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教育的特点

医学教育的特点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等医学教育体系及教学特点的思考

医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已经形成了由专科、本科、硕士、博士构成的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的医疗卫生人才,推动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但由于体系还不完善,使得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缺少医术精湛并富有人文情怀的高素质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医学教育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笔者在接受法国高等教育学习阶段和工作期间,系统、全面地学习医学本科、硕士和博士课程,对法国的医学教育改革情况及医学教育体系有着全面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希望通过借鉴法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为我国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一、法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形成

法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历史悠久,是正规意义上的学位制度的起源地,其博士生的培养及博士学位制度更是当今国际社会公认和仿效的成功范例之一[1]。18世纪以前,法国的学位没有严格的评定标准和程序[2]。法国大革命后,古典和近代医学教育制度通过建立新大学,实行专科医师制度,扩大教师队伍,理顺学位体系等一系列举措得以沿革和发展,为现代法国高等医学教育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0世纪后,法国政府又通过严格控制招生人数,建立优选淘汰式的培养原则,设置统一、单一的博士学位,加强临床实践等教育改革,形成了法国目前现行的高等医学教育制度。

二、法国高等医学教育的特点

1.学制长,培养目标明确:法国医学教育是世界上学制最长的高等教育之一[3],一般为9~11年,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学习为期2年,相当于我国的专科教育,教学课时不低于540学时。第1学年完成基础学科的学习及1个月的实习后,学生必须参加严格且通过率极低的国家统一考试,通过者才能进入第2学年的学习[4]。第2学年除了理论学习以外,还有400学时的临床实习。理论课程有解剖学、细胞学、生物化学、社会科学和化学等。第2阶段学习为期4年,相当于我国的硕士教育,基础理论课时约为520学时,同时需要完成80~100h的选修课程。第1学年用于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和临床技能培训,也是第1阶段学习的延续。后3个学年采取上午在医院实习,下午在学校上课的模式,必修课程有血液学和药物学等,同时还开设了人文及社会相关的课程,如卫生经济学等,选修课程有法律、人类学和社会学等[5]。第3阶段为学制3年的全科医学教育和学制3~5年的专科医学教育,相当于我国的博士教育[6]。该阶段学习偏重于临床实践,辅以少量的理论学习。学生承担全日制病房工作,国家支付工资,具有处方权,但身份仍然是学生。全科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科医师,毕业后主要在私人诊所工作,行使家庭医生的职能;而专科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专科医生,毕业后主要在医院从事临床诊疗工作。2.采取“精英式”培养模式:法国医学教育入学门槛低,淘汰率高。通过高考或者具有等同于高中毕业学历的学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医学院校第1学年的课程学习[3]。学年结束时,学生必须参加国家严格选拔的第1次会考,只有8%~20%的学生通过考试,成功进入下一学年的学习[7]。在第6学年专科医学学习中,学生必须参加国家第2次会考,只有不到50%的学生通过考试后有机会继续专科医学学习,其余的学生将转至全科医学学习[8],这种“精英教育”保证了医学生的培养质量。3.注重临床实践能力及人文素质的培养:法国的医学教育非常注重临床实践与医学理论相结合,医学生从第1阶段的第2学年即开始接触临床实践,并且直接接触临床的时间随着年级的增加而不断增长。从第3阶段便开始全日制的临床实习并且履行“住院医生”的职能,这种注重临床实践的培养方式,一方面避免了单纯学习理论知识的枯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提高了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3个阶段的医学教育中,通过学习经济学和教育科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培养了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启示

1.建立淘汰分流和中间出口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纵观各国,医学教育属于精英教育,而我国却将其变成大众教育,违背了医学教育规律[7]。在“以五年制为主体、八年制为重点、三年制为补充”的医疗教育改革思路下[9],积极借鉴法国经验,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严格的筛选、淘汰和分流等措施,提高学习的竞争氛围,是保证“精英教育”的必要措施。这样既可满足医生培养和社会需求的供需平衡,又可为政府减少教育经费的投入。2.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医疗卫生人才理应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过程中,应加强医学院校人文社会学科建设,增加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和课时比重,不断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培养能够适应新时期“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的高素质、高水平、医术精湛并富有人文素养的医疗卫生人才。3.以临床为导向提高医学生实践能力:法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及人文素质的全面培养。临床实习在整个医学课程体系中至少要达6年时间,而我国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时间普遍在4年左右。因此,应在培养阶段增加临床实习课时,同时采用以问题为导向(PBL)、以案例为导向(CBL)、以团队协作为导向(TBL)和以探究为导向(RBL)等教学方法,将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引导医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比中法两国的医学教育体系及教学特点可见,法国非常重视全科医生的培养,达到从业医师的50%左右,并立法规定全科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3]。法国每年约有2/3的医学生在完成6年基本医学教育后,注册第3阶段的“全科住院医师”学习,成为全科医生。全科医生能够提供经济、方便、可及、全面的医疗卫生服务,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有利于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对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和建立分级诊疗制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全文阅读

