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俞敏洪励志演讲稿(一)
《挣脱生命的束缚》
其实人的一辈子都有某些东西束缚着我们,不管是贫困生活还是社会地位,不管是传统习俗还是法律条文。生命的抗争就是在束缚中跳出美丽舞蹈的过程。没有束缚的生命反而显得轻浮而没有分量,生命的束缚和挣脱束缚的努力,使我们生命变得厚重而美丽。
每个人都渴望生命能够像海水一样没有障碍地奔腾流动,和蓝天相接;每个人都渴望生命像风一样从天空自由自在地飘过,除了带走白云,没有一丝牵挂。没有人希望自己的生命受到束缚,就像没有任何动物愿意被关在笼子里一样。人的一生都是为了挣脱某种束缚而努力的过程,这一过程使生命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机遇,咀嚼失败,品味成功。
人一旦有了自觉意识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束缚抗争。从十一、二岁开始,青少年一般都会有几年很强烈的反叛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常常不管父母或老师说得对不对都和他们对着干。这一现象正是生命想要挣脱束缚的具体表现。可以说青少年对于父母的第一次抗争,就拉开了一辈子和各种各样的束缚进行斗争的序幕。动物通过角斗来宣示自己的力量,确定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人类通过智慧和耐心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最终摆脱社会的束缚进入自由状态,尽管这一自由状态有可能只是一种虚幻,但争取进入这一状态的奋斗过程正好赋予了生命很丰富的意义。
一个人与其说是为了理想而努力,还不如说是为了摆脱某种束缚而努力。如果我们出生在贫苦家庭,我们可能所有的努力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摆脱贫困。因为贫困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束缚,在贫困中生命得不到张扬,也得不到尊重。所以在贫困中的人常常更加能够自强不息,因为他的背后有足够的动力:想要像城里人一样过上好日子(尽管城里人日子不一定好过),想要像城里人一样吃得更多,走得更远。这些最朴素的理想恰恰变成了最有持久力的拼命。
当人们脱离贫困之后,马上就会为了争取自己的社会地位而努力,因为社会地位的高低直接和一个人的尊严有关。一个人如果社会地位低下,就像一群狼中的尾狼一样,永远只能吃最后一口肉,永远得不到最好的机会,甚至得不到母狼的青睐。社会地位低下这一可悲的状态足以鼓动任何男人和女人用尽一切力量和办法来摆脱卑微。社会地位的低下是一种非常现实的痛苦,当那些来自社会底层的大学生看到有家庭背景的同学总有人前呼后拥,被女孩子前堵后追的时候,不管有多大的心肺都会胸口发闷。在这种感觉下,懂得社会地位不可一蹴而就的人会用持续耐心的努力来争取社会地位的改善(有时候这是一辈子的努力),而没有耐心的人就会采取危险行动,通过逢迎拍马、坑蒙拐骗来达到目的。面对社会地位,有虚荣心和贪婪心的人尤其危险,虚荣的人容易为了面子而断送幸福,而贪婪的人极有可能为了地位而断送生命,因为地位和金钱一样,没有任何满意的衡量标准,只能用内心去感受,一个面对地位和权力的诱惑不知道适可而止的人,极容易进入危险之地。但不管怎样,大多数人一辈子的奋斗过程,就是为了提高自身社会地位的过程。
当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之后,人们就开始要求精神的解放、心灵的自由,希望摆脱社会对于自己心灵和精神的限制,这是更高层面的生命抗争(当然有些伟人可以跃过贫困和社会地位的障碍直接进入追求精神解放的境界)。人生而平等这句话表达的不仅仅是一个社会地位问题,也是一个精神自由问题,民主诉求的实质是摆脱思想束缚,获得精神平等。当我们发现现实世界的很多束缚不可挣脱时,我们希望自己的心灵得到解放,而这一挣脱心灵中各种束缚的过程正是伟大文学和哲学思想产生的过程。人们进行文学和哲学思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放自己的情感,同时获得通向幸福和自由的路径。
俞敏洪演讲稿 1
