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艺术学知识

艺术学知识范文精选

艺术学知识范文第1篇

“T”型艺术人才的必要性

艺术教育与其他门类教育有着显著的区别,更加注重受众自身对艺术的感受,没有唯一确定的答案。学生在学习教师教授的内容的同时,也可以自己尝试探索新的艺术形式、表现方式,创造新的艺术成果。

创造新的艺术成果并非易事,不仅要考虑与艺术成果相关的专业内容、形式,还要考虑艺术成果的受众,即艺术成果面向的目标群体,甚至延伸至艺术成果的社会影响力等。要实现这些仅凭专业的艺术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专业知识、能力,也需要熟悉社会、经济、文化、管理、媒体等,这样才能将最初的构想转化为艺术成果。

以一场毕业晚会演出为例,学生需要具备舞蹈、音乐、表演等专业知识、技能,为观众呈现优美的表演内容,带来美的享受。同时,学生也需要掌握晚会策划、组织的相关知识,了解毕业晚会的组织流程,通过制订可行的演出计划、主题,组织节目内容、排练,获取外界赞助支持,联系媒体宣传等保障晚会的顺利筹备。在安排一场毕业晚会的人员组成时也需要有人员管理的知识,从主持人、演出人员到服务人员、礼仪人员等,都需要合理的安排和统筹,根据每位演出成员的素质特点安排合适的活动内容,调动晚会参与成员的积极性,让集体的力量得以最大化。

由此可见,“T”型知识对于接受艺术教育的学生有着非凡的意义,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艺术知识、拓展专业深度,更能提升学生从事艺术实践、创新的综合知识及能力,增强学生对未来所从事的艺术事业的适应性,创造出满足社会、大众不同需求的艺术成果。

“T”型艺术人才的知识构建

上文阐释了“T”型知识结构的内涵,以及“T”型艺术人才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培养“T”型艺术人才的途径关键在于艺术人才的知识构建,形成属于艺术人才的“T”型知识结构,其可分为以下两方面:

1.专业延伸

专业延伸要求艺术人才在学好自己本专业时先聚焦、后融合。聚焦,是指关注专业上的特定领域、方向,形成这一方面的专长。以书法学习为例,书法专业学生在较长一段时间的学习中坚持练习一种字体,例如楷体,这样能帮助专业学生深入掌握楷体这一书写方式的特点,形成深刻的认识。融合,指综合、借鉴,将其他艺术形式的内容、形式、方法等融合到自己学习的专业内容中,增加自己专业内容的深度。例如,在舞蹈表演的基础上将昆曲融合其中,形成“昆舞”这一舞蹈表演艺术形式。

2.综合拓展

专业延伸是增强专业学习深度,是艺术人才知识构建的坚实基础。综合拓展则是增加艺术人才对专业知识相关的知识学习,构建更加有利于专业知识发挥作用、保障艺术创新顺利进行的知识结构。

艺术政策,是指艺术活动开展所处的环境,主要包括政府制定的对艺术活动、经营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如反不正当竞争法、税法、环境保护法以及外贸法规等,政治、法律环境实际上是和经济环境密不可分的一组因素。在从事艺术活动、经营前,要了解政府了哪些对艺术活动、经营等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如,研究国家的税法、反垄断法以及取消某些管制的趋势,同时了解与企业相关的一些国际贸易规则、知识产权法规、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障等。这有利于艺术人才认清自己从事艺术活动所处的社会法制环境,遵守法律法规,明确自己从事艺术活动的责任与权益。

营商思维,是指艺术活动所处的经济环境,以及艺术活动可能产生更大价值的营商渠道。从事艺术活动,不仅需要考虑消费对象的基本状况,包括消费水平、目标群体数量等,还要考虑艺术活动的商业模式,从艺术活动的组织、宣传、开展到盈利可能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以演唱会为例,演唱会要考虑面向的群体,是青年人,还是老年人;所在的城市、地区,该地区的消费水平,演唱会门票的价格,宣传的途径;等等,这些都需要一定的商业知识来支撑,保证演唱会活动的顺利进行。

文化素养,是指基本了解社会成员的民族特征、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教育水平以及风俗习惯等因素,为艺术创新提供不竭的源泉。每一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它们常常具有高度的持续性,这些价值观和文化传统是历史的沉淀,通过家庭繁衍和社会教育而传播延续,因此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艺术人才应关注某个国家的核心文化内容,了解其主流文化倾向,并以此为基础创作符合大众文化口味的艺术形式。以国粹“京剧”为例,很多中国人喜爱京剧,京剧从人物的装束、唱腔到表演,都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展现了大多数人的审美趣味。同时,每一种文化也有亚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们由有共同语言、共同价值观念体系及共同生活经验或生活环境的群体构成,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社会态度、爱好和行为,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市场需求和不同的消费行为。艺术人才了解亚文化,能够增加对文化差异性的理解,创造出独特风格的艺术成果。“草根”音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些歌手将亲身经历艺术化表现,自编、自演形成代表基层大众的艺术形式。

