用当作了演绎或者说明理论而不是为了发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不是借助案例来完成。教师在举例中居于主要地位,学生通过例子被动认识理论,有近2%的学生认为对知识掌握程度与其他教学方式没有区别,有5.51%的学生认为对自己没有帮助,有37.26%的学生认为教师是促进者、主导者,学生是参与者。案作例用,并未变学生的客体地位为主体地位,并未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3)案理分离,难以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品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案例,相对于教材中抽象的理论知识,因其具体生动,更容易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然而师生往往过于侧重案例的趣味性、吸引力,忽略了案例的思想性、理论性。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往往停留在表面;教师就事论事地分析案例本身,容易忽视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引导性。案例分析缺少时代背景、社会意义,难以揭示案例所包含的普遍结论以及对学生生活的现实意义,不能体现知识能力情感的关联性,结果导致学生能力培养和觉悟提高成为无源之水。调查显示,对待案例教学的态度,不喜欢不支持的占6.46%,持无所谓态度的占11.22%,有3.61%的学生认为案例学习对自己没有帮助,2.85%的学生认为案例在促进知识掌握程度上,与其他教学方式没有特别大的区别或无所谓。(4)案评单一,难以符合发展性评价体系的要求。对案例的评价侧重于知识教学,忽视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墨守唯一标准答案,忽视多元化思维交流碰撞的生成。缺乏案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知识关联性,难以顾及到案例自身的价值、学生的基本情况,没有考虑到教学的进度和整体的教学状况,降低了案例教学的质量。只有19.58%的学生认为提供教学案例质量很好,有38.04%的学生认为一般,近1%的学生认为较差。

全文阅读

警惕“学案”导学陷入“低效”的漩涡

【摘要】: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的课堂中大都采用了“学案”导学。它能够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案导学并没有达到学习的高效,甚至陷入了低效的漩涡。因此本文就学案中存在的几种现象来加以深刻剖析。

【关键词】:“学案”导学 高中物理 低效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重要课题。而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正如一位教授说过:“教学效率的高低不是看交给学生什么,而是看学生实际获得了什么”。而学案导学就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它改变了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局面,可以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学达到最大效益。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案导学的设计脱离了教学实际,很多老师没有认真研究学案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匆匆的下载、抄袭、拼凑致使学案质量不高,致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陷入“低效”的漩涡,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

一、 教案、学案二合一,难以分辨师生的地位。

很到老师认为,学案导学就是按照学案进行教学,所以不再花费时间在教案中了,甚至不写教案了。于是他们把教案中的内容搬到学案中,对整堂课的各环节改头换面,稍加调整或充实,把老师要讲什么、怎么讲,学生怎样学都写在学案中,致使学案越编越厚,最后到底是学案还是教案分不清了。

比如在学习《曲线运动》时,有的老师设计了下面的片段: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全文阅读

中学英语教学中导学案有效运用策略

【摘 要】 导学案有效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良好学习习惯,为学生创造丰富质疑思考和综合运用认知载体。反思导学案的运用过程,对倡导先学后教、自主学习和优化教学策略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中学英语 教学模式 导学案

《全日制义务教育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认为,尝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主动探究习惯,不仅体现学生的课程学习主体价值意义,更是有效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正确发挥导学案的作用,以自主学习为前提,探究积累为根本,引导学生在提前预习和综合理解过程中,不断质疑探究,激活学生好奇学习心理,增强英语学习的内生动力,有效提高综合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一、以学生学情为基础,制定差异性学案

导学案的运用是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学习运用,以学生知识获取和语言技能运用为根本,引导不同层次和类型学生在学习运用过程中有针对性地予以探究运用。围绕学生差异化发展需要制定不同的导学案,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围绕学生的学情制定差异化学案,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需要和规律。

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围绕课程知识重点和难点来设计相应的导学案,更利于了解学生的英语知识掌握和技能综合运用能力。首先,导学案应该体现基础性,让全体学生在学习运用过程中能够掌握基础知识结构要素和基本技能运用要求。其次,应体现注重设计与目标匹配的学习探究任务,鼓励学生能够运用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等形式来深入学习探究。再者,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一定的反馈形式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导学案设计策略,优化运用过程。以差异性学案来引导课堂教学,更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学习动力需求。

