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研究生论文

医学研究生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医学研究生教育论文

1转化医学理念对研究生教育的意义

转化医学自提出以来取得了显著的医学、社会和经济效益,国际上转化医学已取得的成果使其成为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我国医学的发展要顺应时展的步伐,大力培养转化医学人才是必不可少的策略。当前,我国医学研究生的培养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科研型和临床型。这两种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在我国医学专科人才的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其研究生素质的定向培养,尚不能满足转化医学理念的要求[5]。因此,转化医学理念对医学研究生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1.1转化医学理念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实施转化医学教育,理论联系实践,可以激发医学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研究生经过了五年本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经过了本科临床实习期的观摩,已构建其知识体系,对各种疾病也有初步的认识。在研究生阶段,强化他们基础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的意识,倡导其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的诊疗为目标。医学研究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积极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地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请教研究生导师。避免单纯以为目的,科研创新性差,成果应用前景渺茫的研究方向。这样的学习过程,能让他们逐步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方向,能激发其继续深造的欲望,从而明确自己未来想要从事的研究方向,并在长期的教学、科研以及临床工作中沿着这个方向继续不断深入,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1.2转化医学理念可以培养团队精神一些重大疾病、多系统疾病从病因、机制、诊治到预防,涉及的因素众多,极其复杂,临床问题的解决靠单一专业学科医疗力量很难完成。这往往需要多学科的基础、临床人员组成研究团队,发挥各自专业优势,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通力合作、联合会诊,共同完成疾病的诊治。转化医学即倡导基础与临床科技工作者的密切合作,由临床研究者对疾病的进程和特性进行观察,提出科学问题,基础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将基础科研成果快速指导临床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用于疾病医疗的新工具,从而提高医疗总体水平。另外,医学实验技能课和动物实验课,也需要研究生们团结合作,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研究生在接受转化医学教育的同时,就水到渠成地培养了这种互助、共进的团队精神。

1.3转化医学理念可以提升综合素质对医学研究生进行转化医学理念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具有转化医学能力的医学精英,进而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医疗水平,促进医疗事业发展。在现今转化医学的时代,仅具有单方面的科研能力和临床技能是远不够的,转化医学理念主张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既精于科学研究又精通临床技能,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能敏锐发现临床中待解决的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具有丰富的多学科、多专业的知识,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交流沟通和协调能力,能组织多学科多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因此,对医学研究生进行转化医学教育,可使其自身专业素质更加全面、系统,厚积薄发。

1.4转化医学理念为交流合作提供平台转化医学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基础教学科研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频繁的交叉对话,使双方均能不断熟悉对方语言,进而促使转化医学变成双向通道———从实验室到病床,再从病床到实验室,依此形成良性循环。转化医学教育无疑为研究生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学科交叉的开放式交流合作平台,鼓励多学科介入机制以完成研究项目的跟踪、系列研究。藉此互动平台,医学研究生可以不断提高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提升个人的科研领导、科研协调的能力,建立联系网络,形成积极、和谐、互助的团队合作的局面,这也将最终促进其个人职业生涯的成长。

2推进转化医学教育理念的策略

对医学研究生加强转化医学理念教育,有利于培养具有转化医学能力的医学精英,有利于提高我国当前整体医疗队伍的水平,有利于跟进国际医学发展的步伐。推进转化医学教育理念的广泛普及,需从政府、高校、医院、企业等各层面齐抓共管,打造出蔚然成风的蓬勃局面。宏观把握制定转化医学发展的长期战略规划,联合医科、理科、工科等多方面的力量,组建跨学科多专业研究团队,搭建医学研究共用平台,建立促进转化激励引导机制,催生高层次研究成果,形成“产学研”一条龙发展模式[6]。以转化医学理念加强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体包括如下策略:

全文阅读

研究生临床医学论文

1把好入口关,提高生源质量

生源素质直接制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由于研究生在本科阶段接受培训的差异性,以及近年来考研对本科实习阶段的冲击,很多研究生在临床技能方面还存在很多缺陷,如何选拔优秀生源成了把好入口的关键环节。为此,我们申请了专项教学提高项目,一方面加大招生咨询、宣传力度,努力使考生增加对医院的了解、对学校政策的了解。另一方面考虑到入学次年要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在招生中尽量避免非临床专业跨专业跨学科考研现象,同时规范招生工作,加大复试中技能考核的权重,采取模拟人实际操作训练考核,注重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

2加强师资力量,实行导师、教研室团体培养模式

为加强我院研究生临床轮转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培训体系,保证研究生培训质量和考核通过率,临床阶段以教研室为单位进行二级学科管理,每个教研室选派一名执行负责人,和研究生导师一起共同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研究生的临床过程培养。学生按临床轮转时间表进入科室,接受科室业务培训、考勤管理、规章制度管理和医德医风管理。作为研究生指导教师,应针对学校要求和学生特点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督促学生按要求进行临床轮转,培养学生的临床科研意识,督促学生发表与临床应用相关、符合毕业要求的科研论文,按期拿到学历和学位证书。

