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院法制工作总结

医院法制工作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总会计师在医院管理中作用及管理方法探讨

摘要:总会计师是大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角色,总会计师日常工作不仅要放在普通财务会计工作内容上,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自己的职能履行来提升医院的总体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乃至推进整所医院一切管理工作的水平提升,本文重点谈谈医院总会计师在医院管理当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如何具体实现这些积极作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医院管理 财务管理 总会计师

一、医院总会计师

所谓医院总会计师是全面统筹管理医院各项财务管理事务的最高管理人员,同时也是直接向院方最高领导负责的财务方面直接人员。医院总会计师的工作内容不仅包括了督促日常财务会计相关工作的具体执行与成效验收,同时也积极参与到医院的全面发展的统筹规划工作当中,例如向医院最高领导者提供一切财务管理及会计数据从而帮助决策者进行关于医院全面发展的科学决策,并且在决策制定过程中还要提供相关的可行性方案,因此医院总会计师不仅要负责医院的具体财务会计工作,同时还要在工作过程中努力实现医院直接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二、医院总会计师对医院管理工作的具体作用分析

医院作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最重要推动力,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内居民对自身身体健康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大,医院的发展也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发展压力,同行业的竞争、同类型医院的竞争都是史无前例的,医院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内部管理工作水平,而且医院与普通生产经营型企业存在很大区别,医院所提供的商品是各种医疗卫生服务项目,这些项目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着医院的直接经营利益,更加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而且医院又是经营性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公益性质,但是医院想要生存与发展下去,还是必须有稳定的经济收入以及足以向更高层次发展提升的资金保障,因此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而想要充分实现这些发展目标,就必须重视医院总会计师制度建设与具体工作开展。具体而言,医院总会计师在全面提升医院管理工作质量方面具有以下几点突出作用。

第一,医院总会计师职能的有效履行能够提升医院经济核算以及财务监督管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提升。

第二,医院总会计师职能的有效履行能够进一步提升医院各项收支管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提升。

全文阅读

现行医保制度加强收费管理探究

[摘 要]随着我国医保制度的广泛实行,医保制度在管理上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使医保制度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为了提高医保制度的指导作用,现行的医保制度在收费管理上采取了直接报销的方式,省去了后期烦琐的核算,既减轻了患者的报销负担,也简化了报销流程。但是考虑到现行医保制度收费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现行医保制度中对收费工作的规定,加强收费管理,是提高现行医保制度落实效果的关键,对现行医保制度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应加强现行医保制度的收费管理工作。

[关键词]现行医保制度;收费管理;方法和措施

[DOI]10.13939/ki.zgsc.2016.16.113

1 前 言

在现行医保制度执行过程中,收费管理是落实现行医保制度的关键。基于对现行医保制度的了解,加强收费管理是提高医保制度落实效果的关键。结合现行医保制度收费管理实际,要想加强收费管理,就要从加强对医保政策和制度的了解、合理运用报销政策以及提高准确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入手,确保现行医保制度的收费管理能够取得积极效果,满足医保制度需要,提高收费管理的整体效果。为此,我们应对收费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根据现行医保制度的实际需要,制定具体的收费管理措施。

2 现行医保制度下,收费管理应在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管理办法下进行

在现行医保制度下,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管理办法,是医院收费管理的基本依据,同时也是推动医院收费管理工作有效进行的关键。基于对医院收费管理工作的了解,以及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管理办法的要求,医院所有的收费管理行为都必须在基本医疗付费总额控制管理办法下进行,同时还要符合管理办法的基本要求。所以,加强对医院收费管理依据的了解,并掌握收费管理依据是十分重要的。

2.1 对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管理办法进行深入了解

全文阅读

大型医院标准成本控制体系构建

加强医院成本管理,控制成本费用,促使医院用较少的物质消耗和劳动消耗,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降低成本费用。为患者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不仅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保持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迫切需要。我国目前已有一些医院开展成本控制试点研究,但由于医院成本控制理论发展较晚,又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鲜有成功的案例。本文根据大庆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总院集团的实际情况,结合“大庆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总院集团的标准成本控制体系构建”项目的实践经验。提出大型医院集团的成本控制构建体系。