二、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突出探究式导学

培养学生正确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是英语课程教学的关键。导学案不妨以丰富学习感悟思维为切入点,设计相应的学习案例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敏锐的语言学习感知思维。

全文阅读

计算机基础课有效运用案例教学法研究

【摘要】运用案例组织教学已为许多计算机基础课教师所关注,但在运用该教学方法中教学案例选择设计的科学性、教师与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适应性、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兼容性等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本文认为,运用案例教学法开展计算机基础课教学,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优选教学案例、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有机结合其他教学方法等,使案例教学法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案例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以教师为主导和指导,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分析,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理念、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1]。案例教学法区别于其他教学方法的关键是案例的选择、设计和实施。这不仅仅是一系列教学步骤的运用,更是一种教学技能技巧。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当中,很多教师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都把知识点串联起来讲解,运用案例组织教学就是其中之一。然而,许多教师还没有深入理解案例教学法的含义、使用条件和使用方法,课堂教学主观性、经验性较强,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使一种本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一、计算机基础课案例法存在的问题

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使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案例自身缺乏科学性;二是教师与学生在案例教学缺乏互动性;三是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缺乏兼容性。

(一)教学案例自身缺乏科学性

运用案例教学法组织教学,首要的问题是案例的选取。所选择的案例是否具有典型性,是否符合教学目标与要求,是否符合教学情境的要求,是事关案例教学成败的重要前提。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教学案例自身缺乏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取的教学案例试图涵盖一切专业、一切学生。运用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使深奥、抽象的原理变得通俗易懂。就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而言,教学案例有一定的专业限制,且须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在教学当中常常存在的是,偏重于原理运用的内容才是适合案例教学的对象,而一些基本知识点的讲解也并不适合运用案例教学法。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结构与水平、分析能力和接受能力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教师“一刀切”地组织案例教学,往往导致学生的学习出现两极分化:要么跟不上,要么吃不饱,教学效果欠佳。

全文阅读

“案例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中实效性探讨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很重要的课堂教学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教学中,出现教学案例选取的针对性不强、案例准备忽略了学生主体性、课堂教学忽视互动环节等问题。“案例教学法”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怎样恰当地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更大的实效性,值得我们探讨。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效性;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69-02

《原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的四门必修课之一,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原理》课理论性较强,如果仅仅重视知识的讲授,不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就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原理理论的理解不深,不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尤其是缺乏对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社会思潮的辨别能力,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实效。作为新教学手段的案例教学法与《原理》课教学相结合,提高《原理》课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增强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在《原理》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就是源于《原理》课程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能力之间的矛盾,课程的意识形态功能与学生学习兴趣的矛盾。在《原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某一教学内容而对某一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从中挖掘出比较深刻的东西,并通过讲评案例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这种方法通过“以案说理”的方式,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辩证思考,增强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教学实效性。因此,案例教学法在《原理》课程中的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案例是从当今社会的实践中精选出来的,具有针对性、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典型性、时代性等特点,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性。学生对其分析与总结,能够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现实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

其次,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终身学习与自主学习成为更重要和更必要的一种学习能力。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通过精选案例的讲授,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思并重,相互讨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案例教学法的课堂上,重在讨论过程,寓理论于讨论之中,不单纯地去追求一种正确答案,而是重视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充分表现自己,锻炼自己的思维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各种复杂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自主判断的能力。

全文阅读

案例教学在经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发现理论教学的不足,实现教学相长。在经侦教学中,常用的案例教学方法有案例讲解法、案例讨论法和案例模拟法三种。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发挥案例教学应有的作用,需要注意案例选择、教学过程设计及处理好与理论教学的关系等三方面问题。

[关键词]案例教学 经侦 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邵贞(1979- ),女,江苏盐城人,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侦查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经济刑法、经济犯罪案件侦查。(江苏 南京 210023)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2-0152-02

