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教师专业论文

幼儿教师专业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幼儿教师专业化论文

论文关键词:专业化幼儿教师教育幼儿教师专业化研究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幼儿教师专业化问卷调查进行数据分析,明确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加以原因分析并提出应对。

关注教师是近年来国际教育的一个热点。针对教师教育的现状,许多国家都提出了“教师专业化”的改革目标,力图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来提高教师水平。然而,在教师专业化推进过程中幼儿教师专业化往往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被忽略。这无论是对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是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推进都将是不利的。为此,笔者针对幼儿教师专业化现状加以思考,分析应对策略,旨在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建设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探讨或参考。

一、当前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现状

1.幼儿教师专业化的问卷调查。为更好地把握当前幼儿教师专业化现状,笔者对当地的幼儿教师进行了以问卷调查形式为主的调查。调查发出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100%。调查对象中各类结构具体如下:学历结构:大专以上12人,占6%;大专72人,占36%;中专84人,占42%;中专以下32人,占16%.年龄结构:45岁以上10人,占5%;35~45岁30人,占15%;25~35岁84人,占42%;25岁以下76人,占38%。职称结构:高级24人,占12%;一级66人,占33%;二级88人,占44%;无职称22人,占11%。专业结构:幼儿师范或师范专业毕业158人,占79%;非幼师或师范专业毕业42人,占21%。

2.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数据分析。基于调查,首先分析幼儿教师的学历结构,从调查结果看(如表1所示),幼儿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即中专以上毕业)仍然偏低。从职称结构的调查结果看(如表2所示),四个年龄组幼儿教师的职称结构也不合理,总体上具备高级和一级幼师资格的教师仅占45%,即大部分幼师属于初级职称或无职称的教师,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出幼儿教师整体资历较低的现实。其次,分析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情况。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来看,调查显示,幼儿教育理论基础较全面,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师并不多,教师认为自己最欠缺的知识领域排序也说明老师普遍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面狭窄等问题;能够正确回答问卷中相关理论基础问题的教师,尚不足所调查的幼儿教师总量的1/3;只有23%的教师掌握所教学科的前沿知识及学科知识的进展和最新动态,各专业知识构成比较全面的教师也不多;从教能力、研究能力都略显不足,经常性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教师只占45%,有46%的教师主动反思教学并及时调整活动;只有16%的教师能充分准备教学材料。从专业情意来看,公众和社会舆论对教师的道德期待和教师的道德要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如何对待教学、正确对待和评价幼儿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从调查看,只有49%的教师愿意继续从事幼儿教育事业;37%的教师能客观公正地评价本班幼儿;当幼儿十分顽皮并屡教不听时,12%的老师会忍耐,8%的老师会惩罚;有28%的老师关注自己的发展,29%关注教育的发展,43%关注幼儿的思维发展;有45%老师有时会特别关照在园就读幼儿中一些穿着漂亮又比较聪明活泼的孩子;当幼儿们突然在幼儿园生病,你首先想到通知家长的占30%、送往医院的占40%、向园领导汇报的占25%、采取其他办法的占5%;对一名不愿来园的孩子,有10%的老师采取“不管他,哭几天他就适应了”的态度;对不能听懂普通话的新转学来的外地幼儿,有40%的老师采取“一些游戏,让该孩子充分参与,并在游戏中与其他孩子接触交流”办法,有37%的老师采取“以实物、手势等辅助方式,努力与该幼儿进行初步勾通”办法,有10%的老师持“不管他,认为过一段时他会自行听懂”的态度。而就培养训练这个方面分析,调查也显示,定期参加幼师系统的继续教育或本园组织的教师培训的占调查总数的60%,曾参加社会成人学历教育的教师占72%,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未接受过培训。虽接受过相关培训,但有的也是不定期、不规范的;所接受的培训,也是强调统一内容、统一形式、统一标准,强调理论知识特别是专业学科理论知识而忽视教学实践能力,既没有考虑到教师个体已有知识和经验及内在需求的差异,也没有考虑到教育实践多元化对教师发展的要求及学校对不同教师的不同要求。而这项指标的滞后,直接反映出我们幼儿教师专业化提升乏力。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当前我们的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总体上是比较低的。

