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现今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实践中,并不具备较为清晰的写景抒情散文的教学思路,每位教师按照自己固有的模式进行各式各样的语文教学,因此并没有构建起一套专门的关于写景抒情散文教学的方法体系。通过微观与宏观的教学方法探究,把握此类文章的教学规律,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实现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 写景抒情散文 教学方法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同学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展示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从而陶冶同学们爱美的心灵,锻炼其发现美的眼力。这单元有散文大家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梁衡的《夏感》、诗人何其芳的《秋天》,这四篇文章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是四篇经典写景美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这样告诉自己的弟子子贡,一个做手工艺的工匠,要想把工作做好,做得完善到位,应该先把工具准备好。因此教师想要上好此单元写景抒情散文的课,就应先要掌握教学的方法,才能把本单元的教学工作做好。以下是笔者对本单元教学方法的探讨:
一、理清文章思路
在学习和阅读写景抒情的散文时,首先要理清文章的思路。在每一篇的散文中,作者往往会着力描绘多幅图景,每幅图景如一条灵性的河流,将作者的情感贯穿始终。早在南朝时期杰出的文学理论家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就提到关于文学构思和创作的论述。“神与物游”[1]作为创作主体的“神”作为创作主体的“物”相融合统一,是艺术构思活动的基本美学原则。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作者的思维总是和客观物象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本单元的四篇散文都有十分清晰的思路,都是以总分总的结构来描绘四个季节的图景,如下图所示: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把理清思路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训练点,这是一项基本功。叶圣陶先生曾说:“我相信用这个办法读和写,练就这样一项基本功,将会一辈子受用不尽。”“阅读首先要求达到真正的理解,而达到真正的理解,自觉地注意思路的开展是重要方法之一。”[2]在《语文教学二十韵》里,叶圣陶先生认为“甚解岂难至?潜心会本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惟文通彼此,譬如梁与津。学子由是进,智赡德日新。文理亦畅晓,习焉术渐纯。”[3]他把“遵路”放在“潜心会本文”的第一位,可见,他认为理解课文首要从理清思路入手。《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在“阅读”部分的要求为“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与此相衔接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进一步提出“理清作者思路”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都是极有意义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实际上也进入了作者的思路,随着作者的思路走,遇到个别生字词不理解并不要紧,还是能大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只要遵循着作者的思路,利用思路的连贯性,就可以解读文中难懂的词句。同时理清思路对于学生的背诵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这些美文是学生写作的借鉴,很多老师都希望学生能够背诵下来。而理清文章的思路犹如透视,中间的条理脉络一清二楚,这样文章就了然于胸,将其背诵下来就不在话下。然而如果对文章思路的理解不清晰,自然背诵起来有时会“卡壳”,会一时想不起来。理清文章思路,大大有利于文章的背诵,可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二、品味优美语言
“学而不思则罔”。这里的“思”不仅是让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探究、推敲,也包括有书本而展开的引申和联想,与原文的关系比较密切;而联想则比较宽泛、自由,可以上天入地“精鹜入极,心游万仞”,从而让学生的思想进入一个新的领域,让学生保持这种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态度,而阅读的重点则应在于讨论与反思,阅读文章时,我鼓励学生通过讨论与反思,则有助于突破学生固定的学习模式,打破习惯的思维套路,实现思想的碰撞,发现并纠正谬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认识水平。为此,就要求学生不断的对自己的学习提出反思,以求更大的进步。
一、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学会反思。我根据文章的时代不同,体裁不同,布置不同的预习作业。比如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我要求学生要培养对文言文的“读懂”意识,这读懂的意义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读懂文章的字面意思,就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如上网、去图书馆查阅作者的有关资料,在课文学习之前,先请同学们介绍他们查阅到的资料,然后教师补充。对于文本内容的学习就是让他们能够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和借助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疏通字句,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在课堂上,再以小组的形式把各自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使上课的内容更加充实。除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的良好习惯外,还提高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但是对于资料搜集不准确,不全面的同学以及预习中有较多问题不能解决的同学,也请他们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以便在将来有更好的预习效果。二是通过识记、背诵、感悟、辨析、揣摩、比较、质疑等方法,深入领会文章的实质后探讨文章的思想内涵,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个人的文化积累。这样的几堂课之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并获得了意想不到的预习效果。