我也记得自己进北大以前连《红楼梦》都没有读过,所以看到同学们一本一本书在读,我拼命地追赶。结果我在大学差不多读了八百多本书,用了五年时间(掌声)。但是依然没有赶超上我那些同学。我记得我的班长王强是一个书癖,现在他也在新东方,是新东方教育研究院的院长。他每次买书我就跟着他去,当时北大给我们每个月发二十多块钱生活费,王强有个癖好就是把生活费一分为二,一半用来买书,一半用来买饭菜票。买书的钱绝不动用来买饭票。如果他没有饭菜票了就到处借,借不到就到处偷。(笑声)后来我发现他这个习惯很好,我也把我的生活费一份为二,一半用来买书,一半用来买饭菜票,饭票吃完了我就偷他的。(笑声掌声)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班的同学当时在北大,真是属于读书最多的班之一。而且我们班当时非常地活跃,光诗人就出了好几个。后来挺有名的一个诗人叫西川,真名叫刘军,就是我们班的。(掌声)我还记得我们班开风气之先,当时是北大的优秀集体,但是有一个晚上大家玩得高兴了,结果跳起了贴面舞,第二个礼拜被教育部通报批评了。那个时候跳舞是必须跳得很正规的,男女生稍微靠近一点就认为违反风纪。所以你们现在比我们当初要更加幸福一点。不光可以跳舞,而且可以手拉手地在校园里面走,我们如果当时男女生手拉手在校园里面走,一定会被扔到未名湖里,所以一般都是晚上十二点以后再在校园里面走。(笑声掌声)
我也记得我们班五十个同学,刚好是二十五个男生二十五个女生,我听到这个比例以后当时就非常的兴奋(笑声),我觉得大家就应该是一个配一个。没想到女生们都看上了那些外表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男生。像我这样外表不怎么样,内心充满丰富感情、未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女生一般都看不上。(笑声掌声)
我记得我奋斗了整整两年希望能在成绩上赶上我的同学,但是就像刚才吕植老师说的,你尽管在中学高考可能考得很好,是第一名,但是北大精英人才太多了,你的前后左右可能都是智商极高的同学,也是各个省的状元或者说第二名。所以,在北大追赶同学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尽管我每天几乎都要比别的同学多学一两个小时,但是到了大学二年级结束的时候我的成绩依然排在班内最后几名。非常勤奋又非常郁闷,也没有女生来爱我安慰我。(笑声)这导致的结果是,我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得了一场重病,这个病叫做传染润肺结核。当时我就晕了,因为当时我正在读《红楼梦》,正好读到林黛玉因为肺结核吐血而亡的那一章,(笑声)我还以为我的生命从此结束,后来北大医院的医生告诉我现在这种病能够治好,但是需要在医院里住一年。我在医院里住了一年,苦闷了一年,读了很多书,也写了六百多首诗歌,可惜一首诗歌都没有出版过。从此以后我就跟写诗结上了缘,但是我这个人有丰富的情感,但是没有优美的文笔,所以终于没有成为诗人。后来我感到非常的庆幸,因为我发现真正成为诗人的人后来都出事了。我们跟当时还不太出名的诗人海子在一起写过诗。后来他写过一首优美的诗歌,叫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每一个同学大概都能背。后来当我听说他卧轨自杀的时候,嚎啕大哭了整整一天。从此以后,我放下笔,再也不写诗了。(掌声)
记得我在北大的时候,到大学四年级毕业时,我的成绩依然排在全班最后几名。但是,当时我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心态。我知道我在聪明上比不过我的同学,但是我有一种能力,就是持续不断的努力。所以在我们班的毕业典礼上我说了这么一段话,到现在我的同学还能记得,我说:“大家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是我们班的落后同学。但是我想让同学们放心,我决不放弃。你们五年干成的事情十年,你们十年干成的二十年,你们二十年干成的四十年”。(掌声)我对他们说:“如果实在不行,我会保持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到八十岁以后把你们送走了我再走。”(笑声掌声)
俞敏洪演讲稿 2