新媒体的特点及其在医学教育中应用

[摘要] 新媒体不仅是技术平台,也是媒体机构,促进了传统媒介的深度融合,展现出平民化、泛化、碎片化的特点,并具有和跨越时空互动性和智能媒体学习能力。大量的新媒体平台,如慕课、微型学习、微信群、医学公众平台、易班等与传统教育资源地充分融合正在从根本上丰富和改善了原有教学模式,从而在推进学历教育、继续医学教育和科学知识普及、专业期刊出版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新媒体;医学教育;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5)05(b)-0164-05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of new media in medical education

ZHANG Mingjuan ZHANG Chaoying DUAN Zongming SONG Anqi ZHU Canzha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Medicine School, Shaanxi Province, Xi'an 710004, China

[Abstract] New media is not only a technology platform, but also a media organizations. New media promotes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medias deeply, and shows lots of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civilian status, generalization, fragmentation and so on. In addition, the new media also shows the interactivities, and the learning ability of intelligent media. The new media technique promotes and enhances the fusion progress of many new media platforms, such as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s), micro learning, micro message group, E-learning and other medical public platforms with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The fusion progress of them has enriched and improved the original teaching mode fundamentally. New medi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education,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scientific knowledge popularization and professional journals published.

[Key words] New media; Medical education; Scientific literacy

全文阅读

继续医学教育的特点和管理

一、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措施

(一)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的管理申报者在对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进行申报时,主办单位必须明确告知申报者申报项目的详细内容和各个注意细节,经填报后申报内容不允许改变,使申报者能准确的选择自身需要的项目,从而保证申报的质量。申报的项目获得批准后,主办方需通过本单位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主管人员核准后才可对外招生通知,并指定相关管理人员进一步申核。检查项目编号、名称是否符合,主办单位是否正确以及其他内容是否都符合管理要求等,特别是对于容易出错的细节更需要着重检查。另外,管理人员还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方案来确保项目的如期举行和顺利完成,确保每一个项目的教学质量[2]。

(二)提高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通过提高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可以使管理工作更加简便、快捷、有条理。例如,以项目为单位将申报、批准、报名、举办等一系列管理信息都在管理系统中记录备份,并通过计算机与管理系统软件进行查询、共享以及更新信息等操作。或是利用信息化系统来管理学员,动态跟踪学员的学习进度、学习成绩等等,既便于管理,也便于学习者随时随地查询自己的学习情况,能够有效提高管理质量与管理效率。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搭建学习平台,为学员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例如医学操作技术的视频讲解,医学理论的文字叙述,以及重要操作步奏的图片分析等,让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或是直接进行网络授课,为一部分时间安排较为紧凑的学员提供便利。

(三)细化对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内容第一,要对教育内容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教育内容符合切实的临床医学发展所需,避免浪费教育资源与学习者的时间;第二,要对教师的资格与能力素质进行严格的管理,看其是否真正符合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开展所需的教师标准;第三,要对学员进行正规、科学的管理,用学分制对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第四,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育软硬件设施的质量水平;第五,不定期对学员进行采访调查,收集最真实的教育开展情况以及学员对教育工作的建议,动态的调整教育工作内容与措施[3]。

(四)针对性的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在继续医学教育中,除了要重视对学员的医学理论、操作技能教育更新以外,同时还要针对性的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因为临床医学水平的高低,在今天不仅仅取决于临床医学技术,更取决于临床工作者对患者的态度,只有以一颗"医者仁心"去对待患者,才能使患者感到温暖,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反之,如果对患者态度冷漠,索要、收受红包,不仅会拖延患者病情治疗进度,更会带来非常不良的社会影响,阻碍临床医学工作发展,所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五)严格管理学分证书颁发医学继续教育的主办单位必须要指定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招生通知、学员名单和课程安排管理,该工作人员要对所有的学员信息进行核对,防止出现学员信息混乱难以管理的情况,最重要的是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授予学员学分以及颁发证书,必须要保证学分评价与证书颁发的客观性、工作性与权威性。否则的话,就会导致学习人员的学习热情减退,不利于当前以及以后的医学继续教育工作开展,带来的影响可能非常严重,甚至会对临床医学工作的发展造成阻碍,因此必须要重视学分管理与学分证书颁发。

