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一学一做交流发言材料

一学一做交流发言材料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公司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座谈会交流发言材料

在真“学”实“做”上深化拓展 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物流中心党委

把党内教育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是历次党内教育的经验总结,也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在学习教育中,我们认真贯彻上级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领导带头、层层示范,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特别是把落实集团公司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实优强富”新枣矿摆在突出位置,推动物流中心转型发展取得新成效。突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这一首要的任务,防止出现重业务发展、轻学习教育的现象。针对物流中心业务长期处于市场一线,有些党员干部自觉不自觉地重视业务拓展而忽视政治学习情况,我们以学习教育为契机,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首要任务,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严格执行“三重一大”民主决策制度,较好地发挥了各级班子的政治优势和“主心骨”作用。突出物流贸易这一最重要的工作,特别是风险管控。围绕“风险可控、量效并举”,创新实施了供应链+金融模式。在风控管理、资金管理等重点岗位,实施“党员+骨干”双角色定位,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作用。2017年,签订合同3559份,否决合同1281份,否决率达36%,筑牢了经营安全防火墙。突出安全优质保供这一最大责任,特别是巩固中间商清理成果。立足“规范、降本和服务”,通过规范招标比价,完善电商平台,建立物资超市,严格供应商管理,建立了对接市场的价格目录和供应商管理体系。近两年累计节约采购资金4亿余元。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都能体现党员的身影,展现作为与担当。特别是在中间商清理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顶住了内外部巨大压力,无惧人身威胁和恐吓,清理中间商252家,斩断了利益输送链条。突出党风廉洁这一最大保障,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采购、供应历来是廉洁问题的易发、高发领域。我们以建设“规范规矩型物流”为目标,按照业务分段,权利分设的原则,创新实施了“五权治本”廉洁防控体系。引入“大数据”管理理念,借助ERP、SAP系统、电商平台等手段,规范了权力运行。

为推动“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用真功抓实“学”,全面提升思想境界。抓好关键少数,突出以上率下。以党委中心组学习为载体,聚焦 “实优强富”新枣矿目标,在学习上深化拓展,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围绕企业发展的难点和瓶颈问题,特别是在加快物产集团组建、安全优质保供和物流产业整合发展等方面形成新的工作思路。创新形式模式,提升学习效果。探索组织生活新形态,运用“互联网+”思维,在原有“一网两平台”的基础上,建立物流党群“云平台”,把“纸上”的理论学习转移到“线上”,把传统的会议式组织生活拓展为“线上组织生活”,把“定点灌输”学习教育转变为“互动交流”,在手机端搭建起永不下线的“党员之家”;将党建学习与业务学习有机结合,开展“每名党员上讲台”活动,创新学习沙龙、头脑风暴、闭关复盘、场景推演、以案示警等学习培训模式,提升创新创效能力。

二、下气力抓好“做”,系统推进党建品牌创新。紧密联系物流中心业务特点,通过党建品牌化运作,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发展优势,为企业跨越发展提供新的要素支撑。弘扬以感恩、忠诚为内涵的“家”文化。开展“我为父母过生日”、爱心服务、“民情档案”、困难帮扶等活动,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创新实施以制度防腐为支撑、科技防腐为抓手、文化防腐为导向的“制度+科技+文化”廉洁防控体系;开展物资供应“新物流、心服务”活动,通过物资超市建设、物料形象描述、价格服务质量反馈等方式,实施主动、超前、快捷服务;在业务部门和基层党支部中开展“头雁行动”,把党员打造成各个方面的领头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物流贸易单位围绕企业转型发展,打造创新高效“狼性团队”,以蓝军进军蓝海。

三、定恒心抓住“长”,持续完善长效机制。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要求,积极推进组织生活正常化和支部标准化建设。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健全责任落实体系。从党委书记做起,强化责任、真抓严管,把责任压给所有班子成员,压给党委各相关部门,压给下级支部书记,层层传导压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夯实“三基”,把主体责任延伸到基层。把党支部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本建设,强化党建基层基础基本功。在支部书记中开展“四个一”活动,召开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会,压实党建管理责任;开展标准化党支部建设。选取试点,规范“”、制度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加强阵地建设、资料整合、“一支部一品牌一特色”创建,夯实工作基础;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强化考核应用。坚持任务清单、目标管理,每季度组织党群一体化检查,检验工作成效。对末位的党支部书记进行约谈,连带问责包保党群负责人。推行“统一学习日”,将每周五下午定为学习日,让组织生活规范化、日常化。

