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活动简介
散文诗《捉迷藏》是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中班上学期的一节活动课。散文诗以其优美的字眼吸引着众多的人,它用短小精悍的篇章向我们阐述着文章的魅力所在。在幼儿园,在孩子们面前,我们也以其独特的方式对幼儿进行着熏陶与感染。
二、活动内容
附:散文诗
捉迷藏
黑夜用长长的手帕,把太阳的眼睛蒙起来了,趁它还在数着:一、二、三、四……颜色们赶紧找个自己喜欢的地方,静悄悄地躲起来。
绿色躲在草丛里,黄色躲在里,红色躲在枫叶里,蓝色躲在天空里,白色躲在云朵里……
大家都躲好了,黑夜就把手帕解开,太阳睁开眼睛,一下子就把它们都找出来啦!
散文诗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的形式,幼儿散文诗是以幼儿为主体接受对象的适合幼儿欣赏的也是幼儿比较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优秀的幼儿散文诗短小精悍、立意新颖、想象丰富、语言简明纯朴、快乐、甜美、充满童趣,富有诗情画意,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幼儿园开展文学欣赏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幼儿的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及审美思维的形成能起到独特的作用。在具体的散文诗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师对幼儿散文诗的特征、教学方式的把握,直接关系到幼儿散文诗的教学效果,再简单的诗句,对幼儿来说,学起来还是有困难的。具体表现在:幼儿对散文诗所蕴涵的内在信息不能真正的理解和体会;对散文诗优美的语句理解不深入,仿编、创编诗歌的能力不强,也就是对散文诗结构美这种表现形式的学习、运用能力不够;朗诵时缺乏情感。为提高散文诗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新的尝试,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多种形式让幼儿体验、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意境,就是文学艺术作品中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幼儿的思维直观、具体、形象,活动带有较强的情绪色彩,在散文诗教学中,如果一味地让幼儿学习掌握优美的词句,幼儿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因此,我们将重点放在多种形式让幼儿体验、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上。
如新授散文诗《春天是一本书》,活动前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寻找“彩色的春天”、“会笑的春天”、“唱歌的春天”,多方位感受春天,并引导幼儿与小伙伴们相互说一说;教室内主题墙上布置“彩色的春天”(黄的迎春花、红的桃花、绿的柳叶、白的梨花……)、“会笑的春天”(小池塘的酒窝、小朋友的笑脸……)、“会唱的春天”(春雷、春雨、燕子、青蛙……),让幼儿犹如在一个童话世界里,直接感受到散文诗中的意境美;活动中让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优美的音乐、动人的散文诗语言、鲜明的形象、迷人的画面……),在视听结合中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去进一步感受作品的丰富意境,幼儿注意力集中,思路开阔。
又如散文诗教学《春节是个百音盒》,活动开始,结合挂图通过谈话帮助幼儿回忆过春节时的热闹情境,唤起幼儿已有的关于春节的感受,尝试让幼儿通过从各自的理解出发表述对春节的认识,进而激活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初步欣赏的基础上让幼儿观看精心设计制作的形象、生动、快乐、有趣的课件:伴着“叮当叮当”的响声,圣诞老人的礼物车还没走远;“噼啪噼啪”声中烟花和爆竹、“哗啦哗啦”风中舞动的春联、“咕咚咕咚”锅中翻花的元宵和水饺让新春的气氛浓浓的;“咔嚓咔嚓”声中小河不停地打开透明的冰窗晒太阳;“嘻嘻哈哈”是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在视听结合中,让幼儿进一步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帮助幼儿在脑海中建立了有关春节的立体的印象。
有时还可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体验、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如散文诗教学《捉迷藏》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再根据教学内容让幼儿分别扮演相应的角色(黑夜、太阳、绿色、白色、黄色、蓝色、红色等),在这种氛围中,让幼儿直接感受到散文诗的意境美。