经侦教学具有学科基础理论涉及面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及重视动手能力培养等特点,应重视实践教学方法的运用。案例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实践教学方法在经侦授课中被普遍采用,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思维,提高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观察事物、分析案件、处理突发事件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均有明显作用。

一、案例教学的概念及分类

1.案例教学的概念。案例教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哈佛大学,最早被运用于法律教学,后被广泛应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案例教学法的定义,学者说法不一。哈佛工商学院曾将案例教学界定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有学者认为,案例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对象和重要参与者,依托基础知识点,选取典型案例分步骤、有层次地开展的一项基础教学活动,它是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延伸,旨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进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和方法;也有学者认为,案例教学是教师为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升课堂理论教学质量及检验理论教学成果而设计的围绕案例展开讲授、互动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及教师点评等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统称。无论哪种定义都认可案例教学法具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缩短理论与实践距离的作用,认为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是所有行为学科、应用学科中普遍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就经侦教学而言,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结合具体教学情境,选择和引入经侦实践中的真实案例,对案例进行阅读、分析和探讨,从而培养学生的经侦思维和经侦意识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总和。

2.案例教学的分类。学者关于案例教学分类的观点也不尽相同。林维业认为,案例教学主要可以分为六种,即案例讲解式、案例播映式、案例讨论式、案例实验式、案例模拟式和案例研究式;宫路则指出,哈佛的教学经验通常将案例教学分为问题评审型、分析决策型和发展理论型三类。结合经侦课程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经侦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案例教学操作模式主要有三种:案例讲解法、案例讨论法和案例模拟法。

全文阅读

高职物流管理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应用

[摘 要]目前物流业已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但物流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奇缺,物流专业的教学尚处于摸索阶段。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分析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运用案例教学法的现实意义,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在物流管理中的设计与运用,对深化案例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物流专业人才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物流管理 课程 案例教学 设计 运用 思考

现代物流业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被认为是继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之后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三利润源”,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但与国际物流业相比,我国物流业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物流管理体制分散,整个社会的物流成本较高,物流管理人才奇缺。当然,物流专业的教学也处于摸索阶段,本文就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法提升高职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的效果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物流管理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物流管理作为一门新课程,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用到许多专业的术语又要讲解许多物流管理的独特理论与设施,如JIT、物料需求计划、集装箱、托盘、自动化立体仓库等内容,这些内容不但实践性较强,而且现代化程度要求较高。从目前物流管理的教学情况看,除了沿海城市的部分学校之外,其他学校的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现场实践。加之物流管理课程所涉及的较为深奥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大多既抽象又枯燥无味,如ABC分析法、帕累托定律,MRP等繁杂的定理和推导对于文化课基础较薄弱的高职生来说,既难理解又不好操作。遵循高职理论课“必需、够用”的原则,教师只有将国内外鲜活的应用物流管理理论的成功案例引入课堂,则既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又能便于学生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将复杂的物流理论运用到具体案例中进行理解,便于引导学生随时关注企业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做法,提高他们掌握和运用现代物流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水平。

2.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当前,中国物流业发展迅猛,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但物流管理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关物流的教材和学习资料五花八门,缺乏权威性。教师只有随时关注物流行业动态,及时将国内外物流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凝练成典型的案例充实到教材中去开展案例教学,才能使前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国际化与本土化相融汇。案例教学不仅帮助学生熟悉国内外流通活动中的物流业务,系统掌握物流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而且通过案例教学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收集案例材料,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对案例材料的整理和优化设计,能够培养学生权衡利弊,围绕主题取舍材料以及综合运用与分析的能力;通过讨论与争辩,能够帮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有助于强化教学效果。从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角度看,由于其专业性质决定了理论学习多于实践操作,因此容易对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产生厌烦情绪,通过开展案例教学,可将物流企业的管理场景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探寻物流企业成败得失的经验和教训,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教师授课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实现融会贯通,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同时,案例教学还可以帮助教师主动吸纳现代教育理论,通过自觉地提升自我反思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从而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4.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案例教学中,学习主要是在热烈的讨论与争辩中进行的,教师退居幕后,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使自己的观点接受挑战,有利于锻炼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最突出的优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了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来促进学习,让学生投入到事先安排好的一系列精巧设计的案例讨论中,从归纳的角度而不是从演绎的角度展开某一专题的学习,通过学生共同努力,互相交流,通力合作,完成案例教学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组织责任感。