3课程弹性化,加强临床准入培训课程建设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培训时间为36个月,而研究生从入学到最终毕业实际参加轮转时间一共不到34个月。在此期间还要进行理论课程学习,修满一定的分数,如何有效利用时间保证研究生完成两个层次的培养任务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其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充分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实行弹性课程实习,尽量减少课程学习与临床轮转冲突,统一安排晚上和周末上课,同时优化课程体系、创建精品课程,提高课程的质量和专业覆盖度。加强临床准入培训课程建设。目前我院开展了两门岗前培训课程,临床综合素质训练课程和临床通用技能训练课程。前者主要包括医德医风教育、介绍医院的规章制度,合理用药原则以及医患沟通技能等,后者主要是“三基”训练,病例书写质量、急救基本操作流程、医疗技术操作规范、护理相关知识等。使研究生对医院在临床工作中的要求有所了解,为临床实践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加强临床轮转环节的过程管理

抓好专业实践的过程管理是确保专业实践成效的基本条件。为推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所有学生必须在合格的住院医师基地内轮转。切忌“流水式”管理和“跟班式”管理,入学之初,由教研室为学生制定轮转计划,一旦确定,不能随意变更。如确须变更,应至少提前2周由学生本人提交书面申请及修改后的轮转计划,经由导师、教研室主任、教育处审批后方能执行。严格考勤制度,教研室指派教学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生负责带教,并成立导师指导小组,充分发挥相关专业导师和导师组的群体指导作用。为保证教学时间和质量,一个带教教师最多指导2名硕士研究生。积累临床经验必须有一定的工作量,对转科时间和目标都提出不同的量化要求,应积极为学生创造实际操作机会。每月至少撰写3份普通病历,让研究生参与到科室的业务学习和疑难病例讨论,有意识安排研究生在实践中多与患者沟通,在实践中提高沟通能力,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临床实践培训中应以病例教学及手术(操作)演示为主,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学习小组,开展情景式(PBL)教学,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提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文阅读

研究生基础医学论文

1学校方面

1.1开展公共实验技术平台课对于基本的实验技术,如PCR、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等常规的公共基础实验技术,应该开展平台课,让学生快速学习和了解这些基础实验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1.2开展热门科研课题成果讲座对于本校热门的科研课题或者医学最近的科研发现和科研成果,如诱导多潜能干细胞的建立、转基因动物模型建立、近些年的诺贝尔奖成果等,可以以讲座的形式举办,学生自愿参加。

2导师方面

2.1多与学生交流和沟通要明白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喜欢的研究方向,尽量按照学生自己的目标和喜好进行实验团队的安排。部分学生希望以后可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这样的学生应该在其刚进入科室的时候,就把以后的科研方向确定下来,缓解其博士期间的压力。部分学生是在职读研,不能保证进入实验室的时间,对于这些学生要尽早提醒其完成国家和学校要求的基本任务,例如尽早开始撰写综述等。部分学生想学习技术,这些学生可以分派到已有的实验团队中,让其专攻几项技术。同时要和学生经常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最近遇到的问题,可以是实验设计方面、实验技术方面、文献阅读方面,也可以是个人生活方面。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动态,才能够让学生更加顺利地进行科研工作。

2.2“一对一”责任制并管理好负责人对于新进入研究室的学生,要安排一个专门的负责人,进行“一对一”责任制。如果是“多对多”责任制,则会让负责人和学生之间都缺少一份责任感。这个负责人可以是年轻的教师,也可以是有经验的硕士或者博士,但是所选负责人,一定要有责任感和上进心,这样才能够以身作则、耳濡目染地感染新来的研究生。当学生看到指导老师、学长都如此努力刻苦,他们也能够快速地进入紧张的科研状态中。往往带队人的责任心与研究生的成长是密切相关的,只有把研究生在其刚步入科研领域的时候管理好,才能够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实验工作者,才能够成为实验室以后新的负责人,整个队伍才会可持续发展[2]。

2.3给予学生精神和物质鼓励基础医学的研究生虽然大部分为临床调剂的学生[3],但是学生仍有很高的积极性,希望在三年的硕士期间取得优秀的科研成果。如果导师能够很好地抓住学生这个心理,可以给予积极的鼓励。比如可以承诺学生,如果是学生自己在硕士期间独立完成SCI收录论文,第一作者为硕士生本人,并且因为这篇SCI文章带来的科研奖励,也会归硕士研究生所有。给予学生一定的保证之后,许多的硕士研究生就会更加积极地投身于科研中。即使最后实验结果不甚理想,但他们在这过程中也一定学到了很多科研技术并开阔了科研思路。

3学生方面

全文阅读

研究生科研基础医学论文

1医学研究生科研技能培养面临的问题

1.1本科教育忽略学生实验技能、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科生学习模式中老师与学生基本是零交流,老师幻灯片教授已有现成的书本知识,学生接受、理解、记忆,完成考试即可。这种方式严重忽略了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力的培养,使其缺乏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意识习惯。而学生在面临探索型科学研究时就似隔屋撺椽,无法胜任。