二、结语

临床医学水平的高低对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社会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的作用意义,为了不断提高临床医学水平,必须要转变以往的"一次性教育模式",坚持"终身学习理念",对医学工作者进行继续教育,持续更新他们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从而达到不断提高临床医学水平的目的,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社会建设发展。

全文阅读

当前我国医生职业的特点对医学生教育的启示

摘要:在目前我国的医疗体制下,医生这个职业工作强度大、风险性也较高、医疗环境不容乐观,因此对医学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生除了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医德和身体素质,学会如何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学会合理安排工作和团队协作,需要对医患纠纷有防范之心等。只有具备了以上素质,医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医生这个职业。

关键词:医生;职业特点;医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194-02

医学生是未来医生的主力,虽然他们在医学院校中接受了多年的医学教育,也具备了一定的医学理论知识,然而很多医学生毕业之后并未能很快适应医生职业,甚至对医生这个职业感到迷茫。为此,非常有必要对医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教育,以帮助他们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一、当前我国医生职业的特点

要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素质,首先要让他们充分了解医生这个职业的特点,尤其是我们国家医生职业的特点。

1.医生工作强度非常大。目前中国社会老龄化明显,老年人越来越多,而老年人罹患疾病的概率要比年轻人高很多,因此现在中国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很多医院甚至设立了专门的老年病科。其次,目前中国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概率越来越高。每到寒冷季节,各大医院的呼吸内科基本上都是一床难求。第三,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加大,等等,使得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精神疾病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第四,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机动车辆的普及,交通事故也呈现急剧增加的态势,因此各种外伤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最后,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较以往大大增加。以前是“小病拖,大病熬”,现在很多患者有不适就会及时就医,甚至还有部分患者小病大养。以上因素导致到医院就诊的患者人数呈爆发式增长。而我国的医疗资源又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医院,造成了病患一有病就往大医院跑,大医院可谓是人满为患。在这种供求矛盾的情况下,大医院的医生基本上都是超负荷运转。据《生命时报》与丁香园进行的网络调查,以及对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南京、西安、成都8个城市19家医院的2183名医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将近80%的医生每天工作8~12小时,67%的医生曾连续工作超过36小时。在如此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医生过劳死也不鲜见。2014年10月,仅仅两周时间内,北京两家知名三甲医院接连倒下了三名医生。10月12日,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主任医师张普柱医生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55岁。10月24日,42岁的阜外医院麻醉医生昌克勤在手术室内突然昏迷,发现时已无呼吸,在医院监护室住院近40天,最终还是未能挽回他的生命。10月25日,积水潭医院骨科的骨肿瘤专家丁易在泰国参加亚太骨科年会期间,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48岁。医生这个职业的工作强度由此可见一斑。

2.医生职业的风险性非常高。医生职业的特点除了强度非常大以外,风险也非常高,各种辱医、伤医事件屡屡发生。下面就近几年报道比较多的此类恶性事件进行举例。2014年6月2日湖南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女医生王雅被多名家属威逼,要求向病死患者遗体下跪、磕头,期间王雅医生还被殴打致颅脑损伤、多发性软组织挫伤、外伤性耳聋以及外伤性子宫损伤等。2013年4月馆陶女医生坠楼身亡,生前遭患者家属殴打辱骂。2013年10月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王云杰医生被杀。凡此种种,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几乎大部分医生职业生涯中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言语威胁或者打骂等。现在社会中甚至还出现了一种新兴职业,叫做“医闹”,这类人群就是靠各种“医疗事故”威逼医院及医生来谋取利益。每当“医疗事故”发生时,这类人便化身“患者家属”,对医院进行打砸,对医务人员进行辱骂、殴打及威胁,逼迫医院让步赔钱。为什么我国的医疗环境会变得如此恶劣呢?笔者认为有如下方面的原因。首先医学的不确定性无法保证达到所有患者及家属的期望值。虽然目前医学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有很多疾病不能解决或者不能根本解决。第二,目前国家对医疗行业的投入不足。目前医院运营的经费主要依靠向患者收费,这就使得医院的诊疗行为逐利性难免,很多医生甚至有“要完成让患者花多少钱”的工作任务。在这种情况下,若患者医疗费直线上升,而疗效又不是很好的话,医患矛盾很容易被激发出来。第三,有一部分医生忽视了医患之间的沟通或者沟通技巧欠缺,使得医患之间沟通不畅,病人容易对医生发生误解,从而导致医患冲突。有文献报道,据中国医师协会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纠纷都是由于医患沟通障碍引起。最后,各种媒体的不适报道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去年湖南湘潭市“8・10”产妇死亡事件。在对这些事件的报道中,媒体没有站在公正的立场,丑化了医院和医生的形象,激起了老百姓对医生的仇恨。虽然这些事件最后都被证伪或不构成医疗事故,媒体也事后予以澄清,但是已经无法消除对医疗行业名誉的损害。

