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初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通过对圆周率π值的探求,培养学生科学的和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及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研究的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圆周长、弧长(一)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圆周长、弧长公式;
2、通过弧长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探究新问题的能力;
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
4、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弧长公式.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弧长公式.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推导并总结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初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通过对圆周率π值的探求,培养学生科学的和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及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研究的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圆周长、弧长公式;
2、通过弧长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探究新问题的能力;
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
4、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弧长公式.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弧长公式.
教学活动设计:
“圆的周长”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的一个教学内容。教材要求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测量和计算圆的周长,进而推导出圆的周长大约是其直径的3倍多一点,最后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其中,对于例5,我进行如下教学。
1. 出示例5,指导学生进行读题。
2.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准备怎样来测量圆的周长?
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滚动法和绕线法测量圆的周长。
3. 实际测量圆的周长。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用自己的方法来测量事前准备好的不同直径(如2.5cm、6cm、10cm等)圆的周长,并将各自测量的结果填入下表。
4.学生进行汇报交流。
5.归纳总结: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
课题一:圆的周长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9~90页,第91页的例1及例1下面的“做一做”,练十三的第1~6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介绍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上的成就,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具准备
一根40厘米长的线,直径是10厘米的圆形硬纸板,一把40厘米长的直尺,铁圈,圆形铁桶,杯子,投影片.
教学过程
《圆的周长》是六年级上册的一节经典概念课,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让学生体验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探索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针对这个目标,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师:这个图形你们认识吗?(正方形)你能指出它的周长吗?(一位学生指一指)想要求出它的周长,你需要知道什么?
生: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
师:怎么知道边长呢?(量一量)
师: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已经量过了,边长是20厘米,算出它的周长了吗?(80厘米)你是怎么算的?(20×4=80厘米),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有什么关系?(周长是边长的4倍)
(课件出示圆)
《圆的周长》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56页的教学内容。教材本身的设计是一个小朋友绕圆形花坛骑一圈,问这个小朋友骑了多少米,进而引出圆的周长。两位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改造。下面是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
案例一:
(在复习了周长的概念之后,教师出示一个硬币)
师:这个硬币的周长是多少?你有什么办法知道?
生:把这个硬币绕着直尺转动一圈,用终点的刻度减去起点的刻度,得到的差就是圆的周长。
生:用一根绳子沿着硬币的边线绕一圈,量出绳子的长度,也可以得到圆的周长。
(出示电风扇)
师:电风扇的扇叶转动,它的末端转动时会形成一个什么图形?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62~6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方案等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并自主发现、总结求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圆周率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团结协作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课前思考】“圆的周长”是一节经典老课。但以“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为背景的实践与研究还是第一次。史宁中教授指出: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学生亲自或间接经历了活动过程而获得的经验。事实上,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个人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之一。遗憾的是,在常态教学中,教师很多时候会忽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经验主要被解题经验所替代,学生数学活动经验单一和不足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圆的周长”恰恰是一个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典型材料。因此,笔者把这节课的核心环节设计成一个开放性的大环节,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来制定、完善求圆周长方法的研究方案,然后根据研究方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求圆周长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经历比较完整的研究过程,即“猜―量―算―找”,试图让学生在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体验、感悟一种研究的方法。另外,我们觉得遇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也是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一部分,所以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来合理选择圆周率的取值,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数学学习的另一种价值体现。
【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引入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