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有机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者研究有机农业论文

1问题的引出

农业是为人类提供食物加工原料,现代的常规农业给人类带来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丰富的物质产品,但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的化工合成化肥、剧毒性农药等是食品安全隐患存在的首要因素。为了实现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人们提供健康的食物原材料,各种形式的替代农业,如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理性农业等应运而生。有机农业是保障农产品安全、实现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方式之一。

2有机农业相关文献的定性分析

2.1关于有机农业

由于国情和农业的侧重点不同,各国对有机农业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欧洲主要强调有机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有机肥料和适当的耕作,而非使用化学肥料,通过自然的方法进行病虫草害的防治。美国对有机农业的定义则注重生产过程的细节,不要添加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和饲料添加剂等,主张进行轮作、秸秆等废弃物还田,生物方法来防治病虫害来保持土壤的生产力和耕作力。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简称IFOAM)认为有机农业包括所有能促进环境、社会和经济良性发展的农业生产系统,其他生产细节和欧洲、美国相似,认为有机农业要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2.2关于有机农业效应分析发展

有机农业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卢祥元等认为有机农业宏观经济效应主要是增加农民收入、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压力、利于出口贸易方面;微观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增加市场需求或者降低有机农产品价格[3]。杨小科指出,根据德国农业部的农业年度报告,有机农业生产方式从事生产的企业的多年平均纯收入水平,无论是按单位土地面积还是单位劳动力计算,均至少不低于以常规生产方式生产的农业企业。有机农业相对于常规农业而言,不仅给农业生产者带来收益,而且给非农产业部门带来好处,产生诸多的正外部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生态环境;二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碳储量和土壤肥力,保护生物多样性。黄国勤认为,发展有机农业可以向社会提供高质量、安全、健康的有机产品,满足人们对健康、高品质食品的需求。另外,有机农业能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镇一体化建设;发展有机食品可以提高妇女的现金收入和地位,在生产过程中妇女将目光投向市场,会积极主动地向外界寻求知识和技术,使妇女从生育中解脱出来,使妇女少受常规生产所带来的农药等身体上的伤害。

2.3关于有机农业发展模式

全文阅读

中美有机农业论文

1有机农业生产与有机产品贸易现状

据FiBL-IFOAM统计,截至2011年底,有162个国家和地区从事有机生产,有机农业用地达到3720万hm2(包括有机转换的面积),另外还有3250万hm2的非农业用地,主要是野生采摘。由图1可知,农业用地最多的地区是大洋洲(1220万hm2,占32.8%)和欧洲(1060万hm2,占28.5%),其次是拉丁美洲(690万hm2,占18.5%)、亚洲(370万hm2,占9.9%)、北美洲(280万hm2,占7.5%),最少的是非洲(110万hm2,占3.0%)。由图2可知,有9个国家的有机农业用地超过100万hm2。与1999年相比,2011年有机农业用地增加了2倍多。中国是亚洲有机农业面积最多的国家(190万hm2),美国则是北美洲有机农业面积最大的国家。2011年,有180万有机生产者,亚洲、非洲、欧洲各占34%、30%、16%。尽管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有机产品的销售却持续增加,有机食品和饮料销售额达630亿美元。近几年美国的有机食品销售额增长很快,从2000年的41亿美元,猛增到2011年的292.2亿美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有机食品销售市场,占世界销售额的44%,有机食品美国整个食品行业的份额从2000年的1.2%增加到2011年的4.2%(图4)。有机农产品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得到了快速增长,据美国农业部初步统计,美国有机农产品的进口远远高于出口。中国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有机产品价值统计数据,据估计,2008年有机产品的价值达到24亿美元,其中0.5亿美元用于出口,其余在国内销售。每年有机产品进口额在300万~800万美元,2009年最多,为0.2亿美元。中国的有机产品主要出口到欧盟、美国和日本,出口额从1995年的0.003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8亿美元.