二、在开放型的作业中反思。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在于说与写的培养。写作一直是学生最头痛的事。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我从培养他们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做起。要求学生都做摘抄作业,而摘抄的内容不限制,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都可以摘抄,但是每页要留三分之一的空白写点评,写自己读书感受,心得体会,写出真情实感,敢于说真心话。让学生把这本稿抄本看做自己的作品集。在摘抄本的封面上写上自己的笔名。并且给这本作品集命名,写上序言,并制订新学期的读书计划。正因为读的都是自己想读的书,感兴趣的书。
所以不需老师督促,他们都能自觉完成。在此基础上我把一些优秀的散文作品给学生们欣赏。把散文的魅力展现给学生看,使他们认识到散文的魅力不仅表现在意旨之新、情思之真、构思之巧、意境之美等方面,也表现在语言文字上,好的散文以其精美考究的语言体现了散文独特的审美价值,我还把一些优秀的散文作家推荐给学生,并告诉他们,言为心声,文如其人。由于作家的禀赋,阅历、教养等不同,写成的文章也就各师其心,面目各异。所以要克服散文恐惧症,就必须要先去了解文章的作者。同学们学好了散文,也间接地为学习小说奠定了基础。这样一学期后,同学们在一起交流,讨论读书的心得体会,不知不觉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知识面扩大了。自然而然,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了进步。
总之,我认为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培养他们善于研究、探讨的能力,而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
吕叔湘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许多专家也形象地说,没有课外阅读的语文教学就像跛子走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也要求学生:“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基于此,本人开始了以课堂教学为指导,让学生自主选编文学读本开展课外阅读的实践探索。
一、确定书源,介绍书目
要编写《读本》,大量而且优秀的阅读资料储备是前提条件。所以,在茫茫书海中,把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战场放在学校图书馆是明智的选择。
根据图书馆的书源情况,一方面要介绍《语文教学大纲・附录三》上《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的书目,还应该介绍一些文学期刊,如《杂文月刊》《小说选刊》《青年文摘》《诗刊》《收获》《十月》等。需指出的是,书源的确定、书目的介绍,仅仅是指领了阅读资料与编写《读本》的方向和品位,绝不是以此来限定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编写范围。
二、课内指导,课外涵泳
1.指导阅读方法
要抓到肥美之鱼,除了大海中有丰富的“鱼群”之外,还少不了“打鱼”的精要之法。在课堂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授之以“渔”,如默读法,扫描法,跳读法,摘读法,记叙文“六要素”阅读法,议论文“三要素”阅读法,散文“形神”阅读法,诗歌“意象”切入法等等,以让学生“得法于课内”。
2.指导阅读方向
笔者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为语文弱科生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现在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分清体裁
江苏省近几年对高考作文的体裁有明确规定,要求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而学生出现的最普遍的问题就是文体不分,如何让他们分清这两种文体,防止写成四不像的作文,笔者是这样做的:
(一)初步感知
先给学生印发近三年来高考满分作文中规范的记叙文和议论文各10篇,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样的文章是记叙文,什么样的文章是议论文。这一步非常重要,只有初步感知好,才能进一步提高。
(二)硬性规定
语文弱科生初步感知后,教师要针对不同文体做出硬性规定,这样可以让他们在写作时更有针对性,少走弯路。不同文体的硬性规定:
记叙文:
摘 要:作文在初中语文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然而,写作效率和质量低下,学生害怕写作甚至是不喜欢写作的现象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如何改善这种现象,提高初中语文写作的方法,现从三个方面对初中语文写作方法行研究和探讨,对提高学生语文写作能力和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提高;写作方法
一、如何提高初中语文写作的方法
1.养成摘抄的习惯
写文章最好的方法是积累,积累一些素材和文章材料,这样在写文章的时候就会游刃有余。因此,为了提高语文写作的能力,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养成摘抄的习惯。例如,学生可以多背诵语文课文中的优美文章,这样时间长了,就有了积累,在写作中自然而然地就会利用自己背诵的优美句子,同时也增加了作文的亮点。
2.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
要提高初中学生写作文的水平,还应该让学生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在阅读了课本文章之后,要习惯于写一到两篇的小短文练手。因为很多优秀的文章都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让学生扩散思维,所以要立足于课本,培养学生写读后感的习惯,让学生在读后感写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写作的兴趣。在学生阅读了课外优秀文章之后,培养学生养成摘抄的习惯,摘抄一些优美的句子或者段落进行背诵,这样也可以增强学生的预感,积累更多的材料,让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运用自如。
3.整改语文课文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初中要在小学语文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和说话的能力。语文教学中也要让学生“听、说、读、写”并重,让学生想写、会写、有物可写。那么教师应从哪些方面给学生指导呢?
