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生实习工作报告

医学生实习工作报告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医疗单位先进事迹报告会主持词

各行各业都有表现优秀的标兵,值得我们学习。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医疗单位的先进事迹报告会的主持词,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同志们:

大家早上好!

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弘扬广大医务工作者立足岗位、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白衣天使形象,按照固原市卫生局党委《关于印发市卫生局开展“三个一”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今天将在我县举办固原市“最美医生”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出席今天报告会的领导有固原市卫生局 ,市人民医院骨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陈志军主任,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闫固林主任,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住院部主任、副主任医师牛红玲主任,县中医医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马立贵,县人民医院神经脊柱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宋让,参加今天报告会的还有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和部分乡镇卫生院、社区等100多名职工参加本次报告会。

下面,首先请陈志军主任做报告,请大家欢迎;

请闫固林主任做报告,请大家欢迎;

请牛红玲主任做报告,请大家欢迎;

请马立贵副院长做报告,请大家欢迎;

全文阅读

对在岗实习医务人员不良反应认知度的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在岗实习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认识程度,方法:采用自拟设计“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调查表”,对我院120名在岗实习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ADR的基本概念、ADR的相关法律法规、引发ADR的因素等。结果:我院在岗实习医务人员对ADR概念不足,ADR监测报告意识淡薄。结论:有必要在实习阶段对在岗实习医务人员进行ADR基本知识和监测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医护人员对ADR危害的认识,减少药害事件。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认识程度;在岗实习医务人员

【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286-02

药品不良反应(简称ADR)主要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以外的有害反应[1]。从国家ADR中心的统计数据来看,不良反应报告甚少,与WHO国际药品监测合作计划组织预测的200份/106人年报告数据相差甚远。因此,如何提高ADR报告率是医药界关注的问题[2]。影响ADR报告率的因素很多,其中医务人员对ADR的认知度就是一个关键因素。我们开展了对在岗实习医务人员不良反应的调查,旨在提高在岗实习医务人员对ADR的认知度。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2010年1月,对张家港市中医医院120名在岗实习医务人员,采用自拟设计“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调查表”,进行了问卷调查。被调查者在岗实习期均已近半年,年龄介于21~25岁。通过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对ADR的基本知识、ADR的监测意识等多方面进行调查。其主要内容包括:ADR的基本概念、ADR的相关法律法规、引发ADR的因素等。提示被调查者应实事求是填写,不查阅相关资料及抄袭答案等,且无标准答案提供并要求填表人当日完成。

2 调查结果

2.1 一般情况:120名在岗实习医务人员接受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11份。其中临床医学50人,护理专业32人,药学专业12人,医疗技术17人,接受调查的在岗实习医务人员基本情况见表1。

全文阅读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报告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R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1-0344-01

【摘要】:目的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报告与管理,减少漏报、迟报,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方法在医院信息系统基础上开发疫情报告与漏报自动监控软件,采集疫情相关的门诊诊断、检验结果、检验科报卡信息进行计算机校核发现漏报。结果通过门诊传染病诊断报告系统、检验科传染病相关检验阳性结果与传染病报卡病例的自动核对筛查,达到及时发现并报告传染病,控制传染病漏报。结论传染病信息报告检测系统,提高了我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漏报

医疗机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监测的前哨阵地,及时准确全面监测捕捉传染病信息,并及时报告是医院公共卫生的重要内容,是国家主管部门制定预防控制策略的重要依据。

一、 实行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1、 随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执法检查力度的不断加大和传染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和132号文的内容要加上)的要求,运用信息技术已成为医院传染病监测报告的必然要求。

2门诊量的不断增加,医院需要监控的法定传染病、其他传病和AFP等其他需要监控内容的病例数呈上升趋势,传统的院内传染病报告、监测流程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工作的需要,为避免传染病报告工作出现漏报迟报误报等问题,运用院内传染病信息系统进行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已迫在眉睫。

二、 为保证传染病报告工作科学、规范,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对传染病宣教、监控、报告等方 面进行管理,可以有效减少漏报、迟报,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

全文阅读

基层部队医院加强传染病管理的对策

摘 要目的:抓好基层部队医院传染病规范化管理,预防和控制疫情漏报。方法: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的规定,以法律形式强化对传染病的监管,提高各科防治传染病的意识。采取督导与核查相结合的办法。结果:通过抓医院传染病规范化管理,健全了传染病报告制度,改善了疫情漏报情况,完善了医院环境和更新消毒设施,规范了传染病疫情上报程序,提高了传染病防治水平。结论:强化对传染病的管理,提高防治水平,是预防传染病发生、传播的有效手段,有利于传染病资料的有序管理,做到一目了然,避免过去管理无序,防止漏报、重报,查寻麻烦和资料易丢失的弊端,便于进行统计分析及掌握传染病疫情状况提出控制措施。