全文阅读

成人医学高等教育的药理学教学特点及对策

摘 要: 成人医学继续教育是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理学是医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如何针对授课对象的特点因材施教,合理组织药理学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分析了成教学生的特点,就如何优化药理教学内容、如何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等几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成人医学高等教育 药理学教学 特点 对策

成人医学继续教育是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知识更新和社会对于医务工作者及其层次要求的不断提升,成人医学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不断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每年我校成人教育的规模都呈上升趋势,涉及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等多个专业。药理学是医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特点是内容繁杂,涉及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和免疫学等医学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广泛知识。如何针对授课对象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合理组织药理学的教学内容,提高成人教学效果,是值得探讨的课题。为此我们认真分析成教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成人医学高等教育学生的特点

1.较强的学习目的。

一般来讲,成教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目前的职业状况,或者为了适应社会和工作需要,总的来看,成教学生目的性较全日制学生更强。尽管他们学习的动机各异,但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社会角色发展的需要。因此成教学生学习特别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希望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例如,在学习抗菌药物时,成教学生对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原因和机制学习热情明显不如全日制学生,但是对如何在临床上应付细菌耐药性的手段和措施则特别感兴趣。

2.学习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由于成教学生具有明确而实用的学习目标,因而他们学习药理学,特别是与专业相关的药理学知识点,能坚持勤奋学习,并及时有效地调整自己的学习,体现了较强的自主性,但同时也带上明显的选择性。成教学生对所学知识不像在校学生,一般不会原封不动地全盘接收,经常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从其自身已有的观点、认识和工作经验出发,对知识进行判断和分析,最后有选择地掌握和应用。这有利于其理解掌握某些知识点,但也会造成其知识结构的不完善。

全文阅读

中医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当切合中医学自身特点

摘要:中医学是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以生物学为基础;又有着人文社会科学特征,与文史哲相渗透,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一门学科。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悠久的历史与其独有的理论体系是分不开的。现代中医学高等教育必然当遵循中医学特有内在规律,教育理念应以"德"为立足点,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和"为最终追求。

关键词:教育理念;中医药;以人为本;中庸

"教育理念"概念和内涵的界定在学术界尚未见统一,但目前有关"教育理念"的研究涵盖范围较广,涉及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规律等。目前较为公认的现代教育的十大理念为: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创造性、主体性、个性化、开发性、多样化、生态和谐、系统性。虽每一种理念都有其实质内容和要求,但无论是从教育主体、教学实践还是教育思维来说,理念的产生都应当适应教育的需要,主要指教育对象的特征和需要。

许多东方国家的传统医学在现代医学的冲击中被遗忘或者取代,而中医学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直至今日仍能得以继承和发展,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当代中医系统整体观、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现代社会大卫生观与现代流行病学理论紧密结合,充分说明越是传统、民族的,就越能代表着未来医学发展方向,所以中医学的教育理念应有其特点。

1 中医教育必当以"德"为根本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虽然普遍认为,作为医学的一种,其当属自然科学范畴,但中医学与现代医学不同之处在于其有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深刻烙印。

中华文化绵延千年,"德"为其核心,《礼记》曰:"德者,得也。"《说文解字》解释为"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从直,从心。"我们的祖先认为,四季变换、阴晴冷暖是上天之德,万物长养、生生不息是大地之德,处于天地之交、蒙恩天地之德的人自当有"德"方可"得"。近代严复首倡"力智德"教育,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非常注重德育,幼儿启蒙《弟子规》、《三字经》首先灌输的即是如何做人的道理,即"德"的教育。投射到中医学,对人体康疾的认识以及医生医德、医患关系等的认识均深受其影响。

