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为诗刊杂志社的品牌活动,“青春诗会”到今年为止已走过了30年历程。26届“青春诗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一大批青年诗人提供了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也推动了我国当代诗歌的繁荣和发展。为回顾30年来“青春诗会”活动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其间我国诗歌的发展历程,8月17日至19日,由诗刊社主办的首届芦芽山“青春回眸”诗会在山西忻州宁武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新老诗友相聚风景秀美的芦芽山,畅叙情谊,作诗吟赋,共同怀念悄然逝去的美好青春岁月。
“青春回眸”意在不忘青春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高洪波在“青春回眸”诗会开幕式说,诗歌本质上是属于青年的,因为年轻人拥有才思如泉涌般的诗情。因此,我们要对青春回眸,要对人生、自然、命运甚至宇宙有所思考。他还以“青春岂堪再回眸,折柳赋诗几春秋”、“青春不负登临意,唯叹诗友皆白头”、“人虽老去关山在,来路细察自扪心”等即兴创作的诗句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之情。
雷抒雁、王燕生、唐晓渡、刘希全、周所同、王小妮、徐敬亚、张学梦、大解、杨牧、孙晓杰、贾真、郭新民、华万里、孙武军、刘向东、张新泉、车延高等参加了本届诗会。《诗刊》常务副主编李小雨介绍说,“青春回眸”诗会意在不忘青春,与“青春诗会”相呼应。参加者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曾经参加过“青春诗会”的诗人,另一部分是虽未参加过“青春诗会”、但现在保持着旺盛创作力并在诗歌领域卓有建树的诗人。通过回眸青春,30年来的诗歌发展轨迹将得以展示,老中青三代诗人队伍亦将借此得以凝聚。据悉,“青春回眸”诗会今后将每年举办一届,诗刊社希望将其打造成为继“青春诗会”之后又一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诗歌活动。
当代诗歌30年值得回顾
本届“青春回眸”诗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举行了当代诗歌30年座谈会。与会者愉快地回顾了当年自己参与“青春诗会”的情景,并就诗歌现实与青春的关系、当代诗歌30年的发展变化等话题各抒己见,展开了深入的交流讨论。
作为首届“青春诗会”的参与者,王燕生谈到,当代诗歌的30年是值得回顾的。“青春诗会”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聚会,标志着中国诗歌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中国诗歌的创作队伍开始向知识化转移。他希望诗人们能以真诚的态度面对世界、社会、历史和人生,写出自己对生命本身的感悟,同时继续倡导诗歌传统中美好的因素,从而给人以启迪和暖意。孙武军表示,无论是回眸还是前瞻,诗都使人青春无边。当年的诗人们对诗歌虔诚的热爱、对思想的追求、对诗歌语言艺术形式的探索,这一切永远都不会过时。杨牧认为,当代诗歌的变化与时代的发展是吻合的。我们对诗歌要充满期待,但诗歌创作一定不能急躁,要再认真一些、慢一些、稳一些。王小妮着重论及社会环境对诗歌发展的重要性。她认为只有保护个体、保护不同、保护异己,才能促进诗歌的发展。
大解将当代诗歌30年的变化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诗歌精神变得更加内敛,逐渐收缩到个体。从朦胧诗为一代人集体发言,到之后诗歌个人意识、生命意识、身体意识的不断增强,个人从精神上被彻底肢解。二是诗歌的表达方式从抒情向叙事转变,但值得注意的是,抒情诗在社会属性层面还尚未向个人回归的时候就被中断并走向了私密叙事,诗人浪漫的情怀并没有得到完全释放。三是诗歌的语言从书面语向口语转变,鲜活的口语为诗歌注入了活力,也使得叙事成为可能。徐敬亚指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开始出现诗歌的热潮,甚至到现在都未完全结束。为什么这种热潮恰恰是诗歌而不是小说、戏剧等其他文学体裁?这是值得思考的。现在的很多诗歌缺乏诗意,写诗和读诗的人往往都心不在焉,使诗歌降低为普通的信息,失去了原有的深刻性和感染性。