一、案例简介

大庆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总医院集团组建于2003年7月,2005年随着油田卫生资源的不断整合,大庆医专和龙南医院先后并入总院集团,进而组建成集医疗服务、医学教育、社区卫生、行业管理和后勤支持于一体的国内目前最大的紧密型、实质性医疗集团。集团由3大核心单位(大庆油田总医院、大庆龙南医院、大庆医专)、9个成员医院(铁人医院、乘风医院、脑血管医院、南区医院、东海医院、让北医院、四厂医院、五官医院以及威海金海湾医院)和职业病防治所组成。其中铁人医院、乘风医院等9个成员医院下辖2家一级医院和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7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集团现有职工人数613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445人,副主任医师以上高级技术人员541人,博士、硕士研究生等高学历人员340人,留学归国专家33人。集团所属核心单位、成员医院和成员企业共占地面积5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14.48亿元、净值7.55亿元,设备新度系数0.54。拥有PET-CT、64排CT、德国神经手术导航系统、美国GE开放式核磁共振和GE数字减影机等国内领先的大中型医疗设备2210余台(套),开放病床3543张。

二、医院标准成本控制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一)宏观层面近年来,医院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药品价格及医疗收费下调,对医院的经营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当前医院成本管理的现状呈现以下特点:门诊、临床科室基本上处于亏损状态,经营成果好的医院亏损科室占79%,经营成果差的医院亏损科室占94%;医院的生存主要依靠药品和检查,但医疗成本高。因此。新的发展形势客观上要求医院强化内部经营管理,建立优质、高效、低耗和集约化的科学管理模式。同时,大庆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总医院集团隶属于矿区服务事业部,从油田集团和驻矿单位收取分担基数谋求生存和发展。制订标准成本对医疗行业来说是一种非常科学的管理模式。采用标准成本――据现已达到的技术水平所确定的有效经营条件下提供某种服务应当发生的成本来进行控制,可通过差异分析排除各种冗余的费用,达到直接缩减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二)微观层面首先,开展标准成本制定有利于矿区服务系统科学预算体系的构建。标准成本可作为预算编制的基础、预算执行的参照以及预算考核的依据。以标准成本作为预算下达基础,不仅能科学合理测算医疗服务的实际支出,而且能更好地应对不可预见性费用的发生,从而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此外,开展标准成本制定有利于矿区服务系统成本管理。将标准成本管理贯穿于医院医疗服务的全过程,在成本控制方面能够起到重要作用。首先,标准成本有利于明确各单位成本项目的控制目标,明确责任,按照成本控制目标控制实际成本。其次,有利于加强成本管理的过程控制及差异分析,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联系起来。以标准成本作为医疗服务各成本项目的依据,找出成本控制的薄弱环节,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寻求成本降低空间,打造矿区总院集团的成本优势,提高整体竞争实力。

三、医院标准成本控制体系的构建

(一)总院集团标准成本的框架体系结构 考虑到总医院集团机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总医院集团的标准成本构架整体采用三级核算树级体制,院级标准成本、科级标准成本和项目标准成本。首先,根据不同规模不同效益的医院级次,先分为总医院集团三级医院标准成本(数据来源于大庆油田总医院、大庆龙南医院)、成员医院标准成本(数据来源于九大成员医院)和社区医院标准成本;其次,按照医院原有的体系结构,对每个核心医院、成员医院以科室为单位划分成本责任中心;最后,以科室为责任中心,划分基本成本项目制定标准成本。此外,本文涉及到责任成本和全成本的概念。责任成本是指各个主体发生的、自身应承担责任能加以控制的成本,是该责任主体的可控成本,也是能直接归集到该责任主体的成本。全成本是完全成本法模式下的一种概念。是某主体责任成本加上该主体享有的其他部门为其提供服务所发生的成本之和,也即某主体直接成本加上应分摊到的间接成本之和。如:临床科室的全成本为该自身发生的料、工、费加上其他科室为它提供服务应分摊到临床科室的部分成本。