有一个故事说,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了上去。我们这儿有很多雄鹰式的人物,很多同学学习不需要太努力就能达到高峰。很多同学后来可能很轻松地就能在北大毕业以后进入哈佛、耶鲁、牛津、剑桥这样的名牌大学继续深造。有很多同学身上充满了天赋,不需要学习就有这样的才能,比如说我刚才提到的我的班长王强,他的模仿能力就是超群的,到任何一个地方,听任何一句话,听一遍模仿出来的绝对不会两样。所以他在北大广播站当播音员当了整整四年。我每天听着他的声音,心头咬牙切齿充满仇恨。(笑声)所以,有天赋的人就像雄鹰。但是,大家也都知道,有另外一种动物,也到了金字塔的顶端。那就是蜗牛。蜗牛肯定只能是爬上去。从低下爬到上面可能要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在金字塔顶端,人们确实找到了蜗牛的痕迹。我相信蜗牛绝对不会一帆风顺地爬上去,一定会掉下来、再爬、掉下来、再爬。但是,同学们所要知道的是,蜗牛只要爬到金字塔顶端,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它收获的成就,跟雄鹰是一模一样的。(掌声)所以,也许我们在座的同学有的是雄鹰,有的是蜗牛。我在北大的时候,包括到今天为止,我一直认为我是一只蜗牛。但是我一直在爬,也许还没有爬到金字塔的顶端。但是只要你在爬,就足以给自己留下令生命感动的日子。(掌声)
可以说,北大是改变了我一生的地方,是提升了我自己的地方,使我从一个农村孩子最后走向了世界的地方。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北大,肯定就没有我的今天。北大给我留下了一连串美好的回忆,大概也留下了一连串的痛苦。正是在美好和痛苦中间,在挫折、挣扎和进步中间,最后找到了自我,开始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能做一点事情。
学生生活是非常美好的,有很多美好的回忆。我还记得我们班有一个男生,每天都在女生的宿舍楼下拉小提琴,(笑声)希望能够引起女生的注意,结果后来被女生扔了水瓶子。我还记得我自己为了吸引女生的注意,每到寒假和暑假都帮着女生扛包。(笑声、掌声)后来我发现那个女生有男朋友,(笑声)我就问她为什么还要让我扛包,她说为了让男朋友休息一下(笑声、掌声)。我也记得刚进北大的时候我不会讲普通话,全班同学第一次开班会的时候互相介绍,我站起来自我介绍了一番,结果我们的班长站起来跟我说:“俞敏洪你能不能不讲日语?”(笑声)我后来用了整整一年时间,拿着收音机在北大的树林中模仿广播台的播音,但是到今天普通话还依然讲得不好。
人的进步可能是一辈子的事情。在北大是我们生活的一个开始,而不是结束。有很多事情特别让人感动。比如说,我们很有幸见过朱光潜教授。在他最后的日子里,是我们班的同学每天轮流推着轮椅在北大里陪他一起散步。(掌声)每当我推着轮椅的时候,我心中就充满了对朱光潜教授的崇拜,一种神圣感油然而生。所以,我在大学看书最多的领域是美学。因为他写了一本《西方美学史》,是我进大学以后读的第二本书。
为什么是第二本呢?因为第一本是这样来的,我进北大以后走进宿舍,我有个同学已经在宿舍。那个同学躺在床上看一本书,叫做《第三帝国的兴亡》。所以我就问了他一句话,我说:“在大学还要读这种书吗?”他把书从眼睛上拿开,看了我一眼,没理我,继续读他的书。这一眼一直留在我心中。我知道进了北大不仅仅是来学专业的,要读大量大量的书。你才能够有资格把自己叫做北大的学生。(掌声)所以我在北大读的第一本书就是《第三帝国的兴亡》,而且读了三遍。后来我就去找这个同学,我说:“咱们聊聊《第三帝国的兴亡》”,他说:“我已经忘了。”(笑声)
我也记得我的导师李赋宁教授,原来是北大英语系的主任,他给我们上《新概念英语》第四册的时候,每次都把板书写得非常的完整,非常的美丽。永远都是从黑板的左上角写起,等到下课铃响起的时候,刚好写到右下角结束。(掌声)我还记得我的英国文学史的老师罗经国教授,我在北大最后一年由于心情不好,导致考试不及格。我找到罗教授说:“这门课如果我不及格就毕不了业。”,罗教授说:“我可以给你一个及格的分数,但是请你记住了,未来你一定要做出值得我给你分数的事业。”(掌声)所以,北大老师的宽容、学识、奔放、自由,让我们真正能够成为北大的学生,真正能够得到北大的精神。当我听说许智宏校长对学生唱《隐形的翅膀》的时候,我打开视频,感动得热泪盈眶。因为我觉得北大的校长就应该是这样的。(掌声)
