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检验课题研究

医学检验课题研究范文精选

医学检验课题研究范文第1篇

医学检验学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医学检验学的教学模式仍然局限于课本固有知识和临床检验操作技能的传授,忽略了科研能力方面的培养。文章分析了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科研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根据医学检验的学科特色,开展力所能及的科研活动,不断提高科研能力。

【关键词】

医学检验;科学研究;能力培养

医学检验学又称为临床检验诊断学,以检测和分析人的血液、体液和组织为基础,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临床检验诊断学一般分为临床化学、临床血液学、临床体液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分子生物学以及临床输血等专业学科。目前,我国医学院校的教学模式多以课堂教学和临床教学为主,在教学内容上主要要求对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的学习,而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却往往被忽视,这样不利于学生今后科研能力的养成[1]。所以,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将临床教学与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具有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综合素质的医学人才,才能为我国的医疗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2-3]。本文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以临床为导向的科研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1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科研思维能力不足目前我国医学检验专业主要是4年或5年本科制以及3年大专制,大专学校往往注重理论基础的教学,而忽视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在校时只重视专业理论,却缺乏实践和创新能力。并且,由于医学检验专业起步晚,科研水平相对较低,学生的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也明显不足[4]。医学检验人员缺乏科研能力,会大大影响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导致一些先进的检验方法和技术不能及时运用到临床实际应用中。另外,培养复合型医学检验人才是新形势下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也是产学研相结合的一种培养模式[5]。

1.2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对科研相关知识和流程缺乏了解医学科研的一般流程包括:首先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然后是查阅文献,了解相关问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根据文献查阅结果,确定拟要研究的内容,并进行课题设计,同时注意设计方案的意义、合理性、可操作性;试验完成后,收集整理实验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由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参与科研活动较少,对上述科研流程缺乏了解,以至于对科研产生畏惧心理。另外,进行医学科研要求具有丰富的临床知识,及时了解各种疾病的最新进展,以及要求掌握科研相关知识,包括文献检索、医学统计学知识等,这些都是目前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所欠缺的。

2如何培养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

2.1引导和培养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科研思维的培养是培养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关键,医学检验专业不仅要注重理论基础的教学,也不要忽视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传统医学检验教学基础上,增加最新的国际检验学术动态,在每节课中利用一定时间介绍一些前瞻性科研成果或进展,并对这些科研成果中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行介绍,目的是让同学们逐步建立起科研兴趣和创新思维。在课程设置上可增加一定次数的医学检验诊断学进展专题讲座,由医学检验诊断学教师主持并邀请科研专家进行报告,让学生了解目前科研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例如医学检验诊断学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国内外科研差距问题等,注重现实问题的客观存在,提高学生自身使命感和责任感。另外,可以实行实验室开放制度,使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进入实验室操作,了解一些医学科研工作,加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对科研的认识,为进一步进行科研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2.2加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科研相关知识的培训国内外专家学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对学生科学研究方法和技巧方面的训练,尤其是科研能力的培养,实际上是理论与实践学习的创新过程[6]。针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科研综合能力较薄弱的普遍现象,医学院校应该对学生进行各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技巧和科研论文的写作等科研相关知识的培训。

2.2.1加强文献阅读能力的培训。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要对本专业领域有非常充分的了解。教师可适当布置课前或课后的一些小任务,这种小任务应该是不以学习基础知识为目的而以培养学生思考能力为目的,教师在课上提出探索性问题,学生在课下思考问题并学会查阅文献解决问题,在课堂上进行汇报总结。在阅读文献方面,要结合提出的问题,了解问题相关领域的科研前沿,要选择在国内外本专业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刊物上发表的近几年文章进行精读,通过阅读了解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发展动态,相应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样,不仅培养了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加强了文献阅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2加强医学统计学知识的学习。随着医学知识的不断发展,统计学在医药卫生领域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主要作用在于帮助医学科研人员分析和揭示医学的内在规律[7]。医学统计学是将复杂的理论知识与应用技巧相结合的医学基础课程,该课程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推理性和实践性。鉴于医学统计学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目前在我国医学院校,其已成为医学研究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8]。但是在医学检验本科专业中,我国医学院校却很少开展医学统计学的课程。因此,为了提高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应该适当在医学检验专业中设置一些基本的医学统计学课程。该课程不需要太大的难度,以免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医学统计学知识即可,比如:统计设计(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SPSS统计软件的简单应用、数据正态性分析、t检验、χ2检验、非参数检验等。

2.2.3加强医学论文写作能力的培训。医学论文是以医药科学及其与之相关的现代科学知识为理论指导,经过科研设计、实验与临床观察或现场调查后,将所得到的数据材料经过整理、分析、统计学处理后写成的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文章。医学论文是科研过程的总结,论文的写作水平是科研能力的体现,撰写医学论文是医学人才的基本功之一,写好一篇医学论文与论文的选题、内容质量和写作的技巧等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在医学检验本科专业中,医学院校很少开展关于医学论文写作的课程。因此,为了提高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医学论文写作能力,应该在医学检验专业中设置提高医学论文写作能力的课程或讲座。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了解最基本的医学论文写作规范和注意事项,包括论文题目、摘要、材料与方法、实验结果、讨论等的撰写,以及论文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3结语

总之,随着医学检验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学层次的不断提高,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已是医学院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检验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培养同时具备优秀临床检验技能和科研水平的复合型人才是医学检验诊断学的发展趋势。如何不断地加强医学院校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郑凯,彭云珠,李锐洁.论医学本科生科研思维和能力的培养[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3):58-59.

[2]贺文慧,李光龙.教研型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探究,2012,9(l):67-70.

[3]高锋,杜艳,杨翠霞,等.精英式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4):20-21.

[4]徐克前,李登清,龚道科,等.多模式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促进医学检验复合型人才培养[J].检验医学教育,2011,9(4):3-4.

[5]赵艳华,张文玲.复合型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方式探讨[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4(5):72-73.

[6]董海龙,熊利泽.关于我国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训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4):622-623.

[7]纪卫东,胡大林,吕嘉春,等.浅议医学统计学教学与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中国热带医学,2006,6(4):746-747.

