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元旦的诗歌

元旦的诗歌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旧体诗就是古体诗吗

“诗歌”这个词来源于我国古代。在古代,能配乐的韵文叫做“歌”,不能配乐的韵文称为“诗”。“诗”和“歌”从开始产生时,就像孪生兄弟一样亲密无间,所以人们总是把它们合在一起称作“诗歌”。诗歌按时代可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

古典诗歌又称作古代诗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旧体诗(旧体诗词),简称旧诗。旧体诗分为古体诗、新体诗、近体诗、词、曲等。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古诗”的原意是指古代学者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

梁代,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从理论上总结评论了“古诗”的艺术特点和价值,探索了它们的作者、时代及源流,并大体确定它们是汉代作品。同时,萧统《文选》,以及陈代徐陵《玉台新咏》又从诗歌分类上确定了“古诗”的范围:凡无明确题目的作品,有作者的称“杂诗”,无名氏者为“古诗”。

因此,梁、陈以后,“古诗”已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而《古诗十九首》便在文学史上占有“古诗”代表作的地位,这一标题也就成为了一个专题名称。

今天所说的“古诗”,是指古代的自由诗,它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数不定(指杂言),不讲对仗,押韵没有限制,唐代以前的诗歌和唐代初期的非格律诗都是古体诗。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骚体诗(楚辞体,杂言)、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新乐府创于初唐。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已与原声韵不同,故称新乐府,到白居易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乐府诗的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等。

所谓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南朝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年间,故又称“永明体”,其代表诗人是谢。永明体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进步,为当时的诗坛注入了新的气息,树立了新的美学风范;他们所积累的丰富的艺术经验,也为后来律诗的成熟及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新体诗是由古诗到律诗的过渡形态。新体诗的代表作家是谢、沈约。宫体也是新体诗的一种,以女子为中心,咏物、艳情为主,诗风轻佻。代表作家是梁简文帝父子,庾肩吾、庾信父子,徐、徐陵父子。

全文阅读

生命体验与玄学思辨:穆旦诗歌的特质

摘 要:穆旦作为中国现代诗坛上最为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诗非常有艺术个性,总是在对传统的叛逆性、异质性中显现其创新,他的诗歌以深邃复杂的内涵和娴熟的技艺,将新诗的审美推向新的高度,生命体验与玄学思辨是其诗歌最突出的特质。

关键词:穆旦;生命体验;玄学思辨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005-02

“穆旦是九叶诗派中流派风格最浓烈且最有成就的诗人。”他既是一位自觉的现代主义者,同时又是一位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诗人,他的诗歌将新诗的审美推向新的高度,一个最大的特质便是将生命体验与玄学思辨融合为一体。那么这种特质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呢?

穆旦诗歌特质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来源,来源之一是西南联大外文系的求学经历,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穆旦的很多老师大多有过留学欧美的经历,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与英国现代诗歌有渊源,是艾略特等英国现代主义诗人在中国重要的传播者。他们之中的叶公超、卞之琳以及外教燕卜荪都曾介绍或评论过艾略特等人的诗作及文论。这就为穆旦深入接触艾略特等英国现代主义诗人提供了最直接、最便利的条件。可以说,正是由于这些文人学士的热情译介,才使得穆旦等为数不少的中国作家对艾略特作品产生了浓厚兴趣,继之以认真的借鉴和创造性转化。穆旦开始学习和模仿艾略特的诗歌创作,并将艾略特笔下的“荒原”意识进一步中国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荒原”意识。