1.2本科教育学习环境简单,缺乏必需的社交经验医学生的本科学习任务相对其他专业更加繁重,课业、考试压力大,大学生实践活动较少,缺乏丰富的人际交往经验。而研究生学习环境相对复杂,需要处理好与导师、同门、厂家、其他实验室之间的关系,存在一定的利益诱惑。一旦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如何适应这种环境的改变就显得尤为重要。

1.3研究生生源种类多,知识背景相差大目前研究生招生来源很多,甚至还会有跨专业报考的现象,所以知识背景相差很大。比如现代的医学科学研究常常接触到分子水平的实验,本科为临床医学或护理学的医学研究生比较缺乏。即使本科阶段有一些相关基础课,由于没有认识到重要性,知识也比较薄弱;而本科为生物技术的研究生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掌握更多的分子生物学背景知识。研究生阶段的教学是以自学为主,在参差不齐的背景下,如何让医学研究生迅速学习和掌握良好的科研技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2医学研究生科研技能培养的模式探讨

2.1加强本专业相关理论知识的积累并进行科研尝试为弥补本科生理论基础薄弱的情况,研究生一年级主要是进行理论学习以满足将来的科研要求,如实验动物学提供动物实验的基础知识,科学研究严谨的设计和分析需要统计学。但研究生导师的研究方向很多,对学生的要求也不一样,已有的学校研究生课程无法满足每个方向的不同要求。为此,重点学习相关专业的背景知识尤为重要。如对于生殖医学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就需要加强生殖医学和生殖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与其他方向的研究生要求略有不同。为了让研究生学习生殖相关基础知识,学校最近专门开设了生殖生物学选修课程,供生殖医学研究方向的研究生选修。现在的医学研究已经深入细胞和分子水平,需要用到多种大型仪器。仪器分析课程可以帮助研究生了解常见大型仪器的原理,如用于断层扫描的激光共聚焦、细胞检测和分选用的流式细胞仪、超高分辨率的电子显微镜等。通过这些理论课程的学习,研究生可以掌握常见大型仪器的基本原理,有助于将来课题的实验设计。以上的努力仍然不能为每个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开展课题研究提供足够的理论知识。所以在已有的理论课程的基础上,通过组织相关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深入学习专业相关的专著就很有意义。如本实验室从事发生研究的研究生,就组织学习发生相关的英文专著,如HistologicalandHistopathologicalE-valuationoftheTestis和Andrology-MaleReproductiveHealthandDysfunction。研究生自学后以讲座的形式,给其他同学介绍各个章节的内容。通过这种途径,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自学能力和英文专著阅读能力,锻炼了总结、陈述、演示以及制作讲解报告的能力,有助于开题报告和毕业答辩的顺利完成。

2.2培养良好的实验技能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本质、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与其他学科广泛交叉渗透,是当前生命科学中迅速发展的前沿学科。医学分子生物学是实验性极强的学科,其实验技术和方法已普遍应用到各个学科的研究中。除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其他如细胞生物学等技术也在科研中广泛使用,这些实验技能的培养对于其课题开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研究生数量多,教育资源有限,即使有实验课程安排也无法实现让每个研究生动手操作。所以研究生实验技能的培养不能仅靠学校的研究生课程;再者医学研究生一般来自于医学专业如临床医学或者护理学等,本科教育没有经过分子生物学理论和实践培训,所以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后,还需要进一步培训。为此,本实验室在培养模式上进行了一些尝试。组织由多位教师、技术员和高年级博士组成的培训团队,以专题培训的方式对实验室基本科研技能进行短期培训,包括RT-PCR、苏木素伊红染色、免疫荧光、Westernblot、流式细胞术、显微镜操作、文献检索等多种常规实验方法和技术,目的是让刚进入实验室的研究生迅速掌握常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以及常规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实验技能培训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介绍实验的基础理论,然后演示实验操作,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完成的实验结果由老师统一评价。只有能独立地完成每个实验,才算顺利通过培训。我们深知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所以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的模式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探索思考,形成边动手边思考、理论指导实践的学习模式。本实验室通过这样统一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帮助研究生在短时间内系统而迅速地掌握常用的基础实验理论和技术,为后续课题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3严格实验室规范管理实验室是高校研究生科研实验技能培养的主要场所,其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研究生科研实验技能的水平。比如一个实验室通常有多个研究生,每个研究生在课题开展中一般会使用多种仪器设备。有的仪器设备比较贵重,操作不当可以导致仪器损坏,甚至威胁人身安全。如高速离心机使用时,转子不盖盖子,高速旋转时,转子可以飞出离心机,导致财产或人身损伤。所以如何能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和得到高质量的研究数据,有序的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以本实验室为例,实验过程中会有常见仪器,如pH计、天平等;有贵重仪器,如高速离心机、荧光显微镜、定量PCR仪等;还有一些大型的仪器,如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本实验室采用如下管理方式:对于实验室常见仪器,研究生通过培训过后可以自由使用。而大型仪器一般都有分析测试中心集中管理,如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等设备有工作人员操作,学生只需理解原理,按照要求准备样本和学会分析数据。但有的大型仪器如激光共聚焦,学生可以通过专门的操作培训,自己独立操作。高速离心机、荧光显微镜等设备一般都有专人管理。在学生进入实验室统一培训时,会涵盖这些设备的使用。如此,既使得实验室仪器得到正常使用,又营造了严谨、有序和安全的实验室环境,为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保证。