全文阅读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的真实性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英语教学中真实性的问题就成为外语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语言材料和教材的真实性,是其探讨的焦点。之后随着交际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推广和跨文化研究的发展,真实性问题的研究也进一步深入,从语言材料拓展到了课堂活动、交际情景、社会文化因素等各个方面

一、课堂活动的真实性——对真实材料的合理使用

材料的真实性与真实的材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语言材料的真实性是指没有被简化或改动过的蕴涵真实信息的日常语言,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原始材料。语言材料的真实性是交际法教学的一项要求。传统外语教学中根据词汇和语法的要求人为编造的语言材料脱离现实生活,缺乏交际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的语言交流能力。真实的材料可以让学生接触真实自然的语言,了解交际话语和背景文化,并能在课堂活动和社会交际之间建立联系,使学生知道所学习的语言材料就是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语言交际。

真实的材料是交际活动的材料,而不是专门为语言教学准备的材料,如报刊杂志、因特网上的文章、广告等;电台、电视台的新闻、评论、访谈等;电影、戏剧、歌曲等;有关西方历史、地理、自然常识的原版教材等;英美人士的演讲或讲话录音等;旅游地图、景点介绍、航班时刻表、餐馆菜单、宾馆旅客登记表、海关申报单等;法律文书、案例分析、商业信涵、产品书等?这些材料源于生活中的具体情景,可以使语言材料生动、有趣、实用,更有教学意义。

真实的材料是就材料本身而言;而材料的真实性是指材料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关系,它存在于学习者使用材料的过程中,是对材料的合理使用,对材料做出的恰当反应。换言之,真实的材料应辅之以相应的交际活动和以真实交际为目的的课堂活动。学习者在课堂中接触到的语言应该是现实生活中听到和看到的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中要完成的任务和活动就是现实生活中可能要解决的问题。

1.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

在进行第二语言教学时,要改变过去那种单纯为教语言而教语言的做法,而是要把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最终使学生既学习专业知识又提高了外语水平。以学游泳为例,我们学游泳是阅读有关游泳的书籍,还是在游泳池或江河里边实践、边领会?答案当然是众人皆知的。同样,在语言教学中,学生也应像学游泳那样,充分接触真实的语言材料,参与真实的语言交流活动。

教师根据真实的材料设计和组织课堂活动时,不能一味考虑如何教授有关语言的知识,还应考虑如何充分利用真实的语言材料,设计真实的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运用、实践语言机会。例如,在听天气预报的课堂活动中,天气预报的材料是真实的,但如何根据材料开展课堂活动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写;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听材料,然后决定是否可以去野餐。显然,第二种做法是真实的语言运用,因为它需要学生对真实的语言材料和信息做出合适的反应和判断。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景。第一种选择只注意教授学生某项语言技能,而似乎脱离了现实生活,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会把天气预报听写下来。

全文阅读

“信息沟”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信息沟”是语言交际活动的根本动力。在高职英语听说教学中,巧妙利用“信息沟”原理,设计“信息沟”教学活动能够有效避免传统机械的“假交际”。本文立足于“信息沟”的应用原理及应用原则,指出了“信息沟”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及注意问题,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输入和输出。

关键词 信息沟 高职英语 听说教学

“信息沟”(information gap), 也称信息差,是指人们在了解和掌握信息方面所存在的差距,也正是这种差距的存在,才产生了一系列为达到“信息平衡”所进行的交流和传递的“言语活动”,是交际双方进行语言交流的原动力。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们给予学生们不同片段的信息,学生们通过交流、分享这些不完整的信息,以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这也正是交际法教学的核心部分。“信息沟”的绝对性、永恒性、再生迅速性和不可预见性等特点,使得英语交流过程中达到信息平衡至出现新的不平衡,产生新的交际活动。

1 “信息沟”的应用原则

(1)交际性原则是语言教学法中最根本的、带有指导性的原则。“信息沟”是交际的基础、诱因和出发点。在英语课堂中,要真正贯彻交际性原则,就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信息沟”活动。(2)任务型教学法指根据现实生活的交际需要确定语言学习任务,由学生围绕这一任务制订计划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计划、完成任务,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评估自己的学习,是语言交际教学的发展。在英语课堂中,要有效实施任务型教学法,借助“信息沟”活动,使学生真实参与“做中学”。这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相互作用,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3)“信息沟”活动的材料要把握得当。在众多语言教材中,大多仍然是突出语言的各项技能,与课堂教学活动有些差距。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做到对教材的补充和二次设计工作,所设计的“信息沟”活动练习难度不能太大,但广度可以宽泛一些,帮助建立学生的交际自信心。同时,尽量将语言的各项技能结合起来,综合调动学生的各项感官,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