2有机标准认证体系的发展

21世纪,农业标准越来越多地被用来规范食品生产,比如有机食品。有机认证是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证实销售给消费者的有机产品,从种子到销售符合有机产品标准。生产者必须依据特殊规定的有机标准进行生产,产品才能标注“有机”商标。为了规范各国的有机生产和销售,各个国家根据自己国家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农业技术和有机农业发展水平制定了自己国家的有机标准和认证系统。据FiBL统计,制定自己国家有机法规和标准的国家增加到86个,还有26个国家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立法。目前,有机产品的法规和标准体系主要分为3个类型,一是国际性的标准,包括CAC和IFOAM标准。标准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创建,是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食品安全标准,是基础标准;标准是世界范围内制定标准的框架,是关于有机生产、加工标准及认证程序的。二是区域性的标准,如欧盟的有机法典是欧盟成员国所普遍采用的标准。三是国家性标准,如美国国家有机项目日本有机农产品和加工食品标中国的国家有机标准等。这些标准相对独立且互不承认,这就导致认证机构在认证不同国家产品的同时必须获得这个国家的认证资格,有机生产者的产品面对不同的市场必须进行多重认证。欧盟、美国和日本是全球有机产品最大的消费市场,其他国家生产的有机产品进入这些国家都要分别遵守这些国家的有机法规和标准。控制进口一般采用以下3种方式:(1)经过等效评估,政府间签订有机产品互认协议,各自生产的产品可以单项或双向互相承认认证结果;(2)经过评估后进口国政府承认出口国一些认证机构的认证结果;(3)进口国政府只承认按本国法规标准进行认证的结果,这种情况下出口国的产品需要获得进口国认证机构的认证。目前3国都允许采用第3种方式进口;欧盟和美国还允许采用第1种方式进口,2012年美国与欧盟签订了互认协议,中国也在与欧盟进行互认谈判;日本和美国都接受国外的认证机构申请批准后可以在国外开展认证,欧盟在修订有机法典时也增加了这种进口途径。

3中国与美国的有机认证和标准比较

3.1中国的有机产品认证系统

食品安全问题促使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就制定了食品安全条例和法规。有机农业法规早在2000年就开始引入,但到2005年才开始实施,要求所有有机认证机构、生产者和经营者遵守中国国家有机标准和认证协议,进口的有机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法规。2004年中国的认证机构只有6家,到2005年跃升到26家。中国的有机食品理念可以远溯到明代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即在低洼处挖塘养鱼,垄上种桑树,桑叶喂蚕,蚕屎养鱼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是由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传统的循环农业模式;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了,到了90年代,农业部提出了绿色食品计划,目前绿色食品从标准、认证到商标的使用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也得到中国消费者的认可。同时,中国诞生了首个有机食品企业,绿茶由荷兰的有机认证机构SKAL认证,并出口到荷兰;1994年,由原国家环保总局成立了有机食品发展中心负责国内有机食品的认证和发证工作。有机食品发展中心遵照国家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基本法规和标准,制定了本国的有机食品认证体系,包括有机食品商标的使用和管理、有机产品技术规范等,于2001年由原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将有机食品认证和监督管理的职能移交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认监委”)后,国家认监委组织制定了《有机产品认证办法》(由国家质检总局2004年第67号令)和《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国家认监委2005年第11号公告),由国家标准委了GB/T19630—2005《有机产品》国家标准,并于2011年进行了修订(GB/T19630—2011《有机产品》),新的国家标准于2012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同时,国家认监委基于风险分析原则对《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进行了修订,对有机产品认证要求更加严格,并建立了销售产品“一品一码”的追溯体系,对《有机产品认证目录》进行了动态调整。至此,中国建立了比较成熟统一的有机产品认证法规和标准体系。目前,中国的有机产品认证体系建构如图6所示。国家认监委对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简称“国家认可委”)在国家认监委指导下对有机认证机构颁发许可证和考核,本国或国外的有机认证机构只有向国家认可委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后,由国家认监委颁发证书,才能进行有机认证工作,国家认可委还负责有机产品法规和标准的组织制定工作.

3.2美国有机产品认证系统

全文阅读

日本有机农业论文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需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日本是世界上主要的有机农业发展地区和有机食品消费地区之一,且中国与日本的农业发展基础相似[8]。因此,本文揭示中国与日本有机农业的共性与特有问题,在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提出推动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日本有机农业“再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

从日本有机农业的发展阶段来看,大体可分为20世纪70~80年代中期的“萌芽阶段”、1986—1995年的“迅速发展阶段”、1996—2000年的“无序徘徊阶段”和2000年以后的“再发展阶段”[9-10]。“再发展阶段”中生产者、消费者、加工和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农业劳动力老龄化

2010年,日本农林水产省对有机农户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有效样本573份[11]。受访者的户主年龄基本上呈正态分布,最小值26,最大值89,平均值59。有机农户户主平均年龄远远超过国际劳工组织对于老年劳动力人口的界定:45岁。大部分研究认为,老龄劳动力生理机能下降,体力差会导致有效农业劳动投入不足。尤其强调老龄劳动力学习能力差、受教育程度低、思想僵化,不利于农业生产新技术、新作业方式的应用,从而对农业产出产生负作用[12-14]。2000年以后才从事有机农业的受访者占整体的41%,且基本上为60~65岁的高龄农户。这是由于有机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高龄农业生产者从认知到采纳的过程相对缓慢。