技术趋势,指那些引起革命性变化的发明,包括与艺术活动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前景。以日用照明产品设计为例,通过关注新的照明技术,如OLED技术,将OLED厚度小、抗震性好、耐低温等优点应用到灯具设计中,制作适合冷藏车、冷冻室等空间的照明设备。总之,艺术人才的“T”型知识建构,需要学生增强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通过聚焦、融合提升专业知识储备;同时,通过关注艺术政策、锻炼营商思维、培养文化素养、了解与艺术相关的技术趋势拓展知识的广度,成为兼具广度和深度的“T”型艺术人才。

艺术学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艺术生;学习风格;基于艺术知识的英语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的达成要依赖于有效的教学方式,而有效的教学方式必须符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实际的需求。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观察、访谈或学习日记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针对艺术生的学习风格,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寻求多方位、多渠道的教学形式以拓展艺术生的学习风格。同时,根据语言教学的特点结合艺术生的专业学习,开展基于艺术知识的英语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使艺术生所学的英语得到实际的应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学习风格

在二语习得和外语学习的研究中,学习风格是个体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差异导致在语言习得和运用中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Oxford(2002)把学习风格定义为学习者在学习语言中所使用的总体方式,不仅包含认知风格,还包括相关的社会情感因素。她把学习风格分为五大类:

1.用何种感官渠道学习:视觉型、听觉型和动手型;

2.如何与人相处:外向型和内向型;

3.如何加工信息:直觉性和序列型;

4.如何完成任务:封闭型和开放型;

5.如何处理观点:分析型和整体型。

学习风格不同,在学习中的表现就不同。如视觉型的学习者偏好用眼睛来获取信息,听觉型的学习者偏好用耳朵来获取信息,而动手型的学习者喜欢动手,从做中学习。因此,有效的英语教学就应注意调查分析学生的学习风格,从而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式。

艺术生的学习风格,笔者使用的是在全球语言学习研究领域广泛应用的Oxford(1993)的学习风格测量表:即感知学习风格(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和动手型)、个性学习风格(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认知学习风格(分为直觉型和序列型)和思维方式(分为综合型和分析型),对180名美术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艺术生的语言感知学习风格属于视觉型和动觉型;属于外向型的学习者;认知学习风格属于直觉型;思维方式属于综合型。很明显,这个结论和艺术生的专业特点相一致:视觉艺术要求艺术生通过敏锐的视觉通道感知周围的一切,即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并且能够通过有效的动手能力把感知到的描绘和表现出来,甚至通过自身的感悟和艺术素养能够有所创新和突破,也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二、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教学活动的顺序安排和师生间连续的实质流,指为实现预期效果所采取的一系列有用的教学行为。教学策略可分为普遍性策略和具体性策略:前者包括组织策略、激励策略、提问策略和评估策略;而后者根据培养语言的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的目标和所涉及的具体课堂教学内容,可分为词汇教学策略、阅读教学策略、听说教学策略、写作教学策略和语法教学策略。

1.视觉型学习风格和相应的教学策略

视觉型学习风格指学习者依赖于视觉通道并能通过视觉方式获得最佳学习效果。例如,用眼阅读书籍、 图表、 手册上的内容等。通过用眼阅读,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内容。教师应针对艺术生的这一学习风格,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运用网络和多媒体所提供的影音文件,采用图片、录像、幻灯片、实物投影、原版碟片等,以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的视觉通道,来理解和巩固所学内容。如在词汇教学时,可使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展示:首先播放图像和解说材料,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接着再次播放材料,在欲学词汇之处停顿,提问学生,要求其重复语言材料,并猜测大意,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提供帮助,展示文字材料并作出相应的解释。这样,新学词汇的发音、拼写和语意就结合着图象形象地展示给了学生。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图象信息理解整个语篇,从词汇到句子再到语篇,学生接收迅速、理解透彻且记得牢固。为了更好地记忆,教师可鼓励动手型的艺术生做一些必要的笔记。

2.动手型学习风格和相应的教学策略

动手型的学习者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做中学,获取最佳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注意动手型的艺术生好动、坐立不安,长时间的课堂讲解会让其烦躁不安或走神。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采取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让艺术生动手操作,和同伴或小组成员一起完成学习任务。如可采取值日生报告,让学生轮流用英语进行他们感兴趣的相关话题的报告,或就课堂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或改编课本剧,或模拟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表演等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习和使用英语。如针对艺术生的绘画特长,可在听说教学中采用图画信息构的方式,提供一个场景,让学生开展交际。操作方式如下: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相关话题的图画,将其做成两张信息互补的图画,将学生分成两组,并将两种图画分别发给不同小组的成员,注意学生之间不能相互看对方的图画,造成信息沟,让学生根据其手中的图画进行对话,获取对方的信息并完成自己的图画。这样,学生通过他们耳熟能详的绘画方式,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又达到了英语听说教学的目的。

三、基于艺术知识的英语教学

2000年10月,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指出: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应结合专业学习,开设专业英语课程,使学生所学的英语得到实际的应用。说明英语教学应该以应用为目的,而不是为了考试。

