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阅读节活动总结

阅读节活动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名著导读活动模式的构建

新世纪以来,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编写均出现了不少新变化,变化之一就是在教材“附录”中增设了“名著导读”内容。随后在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上也出现了名著阅读内容的考查。名著阅读既然已经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教学或活动模式。因此,其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应该引起广泛关注。在此,笔者从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活动实践的角度出发,尝试论述其活动模式构建的意义、理论和实践依据、模式构建目标,以及该活动模式所包含的两种课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五个环节的实施要求,为指导名著阅读实践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 构建活动模式的意义

名著阅读活动需要教师的指导,而指导又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教学模式。名著阅读教学模式构建既具有重要性,又具有必要性。

首先,名著阅读教学能大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精神修养。

古今中外的名著历经时间淘洗成为经典,常常具有以一当十的文学价值。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常读名著,最能提升学生文学修养;其文学价值和教化功能远非“快餐”式流行阅读,“军训”式应试阅读所能相提并论。

其次,名著阅读还是写作教学的重要依托。

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名著阅读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方面的作用更是巨大的。古今中外的文坛大家都是在博览群书、遍阅经典、大量写作的长期实践中磨砺出来的,而绝对不可能是靠“做题”做出来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构建一定的名著阅读教学模式有利于推进名著阅读的开展,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精神修养。

第三、构建名著阅读模式,推进名著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全文阅读

新课标下中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探析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作为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应该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新课标 中学语文 阅读能力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只有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才能从内心产生阅读行为的需要,才会主动克服阅读过程中的困难,将阅读视为一种精神享受,从而使阅读的过程事倍功半。首先,利用榜样人物的影响力。可以向学生多介绍那些博览群书的历史名人等,如西汉的思想家董仲舒因专心读书有“三年不窥园”的典故,隋朝李密有“牛角挂书”的佳话等等。其次,利用好教材资源。语文教材中有些文章是节选自一些经典名著中的章节片段,借助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和事件的关注,引导他们深入了解作品内涵,进而积极地阅读原著。教材中还有很多文章是来自一些名家之手,借着学生对教材中作品产生兴趣的机会,向他们推荐作者的其他作品。最后,营造阅读氛围。定期的举办“我的阅读心得”的研讨活动,学生们可以就近期自己所阅读的作品的心得体会与同学们交流。在交流活动中,每个同学都分享到了他人阅读后的收获与快乐,同时,自己也萌生出“多读书、读好书”的欲望。

二、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第一,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习惯。读、写结合有三层含义:其一是培养学生边阅读边记录的习惯,随时记下文章中的关键信息,这样,借助这些标记就可以清晰的呈现出自己的阅读思路,这对阅读长篇文章和考场阅读尤其有效;其二是随时记录下载阅读中发现的妙语佳句,收集起来以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其三是引导学生养成写阅读笔记的习惯。阅读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写阅读笔记,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和评价能力。第二,建立良好的阅读感官与思维。使学生在面对一篇文章时,习惯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先做一个大致了解,并尝试以作者的角度思考,写这样一篇文章要着 重在那些方面表现,如人物、矛盾、环境等,并在阅读过程中留意这些方面,同时也可以验证自己的之前的推论。同时阅读的速度也很重要,在耐心、细致的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要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习惯,尤其是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必固执的琢磨,尽可跳过去阅读,由于一篇文章的上下文衔接都是有理可循的,因此越过不理解的地方,不仅可以节省阅读时间,往往也能收到“柳暗花明”之效。第三,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对段落和章节进行总结的习惯。以初中生的能力,对篇幅较长的作品进行准确的总结还是颇有难度的,培养他们分析、总结的能力不妨从文章的段落和章节开始。