(二)单位产量大幅下降和成本增加

与传统农业相比,在任何阶段,都存在有机农产品主要种类单产大幅下降和成本增加的问题。以2010年为例(表1),除了大豆以外,其他几种农产品的产量减少率都集中在24%~30%。产量减少率最高的是水果,高达30%,但其销售价格增加率却最低,只有16%。另外,米的销售价格增加率高达99%,其他种类的销售价格增加率都集中在30%~40%。同样,张文胜以水稻为例,对日本农户有机生产与传统生产的经营收支情况进行对比发现,有机经营费是传统的1.3倍,产量却仅是传统的0.8倍;收入虽然是传统的1.9倍,但劳动时间却是传统的1.6倍[10]。因此,有机生产在销售价格方面比传统生产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单位面积所需劳动时间却大大增加,单产也有大幅的下降,采纳有机农业还是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三)消费者认知水平有待提升

全文阅读

宁夏发展有机农业论文

一、把宁夏打造成“有机农业省”,意义重大

自治区党委提出建设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宁夏的战略决策,这需要若干分战略和诸多的战役、战术及相关的机制、政策和人民群众的实际行动去实现“。有机农业省”可作为“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宁夏战略的分战略考虑。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生态环境的优化、土壤结构的改变及肥力的增加,提高农产品品质及附加值,农业资源的保护利用、旅游目的地的建设、食品安全及人民的福祉、农民收入的增加、宁夏在中国和世界知名度的提高,等等,有机农业是其不可或缺的、有特色的重要支撑点。打造“有机农业省”,有可能成为宁夏经济新的增长极。发展有机农业,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复杂。考虑到食品安全和人类生存发展,此事绝不是不可为。先从一个或几个县、乡做起,打造有机农业乡、有机农业县,逐步实践,适时推广,假以时日,应该是可以做到的。因此,如能把“有机农业省”建设作为一个课题,组织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和相关政府部门结合,进行实实在在地研究、实践,相信对自治区党委、政府为农业向深度拓展的决策,有重要参考作用,经过努力,如能建成中国“有机农业省”,其轰动效应是不言而喻的。有机农业的关键之一是使用有机肥。关于有机肥料原料来源,农业部NY525-2012标准有严格要求,只有畜禽粪便、植物、农作物秸秆和动物残体,例如骨粉、贝壳粉、变质的鱼粉(沿海一带)等。

二、我国有机农产品的种植、认证

也规定只能用上述三种原料所制成的有机肥料。运用先进的生物菌种和生物发酵技术,对农业废弃物如畜禽粪便、植物秸秆进行处理,生产的有机肥有很好的肥效,有改良土壤、培育地力、改善农产品品质和增加作物产量之功效。宁夏有机肥原料来源丰富,以奶牛养殖为例,据测算,一头奶牛一年产生粪便10吨,每4吨新鲜粪产出1吨有机肥。育肥牛(3~4个月)4头产粪量抵1头奶牛。如以每亩有机农业需有机肥600~800公斤计,每头奶牛粪便可供3~4亩地施用。2012年我区奶牛存栏30.2万头,育肥牛存栏60.32万头,仅此一项可满足90~120万亩地肥料需要。加上其他畜禽粪便及植物秸秆等,满足宁夏有机农业用肥,理论上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我区有机肥推广施用,曲折尚多。主要问题,一是有机大米基地等少数有规模的农业企业多使用有机肥,而广大农户钟情于化肥,(有补贴、肥效快),致使全区23家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的有机肥厂徘徊在微利、市场需求不足的尴尬境地。例如,坐落在吴忠金银滩镇的吴忠市全民创业示范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吴忠市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能力为年产有机肥料3万吨,可年处理畜禽粪便6万吨。但由于农民对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认可和接受程度缓慢,急功近利意识浓厚,多青睐有补贴的化肥,而有机肥乏人问津。目前该公司每年只能生产1万吨有机肥料,供应“塞外香“”法福来”及永宁万亩有机水稻基地等少数农业企业。二是农业废弃物不能普遍进行无害化处理,造成土壤、水源、环境的污染,导致疾病增加,危及人民健康。三是国家在战略上、宏观上思路和部署很明确,但战略实施中,有些部门全局意识、系统意识较弱,在制定具体政策时,只考虑“此”,而对相关联的“彼”,考虑不足。有些规定甚至互相矛盾。例如,化肥有补贴,而国家提倡的施用有机肥却少有相关扶持政策,这就使国家环保、农业部门提倡的多使用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料,减少化肥使用量,成为一句空话。四是对有机农业宣传不够,全民科技素养培育程度不高。基于以上情况,笔者对宁夏发展有机农业有以下思考:

1.把宁夏建成“有机农业省”

可考虑列为自治区课题,组织力量研究,拿出有质量的研究报告,供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参考。清理和辨识与有机农业建设相关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各部门的具体政策、规定,解决相关政策、规定不协调、不一致甚至矛盾的问题,属于国务院相关部委的,可提出地方政府的意见。

2.出台支持农产品施用有机肥的鼓励政策

既鼓励农户、农业合作社,也鼓励有机肥生产企业。进行有效的有机农业科普宣传,宣传和讨论农产品产量、质量和价格的关系,改革宣传思维方式,改善提高全民科技素养,形成全社会自觉关注有机农业的文明氛围。