【专题阐释】
诗歌以升华的激情,凝练的语言,灵动的意境,吸引着每一个热爱生命的人。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阅读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现代诗歌赏析题在中考中应运而生。纵观201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试卷,我们发现较浅易的、有定评的现当代诗歌开始走进考卷。具体说来,就是以抒情诗、哲理诗或内涵深厚的诗为主,设题多趋向于诗歌的内容和形式,命题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注意把握现代诗歌朗读的节奏、语调、重音等。⑵对现代诗歌重点句的理解与品析。⑶诗歌中表现手法的运用,把握诗歌中某些形象的象征意义。⑷理解诗歌的主旨,评价作品的思想内涵。⑤体验作品中的情景和形象,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中考回放】
例1.(2013年湖南省衡阳市附加题)阅读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完成后面的题目。
为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返回/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的一生的道路。
摘 要 席慕容以其真情动人的笔,抒写了对青春的刻骨冥想和对易逝岁月的感伤和无奈,在感伤的基调下,不乏美好,同时引人深思,具有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 席慕容;青春;感伤;美好
最近赵薇当导演拍的《致青春》上映,和同学去看还是颇有感触,人生最美好,最值得留念的无疑是我们的青春岁月,偶然想起席慕容的一首诗《青春》,找来重新阅读,竟感动得有些伤感。
席慕容是台湾当代女诗人,她的诗歌曾在八十年代引起了海峡两岸很多人的追捧,尤其是青年人很多都把她的诗歌抄写下来,我想是因为大家被诗人的真情和优美的诗句所感动。正如诗人笔下的青春,总有一种美丽得令人落泪的感伤……这是诗人的独特之处,她的诗歌总带给人一种忧伤美,在生命的长河中令人动容,情感也跟着生动起来。在《青春》这首诗中,第一段写到:“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至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黑发染上了白霜,光洁的额头刻上了皱纹的老人,在一种“识尽愁滋味”的心态下,去追忆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回忆的基调都是感伤的。这也奠定了全文的基调。接着诗歌又写到人物无谓的追索,我追索你如影掠过的轻盈身姿,以及那份极浅极淡的微笑,而这份无望的追索,如同你的笑容被日落后的群岚所遮蔽,这些意象无疑是唯美而模糊的。所以诗歌的最后一段自然而然的写到时光的短促与不复返,一切都是那样匆促,青春就如同被命运的车轮碾过的枯黄拙劣的一页,虽然岁月一去不复返,回首的那一瞬间,所有的时光,所有的感觉,依然令人热泪盈眶。青春是本太仓促的书,有人读的深,有的读的浅,有的读的认真……但无论如何,它总是人生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美好而又仓促。
是的,岁月如一条曲折的河流,在我们的生命里静静流过。席慕容曾说:“我喜欢岁月漂洗过后的颜色,喜欢那没有唱出来的歌。”多么感伤唯美的诗句。读《青春》一诗,总会使我们将青春和许多美丽的过往放在一起,短暂、忧伤而又美好。但是席慕容的忧伤,并不是无病的感伤,也不是怨天尤人的悲悯,而是以真为基础,以善为旨归,她经历忧伤过后,对生和爱有一种顿悟,就像她在《无怨的青春》的序言中所说的:“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的对待他;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若你们能始终温柔的相待,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暇的美丽;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的说声再见,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长大了之后,你才会知道,在暮然回首的刹那,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如山岗上那轮静静的满月。”她用她独有的善和真,告诉人们真正的爱是最柔软、最宽容、最能承受一切意外的打击的,只要你曾真正的爱过,不管未来怎样,都不应后悔,她以女性悦耳的絮语教导人如何面对人生。