我记得自己在北大的时候有很多的苦闷。一是普通话不好,第二英语水平一塌糊涂。尽管我高考经过三年的努力考到了北大——因为我落榜了两次,最后一次很意外地考进了北大。我从来没有想过北大是我能够上学的地方,她是我心中一块圣地,觉得永远够不着。但是那一年,第三年考试时我的高考分数超过了北大录取分数线七分,我终于下定决心咬牙切齿填了“北京大学”四个字。我知道一定会有很多人比我分数高,我认为自己是不会被录取的。没想到北大的招生老师非常富有眼光,料到了三十年后我的今天。(掌声)但是实际上我的英语水平很差,在农村既不会听也不会说,只会背语法和单词。我们班分班的时候,五十个同学分成三个班,因为我的英语考试分数不错,就被分到了A班,但是一个月以后,我就被调到了C班。C班叫做“语音语调及听力障碍班”。(笑声)
我也记得自己进北大以前连《红楼梦》都没有读过,所以看到同学们一本一本书在读,我拼命地追赶。结果我在大学差不多读了八百多本书,用了五年时间(掌声)。但是依然没有赶超上我那些同学。我记得我的班长王强是一个书癖,现在他也在新东方,是新东方教育研究院的院长。他每次买书我就跟着他去,当时北大给我们每个月发二十多块钱生活费,王强有个癖好就是把生活费一分为二,一半用来买书,一半用来买饭菜票。买书的钱绝不动用来买饭票。如果他没有饭菜票了就到处借,借不到就到处偷。(笑声)后来我发现他这个习惯很好,我也把我的生活费一份为二,一半用来买书,一半用来买饭菜票,饭票吃完了我就偷他的。(笑声掌声)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班的同学当时在北大,真是属于读书最多的班之一。而且我们班当时非常地活跃,光诗人就出了好几个。后来挺有名的一个诗人叫西川,真名叫刘军,就是我们班的。(掌声)我还记得我们班开风气之先,当时是北大的优秀集体,但是有一个晚上大家玩得高兴了,结果跳起了贴面舞,第二个礼拜被教育部通报批评了。那个时候跳舞是必须跳得很正规的,男女生稍微靠近一点就认为违反风纪。所以你们现在比我们当初要更加幸福一点。不光可以跳舞,而且可以手拉手地在校园里面走,我们如果当时男女生手拉手在校园里面走,一定会被扔到未名湖里,所以一般都是晚上十二点以后再在校园里面走。(笑声掌声)
摘 要;以教育视域,从为什么讲、讲什么、怎么讲三个层面对教师的演讲进行了讨论,认为精益求精地回答以上三个层面的问题对提高教师的演讲能力很有帮助。
关键词:教育视域;教师演讲;评价机制
教育视域中教师的“演讲”指在学校由教师围绕特定教育目的针对学生、同仁、家长等进行演讲,是因教育形势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种有效教育行为。首先,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资格,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称;其次,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学校的教学活动是因教育发展需要围绕教育目的开展,有教育性。要体现“演讲”的专业性和教育性,应该思考三个层面:(1)为什么讲;(2)讲什么;(3)怎么讲。
一、夯实教师基本功,为“演讲”奠基
教师基本功和教师演讲的关系就像“扎马”和“出招”的关系,马步扎稳,出招便得心应手。教师基本功有:表达能力、板书能力、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设计能力。“演讲”准备与教学设计相似,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实践,日积月累形成个性化的思维习惯,这些习惯作用于“演讲”,形成个性的风格。
二、认真思考“三个问题”,为演讲增色
“三个问题”就是指上面提到的三个层面,即:为什么讲、讲什么、怎么讲。这些问题想清楚,把自己的思想变为别人的思想才有可能。
1.为什么讲,指向主要是“动因”和“目的”
你听,“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你看,“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你瞧,“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一曲《童年》引起了我们多少的回忆。岁月悠悠,往事依依,多少歌声,多少笑语,多少眼泪,多少汗水,告诉我们长大了、成熟了。看一段俞敏洪成长的故事吧,它能带给你怎样的人生启示呢?