全文阅读

有机农业论文:门头沟有机农业促进战略研讨

本文作者:刘法英 安长生 安久亮 苗保河 单位:北京市门头沟区科技开发实验基地 北京市门头沟区环保局 北京市门头沟区政协

有机农业大多数生产环节与我国传统农业有相通之处,便于广大农民操作,这也正吻合门头沟区农村劳动力富裕而科学文化素质又普遍偏低的现状。农民可以利用较多的时间从事有机农业生产,解决农民就业难的问题。有机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大大高于普通农产品,农民可以从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和较高的价格中得到实惠。发展有机农业,能加快农业内部劳动力的转移,缓解农村就业压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禁止使用合成肥料和农药,代之以有机肥料,能够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和土壤结构,增强保持养分的能力,大大减少地下水被污染的风险,并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有机耕种的土壤能更好地抵御风蚀和雨水冲刷,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有机农业能够更多地把碳截留在土壤中,可以减轻温室效应。在生态系统中,有机农田保持没有化学投入物的天然环境,为野生动物创造了有利的生境。有机农业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

势门头沟区处于首都北京西部生态带,被定位于生态涵养发展区,山区面积占98.5%,山地辽阔,人口密度小,发展空间大;地理隔离程度高,工业污染少,水(域)、土(壤)、气、生(物)基本上无污染,生态环境优越,物种资源丰富,且绝大多数动植物品种未经过基因重组,很多农副产品可以通过有机转换成为有机农产品,十分符合有机农业的发展。近年来,化肥、农药的用量增多,但是门头沟区仍然有很多地方特别是广大山区,很少使用或不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人工合成物质,自然资源未受破坏,现存着许多天然的有机农产品,只是没有当作有机农产品来开发,没有形成特色和品牌,知名度低,市场狭小,效益不高[2]。如果按照有机农产品的标准开发,很快就会见到效益。门头沟区邻近北京市区,交通相对较便利,依托首都广阔的市场,有利于有机农产品的快速流通。

中国的有机农业是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3],门头沟区有机农业起步较晚自2003年才开始发展有机农业,且发展相对缓慢。门头沟区发展有机农业面临着一系列制约因素:一是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偏少;二是科技支撑不足,有机农业生产技术不成熟,大部分还处于传统的经验耕作阶段;三是耕地资源和水资源限制,农产品总量有限,属小农业;四是有机农业认证成本较高。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循序渐进要制定一个符合门头沟实际的有机农业全方位的、由点及面、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划。对生态环境好,已经申请绿色农产品的区域,进一步加大措施积极进行有机申报论证。对含有害残留的耕地要规划进行3~5a转换期,按照有机生产标准,采用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轮作,发展绿色生产、畜禽放养等既能提高种养效益又能加速有机转换的生产模式,全力推进有机农业的发展。建议以村或合作社为单位,通过土地流转,因地制宜发展合适的作物、畜禽,集中土地发展农场式的休闲观光农业园。

加大资金投入有机农业在生产过程中用工较多,在生物治虫等科学管理方面投入较多,成本较高,而且从现代农业向有机农业过渡的初始几年,有可能导致减产减收,降低经济效益,因此,政府给予投入上的支持对加快有机农业发展十分重要。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有机农业作为新兴产业,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的投入较大,且国内市场尚小,企业承担的风险较大,因此为保证有机农业健康发展需要对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的企业予以税收优惠等政策性扶持,以吸引更多有条件的企业进入有机农业,增强门头沟区有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建立科技支撑平台,提高与完善有机农业技术一是加强有机农业科研与开发。研究开发门头沟区传统有机农业技术和高新科学技术;选育肥料或饲料利用率高的、抗逆力强的、高品质的动植物及微生物品种;开发有机肥料及生物肥料,并商品化和工厂化生产;研究开发符合有机农业标准的栽培、加工、保鲜技术。二是建立有机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技术服务与标准管理的网络体系。有机农业从原料的生产到产品的加工、贮藏、运输和销售,由初始生产到用户,这之间要经历很多工序,各个工序都必须符合有机农产品的标准要求。应尽快建立有机农业的快速、高效的信息与管理的网络体系,包括产品开发体系、质量标准体系、质量监控体系、人才培训体系、技术服务体系、组织管理体系、市场流通体系及认证管理体系等。

全文阅读

标准化有机农业论文

1标准的概念与意义

标准是衡量产品质量的唯一尺度,抛开标准谈安全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科学的。我们所说的“标准”,就是人们对科学、技术和经济领域中重复出现的事物和概念,结合生产实践,经过论证、优化后,由有关各方充分协调后为各方共同遵守的技术性文件,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经验的总结而产生和发展的。因此,标准也是一种技术规范,它是以人们已掌握的科学技术理论、原理、方法去指导、约束、限制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技术性活动。它告诉人们如何使自己生产的产品符合使用要求。它还告诉人们在某项生产活动中的工作程序、工作要求、工作方法,指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允许的,哪些是不允许的或禁止的。标准可以帮助和促进人们掌握科学的生产技术,避免由于不科学的技术行为造成不良的后果,防止由于违返自然法则而受到的种种惩罚,以致造成深远的灾难性后果。所以说,安全农产品标准是农产品质量和质量控制体系的基础,是生产活动的技术和行为规范,也是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保证产品质量和规范经营行为的法律依据。