通过抓医院传染病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监控制度,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类传染病的流行态势,有计划地预防、控制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发生和流行,将传染病控制在一定水平和把暴发疫情消灭在萌芽之中。多年来我院重视和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在上级传染病的检查和验收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1 宣传《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的规定,强化法制观念

1.1 开展普法宣传和健康教育

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涉及到基层部队、社会。为面向基层部队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我院组织医务人员下基层部队开展经常性健康教育,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治法》,增强部队战士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

1.2 在职医务人员的普法教育

在医护人员中加强《传染病防治法》的学习教育,不断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执法的自觉性,强化预防意识,明确职责,在医务工作中严格执行管理制度,操作规程,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医院内感染、实验室感染以及致病性微生物的扩散。

1.3 岗前培训

全文阅读

论高校医院传染病防范举措

【摘要】 目的 规范和强化学校医院的传染病管理, 减少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病率, 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方法 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培训相关法律法规, 提高防范意识。在工作中严格执行、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使之达到常态化管理模式。措施是加强培训, 规范制度, 监督检查, 狠抓落实。结果 规范、健全了传染病管理制度、疫情报告程序、提高了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提高了医院传染病管理水平。同时也改善医院的就医环境、更新医院的消毒设施。结论 加强学校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所采取的各项举错, 对预防和控制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学校医院;传染病防范;管理

加强学校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 建立传染病防控体系, 及时掌握各类传染病流行态势, 预防控制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将各种传染病控制在较低水平, 是高校医院控制传染病的基本目标。多年来, 吉林大学前卫校区医院重视不断加强传染病、突发事件的管理工作, 具体做法如下。

1 加强传染病防治的宣传力度, 提高传染病的防范意识

1. 1 重点在学生中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 学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 四面八方, 居住集中, 一旦发生传染病可波及到学校及社会, 我们根据不同季节尤其在冬春季节组织各院系的学生骨干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还通过各种宣传形式, 如发放宣传单、健康教育处方、张贴宣传画、宣传标语、健康教育讲座、讲课、咨询、去学生宿舍进行消毒和宣传等形式经常性的在各院系学生中广泛地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教育。提高了同学们的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 2 加强校医院医护人员的法律法规培训 在医护人员中加强《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办法》及各种《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传染病的诊断标准的学习和培训, 树立和增强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 熟悉和掌握各种传染病的种类、流行特点、诊断标准、隔离期限及防治知识等。在实际工作中争强法制观念, 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流程, 防止交叉感染和医院感染。

1. 3 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工作 在每学期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还对传染病诊断标准传染病报告时限、报告程序、传染病报告卡片的填写的要求进行培训。对医务人员进行院内感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消毒各类技术操作常规等培训。从而大大提高的全体医护人员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实际工作能力。能得心应手的应对各种传染病的发生, 及时果断地处理, 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 健全传染病防控制度, 规范传染病报告程序

全文阅读

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重要性的浅见

【摘要】 药物治疗学的发展,不仅要注重疗效,而且要观察、预防、处理防止可能或潜在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要合理、安全、有效的用药,首先必须对某药物所可能发生的ADR有明确的认识和预见,由于新药临床前各种因素的局限,不可能对ADR的全部进行发现和认识,必须通过药物在上市后监测(PMS)即Ⅳ期临床试验,才能完成对一个新药的全面评价,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医疗机构是药品使用最集中的场所,往往是药品不良反应发现的第一现场,因此医疗机构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具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药物治疗学;用药安全

我国新药品管理法已明确提出“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2011年,卫生部颁布了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这标志着ADR工作已完全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然而毕竟在我国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时间不长,还可以说是处在初期阶段,尤其许多医疗机构对ADR监测工作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尽快掌握ADR监测法规、标准和操作流程对医疗机构开展ADR监测工作尤为重要。我院于2003年起被确定为第一批ADR监测网点,其后逐步开展了ADR的培训、收集、监测、分析和报告工作,笔者就我院开展ADR监测、报告工作情况提出几点看法以共同探讨。1 必须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