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
俞敏洪
北大是改变了我一生的地方,是提升了我自己的地方,是使我从一个农村孩子最后走向了世界的地方。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北大,肯定就没有我的今天。
我记得自己在北大时有很多苦闷,一是普通话说不好,二是英语一塌糊涂。尽管我高考经过3年的努力考到了北大――我落榜了两次,最后一次很意外地考进了北大。实际上我的英语水平很差,在农村既不会听也不会说,只会背语法和单词。
我也记得自己进北大前连《红楼梦》都没有读过,所以看到同学们一本一本地读书,我拼命地追赶。结果我在大学差不多读了800本书,用了5年时间,但是依然没有赶上我那些同学。
大学毕业时,我的成绩依然排在最后几名。但是,当时我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心态。我知道我在聪明上比不过同学,但是我有一种能力,就是持续不断地努力。毕业典礼上,我说:“大家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是我们班的落后的同学,我想让同学们放心,我决不放弃。你们5年干成的事情10年,你们20年干成的事情40年。如果实在不行,我会保持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到80岁以后把你们送走了我再走。”
我再来讲一下自己的故事。在北大时,我一直比较具备为同学服务的精神。我这个人成绩一直不怎么样,但从小就热爱劳动,希望通过劳动引起大家的注意,所以我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这一打扫就打扫了4年。我们宿舍从来没有排过卫生值日表。另外,我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给同学打水,把它当做一种体育锻炼。大家看我打水习惯了,最后还产生这样一种情况,有时我忘了打水,同学就说“俞敏洪还不去打水”。我并不觉得打水是一件多么吃亏的事情,因为大家都是一起的同学,互相帮助是理所当然的。又过了10年,到了1995年年底的时候,新东方做到了一定规模,我希望找合作者,就跑到美国和加拿大找我的那些同学,他们在大学的时候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为了“诱惑”他们回来还带了一大把美元,每天在美国非常大方地花钱,想让他们知道在中国也能赚钱。我想大概这样就能让他们回来。后来他们回来了,但是给我一个十分意外的理由,他们说:“俞敏洪,我们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打了4年水。我们知道,你有这样的一种精神,所以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所以让我们一起回中国,共同干新东方吧。”
要引人敬意,就要研究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在那个领域中,你是最顶尖的,至少是中国前10名,这样无论任何时候你都有话说,有事情可做。我俞敏洪原来想成为中国研究英语的前100名,但后来发现根本不可能。所以我就背单词,用1年的时间背诵了一本英文词典,成为中国单词专家,现在我出版的红宝书系列,从初中到GRE词汇有十几本,年销量100万册,稿费比我正式工作的工资高得多。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俞敏洪
俞敏洪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1993年创立新东方学校。作为中国最大的著名私立教育机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于2006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开创了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俞敏洪身价暴涨,成为中国最富有的教师。俞敏洪现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被媒体评为“最具升值潜力的十大企业新星之一”和“20世纪影响中国的25位企业家之一”。
俞敏洪生命中经历过两次重大失败,第一次是高考。
1962年10月15日,俞敏洪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市的一个小村庄,父亲是木匠。那时俞敏洪并没有远大的志向,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离开农村到城市生活就是他的梦想。高中时候的俞敏洪学习成绩并不好,1978年,他参加了人生的第一次高考却失败而归,英语才得了33分。第二年他又考了一次,英语得了55分,依然是名落孙山。高考失利的俞敏洪无奈回到农村喂猪、种地。农村平静的生活像一潭死水,没过多久,他就受不了了。当时,高考是离开农村的唯一出路。尽管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俞敏洪仍在微弱的煤油灯下坚持学习。