席慕容的诗,不管是乡愁诗,爱情诗,还是禅意诗,还是对青春逝去的无法挽回的惆怅诗,总是流动着一种记忆的色彩,常流露出一种极淡却又极浓的感伤情调。这种感伤如逝水年华往往能够触动读者心中最隐秘的角落,拨动那常人无法拨起的弦音。感伤情怀在席慕容的诗中,可谓道尽了人生的百态。在诗《千年的愿望》中,席慕容虔诚地写到:“总希望//二十岁的那个月夜//能再回来//再重新活那么一次”,在她的散文《生命的滋味》中,她感慨道:“多希望能够把脚步放慢,多希望能够回答大自然里所有美丽生命的呼唤!”是的,只要曾经真的拥有过、爱过,相信每一种努力都会留下印记的。这就是席慕容对生命的真挚动人的感悟。《给你的歌》一诗:“我爱你只因岁如梭//永不停留永不回头//才能编出华丽的面容啊//不露一丝褪色的悲愁。”华丽的面容该有怎样五彩斑斓的颜色!回忆时,“亭亭出现的是你我的华年”此句虽不着一色,却可视葱翠的绿意四处蔓延。绿色本是生机和活力的代名词,以华丽描绘面容,用亭亭展现年华,新颖而突现,我们看到的是明亮的青春,诗人倾注其中的是浓厚的叹惋之情。青春的面庞与青春的岁月,永如一首老情歌,总在不经意间奏起,其短促又令人神伤。就如《青春》中末尾段落写到的那样:“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那么,阅读席慕容的诗歌,在今天又有何现实意义呢?我想,人来一世,总要留下些痕迹。在物质文明高速发达的今天,孩子成为父母的心头肉,异常宠爱,也导致了一些人的青春岁月实在游戏厅,歌厅,商店等场所度过,那么可以设想当这些人在回忆往事的时候会不会因虚度光阴而后悔,青春之于他们的意义是什么,会不会没有印象,这一切想起来就会使人后怕。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在这个很多人感情已经麻木、焦躁不安的当代社会,在当代社会,真的需要在人静闲暇的时候读读诗,陶冶情操又可以增长智慧,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摘 要】诗词中颜色词的运用,为诗歌增添了别样的魅力。引导学生从诗歌铺色设色的角度欣赏诗歌,也许更能激发学生欣赏诗歌的兴趣,使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诗歌的意境,领悟诗歌的情感。
【关键词】诗歌 色彩 情感
《文心雕龙·情彩》中说:“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刘勰明确指出色彩构成文章文采的重要性。因而对诗歌的着色研究,是领悟诗歌意境、把握诗歌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著名诗人杜甫擅长调遣颜色,抒发自己的独特情感。如我们熟悉的《绝句四首》(其三)“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铺设了“黄”“翠”“白”“青”等颜色,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从视觉上呈现给读者一幅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早春图。诗人运用清丽的色彩词营造了清新的意境,情感自然而发。另有其诗《白丝行》:“象床玉手乱殷红,万草千花动凝碧”,通过颜色的变化写出了白丝被染的悲哀,直观而真切。《雨过苏端》“红稠屋角花,碧委墙隅草”,抓住了红花碧草,抒发了雨后的欣喜之情。诗仙李白也用他那神奇之笔绘出了对祖国的碧水青山的热爱,庐山也因《望庐山瀑布》升腾着一笼“紫”烟,萦绕了上千年。王维的诗佛世界也少不了颜色的点缀,“客舍青青柳色新”“复照青苔上”“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有鬼才之称的诗人李贺,可以说是画家诗人,陆游曾称李贺诗歌“如百家锦衲,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