医疗机构开展ADR监测工作首先需要建立健全专门的组织机构,即“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小组”,负责全院ADR工作的指导、培训、监督和考核工作,该小组成员应由医、药、护三方面人员负责人组成,并由院领导主管,质量部门监督,列入常规工作进行考核。2 必须制定ADR监测报告管理制度

制度是开展ADR监测工作的要素。制度的内容有:

2.1 明确ADR情况收集、管理、报告工作的职责 即:ADR情况收集、报告人员的职责:临床医师、护师和药师均赋有收集ADR的义务,对发现的ADR情况必须详细记录及时登记报告,对不及时登记报告的人员按照质量管理考核办法进行考核处理。ADR情况管理人员的职责:在院长领导下日常工作由临床药学具体负责,内容是将收集到的ADR报告及时分类整理并通过网上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重点、疑难问题由ADR监测小组讨论处理。

2.2 明确ADR情况收集报告范围 如:新药监测期内的国产药品应当报告该药品的所有不良反应;其他国产药品,报告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进口药品自首次获准进口之日起5年内,报告该进口药品的所有不良反应;满5年的,报告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

2.3 对ADR情况监测人员的要求 各科医务人员(包括:医师、药师、护师)在给患者治疗过程中必须认真观察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一经发现可疑的ADR时,需进行及时处理,分析原因,详细记录,并认真规范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对来院就诊的ADR病例和外单位使用药物发生的ADR,应先进行诊治处理后再按规定进行报告。

全文阅读

基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的现状及分析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基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现状的分析,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对区属两家医院2008年至2010年三年的200张传染病报告卡片及2000份门诊日志进行检查核对。结果 两家医院三年的传染病报告卡合格率为92.5%,门诊日志合格率为79% ,合格率偏低。结论 ①加大卫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管力度;②加强基层医疗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与职业素养;③规范门诊日志与住院登记簿的填写方法;④有效利用网络质保的优势,降低漏报率。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 报告质量; 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 R816.9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2-254-01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加强传染病的管理工作,自2004年4月1日起,我国传染病病情报告实现了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网络直报。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医疗机构在疫情直报工作的不同环节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报告中仍存在漏报与迟报[1],病情报告管理存在的监督不到位情况,医疗机构在疫情报告环节的不合理现象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染病的报告质量[2]。为了加强本地区的传染病报告工作,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综合日常的传染病监督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本文对基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作了分析调查,并提出了今后传染病监督管理的重点及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了区属两家医院2008年至2010年三年的传染病报告卡片200张,门诊日志2000份。

1.2 方法 监督人员与医院的专职疫情报告员一起,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诊断标准,对200张传染病报告卡逐一进行检查核对,完全符合要求的185张,门诊日志项目登记齐全、符合要求的1580份。

2 结果

全文阅读

实习医生职责与守则

一、实习医生职责

第一条 学生到达实习岗位后,称为实习医生。实习医生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参加门诊、急诊、病房、夜班及节假日的值班工作。实习医生在病房实习期间实行24小时值班制。

第二条 实习医生在病房实习时,应在上级医师的领导下,护士长的指导下随时掌握所管理病人的病情、情绪、饮食、医嘱执行情况。发现特殊情况,应立即进行诊视,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处理。

第三条 实习医生接到新病人入院通知后,应立即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认真检查,及时处理,并在24小时内写好完整病史。在检查病人时,态度要认真严肃,男实习医生作妇科检查时,必须有第三者在场。

第四条 对危重病人的记录应迅速及时完成,并必须随时将病情变化、处理、检查结果及上级医师意见,记入病程日志。抢救记录是极为重要的病史资料,必须做到及时、正确、完整、详细。各项记录都必须有明确的时间记载,字迹必须清楚,不准涂改。

第五条 病人转科、转院(包括转出、转入)时,应及时写好转科、转院记录或病史小结。病人出院或死亡后,应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及时完成出院记录或死亡记录。

第六条 实习医生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书写化验、X线等检查通知单及一般医嘱处方等,各种检查报告要及时按规定贴在病史卡上。

第七条 在主任或上级医师查房时,实习医生站在病员左侧,详细报告所管理病员检查结果,诊疗意见,并详细记录主任或上级医师查房时医嘱,以便执行。

全文阅读

疾控中心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模式

摘要:随着社会对公共卫生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公共卫生工作内涵的扩展,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杭州市余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10年的实践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和改革实践教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以注重实际工作能力培养为主的“导师负责,实训带动,情景模拟,过程评估”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为基层疾控中心开展预防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预防医学;实践基地;教学模式