1979年,县里办了一个外语补习班,俞敏洪挤了进去,这是他第一次系统地学习外语。住在30人一间的大房子里,俞敏洪的感觉好似进了“天堂”。到了第二年春节,俞敏洪在班里的成绩已经进入前几名。功夫不负有心人,1980年,俞敏洪参加了第三次高考,一举考进了国家重点学府——北京大学。
在北大,俞敏洪是全班唯一的农村学生。因为当时家里很穷,俞敏洪穿的衣服几乎都打着大补丁。当时他的体育老师从来不叫他的名字,一直都是:“哎,‘大补丁’,出来做个动作!”因为来自农村,俞敏洪的普通话不好,蹩脚的发音经常遭到同学们的嘲笑。他之前在农村学的是典型的“哑巴英语”,既不会听,也不会说,只会背语法和单词,在分班的时候,50个同学分成3个班,因为他的英语考试分数不错,就被分到了A班,但是一个月以后,就被调到了C班,C班叫“语音语调及听力障碍班”。
这一系列的不适应没有把俞敏洪吓倒。他慢慢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我们那时候攀比的是谁读的书多,谁在同学面前发表的观点受重视。”俞敏洪回忆说。普通话不好,他就跟着收音机里的播音员学说话;英语不好,他就天天坐在未名湖畔背单词。渐渐地,他的英文水平大幅度提高。
我真心希望,大家能从痛苦中读出快乐,从绝望中读出希望,从黑暗中读出光明,从迷雾中读出方向。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哈佛论道
2007年5月8日,新东方校长俞敏洪一行到达哈佛商学院,与MBA一年级900多名学生讨论新东方案例。学生中有十几人来自中国内地,他们几乎都曾在新东方培训过,每次他们发言都会先说:“俞老师,我是你的学生”,每次都博得全班同学热烈鼓掌,也使得新东方案例教学显得特别。
在俞敏洪与MBA们分享了他的血泪奋斗史后,有学生问俞敏洪,原来想到美国读书没有钱,现在有了钱还愿不愿意来读书?俞敏洪回答:“我还是很愿意的,但想一想,觉得读书太麻烦了,既然已经有了钱,我不如买一个哈佛文凭算了。”结果学生笑弯了腰。下课后,很多学生纷纷说没想到中国企业家也如此幽默。而令俞敏洪吃惊的是,很多美国学生居然会简单的中文。
这次哈佛之行,是俞敏洪近年在美国的第二次风光。2006年9月7日,新东方通过首次公开招股(IPO)顺利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持股31.18%(4400万股)的俞敏洪身价狂飙。截至2007年5月18日,其身价已超过40亿元人民币。
俞敏洪本来计划在2008年退休。这样,他的生涯贯穿财富、爱情、励志后,有一个完美的英雄谢幕,但上市将这一计划大大推迟。“上市带来的是纸面财富,我对生活没有太多奢求。现在我在北京,住的还是几年前买的一套90多平方米的住房。”如果财富对他真有改变,那就是让他有了一个念头:创办一所不同于目前中国所有大学的精英大学。“这所大学不跟传统大学比较,也不会设立所有科目。我要做一所只有少数专业科目的大学,招收
5000名学生就够了。人生总有一种梦想,梦想总要给自己留点时间去实现。”
三年高考
摘要:如何在演讲中,特别是即兴演讲中抓住听众的耳朵,吸引他们的眼球是极为重要的。演讲者需要合理恰当地运用一些技巧和手段来点缀他们的言辞,而变异修辞的运用尤为值得关注。
关键词:即兴演讲变异修辞运用
一、即兴演讲概说
演讲又叫讲演、演说。“演讲”这一概念最早见诸荷马史诗。相传双目失明的行吟诗人荷马,常年云游各地,演讲关于特洛伊战争的英雄事迹。在我国,“演说”一词较早出现在《北史·熊安生传》:“公正于是有所疑,安生皆为一一演说,咸究其根本。”《说文》:“演,长流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认为:“言之讲,引也,故为长远之流。”转义于语言,就是语流之意。《说文》称:“说,释也,从言,兑声。一曰谈说。”段注云:“说释者,开解之意。”可见“演说”就是通过语流进行铺陈解释发挥。对于“讲”,《说文》解释为“和解”。段注云:“不合者调和之,纷纠者解释之,是曰讲。”这说明“讲”者有剖析矛盾、解释分歧之意。现在,在人们的语感中,“演讲”一词与“演说”同义,就是专指人们“就某个问题对听众说明事理,发表见解”。[1]
现在所谓的演讲,是指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以有声语言和相应的体态语言为手段,公开向听众传递信息,表述见解,阐明事理,抒发感情,以期达到感召听众的目的。它是一种直接的带有艺术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演讲按不同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在这之中,即兴演讲尤其值得注意。即兴演讲是演讲中的快餐,也是演讲中的精品,是演讲者在某种特定景物或人物、气氛的诱发下(或被要求、邀请)而作的一种临时性演讲。我认为:在各种类型的演讲中,即兴演讲使用率较高,应用范围最广。