画家通过在画布上挥洒色彩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而诗人则似在文字这个画卷里通过色彩做点皴染的功夫,达到了艺术审美的独特效果。如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绿酒红炉,“红”“绿”相映,色彩配置清新明丽,色味兼香,气氛热烈,表达出温暖如春的诗情,能唤起读者无限的想象,感受到温馨炽热的情谊。清代诗人舒位也是一位丹青妙手,诗人常常运用青白两色相映衬,构成清冷诗歌意境,折射出诗人的愁苦诗心。诗歌中常常运用青色的物象,如“青眼、青箱、青裳、青灯、青袍、青羔裘、青楼、青铜钱、青禽、青驹、青鹃、青虫、青石、青山、青草、青霞、青桐……构成凄冷的画面,反映出诗人内心之愁闷。诗人一生漂泊,穷困蹇涩,诗人也往往通过色调的搭配巧妙地写出纪行之苦,人生之无奈。如“黄帽催双桨,青箱趁一鞭”,“江海青苍处,飘然一叶舟”,“乌帽沾尘几城市,白衣摇艣勿江湖”,“浮云在青山,行役应嗟季”,“山海一灯青,茫茫照客星”,“白马踏青草,征人行太早”,“东方沉沉天欲白,落月殷勤送行客。车中人兮孤梦醒,隔店惟见疏灯青”,“青衫从事佳公子,白发怀人老画师”……这些以青色为主的清词诗句写出诗人“青色”的感情——旅途辛苦孤单、科场失意、穷苦潦倒。
清人方熏《山静居画论》论道:“设色不以深浅为难,难于彩色相和,和则神气生动,不则形迹宛然,画无生气。”画如此,诗亦如此。诗人调配色彩能获得和谐或反差的审美效果。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漫江碧透,白翎水鸟,满山青翠,红艳鲜花,写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设了碧绿、洁白、青葱、火红四色,令人炫目。读者可以从诗人的设色中直观感受到诗人对山川的喜爱之情,诗人往往运用绚丽的颜色状写山川河景,表达自己丰富而复杂的情感,达到艺术上的震撼,令读者获得独特的审美感悟。清代诗人舒位绘写湘贵一带的丹山碧水、山青白云也铺颜设色,以颜色之夺目绚丽状写神奇山水,如写山者如“一点高一层,开门靛荡荡。碧落接太虚,中有红云居”,“山头风雨山脚晴,晴山苍苍雨山白”,“修竹環青峭,孤桐引翠微”,“黔灵山色翠烟堆,楼殿参差入望佳”,写风俗异情,如“百满风俗接三苗,红晕槟榔绿晕蕉”。清代诗人舒位深谙颜色和谐之道。如“渐看青草四边生,稍喜红泥一轨平。人面沾尘如败鼓,客心薄暮抵悬旌”,青草和红泥构成旅途的特有景色,诗人选取青红两色更加凸显了旅途的单调和孤单,达到了以乐景抒哀情的艺术效果。“红藕香中人北至,青蘋声末水东流”深秋夜晚,诗人闻着红藕的清香,有青蘋相送相伴,其清美之诗境让诗人流连。“花落江村晚,萧条莺燕群。红尘三月雨,绿涨一谿云”,落英缤纷的绚丽、水的碧绿和倒映水中云朵的洁白,颜色相互映衬,写出了春末落花时节特有的美景。“古岸白榆树,斜阳黄石山。再来春水阔,不记碧弯環”榆树之白、斜阳之红、山石之黄、春水之碧,组合成了一幅苍凉古意中又显生机的山水画,足见诗人颜色调配之高超。
从阅读接受的角度来讲,我们的学生更倾向于直观感受作品的魅力,因而与其在教学中细讲精讲诗词文字调遣的琐碎,不如尝试从颜色入手引导学生走入斑斓的诗歌世界,也许更能激发学生欣赏诗歌的兴趣,使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诗歌的意境,领悟诗歌的情感。
作者单位:广东惠港中学。
(本刊讯)1916年8月胡适写下中国第一首白话诗《两只蝴蝶》,发表于1917年2月的《新青年》杂志。中国新诗从一本著名的刊物起步,至今走过近百年的历程。百年中国新诗在新旧文化的剧烈冲撞和交替中,开辟出坎坷而又辉煌的道路。这条艰辛的道路上,洒下了诗人穷尽心血的讴歌和至真至诚的诗思。在这条伟大的道路上,同样熠熠生辉光芒难掩的是一本本刊物,它们是诗人脚下坚实的铺路石,是百年中国新诗的后盾,也是过去年代的新鲜记忆。那些诗歌和杂志的亲密瞬间俯拾皆是:
1919年9月,郭沫若开始在上海《时事新报》由宗白华编辑的副刊《学灯》上发表诗作;
1921年,冰心开始文学创作,3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诗作散见于《新月》和《诗刊》;
1928年,戴望舒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他的成名作《雨巷》,之后戴望舒创办《新诗》杂志;
1979年,《诗刊》第4期舒婷公开发表的处女作《致橡树》;