二、幼儿教师专业化状况的原因追踪。针对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偏低这一现实,笔者分析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社会政府方面的原因

全文阅读

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现状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专业化幼儿教师教育幼儿教师专业化研究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幼儿教师专业化问卷调查进行数据分析,明确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加以原因分析并提出应对。

关注教师是近年来国际教育的一个热点。针对教师教育的现状,许多国家都提出了“教师专业化”的改革目标,力图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来提高教师水平。然而,在教师专业化推进过程中幼儿教师专业化往往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被忽略。这无论是对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是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推进都将是不利的。为此,笔者针对幼儿教师专业化现状加以思考,分析应对策略,旨在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建设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探讨或参考。

一、当前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现状

1.幼儿教师专业化的问卷调查

为更好地把握当前幼儿教师专业化现状,笔者对当地的幼儿教师进行了以问卷调查形式为主的调查。调查发出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100%。调查对象中各类结构具体如下:学历结构:大专以上12人,占6%;大专72人,占36%;中专84人,占42%;中专以下32人,占16%.年龄结构:45岁以上10人,占5%;35~45岁30人,占15%;25~35岁84人,占42%;25岁以下76人,占38%。职称结构:高级24人,占12%;一级66人,占33%;二级88人,占44%;无职称22人,占11%。专业结构:幼儿师范或师范专业毕业158人,占79%;非幼师或师范专业毕业42人,占21%。

2.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数据分析

基于调查,首先分析幼儿教师的学历结构,从调查结果看(如表1所示),幼儿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即中专以上毕业)仍然偏低。

全文阅读

幼儿教师专业建设改革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的涵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专业技能培养的基本内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策略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全面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当务之急、幼儿教师作为一个特定的专业技术岗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教师资的专门机构、理论水平相当、教学态度相仿的教师,决定其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就是教师的专业技能、科学制定专业技能考核标准,明确专业技能训练方向、适当增加艺术方向课程比例,改革艺术教育课程内容、注重发挥隐性教育课程作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积极改革实践性教学环节,提升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等,具体请详见。

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发展的需要呼唤优质的幼儿教育,呼唤高素质的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然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幼儿教师难以贯彻落实新《纲要》的精神,其问题表现在首先是课程改革落后,忽视复合能力的培养;其次是教学方法单一,基本技能训练不够;再次是学习缺乏创新精神,实习实践较少。因此,学前教育新师资的培养要突显幼教专业的特色,强化技能性,培养技能型的专业人才,要使毕业生具备实际工作的技能,进入职业生涯就能适应工作。因此,全面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当务之急。

一、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的涵义

上世纪九十年代原国家教委连续颁发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与《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两个文件,体现出对强化和规范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的高度重视。幼儿教师作为一个特定的专业技术岗位,由于幼儿期特殊的生命特征和生命规律,决定了幼儿教师必须要具有娴熟的教师专业技能,才能成功地对幼儿实施教育影响。随着教师专业化研究与实践的日益升温,教师教学技能被视其为与专业精神、专业理论等教师专业化的内涵相并列的“专业技能”。教师专业技能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并通过练习而形成的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能力。幼儿园的教师专业技能是幼儿园教师在幼教实践中运用幼教专业知识和经验,并通过练习而形成的顺利完成幼儿教育教学任务的能力。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教师资的专门机构。学前教育专业要为学生服务,将之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人和职业人,既具有健康的身心又具有从事学前教育实际工作的能力;要为学前教育机构服务,向他们输送专门人才,以确保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这就要求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要以幼儿园岗位需求为标准,以培养突出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为主线,科学地建构与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训练与考核体系,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培养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化和实用化。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专业技能培养的基本内容

从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角度来看,理论水平相当、教学态度相仿的教师,决定其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就是教师的专业技能。娴熟的教师专业技能是保证幼教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是提高幼教工作效率的重要保障,也是对幼儿进行能力培养的必要条件。目前学术界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的分类还没有公认的观点。