医学检验课题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转化医学理念 医学检验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3-0199-01

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是由从事基础医学研究的学者和从事临床治疗工作的医生共同合作,实现临床问题和基础医学研究内容的双向调整和共同发展,使基础医学研究真正发挥作用,解决基础与临床脱节的现象[1]。医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也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医学前沿学科,是作为医学学科群中最容易实践转化医学的专业之一[2]。因此,应用转化医学理念的指导医学检验课程教学成为目前高职医学院校教育改革的热点方向之一。

一、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高职医学教育承担着面向城乡基层培养医学相关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必须结合我国高职医学教育的特性,调整培养方案,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包括医学检验在内的高职院校各学科课程教学主要采用教师为主的单向教学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常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不利于理解理论和进行实践操作,容易出现基础与临床脱节的现象[3]。一方面学生对基础医学的实际临床指导意义理解不深,进而在进入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后又对一些临床现象不能运用基础医学知识解释和理解。另一方面在进入临床工作后不能把临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回归到实验室去验证和探讨研究。

二、转化医学理念引入医学检验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转化医学的学科化过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才培养和相应的教学管理模式。学科交叉型转化医学人才的培养是转化医学要突破的瓶颈[4]。基础研究领域迅猛发展使医学检验学与多学科、多领域相互渗透交叉,理论与应用的紧密联系是检验学科众多分支发展的重要特色。转化医学正是强调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的紧密结合,其核心内容是指快速有效地将生物医学基础研究的最新成果转向临床应用,同时把临床应用的实际情况再反馈给实验室[5]。因此,医学检验的主体是检验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结合转化的有机结合。

三、基于转化医学理念的检验教学改革思路

在医学z验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转化医学理念,注重教学内容与临床应用的结合,强调教学内容的临床化,把真正用于临床的理论和技术引入教学当中,让转化医学理念在教学和实践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加强教师转化医学理念培训

转化医学理念要求多学科、多专业交叉配合、相互促进,这就要求医学检验课程的教师树立转化医学理念,积极参与转化医学的理论培训和平台建设,积极学习本专业和其他专业的新知识,增强对临床检验新技术的理解与应用,具备“基础-检验-临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应以课程教学为中心,以转化医学理念为指导,积极培养高素质的转化医学检验教师。

2.基于转化医学理念指导课程教学

在检验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渗入转化医学理念,强授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往复,使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在授课内容上以疾病的临床症状和意义为先导,融合其发病机制,侧重于临床检测技术的运用。在授课形式上注重采用PBL模式和案例式教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主线的特点。

3.以临床教学为契机,基于转化医学理念指导教学

医学检验是一门实验医学,是基础知识和临床应用的结合与扩展。应充分利用临床检验应用的契机,基础检验与临床检验的沟通,强化转化医学理念指导课程教学。整合学校基础检验教学与附属医院临床检验资源,同时开展专门的病例讨论课并增加临床实验操作课时,注重以转化医学理念解释疾病临床检测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更好地开展基于转化医学理念进行医学检验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综上所述,在医学检验课程教学中不断深入转化医学理念,将基础知识与临床应用有机地融合与渗透,从而有效解决基础和临床脱节的现象,提高医学检验课程的教学质量,推动医学检验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

参考文献

[1]游颜杰.PBL模式与免疫学检验教学[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4):71-72.

[2]游颜杰.基于转化医学理念的免疫学检验PBL教学[J]. 卫生职业教育. 2015,5(5):70-71.

[3]游颜杰,张勇. PBL教学法在免疫学检验实训课程中的应用. 继续医学教育.2015,29(5):23.

[4]黄琼坚.转化医学模式下探讨医学检验人才的培养[J].转化医学杂志,2014,3(4):249-251.

医学检验课题研究范文第3篇

1研究对象

以2013-2016年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中心实习的医学检验专业同学(n=112)为研究对象,所有学生为均已完成全部课程学习的专科检验医学专业的实习生,结合的使用PBL教学法结合科室每周的培训工作,开展普通教学法和PBL教学法的对比研究工作。

2研究方法

采用PBL教学法,在授课老师的指导下,围绕教学材料中的内容,课前授课老师结合材料与实践设定若干问题,将学生分成7~8人的小组进行讨论,分析并解决设定的问题,问题内容来自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第四版《血液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

3评价方法

3.1考试内容分为两部分,基础知识为需要记忆的基础内容,综合知识为各专业综合应用的知识。采用试卷考试的办法,考试为50道选择题,每题2分,共100分,《血液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各一份试卷,其中基础知识25题,综合知识25题;对每一届实习生入科实习时进行首次测试,在进行PBL教学完成以后,采用同样的考试模式,对学生进行再次考核。3.2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教师、课程设置的认可评价,知识掌握和能力的培养的影响等。

4统计学方法

医学检验课题研究范文第4篇

摘要:文章选取蚌埠医学院A届和B届本科生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对其进行常规教学和引入EBM的教学。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授课后的信息素养总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学生授课后的科研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因此,在医学文献检索中引入EBM知识,有助于促进医学生对EBM进行全面的理解和应用,激发其学习科研技能的兴趣,从而达到提升医学生信息素养和科研能力的目的。

中图分类号:G2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7-0095-03

循证医学(EBM)是一种新型医学决策模式,其主要理念是基于最佳研究证据,综合考虑个人经验,制订科学、全面的临床决策,这种医学决策模式避免了传统的经验医学模式中依靠医师个人经验、动物试验或基础研究理论推导等制定医学决策的方式,摒除了经验医学模式可能带来的无效或错误诊治决策,使医学决策过程更多地依据临床实证研究结果,能够更加科学地应用于临床。EBM模式的核心活动是对医学科研信息进行合理评价和科学利用,学习和实践EBM对医学生信息素养和科研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然而,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发达国家将EBM作为医学生的必修课程范围相比,中国医学生的EBM教学相对不够规范,多是以讲座培训及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其重视程度较低,只有少数医学院校将EBM纳入临床医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修课程[1]。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医学生的传统必修课程和循证医学核心方法之一,医学文献检索就担负起了传播循证医学知识、渗透循证医学理念的任务。但在目前国内的医学文献检索教学中,教师多是以简介EBM数据库检索方法来作为该部分课程的主要内容,而未能在检索医学中系统性地引入EBM知识,这也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笔者选取蚌埠医学院A届和B届临床医学专业在校本科生(五年制)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60名和64名。其中,A届本科生于2013年接受医学文献检索课程教育,B届本科生于2014年接受医学文献检索课程教育,笔者将A届学生作为对照组,将B届学生作为观察组,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构成、医学专业分布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教学方法

对照组学生采用常规医学文献检索教学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涉及EBM教学内容时,以讲解Cochrane图书馆检索方法作为主线,必要时针对系统评价(SR)、荟萃分析(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RCT)等研究类型及EBM相关知识时进行补充简介;观察组学生采用新编的医学文献检索教学课程内容进行教学,主要是在引言部分详细讲解EBM观念,在涉及EBM教学内容时,由流行病学教师讲解临床流行病学及EBM相关基础知识,主要从试验设计、偏倚的产生和消除、Meta分析或SR统计学等方法学层面进行讲解,而后根据学生的专业以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形式对Cochrane图书馆及其他常用生物医学数据库中RCT、SR、Meta分析文献的检索方法进行教学和讲解。两组学生在接受医学文献检索课程教育的同时,均未接受其他有关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及EBM相关知识的教学或相关培训。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依据