来源之二是20世纪中国苦难的社会现实。作为诗人,艾略特对穆旦的影响是显现而深刻的,但民族时代的苦难对穆旦的诗歌创作则有着更为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半殖半封的时代背景,恐怖、阴霾的政治气候与破败荒凉的中国社会现状使敏感的诗人产生了幻灭之感,这种现实和心理激起诗人对社会现实与生命的思考,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艾略特《荒原》中弥漫的虚无情绪有了相通之处。在诗人看来,战时的中国就是一片辽阔的“荒原”――“走在无家的土地上/跋涉着经验,失迷的灵魂/再不能安于一个角落/的温暖,怀乡的痛苦枉然”(《控诉》)。战争使人们过着苦不堪言的生活,民族苦难带给人们的生活“荒原”随处可见,荒凉的土地,茫茫的野草,低压的暗云,单调的流水,说不尽的灾难,干枯的眼泪......中华民族步履艰难的灾难岁月,进一步强化了诗人浓重的“荒原”意识。

来源之三是穆旦自身独特的人生经历。1942年加入中国远征军,担任杜聿明的随军翻译,那时候穆旦仅25岁,以一个弱小书生的身份,参与了缅甸战场的抗日斗争。后来“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场不是“大败而归”而是“大败难归”――在大撤退中,杜聿明和戴安澜将军率领的第五军,被迫退入野人山,穆旦所在的部队殿后,他们于是进入了原始森林的地狱。诗人目睹了无数战友的死去,在这种向死而生的状态中,诗人深刻地洞见了常态世界所遮掩的非常态的真实,发现现存文化伪饰、虚无、阴暗等可疑性的一面,更深切地体认到自我生存的困境与难题。对残酷战争的亲历使穆旦直接体验了生活的荒凉并超越了荒凉,反过来,这种荒凉又给了他思想的启迪与精神升华的力量,融入了他的诗歌中,形成了弥足珍贵的“荒原”意识。

全文阅读

试论穆旦的诗歌艺术特色

作者简介:王卫卿,女,汉,2013级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专业,当代文学。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探索穆旦诗歌创作。穆旦用敏感的情思、矛盾的痛苦感受着人生的虚无、书写着世界的荒诞,频繁使用悖论的语言来表达内在世界的矛盾复杂,他诗歌中跳动着不同于传统诗歌的现代性抒情,为中国现代新诗发展作出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努力并成功探索出适合新诗发展新道路。

关键词:穆旦;现代主义;矛盾;悖论;意象前言:穆旦作为中国现代新诗史上最杰出的的诗人之一,受到西方诗人叶芝、奥登及艾略特的影响,接受一系列比较系统的西方诗歌理论。这些诗人呈现最多的是人类内心的苦难经验及人类命运的思考并表现出了悲观主义情感。艾略特对世界荒原意识的表达从精神上影响了中国新诗以及穆旦等诗人的现代诗歌创作。个人与社会、情感与现实所呈现的内心矛盾和苦痛,个体抒情和广阔现实相联系,使个人情感在社会群体中得到升华。穆旦诗歌深刻内省并自觉追求建构一种现代诗歌理论。

一、西方现代主义在40年代走向高峰,而中国新诗经历了传统诗歌的直抒胸臆、中国现代白话新诗浅白非诗性以及新月派朦胧、含蓄和象征派的晦涩。中国现代新诗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汇中萌芽。此时的中华民族正处在遭受外来侵略与,处于这样一个令人窒息的沉闷环境中,穆旦追求生命的本真的感觉状态而解决现实存在的危机创造出一种新的,更为符合当下意识的规范而反抗既成的规范。[1]

穆旦诗歌中表现出的诗美价值创造和探索是对西方现代诗歌的吸收和借鉴。他诗歌所表现的现代性语言传达出曲折隐晦的思想内涵。穆旦诗歌语言表现的更多的是一种哲理思辨,形而上的痛苦思考给诗人带来思维的复杂,陷入一种思考,王佐良在论述艾略特时指出:“在他熟悉的范围内,他却取得了诗艺上的又一次飞跃,而这部分正是由于他成功地提炼了一种适合于表现沉思的诗歌语言。”[2]穆旦受到西方诗人的影响自觉的使社会现实和个体生活相联系,自我经验的诗歌表达语言也带有沉思性的话语,这也是穆旦对诗歌语言的独特创造。