1980年代,《青春》陆续发表顾城、北岛、王家新、韩东、车前子、路辉、杨炼、王小妮等诗人的作品。
中国新诗诞生近百年之际,在南京市委宣传部、江苏省作家协会指导下,《青春》杂志献礼新诗之魂,联合金陵晚报、南京大学团委、先锋书店共同主办“中国新诗100年·翠屏两岸诗会”,于今年6月-10月期间,举行诗人评选、诗歌评选、诗歌朗诵会、诗人见面会、诗歌颁奖礼等活动。6月6日至7日间,已经成功举办的三场活动,引起社会广泛参与和热烈讨论。
两岸诗人学者“华山论剑”
摘 要:席慕蓉的《青春》是与生命同行的感悟,是关乎生命深度的思考。诗中有对青春逝去的叹惋,但却不显哀怨,虽然青春不再,但生命的激情永存!
关键词:席慕蓉 青春 赏析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39-01
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也最让人留恋的时光就是我们的青春年代。那时,思想正得到启迪,心灵正渴盼成熟,对未来正充满无限憧憬,每天都有一幅新的蓝图在我们的脑海呈现。自古以来描写青春的诗歌很多很多,有讴歌青春美好、热情、意气风发的,“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十五入汉宫,花颜笑春红”(李白《怨歌行》),“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我们有时间,有力量,有燃烧的信念,我们渴望生活,渴望在天上飞……从来都兴高采烈,从来不淡漠,在生活中我们快乐地向前”……
当然,更多的还是劝谏珍惜青春年华的,陶渊明的“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孟郊的“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杜秋娘的“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还有哀叹青春的流逝的诗篇,秦观的《江城子》“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唐寅的《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等等。
在这许多诗歌中,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诗歌《青春》给笔者留下最深的印象。席慕蓉的诗歌语言典雅秀丽,情致柔美婉转,尤其是他的爱情诗《一棵开花的树》《莲的心事》等等,都是情韵深长。她的这首《青春》也同样如此。诗中有对青春逝去的叹惋,但却不显哀怨,而是恬静平和的,就像暮散之后独自追忆舞台上曾经的繁华乐章,带有种种淡淡的甜蜜的忧伤。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样的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人到老年回忆那逝去华年,竟不知那最美的一篇是何时开始又是何时结束,唯有那份如夏日一般的灼热还依稀可感。在那个时期我们初尝人生的滋味,人生际遇中的酸甜苦辣,那些欢笑、快乐、惆怅、失落的泪水也都流过。我们以后人生的结局已初现端倪,俗话说三岁看老,青春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它是我们思想、思维方式、处世态度的初步形成。我们是积极热情地不断积累、充实丰富自己的储备,还是无所事事浑浑噩噩地虚度每一天,预示着我们将来的人生是充实进取的还是消极颓废的。所以,读这首诗我们先要问问自己,我们人生的结局已写好了吗?人生的画卷它会是什么色彩的?正处在青春期的你应如何度过?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以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如今两鬓斑白,年华老大,任我们如何地去追寻那一段岁月,青春的倩影从我们的指尖掠过,并不能留下一片衣角。青葱岁月的那些年轻的面庞,秀美的容颜,那些浓墨重彩的生命一帧帧在脑海中倏忽而过,在岁月的洗涤中逐渐由浓转淡,直到消逝在黄昏后云霭中,风流云散。年华似水流,那段时光逝去的何其迅捷,我们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那段肆意无忌的热情,还没来得及好好规划自己的未来,青春就已逝去了,多么地让人遗憾惋惜!