“语言学习效率是意义学习,而不是形式学习。形式学习是需要的,但在掌握了一定的规则和词汇,达到了一定水平后,应尽快转为通过知识学习来提高语言”。因此,教师可结合艺术生的专业知识进行英语教学,既学了英语又帮助学生熟悉艺术专业词汇和语篇特点,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例如以时代为线索,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及其代表作,教师可通过播放一些名画幻灯片,对学生进行感官的刺激,同时呈现一些关键英语词汇、常用句式,因为这些图片都是艺术生耳熟能详的,教师在进行简单的英语讲解或赏析的示范后,鼓励学生尝试用所给出的英语词汇和句型进行名画讲解或赏析。如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取自圣经Bible 故事的最杰出宗教画《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和他最著名的肖像画portrait《蒙娜丽莎》Mona Lisa;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实现了把生命从石头中释放出来的理想,以精湛的技巧、强烈的信心,雕凿出完美的英雄巨像statue《大卫》David;拉斐尔Raffaello Sanzio所绘画的圣母完美无暇,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代表作油画oil painting 《西斯廷圣母》Goddess Sistine和壁画fresco 《雅典学派》The School of Athens. 教师从文艺复兴这一特殊时代的杰出艺术家和他们的一些代表作品入手,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专业词汇,如sculptor,sculpture,architects, architecture,fresco和有用的短语句型等来进行小组讨论,选择本组偏爱或欣赏的画家及其作品,并说明理由,最后可落实到书面作业。也可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去查找同一时期,中国的绘画是什么样的特色,代表画家及代表作品有哪些?或进行中西方同一时期的艺术主题的对比等等,既督促学生自主学习艺术史,丰富巩固了相关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同时又学习了英语,真正做到英语教学为艺术专业知识的学习服务,让艺术生成长为能够跨文化交际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inting House,1994.

[2]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0-12,86:132.

[3]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教社,2000,11.

艺术学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传统知识;法律保护

中图分类号:D911.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17(C)-0217-01

随着世界范围内文化产业的兴盛,各国文化产业从业者往往从民间文艺资源中汲取素材,这也导致在国内外侵犯民间文艺知识产权的案件层出不穷,但结果却往往是由于无法可依而对侵权行为无可奈何,究竟民间文艺知识产权立法的难点在哪里?

首先是长期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关于民间文艺知识产权立法,有一种看法认为:民间文艺是集体创作,大家都可以利用,无所谓知识产权问题。实际上,民间文艺的知识产权的客观存在是任何人所否定不了的。民歌、故事、传说、评书、戏曲等民间文艺是广大人民群众千百年来的文化创造。在民间艺术方面,各种代代传承的民间手工艺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这无疑是有知识产权的。除传统艺术之外,还有新的创作,这种新的创作无疑和文艺家的创作一样也是有知识产权的,但是,由于过去的认识误区,意识不到民间文艺的知识产权,以致侵权的事屡屡发生,侵权者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如今民间文艺已进入文化市场,成为商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新作品的知识产权必须予以保护,不然就会使创新者受到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巨大损失,从而大大阻碍了民间艺术的发展。

再者,民间文艺的知识产权问题确实比作家、艺术家个人创作的著作权要复杂得多。民间文艺作品往往是集体创作,如果从概念出发就会认为难以认定权利主体,继而否定民间文艺的著作权立法或者认为不好立法保护。其实,只要具体地了解一下,就会发现民间文艺的创作主体和权利主体是有的,尽管会不止一个,但并不难认定。民间文艺的创作实际上是集体与个人的结合,因而它的权益也应由个人和集体共享。特别是个人的创新部分,既包括对传统作品的学习与改进,也包括在传统基础上的大胆创新,这些个人的创新都有大量个人智力劳动的投入,当然有知识产权。

集体部分的知识产权如何保护,这是一个全新的问题,全世界都在为此进行探索。西方国家频频利用第三世界国家的民间文艺资源用于商业文化生产,赚取巨额利润,却完全不给他们一点回报,完全否定和无视第三世界国家民间文艺的集体知识产权,是非常不合理、不公平的。前几年美国大片《花木兰》利用我国古代民歌《木兰辞》进行改编,赚取了3亿美元。不少第三世界国家已有对民间文艺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我们国家当然也应该进行这种立法。这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对民间文艺的流传地区和发源地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确定权利主体。有时可能会发生发源地和流传地的争执。一般说发源地应占有较大份额,但流传地区对作品的加工创作也有贡献,也应该享有一定的知识产权。一个民间文艺作品是流传地区人民的集体创造,是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当地文化部门在保护中投入了许多人力物力,因此他们应该成为当地民间文艺知识产权的受益者,当地的文化部门应该对侵犯集体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阻止,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当地民间文艺的知识产权。

民间艺术的知识产权立法关系到著作权法、专利法和商标法,民间文学的知识产权立法就要简单一些,它包括集体和个人两部分:集体部分需要提成缴费,和民间艺术部分是一样的,而个人部分则不同。民间文学是口头文学,民间歌手、故事家、民间艺人是口述者,如果作品要广泛流传还须用文字、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进行记录,民间文学的记录也有知识产权。记录离不开记录者的智力劳动,并且调查过程中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并且付出了许多创造性的劳动,这无疑是有知识产权的。事实上,记录者的这种知识产权,从来都是受到尊重的,他们往往得到了全部稿费。这当然也不太合理,记录者并不是作家,口述者的权益也应得到尊重。过去记录者甚至连误工补助也不给口述者。