预防医学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1],在完成课程学习后,需要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受实践培训,随着基层疾控中心软件与硬件设施的更新以及技术力量的不断增强,更多的医学院校选择其作为实践教学基地。杭州市余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从2005年开始承担实践带教工作,现已是省内外4所高校的的实践教学基地,实习学生包括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管理、检验等专业。为适应社会对公共卫生人才的需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中心重视实习基地建设,将学生培养作为科教重点工作,纳入科室绩效考核,构建了适合基层疾控中心的预防医学本科生实践教学模式。

1实习基地建设总体情况

1.1基地概况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健康需求的提高,疾病预防控制的任务和工作内涵也在不断地延伸扩展,从单纯的疾病预防和控制,扩展到人群健康促进[2],卫生经费投入也在逐年加大。余杭区疾控中心目前有行政业务用房1.2万m2,检验用房3500m2;固定资产2800多万元,2014年区财政项目经费投入达500万元。在编79人,其中硕士16名,高级职称20名;设有公共卫生应急科、传染病防制科、公共卫生监测科、慢性病防制科、地方病防制科、健康教育促进科、检验科等业务科室;其中检验科是浙江省第一批县级医学龙头学科,有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气质联用仪、荧光定量PCR分析仪等1200多万元设备,实验室国家认可/省级计量认证项目达549项。中心为适应教学需要,专门建有教室、图书室、宿舍,配备实践技能模拟训练用的示教室。1.2教学管理机构建设为了适应毕业生实践教学的要求,规范有效的开展实践教学工作,疾控中心专门成立了实践教学管理机构。由中心主任担任教学管理领导组组长,在综合业务科设立教学办公室,负责制定教学管理制度、教学实习计划和学生管理,检查评估教学工作落实情况。教学办公室下设预防医学、检测检验和卫生管理3个独立的教研室,配备教研室主任、副主任、教学秘书、教研室成员和带教老师,共42人,具体负责各项教学工作。选派工作作风良好,具有五年以上现场工作经验,6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带教老师,特别注重选拔具有创新思维强、知识更新快的中青年人才承担教学工作,并根据带教工作情况及时进行调整。1.3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基地建立了一整套教学管理制度,包括教学办公室工作制度、教研室工作制度,教学例会制度,讲课制度、实习生管理制度和各级人员工作职责等。各教研室也建立了教学工作台帐。每学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教研室会议、实习生会议、师生座谈会等专题会议,加强与各高等院校联系,交流教学工作开展情况,切实落实各项教学任务,分析存在问题,讨论并采取持续改进措施,使教学管理不断规范。