【主题导引】
古典诗歌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诗圣杜甫的话道出了古典诗歌的巨大魅力。
吟读古诗,让我们感受到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孟浩然的清新、白居易的平易通俗、王维的诗情画意;吟读古诗,如同面对良师益友,让我们可以聆听教诲,受到启发;吟读古诗,如同徜徉在花海,让我们感受到艺术奇葩的芳香,得到艺术雨露的滋润。
过年时,我们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我们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我们吟:明月几时有;思念时,我们吟:每逢佳节倍思亲;送别时,我们吟:劝君更尽一杯酒;喜悦时,我们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感叹时,我们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激越时,我们吟:凭栏处,潇潇雨歇……下面,让我们一起漫步古诗苑,去感受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领略它多姿多彩的创作风格,含英咀华,共同接受一次古典文化洗礼。
【活动内容】
一、分门别类话古诗
(一)自然界的颜色丰富多彩,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个世界因为有了色彩,才更加美丽。现在我们就来填一填古诗词中的颜色名称。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摘要:席慕容是一个著名的诗人,她的诗歌能够让人感受到温暖,并且她的诗歌里面包含着满满的故乡情。而祖籍为内蒙古的席慕容无数次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对草原的情感,在这样的过程中,席慕容诗歌便凸显出了较为浓厚的草原文化。另外,席慕容的每一首诗歌都是有感情的,充满了人文情怀。
关键词:席慕容 草原文化 人文情怀
一、席慕容诗歌中的草原文化
有一首草原歌曲这样唱到:“草原在哪里?草原在我的心里,草原在我的梦里。在席慕容的诗歌里,大家能够了解草原文化的真实美好,也让人们对草原多了几分敬仰之情。席慕容满载着对草原文化的深情与渴望,她的诗歌让现在心冷如铁的人们在很久以前曾经纯净如新月。内蒙古是席慕容的故乡,她曾经说:“内蒙古是我的故乡,我缺席了46年。她对内蒙古、对故乡的感情不言而喻,正是因为这份如此深厚的故乡情,让她在描写草原的过程中多了几分亲切、几分随意,让人们对草原文化多了几分别样的理解与感受。席慕容在《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中这样写到:“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如今终于见到这辽阔大地,站在芬芳的草原上我泪落如雨。河水在传唱着祖先的祝福,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草原的美曾经令无数人倾倒,也让很多人对草原多了几分敬畏。席慕容诗歌中的草原文化与其他诗人描述的感情不同,她似乎在构建一个一个的生命现场,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草原文化能够给她心灵的启发,让她的诗歌绽放生命的光彩。
席慕容诗歌中的草原文化还有几分与众不同的沧桑,就像一个从未受到保护的婴儿,看到的人们渴望去抚摸她、保护她。对于草原,席慕容诗歌中总是掺杂着淡淡的忧伤。她希望人们能够了解草原,用美丽的诗篇向人们叙述各个角度的草原,让人们走向草原,拥有草原般的胸怀与灵魂。她最大的愿望是希望草原永远不会消失,希望草原永存。对故乡的情愁,她用自己的诗歌这样叙述着,“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二、席慕容诗歌中的人文情怀