全文阅读

研究生科研基础医学的论文

1医学研究生科研技能培养面临的问题

1.1本科教育忽略学生实验技能、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科生学习模式中老师与学生基本是零交流,老师幻灯片教授已有现成的书本知识,学生接受、理解、记忆,完成考试即可。这种方式严重忽略了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力的培养,使其缺乏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意识习惯。而学生在面临探索型科学研究时就似隔屋撺椽,无法胜任。

1.2本科教育学习环境简单,缺乏必需的社交经验医学生的本科学习任务相对其他专业更加繁重,课业、考试压力大,大学生实践活动较少,缺乏丰富的人际交往经验。而研究生学习环境相对复杂,需要处理好与导师、同门、厂家、其他实验室之间的关系,存在一定的利益诱惑。一旦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如何适应这种环境的改变就显得尤为重要。

1.3研究生生源种类多,知识背景相差大目前研究生招生来源很多,甚至还会有跨专业报考的现象,所以知识背景相差很大。比如现代的医学科学研究常常接触到分子水平的实验,本科为临床医学或护理学的医学研究生比较缺乏。即使本科阶段有一些相关基础课,由于没有认识到重要性,知识也比较薄弱;而本科为生物技术的研究生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掌握更多的分子生物学背景知识。研究生阶段的教学是以自学为主,在参差不齐的背景下,如何让医学研究生迅速学习和掌握良好的科研技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2医学研究生科研技能培养的模式探讨

2.1加强本专业相关理论知识的积累并进行科研尝试为弥补本科生理论基础薄弱的情况,研究生一年级主要是进行理论学习以满足将来的科研要求,如实验动物学提供动物实验的基础知识,科学研究严谨的设计和分析需要统计学。但研究生导师的研究方向很多,对学生的要求也不一样,已有的学校研究生课程无法满足每个方向的不同要求。为此,重点学习相关专业的背景知识尤为重要。如对于生殖医学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就需要加强生殖医学和生殖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与其他方向的研究生要求略有不同。为了让研究生学习生殖相关基础知识,学校最近专门开设了生殖生物学选修课程,供生殖医学研究方向的研究生选修。现在的医学研究已经深入细胞和分子水平,需要用到多种大型仪器。仪器分析课程可以帮助研究生了解常见大型仪器的原理,如用于断层扫描的激光共聚焦、细胞检测和分选用的流式细胞仪、超高分辨率的电子显微镜等。通过这些理论课程的学习,研究生可以掌握常见大型仪器的基本原理,有助于将来课题的实验设计。以上的努力仍然不能为每个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开展课题研究提供足够的理论知识。所以在已有的理论课程的基础上,通过组织相关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深入学习专业相关的专着就很有意义。如本实验室从事发生研究的研究生,就组织学习发生相关的英文专着,如HistologicalandHistopathologicalE-valuationoftheTestis和Andrology-MaleReproductiveHealthandDysfunction。研究生自学后以讲座的形式,给其他同学介绍各个章节的内容。通过这种途径,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自学能力和英文专着阅读能力,锻炼了总结、陈述、演示以及制作讲解报告的能力,有助于开题报告和毕业答辩的顺利完成。

2.2培养良好的实验技能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本质、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与其他学科广泛交叉渗透,是当前生命科学中迅速发展的前沿学科。医学分子生物学是实验性极强的学科,其实验技术和方法已普遍应用到各个学科的研究中。除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其他如细胞生物学等技术也在科研中广泛使用,这些实验技能的培养对于其课题开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研究生数量多,教育资源有限,即使有实验课程安排也无法实现让每个研究生动手操作。所以研究生实验技能的培养不能仅靠学校的研究生课程;再者医学研究生一般来自于医学专业如临床医学或者护理学等,本科教育没有经过分子生物学理论和实践培训,所以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后,还需要进一步培训。为此,本实验室在培养模式上进行了一些尝试。组织由多位教师、技术员和高年级博士组成的培训团队,以专题培训的方式对实验室基本科研技能进行短期培训,包括RT-PCR、苏木素伊红染色、免疫荧光、Westernblot、流式细胞术、显微镜操作、文献检索等多种常规实验方法和技术,目的是让刚进入实验室的研究生迅速掌握常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以及常规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实验技能培训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介绍实