对两组学生接受医学文献检索课程教育前及教育后的信息素养和科研能力进行评价和比较。信息素养的评价运用李玉玲等[2]制定的评价标准,主要分为信息意识与需求、信息知识与技能、信息评价与利用、信息行为规范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共有25个调查问题,满分25分,总分为100分;科研能力的评价运用彭波等[3]采用的评价标准,主要分为科研基础知识(总分39分)、统计软件操作技能(总分33分)、论文写作知识(总分27分)、统计学知识(总分21分)等四个维度,总分为120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同组授课前后的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处理,两组之间的比较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处理,均以P

2 结果

2.1 检索医学中系统性引入循证医学知识对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

评价结果显示,两组学生授课前的信息素养总分和各子项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02~0.657,P>0.05),两组学生授课后的信息素养总分和各子项评分均较授课前显著提升,授课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18~7.116,P

2.2 检索医学中系统性引入循证医学知识对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影响

评价结果显示,两组学生授课前的科研能力总分和各子项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95~0.723,P>0.05),对照组学生授课后的科研能力总分和科研基础知识子项的评分均较授课前显著提升,授课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62、3.845,P0.05),观察组学生授课后的科研能力总分及科研基础知识、论文写作知识和统计学知识三个子项的评分均较授课前显著提升,授课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58~5.238,P

3 讨论

3.1 循证医学是连接文献检索技能与医学实践的桥梁

EBM模式要求医生根据临床实践和可靠的临床研究结果作为主要依据,最终达到发现和解决临床问题的目的。在医学研究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医学科研文献所承载的医学信息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EBM迫使医学工作者摆脱零散临床经验或指导意见的束缚,根据不断更新的研究信息制定医疗决策。所以,EBM不仅可以优化临床医生的医学决策,同时还能促进医生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提升。在校医学生接受的大多是教材上的知识,这些知识虽然具有权威性,但与实际的医学发展前沿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滞后性较为突出。EBM可以促进在校医学生查阅最新的研究文献,提高其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4]。在EBM模式下,文献检索技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知识技能,EBM让医学生将以往认为枯燥无趣的文献检索课与本专业知识密切联系起来,提升了其学习兴趣,也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过程中养成了对最新文献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利用的好习惯。

3.2 循证医学的本质是对文献信息的方法学评价体系

针对文献信息的评价和利用是EBM的主旨观念,EBM从本质上是一个“求证、评证、用证”的综合过程,其中“评证”是核心环节。EBM要求医学研究者以临床流行病学方法为基础,在提高研究质量的同时利用高质量的研究结果作为证据,这才引申出了以SR、Meta分析、RCT为核心的高质量证据定义,文献信息的获取只是循证医学的次要过程,而对文献信息的方法学评价过程则是EBM的灵魂所在。因此,要想使医学生通过接受医学文献检索课程教育接受并理解EBM,不能让医学生将其简单地理解为扩充对Cochrane图书馆等新型文献数据库的检索,而是要让学生注重对证据评价体系方法学基础的理解,做到“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3 在检索教学中系统性引入循证医学知识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一般被定义为“能够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或“一种了解提供信息的系统并能鉴别信息的价值、选择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掌握获取和存储信息的基本技能”[5]。在信息化社会信息已被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而受到广泛重视,医学生必须具备足够优良的信息素养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而文献检索教学在形成和提升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授课后的信息素养总分及信息意识与需求、信息评价与利用两个子项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5.417、4.775、4.308,P

3.4 在检索教学中系统性引入循证医学知识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科研能力

经验医学模式向EBM模式的转变过程,使临床科研成果成为医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因而重视和加强对医学生临床科研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新形势下医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尽早使医学生具备较好的辩证思维和科研能力、树立其通过科学研究来解决医学问题的观念对于提高当代医学生的整体创新能力和医学科学整体发展水平都是有利的[6]。文献检索教学本身就是形成医学科研能力的重要课程,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授课后的科研能力总分及科研基础知识、论文写作知识和统计学知识三个子项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615~4.875,P

3.5 及时更新循证医学知识是提高检索教学效果的必然选择

目前,高校医学检索教学普遍存在着一些亟待改革的问题,现行的医药文献检索课程主要包括文献检索基础知识、手工检索工具、医学数据库和网络医学信息查询等,教学内容安排通常不灵活、教学形式缺乏生动、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结合不够[8]。此外,入学起点不同、学制学历不同及专业学科不同的医学生对文献检索教学的需求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文献检索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文献检索课的教学[9]。同样,不同医学生对于检索课程中的EBM知识需求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因此,就要求文献检索教师在借助其他学科师资力量的同时加深对EBM的理解,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及时更新知识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近年来的国内研究已证实,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在EBM的教学中能够发挥较好的作用[10],这种方案能够使检索中的EBM教学与医学生的专业更加贴近,因此,在本研究的尝试中,也采取了这种方式。

4 结语

在医学文献检索中系统性地引入EBM知识,可以消除单纯讲解检索知识给医学生带来的陌生感,有助于促进医学生对EBM进行全面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其对文献信息的利用能力,激发其学习科研技能的兴趣,从而达到提升医学生信息素养和科研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邱红燕.医学本科生循证医学教学的几点体会及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9):194-195.

[2] 李玉玲,李亚峰,刘妍,等.吉林省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分析和对策[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11):23-27.

[3] 彭波,赵婷,彭怡然,等.新时期医学生科研素质的现状调研及培养途径探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0):24-26.

[4] 刘红芝.医学文献检索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6):64-65.

[5] 沈涌,陈焱,公维录,等.吉林大学医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及其对信息检索教学的启示[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11):37-40.

[6] 陈心足,陈小龙,陆政昊,等.临床前医学生课外临床科研能力的启蒙与拓展:科研志愿者模式的探索[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4(1):120-124.

[7] 曲巍,闫佳,姜腾轩,等.循证医学对临床医学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4(3):523-525.

[8] 刘娜,高春阳,蔡肖兵,等.高职医学院校文献检索教学改革[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10):78-80.

[9] 赖李江.高职院校药学文献检索教学改革[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4):72-74.

医学检验课题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

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尤其是2009年以后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进入到了制度创新、加快发展、全面提高的新阶段。临床检验诊断学是一门以实验操作为主的实践性临床二级学科,其目标任务、工作模式和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与其他临床学科存在较大的差异[3]。因此,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根据学科自身特点,不断探讨和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突出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规律,重点彰显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检验医学人才中的价值。本文从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和实践出发,探讨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和面临的问题。

1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

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本质是职业性学位、学历教育,其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相结合。以检验医学专业的临床实践需求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医学基础理论、正确的临床思维、娴熟的临床诊疗和临床检验操作技能,特别是提高临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一定的临床创新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与医患沟通能力为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将临床实验诊断与临床诊疗相结合,满足临床检验诊断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检验医学人才,即培养“能看病的执业医师”。其职业需求性是区别于科学学位的显著特征[4]。

2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2.1规定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条件

目前,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检验医师的重要途径之一。按照我国现行的《执业医师法》和《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14版)》的相关要求,五年及以上学制的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历可作为临床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学历依据[5]。由此可见,对报考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考生的本科专业和学历应进行严格要求,只有2012年12月31日前入学的五年一贯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或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学生才符合报考条件,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及其他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应限制报考。否则,在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会碰到许多制度障碍,难以实现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因此,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应明确规定报考条件和招生标准,以免学生误填、误报。