全文阅读

医疗保险总额预付实施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某市一家二级甲等医院医疗保险总额预付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定性访谈、定量数据收集的方法,对资料进行描述和推断性统计分析。结果:医疗工作量增加,医疗工作效率提高;费用控制效果不理想,总费用明显上升,次均费用上升幅度较小;医疗质量下降。结论:医保部门需科学合理制定总额与指标;医院需进一步完善总额预付制的实施与考核方案;完善监管机制,提高医疗质量。

关键词职工医疗保险;总额预付;实施效果

为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需加强和规范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工作,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的路径,建立起公立医院科学的管理体制、可持续补偿机制和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医疗保障、人事薪酬、分级诊疗和监督管理制度[1]。样本市一家二级甲等医院于2014年1月1日起开展医疗保险总额预付试点工作。2014年试点地区颁布《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完善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的实施意见》(渝文备〔2015〕2950号),规定其实施的基本原则是以收定支、略有结余,科学测算、合理确定,公开透明、多方参与,激励约束、风险共担,加强监控、保障质量。该文件明确要求要切实保护参保人员利益,对次均费用、出院人次、出院人次人数比、住院报销率等指标进行考核。本文通过对医疗保险总额预付试点案例医院职工医保2013—2014年改革前后的主要医疗保险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总额预付实施的效果。通过对案例医院总额预付改革的实施效果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为该市总额预付改革措施的优化和推广提供意见建议。

1资料来源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案例医院支付制度改革的现场调研。选取一家二级甲等医院作为本研究的案例医院,收集的定量资料包括案例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的病案首页信息;收集的定性资料包括总额预付相关的政策性资料和访谈资料。

2研究方法

2.1定量统计分析

选择实施总额预付后的2014年该案例医院职工医保病人作为观察组,选择实施之前的2013年作为对照组。根据医院提供的病案首页信息,分析案例医院实施总额预付前后指标完成情况和医疗工作量及效率、医疗费用、医疗质量3个维度的变化情况。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分析,改革前后指标结构的变化采用􀱽2检验。

全文阅读

潍坊市推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制破解公立医院改革“瓶颈”

今年5月3日,潍坊市出台《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办法》,这是对中编办和省编办推进公立医院备案管理举措的进一步细化和创新,是打通改革推进“最后一公里”的有力举措。潍坊市也因此成为我省首个出台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办法的市。

公立医院“去编”如何走 调研摸底先行

2014年11月,中央编办印发《关于创新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方式的意见》,提出对公立医院实行备案制管理,并逐步创造条件,保留其事业单位性质,探索不再纳入编制管理。这为推进公立医院编制管理改革指明了方向。方向已经明确,但是公立医院“去编制化”的具体实施路径如何走,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

从2015年初开始,潍坊市编办在全市展开了为期一年的公立医院人员编制管理情况普查和调研,实地走访5家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公立医院,深入调查医院发展现状、编制配备、现有人员、岗位设置、床位配备、人才建设等方面情况,听取公立医院对编制管理的意见建议。同时反复与卫计、人社、财政等部门沟通衔接,了解实行备案制存在的困难,研究需出台的配套政策和实行备案制的操作路径等,并赴北京、天津、安徽进行了学习调研。通过调研摸底,找准上级改革举措与潍坊实际情况的结合点,研究制定落实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

潍坊市编办在调研中发现,公立医院普遍面临着编制不足、人员短缺、人才引进招聘受限等问题,制约了公立医院的改革和发展,编制“瓶颈”日益凸显。以市人民医院为例,按照三级综合医院人员编制标准,应核编制数5766人,但实际核编1600人,编制配备明显不足。“现阶段医疗业务快速增长,受制于编制的制约,人力资源日益紧缺,对医院的学科建设造成了一定影响。”该市人民医院人力资源部一名工作人员说。

今年2月,省编办、省人社厅印发《关于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总量备案有关事项的通知》,对全省实行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总量备案工作进行了部署,我省公立医院编制管理改革破冰。潍坊市根据中央和省文件规定,结合调研摸底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着手筹划起草潍坊市落实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出台了《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办法》。

