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医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医院副主任医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医院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男儿欲上凌霄阁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市×××医院××科

【摘要】×××,男,××××年×月××日生,××××年7月毕业于××医学院医疗系,×××年×月5日被评为副主任医师职称,现在××市×××医院×××科工作,任××科主任,专长危重病医学。版权所有

人生尚有梦,

勤学日不辍。

临床如履冰,

全文阅读

独家原创:医院主治医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我叫XXX,男,XXXX年出生,XXXX年毕业XX学校,XX学历,XXXX年参加工作,现在XX医院负责超声科室工作,20**年聘为主治医师。这些年来,我在医院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医院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在医疗工作方面认真履行职责,较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获得医院领导的肯定和病人及病人家属的满意,现具体总结如下:

一、工作情况

我在医院负责超声科室工作,专业性强,我基础较全面,基本功较扎实,对超声科专业方面的知识技能有较全面、较系统的了解,具备较强的知识理论水平和实践临床经验。我在工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临床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在诊断治疗的过程中,我严格按照医疗操作常规进行。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对病情处理得当,从未发生医疗事故及差错。

在实际工作中,我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最大程度地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并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如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利用我院现有的设备,组织科室人员定期下社区站,为其所管辖的社区居民进行超声体检,对一些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受到广大社区居民的好评,既为我院赢得经济效益,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受到院领导的嘉奖。

二、学习情况

我是一个喜欢学习的人,总觉得人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特别在当今发展迅速的时代,学习就更加重要,一个人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需要,必定被时代所淘汰。我从事医务工作,除了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国家方针政策外,重点是学习医务知识和技能。超声的专业性很强,要求操作人员基础知识全面,作为一名科室负责人除了要有一定的管理水平,更要具备较强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所以我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钻研业务,不断地学习,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丰富了自己的理论水平。我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讲座以及上级医院的学术会议,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先后撰写了关于社区老年骨质疏松等论文,发表在省级刊物,受到来我院出诊专家的好评和肯定。这些年来,我除了在理论知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自身医疗技术也有很大进步,对一些自己不明确的诊断,对患者进行追踪、回访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年去省级医院进修超声,从技术和理论上使我又上了一个台阶。

三、工作态度与责任

干工作除了业务知识与技能外,更主要的是工作态度与责任。我从事超声科工作,不管我自己的能力如何,关键不能忘了我的责任,要勇于承担我的责任,承担了责任就胜于我的能力。我当前首要是学习实践好科学发展观,对自己正确定位,甘愿当一块铺路石,默默无闻地尽自己的责任为医院搞好工作,对自己要做到技能精、作风硬、讲诚信、肯奉献,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把医务人员的爱和真情奉献给病人。

全文阅读

浙江省医械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育探究

摘要:通过对浙江省医疗器械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实地调查,阐述了全省医疗器械行业特点和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情况以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医疗器械 职称 专业技术 职务晋升

1医疗器械行业人员配备的有关规定及要求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医疗器械管理条例》第12号令、《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第15号令、《关于执行(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国食药监械[2004]498号)、有关精神,对于开办第二类、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要求初级以上职称或者中专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不少于10% ,及开办经营企业应具有与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相适应的质量管理机构或者专职质量管理人员。

2我省医疗器械行业在全国的地位、经济比重以及竞争的态势、和地方经济的关系

截至2004年底,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已达到10447家,其中第二、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为7953家。我省现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占全国的10%,共有961家,其中二、三类企业648家,职工总数39000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200多人,一类企业313家,职工总数21000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800多人。2005年底全省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即卫生机构共有1254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896个,妇幼保健院(所、站)88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7个。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97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05个,乡镇卫生院2162个。

3我省医疗器械行业特点和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情况以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医疗器械学科专业涉及宽

全文阅读

口腔医学技术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及方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进步与发展,口腔保健越来越受到重视,口腔技师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要培养高水平的口腔技师,就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重点,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解决,有利于培养更多优秀的口腔专业人才。

关键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口腔医疗保健事业不断发展,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和对口腔治疗的接受程度与日俱增,过去牙疼就拔牙的现象少了,选择义齿修复的人越来越多,义齿加工企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发展[1]。但是我国口腔医学及口腔医学技术起步较晚,目前绝大部分口腔技术专业人员为中等专科学校或者大专院校毕业,甚至一部分人没有进过学校,直接是“师傅带徒弟”模式培养出来的,起点相对较低,掌握的专业知识较少。在现有条件下要想使我国口腔医学技术在短时间内飞速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因此,我国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要求学生有很强的操作能力。用人单位挑选毕业生的标准是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强,不需培训或简单培训就能上岗,即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很高[2]。要培养出既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具有较强操作能力的学生,就要有一支强有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是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对提高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一系列问题。

1存在的问题

1.1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

目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学历普遍偏低,多为中专和大专学历,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对较少,不能进入高校当专职教师。因此,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教师以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为主,他们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来说不是“双师型”教师[3],虽然讲授理论课问题不大,但是基本不能胜任各种技工设备的操作和使用以及各类修复体的制作(如嵌体、贴面、烤瓷冠桥、铸造支架[4])等示教工作。