二、穆旦诗歌中运用的悖论修辞,在很多诗歌中得到了实践。如《出发》中诗人以直接质问的方式入诗,用“告诉我们”开头,把对象隐藏在文字中,实际上穆旦在此处质问的对象指的就是上帝,在基督教中上帝是万有的创造者。是一个全知、全能的神明者的形象,但是此刻诗人已经无法再去忍受现实的荒诞与虚无,向上帝质问,就意味反叛。“告诉我们和平又必须杀戮”“告诉我们这是新的美”“给我们失望和希望”在诗人眼中,上帝的行为本身就已经变成了一个悖论,当信仰成为一个欺骗,诗人自觉的从这种盲目的崇拜中解脱出来。因为穆旦发现了这种盲目的追随,并非个体自觉的选择,而是在一种强制力量下压迫所导致的。

穆旦的诗充满着悖义和陌生,世界在诗人的眼中只是一个抽象的结合体,他从混乱的现实世界中走了出来,以一个反观者的姿态审视着这个世界的丑与美,造成了他对他所处的那个世界产生了强烈的距离感、陌生感。而这种超距离的审视,不仅源于诗人所生存的世界的混乱与破碎,更源于诗人对人性、对自由、对信仰的深刻反思。战场经验的刻骨铭心,当诗人诉之于诗歌的时候表现的却是相对的冷静和平和。《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以第一次中国远征军的撤退经历为主要内容,寄托了穆旦对战友、对自我生命的情感记忆。战争的恐怖,诗人通过“死/生”转换来化解调和战争中牺牲。纷争还没停止,而战士却已停止,诗中的悖论的思维实现了内在情绪的情绪转折。诗歌中生死、动静的辩证思考,通过悖论思维达到一种平和的美,使诗的情感得到平衡,诗情转向平淡。“爱情的关系,生于两个性格的交锋,死于‘太亲热,太含糊’的俯顺。这是一种辩证关系,太近则疏远了。该在两个性格的相同和不同之间找到不断的平衡,这才能维持有活力的爱情。[3]爱情本身就是的矛盾、碰撞并存的,将对爱情的解读从表面升华至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中。穆旦诗中的悖论思维成为穆旦诗歌把握世界最好方式。

三、中国传统诗歌意象思维在《周易》中通过卦辞也就是言来表达,诗歌的情感就是诗歌的生命,以言说情是诗歌文字表达的体现。诗歌通过语言表达客观物象进而说明诗歌意义。客观对应物是意的载体,意象是情思的载体,通过立象表意图这是诗歌的更高境界的表达。也使诗歌的审美境界得以扩大。西方意象派诗人休姆认为:“有生命的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庞德也认为:“完成诗歌意象,就是登上了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4]穆旦诗歌的独到见解增加了穆旦诗歌的新颖性和现代性。同时表达了诗人细微复杂的思想感情。

全文阅读

节日为什么这样红

节日题材的诗歌在姹紫嫣红、百花齐放的文学园地里,是一朵美丽的奇葩;相对于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古典诗歌海洋,它的数量并不是很多,但是在近几年高考中它的身影频频出现:

2007年全国卷I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以寒食节为题材;

2008年上海卷王安石《壬辰寒食》以寒食节为题材;

2008年北京卷顾炎武《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以重阳节为题材:

2009年重庆卷孔尚任《折桂令・问秦淮》出现了重阳节与端午节两个节日;

2009年安徽卷 舒颉《小重山・端午》以端午节为题材。

传统节日进入高考试题当然不是骤然空降,而是在社会环境熏陶渐染下的软着陆,又恰恰体现了高考语文贴近生活,关注传统文化的特点。

2006年,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列入我国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啜饮祖先流传下来的文化佳酿。而2006年起,传统节日就开始辐射到高考语文的方方面面:病句、成语、现代文小阅读、诗歌鉴赏、现代文大阅读、第六大题等。涉及题型之广,火爆时间之长,前所未有。