验的基础理论,然后演示实验操作,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完成的实验结果由老师统一评价。只有能独立地完成每个实验,才算顺利通过培训。我们深知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所以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的模式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探索思考,形成边动手边思考、理论指导实践的学习模式。本实验室通过这样统一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帮助研究生在短时间内系统而迅速地掌握常用的基础实验理论和技术,为后续课题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3严格实验室规范管理实验室是高校研究生科研实验技能培养的主要场所,其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研究生科研实验技能的水平。比如一个实验室通常有多个研究生,每个研究生在课题开展中一般会使用多种仪器设备。有的仪器设备比较贵重,操作不当可以导致仪器损坏,甚至威胁人身安全。如高速离心机使用时,转子不盖盖子,高速旋转时,转子可以飞出离心机,导致财产或人身损伤。所以如何能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和得到高质量的研究数据,有序的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以本实验室为例,实验过程中会有常见仪器,如pH计、天平等;有贵重仪器,如高速离心机、荧光显微镜、定量PCR仪等;还有一些大型的仪器,如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本实验室采用如下管理方式:对于实验室常见仪器,研究生通过培训过后可以自由使用。而大型仪器一般都有分析测试中心集中管理,如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等设备有工作人员操作,学生只需理解原理,按照要求准备样本和学会分析数据。但有的大型仪器如激光共聚焦,学生可以通过专门的操作培训,自己独立操作。高速离心机、荧光显微镜等设备一般都有专人管理。在学生进入实验室统一培训时,会涵盖这些设备的使用。如此,既使得实验室仪器得到正常使用,又营造了严谨、有序和安全的实验室环境,为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保证。

全文阅读

研究生科研技能培养基础医学论文

1医学研究生科研技能培养面临的问题

目前研究生招生来源很多,甚至还会有跨专业报考的现象,所以知识背景相差很大。比如现代的医学科学研究常常接触到分子水平的实验,本科为临床医学或护理学的医学研究生比较缺乏。即使本科阶段有一些相关基础课,由于没有认识到重要性,知识也比较薄弱;而本科为生物技术的研究生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掌握更多的分子生物学背景知识。研究生阶段的教学是以自学为主,在参差不齐的背景下,如何让医学研究生迅速学习和掌握良好的科研技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2医学研究生科研技能培养的模式探讨

2.1加强本专业相关理论知识的积累并进行科研

尝试为弥补本科生理论基础薄弱的情况,研究生一年级主要是进行理论学习以满足将来的科研要求,如实验动物学提供动物实验的基础知识,科学研究严谨的设计和分析需要统计学。但研究生导师的研究方向很多,对学生的要求也不一样,已有的学校研究生课程无法满足每个方向的不同要求。为此,重点学习相关专业的背景知识尤为重要。如对于生殖医学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就需要加强生殖医学和生殖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与其他方向的研究生要求略有不同。为了让研究生学习生殖相关基础知识,学校最近专门开设了生殖生物学选修课程,供生殖医学研究方向的研究生选修。现在的医学研究已经深入细胞和分子水平,需要用到多种大型仪器。仪器分析课程可以帮助研究生了解常见大型仪器的原理,如用于断层扫描的激光共聚焦、细胞检测和分选用的流式细胞仪、超高分辨率的电子显微镜等。通过这些理论课程的学习,研究生可以掌握常见大型仪器的基本原理,有助于将来课题的实验设计。以上的努力仍然不能为每个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开展课题研究提供足够的理论知识。所以在已有的理论课程的基础上,通过组织相关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深入学习专业相关的专著就很有意义。如本实验室从事发生研究的研究生,就组织学习发生相关的英文专著,如HistologicalandHistopathologicalE-valuationoftheTestis和Andrology-MaleReproductiveHealthandDysfunction。研究生自学后以讲座的形式,给其他同学介绍各个章节的内容。通过这种途径,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自学能力和英文专著阅读能力,锻炼了总结、陈述、演示以及制作讲解报告的能力,有助于开题报告和毕业答辩的顺利完成。

2.2培养良好的实验技能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

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本质、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与其他学科广泛交叉渗透,是当前生命科学中迅速发展的前沿学科。医学分子生物学是实验性极强的学科,其实验技术和方法已普遍应用到各个学科的研究中。除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其他如细胞生物学等技术也在科研中广泛使用,这些实验技能的培养对于其课题开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研究生数量多,教育资源有限,即使有实验课程安排也无法实现让每个研究生动手操作。所以研究生实验技能的培养不能仅靠学校的研究生课程;再者医学研究生一般来自于医学专业如临床医学或者护理学等,本科教育没有经过分子生物学理论和实践培训,所以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后,还需要进一步培训。为此,本实验室在培养模式上进行了一些尝试。组织由多位教师、技术员和高年级博士组成的培训团队,以专题培训的方式对实验室基本科研技能进行短期培训,包括RT-PCR、苏木素伊红染色、免疫荧光、Westernblot、流式细胞术、显微镜操作、文献检索等多种常规实验方法和技术,目的是让刚进入实验室的研究生迅速掌握常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以及常规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实验技能培训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介绍实验的基础理论,然后演示实验操作,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完成的实验结果由老师统一评价。只有能独立地完成每个实验,才算顺利通过培训。我们深知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所以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的模式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探索思考,形成边动手边思考、理论指导实践的学习模式。本实验室通过这样统一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帮助研究生在短时间内系统而迅速地掌握常用的基础实验理论和技术,为后续课题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3严格实验室规范管理实验室是高校研究生