2.2严把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的准入条件

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以临床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侧重于临床理论、临床诊疗技能和临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培养过程主要在检验科和部分临床科室轮转训练。因此,只有医院检验科或从事实验诊断的相关科室的硕士导师才能依托临床医疗资源,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良好的临床实践平台,才能更好地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顺利进行。

2.3转变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的培养理念

从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目标看,临床专业实践培训是其培养的生命线。由于我国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大部分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时也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导师,不少导师仍然受到科学学位研究生传统培养模式的影响,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特点认识不到位,仍然存在“重科研,轻临床”的思想,往往追求毕业论文的科研水平,忽视了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观念决定教学行动,观念影响培养质量。因此,招生单位应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进行上岗资格培训,让导师们充分了解《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并可定期考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研究生培养方法和培养质量。同时,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条件的设置上,可加大临床实践技能考核的权重,适当降低毕业论文研究水平的要求,从制度上正确引导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转变观念,突出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培养特点,保证培养质量。

2.4推行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的教学模式

目前,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报考条件、毕业要求等方面存在差异,总体上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要求高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但二者的目标都是通过严格、系统的临床实践培训提高受训者的临床思维能力、临床诊疗能力和临床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和患者,即培养高级临床应用型人才。因此,临床实践训练的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训练方式是两者的有机结合点,为“双轨合一”提供了可能性。为了不断完善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颁发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正式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201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订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从制度上有力推动了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并轨后的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与临床医师准入条件相衔接,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时,能够同时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毕业证书和专业硕士学位证书,不仅避免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再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的重复培训,节约了宝贵的教学资源,而且学生同时获得了临床医师执业资格,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6]。因此,“双轨合一”的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模式获得了广大考生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成为了检验医师培养的又一重要途径。

2.5合理选择临床检验诊断学相关的基础理论课程

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虽有国家的指导性培养方案,但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不能完全等同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还应加强临床检验诊断学相关基础理论的培训和提高。目前,许多招生培养单位都设置了专门面向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系列基础理论课程,除政治理论、外语等公共课程外,其他临床基础理论和技能课程针对性较强,需要导师指导研究生认真选择适合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需求和实用性强的课程,才能保证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以生化、免疫、微生物、血液、病理学科的实验性、应用性课程为主,如“生物芯片技术”“免疫组化分析技术”“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生物信息学”“电镜技术”等应用型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术的理论知识水平,为临床实验诊断技能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2.6制订具有专业特色的临床实践训练计划和考核标准

临床检验诊断学是一门以实验操作为基础,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实验诊断依据的实践性学科,在临床实验诊断工作中,临床疾病的诊治技能不可或缺,但涉及相对较少。因此,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不能生搬硬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首先在临床轮转培训科室的选择上,应选择血液科、肾脏内科、感染性疾病科、呼吸内科等与临床检验诊断密切相关的内科科室进行轮转学习,重点训练研究生的临床疾病诊治思维和诊疗技能,开拓临床视野。同时,还应轮转与临床检验诊断学相关的病理科、输血科、核医学科等实验性学科,学习本专业相关学科的基本临床技能和工作模式。其次在临床训练考核标准上,应探索建立一套适合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技能考核的标准,临床学科应以“三基”和临床思维考察为重点,本专业的技能考核可以临床实验操作考核为主,强化临床动手能力和业务素质训练,突出临床检验诊断学的专业特点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导向性。

2.7突出临床科研特色

按照《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要求,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须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才能毕业。立足于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角度,不能局限于“检验匠”的培养,应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科研综合能力训练,培养善于在临床中发现问题,又能够通过科学研究总结规律、解决临床上的疑难困惑,并指导或调整临床实践的能力尤为重要[7]。然而,专业学位研究生在3年培训期间,33个月必须在临床轮转实训,有利于发现临床问题,为开展临床科研提供了便利性。因此,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紧密结合临床工作中的问题和需求,选择、设计毕业课题,注意课题研究深度适宜,不能过分追求创新性和理论研究意义,可突出科研工作的临床特色和实用价值。

3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3.1招生面临的生源问题

目前,报考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生源主要为五年一贯制医学检验本科和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以前者为主。但2012年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将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调整为四年制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时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按照现行的《执业医师法》和《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14版)》的相关规定,五年及以上学制的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历可作为临床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学历依据(仅限2012年12月31日前入学)[5]。这就意味着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学生不能参加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也就不能报考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虽然是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优质生源,但绝大部分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不愿意从事临床检验诊断工作,报考的生源数量非常少。因此,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即将面临生源匮乏的严峻问题,值得检验医学界的高度关注。

3.2临床轮转训练的时间分配问题

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中检验医学科的培训内容与标准,并轨后的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培训时间应不少于33个月,其中11个月为临床专科训练,22个月为检验医学科的专科培训时间。笔者认为这种时间分配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生源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来说是比较合理的,但对于医学检验专业生源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讲,他们缺乏的恰恰是临床诊疗思维、技能和经验,一年不到的临床专科训练似乎是“蜻蜓点水”,略显不够,能否适当缩减检验医学科的培训时间,相应延长临床专科训练时间值得探讨。

3.3基础理论课程和科研训练与临床轮转实训之间的矛盾

医学检验课题研究范文第6篇

一、医学论文的评价标准

医学论文的质量同科研成果的评价要求一样,看它是否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独创性和可行性。

1.科学性。是指研究设计细密周到;研究方法的科学合理;取得的数据真实可靠,符合统计学要求;研究所见经得起反复验证,研究结果实证充分;讨论意见客观、全面,结论中肯、清晰、分寸得当。

2.先进性。是指在相同学科或相同专题研究中能先人一步,走在了他人的前面。先进性的评价可区分为国际先进、国内先进、系统或区域先进。不同等级的先进按不同的等级标准评定,一般是由主管行政部门或学术机构有定于事先。对于医学论文的先进性评价,通常组织有关专家评定,或公众推选评定,常以优秀论文或获得某种成果奖项称之。

3.独创性。是指不是重复他人的劳动,而是发前人和今人之所未发,见前人今人之所未见,有独到见解,有开创性发现,而不是第二次发现新大陆的人。

4.可行性。医学科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实践性强是其突出特点。一切研究成果或医学科学论文,都不能只停留于纸上谈兵,而是要能应用于实践。因此,勿论是基础理论研究或是应用研究,归根到底都必须具有可行性。可以肯定地认为,可行性是科学研究、科学论著的落脚点和归宿。

二、医学论文的选题过程

写作医学论文首先就是选题。选题指的是研究内容,即探索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去探索?它既是科研的起点、方向以及贯穿于整个科研程序中的主要思想,也是指导科研工作各项安排的主线。撰写医学论文选题是关键,往往有一些医学工作者缺乏选题经验,在未经检索或只对手头现有资料简单查询的情况下,就盲目确定选题,并且认为是首次报道,而实际上该课题早已有人做过,结果只是重复他人的实验,造成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选题一般是根据现实的可行性来选择作者自己感兴趣而又未见相关报道、未能解决的问题。