2 “信息沟”的应用策略

以“英语听说”课程为例,如何利用“信息沟”活动,提高语言交际的能力。

2.1 错格填充法(filling in different blanks)

全文阅读

浅谈语言区的创设与指导

【摘 要】语言区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决定幼儿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语言区;创设;指导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个被动的观察者无法得到知识,必须通过在分析种种活动中自行挖掘或建立知识,幼儿的主动活动与教师根据目标精心设计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及投放的材料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见,语言区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决定幼儿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学习的效果。但幼儿往往对单一的语言材料不感兴趣,针对此,笔者根据幼儿年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创设语言区环境,调整语言区的操作材料,并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材料中渗透环境语言,强调操作材料的情景性、操作性、趣味性和创造性,让幼儿在语言环境熏染的同时,获得满足感,从而在宽松的环境、适宜的操作材料中语言能力得到发展,可以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在游戏交往中得到进一步锻炼。

一、语言区指导要点

(一)注意个别化教育的落实

区域活动具有个别化教育的特征,是一种注重儿童个别差异,根据儿童发展水平与需要,寻求其最近发展区、创造条件让每个幼儿进步的教育机制。语言区也是如此,它提倡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活动内容,这样教师在区域的指导时更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关注儿童,了解、研究教育对象,而进行因人而异的个别化教育。语言区特别指出教师应具有因人而异教育能力,不能对幼儿有统一的要求,应根据幼儿的实际能力情况而定,给予不同层次的指导,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对于讲述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侧重培养他们的语言表现力,给予建议或点拨式的引导,多提问幼儿为什么?让幼儿想出恰当的词汇表达;对于能力中等或较弱的幼儿,教师可作适当的示范提示,让他们模仿教师要耐心倾听幼儿的发言、讲述,教师讲一句,幼儿重复教师的语言,给予积极的鼓励,避免幼儿由于心理紧张而造成说话断断续续现象。

(二)注意介入时角色的定位

区角活动的指导看似简单,实际上最能反映一个教师的教育观和教育水平。教师应随时注意观察,只有细致地观察,才能了解幼儿的活动水平以及幼儿是否需要帮助。像有的教师走马观花的巡视,是不能发现问题的,如发现幼儿活动存在问题,也不要贸然地指手划脚,中断孩子的活动。笔者认为,教师的指导不在于是否一定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而在于在观察的基础上指导的时机、方式把握得是否准确。通过观察,捕捉幼儿活动的信息,在语言区中根据本阶段区域的指导重点、根据目标进行指导,整体观察和重点观察相互结合。在活动开始和活动结束环节,通过扫描和巡视,了解幼儿的进区情况和结束情况,以及活动结束对材料的整理情况等等。一般需要教师立即介入的主要情形是:A当幼儿出现负面行为时;B当幼儿不知材料玩法时;C当幼儿游离于游戏情形时(大家都在讲述,他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等等。更多的是需要教师在活动的中间环节,应以重点观察为主,静下心来尽量不要干扰到幼儿自然的行为,耐心的观察,不要怕浪费时间,不要急于干预,细心的捕捉幼儿行为表现中细微的有价值的行为表现。这样能满足幼儿游戏过程中的真正需求,使教师指导无牵强之意。

全文阅读

大学教学中文学意识的渗透

在语言教学实践中,对于文化意识的培养有着许多不同的做法,但这些做法都将语言与文化结合在一起进行系统而有框架的教学,尽管语言与文化之间的比例如何分配会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培养文化意识一般通过对中国文化和某一外国文化(或者一群外国文化,例如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的介绍和对比得以实现。教授某种特定文化的具体知识有助于学习者建立起对文化差异和文化相对性的敏感,但这些关于特定文化的具体知识还必须与形式多样的、动态的、实时的文化语境相结合才能变成“活的知识”。