全文阅读

庆元旦诗歌朗诵主持词

主持人 丁曼卿李家蔚 刘明浩 陈子豪

李丁:亲爱的爸爸妈妈

刘陈:亲爱的同学们

李丁:一曲“开门红”敲开了新年的大门

刘陈:一曲“开门红”带我们走进了日思夜想的2011

丁:2011五环旗将在中国北京高高飘扬

刘:2011世界将流行黄皮肤,黑头发

李:2011全世界的目光将注视着北京

全文阅读

穆旦诗歌中的独特意象

摘要:穆旦的诗歌迥异于其他中国新诗派诗人的风格,关键在于他诗歌内容的丰富性和意象的独特性。其中意象最为重要,大胆的把现代事物纳入诗中,并且其意象的运用有着强烈的反差,对读者的心灵造成猛烈的撞击。

关键词:意象;独特;反差

面对穆旦,评论家以及研究者不断的在纠结于他的“中国化”和“去中国化”的问题,却忽略了诗歌本身的重要组成元素――意象。当然人们去解构一个诗人的时候,一般程序是先知其人,后读其诗。因为古人云:“读其诗而不知其人,可乎?”这就使得解读者放弃了诗歌本身的一些特质,转而研究诗歌的形式和写作技巧。对于的穆旦研究来说,亦是如此。

诗歌是表现内心情感的一种载体。早在《周易•系辞》之中就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后来发展的到“言志说”“缘情说”,那么就是说感情的表达是需要借助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载体。不管是在西方还是中国,都对意象颇为关注,比如中国有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绎)辞;然后使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具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尤端。”西方出现的“意象派”,在西方文坛中的地位也是无可替代的。由此,本文认为研究一种文体形式的时候,要从作品本身来阐释其内容,而不能仅仅只是片面的了解外在的形式。本文要研究的是穆旦诗歌中的意象,其中意象的运用成就了他独特的诗风,同时也见证了他对中国新诗做成的贡献。

在读穆旦诗歌的过程中,往往感到一种晦涩、犀利、冷峻、绝望中又蕴涵希望、悲恸的背后藏着默默的温情,一切都充满了人性的关怀。这是一个诗人复杂的内心的一个呈现,不管它是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古典元素还是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的理论,他所做的就是要用诗歌这种文学样式来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运用这些意象来寄托和展现他挣扎的充满战斗的内心和渴望。然穆旦诗歌中的意象一方面是独具匠心的,两一方面是其中很多意象有着强烈的反差,这种反差给人一种心理上的冲击。

首先,了解一下穆旦诗歌中独特的意象。“血”一字,热烈、激动、躁动的情绪油然而生,如果在这个字前面再加几个定语和宾语,是不是会把人的心情推向疯狂呢,《野兽》一诗中“紫色的血泊”“血的沟壑”,红色和紫色都是鲜亮刺眼的颜色,进行组装之后,望之令人不寒而栗。而血的沟壑,思之有多少血在流淌呢?把野兽受伤的情形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也展示了野兽在血泊中在挣扎和愤怒。熟练的运用简单的意象,就把一首诗的感情全部展现出来了。而且这种意象在其他诗歌之中时少见的。见到“血”,就会联想到残酷的事情发生,给人留下的印象也并不美好,因此在同时代的作品中很少见到这样的意象出现。还有《还原作用》这首诗很有代表性,其中的一些意象构织除了一种独特的画面,“猪”“跳蚤”“耗子”“蜘蛛”“花园”,用“污泥里的猪”为起点,跳蚤,耗子在其身上粘着跳跃,这些都是平时人们嗤之以鼻、不屑谈论的动物,可入穆旦诗歌之中,而且运用的恰恰符合要表现的内涵。而且在《控诉》这首诗中,也出现了“耗子”这种意象。“我们看见无数的耗子”,耗子在人们心中就是一种尖嘴猴腮、生活在阴暗角落的动物,用耗子来对比那些善良勇敢的人,在冷酷麻木的背后隐含着默默的温情和希望。还有《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腊月”“锄头”“石磨”“大车”“木格的窗纸”“泥草的屋顶”“风”的“呜――呜”声音,配上寒风无不显露出北方平原的寒冷和凄凉,这些意象也勾勒出了一种意境,但这种意境却是不似其他诗人抒情般的浪漫,也不似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温情。尤其是最后一句“静静的,正承接着雪花的飘落”其中内含的是一种悲伤的、沉重的、无奈的却又坚韧的情绪。用意象造境,此类例子不胜枚举。