选题的方法很多,大致可从几个方面选,如可从国家招标课题中选题,与国外学者合作,在实际工作中选题,从文献中找灵感选题以及结合经济效益目标选题等。总之,选题要切合实际,力所能及,一般情况下医学工作者都在实际工作中碰到问题而设法解决它,这样更具有现实意义。

三、医学论文写作与医学文献信息检索的关系

1.及时了解研究内容的发展状况。在搞科研、撰写医学论文过程中,必须及时、准确了解该课题的历史与现状及发展动态,了解有关细节问题 要做到博览群书,特别强调的是学会利用计算机进行文献检索。了解到哪些人或机构对该课题研究到何种程度,才能最大限度地掌握该课题的全部知识。通过医学文献信息检索可获得大量同类研究的大量相关报道,从中可吸收有益的启示或参考数据。掌握大量有关信息,有助于缩短科研周期,或得到更多、更有价值的论证依据。

2.避免重复研究与重复报道。在现代通信条件和网络环境下,医学界存在的问题为一切研究者所共知。因此,相同课题的探索会有相当多的人同时在进行。医学论文同科研选题、立项一样,必须通过医学文献信息检索(或称查新、预查新)掌握国内外同类研究的动态、进展。如发现同类研究已有报道,则应中止该项研究或重新确定起点。事实证明,科研重复率高和论著步他人后尘的数量日趋增多,关键是对医学文献检索不够重视或检索质量欠佳。

3.医学文献信息检索有助于医学研究和医学论文质量的提高。评价科研成果和医学论文价值的依据,一是内容质量是否胜人一筹,二是发表时间是否先人一步,三是同类课题是否有高人一筹之处,这些问题是通过对大量文献信息的比较、分析才能作出评价。而要获得大量对比资料,则需要通过文献信息检索才能获得。

四、医学文献检索的方法

科技文献资料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期刊、图书、报纸、科技报告、会议文献、专利文献等lO大类。其中期刊和图书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在科技工作中应用也最广泛。

1.利用图书馆馆藏检索。

2.利用检索工具书检索。

3.利用计算机检索文献。

五、文献检索的步骤

1.分析研究课题。这是文献检索最关键的一步。在文献检索前,首先要了解该课题的性质是什么,学科专业范围是什么,所需的文献类型,要求的文种、年代的限定、课题的关键词等等,了解国外该课题的现状、水平、动态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课题研究的特点和检索要求制定检索策略。

2.选择检索工具,确定检索方法。选择哪些检索工具进行查找,这直接与检索效率有关。一般对检索工具的要求是:收录文献资料的专业广、类型齐全、数量大、报道速度快、文摘详细,并附有各种索引。要注意专业对口,文献类型对口,语种熟悉,在检索时,既要选择专业性检索工具,也要考虑使用综合性检索工具,以获得满意的查全率。

3.确定检索途径,取决于检索课题的要求和已掌握的情况。

4.查找文献线索,查找文献线索就是查找所需文献的处出或文献来源。确定检索途径之后,根据检索标志,如分类号、主题词、著者名等,通过有关索引来进行具体检索。因为收入检索工具的不是文献原文,而是文摘、篇名、著者名等,因此,检索的直接结果是文献的线索。

5.索取原始文献。医学论文是传播医学科技创新成果的最有效形式,而文献资料的检索和利用是确保论文创新性的关键。在当今信息社会中,医学工作者应了解和掌握检索文献资料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善于利用社会各种信息服务资源查找文献资料,而安于信息闭塞、甘于闭门造车的现象应为智者所不取。

参考文献:

[1]王东升. 论2l世纪图书馆发展的社会

化特征[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3):

医学检验课题研究范文第7篇

关键词:学术学位;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生

自2013年起,医学检验本科专业学制和培养目标调整为授予理学学士学位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制四年川。目前,学术学位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生报考生源主要为理学学士学位毕业的应届本科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只能由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报考,且研究生期间主要在医院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侧重于临床技能的培养。检验工作操作性较强,然而检验出身的学术型研究生却不能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长期疏于临床实践工作,令越来越多的学术型研究生产生疑惑与担忧。本文通过分析学术型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研究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探讨研究生如何提升科研能力,增强学术信心,为就业或继续深造增加筹码。

1研究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1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科研实践操作技能掌握度低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科研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阶段,对于学术学位研究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研究生缺乏充足的理论基础,对研究领域的理论深入不够,很难发现新问题。因此,研究生课题多是围绕导师的课题进行研究,自主选题较少。研究生科研操作技能缺少系统专业的训练,对基本操作技术掌握程度较低,包括不能熟知常用仪器或设备的使用方法,对实验的原理、材料准备、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掌握不全面。通常研究生在进入课题研究阶段后,相关操作技术仍处于入门水平。实验技术操作不熟练、不规范,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实验失败。研究生在选择实验方法和实验工具时,基本都是借用已有的研究方法,认为只要掌握了课题所需的几项操作技术就可以了,很少探索学习或发现新的技术方法。研究生实验技术水平低是影响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瓶颈因素之一。

1.2学术成果质量不高

学术型研究生在核心期刊或SCI公开发表文章是作为考察研究生科研能力、学术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高校对学术型研究生毕业的要求是至少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一篇。尽管高校对研究生的质量和数量提出了硬性规定,但是研究生学术成果质量仍不高。一方面,研究生对自身学术水平要求较低,缺乏追求学术创新、学术进步的精神,以能够满足毕业要求为目标。这些研究生往往很少主动学习如何发明专利、撰写SC工文章、申请基金等;另一方面,有的研究生过分追求学术上的成就,急功近利,关心的是如何发文章而不是如何做科学研究,导致研究生发表的论文数量与质量不成正比,原创成果少,多是移植创新或低水平创新,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不高。甚至有些研究生缺乏学术自律性,通过剿窃、抄袭他人的学术成果,拼凑成自己的文章,这种低水平重复现象直接影响到研究生教育质量。

1.3疏于临床检验相关理论与技能

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应当培养既具有敏锐的科研嗅觉,又能了解临床,并掌握临床检验基本理论与技能的复合型临床检验人才田。目前,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学制为四年,大四进入临床实习一年,很多学生为了准备考研而放弃实习的机会。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大部分学术型研究生则完全在实验室做科研,没有接触临床。有的研究生认为检验工作基本都是依靠仪器,操作简单流程化,日后工作中能够胜任。由于长期脱离临床,研究生缺乏临床理论知识与临床检验技能的训练。一方面,很难发现临床问题的切入点,无法通过科学研究来指导临床实践工作;另一方面,很难尽快胜任岗位工作,因此会导致学术型研究生毕业后无法取得用人单位的信任接纳,从而影响研究生顺利毕业与就业。