全文阅读

学位研究生培养下的临床医学论文

1研究平台建设

实验室是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所必须的基本条件。一个运行良好的实验室不仅需要配备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材料,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安全制度、操作规范以及保障实验室正常运转的技术人员队伍。现代医学科学研究处速发展阶段,先进研究技术不断涌现,传统的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已经成为常规的研究手段,逐渐有更多单位引进了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更先进的研究平台。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越来越依赖于先进的研究平台,而反过来高水平研究成果也可以帮助申请到更多研究经费,从而推动实验室的平台建设。目前有不少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单位,特别是医院的临床科室根本就没有完善的实验室。研究生只能联系去其他有条件的实验室短期做课题,很难去专心完成科学研究工作,而且同一个导师在研究方向上的连续性很难保证。一些大型医院虽然建立了中心实验室,配备了一些常用的实验仪器设备,但是也存在一些如人员拥挤、仪器使用需要预约等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在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审核的过程中,管理部门更应该加强对实验室基础条件的考核,对于完全不具备研究条件的单位,应当暂停招生。另外,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要始终放在实验室管理的首要位置,在每位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前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和制度宣讲,了解各种实验仪器设备和试剂等的注意事项和可能的危险。

2研究生招生和导师队伍建设

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是医学科研工作的主力军和新生力量,吸收高质量的生源报考是研究生培养单位的重要工作,对学科科研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当前越来越多的单位获得研究生培养资格的形势下,各个院校、医院间同样存在竞争关系。作为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导师应当努力去发现和吸引优质生源,通过多种渠道开拓生源和主动联系学生报考。每年暨南大学针对在读本科学生设立数百项本科生创新科技项目,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通过参与这些创新项目,可以早期接触到科学研究,对实验研究形成初步认识,也通过跟指导教师做实验产生科研兴趣,成为将来潜在的研究生报考生源。另外,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面向重点医科院校在读的临床医学等专业的大四学生举行夏令营,介绍医院和专业的基本情况并与导师见面座谈,对获得保送资格并通过面试考核的学生直接录取为免试研究生。目前已经有不少院校采用这种模式吸引免试生报考,收到不错的效果。另一方面,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在研究生培养体系中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要打破以往对研究生导师的错误认识,导师是一个工作岗位,意味着责任和义务,而不是一种地位和身份的体现。对于临床医学科学学位导师的遴选,应当更加注重科研素养和基础研究工作经历,保证研究生在就读期间得到导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对于只从事临床工作的导师,可以转为专业学位导师。暨南大学在这一方面做出了颇有成效的改革,为科学学位导师的遴选制定较高的科研业绩标准,打破了导师终身制,改为定期审核制,实施动态管理,只有通过审核的导师才能进入招生目录,获得招生资格,极大提高了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研究生课程安排与设置

以往的研究生课程设置上普遍存在知识结构陈旧、应用性不强的问题。许多研究生在入学阶段选修的课程只是为了满足学分的需要,而进入研究工作后会发现所学课程用处不大。因此,针对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应当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实用性,特别是对于研究过程中所必须的实验操作技术和文献管理技能,应该给予格外重视。近年来研究生招生对报考生源本科专业的要求也日益严格。为适应卫生部关于临床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的要求,暨南大学自2012年起要求报考临床医学专业的研究生,无论科学学位还是专业学位,本科所学专业必须是临床医学。这一规定也逐渐在越来越多的医科院校实行。这一规定带来的结果就是将来生物类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将不能攻读临床医学研究生。尽管临床医学本科生具有良好的医学专业知识,但由于本科课程设置的缘故,绝大部分临床医学本科生接触的实验课以形态学和动物实验为主,在细胞及分子水平的实验技能方面比较欠缺。考虑到这一实际情况,在研究生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基础理论课程之外,更应该侧重实际操作的实验课程,使学生在课程中能够掌握生物医学研究中常用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技术,并且能够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为了能及时了解最新研究进展,跟踪最新研究技术,文献检索、管理和阅读是研究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一技能,才能在海量的科研文献中快速找到相关结果,为科研选题、研究方案设计做出正确的决定。有条件的综合性大学可以通过开设公选课的形式帮助研究生尽快掌握这些技能,在专业的医科院校或者医院,则可以通过聘请专家讲座等形式来实现。暨南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图书馆在每个学期面向全校研究生开设文献检索、Endnote软件操作等培训班,开通了著名的文献出版机构汤森路透的在线教程,并且提供了许多培训教程PPT下载,使研究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科学研究的指导与过程管理

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的研究生导师主要来自医院的临床医生,也有少量导师来自大型教学医院中设立的研究所。根据笔者观察在研究生指导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临床工作太忙,没有时间指导学生。许多导师担任临床科室的主任或者副主任,每天门诊、病房以及手术等临床工作非常繁忙,可能几个月都没有时间跟学生深入交流研究课题,指导就无从谈起。②科研经历欠缺,指导能力不足。由于历史原因,现有的很多研究生导师本人在读书和工作期间一直从事临床工作,未曾接受过正规的科研训练,没有建立科研思维方式和掌握常用的科研技术方法,因此很难给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③责任心不强,指导方式欠合理。有些学术成就较高的导师,本身有行政职务或者很多学术兼职,经常开会、出差等,而且同时指导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很多,为了省事就采用了博士指导硕士,师兄指导师妹的方式,这样无疑使学生失去了接受导师直接指导的机会。因此,在提高导师指导效果上可以采取多种措施。首先,建立定期交流和指导的机制,比如每周举行课题组的周会,讨论最新的相关领域研究进展,汇报实验结果和总结经验教训等。其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意识。同一课题组内可以将常用的实验技术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减少在技术摸索上需要花费的时间,提高科研效率。对于以临床工作为主并且缺少科研经验的导师,可以与基础研究的教师建立导师组联合培养和指导研究生。最后,要注重研究生科研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使研究生在读期间能够较好地掌握专业外语、文献检索、统计分析、生物学软件等必备技能,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跨学科的学术沙龙、国内外著名学者的专题演讲、前沿研究热点以及最新实验研究技术的报告和讲座等,这样可以很好地开拓视野,有助于启发科研思维。