一、乐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乐写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我认为,首先应鼓励学生动笔写。针对学生手头上的优秀作文选,获奖作文集,指出这些内容其实大家也写得出,为什么没人敢写呢?关键是一个“怕”字,怕就不愿动笔。在思想上克服了“怕”字,让学生动手,写出日常所见的人和事,老师再加以辅导,肯定,学生有成就感,提高了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写。其次,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乐写。我定期举办“自编故事竞赛”,“同题作文竞赛”等活动,办“笔耕园”细作专栏。并鼓励学生积极向学校文学社和发行的作文刊物上投稿,学生就自然乐写了。
二、会写
要使学生会写,这才是教师指导学生作文要达到的目的。为了使学生会写作文,我从以下六个方面去做的。
1、引导学生坚持写日记
学生进入初中那一天,对中学的一切都感到新鲜。首先,我让学生观察校园,看学校的建筑物。并让学生写一篇“我们的校园”的日记。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从进校门的林阴道写到教学楼和综合楼,到后面的宿舍楼、食堂,最后写到铺满彩砖的操场,条理清晰,写得不错。再让他们留心身边的同学,要求勾勒出他们的外貌,刻画出他们的个性。这样步步引导,学生就不感到作文难了。
2、读写结合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个谚语告诉我们习惯的重要性,有哲人说:“由智慧养成的习惯,能成为第二天性。”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见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的重要性和意义性,其对学生的人生成长影响深远。那么,如何让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走进学生的生活呢?
一、“定时定量”的阅读习惯
“习惯成自然”。自制能力差、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读书是一种肢体相对静止而思维活跃的脑力活动,天生自抑能力强、爱动脑读书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故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体差异性,采用“鼓励+布置”的方法,引导学生多读书。如鼓励并布置学生每天临睡前(或每天中午)读半小时左右的书报,每天读一二篇美文,每周背记一二首古诗词,每月至少读一本名著,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培养了阅读兴趣,形成了爱阅读的习惯,就会终身受益无穷。
二、“疑思查询”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读书往往是浮光掠影,囫囵吞枣的多,善于疑思查询的少。引导学生读书时做到“敢疑、精思、善查、勤询”八字至为重要。敢疑,即敢于对书中的观点做法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精思,即在读美文或书中精彩片断要深入思考理解;善查,即遇到不懂的字词、历史典故、专用术语等,要善于查找辞书或上网查找解决;勤询,即有些不理解的东西,辞书或网上找不到,要及时请教他人解决,如果养成及时“疑思查询”的阅读习惯,就可以大大提高阅读质量。
三、“自主探究”的阅读习惯
由于每个学生的爱好兴趣不同,选择自己喜欢阅读的书报品种也有所不同,根据未来社会需要的不同人才理念,我们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报进行重点探究阅读,为自己成才打下牢固基础。如爱好文学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杂文等阅读;喜欢自然科学的,可以自主选择物理、化学、天文、医学等阅读;喜欢军事武器,可以选择有关武器类书籍阅读……总之,学生要发挥兴趣优势深入探究,如喜欢军事武器方面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去探究现代常规武器和未来尖端武器的种类、名称、型号、功能等;喜欢考古的,要深入探究各朝代历史、重要事件,以及各时期科学发明、文化艺术、农业水利等方面成就,等等,让学生读书学习有专长,有收获。
四、“摘抄剪贴”的阅读习惯
生活可以贫穷,思想却不能贫乏。而使思想丰盈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阅读,不间断的阅读让学生不断成长,而这些成长散落在字里行间时,便散发出智慧的光芒。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愿每一个学生都能把书卷当作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在阅读中享受成长的欢乐和喜悦。
摘抄笔记
走在人生的道路上,就是进行着自我的修行,做事情就是主要的修行方法,我说读书也是其中的一种修行!
一个人的阅读历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的历史,阅读是与一个个高尚灵魂的对话,也是反观自我心灵的开始,同时也是磨砺自我的开始!