二、寻觅散文诗的语言亮点,以幼儿乐于接受的方式丰富给幼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散文诗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教师要善于寻觅散文诗的语言亮点,然后以幼儿乐于接受的方式丰富给幼儿,让幼儿创造性地运用到生活中去。
摘 要:中国现代文人的情感解放发端于“五四”的思想观念解放,由此产生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抒情散文。发展至今的新时期抒情散文的诗意能够真实反映现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具有日常生活化、浪漫与象征化诗意等特点。
关键词:散文;诗意;特点
中图分类号:I2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1
中国的现代散文发展过程中,抒情散文与“诗意”紧密相连,具体表现在现代文人积极追求散文的诗意与诗化的创作普遍现象。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讲,“诗意”通常应该是解读中国新时期抒情散文的关键之一,亦应该是新时期文人追求的艺术精神的相应表现。
一、抒情散文的历史流变
回溯中国现代散文的开创阶段,一般意义上的散文观念尚处于从一般散文体向文学散文体裁进行过渡的阶段。1917年,刘半农先生最先提出了“文学散文”的概念。随后在1921年,周作人先生通过介绍外国的“论文”,并率先把文学散文第一次称做“美文”,成功引导了当时散文创作的抒情风潮。通观“五四”时期的文人对散文“抒情”的认识往往不及“记叙”与“议论”那样深刻。但因为“五四”是思想观念解放的标志与开始,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文人个性与情感解放的发端,因此得以最早给散文划出一块“抒情”的园地。他们通过撰文或是通过翻译来强调散文的个性方面与感情表达,进而强调散文的抒情特性,因此散文的“抒情”功能才逐渐得到认识,并进一步发现了散文与诗在抒情方面存在相通之处,众多作家开始在散文创作中进行“抒情”与“诗”的境界追求[1]。
新时期的抒情散文实际上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而发展至今,在本质上是文学个性化生长历程,尽管对散文抒情境界的理解不完全相同,但是诗意却是他们共同追求的散文艺术目标。不同的作家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诗意追求与抒情风格,有的表现为生命哲学的诗化,有的突出审美意象与精神层面的追求上。在语体上,抒情散文给中国现代文学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诗意体验,作者用诗人的眼光与诗人抒情,从而决定了类似于诗人散文表现出最集中的诗意。新时期的抒情散文因文体的唯美精致、流畅优美和及人化诗意的言说表达方式,抒情散文已经迎来了发展的大好契机。
二、新时期抒情散文的日常生活化诗意
【摘 要】 散文诗以其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情感,生动的语言被人们所喜爱,是幼儿园语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这种成熟的语言样本对于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幼儿的多种感官,增加幼儿经验,烘托散文意境,运用多种方法,让幼儿有所听,有所看,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悟,感受语言带来的享受,在其过程中丰富词语,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感受事物之间的美好关系,发展幼儿的语言创编能力。
【关键词】 散文诗;经验;意境;理解交流;丰富语词;理解创编
【中图分类号】G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2
散文诗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的形式,幼儿散文诗是以幼儿为主体接受对象的适合幼儿欣赏的也是幼儿比较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以其洋溢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凝练、优美、生动的语言,被人们所喜爱,她短小精悍、又富有诗情画意,读起来朗朗上口,被幼儿所接受,对幼儿的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及审美思维的形成能起到独特的作用。《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散文诗作为一种成熟的语言样本,其精炼的句式,同时蕴含着丰富的语词和深刻的哲理,对于增加幼儿的词汇量,发展幼儿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对语言的感受力及对自然、人、事物之间美好的关系的感悟有重要的作用。然而这种成熟的语言样本,对于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他们眼里很多语词就是抽象的符号,优美的意境他们也很难体会,其中的关系也难以理解。怎样将这些抽象的符号升华为幼儿的体验,再结合自己的经验,欣赏、热爱、创造诗化的语言,产生情感的共鸣?