全文阅读

学位博士研究生临床医学论文

1基础课程学习有的放矢

博士研究生在本科和硕士阶段已经进行了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博士阶段的课程安排主要体现两个特点:第一是“精”,把眼科重要基础知识和相关临床操作理论依据作为教学培养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知识的传授,力求在疾病和诊疗理论上筑构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是“新”,增加以新理论、新知识为重点,贴近科学前沿,介绍技术创新的选修课程,以了解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科研动态及临床医疗方面的进展。学习北京大学医学部等院校的先进经验,在专业基础课上给予较大的自由度,采取不脱产上课方式,以保证临床训练时间。

2加强临床技能训练,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临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是使之成为高水平的临床医学专家。但许多获得临床博士学位的毕业生仍不具备独立进行临床工作的能力,毕业后尽管按其资历或学术成就很快晋升为高级职称但仍需在主治医师的指导下工作,从住院医师重新做起,其原因主要是缺少严格规范的技能培训体系。将研究生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制定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学分制考核方案,按主治医师标准考核。根据眼科学专业培训细则要求,明确提出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眼科学作为二级学科,又分为角膜病、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眼眶病、眼屈光及眼肌、眼科病理等三级学科。根据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专业方向,制定重点突出、全面培养的科室轮转计划,明确在轮转科室、专科训练期间,在理论和技能上应达到的要求,制定出临床能力训练的量化指标,如训练时间、掌握病种、操作技能、主管病例数及手术例数等,要求研究生在临床实践中认真完成,既有利于保证临床能力训练的时间、内容和质量,又为临床能力考核与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担任或协助总住院医师,对临床常见病种的诊断治疗充分掌握,保证临床能力训练的系统性。利用临床技能训练仿真模拟教具及实验外科动物训练,加强临床操作技能培训。导师对眼科治疗和手术方式设计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实施研究生临床准入制度,使研究生利用教具和实验动物充分掌握操作技能后逐步参与临床实践。导师及指导小组负责为学生创造临床实践机会,落实各项技能的训练及辅导,定期组织考核。定期进行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病例讨论、疑难病例讨论、会诊、竞赛等临床学术活动,训练研究生的临床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以往研究生参加讨论时的被动状态,为研究生提供表达观点的机会,培养其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和敢于承担的工作作风。

3开展以培养临床科研能力为特点的科研训练

随着我国人才评价标准的变迁,对科研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科学研究是目前体制下衡量医学人才水平的重要指标。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在实验室进行基础研究的时间和机会有限,为适应临床工作的需求,加强研究生临床科研能力的培训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必由之路。具体方式包括:强化研究生公共卫生学基础,训练科学的临床研究基本方法和技能,将研究生作为导师临床课题的主要参与者负责课题的设计和实施。科室定期举办科研方法、课题申请、成果申报等系列讲座及高水平学术讲座,培养临床科学思维能力。开展国际间学术交流,加快研究生教学国际化进程。通过临床科研能力培养,研究生选择临床医疗实践中出现的理论或技术问题为研究课题,利用已有的研究手段,进行临床应用或临床应用基础的研究,从中学会临床科学研究方法,从而掌握了从事眼科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同时可以促进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提高。

4加强人文教育和自我修养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除掌握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有宽阔的知识视野、灵活的思维、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尚的人格情操、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不仅能应用自然科学方法来解决医学问题,也能应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法来研究医学问题,为患者的健康服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在指导研究生做课题和科研的同时,要关心研究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将人文精神合理的渗透到专业课的学习中,引导其树立医学科学与人文科学并重的学习思想[9]。组织研究生开展“近视普查与防治教育”、“社区老年人白内障筛查”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其在实践中学会承担责任与义务,掌握与人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更能激发其学习人文精神的积极性,引导其对人生价值、目的和意义的正确思考,使得个人素质得到提高。

全文阅读

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学管理论文

一、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学管理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工作是院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的重要保证。严谨而高效的教学管理是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并直接影响了教育目标的实现。然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开展至今,虽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学计划分类管理缺乏保障条件