创新实施“三备案” 多部门协同配合

2016年5月3日,潍坊市编委印发《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该市市县两级政府举办的综合医院、中医院、专科医院和具有诊疗功能的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等(不包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镇街卫生院)今后不再核定事业编制,原编内人员继续实行实名制管理,只出不进,逐步探索公立医院人员不纳入编制管理。

全文阅读

门诊医疗费用总额预付制下的医保管理方法探讨

摘 要 自从对三级定点医院的费用支付实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门(特)诊总额预付管理以来,笔者医院作为定点医院,在医保管理、医疗质量、内部运行管理、医保基金控制及社会满意度等方面都带来了很大挑战。在门诊总额预付管理应对中,针对医保支付要求,应积极做好医保发生费用数据统计监测与调控工作,重点对药品及检查的使用进行管理,建立门诊医师绩效管理机制。在做好医疗服务的同时,控制医保费用,积极主动与医保管理部门进行沟通,使医保管理工作尽量得到完善。

关键词 门诊费用 总额预付制 医保管理

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是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保证医疗统筹基金收支平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参保人员基本医疗的关键手段。随着医保政策的改革,医保经办机构在部分定点医院实行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费用总额预付的管理方式,收到了较好成效。在此基础上,我市于2009年又对三级医疗定点机构实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门(特)诊总额预付管理,使门诊总量预付管理和有效控制医保基金的使用成为医保管理的重点。现就门诊医疗费用总额预付制下的医保管理分析报告如下。

门诊费用的构成

门诊是患者到医院就医的第一环节,也是人们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诊治的地方。医生开具的检查、治疗费及药品费用是门诊医疗费用的主要构成。

门诊医保总额预付的特点、结算和风险分担方法

门诊医保总额预付特点及结算形式:社保基金先行垫付,缓解了医院垫付基金的现状,使经办机构和定点医院双方相对处于低风险管理状态。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总额控制、风险分担、结余留用的原则,对医院实行门诊联网医疗费总额预付管理,并根据基金征收规模、医疗机构服务量标准及医院服务能力等确定各医疗机构总额预算基金年度指标。预算指标的确定,应在确保医疗保险基金略有结余的前提下,同比上一年全部协议医疗机构门诊医疗费支出略有增长,其增幅应控制在5%~10%。社保中心按每月预算额度的94%向医院拨付基金,6%作为考核预留金,半年调整,年终考核结算,根据年终考核情况对医院进行等级评定和拨付考核预留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采取此结算方式,充分考虑到了医院的利益,调动了医院合理控制医疗成本的积极性,使其逐步向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等过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保基金的流失。

风险分担方法:①对医院超额完成年度服务总量导致年度门诊支付总额超标,且人次与人数的比例、次均门诊费用符合控制指标的部分,按规定比例分担,超出控制指标的社保基金不予分担。②对符合规定的超出部分按如下比例分担,一是实际支出超过预算总额10%以内,社保基金应支付超出额70%,医院负担30%;二是实际支出超过预算总额20%以内,超出预算总额10%以内的部分按以上办法拨付,但超过预算总额10%以上的部分,社保基金要支付超出额30%,医院负担70%;三是实际支出超过预算总额的20%以上时,社保基金对超过20%以上部分不再予以分担。

全文阅读

浅谈医院总会计师的角色定位与医院财务的战略实施

摘要:随着医院的深化体制改革,医院发展观念逐步转变,经营模式也发生了大的变化。为了进一步提高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水平与质量,保障医院在新医改形势下的长久经营和公益性发展,实施医院总会计师制度尤为重要,这一制度的建立不仅是响应国家政策、更是法律的要求。总会计师的角色定位由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核算分析者,转变为现代化公立医院经营管理工作者,参与医院的各项管理工作的决策、监督制定医院的相关制度、规划医院的发展战略以及信息技术的监控者、经济活动中的协调者和绩效考核方法体系的主导者。文章在充分认识医院设置总会计师制度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了总会计师角色定位于医院财务战略实施方案,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医院;总会计师;角色定位;医院财务;战略实施

近年来,我国财政部、卫生部联合颁布了《医院财务制度》中明确规定:“符合条件的医院必须建立总会计师制度,医院的财务活动在院长或总会计师领导下,由医院会计部门统一管理。”但在医院总会计师的角色定位上尚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笔者就此阐述了个人见解。