1.4学业与生活压力

研究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为研究性学习,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做实验。有的研究生对于做科研缺乏足够的信心,过分担心实验结果,当遇到阴性结果或者实验失败时表现为忧心忡忡,甚至担心自己无法毕业。研究生自我期望值较高,有的研究生经常熬夜做实验、分析数据、写文章和改文章。研究生生活压力主要来源于经济压力和生活方式上的压力。研究生教育自费,对于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的研究生,缺少充足的经济支持,往往通过贷款方式缴纳学费和住宿费。研究生年龄较大,大部分研究生不愿再向家里索要生活费,主要靠国家助学金勉强支撑,生活补贴较少。研究生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时,就会导致研究生无法潜心于科研。有的研究生想寻求兼职工作,却又担心与实验安排冲突,影响学业。有的研究生急功近利,依靠文章高产量获取奖学金,以便满足生活需要。研究生每天从早到晚奔走于食堂、实验室、餐厅,生活方式比较单调、枯燥,与外界接触的时间和机会较少。当遇到问题或困难时,求助途径也比较少。研究生过着辛苦忙碌的生活,收效却甚微。

1.5就业或继续深造目标不够明确

无论是刚入学的研究生还是即将毕业的研究生,内心始终有个未解问题,今后究竟是就业还是继续读博深造。自2015年入学后,学术型非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将不能以研究生学历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因此,今后检验出身的学术型研究生将不能成为检验医师。然而,很多研究生又不甘于成为检验技师。虽然考博竞争人数少,考取难度相对较小,但是博士获得科研成果比较难,毕业不易,令很多研究生望而却步。研究生读博意愿不强烈,学术积极性不高。以前的观念认为,学术学位研究生含金量要高于专业学位研究生。但是,在当前研究生培养模式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越来越高,并将在数量上逐渐超过学术学位研究生。如果将来去医院检验科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有可能比学术学位研究生更占优势。因此,很多学术型研究生对于毕业后就业问题产生疑问。

2提升策略

2.1加强基拙研究实验的专业指导

有的导师带学生比较多,对研究生不能一一指导,可以安排一名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掌握专业实验操作技术的课题组副导师或博士生导师,直接管理和指导研究生的实验。学校也可以通过增加各种实验操作的课程,让研究生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自身专业研究所需的实验技能。师兄师姐的传帮带作用川,有助于课题组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提高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师兄师姐基本掌握了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对实验室比较熟悉,实验方案更加成熟。研究生应当提早进入实验室,虚心向师兄师姐请教学习,主动帮师兄师姐做实验,为自己课题实验顺利进行打基础,少走弯路。我们课题组采用幻灯片交流学习的形式,课题组各成员分享常用仪器使用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实验方案及技术关键点,提升研究生的实验技能。

2.2勤于阅读文献、定期向导师汇报实验进展

研究生养成阅读文献的好习惯,可以随时关注到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学习到多种实验方案,从而产生自己的研究思路,从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入手,设计实验。阅读文献不仅有助于自身课题研究,还可以通过阅读研究领域权威杂志,积累高水平文章,模仿练习写作,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研究生定期向导师汇报实验进展情况,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导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定期评测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并进一步加强对研究生的学术科研指导,使得研究生不断提高自身学术能力,真正有能力做好科研。

2.3重视学术型研究生临床检验理论与技能的培养

根据临床检验的专业特点,应当重视研究生理论与技能相结合川,为提高研究生探索创新能力及顺利就业创造有利条件。虽然学术型研究生大部分时间用来做科研,很少有时间轮转临床科室,但是可以采用与医院合作教育的方式,培养研究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与临床技能。医院检验科每月都会举行病例分析或学术报告,在校学术型研究生可能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听讲。学科带头人可以与科室沟通,拷贝讲座文件,由研究生来分享学习。研究生可根据实验进展情况,申请去医院科室实习,由经验丰富的临床教师加强指导研究生专业知识培训、手工操作练习。研究生在检验工作中应当勤学善思,积极发现临床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临床尝试开展临床实验研究。

2.4消除不良影响因素、调动自身积极性

研究生对科研的投入程度,对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至关重要。目前新的改革形势下,检验医师和学术型检验研究生培养问题令人困扰。四年制检验专业本科教育,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医学检验专业人才曰,今后走的是技师路线,未来检验医师只能来自于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我国检验医师与检验技师的培养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应当适时调整相关政策,做好医学学位与理学学位教育的衔接工作,消除研究生内心的疑虑,使得研究生在毕业之前就有明确的规划。有意向直接就业的学生选择合适的的就业岗位,想要继续实现学术理想考博深造的研究生则专心做好科研工作。高校应当做好国家奖学金和学业奖学金评选工作,发挥其对研究生科研的激励作用,落实国家助学金发放以及学校资助政策,保障研究生学习生活顺利进行。在各种影响因素面前,研究生应当变被动为主动,调动自身积极性,加强自我管理与自我规划。

3结语

医学检验课题研究范文第8篇

关键词:任务;教学;医学检验;英语

一、引言

为了适应国际化交流的需要,提高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势在必行。目前,医学检验专业英语大多采用传统翻译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无法满足现实需求。近年来,任务型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课堂,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做中学。本文将任务型教学法和医学检验专业英语相结合,设计了鼓励学生用目的语交流的课堂任务教学计划,提高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水平。

二、文献回顾

1.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是由交际教学法发展而来的。在班加罗尔实验的基础上,由珀拉胡于1983年在印度首次提出。像其他语言教学法一样,任务型教学法也有其理论基础,比如发现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系统功能语言学等。

Willis(1996)提出一个创造真实环境的模式。该模式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准确地、流利地使用语言的机会。该模式包括三个阶段:任务前、任务环、语言聚焦。第一阶段是介绍任务和话题。第二阶段是任务环,其包括三个子步骤,任务、计划、汇报。最后一阶段是语言聚焦,在这一阶段可以进行许多活动。分析和练习是语言聚焦的两个子步骤。Finch(2001)在韩国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呈现出一个为大学生设计的三年的任务型语言项目的形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错误生手”学生任务型教学法在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方面是有效的,并且在项目发展中形式评价是有效的。研究结果还表明学习者的信念很重要,并且通过对师生的培训可以被提高。通过提高学习者的自主性、注意力、极为微妙的课堂环境,建立参与者之间相互信任和尊敬的关系来影响语言学习。徐琴芳(2005)录制并转换了学习者在三种不同任务(图画描述、话题讨论、个案研究)中的口语输出。研究表明,图画描述的准确性最低。任务越难,准确性和输出的复杂度越低。