2预防医学实习生的带教模式

带教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将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运用,并将获得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为了能完成教学目标,经过不断改革与探索,形成了导师负责、实训带动、情景模拟、过程评估的带教模式。2.1导师负责导师负责就是为每一位实习学生指派1名固定的指导老师负责,根据学校实纲的要求安排实习任务,但进入不同科室轮转实习时另有专科指导老师。学生如遇到在专科实习时无合适的病例、疫情、操作、现场情况,则由指定的指导老师负责设计模拟现场来完成相应的实习计划要求。这种带教模式,一方面增强了老师对学生的责任感,使带教老师能全方位的关心和爱护学生,帮助解决学生的个人问题、思想问题、生活问题等,培养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建立了良好师承关系,有利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仅能从老师那里学到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学到做人的真谛、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和坚定的专业取向,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满足了带教老师所追求的共同培养医学人才培养的愿望[3]。2.2实训带动在带教过程中强化三基教育,倡导实训带动的带教方式。我国现行的预防医学本科生多在第九、十学期进入毕业实习阶段,由于以往没有参加过社会实践或接触社会较少,往往表现出知识、技能和能力的不足,与各地文献报道的情况基本一致[4-7]。其原因,一方面,现行的基层疾控工作运转主要是按国家或省市制定的规范或指南开展的,而这些规范或指南往往是大学理论学习阶段没有碰见过的。另一方面,现场事件不是预先设置的,由于缺乏现场经验,许多学生到现场后无所适从,不能有效地将所学的理论融化到实践工作中去。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在制定教学实习计划和教学实践中,主要采取以下方式:2.2.1以《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作为学生现场实习的主要教材学生转入科室时,由带教老师组织学习,让学生对现场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方法和技能有了初步印象,如疾病监测与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调查和处置,人群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慢性病社区管理等各种工作规范。通过重点讲解各类规范制定的理论依据,如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理论,方法在规范中具体应用,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能力,培育现场工作经验。2.2.2以社会实践为重点,培育现场工作动手能力余杭区疾控中心负责了全区20个镇(街道),近200万人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作为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现场。医学实践是将学习转为动手实践的重要过程[8]。实习期间,有目的地安排学生深入社会最基层,到社区、厂矿、学校、医院等现场参与社会实践,包括:①疾病和健康项目专项调查,如心血管疾病人群危险度调查、免疫规划接种率和成功率调查、人群膳食调查,人群健康素养调查、慢性病人群生命质量调查等,通过项目调查,培育学生包括语言、沟通、交往等社会活动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实现从学校到社会角色转换;②突发性事件处置,如聚集性传染病疫情、食源性疾病和突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事件分析、判定、现场处置、风险沟通等,努力提高学生现场应变能力;③技能操作,包括现场监测样品的采样,简单监测设备的使用,常用消毒液的配置和使用等,提高学生现场动手能力。2.2.3提供丰富的现场资料,培育科研写作能力随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内容不断延伸,积累了大量现场资料和数据,对现场资料及时进行总结、分析、反馈、报告,成为疾控工作规范的一个重要内容。训练学生如何利用现场资料,基于循证医学的原理,写出科学报告成为实践教学重点之一。我们通过举办现场调查报告和医学科研论文撰写方法的培训班,规定学生在参加现场工作后必须自主撰写完成6份报告作为实习作业,开放中心档案室,供学生查阅历年资料目录,为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总结报告的撰写,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知识的科学性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逐渐学会在现场碰到问题,通过查阅文献、网络搜索等方式,提出自已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2.3情景模拟2.3.1结合实际工作,安排情景模拟实践作为学生的实践教学基地,最重要的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安排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专业课程和训练项目。根据具体情况,模拟训练可以在示教室进行,也可以到各社区完成。训练项目包括个人防护技能、疫点消毒处置技能、现场检测仪器使用、血防查螺技术、灾后防病技能、标本采集技术、预防接种技术、健康教育演讲等各种技能训练操作机会。通过这样的讲课,使学生能较快地进入角色,体会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应用的重要性。2.3.2结合疾控管理职能,安排情景培训专题讲座对辖区医疗卫生单位开展疾控工作的业务培训和指导是疾控工作的职能之一,该工作除了需要较高的专业素养外,还需要了解地域文化,并具有一定的管理沟通能力和公文写作技能,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岗位工作需要,我们设置了相应的理论课程,针对各专业科室工作内容安排学生的大小讲课。内容涉及网络直报方法、疫情监测报告方法和分析报告撰写、应急物资如何储备与管理、如何进行病人随访管理、流行病学调查处置与流调报告撰写、免疫规划管理与报表制作、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与调查处置、结核病社区规范化管理、卫生监测与相关事件调查处置、实验室认证认可体系和质量管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与方法、科普演讲稿撰写、如何进行辖区业务指导、毕业论文写作等一系列内容。此外,还包括如辖区风土人情和卫生工作情况介绍、疾控工作职责与任务、各业务科室实际工作情况介绍、办公软件使用、公文写作、培训方案制定与组织实施、健康教育资料的制作与、工作计划总结和台帐整理、如何进行辖区业务指导等,使学生能逐步适应基层公共卫生工作状态,掌握疾控管理工作的基本功。2.4过程评估评估是促进工作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设计了专科评估、综合评估和双向评估,有效促进了实习工作的开展。2.4.1专科评估轮转科室对每位实习学生均进行出科考核评估,包括考勤与纪律、实习态度、工作作风、工作能力、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考试等。规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必需完成和上交专科作业,如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疫情监测分析报告或慢性病监测分析报告、业务培训方案、应急健康教育方案,科普演讲PPT、实习体会等各1份,以此作为出科成绩考核的依据。2.4.2综合评估实习结束时,每位学生将参与的现场调查工作,用PPT进行总结和汇报。要求学生从事件发生时的接报、个人防护、流行病学调查,现场采样、资料分析、干预措施制定、现场调查报告的撰写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汇报。教研室老师在现场进行评分,并对存在问题进行点评。并以此作为对学生实习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估的依据,具体内容包括①工作作风:计30分,包括考勤与纪律、实习态度、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等;②理论知识水平:计30分,主要考核三基知识和各种技术规范;③现场工作能力:计40分,作为学生最主要的考核方法和内容,包括现场工作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和面试成绩。评价过程也是学生训练和提高的过程。2.4.3双向评估每年评选优秀实习生和优秀带教老师,实行学生和老师双向评选制度,对成绩突出者进行表彰。学生对也带教老师进行不记名的满意度测评,内容包括工作作风、理论水平,现场带教能力等。教学办公室对每届学生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把老师和学生的意见建议进行双向反馈,总结经验,改进不足,不断提高实践教学工作质量。