1.2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缺乏系统规划和经费投入,培养力度不够,既具有高超的操作水平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比例严重偏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师学历、年龄、职称结构不合理,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在义齿制作方面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教师学历普遍偏低,专业知识陈旧;绝大部分学历较高、理论知识全面的教师实践能力比较差,虽然对义齿加工流程比较熟悉,但具体操作能力不强,甚至不能胜任实验课示教工作。

全文阅读

医学工程技术团队建立的建议

近几年,我们对部队和地方1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医学工程部门的人员编制、业务工作等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加强医学工程技术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调查结果

1.1编制情况

(1)床位与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比例:最高为1:0.023,最低为1:0.008,平均为1:0.012。(2)卫生技术人员与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比例:最高为1:0.014,最低为1:0.007,平均为1:0.0086。

1.2人员素质情况

12所医院医学工程部门总人数为245人。(1)学历:受高等教育的184人(75.1%),中等教育的49人(20%),初等教育的12人(4.9%)。三者之间的比例为15.33:4.08:1。(2)技术职称:高级技术职称32人(13%),中级技术职称70人(28.6%),初级技术职称143人(58.4%)。(3)年龄分布:年龄<30岁的53人(21.6%),30~49岁的170人(69.4%),50岁以上的22人(9%)。从事医学工程技术工作多在10年以上。1.3业务工作量(1)医疗设备价值:医院医疗设备总值最高的近9.8亿元,最低的也达到了1.5亿元,平均3.3亿元。(2)维修情况:医疗设备修理率最高为99.12%,最低为89.86%,平均为96.02%。医疗设备修复率最高为99.55%,最低为85.00%,平均为94.01%。

2分析讨论

2.1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地位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一切高科技领域都猛烈地冲击着医学领域,医学上每一个重大成果,都与工程技术信息相关,X-CT、核磁共振就是计算机性能的提高和图像处理技术发展的结果。医学不再是与理工类分开的独立学科,相当部分高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用于医学,造福人类,正确把握工程技术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充分调动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是我们面临的课题。一个现代化医院,不但要有一支技术过硬的医生和素质良好的护理人员队伍,也要有一支掌握现代高科技技术、有一定层次结构的工程技术人员队伍,才能创造出高的医疗水平。因此,重视医疗设备管理,摆正工程技术人员的位置至关重要。

全文阅读

临床检验医师职称评审要求

副主任医师——

一、专业理论知识

(一)基本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

1、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微生物学、生理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病毒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寄生虫学。

2、检验医学理论和知识:掌握检验医学各专业及内、外科诊断学新进展及实验室管理学。

3、本专业技术理论及知识:熟悉本专业有关仪器的原理、结构、使用操作及简单维修等知识。

(二)相关理论知识

全文阅读

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实践及体会

【摘要】中医药继续教育是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获取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全面分析、总结郑州市中医院近5a继续教育项目管理执行情况,探讨继续教育项目管理模式,进一步规范医院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促进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

中医药继续教育是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获取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途径,是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分析中医药继续教育现状,探讨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管理模式,确保中医药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有助于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提升服务能力,达到中医药继续教育预期效果和目的。本文通过对2011—2016年郑州市中医院中医药继续教育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进一步规范继续教育项目管理模式,确保并提高继续教育项目质量,促进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1健全制度和科学管理

根据国家、省、市中医药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制定了郑州市中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制度》、《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实施方案》、《郑州市中医院学术讲座管理办法》,明确了医院继续教育的相关政策、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使医院继续教育工作步入规范化发展的轨道,成立了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及管理机制,确立了院、科两级继续教育组织管理体系。在全院17个临床科室、34个门诊分科室推选出继续教育管理员,由科教科设专人负责有关继续教育日常管理、具体实施和评估考核工作,定期培训、督导、考核、奖励,确保每项工作按时、有效、规范实施。

2全程监督和规范实施

2.1项目申报

郑州市中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结合医院特点和发展需求,医院高度重视继续教育工作,充分认识到组织学习班、举办学术活动是培养高素质卫生专业人才队伍的重要途径,同时又可以加强学科建设,将医院的医疗优势加以总结推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医院充分挖掘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重点专科优势资源,整合设计出具有一定特色的培训项目,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见表1。2.2项目立项医院对获批举办的国家、省、市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进行年度统筹安排,避免举办时间上的冲突。科教科设专人向每个申报科室和项目负责人下发通知,督促严格按照申报时间、举办要求积极组织实施,项目当年有效。

全文阅读

中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报告

为加强我县二级中医医院人才队伍建设,顺利通过2014年6月省评审委员会对我县中医院的评审验收,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在群众,促进我县的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县政府的要求,我局于2014年3月3日,对县中医院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县中医院核定编制54个,共有卫生人员87人,实有编制32人(其中4名为见习生),占总人数的36.7%,缺编22人;聘用55人,占总人数的63.2%,其中聘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0名,占总人数的45.9%。在学历结构方面,本科学历共8人,占总人数的9.2%,其中在编5人,非在编3人;大专学历共14人,占总人数的16.1%,其中在编6人,非在编8人;高中学历共12人,占总人数的13.8%,其中在编6人,非在编6人;中专学历共48人,占总人数的55.2%,其中在编15人,非在编33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0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2人,占2.9%;中级职称共14人,占20%,其中主治医师5人,主治中医师2人,主管护师1人,其余6人为中级按摩师(非在编);初级及初级以下职称的54人,占77%。