一、从生活入手,积累经验
幼儿的学习兴趣离不开他们的生活经验,脱离生活的学习内容即使再美,幼儿也不会喜欢,爱由心生,连爱都谈不上,怎么会有感悟呢?因此经验的铺垫,亲身的体验是幼儿学习散文诗的基础。
(一)注重平日经验的积累。散文诗的很多内容来自自然,赞赏大自然的美,如四季、雨露、植物等。这些内容需要天公做美,幼儿才能去感受,有一定的时节性。这些就需要教师注重平日的积累,如春天下小雨时,带领孩子去感受春雨绵绵的感觉;秋天落叶时,和孩子一起捡树叶;冬天下雪时,和孩子一起玩雪,体会下雪的快乐,或在天气允许时去观察云、捕捉风等等,幼儿在经验积累的同时,也是情感的陶冶与积蓄,这样再与散文诗碰撞时,很容易摩擦出情感,产生共鸣。
(二)针对散文内容有意识的铺垫。散文诗的内容并不是对事物的简单描述,其中蕴涵着事物间的美好关系,事物的变化,对于年龄小,知识经验缺乏,思维单一的幼儿来说,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这时就需要根据内容有意识的铺垫,引导幼儿更深入地了解,如散文诗《芽》,也许很多幼儿只注重参天的大树、美丽的玫瑰、丰硕的果实,不了解这些都是由不起眼弱小的芽开始的,诗中恰好向幼儿展示了这一过程。因此学习前带领幼儿去观察小芽、亲近小芽,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感受他们强大的生命力,对于理解散文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本文从选择并分析教材,制定教育活动目标和重难点;利用农村的自然条件,让幼儿感知散文诗的意境美;设计相关的问题,让幼儿去领会散文诗的语言美:创设适宜的环境,激发幼儿欣赏散文诗的兴趣;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加深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利用教师的感染力组织好散文诗教学活动等六方面阐述了幼儿园散文诗教学的点滴体会。
【关键词】散文诗 语言美 意境美 感染力 欣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051-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喜欢欣赏文学作品,理解作品的内容,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散文诗兼有诗性和散文性,它将浓郁的诗情画意融进散文的躯壳里。散文诗既有诗的构思、意境,又有散文舒展自然,若行云流水的文笔特点,它是诗情美与散文美的完美结合。
幼儿园教师承担着儿童散文诗的教学任务,必须正确对待散文诗教学,从而陶冶幼儿的情操,丰富幼儿的词汇,使幼儿语言得到健康的发展,并获得美的享受。我尝试了多次的散文诗教学。在这里,我运有用中,大班教材中的几篇散文诗并结合农村幼儿的特点,谈谈散文诗教学的点滴体会。
第一,选择并分析教材,制定教育活动目标和重难点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首先,教师应选择适合幼儿各年龄特点的教材,把握好教材内涵。在分析教材,理解教材的基础上领会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只有这样才能够正确的引导幼儿去感受和欣赏散文诗。如:大班散文诗《云彩和风儿》就是一首具有童趣的散文诗,作品中所说的云彩是幼儿所熟悉的。作者把云彩被风吹过后的样子说成了是小船,大狮子,胖娃娃,并把这些事物拟人化了,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拓展了幼儿的想象空间。这首散文诗富有童趣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使幼儿易于接受。又如,中班散文诗《两片树叶》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散文中说到:“呵,这树林会唱歌”,“瞧,这两片叶子多像是小树的两只耳朵。”这些语言描写都是富有儿童情趣,通俗易懂,幼儿乐于接受。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感受散文诗所表现的春天的美;
2.积极参与想象活动,学习用优美的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
3.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重点:理解散文诗中优美的词汇和语句,感受语言美和意境美。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活动前与家长联系,带幼儿到户外进行亲子郊游感受春天。
材料准备:制作有散文诗内容的PPT,关于春天的音乐。