3教学效果与思考

全文阅读

超声诊断医学论文

一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结合复习法

如果说既往超声诊断医师的知识是由医学基础知识、临床基础知识和超声专业知识加上其他影像手段所构成的相对单纯的平面型知识结构,那么介入性超声的进展,还要求超声医师(尤其是从事介入超声的医师)了解更加广泛、深入的相关临床专业知识,也就是要求知识的结构向更为复杂的立体交叉型转变。这种转变一方面是对超声医师已有知识的优化和整合,同时是对自身知识更新能力和适应竞争能力的检验。实践已经证明,超声医师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超声医学包括介入性超声学科发展的决定因素。在实习过程中,为学生建立这样一种立体的知识体系,思维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其中基础学科、临床学科在每一个病例中的运用同样是教学的要点。比如恶性梗阻性黄疸这样的病例,介入超声的直接目的是在扩张的胆管内置入引流管,缓解胆管系统内压力,减轻黄疸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那么我们针对连续的4例患者的诊疗过程和术后随访结果,为学生举办了题目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超声治疗”的科室内讲课。从梗阻性黄疸的病理变化,发生因素,患者症状的科学解释几个方面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病因,不同部位梗阻之间的异同;然后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为什么不能做外科手术,为什么要选择超声引导下PTCD治疗,在选择穿刺部位时的思路等等。讲课结束后要求学生查询相关科技文献,并说出自己的体会。从而为学生建立一个从病理、解剖、临床到介入超声原理到科研观点的立体思维框架。学生普遍表现为比传统的课堂授课要更有兴趣、更加主动去学习。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重视基础培养

严格要求细节操作尽管医学逻辑性思维很重要,但是离不开每一个基础的知识点和细节操作,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实战性人才,不是空有想法的理论家,尤其在实习阶段,是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时期。无论是超声诊断还是介入性超声病例,基础方面包括:超声成像原理,伪像的鉴别,测量、取图、描述报告的具体要领和要求。细节操作方面包括:围术期适应证、禁忌证的取舍,与患者的术前谈话、签字、穿刺操作的定位、穿刺针、引流管等工具的特点、使用方式,选择不同工具的原因,术中并发症的处理及术后随访内容等等。只有重视细节,基础知识扎实的前提下,才能够安全、有效的完成介入超声工作,才有可能产生创新性的想法。这些工作依然在病例讨论结合理论讲授这样一种核心模式下完成。

三实习作业法-规范报告书写

超声诊断报告是超声诊断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以精准的专业术语,将正常以及异常所见如实的反映给临床。规范的超声报告是按照质量控制的要求,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归纳总结出示范性、指导性的超声诊断报告。安排实习生每天以实习作业的形式完成一些常见疾病的超声检查报告以及介入性超声报告的书写。在书写超声诊断报告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并掌握各个系统的超声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及超声专业术语的描述。在书写过程中,带教老师可以及时发现其中的错误以及不足,并且可以使其在书写报告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学习和提高。尤其是介入性超声报告,相当于临床医师一次小手术的术程记录,在书写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对于手术过程进行“复盘”,从而增强记忆,我们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效果远远大于单纯的理论讲解。在现代医学临床、影像技术均飞速发展的今天,介入性超声已经在临床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不可忽视技术领域。但是在我国超声医师建设中,尤其在介入超声教学方面,从大学课堂到临床实践,力度仍远远落后于时代需求,多数数超声工作者总体素质与上述要求也相距较远。超声诊断人员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培训已成为我国超声学科建设中最紧迫和最重要的艰巨任务。超声学科应加强包括介入性超声诊断和治疗人才的培训及梯队建设。介入超声医师应有足够的临床基础训练。例如,有的医院曾规定必须具有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的医师才可以从事超声科工作(注: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从事临床超声的医师至少应有5年的临床工作经历)。但是,目前的现状是本科教学学时距离临床实际要求十分遥远,对于疾病的认识、超声的思路培养、甚至介入超声的基本知识也不足以满足实际需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病例讨论结合理论讲授这种模式为中心,将介入超声的基本观念、技能从本科实习阶段给予培养,为超声学科奉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刘建周方平隋阳钱伟单位: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电诊科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