三、制定明确目标,分层教学,创建交流平台

(一)要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训练目标要明确

全文阅读

让英语阅读教学更精彩

摘 要:每次上阅读课时总觉得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学时也很枯燥无味、没精打采。如何让英语阅读课精彩起来,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英语阅读课迫在眉睫。通过多堂阅读展示课,认为精彩的英语阅读教学应从任务设置、细节处理和目标达成上进行考虑。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任务设置;细节处理;目标达成

一、任务设置上的思考

我们英语教师教授阅读课时主要的任务是训练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阅读和迅速处理信息的能力。它主要包括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环节的任务训练,其中教师设置的任务和活动需围绕阅读而进行准备,它涵盖背景知识、情感态度和语言方面的准备,我认为在设置任务时需考虑以下几点:

1.词汇的情景处理

在进行阅读前,有必要对词汇进行科学有效的学习,通过PPT中的动画或图片在有意义的语境下理解,才能为学生的词汇语言知识的内化打下基础。如,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 6 A Charity walk Reading阅读中就有trail,hill,mountain,team,spirit等生词较难理解,我采用香港毅行者活动图片从东向西穿越高山公园的情景,理解最终成功者团结协作精神,自然而然地接受了team spirit的内在含义。

2.活动的科学处理

精彩的阅读课堂应设置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活动。在阅读中我们教师可增加一些竞赛活动,如,判断True or False、细节填空、问题抢答、结果推测、故事续写等以此来增加细节提取的能力、全文阅读的能力。阅读时还应重在学生的读,而不是教师反复地读和问,学生读应从多角度、多方式上进行,扫读、找读、细读等多角度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齐读、小组读、男女生读等让学生不感觉枯燥,多方位感知文章的信息。如9A Unit 4 TV Programmes Reading中四个电视节目,阅读时较有难度,我设置了层次分明的阅读,不同的段落用了不同的阅读方法,首先总体略读,了解整体四个节目的类型;第二篇音乐节目,自由朗读,填写表格;第三篇电影采用齐读,回答相关信息问题,最后一段的纪录片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小组读和齐读相结合信息表,任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种种阅读活动不仅给学生学生不一样的感觉,还使得英语阅读技能得以体现,这就是科学地处理了阅读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全文阅读

试论如何提升初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摘 要】 阅读是学生获取语言信息的重要途径,是考量学生综合语言运用水平的主要指标。在初中阶段,应着力培养并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语言潜能,开拓学生的英语思维,提高学生的语用水平。

【关键词】 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自主阅读能力

阅读是一个信息处理的思维过程,它强调学生的理解、领悟、吸收以及鉴赏、判断等思维能力。为有效提升学生们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我尝试从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这三大时间点入手,就如何帮助学生们理清阅读思路,启发学生把握阅读重点,鼓励学生进行阅读技巧总结,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具体阐述如下。

1. 阅读前,理清阅读思路

阅读前是我们阅读教学的一个盲区,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过分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与阅读行为的指导,强调学生们在阅读过后的反思与总结,而恰恰忽略了对学生阅读前这段时间的关注与指导。我认为,阅读前是学生调整阅读状态、明确阅读目标、理清阅读思路、开展前置性学习的最佳良机。在教学中,我就十分注重对学生阅读前的启发与活动安排,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给定的教学任务(问题),收集以语篇相关的背景材料;同时,在课前,以问题或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们理清阅读思路,明确阅读方向。

教学初中英语7A《Unit 5 Let’s celebrate!》这单元时,我在教学设计时,考虑到本单元的教学话题主要围绕中西方传统节日的庆祝展开,如Halloween/Easter/ Christmas /Dragon Boat Festival/Mid-Autumn Festival等。随着信息的传播与文化的交融,初中学生对这些“洋节日”早就不陌生,有的学生更是“过得”像模像样,如Christmas、Thanksgiving Day等。但是对于Halloween、Easter这种传统节日,大部分学生只是听过,对于具体的节日文化、庆祝方式语焉不详。因此,我在本次语篇阅读教学之前,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Comic strip & welcome to the unit 中提及的节日――Halloween,展开探究活动,探究主要围绕节日的庆祝方式、活动含义、着装、饮食等展开。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们做好阅读准备,理清阅读思路,为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前提,让每个学生都处于有准备的阅读状态,提高我们阅读教学的实际效能。