全文阅读

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探析

[摘要]国际贸易课程是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及其他经济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过分强调纯理论性知识的讲解。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典型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有效提升其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对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和总体实施框架的阐述,提出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课堂实施过程中,应注重案例选取、案例讨论的组织以及案例总结等问题,让学生通过案例来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突出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国际贸易;探析

案例教学法最早运用于法学教育,是英美法系的判例教学法,1870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柯里斯托弗•格伦姆布斯•朗德尔(ChristopherColumbusLangdell)教授在法学教育中引入了判例,首创了案例教学法。[1]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正式引入案例教学法,之后被广泛应用到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案例教学法是以典型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真实或虚拟的情景,进行师生问答、讨论等互动的教学过程,以达到学习者学习认知、技能目标要求的教学方法。简言之,就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2]作为一种典型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注重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引领作用,避免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彻底打破了传统教学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从倾听者转变为参与者,使其成为教学的主体。[3]因此,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将会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更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终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4]

一、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国际贸易课程是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及其他经济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和贸易利得等问题,并揭示其点与运动变化规律的学科,其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两大部分,如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新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现代自由贸易理论、贸易保护理论、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和分析世界经济和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现实问题,突出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国际贸易课程研究的领域和具体内容来看,该课程涉及知识面较广,具有理论性、涉外性、综合性较强的特点。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在教学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过分强调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讲解,尤其是注重纯理论性的知识,容易造成课堂与社会实际的脱节,教学过程枯燥乏味,过于单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收不到应有的效果。[5]因此,相对单纯讲解理论知识的传统教学,案例教学法的最大优势在于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生引人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共同研讨,深入剖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批判反思意识以及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总体实施框架

(一)选择与设计案例

在案例教学的准备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工作,结合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内容,精心选择与设计案例。教学案例的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在选择具体案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案例的典型性,即紧密围绕所要传授的基本理论和核心内容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以达到通过案例讨论使学生加深理解国际贸易基本理论之目的。二是案例的新颖性,即尽可能选择国际贸易实践中的最新案例,以使案例教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通过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去进一步理解和思考理论。三是案例的综合性,即所选案例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让学生找出可能涉及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点,以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全文阅读

专业法律课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对专业法律课程教授方式的相应改革和调整。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面向未来的教学方法,在高职有关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案例教学进行理论探析并积极研究适用于高职教育的案例教学的实践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教育;案例教学;研究

本文是2011年度上海市高等教育委员会课题,编号:ZCGJ78—1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正在向教学领域不断深入,关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的讨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当我们把视角转向最终落实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职业学校的课堂,我们不难发现,几十年来高职教育一直因循陈旧模式,没有多少实质上的变化。但对高职教育而言,教学的对实用性和互动性要求相对较高。

一、案例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高职教育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实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决定高职院校一般不设置理论性较强、实际应用难度较大且需要系统化培养的法律专业。但是,在当前法治社会,高职院校的实用型人才也要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和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一些高职院校除法律基础课外,根据专业需要还有选择地设置了一门或几门法律专业课程。例如: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出版与传播系六个专业的课程设置都包括广告法规、出版法规以及会展法规等。所以,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法律课程的教学效果,是法律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高职院校的法律教学实际,根据法律课程的特点,探讨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高职院校的法律教学水平。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是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C·C· langclell 1826—1906)首创的。他编著的《合同法案例》是世界上第一本案例教学法的教科书。20世纪20年代,哈佛商学院开始运用案例教学法。目前,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不仅已遍及美国,也早已波及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所谓案例教学法(国外称为个案研究,即case study),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知识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即将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形式让学习者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中一个最为突出的特征是案例的运用,案例是包含有问题或者说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比起传统理论教学来,案例教学更加契合高职高专学生专业法律学习的要求!它大幅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案例教学的特殊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接受知识与运用知识主动探索并举,学生将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对教学案例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分析和研究。采用案例教学法还要求学生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新的开拓,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