《黄帝内经》中追求的健康境界是"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即自然界与人体阴阳平衡,协调统一,此即"德";疾病则是自然环境或者自身的阴阳不能平衡;或者自然环境与自身环境不协调,使得其无法正确发挥自己的职能所导致身体异常,这种异常是人体对这种自然界或者自身失职所做出的反应。中医的治疗根本原则即是恢复原本的平衡状态,亦即使得天地人各尽其"德"。

全文阅读

当代医学大学生择业观的特点及其教育

近年来,医学类大学生作为其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面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本文分析了当代医学生择业观的特点,并探讨了该群体择业观的教育问题,旨在以择业观为切入点对医学生进行职业教育。

医学类大学生 择业观 教育

一、引言

大学生择业观是大学生在读书学习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选择某种社会职业所持的比较稳定的认识、评价、态度、方法、心理倾向和指导思想。近年来,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医学类大学生作为其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面临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医学生的择业观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其能否正确认识自我、适应社会并达到成功就业,也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帮助医学生端正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当前医学高等院校刻不容缓的责任和任务。

二、当代医学生择业观的特点

择业观,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择业理想、择业认知、择业动机、择业途径以及择业价值观。当代医学生的择业观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医学生的择业理想呈现出显著的高期望性,同时向多元化发展。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医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择业地域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选择县级以上医院和乡镇医院的人数较多,比较符合专业层次,但选择私人医院的较少,说明医学生还是推崇铁饭碗,而对民营医院的认可度较低。由于大部分医学生在报考大学选择专业时,实际上已选择“医生”以及相关职业,并以临床等不同医学专业作为重点方向,形成了固定心理定势,使得就业涉及面小、职业选择较单一。与此同时,医学生的职业理想也有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如从业于医药企业、科研、教育、党政机关、企业管理等,但就业比例很小。这说明,医学毕业生正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在调整着自身的选择。

全文阅读

美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 要:运用定性定量分析法、归纳演绎法、抽象概括法、理论研讨法等方法,考察了美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现状,分析我国可借鉴的改革创新模式,从统一准入标准、改革课程设置、运用先进的教学和考评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二者有效衔接的对策建议和具体举措,以期对我国医生队伍素质的提高和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启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3〕56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文件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指临床、口腔、中医)研究生教育有机衔接的办法,逐步统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内容和方式。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将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为我国医生培养体系指明了方向。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定量分析法、归纳演绎法、抽象概括法、理论研讨法等方法,考察美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现状,展示其特点和规律,分析我国可借鉴的改革创新模式,尝试提出二者有效衔接的对策建议和具体举措,以期对我国医生队伍素质的提高和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美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概况

(一)培养体系

美国医学院的医学教育一般是4年,学生要经过本科4年的学习并获得文学士或理学士学位后,提出申请并通过面试和考试合格后才能进入医学院学习。学生在医学院经过前2年学习并参加全美医师资格考试第一部分(USMLE Step1),考试合格后进入后两年学习,参加全美医师资格考试第二部分(USMLE Step2),考试合格后才能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M.D.)。

全文阅读

医学图书馆学论文

1医学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现状

1.1医学信息学专业教育发展迅速国际上比较重视医学信息学教育,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60、70年代就已开展医学信息学教育工作,而且起点高、发展快、层次高。我国的医学信息学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有统计表明,2000—2008年在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面向医药卫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医学信息学”专业高等院校达到39所,设置“卫生管理”专业的高职高专达44所,已遍布24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医学信息学教育呈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1.2教育内容向现代医学信息学教育调整转化由于我国的医学信息学教育是在医学图书情报专业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所以在教育内容上侧重于医学文献型信息的管理和分析研究。目前,以医学文献信息系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事实上已经成为由医学图书情报学、文献学教育延续和发展起来的基础框架和学科特征。我国医学信息学教育的内容具体可从医学信息学教学的课程设置上得到体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产业、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传统的图书情报学专业课程逐渐向信息学、信息管理学变化发展,并且计算机的课程一直处于递增状态。医学、医学图书情报学、计算机、外语四部分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的交叉学科课程体系,构成了我国医学信息学专业的课程范式。

1.3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多层次的医学信息学教育体系逐步形成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主要采取的是以大众化、普及性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我国医学信息学教育也构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的专业教育架构。随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高等教育模式的奏效和社会对人才需求层次的不断提升,以往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的专业教育架构在许多学科领域已难以为继,发展精英教育———即开展硕士学位乃至博士学位教育已是必然趋势。在这种背景下,20世纪90年代末期,军事医学科学院情报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情报研究所、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先后创办了情报学或图书馆学专业硕士点,开设医学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为培养高层次医学情报研究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2医学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发展