一、建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总会计师的职权和定位一直受外界关注,为了确定这一职权范围,使总会计师在经济管理方面发挥应有的职能,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作用,我国颁布了相关法律文献,总会计师执行医院所有与财务相关的工作,主要有: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以及会计监督等财务工作,能够对医院的重要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决策,响应国家政策,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法律法规,不偷税漏税,支持国家相关政策的实施,《总会计师条例》已经颁发了数十年,在实施过程中,总会计师在企业中充分发挥了应有的职能作用,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从医院层面而言,建立总会计师制度,首先,促进了医院规范化经营、使管理工作科学化;其次,使医院资金利用率有所提高,确保国有资产不贬值;最后,全面提升了医院管理质量与水平。从管理层面而言,首先,使领导体制得到进一步完善,优化领导的内部结构;其次,加强了经济管理建设,使医院的综合效益得到了最大化;最后,使医院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更健全、更完善,从而促进医院管理“专家化”。

总而言之,建立医院总会计师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第一,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第二,是贯彻执行财经法规的体现。第三,有利于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

二、现代医院总会计师的角色定位

全文阅读

探究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及医患保关系

摘要: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是医疗保险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医疗保险费用的支出、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参保人员的利益,因而,设计一套兼顾医院、患者和医疗保险机构三方利益的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对医疗保险的实践工作意义重大。各地根据具体情况设计一套科学可行的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并辅之以严密的费用控制指标体系,完全可以做到用合理的价格购买最优的医疗服务,从而减轻医疗保险基金的压力和参保人的负担,使医院、患者和医疗保险机构三方各负其责、各取所需、和谐发展。

关键词: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医疗费用控制指标;医疗费用

中图分类号:F06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9-0186-02

为保证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顺利实现,缓解医疗保险基金压力,探索医疗保险费用结算方式,是摆在医疗保险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笔者对近几年来部分城市试行的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和费用控制指标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提出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险结算方式是医疗保险事业发展的必然。多层次医疗保险结算办法的建立,可以在维持原结算方式不变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医疗保险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从而既可以以低廉的价格获取最大利益的卫生服务,又可以减轻医疗保险基金的压力,减轻参保人的负担,使医疗保险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医疗费用结算办法的分析

(一)总额预付结算办法

总额预付结算办法是先在一个统筹地区内确定总额预付额度,再根据各医疗机构承担的定点医疗服务任务,将预付总额分解到各医疗机构。总额预付结算办法的应用对门诊可采用按人均医保费用的定额结算方式,对住院可采用次均医保费用的定额结算方式,具体分析如下:

1.门诊费用结算方法

全文阅读

临沂市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算办法探析

【摘要】基本医疗保险结算办法是社会保障机构使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为参保人员购买药品和医疗服务,向定点医院、定点药店支付费用所采取的方式、标准、管理措施等办法。文章介绍了结算办法的作用和目前比较成熟的几种结算办法,分析山东省临沂市医疗保险基金结算办法的发展历程,分析不同结算办法的利弊,为完善医疗保险基金结算办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疗保险基金 结算办法

基本医疗保险结算办法是社会保障机构使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为参保人员购买药品和医疗服务,向定点医院、定点药店支付费用所采取的方式、标准、管理措施等办法。医疗费用结算办法是联系医疗保险基金的安全营运、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障及医疗机构的经济利益三者之间的纽带,结算方法对医疗行为起导向作用,直接关系到医疗保险政策运行的效果。本文通过分析山东省临沂市医疗保险制度实施以来基金结算办法的发展历程,分析不同结算办法的利弊,为完善医疗保险基金结算办法提供参考。

一、医疗保险基金结算办法比较

1、总额预付制

总额预付制是指医疗保险机构与医疗服务提供方协商确定在一定时段的总预算。医疗保险机构按照该预算或预算额度内支付医疗服务费用。总额预付制对费用的控制是最可靠的和最有效的。总额预付制的优点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对医疗服务机构的工作量和费用有高度的控制权;二是医疗服务提供方将主动控制医疗服务的成本;三是医疗保险机构支付工作主要在于预算的制定和预算执行的审核,管理成本较低。总额预付制的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预算额度的合理确定有一定难度;二是医疗服务提供方可能会不合理的减少支出;三是这种结算办法可能影响医疗机构提高技术水平的积极性。