因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信息传递加快,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人们的交际领域不断拓宽,即兴演讲也出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婚礼祝辞、迎送致辞、丧失悼念、聚会、演说、讨论、访问等,都需要人们临时做即兴演讲,或助兴,或助威,或联谊,或缅怀,等等,它成为人际交往中深受欢迎的形式。有研究表明,即兴演讲已成为未来演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但是即兴演讲具有动因的触发性、准备的临时性、时间的短暂性等特点,要求演讲者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展开思维,找到话题,形成完整的腹稿,立即从容地表达出来,因此有一定难度,最见语言功底,一般人难以把握,可以说如果能把即兴演讲发挥得恰到好处,必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令人刮目相看。那么即兴演讲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呢?我认为这与恰到好处用地运用修辞语言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即兴演讲中的变异修辞,更值得我们推敲、探究。
二、变异修辞的形成
“变异”(deviation)这一概念,最早由结构主义语言学派提出,最初指共时意义上语言的不同变化形式。西欧的布拉格学派将其运用于诗的创作,形成“语言变异”理论,其代表人物让·麦卡罗夫斯基在《标准语和诗歌语言》一文中指出:“只有违反标准语常规,并且只有系统地进行违反,人们才有可能利用语言写出诗来。”[2]此观点说明了变异在语言运用中的重要性。另外,变异(variation)是社会语言学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因各种原因而产生的一种语言偏离常规运用的现象。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共变,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语言的变异问题。社会语言学着重从宏观角度,从外部功能上研究语言变异,而变异修辞则从微观角度,从语言结构入手,研究共时的言语变异。变异修辞是相对规范性修辞而言的。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指出:“形式方面的字义、字音、字形的利用,同那内容方面的体验性、具体性相结合,把语辞运用的可能性发扬张大了,往往可以造成超脱寻常文字、寻常文法以至寻常逻辑的新形式,而使语辞呈现出一种动人的魅力。”[3]正式提出“规范修辞”和“变异修辞”的则是郑远汉先生,他明确定义:“严格遵守汉语语音规范、词汇(包括语义)规范、语法规范及语体规范,在这个基础上的修辞活动就是规范性修辞,有意‘违背’上述规范的,为的是获得特殊的表达效果。这样的修辞活动就是变异性修辞。”[4]给规范修辞和变异修辞作了定性分析。
摘 要: 如何在演讲中,特别是即兴演讲中抓住听众的耳朵,吸引他们的眼球是极为重要的。演讲者需要合理恰当地运用一些技巧和手段来点缀他们的言辞,而变异修辞的运用尤为值得关注。
关键词: 即兴演讲 变异修辞 运用
一、 即兴演讲概说
演讲又叫讲演、演说。“演讲”这一概念最早见诸荷马史诗。相传双目失明的行吟诗人荷马,常年云游各地,演讲关于特洛伊战争的英雄事迹。在我国,“演说”一词较早出现在《北史・熊安生传》:“公正于是有所疑,安生皆为一一演说,咸究其根本。”《说文》:“演,长流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认为:“言之讲,引也,故为长远之流。”转义于语言,就是语流之意。《说文》称:“说,释也,从言,兑声。一曰谈说。”段注云:“说释者,开解之意。”可见“演说”就是通过语流进行铺陈解释发挥。对于“讲”,《说文》解释为“和解”。段注云:“不合者调和之,纷纠者解释之,是曰讲。”这说明“讲”者有剖析矛盾、解释分歧之意。现在,在人们的语感中,“演讲”一词与“演说”同义,就是专指人们“就某个问题对听众说明事理,发表见解”。[1]