席慕容的诗歌题材很广,内容涉及的方面也很多,她写爱情、写人生、写乡愁、写随想,只要她想写的,她就都写。她的诗歌有着浓厚的人文情怀,让人们感动、流泪。例如,在爱情上,她用短暂绚丽、温柔缠绵、美丽动人的诗歌向人们诠释着“爱”,这样的“爱”给人希望,并让人们充满遐想。例如,《无怨的青春》中这样写道: “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长大了以后,你才会知道,在蓦然回首的刹那,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如山冈上那轮静静的满月。”在《流星雨》中,她这样写道:“年轻的爱,原来只能像一场流星雨”她的诗歌温柔细腻,无时无刻不体现出人文情怀。在写青春的诗歌中,诗人席慕容时而感叹青春的短暂,时而赞扬青春的勇敢,时而抒发青春的惆怅。在席慕容的诗歌里,人们随着她的思绪飞扬,在青春与爱中思考人生。席慕容的诗歌不论从内容上还是诗歌的艺术手法上看,都是极具人文情怀的。她的诗歌情调温馨柔和,风格娇倩婉约。她的诗就像她喜欢的荷花,既鲜明又柔美,一字一句无不透露着恬淡,意蕴深长,洋溢着清新婉约的柔美情调。总的而言,席慕容的诗字字含情,皆有感而发,处处充满着人文情怀。席慕容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写诗,情真意切,温柔委婉,让读者如浴春风。她的诗充满柔情,但是柔中也有着刚强,让人们无可抗拒。例如,她在诗歌《白鸟之死》中,她这样写到,“你若是那含泪的射手,我就是那一只决心不再躲闪的白鸟”,“羽箭破空而来”,“终于能,死在你的怀中”“爱情如火山爆发,我就是火中的凤凰,超越生死。她的诗非常空灵,让人们感受到超凡脱俗以及灵动,在感受清新淡泊的同时还感受到了里面深层的韵味,具有让人们无法抵抗的一种魅力。席慕容诗歌中的人文情怀还体现在她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上,她的诗让人们感受到无可抵抗的美,温柔委婉,而且诗的形象感十分强。例如在她的诗歌《山月》中写到:“我曾踏月而来,只因你在山中,山风拂发,拂颈,拂的肩膀,而月光衣我以华裳”这样一幅美丽清新的图画立刻映入大家的眼帘,皎洁的月光,柔情似水,明月照透的山林,让人感觉到温馨与甜蜜。最能体现席慕容诗歌中的人文情怀的诗篇大概是《影子叠上影子》,诗歌中虽然马路是冰冷的,但是心中涌动中的爱恋却是温暖人心的。“我来了站在这一边,影子默默地叠上影子”“任西风刮不走,任落雪盖不住”,这首诗歌让心灵与心灵进行自然的拥抱,不需要任何语言和行动,只需要静静的感受,静静的体会,就会看到风雨中屹立不倒的爱的雕塑。
尽管席慕容出生在四川,早年在很多城市漂泊辗转,但是她对家乡、对草原的情和对民族的爱却浓烈的像草原上的马奶酒,让人回味无穷。席慕容诗歌《暮歌》中写道:“我喜欢将暮未暮的原野,在这时候,所有的颜色都已沉静,而黑暗尚未来临。在山冈上那丛郁绿里,还有着最后一笔的激情,我也喜欢将暮未暮的人生。在这时候,所有的故事都已成型,而结局尚未来临。我微笑地再作一次回首,寻我那颗曾彷徨凄楚的心。“这是一个奔波和浮沉多年的流浪者对草原、对家乡的无限深情。
中国古典诗歌文字简约,蕴含丰富。而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重要特色之一。意象在作品中以个体形式存在,多个个体连接起来的整体,便是我们常说的意境。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抓住意象进行教学,让学生欣赏古典诗歌之美。
一、抓住意象欣赏诗歌
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首先抓住意象,品味其特征及所寄寓的感情,然后作整体理解,体会意境。其一,古典诗歌中意象的种类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景观类:流水、斜阳、月、风、烟、霜等等。植物类:杨柳、落花、松柏、、梅花、翠竹、莲花、梧桐等等。动物类:乌鸦、子规、猿猴、鸿雁、鲤鱼、青鸟、鸳鸯等。行为类:登楼、凭栏、吹笛、吹箫、吹芦管、吹笙、捣砧、饮酒等。其二,古典诗歌中意象的具体含义情况有所不同――景观类:如明月、残月、新月,多表达离愁别苦,渲染悲寂氛围。如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就是。如斜阳,多表现昏黄暮色中愁思万千。如: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又如,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蒴洲。植物类:杨柳、芳草多含离别之情。如,刘禹锡《竹枝词》中言:“杨柳依依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又如《送别》一句:“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行为类:如吹奏笛、笙、箫等,多暗含离别之苦、想思之情和内心孤独之境。如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在了解意象及其大体含义(当然也不是诗诗如此)后。学生形成一些认识,便能归纳出一些特征,把握意境,更加顺畅地赏析诗词。
二、抓住意象再现情境