口述者的署名权特别需要保护。现在许多书刊在发表民间文学作品时不注明流传地区,更不注明口述者的情况,这不仅违背科学规范,也侵犯了口述者和来源地的知识产权。还有对民间文学的改编,改编者对作品的许多加工,有了更多的创造性。改编者的所得比例,应视情况和记录者相同或更高一些。此外,还有根据民间文学作品进行的再创作,其中个人创作成份更多,我们应该尊重他创作的知识产权。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民间文学原作知识产权的尊重。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知识产权期限,属于个人的,应限于权利人去世之后的50年之内。属于集体的则应该是无限期的,永久的。另外,民间文艺知识产权的立法是一个全新的事情,为慎重起见,也可以先在某些地区试行,成熟后再正式立法。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

参考文献:

艺术学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知识经济;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231-01

当人类乘着时间的列车驶入二十一世纪的门槛时,即将面对的是知识经济的挑战,那么,知识经济社会对人会提出什么样的要求,我们大学生应如何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本文拟从知识经济的现实,对人的要求,来探讨一下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大学生如何通过加强艺术修养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总书记在《北大建校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的经济社会生产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在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将取代工业经济而占据经济形态的主导地位。

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比,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前所未有地加强。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对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要求也是前所未有的。此外,知识经济对劳动者的要求除了创新之外,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当今,面对知识经济对人才全面素质的要求和创造精神的要求,加强素质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已经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共识。美育及艺术教育在人的全面素质教育和刨新精神的培养中起着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美育,将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培养能够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新一代大学生。

然而,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恰恰在这两方面存在着巨大的缺陷。绝大部分大学生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成为一种通病。在素质教育上,由于受升学和考试指挥棒的指挥,过分偏重智力素质,而体育、美育等艺术修养几乎是一片空白。显然,这种教育方式、知识结构是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的。

艺术教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任务是提高和培养人们对现实世界(包括自然和社会生活)以及整个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造能力,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趣味,使人们变得更高尚、更积极、更具开创精神。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中就已经很重视艺术在陶冶性情上的作用了。《周礼》中提出“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其中的“乐”,就是指音乐(还包括歌舞、诗歌)。孔子曾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意思就是诗使人从伦理上受到感发,礼把这种感发变成一种行为的规范、制度,而乐则陶冶人的性情、德性。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对艺术教育的本质、内容、作用和途径作了较系统的考察,提出美育可以启智、陶情、健体。马克思主义认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从教育学和人的认知、心理活动来说,要经历感受、理解、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美育的过程,也是艺术教育的过程。人的一生自始至终贯穿着艺术教育。因此,艺术教育在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方面发挥着潜移默化但却是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恰恰顺应了知识经济对人的素质要求的规律。

此外,艺术教育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在这方面,艺术教育的作用是很独特的。因为艺术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由于自然界本身一方面的是有规律有程序的,另一方面又具有简洁、对称、和谐等形式美的特征,所以在科学发明活动中,科学家常常因为追求艺术化表现的形式而走向真理;同时,一个当代大学生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除了要有创造性之外,还必须有一个宽阔、平和的胸襟。在2l世纪,知识经济必将把人类由物质时代带入一个崭新的“精神时代”,艺术教育的意义、作用便会愈益重要、突出。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需要培养创新人才,而艺术教育对于提高人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得以协调发展;有着其它教育所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知识经济社会要求建立现代生产力和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以及和谐、平衡、协调的人际关系。艺术教育,恰恰能陶冶人的情操,疏导人的情感,协调人的情绪,促进人的情理健康,具有突出的功效。因此,加强艺术教育,是人的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要求,更是社会由一种经济形态向高一种经济形态飞跃的必要条件,是时代的呼唤。

鉴于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任何轻视和忽视大学艺术教育的思想和行动都是悖教育发展客观规律而动的。因此,在世纪交替、知识经济初显端倪的关键历史时期,加强对大学生的艺术教育、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就是摆在全体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但是由于艺术教育的特殊规律性,决定了加强艺术教育、提高艺术修养是一项周期更长、范围更广、困难更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在现有教育体制前提下,为了使大学生能够通过加强艺术修养而达到提高创新精神、培养全面素质的目的,我们提出如下措施来加强、改进高校大学生艺术教育。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将艺术教育课程列入教学安排。这是在短时期内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主渠道。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大学开设艺术教育课程,其实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补课。因为在现行教育体制下,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学校教育从小学到中学都把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摆设,没有真正重视起来,致使一些最起码的本来应该在小学、中学完成的艺术教育,不得不到大学来补课。但即便是补课,也要充分重视起来。要加强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配备,并逐步加大艺术欣赏、艺术创作课程的比重,使学生能够尽可能多地补上这重要一课。

其次,大力加强学校艺术社团建设。高校社团是学生自己的组织,通过参加艺术社团组织的各种艺术活动,能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爱好和兴趣,开发自身潜质,同时受到较为系统的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教育。文学社、舞蹈队、合唱团、乐团以及各种协会,都可以调动广大学生对艺术、对美的追求的积极性。