现在所谓的演讲,是指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以有声语言和相应的体态语言为手段,公开向听众传递信息,表述见解,阐明事理,抒发感情,以期达到感召听众的目的。它是一种直接的带有艺术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演讲按不同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在这之中,即兴演讲尤其值得注意。即兴演讲是演讲中的快餐,也是演讲中的精品,是演讲者在某种特定景物或人物、气氛的诱发下(或被要求、邀请)而作的一种临时性演讲。我认为:在各种类型的演讲中,即兴演讲使用率较高,应用范围最广。因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信息传递加快,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人们的交际领域不断拓宽,即兴演讲也出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婚礼祝辞、迎送致辞、丧失悼念、聚会、演说、讨论、访问等,都需要人们临时做即兴演讲,或助兴,或助威,或联谊,或缅怀,等等,它成为人际交往中深受欢迎的形式。有研究表明,即兴演讲已成为未来演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但是即兴演讲具有动因的触发性、准备的临时性、时间的短暂性等特点,要求演讲者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展开思维,找到话题,形成完整的腹稿,立即从容地表达出来,因此有一定难度,最见语言功底,一般人难以把握,可以说如果能把即兴演讲发挥得恰到好处,必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令人刮目相看。那么即兴演讲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呢?我认为这与恰到好处用地运用修辞语言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即兴演讲中的变异修辞,更值得我们推敲、探究。
二、变异修辞的形成
“变异”(deviation)这一概念,最早由结构主义语言学派提出,最初指共时意义上语言的不同变化形式。西欧的布拉格学派将其运用于诗的创作,形成“语言变异”理论,其代表人物让・麦卡罗夫斯基在《标准语和诗歌语言》一文中指出:“只有违反标准语常规,并且只有系统地进行违反,人们才有可能利用语言写出诗来。”[2]此观点说明了变异在语言运用中的重要性。另外,变异(variation)是社会语言学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因各种原因而产生的一种语言偏离常规运用的现象。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共变,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语言的变异问题。社会语言学着重从宏观角度,从外部功能上研究语言变异,而变异修辞则从微观角度,从语言结构入手,研究共时的言语变异。变异修辞是相对规范性修辞而言的。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指出:“形式方面的字义、字音、字形的利用,同那内容方面的体验性、具体性相结合,把语辞运用的可能性发扬张大了,往往可以造成超脱寻常文字、寻常文法以至寻常逻辑的新形式,而使语辞呈现出一种动人的魅力。”[3]正式提出“规范修辞”和“变异修辞”的则是郑远汉先生,他明确定义:“严格遵守汉语语音规范、词汇(包括语义)规范、语法规范及语体规范,在这个基础上的修辞活动就是规范性修辞,有意‘违背’上述规范的,为的是获得特殊的表达效果。这样的修辞活动就是变异性修辞。”[4]给规范修辞和变异修辞作了定性分析。
养殖美国青蛙的中专农民
27岁的张少云小时候家里非常穷,两个弟弟因为营养不良而早早夭折,他是喝着碎米糊糊长大的。
1992年,张少云上了中专,鉴于他在中专学习期间的优秀表现,毕业后,又被学校保送上了大学。
1995年,张少云进入湖北经济管理大学学习企业管理。上大学,是他此生的梦想,他发誓要勤奋读书。可令人悲哀的是,交过学费后他连学校的饭都吃不起了。为了保住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利用节假日去卖挂历、卖报纸、做抄写员、兼职记者等来赚取生活费。但即使这般地努力坚持学习,到第二个学期,张少云还是因为交不起学费被迫退学了。
1996年5月,张少云扛着自己的行李和一袋书回到了家乡。19岁的他,开始养殖美国青蛙。每天,光是给3000只美国青蛙供应食物,就是一件让张少云非常痛苦的事情。大年三十那天,天气非常寒冷,空中飘着雪花,他挥锹挖掘着冰冷的土地,给青蛙寻找食物。眼泪和汗水混合在一起,不断地从他瘦弱的面颊淌下,掘地一尺后,他终于挖到了8斤蚯蚓!一年下来,养殖青蛙让张少云增加了几万元的收入,他终于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从阿甘身上找到学习英语的动力
1997年,美国影片《阿甘正传》开始在国内上映。看完电影,张少云激动得三天三夜睡不好觉,阿甘的精神给了他很大的触动:阿汁那样的人都能找到人生目标,做出自己的成就,我为什么不行?
英语一向足张少云心中最大的痛,初中时,一次英语考试他竟只考了4分!英语不行,以后还怎么学国际贸易啊,“向阿甘学习,哪儿痛就先治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