将文化意识植入大学英语教学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做法。

1,充分挖掘语言教学材料。目前大学英语教材种类繁多,其中不乏许多好教材——既有中国学者的独立之作,又有外国专家的原版论著,或是两者合作。在这些材料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关于不同文化的意象和描述,并且让学生评估他们自己先前的认识是否与教材中的陈述相符合。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中就有许多谈论文化内容的文章,如“cultureshock”“transnationalmarriages”等,新视野听力教程中每单元还有一个专门的栏目叫做“culturetalk”,针对一个特定问题由来自不同背景的人谈论在他们各自文化语境中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因此教师可以抓住现有教材中的跨文化因素做足文章,将其利用到极致。

2,利用英语传统媒体和文学作品。英语电影、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和小说都可以用来作为文化意识培养的材料载体。例如文学作品就被广泛用作语言学习材料,在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内化”跨文化交流能力。电影,尤其是包含中国元素的作品是进行跨文化交流教学的绝佳材料,例如《卧虎藏龙》《功夫熊猫》《功夫之王》《雪花秘扇》。这些电影以外国人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讲述中国故事,让外国人听得懂、愿意看。用西方视角讲述中国故事,这其中的技巧值得我们细细玩味。

3,使用信息技术资源。互联网、电子邮件、聊天室、即时信息、基于网络的互动学习都是信息技术带给外语教学的一系列便利。这些资源除了可以像传统资源一样使用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使用者参与到了一个真实的跨文化交流过程当中,他们能够通过“做中学(learningbydoing)”这种亲身参与式的体验教学形成文化意识并且根据实际获得的经验来反省。语言学习者可以通过给其他学习者(尤其是处于非中国文化语境的)或者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发电子邮件或者通过聊天软件聊天来实现上述过程。

4,探索地方文化多样性。对于缺乏海外经历的学习者来说,以国内或者地方多元文化作为例子来诠释跨文化交流可操作性更强,更能与学习者的亲身体验产生共鸣,并且更经济。学习者发现不同地方文化群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且注意到这些群体之间是怎样沟通并和谐相处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这些例子带入课堂,由教师条分缕析,以跨文化交流的视角来解读这些行为,并将其中可用的经验、技巧最终推广到不同语言(英汉)的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因此因地制宜,通过充分探索地方文化中的多样性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5,引入文化使者。来自英语国家的外教或者有海外经历的教师是传播文化的使者,他们往往有许多关于跨文化交流的鲜活例子,这些经验可以被用作课堂教学内容。目前各大学一般都配有外教,执教英语课的教师往往也有着较为丰富的跨文化交流经验,这种与外教或者教师面对面的交流的过程提供了将跨文化交流付诸实践的机会,同时在交流中获得的经验与材料又可以用于课程教学反思,进一步发展文化意识。

全文阅读

让互动使学生作文既会说又会写

【摘 要】互动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说写能力的有效途径。首先,用学生最想说的话题激发兴趣,使之愿意收集材料,从而有话说。其次,用多种方式创设情景,让学生把自己收集的材料说出来,交流心得,丰富材料,修正材料。最后,教学生作文技法,使之写出来。

【关键词】作文教学 互动 说写能力

互动作文教学,既可使学生作文时会说会写,还可有效实现学生由会说到会写的升华。综述如下:

一、用学生最想说的话题激发兴趣,使之愿意收集材料,从而有话说

学生作文的第一个难题是没材料,张口没说的,下笔没写的。这种现象一般基于两个原因:一是话题不对学生胃口,学生不熟悉,不感兴趣,无话可说。二是学生作文水平不够,生活积累有限。故好的作文课,先要精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依此设题,学生才有想说的冲动。

如我布置了一篇《我说谢师宴》的作文,讨论时,大家十分踊跃,纷纷发言,但大都只能说出观点,却说不出更多更深更好的理由。我又让同学们课后收集材料,丰富自己的论据,重新讨论。一周后,我惊奇地发现,同学们收集整理的材料远比我想象的丰富,课堂上的讨论也迅速演变成了两种观点、两种思想的激烈碰撞,大家参与热情空前高涨。那时我就想,这次作文写不好才怪,因为学生们收集的材料太丰富了!而且每个人都想竭力表达自己的心声,想让老师理解他们的选择。作文收上来后,果然大都有理有据,没有偏激,没有意气,理智中透着成熟、热情和理解。不久,《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举办“新世纪”作文大赛,恰好有《谢师宴》一题,我趁势鼓励同学们参赛,结果好几篇作文得了全国奖。回顾这次作文的成功,就是作文的话题有让学生不吐不快的冲动啊。

二、用多种方式创设情景,让学生把各自收集的材料说出来,交流心得,丰富材料,修正材料

针对某话题,学生们的兴趣激发起来了,材料也收集整理不少了,但不一定就能写出好作文。因为学生过往基础、认真与否有差异,就收集材料的任务,其完成的质量差别甚至是很大的。怎么办?课堂互动,让各自把观点、材料说出来,同时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材料,互相交流、补充,能最大程度实现互补。那么,怎样创设互动情景,才能让学生踊跃说出来呢?