2. 阅读中,把握阅读重点

阅读中的教学,毋庸置疑,是整堂课的核心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最至关重要的就是教会学生们如何把握阅读重点,怎样抓住语篇的核心,并培养他们开展自主探究活动的自主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我会有意识地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启发式”的启智教学方式,以问题间接地指明阅读的重点,以疑问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启发学生在关键词句的指引下,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将语篇的各个关卡一一攻破。

全文阅读

教师读书节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读书是教师生活的最基本的方式,教师离不开读书。“让读书成为习惯”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届读书节以“亲近书籍,享受阅读”为主题,凸显教师主体意识,通过节徽征集、好书推荐、经典导读、读书论坛、对话名家等系列活动,引导**教师多读教育经典、教育美文、教育随笔。每一位教师在阅读中感知阅读的快乐,提升自我阅读的品味,从书中获得教育的启迪,获得行动的力量,为教师精神打底,为教育人生奠基。

二、活动目标:

(1)搭建区域性读书交流平台。养成阅读和相互交流的习惯,提高教师的人格品质与专业素养。

(2)创设好读书、读好书的读书氛围。在阅读中不断丰厚自身的文化积淀,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3)养成愿读、会读、乐读的读书习惯。将读书所得运用于实践,改进自我的教学行为。

三、活动时间:

以世界阅读日4月23日所在周为**区首届教师读书节活动周,开展节徽征集---好书推荐-----经典导读----读书论坛-----对话名家等系列活动。

全文阅读

导学案在英语阅读课堂的实践研究

摘 要: 本文以真实课堂教学为基础,通过两次课例行为跟进,总结和提炼出了导学案在英语阅读课堂中有效应用的五个行之有效的策略:巩固复习,夯实基础;有效导入,激发兴趣;活动多元,努力创新;学生主体,活化课堂;知识拓展,开发思维。

关键词: 导学案 初中英语教学 行为跟进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阅读能力一直是教师和学生十分重视的问题。我结合课例,在课堂教学过程和随后的研讨活动中,运用行为跟进的研究方法,探讨导学案在英语阅读课堂中的有效运用,以期使学生的英语阅读效率更高。

一、第一次试教

教学时间:8:40―9:20。

执教内容: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级下册的一节阅读课“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

教学对象:八年级5班。

授课老师:陈老师。

全文阅读

运用“头脑风暴法”激活初中英语阅读课堂

1939年, 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首次提出了 “头脑风暴法”,数年后正式发表了这一激发性思维法,而后被应用到各领域之中,也称为自由思考法或智力激励法[1]。在英语教学阅读过程中,教师也可巧用“头脑风暴法”,给学生提供更充足的思考想象空间与时间,使其围绕某个阅读话题展开自由讨论,以刺激学生脑海中的有关图式[2],让他们相互启发与促进,独立思考,交流合作,强化阅读能力,形成发散思维[3]。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如下流程,运用 “头脑风暴法”组织阅读教学活动:首先,围绕教学内容提出某项学习任务或者中心话题,并引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做好学习准备。然后引导学生课堂讨论,鼓励他们各抒己见,畅谈自己的看法,尽量提出更多问题的解决方法或建议,最后明确出最佳解决方案,从而加深文本理解,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阅读能力。

一、巧用“头脑风暴法”,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pre-reading是首要环节,主要是为后续阅读奠定背景知识基础,做好阅读心理准备,让学生更主动地融入到阅读活动中。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巧妙运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调动头脑中储备的知识,尤其是相关的背景知识。这样,可扫除因背景知识而导致的阅读障碍,将学生引入到单元话题之中,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做好知识铺垫。