根据贯彻实施新《纲要》对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及江苏省教委出台的《幼儿园教师职业素质基本要求(试行)》,考虑学生个体素质的多元化发展和自我完善,结合教师专业技能自身的性质特点,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专业技能划分为一般教育技能、基本教育技能和综合教育技能三个层面。一般教育技能是指幼儿园教师指导学前儿童活动所必备的会说、会写、会画、会唱、会弹、会舞、会做、会用等。基本教育技能是幼儿教育活动实施阶段幼儿园教师行为的基本要素,包括观察了解幼儿活动的技能、幼教相关信息检索和处理技能、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体态语表达技能、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技能等。综合教育技能是指幼儿园教师在师幼互动中协调运用各种基本技能的教育行为,包括设计教育计划的技能、组织教育活动的技能、艺术教育和创编技能、评价教育效果的技能、创设教育环境的技能、家园沟通的技能、幼教科研技能等等。这三个层面教育技能的建构,比较全面地揭示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的行为结构,它们既各自独立,又相互渗透,突显了幼教专业的特色,具有专业性、系统性、可行性和时代性的特点。

全文阅读

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论文

一、研究缘起与设计

(一)研究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教师正是这有组织教育起点上的组织者、实施者。“教育质量的提升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很多人尤其是教师做出艰巨的努力。教育质量的核心是教师,最关键的支撑是教师”。[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在农村学前教育受到空前广泛关注的背景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成为保证农村幼教质量的重要基础,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当前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非常丰富,但更多地集中在偏远贫困地区,而经济发展相对比较发达地区的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如何?这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议题。江苏是一个经济发展相对比较发达的省份,本研究以苏中某县为例,对该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调查,其研究结果亦是对当前研究的补充。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江苏省中部某县的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一方面由于该县隶属于江苏省一直素有“教育之乡”美誉的地级市。该县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在苏中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另一方面,近年来该县在国家对学前教育重视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学前事业,制定了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2011年-2015年)。近五年来该地区学前教育的质量到底如何?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本地学前教育的质量。

(三)研究工具

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实际上是幼儿教师在其专业生涯中,习得幼儿教学的专门知识与技能、内化幼教专业规范、形成幼教专业精神、表现专业自主性并实现专业责任的历程。[2]本研究结合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划分和当地的实际情况,[3]编制了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第一部分,农村幼儿教师的基本情况及生存状态;第二部分,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其中专业精神包括教师的职业认同、职业满意度和职业理想,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专业理论知识、文化知识、教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能力、科研能力等;第三部分,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状况,即促进其专业发展的途径。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该县进行调查,并对其中一名园长和5名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297份,回收率为92.8%。问卷结果以SPSSforwindow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发现与讨论

全文阅读

幼儿园课程审议和教师专业研究论文

一、什么是幼儿园课程审议

审议是指通过对特定对象进行深入考察、讨论及权衡以作出一定选择的活动。课程审议作为课程开发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指课程开发的主体对具体教育实践情境中的新问题进行反复讨论和权衡,以获得一致性的理解和解释,并最终作出恰当的课程变革的决定及相应的策略。课程审议是社会民主的产物,更是教育民主的特征之一,还是教师转业自主的重要表现。课程审议意味着参和教育过程的相关人员对课程及其实施具有决定权,尤其是教师对课程的实施进程拥有根本的决定权。

幼儿园课程审议以幼儿园发课程的实施及建设为目的,也就是对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过程及相关情境进行深入考察、讨论和分析,以便对相关的内容、策略等作出选择。我国幼儿园课程不是国家课程,一般不采用行政手段强行统一。因此,幼儿园对课程有很大的决定权。当前,很多幼儿园正在进行园本课程的建设。这样,幼儿园课程审议就成了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之一,成了教师转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课程审议过程发生的幼儿园几乎是不存在的,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幼儿园课程审议的意识性、合理性尚待加强。