2有机农业的技术体系本质

有机农业是指遵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过程。这些技术包括选用抗性作物品种,建立包括豆科植物在内的作物轮作体系,利用桔秆还田、施用绿肥和动物粪便等措施培肥土壤保持养分循环,采取物理的和生物的措施防治病虫草害等等。广大消费者经常有一个误区:以前没有化肥、农药的时候,生产的产品都是“有机产品”。那么自然而然,目前在选择食品时,趋向于“农家、野生”等等字样的宣传。其实,有机产品与古代无肥无药产品是有本质区别的。我们说有机产品禁止农药、化肥和转基因技术,这是技术底线,换句话说,它是有机产品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说,虽然有机产品肯定是不施农药化肥的,但是不施化肥、农药的产品却不一定是有机产品。有机产品必须满足如下三个条件:标准化生产;可追溯;独立的第三方认证。抛开独立第三方认证这个管理因素外,其标准化生产和可追溯均为食品安全的必要条件。国家标准GB/T19630-2011的名称是《有机产品》,也就是说,有机产品首先它必须是一个产品,必须有其商品特性。有机产品首先是一种商品,有一定的成本与合理的价格,应该能够批量的规模化生产,等等。因此,所谓“后院种的菜、自家养的鸡、云雾山顶采的茶”等等虽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它们不是商品,不具备批量、规模成产的条件,也就不会有可估算的价格,必然就不可能持续、有效的为广大消费者所服务。另外,有机生产中不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都必须面对更为严格的土壤培肥(饲料配制)和有害生物防控的问题。任何一个规模化生产的基地,都必须面对这个问题。所谓的“周边环境好,没虫没病”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具代表性的。因此,有机产生其本质必然是一套完整、严谨的技术体系,规定了产地环境、目标品种、农业投入物要求、有害生物管控、储运追溯等等都有严格的指标要求与生产方法。只有这样,无论在何处、无论生产者是谁,只要能够达到标准的要求,按照一个固定的标准要求去生产,那么其产出农产品质量必然是有保障的。

3标准对有机生产的促进作用

就我单位起草的,已于2014年7月1日颁布实施的DB11/T1085-2014《有机食品梨生产技术规程》而言,对于我市有机梨生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梨是北京地区传统的大宗水果之一,深受消费者喜爱。其生产历史悠久,栽培面积大,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北京市梨果种植面积达21万余亩,产量约3亿公斤,其中有机梨6.5万亩,产量6000万公斤,主要产区为大兴区、通州区和平谷区,昌平区、密云区和延庆县等地区发展也较为迅速。另外,近十年来我市也掀起了西洋梨的种植热潮,截止2009年,北京西洋梨的栽培面积已达5000多亩,成为观光采摘的一个新亮点。生产安全、优质的有机梨果成为我市果品发展的焦点和主要方向。目前,梨果生产中土壤培肥和病虫害防治的研究多限于常规生产,不符合有机生产的技术要求。而在有机梨的实际生产过程中,病虫害发生多,控制较为困难,西洋梨系统对于土壤肥力的要求也较为特殊,均成为影响有机梨生产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我市对于有机梨果生产相关技术的需求十分迫切。有机农业是一种禁止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及农药的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农业生产体系。有机农业以构建健康的农业生态系统为出发点,生产安全、营养的高品质农产品。有机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包括通过改良土壤以维持肥力的持续有效供给以及生态系统层面上的病虫害安全防控两个方面。标准起草单位从2005年开始进行我市有机梨果生产研究,以土壤改良为基础,通过对有机新生产模式下梨园病虫害发生规律的持续调查,采用果园生草、害虫诱杀、天敌增殖等多项农业、物理、生物措施的综合调控,构建良好的梨园生态系统,有效的控制有害生物发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并率先在大兴、平谷等地建立了有机梨生产基地,为本标准的试验验证工作提供了硬件基础保障。《有机食品梨生产技术规程》是在我单位已起草的DB11/T561《有机果品生产》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有机梨的特点而制定的,在本标准中,突出了梨树生产中土壤培肥的特殊性和病虫害发生的特殊性,以及西洋梨系统栽培要求的特殊性,是DB11/T561《有机果品生产》标准的补充和完善,在生产实践中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标准制定前后,结合自身生产经验,起草单位与北京市农业局合作,在京郊大兴、房山等全市重点区县开展《有机食品梨生产技术规程》以及有机生产技术的相关培训;重点在大兴区榆垡镇、房山区琉璃河镇和顺义区北石槽镇推应用《有机食品梨生产技术规程》,面积达1200亩,创产值近1亿元,增收效益约300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作者:董民 杜相革 单位: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农业技术研究中心