【阅读目标】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它融合了散文的描写性和诗的表现性等诸多方面的特征。从形式上来看,它虽有散文的外观,却没有诗歌的分行和押韵的特征,但却“形散而神不散”;从本质上来看,它属于诗歌的范畴,有诗歌整体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因此,在阅读散文诗的时候,同学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散文诗一般表现的是作者基于社会或人生背景下所抒发的感受﹐因此,同学们在阅读的时候要善于捕捉住散文诗中以描写客观生活所生发出作者情感的片段。
2.散文诗虽然兼有散文和诗歌的特征,但它并不等同于抒情散文。归根结底来说,诗意丰富的散文始终是散文,而散文诗却是一种兼有散文形式的诗歌体裁。
3.一般情况下,散文诗的作者都擅长运用生花妙笔把平淡无奇的文字,组合成优美生动、准确精练的语言,以抒发自己对于人生的无限感怀。因此,把握散文诗的情感脉络,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是阅读散文诗的关键所在。
【即学即练】
唐朝的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引导幼儿欣赏散文诗,不仅能给幼儿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还能让幼儿在学习散文诗叙事、记人、状物或写景的独特方法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但目前幼儿园散文诗欣赏教学中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为:重认知轻情感、重机械传授轻审美体验、重读背训练轻自主表达等等。这些弊端,严重扼杀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也让教师觉得散文诗教学索然无味。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探索,从散文诗文体特点以及幼儿的学习特点出发,总结提炼出散文诗欣赏教学的指导策略。
设――巧妙创设优美意境
意境是诗歌的灵魂,而散文诗作为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在美学上尤其讲究意境美。意境是客观之景与主观之情的水融,两者虚实相生,情因景而生,景因情而活,故而意境极具感染力。虽说“意境”并不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玄妙之物,但对幼儿来说,如何感受散文诗中的优美意境,确实需要教师借助手段巧妙创设。如散文诗《绿色的梦》:这是一个特别的晚上,大家都做了一个特别的梦。小兔子梦到了绿茵茵的草地,草地上五颜六色的花儿,是她美丽的发夹;青蛙梦到了绿绿的荷叶,田田的荷叶下,是他的好朋友小金鱼;瓢虫梦到了绿绿的叶子,晶莹的露珠里,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幼儿梦到了绿色的小岛,绿色的清香沁到了他们的心里。整首诗里描绘了优美温馨的意境,教师是这样创设的:首先把活动室布置成了一个绿色的世界,有绿色的窗帘和许多绿色的物品,多媒体里播放的是诗歌中描绘的绿色场景,幼儿们在这样的场景里,倾听着舒缓的摇篮曲,感受到轻松浪漫的氛围。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幼儿思考和想象:在这绿色的世界里,小动物们会做一个什么样的绿色的梦?如此巧妙地为幼儿营造出优美的梦幻般的意境,为幼儿的散文诗赏析搭起一座想象的桥梁。
讲――教师声情并茂讲述意境内涵
鉴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他们对散文诗的欣赏与创造不可能像成人那样直接通过阅读文字而获得,更多地需要依靠教师的朗诵来感受。
首先,教师要认真鉴赏散文诗,把握作品准确的感情基调,是清新自然、优美舒缓,还是活泼明快、诙谐风趣,这样才能恰如其分地进行朗诵表达,有助于幼儿对作品情感的感受和领悟。其次,教师在示范朗诵作品时,所投入的感情还应该是真挚自然的,是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流露出来的由衷的喜爱、自然的陶醉,这些会带给幼儿很深的感染力,会更好地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喜爱。如在一次观摩活动――诗歌《夜里什么人不睡觉》的欣赏教学中,老师怀着对晚班工作者尊重以及崇敬的感情朗诵了诗歌,幼儿们听得热泪盈眶,甚至有幼儿表达:“老师,我长大了也想做一名这样的人!”观摩的老师听了都大为动容。
解――寻求多种方法化解赏析难点