诗是语言的艺术,其善用含蓄、精练的语言表露诗人的感情。好的诗词都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因此要欣赏诗歌,必须发挥想象、联想。让学生在品读诗歌、解析诗歌时将精练的诗歌,以诗般精美、流畅的语言,加以丰富的联想、想象,以多变的形式,去书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整体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分析、写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并更能将诗歌理解得更加透彻。如:赏析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时,老师将鉴赏诗歌的任务放手给学生后,引导大家可以从独特的视角以各种不同方法鉴赏此诗,稍加讨论研究后,学生们各抒己见,或多或少都谈出了自我独特的感受。有些学生也采用了意境想象再现法。他们中有人以第一人称角度写道:“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泪水已从脸颊滑落,窗外铅色的天空越发沉重了,天地昏暗一片,海上波涛如怒,浪头一个个掀上船板,我心也正如此水呀!山河已碎,我又身陷圆圈,孤苦伶仃,被缚于此,零丁洋啊!零丁洋!你是否为我所生,忆少年豪气冲天,有青云之志,常吟咏岳飞那“奠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雄壮之句,亦高唱辛弃疾那“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忠信之言,可现在……,哎,双眼已又朦胧,我该何去何从呢?是啊,“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司马迁说得多好啊,“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易安的这句诗又响彻耳边,哈哈哈……,人生虽短,可我要将它变为永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学生声音刚落,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不难看出,这种方法极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抓住关键词句领悟意象
古典诗歌讲究锻字炼词,作者将万千心绪凝于其中。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可直接劈文人情,品味作者当时的情感,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师生在研读过程中,适当渗透“以诗解诗”的方法,学生既能快速入境,亦能提高锻字、炼词、用句等写作能力,更能纵横联系,加强古诗之间的相互理解。师:如宋祁的《玉楼春・春景》中有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其中一“闹”字使得境界全出,此字不禁让人浮想联翩:春日里,万紫千红,青山朗润、幽泉清铡、春泥润泽、红杏满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枝头上春意盎然,展现一派春日勃勃生机的景象。这“闹”可能是杏花争春之喧闹,可能是散着芬芳的红杏同嫩枝绿叶、春风春雨的畅谈,亦有可能是红杏枝头那勤劳的蜜蜂与翩翩起舞的彩蝶在采蜜争春,时有鸟鸣其间……,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令人万千遐思,百般回昧,一字竟能演绎出一幕生意盎然且色彩绮丽之观。思绪随之飘荡,竟思起诗圣杜甫那绘春夜细雨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幽静、轻柔境界了。还有坡那为惠崇僧人之画而题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读罂此诗,一幅清新、淳朴之画展卷于前,几个栩栩如生的意象挥之不去。言至此,可我的思绪却一发而不可收,上溯至《诗经》,下沿至当今文坛,万千以“春”为话题之作全都奔流开来,老师就于此处戛然而止,希望大家能在体会老师赏析示范后,能借此法或以更新的见解和想法去赏析其它的诗词。当学生听至此处时,陶醉其问,被古人锻字炼句的功夫所深深折服,这以诗解诗的方法更是让他们耳目一新,于是便分成小组各抒己见,高谈阔论来试着体会、品味、解析其它优秀诗词了。
中国古典诗歌是笔宝贵的财富,这个宝藏的挖掘永无止境,让我们抓住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去挖掘它的奥秘,展现和欣赏它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