最后,大力开展各种艺术活动,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浓浓的艺术氛围之中。艺术修养的获得,并不在于直观的教化,更多的是在于艺术环境的熏陶和潜移默化。这就是艺术教育的特殊规律性。从这一点出发,大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活动,创造一种浓浓的艺术氛围,使学生时刻都能接受艺术的感染,是加强艺术教育、提高艺术修养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对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要求是前所未有的。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应积极创新采取措施改进高校艺术教育,这将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艺术学知识范文第5篇

一、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涵义和特征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作为著作权法保护对象之一,具有作者身份的不明确性、民族区域性、未发表性和延续性等重要特征,因而笔者认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应是在某民族或某个区域内,由佚名作者创作并经世代流传下来,反映该民族或本地区的民间文学艺术成果,并以口头或文字形式表现出来的尚未发表的作品。

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上的差异,加上受风俗习惯及宗教文化的影响,各国法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综观各国立法及学者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所做的概括,一般认为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法律特征:

第一,作者身份的不明确性。

作者身份不确定指作者姓名、创作的时间、地点及创作的时代背景无法确定,而不是说该作品没有作者,实质上只是到目前为止尚不能确定而已。佚名主要指在创作时没有留名,致使作者姓名难以正式确定,而且对作者的创作背景难以了解,或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难以考证和判断出作者的真实名字。

第二,作品的延续性。

延续性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创作时间长,过程缓慢,一件作品从产生到成熟往往经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不难想象,如果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不具有延续性,即作品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失传或被切断,恐怕就没有今天的中华五千年文明了。所以说作品的延续性是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重要特征。

第三,作品的未发表性。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一些为群众所喜爱并长期在民间口头流传或借助于手抄本等形式流传的作品,如果这些作品经整理人整理后予以发表,便不再是我们所说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而是一般的文学艺术作品。

二、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国内保护存在的问题

目前,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存在着很严峻的问题:第一,民间文学艺术面临着失传的危险。由于其缺乏时尚性,遭遇年轻人的冷落甚至抵制。利用传统手工艺技能制作产品的时代己经成为历史,在这样一种社会氛围中,包括民间文学艺术在内的传统知识及做法正在走向衰落。第二,文化资源大量外流。随着我国日益对外开放,很多外国人利用各种机会进入到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大量采集、纪录、收购和使用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艺术,甚至非法买卖少数民族文物,造成民间文学艺术资源大量流失。第三,国家财力有限,投入的保护经费不足保管民间文学艺术资料的设施和设备陈旧落后,使大量民间文学艺术实物和资料散落于民间,得不到收集整理,保护工作难以开展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对于民间文学艺术的立法比较分散,存在许多不足:

第一,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确定了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等传统文化的的基本原则,但没有相关专门法律的具体规定。《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只涉及民间文学艺术中的传统工艺美术部分,保护的是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手工艺品种和技艺,不包括民间文学艺术品的保护,没有涵盖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其他方面,属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的单行条例。

第二,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文件的效力比较低,只在一个区域内实施,缺乏统一性和权威性,不利于在全国范围内贯彻实施。

第三,现有的涉及民间文化领域的立法还仅仅是从行政手段的层面加以提出,我们还没有将知识产权保护的理念引入到民间文化保护的立法中来,尽管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了"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办法另行制定",但是其具体办法至今未能出台,权利人的利益很容易受到侵害。

因此,包括民间文学艺术在内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我国仍旧是一个空白。

三、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立法构想

在进一步确立和完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时,应把握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自身特征,立足我国立法实践和现有法律资源,应当认识到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保护的目的是平衡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发源地(民族)与相关文学艺术作品再创作者及社会公众三方的利益,以合理利用丰富的民族资源,鼓励相关文学艺术作品再加工,保护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多样性。

第一,遵循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保护的基本原则。首先,有利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繁荣和发展的原则。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应当以促进繁荣和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其次,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正当利用的原则。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国家和民族的共同财富,它体现了人民的智慧,因此,任何人均不能成为民间文学艺术原生作品的所有者。为了保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应当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权利内容和权利行使原则做出一些特殊规定,避免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垄断。

第二,确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权利主体。我国需建立一种以私权利或群体公权利为基础的传统知识产权保护体制,即成立非政府的民间组织来代为行使民族民间文化的相应权利,以切实保护民族民间文学艺术发源地的集体利益。此民间组织依照法律法规成立、运作,代表民族民间文化发源地对非发源地或族群之外的人使用、利用该民族文化,依法行使相应许可行为或收取合理费用,代表参与诉讼、仲裁等活动,其收取的费用用于该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第三,规范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权利内容。权利内容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水平,过高的保护水平会限制它的发展与传播,而过低的保护水平又不能给予充分的保护。民间文学艺术原生作品是世代相传、集体使用的,自此受到人们的不断加工,自然而然的公之于众。因此,民间组织不存在发表权的问题,但可以享有改编、翻译、注释、整理民间文学艺术原生作品的权利。在民间文学艺术的流传过程中,传承人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应当也赋予他们相应的权利,这将利于促进民间文学艺术的发展和繁荣。

四、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民间文学艺术潜在的宝贵价值。现代社会,民间文学艺术不仅仅是在原生境内的特定民族中被消极的使用、保存、延续,而更多的是需要人们积极利用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开发出具有创新价值的知识产权新成果,服务于全体社会和人类。我国民族民间文化的法律保护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应是指日可待的事。

参考文献:

[1]毛瑞兆.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6.