全文阅读

辣椒栽培有机农业论文

一、辣椒栽培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户文化素质不高,栽培技术相对落后

在辣椒种植上,我省虽为种植大省,种植技术水平普遍不高,种植多为一家一户分散操作,产业化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农户多居住在较边远地区甚至山区,交通不便利,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户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种植技术不强,许多地区都没有一个完整的栽培技术模式,椒农种植过程中随意性很强,没有精细培育与管理的意识与技术。

特别是受秋冬季低温少照、连续阴雨、冰雪天气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冬辣椒种植品种选择就要特别注意,还要专门进行苗床管理、大棚内土壤的处理与培护,病菌的清除等工作,这样才能有效防治根细弱、量少的情形,防治弱苗等状况。管理中没有做到起高垄栽培、通风不当、浇水时大水漫灌、施肥不合理等,这些都能影响到作物根系的发育,造成根系瘦弱不发达;不注意棚内光照条件,造成叶片早衰,无法坐果;开春后进行肥水猛施,造成伤根,又容易造成根系供水供肥不足而落花落果。秋冬辣椒栽培由于前期处在炎热高温、暴雨高湿、强光常照,后期又转处干旱、低温少照的环境中,容易使辣椒免受雨淋与暴晒,直接影响其产量与质量

(二)防病虫意识弱,治重于防

影响秋冬辣椒种植的主要病害还有病毒病,在秋冬辣椒的栽培过程中,病毒病蔓延问题也是椒农种植中普通存在的问题。一些菜农就是“重治轻防”的想法,往往等到病虫害已经很严重了才去关键解决,没有事前防治的意识。如在品种的选择上很随意,有些农户甚至自留种苗,没有选择抗病品。而由于种辣椒根系浅,如果根受到伤害,很容易发生根部病害,形成镰刀菌根腐病、枯萎病、立枯病外,近几年疫霉根腐病危害明显增加。而许多椒农往往就不注意根系的保护,常错过预防根部病害的关键时期,在种植过程中又不注意去打好预防药,冬辣椒容易受到蚜虫、烟青虫、小菜蛾及各种病害的浸害。

(三)布局不合理,市场适应性差

撇开单纯的种植技术不说,如今,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随时掌握市场信息,农产品能够灵活应变,及时适应市场的需求,才能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该选什么种,种什么苗,什么才是市场需要的,种多少才合适,这样都是椒户必须要考虑的,而我省由于辣椒种植主要集中在边远地区,做为大部分种植主体的农民来说,他们本身就没有意识也很难了解国内外市场行情与动态,面对变化多端的市场,常常显得信息不灵,常常是跟风性很强,眼见其他农户种植尝到甜头后自己也大面积扩大种植,看到别的地区种植经济效益好以后马上效仿,处于盲目生产经营状态,供过于求,把握市场机遇的能力差,许多辣椒由于无法销售常常浪费严重。

全文阅读

可持续发展有机农业论文

1有机农业生产的必要性

如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呢?回到文章的开头,看看中国传统农业长盛不衰的秘密———培养地力,即可得到答案。一是要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注重有机肥的施用以培肥土壤;二是采用土地可以承受的方式进行耕作,这就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秘诀。然而石油农业却渐渐的打破了这种可持续性,带来了诸多的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等。要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一是逐渐转变农业的生产方式,要从石油农业向有机农业转变;二是利用生态、环保、经济理论来指导农业生产,注重土壤培肥,保护生物多样性,注重作物自身的调节作用,注重作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特别是与土壤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利用综合的植物病害生态防治措施,以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并创造可观的经济价值,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是有机农业。有机农业与中国的传统农业都强调有机肥的利用,都强调土壤肥力的培养等,所以有人会简单地认为有机农业就是传统农业。其实有机农业是人们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结果,这与传统农业具有质的区别。有机农业注重农业生态的平衡,有利于农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将生态学与经济学的观点引入到农业生产体系中,有利于现实的可操作性。单从有机农业的病虫害的生态防治而言,有机农业拒绝施用化学农药(化学农药往往具有“铲除”的作用),但有机农业却更多的是利用物理、生物、农事等操作方法,将植物病虫害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保持农业生态的动态平衡,实现农作物病害的综合生态防治。

2发展有机农业的可行性分析

正如上面提到的有机农业是“将植物病虫害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保持农业生态的动态平衡”,这就要求有机农业在现实的操作上更具可操作性,建立一个相对平衡的动态农业生产体系,并通过一定的农事措施来维持该体系。