全文阅读

引导学生自主积累 养成自觉积累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同时还指出,要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必须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语言材料和表达方法,在这三方面,我们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与尝试。

一、着眼生活,观察发掘,积累写作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积累对写作是多么的重要。勤奋地把生活中撷取的朵朵浪花记下来,如春意盎然的美景,扣人心弦的场景。精彩纷呈的对话,精辟独到的议论,均可作点手记。生活手记是写作素材的仓库,经久不懈地储存,必然富足。学生习作,就是用笔描述生活中的事,歌颂生活中的人,抒发生活中的情。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采集积累写作素材,建立一个习作素材仓库,引导学生自备积累本。积累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去实施:

1 实践体验

组织学生亲自去做、去实践、去体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在“做”中体会到生活的丰富多彩,以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2 引导观察

要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在生活中观察。一方面要让学生观察校内所熟悉的花草树木,观察校外的山乡村野,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身边的人。要求学生每天至少有目的地细致观察一次,让学生明白:外面的世界真精彩,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素材值得去写。

3 汇报拓展

全文阅读

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听力课中的应用

摘要:任务型教学法侧重学习的过程和问题的解决,并且始终把任务作为语言教学计划和组织过程的中心,强调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并掌握语言,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参与交流的交际课堂活动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将任务型教学法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结合起来,研究任务型教学在大学英语听力课中的应用,能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听力能力;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6-0229-02

一、任务型学习理论

任务型学习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它是在语言教学理论快速发展的同时,以语言学理论、二语习得理论、学习论和教学论为基础,遵循教学的基本原则,侧重于学习的过程和问题的解决,并且始终把任务作为语言教学计划和组织过程的中心。它强调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并掌握语言,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的交际课堂活动来实现自己的价值(Jack c.Richards,2001)。任务型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M. Long, Nunan, Willis和Skehan。其中,Jane Willis 在“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中这样对“任务”给出了定义:Tasks are always activities where the target language is used by the learner for a communicative goal in order to achieve an outcome.(任务总是学习者为了达成一个目标而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活动)(Willis,1996)。她认为,学习者需要机会来交流他们想说的话、表达他们的思想与感情;而为真实目的使用语言则给了学习者回忆和使用所学语言的机会。

二、任务型教学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按照Jane Willis 的理论,Task-based Learning 分为 Pre-task、Task cycle和Language focus 三个阶段。在Pre-task阶段,教师应先呈现话题和任务,帮助学生回忆或学习有用的单词和短语,明确学习任务,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和使用新的言语的动机。在Task cycle 阶段,学生在教师的监控和指导下,以阅读或听力课文为基础,开展相应的任务,进行理解、交际等真实、自然、有意义的活动。在Language focus 阶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意识地分析和学习任务材料里出现的语言特征,并适当进行巩固性的训练,从而使学生掌握相关的语言点。

1.前期任务(Pre-task)

全文阅读

简析运用英文原版电影进行大学口语教学的优势及策略

摘要:电影反映现实生活,能增强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利用电影教学成为新时期学生学习的迫切要求。基于英文原版电影的大学口语教学,使学习者身临其境学习,成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本文简要对传统大学口语教学和运用英文原版电影教学两种方式进行对比后,重点分析后者的优势和策略。

关键词:英文原版电影;大学口语教学;必要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9-0213-01

一、引言

随着英语重要性的日益提高,英语学习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大学生们并不满足于传统的基于课本为语言材料来教授英语口语的方式。越来越多的老师也将目光投于基于英文原版电影的英语口语教学中。本文意在探索将原版电影作为指导材料来教授英语口语的优势及策略。

二、文献综述

文秋芳(1999)提到在中国已经存在关于英语口语教学和测试的研究,并且用其提高学生们听说能力的视频教材也是可行的。很多研究者在他们的研究中发现动机和成功有着紧密联系(Mitchell&Piekowska,1974).Biggs(1995;83)指出原汁原味的语言和与真实世界相似的任务能使学生们看见课堂任务与他们长期的交流目的的相关性。通过介绍原版文本而不是虚构的材料,学生们会更乐意地投入到活动中。