[2]刘春田.知识产权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吴汉东.知识产权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4]郑成思.版权法.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5]万鄂湘.国际知识产权法.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社,2001.

[6]郑成思.知识产权文丛.第8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

[7]郑成思.知识产权文丛.第10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8]邱平荣,李勇军.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江淮论坛.2003.

艺术学知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方法;艺术;表演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48-02

专业知识课的教学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教育的中核心环节。机械类专业学生觉得专业课程枯燥无味,如同嚼蜡,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要把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变为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就得采用有效的教学形式、方法和教学艺术。

一、教学方法的运用

1.讲授法要善于运用启发式。讲授法是专业知识课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在运用这一方法时,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的局面,而变为具有启发式的讲授。启发式讲授法的核心是在于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判断去理解、去掌握教师讲授的知识。启发式讲授法的内涵是:一要启发学生“温故”而“知新”,将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如讲授发电机的原理课时,就要联系物理学中已学过的电磁感应定律的具体应用。这时,老师利用提问或回忆的方式,首先巩固电磁感应定律的知识,然后再结合发电机的结构,说明发电机发电原理。这样,学生不仅复习了基础知识,而且易于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利用基础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方法。二是运用形象化教学进行启发,对扩大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和重点会十分有效。如讲授《机械制图》中正投影这一重要概念时,可先举出学生熟知的形象化例子:“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一队运动健儿迎着朝霞奔去,在他们的后面出现了一个个长长的影子,这些影子就是运动员在大地上的投影。”但是在《机械制图》中,要求能完整、准确地表达物体真实形象化的比喻:“在日当中午的时候,在平整的操场上摆平一张桌子,地面上会出现桌面的影子,由于这个影子的形状、大小与桌面完全相同,这个影子就是桌面在操场上的正投影。”三是要相互启发教学。相互启发教学是指由于学生之间对教师讲授内容理解程度不同,以学生理解的思维反馈给老师,进行再探讨、再启发的教学方法。四是要采用比较法。在教学过程中,对专业知识进行对比,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扩充,有利于对纵向知识的巩固和横向知识的联系。

2.探究式教学要引人入境。在专业知识课的课堂教学中,探究式教学也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所谓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带学生去探究知识,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自已置身于一个即将涉及的一个未知领域,通过自己思考、消化、得出结论。例如在《机械基础》课中,讲授轴的分类时,通常的做法是把轴按受载情况分为转轴、心轴和传动轴三类,然后再举一些工程实践中的例子加以说明,这样讲课比较平淡,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采用探究式教学,可以首先举一些常见实例;车床上的主轴、自行车的前轴、汽车主传动轴等,教师在举完例子后,不再继续讲解,而是引而不发,让学生自行分析这几种轴的受力变形特点。在分析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弄清哪些轴可以传递扭矩,哪些轴在承受弯矩,在总结归纳学生分析结果之后,再引出关于轴的分类概念,效果比平铺直叙要好。因为这些概念里面包含了学生思维劳动成果。

二、教学艺术的运用

1.何为教学艺术。一个既讲究教学方法,又讲究教学艺术的教师,更能产生吸引力、感召力、诱导力等艺术魅力,把学生带进引人入胜、欲罢不能之境界,让学生们在一个快乐、舒心的氛围中学习,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运用教学艺术可以产生启迪效应,震撼效应、感染效应等。教学艺术在具体地教学活动中,表现为三种审美趣味:谐趣、意趣、情趣。谐趣是指教师讲授课形式、技巧所产生的审美趣味;意趣是指教学中思想内容所产的审美趣味;情趣是指教学中的情感内容所产生的审美趣味。三种审美趣味形态的巧妙结合,产生了上述教学艺术效应。可见,教学艺术的本质是一种美感效应,是教师循循善诱着学生进入专业知识海洋的美学力量。

2.“表演”艺术与教学的完美结合。作为一个机械类专业知识课教师,想要把课堂教学做到引人入胜,就要以“表演”的方式进行教学,以“表演”的思维训练教学。表演教学训练从以下几点入手:

(1)学会“亮相”的技巧。“亮相”是戏剧中的术语。在课堂教学中,第一个章节的开始,都应有一段“前奏”,这个“前奏”就像“亮相”一样,一是“亮”出教师本人,二是要“亮”出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抓住“前奏”这个时机是很重要的。通过“亮相”宣染课堂气氛,创造出具体生动、独特的情境,让学生在这情境中毫无阻碍地接受知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亮相”可以根据不同课程、不同章节的内容、不同学生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一是感染式,教师经过精心设计,用生动、形象的讲述,感染学生进入课程的“胜境”。二是设疑式,教师上课一开始就提出打动学生心灵的问题,随着教师解答这些问题,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极大兴趣。三是解疑式,在讲某门课或某一章节前,针对学生对所教内容存在的片面的、不正确的影响学习积极性的观点,对解疑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授课内容,启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四是引入式,专业知识课教师对贯穿本课程的核心概念,应通过生动事例,把学生引入一种追求知识的境界。