散文诗欣赏教学中主要存在两大难点:一是对想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的理解;二是对诗歌结构的把握,尤其是前者成为幼儿散文诗欣赏的障碍。所以,有效化解难点是幼儿散文诗欣赏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多年实践,笔者总结出以下有效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解读是最重要的环节,现代散文的课堂解读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内容。本文以“美读式解读”“批注式解读”“诗解散文”及“诗文配对”等全新视角,化解传统教学模式和固有结构流程中现代散文解读的顽疾,探讨文本解读方式的改变所带来的课堂激情释放和学习热情回归。
一、美读式解读
散文较强的抒情性,特别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在理清字词的基础上将文章抑扬顿挫地诵读出来,因此,选择美读阅读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情感的把握和感悟。美读,就是美美地朗读文章。叶圣陶把带着感情、读出感情的朗读称之为美读。关于美读,余映潮先生则认为:要将课文视为一篇不可多得的朗读材料,让学生在朗读之中体会到文章的铿锵之声、音乐之美,体会到文章的起承转合、急迫舒缓,体会到文章的气势、神韵、风格……如教学部颁教材初中第一篇课文《春》,如何使学生充分感受朱自清笔下“如诗如歌如画”的春景,一直都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如果单纯地由教师在梳理文章大意后,直接套用传统的讲授分析法,通过对“盼春”“绘春”“赞春”进行结构化赏析,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知识消化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采用美读的解读方式,效果甚佳。在进行第一课时的教学前,教师做了十分充足的铺垫:要求学生利用两个周末的时间收集并摘抄关于春的诗句和文章片段,利用课余时间和大家分享;因为执教班级为小学直升班的缘故,彼时正值阳春三月,校园内春意盎然,于是利用半节自习课的时间让学生走出教室,切身感受春天的风、草、花、意。这个铺垫十分重要,不仅解放了学生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固有观念,学生对春景也有了更真实的感受。在让学生对春有了充分的感受后,花了一个课时的时间与学生一起共同美读了这篇《春》。第一步:让学生齐读,读完后纠正字词。第二步:范读一遍后让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第三步:化整为零,将文章每一个部分拆分,品读并示范美读中每一个部分的句读、语速、重音、情感。学生们的回答令人欣喜:读盼春时应略显急促,带着渴望心情;读春雨时要传达出一种宁静优美的意境,语速要慢;迎春部分读出迎接春天的欢快,语速要快一点;文章最后对春天的赞美要层层递进,情感一步一升华。第四步,聚零为整,再一次配乐带感情地朗读。通过这种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美读,最后学生的表现出人意料的好。
二、批注式阅读
关于批注式阅读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可以从接受美学和建构主义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接受美学认为,作品在没有读者读之前,只能是一部半成品,其强调了读者的积极参与性与接受姿态。读者在阅读之后,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作品相融合,等于说是和作者重新创造出了新的艺术品。正如苏联著名评论家卡瓦连柯说:“一部优秀的作品是由两个人完成,由优秀的作者写出来,由优秀的读者读出来。”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者,他们不是被动的欣赏者,在他们做批注的同时也在发挥着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他们把自己的所想所感和文章内2017.5容结合,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处于主动创造的中心地位的,这与接受美学的读者中心论一致。因此,接受美学的读者中心论为批注式阅教学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学生自觉地将所得的材料汇聚、分析,借由作者的情感来提升自身的情感,从作者的思想中汲取对自己有效的信息,进而延伸拓展。在批注式阅读中,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中心地位。教师传授的是批注式阅读的方法,而进行批注式阅读这一实践则由学生来完成。针对学生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教师将传统的批注式阅读融入教学之中,一般从初中一年级便开始培养这种阅读习惯,到初三时效果已经十分明显。所谓批注式阅读“便是直接在书上做记号(圈点或画线)和在‘天头’‘地脚’上写上心得、体会、评语或疑问等。”