二、谁在审议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审议的主体,在不同的制度、不同的文化中,在不同性质的幼儿园课程中,是有所不同的。一般说,教师、保育员、园长、家长、政府行政人员、专家、社区人员等都有可能参和幼儿园课程审议。其中,教师是幼儿园课程审议的主要形式。分析幼儿园课程审议的实践,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几种不同的情况。

从目的性、经常性的角度看,幼儿园课程审议有以下三种情况摘要:

(1)哑口实践摘要:教师之间极少交流,分配教学任务甚至相关科目后,各自完成任务,互不了解,互不关心,课程实施过程中当然也就不会有配合和整合。这种情况虽然是极少数,但的确存在。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同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幼儿园的人际氛围等因素有关。

(2)偶然为之摘要:教师之间有一些课程审议的现象,但出现频率很低,目的性不强,还没有意识到课程审议对课程实施及课程建设的功能。

全文阅读

现代教育理念下专业标准幼儿教师论文

一、我国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现状

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学历要求进行了简单的规定。1995年颁布实施的《幼儿园教师资格条例》中也提到了与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相关的内容。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教师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因材施教、热爱幼儿,面向全体幼儿,进行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寓教于乐。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把幼儿教育内容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2011年12月,为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教育部正式公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即《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该《标准》以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为理念,明确了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方面要求。从已有涉及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文件条例中,笔者发现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已出台的条文对幼儿教师的专业要求较为零散,模糊、笼统,缺乏规范、全面、统一的标准;其次,专业要求涉及的对象不明确、内容不全面,对教师的要求都是原则性的,将教育理念与行为准则相混淆,不足以给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以规范和指导;再次,专业要求的条目之间缺乏清晰的逻辑,不利于幼儿教师的理解和应用;最后,专业要求的内容很难反映现代教育的理念,应对新时期幼教现状与问题的能力略显薄弱。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缺乏统一全面的标准,导致人们对幼儿教师的素质要求认识不够准确,更不能体现专业性,这不仅不利于提高幼儿教师质量,也无法指导幼儿教师的专业化进程,完善我国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体系,是幼儿教师教育与学前教育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现代教育理念诠释与启示

教育理念,其实质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发展观的全面展现。现代教育理念是建立在教育规律基础之上的一种“远见卓识”,它能正确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科学地指明教育前进的方向。现代教育理念是人们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教育发展的指向性的理性认识,是教育行动的指导。

1.终身教育理念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他指出:“教育和训练的过程并不随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而是应该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这是使每个人在个性的各方面——身体的、智力的、情感的、社会交往的方面,总之,在创造性方面——最充分地利用其禀赋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当前,幼儿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是单纯的传授各学科领域的知识,而是努力提高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成长,今后步入社会奠定好坚实的个性与人格基础。

2“.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儿童为本”是指幼儿教师的保教活动等各个方面都要以儿童为中心,专业理论和实践的方方面面都要以儿童为落脚点,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1924年,各国签订了《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强调儿童的身心必须得到正常发展,标志着幼儿教育成为各国政府国际合作的开端。1959年颁布《儿童权利公约》,提出了各国儿童应当享有的各项基本权利。1990年,联合国召开的世界首脑会议,通过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世界各国开始逐渐关注儿童的基本权利,重视儿童教育。“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表明儿童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具有主观能动性,但是其身心发展特征及生活状态又与成年人不一样,具有自己独特的身心发展特征,只有在“理解儿童、尊重儿童、重视儿童”的前提下,才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全文阅读

论幼儿师范学校舞蹈专业的文化课教育

【摘要】幼师院校舞蹈专业学生的文化课教育是文化课教师的一道大难题,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几乎成为了每一位文化课教师亟待解决的事情。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解决:一是彻底去除舞蹈专业学生“舞我独尊”的错误观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文化课的重要性;二是认真做好师生的情感沟通;三是多鼓励,少打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幼儿师范舞蹈专业文化课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221-02