诗人的另一个独特之处还在于,把当时出现在生活中的随处可见的事物也纳入诗中,最为经典的是“勃朗宁、毛瑟枪、Herry王、咖啡店、通货膨胀、工业污染……”[1]等等。这些事物都是当时诗人的经历和所见所闻,诗人把它们用诗歌的语言串联起来,形成了一种迥异与郭沫若、徐志摩、戴望舒等人的诗歌内容和语言。诗人唐说:“读完了穆旦的诗,一种难得的丰富,丰富到痛苦的印象久久在我心目徘徊。他有一份不平衡的心,一份思想者的坚忍的风格,集中的固持,在别人懦弱得不敢正视的地方他却有足够的勇气去突破。”①穆旦是一个真正的用现代语言写现代诗的人,他给中国的新诗输入了新鲜的血液。一个可以把新事物写进诗歌,王佐良曾说:“穆旦最好的质量全然似乎非中国的”,“穆旦的胜利却在他对于古代经典的彻底的无知。”②当然引用这句话并不是又要陷入“非中国化“的轮回之中,而是为了要证明穆旦的与众不同,敢于运用新而实的事物。这些都是他的诗歌独特风格的鉴证。其实我们可以从他的诗歌中感受到那种对人民疾苦的关注,对生命的思考,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赞美》《诗八首》《春》《夏》《秋》《冬》《森林之魅》等等,在消极、沉重的意象背后,带着作者对人性、对生命、对民族的责任和满怀的希望。

其次,在许多的诗歌中,强烈反差意象的运用,会对读者的心灵形成一种猛烈的冲击。意象可以带动内容起伏不定,同时让人的情感也瞬间跌宕,感情在两个极端相互转换。在穆旦的诗中,这也可以成为是辨证思维,而且表现得相当深刻。正如唐祈所说:“穆旦在艺术表现和形象内涵上,追求高远的历史视野和现代人生存的哲学反思,无论取材于自然或社会现象,他的诗的意象中都有许多生命的辨证的对立、冲击和跃动。”③比如《在旷野上》中“碧洁的春天”“崇高的阳光”与“绝望的彩色”“无助的夭亡”这些意象和色彩的强烈对比,“春天”和“阳光”明媚且充满希望,“绝望”和“夭亡”让人则与之形成强烈死亡气息。这就使得读者感到了一种落差的疼痛。灰暗和明艳相对比,更增加了一种肃杀的气息。在夜里思索着“生”和“死”的意思所在,就像一个老人躺在夜里回顾生平过往的种种,看着自己的孩子慢慢痛苦的成长,世界好像变得不公平了,活着和死去开始成为一种思考。也许这就是人们总是认为他的诗晦涩、难懂的一个原因吧。人生的困难与生命的抗争在矛盾对立中迸发出刚强的火花,希望与绝望在奋发和孤寂中交错,他的诗冷中藏热,热中有冷。[2]换句话说,就是对受苦受难的人们极具同情心,面对那么多让人绝望又肃杀的境况,但内心又看到了希望的光芒不断在向我们招手。比如穆旦其他的诗《隐现》:“我们有机器和制度却没有文明/我们有复杂的感情却无处可依/我们有很多声音却没有真理……我们生活着却没有中心/我们有很多中心/等我们热爱时却已经一无所有”这首诗中运用了“我们有……却没有……”这就是一对反义词,却明显的感受到了诗人对于人类文明、生存状态、生命价值的迷茫和反思。