2.医学检验专业英语

李登清(2002)强调了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写作的必要性,从该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的实施方法入手,阐述了对九届毕业生论文的体会和对未来研究的建议,影响任务难度的准确性和复杂度之间没有直接关系。王蓉、李雪、洪伟等(2009)从改革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入手,以学生为中心,丰富的教学内容,运用相关的教学策略,提高了学生学习医学检验专业英语的兴趣,达到了教学目标,提升了教学质量。熊陈岭、郑芳、涂建成(2012)针对好多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但英语语言水平欠缺,国内没有权威的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主要采用传统翻译法进行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从教学团队、教材的更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严格的考核评价方面探析了医学检验专业英语互动教学模式。李科、张杰、宫玉典(2014)针对目前医学检验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和问题,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从课程定位和目标、师资团队建设、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革入手探讨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古莉(2015)针对医学生的职业特点,从语言人文属性出发,结合人文回归启发,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探讨了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法。

三、课堂任务设计

虽然不同专家对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模式持不同观点,但总体归纳为三阶段,即任务前、任务环和语言聚焦。本研究将采用任务型教学法的三阶段模式,进行医学检验专业英语课堂任务设计。

以Chapter I Lesson 3 Clinical Discipline in the Hospital Laboratory为例。

1.任务前

上课开始,老师检查课前任务。课前任务是要求学生搜查关于Clinical Discipline in the Hospital Laboratory (单词、短语、图片、视频等)的相关知识。检查完课前任务后,老师通过PPT简要介绍了话题Clinical Discipline in the Hospital Laboratory。

老师鼓励学生集思广益并回忆之前所经历过的和电影中看到过的关于医学检验的场景。这一阶段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回忆先前知识和经验完成任务,老师将每组学生讲出的与话题相关的词和短语写在黑板上,比如laboratory, microbiology, blood, patient, diagnose, morphology, detect, sodium, infection, body, bacteria, and so forth,师生共同将这些词分类。

2.任务环

(1)任务

老师告诉学生这节课的任务是阅读讨论Lesson 3 Clinical Discipline in the Hospital Laboratory并回答以下问题:What is tested for the patients’ blood in homentology section?What hazards are the laboratory personnel facing?

学生按小组完成学习任务,给学生提供一个让他们使用已掌握的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快速阅读完后,学生完成回答问题的任务。学生在小组内用英语讨论。老师在教师走动、鼓励学生之间尽量用英语交流,忍受他们的错误。

(2)计划

计划是为小组报告做准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报告那几个问题的答案并考虑由谁代表小组报告。因此,学生更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学生精心组织问题的答案,老师在教师走动,并且必要时给一些建议。

(3)报告

要求学生在全班报告他们的任务结果。学生更注重语言的形式和准确性。一名学生代表小组在全班报告任务结果。小组内其他成员可以补充。班里其他学生认真听,记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就任务结果进行讨论。学生在报告的过程中可能有一些发音问题、内容欠完整等问题,老师给予积极的评价并纠正错误。

3.语言聚焦

分析阶段,在学习完Lesson 3 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相关的语言点和任务结果中关键词的短语,要求学生找出与每个问题相关的词和短语。问题答案归纳为: The patients’ blood in homentology section is tested for the amount of hemoglobin and the number of leukocytes, erythrocytes and platelets. The hazards mainly include acid, noxious odors and blood-borne pathorgens.

练习阶段,老师鼓励学生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词和短语以及自己脑海中的相关词和短语,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关于在医院检验实验室的检验者和患者之间的英文回话。

最后,布置下节课的任务,要求学生搜查关于Lesson 4 Places of Employment 的相关知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任务型教学法在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中切实可行。既体现了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又满足了医学检验专业英语的教学要求。然而本研究也有不足之处,在课堂任务设计方面无法照顾到每位学生。建议未来的研究开发科学、合理、实用的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材,在课堂的任务设计方面更能提高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Willis, J.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 London: Longman, 1996.

[2]Finch,A. A Formative Evaluation of a Task-Based Conversation English Program[J]. The PAC Journal,2001,1(1):125-147.

[3]李登清.加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体会[J]. 西北医学教育,2002,10(4):249-250.

[4]刘芳.医学检验专业英语[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13-15.

[5]徐琴芳.不同任务下的口语准确性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5,109(6):65-68.

[6]Dusan Mesko. 检验医学鉴别诊断[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

[7]王蓉,李雪,洪伟,等.新型医学检验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建立[J].检验医学教育,2009,16(2):12-14.

[8]熊陈岭,郑芳,涂建成.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和互动模式的探究[J].医学检验教育,2012,33(21):2677-2678.

[9]李科,张杰,宫玉典.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医学检验人才专业英语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24(20):3028-3031.

医学检验课题研究范文第9篇

医学检验产学研合作高等教育一、产学研合作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新模式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等学校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之间通过多方合作,以学生培养作为中心任务,以科研和生产为人才培养服务,同时保持科研和生产活动独立性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下,企业为学生提供接触专业相关问题的研究平台,学生通过参与生产和科研活动,加深对专业内容的理解,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产学研合作教育能够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有利于学生就业的选择,是中国高校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二、医学检验教育的现状分析

医学检验专业是医学中一个比较特殊的专业。它是利用实验室的各种技术和仪器,为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以及健康状况的评估提供有益的、重要的、科学的信息。今天检验医学已成为一门综合性的、交叉性的学科,它可对取自人体的各种标本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等方面的研究及检验,正向着高理论、高科技和高水平的方向发展。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的转变,使得原来的仅仅向临床提供检验数据,转变为指导临床医生选择最佳检验项目,参与疾病诊断和治疗,这些都对检验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检验医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仍以传统的手工检验项目和方法为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其他领域尖端科学、高新技术向医学领域的不断渗透整合,各种大型自动化检验分析仪器和信息化数据系统逐步成为医院检验科工作的主力军。传统的临床检验手工项目在实际检验工作中正被逐步压缩和取代,导致检验医学教育与临床实际工作之间相互脱离。同时,我国检验医学本科教育起步晚,技术落后,人才培养的模式单一,严重制约着检验医学专业的健康发展。

三、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

1.校医企联合改革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目前,国内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拥有庞大的高端检验设备仪器,成熟高端的检验项目,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多项检测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体现着当前临床检验的最高水准。我院邀请医企专家参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删除或减少了临床淘汰率较高或使用率极低的传统手工检测项目,增加了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自动化仪器的教学内容,通过对这些仪器的原理、质量控制、维修保养和小故障排除等内容详细介绍,使毕业生能够尽快适应临床检验工作。同时请专家参与制定实验标准操作程序(SOP),提高实验教学标准、过程和结果的准确性、同一性,提升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为临床型检验人才培养夯实了基础,实习及就业单位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给予很高评价。

2.以国内一流检验公司为实践基地,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近年来,我院先后与杭州艾迪康、迪安等大型医学检验公司合作,通过安排检验专业学生短期培训和长期实习,学习掌握最先进的医学检验技术,最严格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最标准的临床检验操作程序,了解实验室管理、实验室生物安全、商业文化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填补高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盲区。通过创新实践基地,丰富并完善了临床检验人才培养教育体系,毕业生完全适应临床岗位需求,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用人实际的无缝对接,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对医学高等教育的客观要求。