一、“相互反感”的恶性循环

通常,幼师院校舞蹈专业的学生容易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自己的专业课上,而对于其他课程,则毫无兴趣或不爱搭理。其原因众多,有来自学校制度的,有来自教师引导的,有来自学生自己的,然而,来自文化课老师自身的原因是最直接和致命的。这些文化课老师一味的抱怨学生的基础弱,能力差,自律性不强,不喜欢文化课,只重视专业课,思想出现严重的偏差,甚至埋怨学校的制度、班主任的冷漠等。这种“互相反感”的恶性循环对学生的前途伤害不小,对教师的心理伤害更大,严重的可能直接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和职业失望甚至职业逃离。的确,给这些学生上文化课要比给那些非舞蹈专业学生难很多,文化课老师有许多无能为力的尴尬境遇,然而,事实上,这并非无药可救,只要文化课老师积极稳步地调节自己的灰色心理, 改变心态,找到方法,事实就并非那么悲观。

二、改变“舞我独尊”观念,充分重视文化修养

舞蹈专业的学生根深蒂固的惯性思维是:只要学好舞蹈,就能走遍世界。所以,在他们的学习思路上,只重视舞蹈专业课。然而,事实远非如此。教师应该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只学好舞蹈,并不能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舞蹈家,还应该学好文化课,做到“文舞双全”。

1.高尚的文化修养是一切优秀人格的精神支撑

全文阅读

浅论改变教学文本观及幼儿园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

【摘要】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实施与细化。面对日益繁多的幼儿园音乐教材及音乐艺术活动,新的教学理念,如 "方案教学"、"主题教学"、"整合课程"、"多元智能"等不断涌现,让老师们目不暇接,甚至无所适从,这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众所周知,幼儿园教师大多从幼儿师范或大专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由于学时所限,她们在职前的培训阶段并没有受到过系统的专业艺术教育的训练,自身的艺术素养和专业知识比较欠缺,面对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学中对专业素养要求较高的艺术教学,教师们常常感到困难重重。本文拟从教学文本观发展的视角,就当前幼儿园音乐课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以期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在理论做出尝试性探讨。

一、 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如何对待教学"文本"。

教学文本,即教材,由课程政策文件、课本和其他教学资料构成,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教学文本"最主要指的是音乐活动中教师使用的音乐材料。在近十年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如何对待教学"文本"——音乐材料,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基于"音乐知识本位"的文本观

知识本位的教学文本观是以传授知识为基础,把知识传承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在这样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幼儿被看作是一个等待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与灌输。如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更注重让幼儿通过图谱,动作或其他形式学习音乐作品的结构,并且特别注重幼儿对作品的名称,作者等知识点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音乐知识被分割成零散的"碎片",这种以教师为主的独白式教学,活动的重点往往放在如何让幼儿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预设的教学材料,而忽视了对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很多时候教师把音乐能力的培养仅作为出现在教学目标中的一些空话,而在教学过程中缺少体现和实施。长期以来,这样的教学使我们的孩子仅仅是学会了几首儿歌,几个小的律动,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给孩子精心教的"音乐内容"都会在幼儿的记忆中逐步"褪色"。

(二)基于"音乐能力本位"的文本观

能力本位的教学文本观强调通过教学文本培养学生的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确立了幼儿音乐教育必须以审美与快乐为核心的课程思想,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 强调"音乐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种审美感染的过程。"将幼儿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引导幼儿对音乐进行审美式的体验、探究、表现和创造。在这样的文本观影响下,教师们注重了幼儿的对音乐的感受力,多通过身体动作、语言或游戏等调动幼儿的多种感觉器官加强对音乐作品的体验。但是这种教学往往由于教师自身音乐素养的欠缺,造成活动中主要注重了幼儿体验方式的多样,而忽略了这种体验是为了更好的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涵,对音乐感受力的培养停留在了先层次的感官刺激上,甚至过分的追求教学手段的丰富还会降低幼儿对音乐的注意力,对幼儿更深层次的分析和聆听音乐的能力没有实际的意义。因此,我们发现很多时候,教学活动中教师很难把握音乐教学的常规,使教学活动常陷入一种混乱状态,进而导致了诸多的无效教学,孩子的过度兴奋使教师变的很被动。培养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往往变成了幼儿在音乐中漫无目的的瞎想和乱做, 课堂上看到的"小班乱跳,大班乱叫",更使幼儿误解为"随意胡闹"就是创造。