2.1有机农业的病虫害防治问题

对于有机农业的生产,农业工作者最担心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如果缺少化学药品对农作物的保护,农业生产是否能够顺利进行。从三个方面分析,即使不施用化学药品的有机农业生产也是可行的,①在有机农业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植物源杀虫剂、杀菌剂、趋避剂和增效剂;允许使用矿物源乳剂和植物油乳剂;允许使用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动物;允许有限度的使用活体微生物农药;②当一些病害,特别是土传病害(比如茄科植物枯萎病)发生时,即使采用化学方法也很难进行有效的防治。此时采用综合的生态防治方法似乎更有效,比如:轮作、阳光晒土、施用有机菌肥、嫁接苗等措施的单独使用或者结合使用;③当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建立后,这个体系自身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该体系能更好的发挥作物自身调节作用,特别是作物与环境的作用,提高作物自身的抗性。

2.2有机农业生产成本高问题

对于有机农业的生产,农业工作者担心的第二个问题是有机农业生产劳动力投入多,生产成本高如何对待?有机农业投入成本的确较高,但往往有机农产品的价格也比普通的农产品贵很多,比如在大型超市中1kg有机大米100元左右并不是稀奇的事(特别是“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当然现在有机农产品主要还是用于出口)。随着集约化农场和公司加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的发展,以及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消费者已经不再单单满足于吃饱的社会背景下,大量的资金投向农业,特别是有机农业生产中,这也促进了有机农业的发展。较高的有机农产品价格能抵消较高的有机农产品生产投入,并能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此外有机农业生产过程中会大量的使用农业有机废弃物(秸秆、厩肥、人畜粪便等等),这些都大大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和治理这些污染所需的费用。因此,有机农业的生产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其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全文阅读

发展理念论文:国内外有机农业发展理念对比

本文作者:张洪梅 任怀谨 单位:吉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吉林省建设项目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有机农业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有机农业研究可追溯到1924年德国鲁道夫•施泰纳(RudolfSteine)r开设的《农业发展的社会科学基础》课程。该理论的核心观点为:人类作为宇宙平衡的一部分,为了生存必须与环境协调一致;企业作为个体和有机体;要求饲养反刍动物;使用生物动力制剂;重视宇宙周期。德国的普法伊费尔(H.Pfeiffe)r将上述原理应用于农业,形成了生物动力农业(BiodynamicAgricul-ture)。20世纪30年代,汉斯•米勒(HansMuelle)r和拉什(HansPeterRush)为有机生物农业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使其在德语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发展。英国的霍华德爵士(SirAlbertHoward)被认为是现代有机农业(OrganicFarming)的奠基人。1935年,他出版了《农业圣典》(《AnIntroductiontoOrganicFarm-ing》)一书,奠定了堆肥的科学基础。1940年,美国的罗代尔(J.I.Rodale)受其影响,开始了有机园艺的研究并出版了《有机园艺》(《Agro-ecosystemsandSustainableAgriculture》)一书。20世纪60年代后,日益严重的农业和生态环境问题促使人们对现代农业进行反思,包括有机农业、有机生物农业、生物动力农业、生态农业、自然农业等在内的替代和持续农业因此得到了深入研究。

1970年,美国的威廉姆•奥尔布雷克特(WilliamAl-brech)t将生态学基本原理纳入有机农业生产系统,提出了生态农业(EcologicalAgriculture)概念。20世纪90年代,有机农业进入了快速增长期,相关农产品贸易部门正式成立,立法工作逐步展开,政府与民间机构共同推动其发展。综上所述,国外有机农业理论较为完善。但迄今为止,有机农业的概念并未统一,生产标准和法律要求也不尽一致,这给国际贸易带来了很大困难。同时,国外有机农业发展政策针对的主要是农业现代化早已完成、市场经济体系十分健全的发达国家,涉及的体制问题相对较少,而这对于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却往往非常重要。中国学者的有机农业研究始自20世纪80年代。1989年,中国提出了发展绿色食品的设想,其基本内涵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1992年,农业部成立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成功开发了绿色食品特别是AA级绿色食品。1994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成立,成为中国第一个有机认证机构。此后,关于有机农业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活动广泛展开。刘小清(1999)在《绿色产业———迎着朝阳走来的新兴产业》中指出,绿色产业是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资源利用、自然生态保护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曾建民(2003)在《略论绿色产业的内涵与特征》一文中强调,绿色产业是以绿色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事绿色产品生产经营及提供绿色服务的综合性产业群。中国的《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技术规范》(1995)、《有机食品认证管理办法》(2001)等多部法律、法规也相继颁布施行。虽然中国有机农业理论发展很快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发达国家对比,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吸收和借鉴国外理论较多,联系本国国情的内容偏少,大部分理论未将中国有机农业发展与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和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理论与实际相脱节。