当心静下来,你独自一人在寂寞安静的环境里读书时,你是不是感觉到书中有另外一个灵魂在呼唤你,与你作最美好的人生交流?我喜欢在深夜和寂寞的时光里阅读,在这时,我可以感受到自己心跳的声音,也可以洞悉到自己内心的世界!我在书中可以找到自己灵魂安栖的一枝,也可以听到美妙的歌声,还可以发现一个全新而美妙的世界。
(章慧敏摘自高伟俊《读书也是一种修行》 )
摘抄理由
“一个人的阅读历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的历史”,读到这句的时候便有一种莫名的喜欢和触动,容易让人产生共鸣。言简意赅,读书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把读书当作一种修行, 在阅读中拷问自己的灵魂,多么美好,多么完满。
语文新课标中,首先提到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问题。新课标中明确的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我们语文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思想冲击,大家一直在探索、实践、反思中寻求一种能体现新理念、新思想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探索中,我也做了一些尝试,下面我谈谈我在开展多项语文活动,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些做法。
一、改变学习语文的观念,积极开展各项语文活动,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1.向学生灌输大语文的观念
在近二十年的语文教学中、我认为向学生灌输大语文的观点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新课标的总要求,学习语文要有大局的观点,语文教学不能只是把几篇课文教好、学好就行了,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优秀读物,首先把初中阶段必读书籍读完,结合每期的名著推荐与阅读,可根据个人的兴趣扩大阅读的知识面,提高阅读的速度,阅读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以适应初中乃至高考的要求。
2.开展课外阅读竞赛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初一的学生,刚刚踏进中学的大门,首先要把学生领进文学的殿堂,感受文学的魅力,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新课标的颁布,使我们中学语文老师达成一个共识:名著的阅读很重要。我们要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更新教学思想是关键,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3.开展了古诗积累的活动
从初一开始,每天都要求读背古诗,根据诗歌内容的长短,要求两天或三四天背一首课外的古诗,主要依据是《初中生必背古诗文》一书。我的做法是:每天布置,早读或者课前朗读,课前定期检查,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同学,在班上形成良好的背诵的氛围。如果不抽检,有一些学生就会偷懒。从初一到现在基本上把这本古诗文书上的诗歌背过一次,有一些诗歌是要求在寒、暑假背的,每一个学期搞了一次课外古诗背诵默写竞赛活动,还发一点奖品给学生。第一轮诗歌背完之后,时间久了,学生早已经忘记了,准备搞第二轮的背诵,加深记忆,形成良好的背书的气氛。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大多数同学做得很好,当然也有极个别的同学配合得很差,自觉性不够,需要老师的及时督促。
语文科是工具性、人文性学科。语文素养的提升、情感审美的熏陶,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学记》言:“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缺乏规划必致低效甚至无效。唯有围绕各个知识能力板块,建立在“听”“说”“读”“写”等根本能力的基础上,胸中有大局观念,三年一盘棋,科学地进行宏观规划,才能避免重复劳动和无效劳动,构架起一座循序渐进系统提升的通往高效教学的登云梯。
一、课前演讲分享知识——能说会道的小舞台
叶圣陶先生提出,说话训练是开启学生思想之门、引导学生发表之欲的“总枢纽”。教师若抓住“说”的“总枢纽”,就能带动语文教学全局。课前三分钟演讲,就能提高学生说话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促进阅读,开阔视野,锻炼胆魄。破除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舞台,充分体现新课程“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但若缺乏规划,效果会大打折扣。就初中三年学情,可大体加以规划:
1.初一:短小故事、热点新闻,兴趣至上。学生经历了从小学到初中的跨越,部分学生学习时精力不够集中,语文水平较弱。演讲内容侧重于学生最感兴趣的东西,主要为小故事、小新闻等。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增长见识,培养学生简明扼要表达的能力。
2.初二:精短美文、哲理散文,有读有析。进入了初中角色,语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还没有中考的严峻压力,这个阶段是拓展阅读,提高语文素养的最好时段。演讲内容主要为精短的美文,哲理散文。这能培养学生赏析短文的能力。
3.初三:专题积累、精品论据,服务中考。面临中考,需要更直接地为考试服务,积累丰富作文素材,增加语文积淀,促进学生厚积薄发。演讲内容主要为精品论据,如伟人事例,时新社会热点等。素材的积累,能让学生作文言之有据,内容丰富。
演讲素材主要来自学生。为让内容更精彩,学生须先广泛阅读,这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教师每月应适当推荐些素材内容。亦可通过师生点评,督促演讲保持良好的质量。学生每学期有四次以上机会,在锻炼中胆量大增,说得更流利了,学生表演欲望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其他同学在“听”中收获知识。在互动交流中,课堂气氛大为活跃。
二、统筹安排阅读训练——零存整取的集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