第一,要重点突出和强化医学图书馆学教育的专业背景与特点。医学图书情报工作的专业性决定了其人才培养必须具有自己的特点,仅有图书情报专业知识或仅有医学知识对从事医学图书情报工作均是不理想的。医学图书馆学教育的开办初衷就强调学生的专业背景与特点(医学、药学),使学生达到理解医学(或药学)学科体系及思想,熟悉医学(或药学)学科前沿的发展动向及水平,这样将极大提高毕业生日后在医学图书情报工作岗位上的适应性。不管医学图书馆所处的内外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突出、强化医学图书馆学教育的专业特点都是医学图书馆学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基础,也是区别于普通图书馆学教育的标志。

第二,设置核心课程,构建合理的医学信息学课程体系。医学信息学专业教育应该是在构建自己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发展特色。在蒋葵、练晓琪所写的《我国及欧美的医学信息学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文中,对我国开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专业课程的体系作了调查研究,认为医学图书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设置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医学课程;二是计算机科学专业课程;三是医学信息学专业课程,此外还包括数学、医院管理等其他课程。尽管各医药院校开办医学信息学专业的基础和背景存在差异,办学方向和专业培养目标侧重点各不相同,但是由于医学信息学的学科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总的教学原则是基本一致的,这就需要在医学信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应该构建共同的核心课程,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各自实际,突出特色。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我国医学信息学发展实际的医学信息学教育体系。

第三,稳步发展本科教育,提升办学层次,建立多层次的医学信息学教育体系。要在继续稳步发展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发展我国的医学信息学硕士生教育,应努力实现下述4个转变:一是实现从本科教育的普及化、大众化教育理念向研究生精英化教育理念的转变,这是做好研究生教育的基础前提。二是实现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向的转变,以使医学信息学硕士教育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适应信息化社会对高层次医学信息学人才的需要。三是实现由统一化、综合化的教育模式向个性化、专深化教育模式的转变。与本科教育强调拓宽专业领域或淡化专业界线不同,研究生教育必须强调专业化、专深化、个性化,因为它是作为专业定向教育的高等教育的延伸层面,而非基础层面。四是在教育内容上,实现从注重知识结构的构建到注重能力素养的提高转变。本科教育以构建知识结构为主旨,研究生阶段应以提升能力为核心,这是医学信息学研究生教育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与本科教育的本质区别。

全文阅读

浅议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中医药教育发展

论文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中医药教育 发展目标 发展重点

论文摘要:中医药教育不仅是我国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国民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50多年来我国中医药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面向未来,中医药教育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完善中医药教育发展体系,把握中医药教育的战略重点,促进中医药教育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中医药教育不仅是我国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国民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我国整体卫生保健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关系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关系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50多年来我国中医药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现有独立设置的高等中医药院校25所,民族医学院3所,中等中医药学校51所,58所医学院校和非医学院校设置中医药专业川,已经基本建立起适应国情和社会需要以及中医药自身特点的中医药院校教育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疾病谱的变化,社会保健意识的提高,中医药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总理在2006年春节团拜会上说:"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新的机遇,勇于应对各种困难和新的挑战。他还要求大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坚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一是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二是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为此,中医药教育发展也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中医药教育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笔者将自己对未来十到十五年中医药教育的发展趋势、发展目标及重点的几点思考求教于大家,以期抛砖引玉。

一、中医药教育发展概况与趋势

为发展中医药教育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曾做过三次大的规划。

第一次,1982年全国中医药教育会议。为拨乱反正,整顿恢复“”期间被破坏了的中医药教育,1980年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了《加强高等中医教育工作的意见》。为贯彻执行这一文件精神,1982年,卫生部在衡阳组织召开了“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教育工作会议”,会上通过了《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切实办好中医学院》会议文件,明确了未来十年中医学院在布局、规模、专业设置、学制、师资、基地等方面的建设。第二次,1988年全国中医教育工作会议。在该次会议上,通过了《1988-2000年中医教育事业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了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多种办学形式并存、规模适度、专业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合理有特色的中医药教育体系。第三次,1997年全国中医药教育工作座谈会。会上通过的《关于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中医药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中医药教育工作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各级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需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一与办学效益,建设中医药教育体系、中医药学科和课程体系、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为实现中医药全面发展服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以上三次大的规划,再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医药教育的发展之路,即由建立健全办学机构、体制,到建设有特色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再到深化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这样一条由外而内、由点及面、逐步深化的发展趋向。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