二、幼儿教师的专业要求

全文阅读

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论文

1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优点

1.1幼儿教师的学习不间断

终身教育理念主要是说贯穿每个人一生过程的是教育,没有人能够在年轻时候就拥有一生享用的知识。幼儿教师面临的也是终身学习的过程,以及终身教育的行动。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所有的人一样,幼儿教师获取知识享用一生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在这个需要学习的时代,幼儿教师想要长久的生存,必须也要经历一个永无止境的学习和改善,幼儿教师的陈旧观念即将被重新确定,教育体系中将纳入“校内、校外教育;职前、职后教育”。

1.2幼儿教师建立坚实的合作意识

幼儿教师的发展,依靠的是所在的教学环境,通过平时工作上的互补与合作,幼儿教师可以很好地完善自己学习的能力和方法,进而增加教学的效率。同事之间的学习和相互交流、资源成果的共享,都能够对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工作的绩效有明显的提高。

1.3幼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幼儿教师应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端正教学态度,同时保持与同专业人员的联系,了解全国各地学前教育的发展近况,让自己时刻保持学习的先进性和积极性。

1.4幼儿园完善幼儿园管理制度

全文阅读

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需要人文关怀

【摘要】将人文关怀理念引入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来自幼儿园管理者、幼儿家长及学前教育专家的人文关怀有利于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园管理者要切实关怀幼儿园教师的主体地位与权利,为幼儿园教师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充分发挥幼儿园教师的创造才能。幼儿家长应该尊重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理解并配合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学前教育专家的人文关怀表现为丰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尊重和理解幼儿园教师的实践活动,帮助幼儿园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关键词】人文关怀;人文精神;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2-0031-03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解放和人性自由的追求,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1〕这种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价值核心和社会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目标,对人的合理需求给予满足,对人的价值实现、身心发展等愿望给予全面关怀。

在西方思想史中,从伊壁鸠鲁派的“快乐主义”到斯多葛学派的“至善主义”,从中世纪神学的“神的意志”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从费尔巴哈的“爱是人生命存在的本质”到叔本华、尼采等非理性主义者的“在意志、情感、潜意识中体验人的本质”,都渗透着浓郁的人文关怀倾向。〔2〕我国古代的思想体系中也蕴涵深切的人文关怀理念。孔子的仁学在探讨人的本质、理想以及生死与自由等问题的同时,展现了富有特色的关注现实人生的人文精神。〔3〕 在当代,人文关怀的内涵更加丰富,表现为对人的自身存在和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关注、探索和解答。人文关怀作为当今时展的主流趋向,凸现了个人的独立价值,反映了人对自身本质的深刻领悟,正日益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成为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指导理念。将人文关怀理念引入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对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过程,是幼儿园教师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实施专业自主,加强专业修养,逐步提高专业素质,“达到专业成熟”的过程。〔4〕幼儿园教师在“教育科学化”的技术理性环境中成长,承载着“塑造人类灵魂”的道义,背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需要幼儿园教师自身的努力,而且需要良好的外部支持。良好的外部支持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必不可少的条件。然而,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科学精神超越了人文精神,严格的考核要求超越了对幼儿园教师劳动复杂性的体谅,幼儿园教师的主体性被严重忽视了。将人文关怀理念引入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建立充满人文关怀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环境,能够激励幼儿园教师的主体自觉性、主动性和能动性,使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幼儿园管理者、幼儿家长及学前教育专家是重要的参与者,来自管理者、家长和专家的人文关怀能够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人文关怀应该体现在管理者、家长及专家与幼儿园教师交往的具体行动中,尊重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承认幼儿园教师的劳动价值,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专业成长空间。

一、幼儿园管理者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人文关怀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