全文阅读

穆旦诗歌的现代主义特征

[摘要]现代主义突破了文学艺术现存的种种限制,对艺术形式和风格不断开拓创新,开创出前无古人的独特主题。穆旦是一个兼具敏感的思绪和深切的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他的作品带有金属般的质地,充实着饱满的情绪,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密度和强度都极高,具有强大的内心力量。

[关键词]穆旦诗歌现代主义

[中图分类号]I20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3-0079-02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出现了《中国新诗》和《诗创造》为代表的年轻诗人以及他们所创造的《现代》诗观。其中就有一个名叫穆旦的著名诗人,他是一个兼具敏感的思绪和深切的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充分发挥了《新诗》的特性,也展现出了社会现实中令人担忧和期许的部分。穆旦就是因为在西南联大时期受到了新批评派评论家、诗人燕卜荪(W.Emp-son)的《现代诗歌》的影响,并与艾略特(T.S.Eliot)、奥登(W.H.Auden)等英美现代诗人进行了交流,对其浪漫主义情感的改变有着巨大推动力。

一、“现代主义”一词的由来、特征及兴起

“现代主义诗歌”这一名词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在伯纳德・伯恩兹所作《英国文学史的范围》一书中,就以《现代主义的到来》为开篇卷首语。广泛来说,“现代主义”这个词汇诞生于20世纪初期英国发生的一场影响深远的文学革新运动。在这场文化运动中出现了所谓的“日日新”的文学概念,且这个概念成为了区别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的界限。艾布拉姆斯认为,“Modernism”现代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具有较为强烈的认识、感受和想法的文学艺术作品。[1]艾布拉姆曾经这样评述过现代主义的特征:“现代主义从根本上来说与西方文化艺术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现代主义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前卫派的史学艺术色彩。‘日日新’文学革命运动参与者就是这样一群具有创新理念的文学家。他们不再受到文学艺术的约束,对艺术形式和风格不断开拓创新,开创出前无古人的独特主题。”

二、穆旦诗中现代主义美学原则

(一)体现在诗的形象的现代生活化

全文阅读

如此“小诗人”

乙 我非常喜欢语文课,因为我对课本上的 古代诗歌特别感兴趣,唐诗宋词写得太 美了。

甲 这位同学,你说什么?你对古代诗歌感 兴趣?那你跟我学着点就行了。

乙 跟你学着点?就你呀,上课走神儿,不认 真听讲,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好好完 成。我跟你学什么呀?

甲 学什么?学唐诗宋词呀。我对唐诗宋词 特别有研究,我是个小诗人哪。

乙 你还是小诗人?

甲 当然了。知道“诗仙”吗?

乙 “诗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呀。

甲 知道“诗圣”吗?