国内外有机农业

发展实践对比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既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又持续稳定发展农业的问题。对比国内外有机农业发展实践,可以为中国提供一些有益经验和政策借鉴。德国的有机农业发展德国是欧盟中对有机农业要求最高的国家。政府规定从传统型转向生态型农业必须持续2~3年。为鼓励农民,德国实施了转型补贴政策。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补贴数额不等。如多年生农作物(葡萄、樱桃等水果生产)在转型期每公顷可获得950欧元补贴;蔬菜生产可获得480欧元补贴;种植业(如小麦等)和绿地生产可获得210欧元补贴。同时,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有机农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如《种子法》、《物种保护法》、《肥料使用法》等。2003年4月,又实施了《生态农业法》,进一步明确了相关的检验检测标准和违规处罚。德国的有机食品都要被贴上形式为绿白色小六角形的“生态印章”(BIO),目的是禁止转基因食品,禁止在食品中使用抗生素和违禁添加剂。BIO商品比普通农产品至少贵出20%~50%。自2001年引入此标识以来,每天有近20种产品获此印章。德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势头由此可见一斑。美国的有机农业发展美国是世界上耕地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有机农产品市场。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在生态农业基础上大力发展有机农业。至2001年,全美有6949个从事有机食品生产的农场。

美国有机食品农场必须经特定部门核准。农业部制定统一标准,当地在空气、水合格的条件下,种植作物3年以上不使用化肥、农药、合成激素和有毒物质,才可以生产有机食品,产品质量每年检测1次。2002年起,美国农业法案为有机认证费用提供补贴,比例占总费用的75%。美国有机农场现在开始成为生态旅游者的新天地。一些庄园主借瓜果成熟之际,招徕游客前去采摘。一方面让其享受锻炼、知识、娱乐、美食为一体的度假活动,另一方面也为自己节省人工成本。这种富有特色的农场项目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日本的有机农业发展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大力倡导有机农业,重点是减少农田盐碱化、资源污染(农药、化肥),提高农产品品质。在有机农业发展过程中,日本政府颁布了很多政策、法规并不断完善,如《可持续农业法》、《堆肥品质管理法》等。1992年6月,在《新的食品、农业、农村政策的方向》中政府提出发展环境保护型农业,并把它作为农业政策的新目标。与欧美相比,日本的生态观光农业开发较晚,仅有30多年,但发展很快,成效显著。日本最早的生态农场是具有百余年悠久历史的小岩井农场。1962年起,该农场主结合经营项目,开辟了40多hm2观光农园,兴建了花圃、牧场馆、动物广场、农机具展览馆等多种游览设施吸引游客,获得了可观收入。现在,日本有成千上万的观光农园,在不同季节对市民开放[6]。河南新野县的绿色农业发展新野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号称“百里平川”,是全国无公害蔬菜和绿色畜产品生产示范县。近年来,新野县以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打造生态绿色品牌、延伸绿色农业生产链等为农业基本战略,通过企业与农户合作的方式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发展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p#分页标题#e#

2008年,新野县加大无公害、绿色农(畜)产品的认证和产地认定工作,主打新野蔬菜、皮南肉牛品牌,实施产业品牌战略,提升了农产品市场价值。2009年,新野县限额以上食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达20多亿元,其中仅康师傅嘉元食品公司年加工蔬菜约2670hm2,产值2亿元以上。陕西杨凌的生态农业发展杨凌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是中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境内聚集了大学、研究院所等10多家农业科教单位和农林水等70多个学科近5000名农业科教专门人才,被誉为“农科城”。立足于强大地农业科研实力,该地大力推广科研+成果转化+产业示范+农技推广模式,促进了农业技术产业化及其示范推广。“十一五”期间,杨凌在全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建立示范推广基地163个,总面积达168.67hm2。此外,借助于高新技术优势,当地还积极谋求在有机肥、生态农业循环、农牧废弃物综合处理、生态膜及新型薄膜等方面加大科研力度,以降低农业生产的化工污染,保证第一产业的食品安全,提升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吉林通榆的绿色农业发展通榆县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现有耕地20万hm2,草原267hm2,是吉林省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草原面积最多的地区。

全文阅读

有机农产品有机农业论文

1发展有机农业困难和问题

1.1环境条件有待改善

许多地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企业污染、化学投入品的长期大量使用和汽车行业的不断扩张,造成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土壤生态结构破坏、空气质量恶化等问题,成为制约有机农业发展的瓶颈。

1.2缺乏统一规划,发展优势不明显

有机农业布局比较零散,有待统一合理的布局,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程度不高,产品结构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种植类产品上,多以有机蔬菜为主,有机畜禽、林果、水产养殖业规模太小、品种较少,而且多为初级加工产品,缺乏精、深加工产品’产品附加值不高。

1.3生产技术服务体系不完善

专门从事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生产资料的研究、推广和咨询的机构较少,生产研究和科研开发项目与经费相对缺乏,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影响了有机农业的持续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1.4市场不规范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