三、英文原版电影教学的必要性

全文阅读

如何将大学英语听、说课合二为一

【摘 要】本文通过对英美语言学家关于二语习得的语言输入与输出理论的介绍,尤其是英国语言学家Jeremy Harmer的语言输入及输出平衡观,探讨和尝试如何运用该平衡观使大学英语听、说课合二为一,以改变英语听力课沉闷、口语课冷场的现象。

【关键词】大学英语 输入与输出 听与说 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067-02

教育部2007年7月下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现在各高等院校都逐渐把英语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上,改变了过去由于教学模式和四六级考试压力等各种原因,教师和学生对语言的输入大于语言的输出,即重输入轻输出的现象。二语习得理论认为,学生的语言能力只有在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使用才能获得。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如何设计听、说课的教学内容、步骤,如何探索、尝试、改进,提高视、听、说教学的效果,这成为自2007年后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及热点。本文通过对外国教育学家相关教学理论的研究与探索,尤其是对国际上久负盛名的英国语言教育学家Jeremy Harmer的“语言输入、输出平衡观”进行学习及研究,探讨在课堂上如何营造使用语言的环境;如何设计有利于输入、输出的听说活动;如何把听力课与口语课的教学合二为一,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课堂上的语言输入与输出过程完整统一,从而使语言教学达到交际目的。

一 听、说课合二为一的理论基础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中语言的输入与输出一直是语言学家及教育者关注的课题。著名的语言学家Krashen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假说与Swain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出假说在一定的时期对教育者和二语习得者有极大的引导意义,也毫无疑问地为中国大学英语的教学带来了理论上的改革。但当我们在思考、反思教学的过程和验证学生的反馈时,会觉得单纯地强调输入或输出都有一定的片面性。Krashen的输入论认为语言的习得是通过视、听与阅读来完成的,因此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语言输入上。Swain的输出论认为,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假说在二语习得中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仍不能使学习者全面发展二语习得,尤其在语言的流利程度与准确性方面。因此,他认为二语习得者在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基础上,进行可理解的输出会促使二语习得者对习得的语言(视、听、读)在大脑中进行理解、储存、记忆,然后进行精细的加工及巩固,再通过说、写、译输出。而英国语言学家Jeremy Harmer认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习得语言的规律同样适合课堂语言教学。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与实践,他提出了二语习得的语言输入与输出平衡教学观,此观点阐明了大学英语教学必须将听力与口语教学合二为一,才能达到语言教学的交际目的。相比Krashen 和Swain的教学理论,现代多数教育者更倾向于Jeremy Harmer的输入与输出平衡观。Jeremy Harmer的输入与输出平衡观,是指学习者课堂内接受能力的“听”“视”“读”要与课堂产出能力的“说”“写”“译”平衡,即听力课中的听是语言交际过程中信息输入的方式,说是输出的主要表达形式。课堂上的听和说是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教师只有将两种技能合作训练,才能使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过程完整统一,达到语言教学的交际目的。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更能接受Jeremy Harmer的教学理论。课堂上教师经过精心挑选和严格控制的“精细输入”(课堂上教师所做的少量输入和大量重复训练,以确保语言的精确),加上课外给学生不断提供大量新材料的“粗犷输入”(Harmer认为这种粗犷的输入应建立在略高于学生产出能力的标准上),使学生大脑存储大量知识信息,再经过学生大脑的加工、巩固,必要时教师可强迫学生使用所学的语言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性的语言输出,这样所学的语言在实践中才能真正成为交流工具。

二 英语听、说课中如何展现Harmer的教学模式

Jeremy Harmer的输入与输出教学模式阐明了大学英语教学必须将听力课与口语课的教学合二为一,才能达到语言教学的交际目的。单纯的听力课只是语言交际过程的信息输入,而单纯的口语课又是孤立的输出,这种独立分开的听、说课都片面强调了信息的输入与输出。两节课的大量输入与输出,学生会觉得单调乏味,这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通过学习、研究Jeremy Harmer的理论,笔者尝试把Harmer的“精细输入(finely-tuned input)”和“粗犷输入(roughly-tuned input)”相结合,把课上“实践性输出”与“交流性输出”相结合,并提出把英语听、说课合二为一的建议。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