二、科室建设中人才资源配备情况

根据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细则相关要求,按照科室配备要求,中医院应设立5个临床科室和3个医技科室才能迎评审。县中医院已经结合实际分为肺病科、脑病科、老年病科、妇产科、针灸推拿康复科五个临床科室。按省中医院专家评审建议,每个临床科室至少2-3个中医临床医生,五个临床科室至少需中医临床医生10-15人。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医院人员配备的相关要求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60%。目前,县中医院现有医师共14人(其中临床医师就有5人,助产医师1人,临床影像医师1人),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职业助理医师)仅7人(主任中医师1人,主治中医师2人,中西医结合2人,中医学2人),比例仅50%。由此明显可见,中医类别临床医生人才非常地缺乏。

在3个医技科室(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人才配备方面,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中药房负责人中,应当有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中药饮片质量验收负责人、中药饮片调剂复核人、煎药室负责人等均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院配备有负责临床药学工作的药师,提供中药咨询服务,促进中药合理使用。且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60%。目前,县中医院的中药房全体人员无一人为中药学专业的,主管中药师任科主任、中药饮片质量验收负责人、中药饮片调剂复核人员、煎药室负责人等人员均不达标,医院无临床中药师。且中药专业技术人员为0。此外,放射科的科主任不具备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

人才队伍的严重不足,造成诊疗科室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制约了县中医院各项诊疗科室医疗服务工作的全面地开展。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医院人员配备的相关要求,目前,县中医院尚缺:临床一线中医医师至少5人,护理人员18人,中医临床学科带头人6人(妇产科、老年病科、肺病科、脑病科、放射科、药剂科),中药学专业技术人员5人。

三、人才培养情况

全文阅读

盛华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探析

摘要:本文依据盛华医院人力资源现状、专业技术人力资源结构以及科研管理现状,来对盛华医院人力资源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其分析结果以期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医院 人力资源管理 科研管理 现状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221-02

盛华医院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医院。临床科室机构体系共开设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皮肤科、口腔科、门诊科、急诊科、药剂科、病理科、理疗科等27个科室。

1 盛华医院人力资源总体情况

1.1 盛华医院人力资源总量分析。截至2009年底,盛华医院共拥有在岗职工1088人,从1996年到2009年医院人员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

1.2 盛华医院人力资源结构现状。医院人力资源总量上是呈现下降趋势,2000年在职职工人数为1217人,降低到2009年的1088人,降低幅度达10.59%,平均年递减率为1.17%。但专业技术人员则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即从2000年的610人上升到2009年的741人。管理人员人数也略有上升。近9年来,操作服务人员数量有下降,即从2000年的340人下降到2009年的185人。如表2所示。

2 盛华医院专业技术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全文阅读

卫生高级职称量化评审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作为拥有9所三甲医院、50余所二甲医院及近百个二乙以下医院及卫生疾控、职业病防治机构的大型企业,医疗单位分布在全国二十余个省市自治区,地域等条件不同带来了医疗单位之间卫生技术发展的不平衡,在卫生专业高级职称评审中遇到了许多棘手的问题[1]。在应用专业化、量化、两级评审方法4年来,调动了广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科学设计职业生涯、努力发展个人技术水平的热情,职称评审效果得到了各级职改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广泛认可,取得了满意效果。

1 评审方法

1.1 专业化评审

按专业类别将专业技术人员分为5个专业组组织评审,分别是临床医学、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医学辅助技术、预防医学、综合(药学、护理等)。如遇专业组申报人员少于10人,合并到其它专业组评审,专业组申报人数超过150人时,分成2个专业组进行评审。按专业不同制定侧重点不同的量化标准。

1.2 两级评审

1.2.1 推荐评审 各分支局级企业职改办组织所属医疗单位的推荐评审。首先对符合申报条件的申报人员进行资格审查,然后组织推荐评审会议,按量化标准对申报人的能力与业绩进行量化评分,得出量化成绩。

1.2.2 评审 评审会前,各局级企业将推荐评审成绩及申报人的评审材料上报到职称评审办公室,评审办公室组织专职人员审查上报材料,主要审查:①上报材料的真实性;②是否符合申报的基本条件;③对学历、资历、外语、计算机、文章、科研等业绩指标进行初步量化评分。另外,评审办公室还要将全部申报人员的材料按专业分组、按已量化成绩排序。评审会分为两程序:①专业组会议,5个专业组分别对本专业组的申报人员进行评价和量化评分,按量化评分结果淘汰一部分成绩较差的申报人员,形成专业组评审意见报评委会;②评委会,对5个专业组报送的评审过程和评审结果逐一进行审核,按比例再次淘汰一部分成绩较差的申报人,形成最终评审结果。

1.3 基本申报条件与量化评价相结合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