3.以校医企联合开展科研项目为依托,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医企联合培养模式以项目为依托,以科研项目成果为媒介,把医院与企业联合在一起实现优势互补,合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院鼓励和支持高校教师与检验中心联合开展科研项目,企业根据市场需要提出研究目标和方向,我院教师制定研究内容和计划,企业提供资金,我院提供技术支持,推动高校以市场为导向的科研立项和创新。指导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参与项目的制定和讨论,学生在大项目的背景下,申报了多项我校“大学生课题”,教师指导学生撰写课题申报书,从项目背景到技术路线,再到可行性分析,以及到实验操作的每一个步骤和记录,课题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完成1篇论文或综述,每年有数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让检验医学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增强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近几年来,我院大学生在吉林省各种科研和实践操作技能大赛上获奖。

4.以医院或社区为服务对象,增强学生服务意识

作为医学生就要树立以服务为宗旨的理念。我院特别重视在学生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到医院或社区服务。组织学生到医院门诊导诊,参与采血,发化验单,为病人解释化验单异常结果;定期到社区做血型检测,为年老体弱人员做血常规检测,普及医疗常识;通过讲解、发宣传单、实验演示等方式对食杂店从业人员、街边摊贩宣传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提高了餐饮人员食品安全意识,防止危害公共安全事件发生。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了课堂教育在广度和深度的延伸,加强了学生专业技能,增强了学生的职业道德感和使命感,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树立了服务的意识。

5.以医企合作为契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近年来医学检验专业成为当今医学教育中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临床检验技术更新提速,对临床诊断的辅助作用日益突出,这对检验医学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除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娴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全面的综合素质。

因此,这种新型医学检验人才的培养目标对检验医学教师在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及知识结构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目前有一些专业教师自身知识体系在更新过程中存在学用脱节,对临床检验技术缺乏全面、系统、深入地了解,客观影响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课堂教学和临床实践的深入结合,我院不断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合作单位进行专业实践或临床进修,系统熟悉临床检验发展趋势、项目流程、质量控制等相关技术,并鼓励教师考取临床检验资格,目前我院有一半以上的教师已具备“双师”资格。实践证明,“双师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临床实例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更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徐克前,李登清,龚道科等.多模式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促进医学检验复合型人才培养[J].检验医学教育,2011,18(4):3-4.

[2]林发全,李山.从现状看检验与临床的沟通在检验医学教学中的必要性[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66-67.

医学检验课题研究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四年制 医学检验 毕业论文

1.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于20世纪80年代相继开设医学检验5年制本科专业。随着形势的发展,国家教育部医学检验专业(101001)纳入新成立的一级学科医学技术类(1010)之下,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学制也改为四年。自2013年起,所有医学检验本科均调整为四年制[1]。因此,对于原来以培养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的院校来说,鉴于部分较早设立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的院校并未要求毕业论文设计;如何使医学检验专业教学适应新形势,培养高素质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对于原来培养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的院校,是否保持五年制方案的毕业论文要求,是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毕业论文是本院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2,3],其目的是通过毕业论文这一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学科内某一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一次完整的综合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毕业后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我校自2002年开办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以来,一直严格要求学生在实习阶段由实习单位高年资带教老师结合检验工作实际,进行毕业研究论文设计、实验工作、分析汇总、撰写毕业论文、返校论文答辩等环节。使学生从实际工作出发,培养实用科研能力。在五改四大背景下,我校仍然在培养方案中明确维持毕业论文要求。现我结合我校以往培养过程,分析探讨医学检验本科生毕业论文要求对培养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

2.毕业论文各环节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分析

2.1实习基地的选择

医学检验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是在各实习基地进行的。因此,实习基地的选择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实习医院的临床规模,更要求实习医院有带教实力的充足的、高素质的论文指导教师。我校在开始实习之处,经过多方努力,在上海、江苏开辟了多家知名大学的附属医院作为实习基地。对于指导教师的选择,与实习单位积极沟通,实习医院检验科均安排责任心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有各级科研课题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论文导师,且实行导师一对一的指导方式,为保证论文质量奠定了基础。

2.2论文选题

选题是进行论初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选题得当决定了论文研究的意义和创新性。选题鼓励学生结合导师现有的科研课题,在对本专业的现状进行调研,提出课题的初步方向或题目,由导师分析结合学科发展方向后确定。有条件的实习医院在选题时应尽量结合一些前沿技术,如最近质谱技术在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这样,从选题开始就使得论文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3论文开题

选题完成后,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阅读相关文献,对所选择的研究课题进行初步了解,并整理出课题设计的目标、内容、试验方案及预期结果,形成开题报告。该阶段锻炼学生查阅、理解、消化和提炼文献的能力,好的开题报告应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实验或设计方案,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每个实习点均有多名实习同学,相应有多名带教老师,带教老师组成指导组,学生围绕课题设计进行PPT演讲。导师组对课题立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4课题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学生真正进入课题中的阶段,该阶段是毕业论文的核心。在实验研究开始,指导教师应严格要求,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让学生独立实施,并做好详细的实验记录,导师定期与学生沟通,对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关注实验进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该阶段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可以同学间先讨论分析问题,网上查找资源,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对实验内容和结果进行及时分析处理,对实验方案进行可能的修正,学会对结果进行分布总结。该阶段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5论文撰写

我校毕业论文大纲要求由综述及科研论文组成,综述要求学生围绕科研论文,查阅大量文献,总结出课题目前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科研论文由标题、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四个方面内容构成。要求学生参考相应格式文献,立论正确,依据充分,数据资料准确,正确认真严密结合自己的实验结果,利用图表等手段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论证推理严密,统计推导。指导教师认真评阅、仔细修改,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完成论文写作。该过程能够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2.6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是训练学生进行科研汇报的良好途径。论文按临检血液、免疫、微生物、生化检验等专业分组。答辩评委会由本校附属医院医学检验专家及资深任课老师组成,根据分组情况,论文先由相应专业组专家函审,初审合格同意答辩,如问题较大提出初步整改意见,修改后参加答辩。答辩过程包括学生陈述、评委提问、学生回答、评委打分等环节,该过程充分锻炼学生归纳总结、口头表达及临场发挥的能力。

3.结语

加强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检验技师,直接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特点是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科研潜能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毕业论文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多年教学的实践和体会,我们认为,论文写作更能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是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良好途径;通过完成毕业论文,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科学素质得到提高;结合对毕业生的调查回访,学生实习期间经过毕业论文写作的训练过程,毕业后受益匪浅,懂得科研的基本程序和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能快速促进理论与实际工作的契合。因此,我们认为,在五改四大背景下,毕业论文对培养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将起到重要作用,我校已将毕业论文要求归入四年制医学检验培养方案重点。

参考文献::

[1]杜鸿,朱雪明,张萍,等.重构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培养方案的体会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3,62:176.

[2]曹向红,徐敏,王佳.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1):2771-2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