(2)合理运用“眼神”。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眼神的几种方法:①“明亮”的眼睛上讲台。教师上讲台之前,即使是身体不好、情绪不佳,也应提起精神、坚定信念,用坦荡自然的眼神,让学生触目心热,轻松愉悦,无疑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②以眼神配合语言,表达教师的感情。③以视线收集学生反馈信息。在课堂教学中,以视线环顾整个教室,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反映,检验教学效果。

(3)“动作”要有艺术。直观、演示教学是专业课程中常用的教学手段。直观教学遵循“实践—理论—再实践”认识规律,按感知与理解相结合的原则,结合直观的实体,如实物、挂图、模型、幻灯、录像等,讲述技术术语、工艺过程、原理结构等内容。如讲“螺纹车刀的几何形状”,单靠讲述学生难以理解,采用直观的螺纹车刀模型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运用直观、演示的表演教学法中,教师可以模拟小品演员、魔术演员等动作加以渲染课堂,以吸引学生的眼球。从而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4)“语言”要与时俱进。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具有较强的号召力、饱满的激情、严密的逻辑性,也应该通俗易懂、形象生动、趣味、幽默而富有启发。笔者这里说的是,教师也应在恰当时机说一些时流语言、网络语言,比如:“给力、Hold得住、不放弃不抛弃”等,这些能与学生产生共鸣效果,走近学生的生活。

课堂教学是学校普遍采用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充分掌握和发挥专业知识课的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师的重要基本功之一。专业知识课课堂教学艺术应遵循的原则:一是感情原则,即热爱原则。专业知识课教师对所教专业和所教内容要有深厚的热爱之情,并把这种情感染给学生。同时,对所教的学生要有深厚热爱之情。没有这两个热爱之情,不可能追求教学艺术和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即使有好的教学艺术也难以运用和奏效。二是激励原则,就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原则。教师的教学能否成功、学生的学习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产生相应的学习行为。三是律己原则,就是教师严格要求自已的原则。关键在于教师的主导作用,严格要求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运用自己的教学艺术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庄建东.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育专业素质培养模式探析[J].文教资料,2009,(33).

艺术学知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数学知识;班主任;管理

在一个班集体中,班主任就是班级的核心人物,维持着班级的正常秩序。学生在高中时的心理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在教育不断发展的大前提下,班主任工作必须得到落实,以前的工作经验已经不能达到现代班主任工作的标准,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使班主任管理工作真正的成为一门艺术。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对班主任管理工作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

1数学概念教学,就是利用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本身是多而杂、枯燥无味的,因此学生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但是如果适当的加入一些教学片断,新颖的教学方式势必会吸引学生的眼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后,就会自然而然的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弥补学生的不足。教师在充分利用教学片段后,能够将知识从无声转变为有声,可能学生会对某个方面的知识还有所迷惑,但是通过教学片段,学生能够更加直接的进行学习,使学生心里的学习板块更加清晰。此外,教学片段还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人的欲望往往是被激发的,学生在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后,就会喜欢这种感觉,此时学生就有了学习欲望,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都会得到提升。例如:在极限的概念教学中,提出的“极限精神”:虽然你知道你所制定的目标是你现在无法实现的,但是你依然要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在经历了许多挫折后,你还是不能达到目标,但是当你回头思考时,你会发现,你在这一路上所积累的经验是其他人所没有的。于是,你继续努力,不为成功,只为提高自己。最终,你达到了目标。当你成功时,你会感谢在前一秒钟依然努力的自己。在数学概念课上设计的教学片段的内容必须完整且结构明确,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激励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数学函数图像教学,就是利用函数图像进行教学

我们在初中、高中都学习过数学函数图像,例如: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等,这是一种“无声”教育,但是这种“无声教育”十分具有说服力,代表性极强。例如: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教学,指数函数y=ax(a>0且a≠1)的图像为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位于一、三象限,因此当01,x>0时,图像位于x轴上方。指数函数图像的位置关系随时可能发生改变,但是其中的变化都是有一定关联的。然后老师继续说:“冬天时天气较冷,许多同学不愿意晨跑,想要睡懒觉,一次、两次没有关系,但是长期的不运动,人的体质就会下降,从而导致生病,身体抵抗力减弱,学习效率以及生活质量都会受到负面影响。因此,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无论是胖子,还是瘦子,都要进行定期的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教师利用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明白锻炼的重要性,这样的方式更加自然,更加使学生乐意接受。

3数学证明教学,就是利用数学的特点进行教学

数学的特点就是直接、简单、明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高中正是彰显个性的时候,教师不可随意的扼杀学生的个性,要适当的进行引导,帮助学生释放自己的学习潜能。如今的一些普通中学,经常会有一些学生因为学习缺乏主动性而没有考上自己理想的重点中学,这些学生不善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善于与他人进行学习上的交流。笔者在经过研究后,选择了一些典型的问题进行实验。班主任要时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及时的给予学生心理上的帮助。

4笛а芯啃钥翁饨萄В就是利用研究性课题进行教学

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为艺术学会交流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有些农村转学到城市的学生,他们非常缺乏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的能力,他们自卑,所以他们不善于与他人交流,常常封闭自己。在数学研究性课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明白交流的重要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将课题分配给小组,组内成员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有时需要的实地勘察、访谈都为学生提高交流能力提供了条件。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必要以老师的言论或书本为准,可以畅所欲言,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有朝气、有活力的学生。