“批注式阅读法”,是将传统的批注式阅读引入到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系统讲授法有一定的差别。通过教师引导,教授批注的方法和内容重点(包括题目的含义、作用;深度品味文中语言;标点、句式的赏析;文章解读的体会、感受等等),学生自行选择文本,进行系统的批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再以自我为中心精心讲解,而是把阅读的任务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有思考的阅读,像深潜的人,潜入到文章深处,穿越时空,与作者进行心灵对白。而留在文章上的圈点与分析,对日后“温故而知新”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文章的批注式阅读需注重两点。一是“松弛有度”,一般传统课堂教师在系统讲授课文时,因为受课时和授课对象的集中性影响,往往使学生为了紧跟教师的节奏而手忙脚乱,而批注式阅读让学生在阅读时就将老师要讲的大部分内容自己批注出来,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二是批注式阅读的高效性,有目的有条理的阅读对文本信息的提取更快更准确,就不会出现以主观驾驭客观的失误。
三、诗解散文
诗解散文的灵感来源于一位女生创作的一首关于校园春景的小诗《棠外春晓》:黄蕊红瓣海棠开,嫩粉桃花还笑来。暖风吹拂树梢头,漫天飞花落我怀。正是这首诗激起了我们通过“诗歌”来解读《散步》的冲动,在完成对字词的学习、文章大意的梳理和主题理解的基础上,化《散步》为诗歌。这引起了学生强烈兴趣,周末两天的时间创作出来的作品令人喜出望外,虽然大部分同学都只是对原文语句进行组织和改编,但他们的诗作已经将《散步》的情节、感情融于其中,很明显的是下了功夫去钻研了作品的,经历了一次诗意的栖居。这里不妨欣赏一下小诗人们的作品:是谁拖住了春天?她来得太迟了,太迟太迟了。但她还是来了,我赤着脚丫去迎接她;南方初春的田野,新绿随意铺着,有浓,有淡;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有黄,有绿;南方初春的田野,水波粼粼的鱼塘,咕咕冒泡。是谁,拖住了春天,而又无可奈何放她归来?这次“诗解”《散步》所取得成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散文与诗同别的文体相比,抒情性都很强,这一共性是诗解散文的前提。当波德莱尔的《小散文诗》面世以后,散文和诗的界限便愈加模糊。莫怀戚在谈自己创作《散步》时也说过:“因我不善诗作,它就成了散文,但它有很强的抒彩。”所以通过将散文诗化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二是对于学生而言,诗相较于散文更具神秘性,这往往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冲动与热情,反馈给老师的自然是硕果累累。这是诗解散文的重要条件。诗解散文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地位发生转变,这一转变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所要求的以生为主,以学生的探究为主,教师的角色变成组织者、引导者以及参与合作者。学生成了学习的主角,也真正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
四、诗文配对
今年是中国散文诗诞生90周年。中国散文诗与中国新诗是孪生姊妹。90年来,中国散文诗经历了时代和历史的风云变幻,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艺术走向,有繁荣、有萧条,但总体上在茁壮成长,发展成熟。一代又一代散文诗人付出了心血,为中国散文诗的丰碑添砖加瓦。90年中国散文诗的成绩不能说非常丰硕,但步伐是坚实的,收获是明显的。中国似乎还没有产生如屠格涅夫、泰戈尔、纪伯伦那样的大散文诗人,但鲁迅的散文诗放在世界散文诗经典中毫无愧色。中国散文诗人以鲁迅为旗帜,锲而不舍地在这块田地上辛勤耕作,所取得的成绩不应小视。与散文诗创作的进展同步,散文诗理论家们作出了努力,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创作为理论提供了研究的基础,理论又进一步推动了创作的发展。
中国散文诗在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中似乎于隐性地位。这说明社会还在等待着散文诗人们作出更大的努力。
为了纪念中国散文诗90年,我们组织了这次评选活动。我们的指导方针是:公正、公平、公开。本奖设立五个奖项,就是:
一、中国散文诗终生艺术成就奖
二、中国散文诗重大贡献奖
三、中国当代优秀散文诗作家奖
四、中国当代优秀散文诗作品集奖
五、中国当代优秀散文诗理论集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