具体实施如下:首先在阅读新授课的pre-reading环节,教师需要紧扣单元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活动,让学生激活头脑中有关文章内容的一些背景知识以及原有的学习方法与能力,为课文理解打好基础。其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需给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词汇,或者引导学生解决相关的词汇、句型等语言知识,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增强学生的阅读信心,让学生更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通过问题交流讨论,可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完善背景知识,积累更丰富的语言知识,给后续阅读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如教学Unit 3 Let’s celebrate时,在pre-reading环节中,教师可先给学生展示一些美国节日的图片,尤其是Halloween。然后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根据图片猜猜相应的节日名称,并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有关这些节日的来源或风俗等内容。然后教师简述或者引导学生讨论有关Halloween的背景知识,比如When is Halloween?What game do they play on Halloween?教师可提示一些关键词汇或句型,给后续阅读活动做好铺垫。

二、利用“头脑风暴法”,引导学生构建语篇结构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在 while-reading环节,教师也可以组织“头脑风暴”活动,引导学生构建语篇结构。如阅读新授课教学,初读课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活动,让他们相互交流从课文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再结合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与信息提炼关键信息,梳理课文结构脉络,加深理解。在课文阅读过程中,因文章含有多条线索,所以,当学生们得到有关信息之后,还可继续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根据人物评价、事件发展、自然段等线索对已有信息加以重组,构建一定的语篇结构,深刻理解文章内容。另外,在language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借助“头脑风暴法”来帮助学生总结语言知识,找出文章中的语言点,或者完成相关的语言练习。而后总结语言知识,试着自主发掘语言规律,构建知识。

全文阅读

浅谈分享阅读课程第一阶段教学环节的有效性

摘 要:分享阅读课程的第一阶段教学是联结与建构的过程,是幼儿开展学习阅读的基础,包括导入活动、阅读图画和总结分享等教学环节,不仅要理解读本的意义,还要理解读本以外的含义,所以阅读的第一阶段教学是帮助幼儿找到提高阅读技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教学环节;分享阅读;有效教学;线索

一、设计适宜的导入环节是阅读课程有效的基础

设计适宜的导入活动可以使幼儿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阅读环节。由于读本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内容和教育价值,所以教师首先要对读本细致分析,确定班级幼儿阅读时需要什么基本的经验,是否已经具备这些经验。如果幼儿缺乏的需要经验过多,那么就要在课前做经验的铺垫活动,例如,大班读本《咔嚓》课前就要收集、展示各种各样的绳子,丰富幼儿对绳子的经验、知道绳子有多种用途,根据用途和外形的不同有不同的叫法等等。避免在上阅读活动导入环节时内容过多,时间过长。

同时,导入环节的设计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的导入环节宜采用与读本相关的、具备直观形象的具体实物来调动幼儿的兴趣。中大班则可以直接通过谈话或对问题的讨论方式调动幼儿的经验和参与阅读的动力。

二、带着问题去阅读封面环节是对阅读有效开展的激活

每一本读本的封面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信息要告诉我们,有效的观察封面信息,带着问题去开展阅读是激活阅读活动兴趣的

方式。

全文阅读

寻找农村初中名著阅读的钥匙

我校是国家级贫困县安徽省颍上县一所偏远的农村初中学校,现有在校生700人,多为留守儿童。鉴于名著阅读毋庸置疑的重要性和我们农村初中语文教育的现状,我校申报了课题《新课标推荐名著走进农村初中语文课堂的实践研究》,被安徽省教育科研规划办批准立项研究。我们的初衷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7~9年级)初中生阅读推荐篇目,重点选择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名著导读”中的16种名著,依据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顺序按年级分学期依次读完,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满足阅读需求,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然而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操作,我们发现名著阅读走进课堂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主要问题是缺乏对名著导读课的深入思考和运行,没有把名著导读目标真正定位于学生的发展上,无形中降低了名著的价值,减弱了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最终使名著阅读流于形式、浅尝辄止,难以推进名著阅读的深入开展和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与内涵修养。这样就促生了我校名著导读课(1237循环阅读)模式,具体如下:

“1”,指读一整本的名著原作;“2”,指两种课型――导读展评课(展示课)和自主阅读课(阅读课);“3”,指名著阅读导读课要达到的三维目标;“7”,指七个环节:①明确目标――②教师导读――③自主阅读――④摘抄笔记――⑤读情检查――⑥展示探究――⑦总结评价。

一.为什么要读一整本的名著原作

现实中的农村初中名著阅读出现了各种怪现象:有改编简化甚至异化虚化名著(少年儿童版读物或影视作品或动漫游戏等)的,有为获取信息进行短平快浮光掠影式速读的,有为应付考试急功近利只选读零散语段的,有为消遣只关注情节忽视历史厚重和人文品性浅尝辄止阅读的,……不一而足,令人乍舌。这样下去,作为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名著经典何以传承?

二.为什么设置两种课型――阅读课和展示课

一方面我们的名著阅读需要导引和展示。学生的阅读不能只停留在对故事情节的欣赏上,更要将品评人物作为突破口。因此,老师必须上好名著导读课,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对名著深刻理解和品评。学生读得怎样,效果如何,教师怎样知道,学生自己怎样知道,这就需要展示出来,并在展示的过程中通过相互点评、质疑、碰撞、趋同存异,更能加深对名著的理解与消化。

另一方面,无论老师怎样指导,怎样细讲,怎样分析,怎样训练,名著阅读最终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读才能达到效果,因为学生是内因,是名著阅读的主体所在。因此,必须设置自主阅读课,留足学生名著阅读的时间,“我阅读,我受益;我品味,我快乐”!

全文阅读

让名著阅读立体化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三年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还推荐了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阅读的篇目。吕叔湘先生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名著阅读。文学名著的确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文素养的绝好教材。再者从近年各地的中考及高考试卷来看,对名著的考查也是有增无减。

作为初中的语文老师,在名著阅读教学上感觉困难重重。一方面没有相应配套完整的教材和教参,(编者只在每本教材后面的附录里对所要求看的名著做简单的介绍);另一方面,很多时候可能因为课文教学的时间紧凑,教师就往往把名著阅读这块忽视了。这就造成很多老师只能凭着感觉去教学,教多教少是一回事,教好教坏,更是难说。

本人在近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不断地尝试用新的更好的方法来激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名著的学习中,在多次的尝试中,总结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 ,我把它归结为立体化的名著阅读教学。即让学生通过各种语文活动全方位的感受名著阅读给我们带来的知识与快乐。所谓“语文活动学习是相对于言语静听式接受学习而言的,它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操作性、情感性、实践性,它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积极体验和主动参与……提高语文素养” 。而且“语文活动学习强调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和探索欲望,强调多种感官的参与和多种心理能力的投入,活动形式丰富多样。” [1]以下就是本人在各种语文活动实践中展开名著阅读教学的方法总结。

活动一:读

阅读是前提,也是基础。我会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每学期课本后面的附录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去读。

名著的阅读是硬性要求人手一本的,所以我会在初一新生一入学后的家长会上,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之后每学期的期初就布置学生本学期的名著阅读计划,让学生事先买到相应的书,之后开始阅读。

时间的安排上,篇幅长的可以利用暑假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比如《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篇幅短的,就在正常教学的同时布置学生读,比如人教版语文初一上册课程就安排了冰心的《繁星・春水》和《伊索寓言》两本名著阅读。我就在期初布置学生阅读,阅读时间分成半期考之前和半期考之后。

其次,在阅读基础上的诵读,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诵读也是常用的阅读方法,诵读是学生对优美句段进行放声的有感情地朗读。对于好的作品,我们可以从诵读中体会节奏感,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韵,滋养心灵。清代古文家曾国藩谈到自己的诵读体会时也说过:“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