2、项目付费制

项目付费制是将医院收入与提供的服务项目数量直接挂钩。项目付费制的主要优点是:一是易于被医疗保险各方理解,便于操作;二是有利于医疗服务提供方努力提高业务技术,积极为病人提供服务;三是病人容易得到各种医疗服务上的满足。其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容易造成医疗服务过度,医疗费用不合理的增长;二是医疗保险机构审核工作量大。

全文阅读

实施分类目标考核法控制医疗费用

摘要:利用管理会计的方法,以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为目的,建立了“分类目标考核法”,将医疗费用分类并确定考核目标,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为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具有重要

意义。

关键词:管理会计;目标考核;绩效工资;控制医疗费用

控制不合理的医疗费用增长,是当前医改的重点,医务人员的参与是关键。探索出一条既适合医院发展又能开展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是当前医院管理者面对的现实问题。奖励性绩效工资应是根据职工工作成绩和劳动效率来衡量发放的。但在大部分医院奖励性绩效工资管理实践中,由于对绩效的定量不易操作,往往医院发放的所谓奖励性绩效工资多是指为职工增发的奖励性工资。这种奖励性工资的发放带有一定经验性和平均性,与职工的工作量水平基本上不挂钩,其价值水平与职工的实际工作强度往往是不匹配的。在医院绩效工资的管理中,理论上虽然可以从职工的工作量、工作质量、服务水平等方面考核评价其绩效工资。但除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等软性指标外,实际操作起来却很难对一个职工的工作进行定量。怎样才能在理论和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既适合医院发展需求又能体现按劳取酬的分配模式是当前医院绩效工资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当前医改环境下医院绩效工资管理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亟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把管理会计的方法理念引入医院管理中,调整收入结构,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并与绩效工资改革相结合,摸索出了一套以成本控制、工作量及规范治疗为基础,以绩效考评为辅的绩效工资的分配模式。利用管理会计目标分析控制的方法,将管理的对象逐一分解、量化为具体的数字、程序、责任,使每一项工作内容都能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准,使每一个问题都有专人负责。把抽象的工作流程、工作方法,分解转化为具体的、可计量、可操作的工作量指标及费用控制量化指标,用以作为衡量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把医院提供的各项服务项目借助系统的办法对其加以分类、计量,转化为可以衡量工作量和工作效率的数字指标,以此作为职工绩效工资分配的基础。为此2013年本院建立了“分类目标考核法”,对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的增长起了重要的作用,现总结如下:

一、建立医院工作指标体系

将医院复杂的业务工作分解成量化指标,建立医院工作指标体系。量化考核分十一大类(47个项目指标)如下:(1)医疗工作量: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数。(2)工作效率和费用控制:平均住院日、病区(或门诊)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科室业务收入增长率,职工人均收入,门(急)诊均次费用,出院病人均次费用,住院病人欠费管理。(3)医疗质量:甲级病历率、单病种及临床路径、质量管理年度总评。(4)医疗安全:医疗纠纷数、门诊或住院病人赔款额。(5)科研与新技术开展:论文及著作、科研获奖、科题立项、重点学科、新技术开展。(6)院感管理:医疗用品规范处置合格率、感染病人标本送检率、手卫生依从率、院感培训率。(7)药事管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门诊或住院病人抗菌药物占比、临床药物合理使用。(8)输血管理:自体输血比例、异体输血增长率、输血记录规范完整情况。(9)门诊管理:门诊有效投诉、门诊处方合格率、按时出诊率、预约诊疗、双向转诊。(10)教学管理:研究生教育、科室教学实绩考核、教学课题和论文、教学评优及获奖、住院医师培训合格率、继教项目。(11)病人满意度、参加周会情况、科室职工满意度、健康教育考核达标率。

二、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与医院奖励性绩效工资相结合的指标(见表1)

三、分类考核奖励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