教学计划管理是医学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是指教学计划的实施和管理。教学计划是整个教学环节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文件,是培养人才的总体设计和实施的蓝图,也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及有关工作的基本依据。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学管理实践中,虽然针对不同类型学位研究生,教学管理部门制定了不同的培养目标、方案、课程体系等一系列教学计划。而在实际情况中,由于两种类型的研究生都是在一个相同的学习和实践环境中,他们面临着基本相同的师资条件,培养方案的实施也普遍类似,无论是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还是医院的科教部门,很难真正针对不同的学位类型做到分类培养与管理。

(二)“考教不分”影响教学质量管理效果

教学质量管理是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后所达到的教育目标的程度。教学管理的核心就是质量管理。抓教学质量管理,就是要通过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包括质量控制、质量反馈),动员全员,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加强临床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的重点与核心,如何客观、有效地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技能进行考核与评价是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目前大多医学院校都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种类繁多的临床技能考核体系,但随着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院校往往只能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技能考核交由培养医院组织完成,作为质量监控的关键手段的临床技能考核也往往由于“考教不分”而流于形式。

(三)教学资源管理需要合理配套

教学资源管理,其范围大致包含:一是教学基本设施,如教室、实验室、实验设备、图书馆等的维护与管理;二是计算机、网络资源等现代化传播技术资源的维护与管理;三是临床教学基地的管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以培养技术精湛的高级临床医师为其目标,因此在其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必须突出临床实践教学环节,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培养医学生关爱病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随着医疗纠纷的不断激化,面临无法较好地安排学生临床实践的实际困难。

全文阅读

学位博士研究生临床医学的论文

1基础课程学习有的放矢

博士研究生在本科和硕士阶段已经进行了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博士阶段的课程安排主要体现两个特点:第一是“精”,把眼科重要基础知识和相关临床操作理论依据作为教学培养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知识的传授,力求在疾病和诊疗理论上筑构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是“新”,增加以新理论、新知识为重点,贴近科学前沿,介绍技术创新的选修课程,以了解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科研动态及临床医疗方面的进展。学习北京大学医学部等院校的先进经验,在专业基础课上给予较大的自由度,采取不脱产上课方式,以保证临床训练时间。

2加强临床技能训练,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临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是使之成为高水平的临床医学专家。但许多获得临床博士学位的毕业生仍不具备独立进行临床工作的能力,毕业后尽管按其资历或学术成就很快晋升为高级职称但仍需在主治医师的指导下工作,从住院医师重新做起,其原因主要是缺少严格规范的技能培训体系。将研究生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制定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学分制考核方案,按主治医师标准考核。根据眼科学专业培训细则要求,明确提出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眼科学作为二级学科,又分为角膜病、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眼眶病、眼屈光及眼肌、眼科病理等三级学科。根据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专业方向,制定重点突出、全面培养的科室轮转计划,明确在轮转科室、专科训练期间,在理论和技能上应达到的要求,制定出临床能力训练的量化指标,如训练时间、掌握病种、操作技能、主管病例数及手术例数等,要求研究生在临床实践中认真完成,既有利于保证临床能力训练的时间、内容和质量,又为临床能力考核与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担任或协助总住院医师,对临床常见病种的诊断治疗充分掌握,保证临床能力训练的系统性。利用临床技能训练仿真模拟教具及实验外科动物训练,加强临床操作技能培训。导师对眼科治疗和手术方式设计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实施研究生临床准入制度,使研究生利用教具和实验动物充分掌握操作技能后逐步参与临床实践。导师及指导小组负责为学生创造临床实践机会,落实各项技能的训练及辅导,定期组织考核。定期进行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病例讨论、疑难病例讨论、会诊、竞赛等临床学术活动,训练研究生的临床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以往研究生参加讨论时的被动状态,为研究生提供表达观点的机会,培养其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和敢于承担的工作作风。

3开展以培养临床科研能力为特点的科研训练

随着我国人才评价标准的变迁,对科研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科学研究是目前体制下衡量医学人才水平的重要指标。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在实验室进行基础研究的时间和机会有限,为适应临床工作的需求,加强研究生临床科研能力的培训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必由之路。具体方式包括:强化研究生公共卫生学基础,训练科学的临床研究基本方法和技能,将研究生作为导师临床课题的主要参与者负责课题的设计和实施。科室定期举办科研方法、课题申请、成果申报等系列讲座及高水平学术讲座,培养临床科学思维能力。开展国际间学术交流,加快研究生教学国际化进程。通过临床科研能力培养,研究生选择临床医疗实践中出现的理论或技术问题为研究课题,利用已有的研究手段,进行临床应用或临床应用基础的研究,从中学会临床科学研究方法,从而掌握了从事眼科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同时可以促进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提高。

4加强人文教育和自我修养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除掌握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有宽阔的知识视野、灵活的思维、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尚的人格情操、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不仅能应用自然科学方法来解决医学问题,也能应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法来研究医学问题,为患者的健康服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在指导研究生做课题和科研的同时,要关心研究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将人文精神合理的渗透到专业课的学习中,引导其树立医学科学与人文科学并重的学习思想[9]。组织研究生开展“近视普查与防治教育”、“社区老年人白内障筛查”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其在实践中学会承担责任与义务,掌握与人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更能激发其学习人文精神的积极性,引导其对人生价值、目的和意义的正确思考,使得个人素质得到提高。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