全文阅读

春节与酒

南方网讯 在中华民族绚丽多姿的众多节日中,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是最悠久、最隆重、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在春节的众多习俗中,饮酒又是非常重要的。 早在西周时期,人们为庆祝一年的丰收和新一年的到来,就捧上美酒,抬着羔羊,聚在一起,高举牛角杯,同声祝贺,从此,开了过年饮酒的先河。到了汉代,"年"作为一个重大节日逐渐定型。到了这一天,家人放过爆竹后欢聚一堂饮椒柏酒,而且是让年龄最小的先饮。东汉时期,初一(又叫元旦)黎明时,各级官吏都要到朝廷给皇帝行贺年之礼,皇帝也兴致勃勃地接受群臣的朝贺,名曰"正朝"。汉制规定,群臣入宫朝拜需根据品位的高低带不同的礼品,皇帝也要设宴款待群臣,两千石以上的官员都可以参加御宴。经学家戴凭官侍中时参加一次御宴,皇帝为考察大臣们的学问,特令大家互以经史考辩诘难,释义不通者让坐给通者,戴凭连连获胜,连坐五十余席,一时传为佳话。这种朝贺之风往后愈演愈烈,曹植在诗中描写曹魏时期的盛况说:"初岁元祚,吉日惟良。乃为佳会,宴此高堂,尊卑列叙,典而有章。衣裳鲜活,敝敝玄黄,清酤盈爵,中坐腾光。珍膳杂沓,充溢圆方。笙碧既设,筝瑟俱张。悲歌厉响,咀爵清商。俯视文轩,仰瞻华梁。愿保慈喜,千载为常。欢笑为娱,乐哉未央!皇家荣贵,寿考无疆"。傅玄的《朝会赋》描写晋时情况更加生动形象,读之让人如临其境。元、清两朝的蒙、满两族入主中原后,也都积极汲取汉文化,极重元旦朝贺之礼,把赐宴当作拢络人心的有效手段。元诗人萨都刺《都门元日》一诗写道:"元日都门瑞气新,层层冠盖羽林陈。云边鹄立千官晓,天上龙飞万国春。宫殿日高腾紫霭,萧韶风细入青雯。太平天子恩如海,亦遣椒觞到小臣。" 汉民族向有"守岁"的风谷,"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周处《风土记》。唐代宫中守岁,常常大摆宴席,让侍臣应制作诗,歌舞升平。初唐诗人杜审言的《守岁侍宴应制》诗写道:季冬除夜迎新年,帝子王臣捧御筵。 宫阙星河低拂树,殿庭灯烛上熏天。 弹琴奏即梅风入,对局深钩柏雨传。欲向正元歌万寿,暂留欢赏寄春前。 皇帝大臣如此,一般的骚人墨客是夜也往往饮酒赋诗,不过他们多是有感而发,与御用诗人的一味歌舞升平大不相同。贾岛一生坎坷贫因,以"苦吟"闻名于世,除夕守岁时,常把一年所作之诗全部置于几案之上,以酒肉为祭,焚香祷告道:"此吾终年苦心也"。祭毕举杯痛饮,长歌度岁。韦庄则痛感韶华易逝,游子飘道:我惜今宵促,君愁玉漏频。岂知新岁酒,犹作异乡身。雪向寅前冻,花从子后春。到明追此会,俱是隔乡人。 宋时不仅"守岁",还有"馈岁"、"别岁"等花样,样样都离不开酒,"士庶不论贫富,……如同白日,围炉团座,酌酒喝歌""守岁之事,虽近儿戏,然而父子团圆把酒,笑歌相与,竟夕不眠,正人家所乐也。"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之后,除夕夜想起昔日此时阖家团圆饮屠苏酒的欢乐,再看看现在身陷囹圄、孤灯残照的凄凉,感概油然而生: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空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王安石客居他乡,佳节思亲,也难免生"断肠人在天涯"的感伤:一樽聊有天涯意,百感翻然醉里眠。酒醒灯前犹是客,梦回江北已经年。佳时流落真可得,胜事蹉跎只可怜。唯有到家寒食在,春风东泛濒溪船。 与文天祥的沉痛苍凉迥然有别,也与王安石的淡淡哀伤很不相同,词人杨无咎的除夕之作则表达了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望和欢度除夕的悠闲情调:劝君今夕不须眠,目满,满泛觥船。大家沉醉对芒筵,愿新年胜旧年。(编辑:姜志)

全文阅读

2011学校元旦晚会主持词

w.尊敬的家长朋友、亲爱的小朋友们:

y.敬爱的叔叔阿姨、可爱的小伙伴们:

(合)大家上午好!

w.今天我们欢聚一堂,辞旧迎新。

y.新的一年就要到来了,我们又长大了一岁。

(合)新的一年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新的生活!今天,我们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欢送今年的离去、迎接xx年年的到来!

(合).下面,就让我们把新年的祝福送给你,送给我,送给他,送给在座的每一个人!

w. 请您欣赏童声演唱《新年好》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