5数学解题教学,就是在解题过程中进行教学

“教学生解题是意志的教育,当学生求解出那些对他来说并不太容易的题目时,他学会了败而不馁,学会了赞赏自己微小的进展,学会了等待灵感的到来,学会了当灵感到来后全力以赴,如果在学校里没有机会尝尽为求解而奋斗的喜怒哀乐,那么他的数学教育就在最重要的地方失败了。”这是波利亚说的一句话,从他的言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解题过程是相当困难的,但是教师如果在这时给予学生肯定,这无疑是教师对学生最好的帮助,然后教师要适时的进行引导。班主任这时点评说:“问题往往不仅仅只有你看到的那一面,它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如果你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小矛盾,那么,你们就要先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为对方考虑,这样,矛盾就会得到解决。”

总而言之,班主任管理工作是极其复杂的,它需要利用数学方式合理、恰当的教育学生,科学的数学方式有益于提升班主任管理艺术。

参考文献:

[1]郭风雷.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4,21(12):10.

艺术学知识范文第8篇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儿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一、从学生的爱好中来

为使学生对枯燥无味、难学难记的识谱知识感兴趣,我把一些识谱知识编成儿歌帮助他们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生认识五线谱的线数和间数时编了如下的儿歌,让他们边指边读:

张开左手掌,手心向外翻;

五个小手指,就是五条线;

四个手指空,就是四个间;

从下往上数,一二三四五

好象上楼梯,越上音越高。

这样的儿歌,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流畅上口,易懂易记,使他们对五线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从学生游戏中来

如,在教歌谱唱名时,为了使教学更形象、更有味,我请了几位高矮不同的学生分别充当音符的do、re、mi、sou和la,并用手号来告诉他们音的高低。接着提问:“谁最高?”下面回答:扮演“la”的学生最高。并指出:由于la住的最高,所以这个唱名也最高。这种教学形象、直观,加之听觉与视觉的统一,学生不但加深了对“音高”的理解。为进一步掌握已学的唱名,我在演奏音符的同时,要求扮演音符的学生将听到的音高按先后顺序迅速排好,同时唱出唱名,唱准音高。还能让学生们将学过的节奏和唱名进行组合,让他们自行创作出许多不同节奏型和乐句。这样,不但使学生们活跃了思维,训练了大脑,同时也大大增强了自信心。

仅仅教会学生唱好一首歌这一单调的教学手段只会扼杀学生的创作热情。在教学上应重视音乐创作实践的过程,注重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作精神。如在学唱歌曲《小红帽》中,学生虽然早已熟悉这首歌,但目的是通过歌曲的内容展开,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去想像、去创作,把他们对歌曲中感受到的最美妙的东西完整地表现出来。于是,我请同学们上台先来讲一讲歌曲描绘的故事,他们都讲得绘声绘色,有的甚至还模仿不同角色的语言、声音来表现故事中的每个角色的特点。同时,他们议论起歌曲中几个角色的好坏,有的说大灰狼太狡猾了,有的说小红帽太天真了上了大灰狼的当,有的还说猎人终于把大灰狼打死了。孩子们讲得起劲,演得更起劲。他们的创作开始了,有的扮演狼外婆,有的扮演小红帽,有的扮演猎人,还有的为这首歌伴唱。他们各显身手,表现得淋漓尽致,不难看出他们多想表现自我的创作才能!

三、从学生的生活中来

小学生的生活与青年人、成年人都不同,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捕捉特征,是能将其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来的。例如:我教学生记住切分。就会高兴地(利用切分音的特征)说:“好爸爸来了!”而且这种节奏型再也不会念错。

有一次进行打击乐教学时,我故意告诉孩子:“我们班的乐器被别的班的老师借走了,我们只有想个其它的办法来打节奏了。”听我这么一说,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找他们要回来。”“我们再借别的班的。”“我们拍手。”“我们拍腿。”“拍肩。”“用嘴巴打节奏。”“可以拍凳子。”“跺脚。”“响指。”......孩子们越说越激动,越说思维越活跃。在整个过程中,我没有否定他们的任何想法,而是对每个孩子都给予了肯定。讨论后,我请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演奏了乐曲,孩子们表现出了平时打击乐教学中从未有过的兴奋和快乐。

四、参与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要想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教学中不知不觉的接受音乐教育,首先对教师要提出很高的要求。

(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参与式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及时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拓展、及时补充和创新教材的内容,充分显示教材的生机与活力,只有通过那些具有时代气息的音乐载体才能更好地得到学生的认同。参与式教学需要教师利用自己的学识、经验和个性来分析、梳理、整合教材,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想象教学法、表演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营造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学习环境与氛围,帮助学生在情景中解决问题。

(二)要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参与式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轻松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够设置和创设适合教学内容的音乐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敢于参与,乐于互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讨论,帮助学生找到学习音乐的方法。

(三)要有卓越的教学技能和艺术。参与式教学要求教师能够较好地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殿堂,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具备卓越的教学技能和艺术,通过具有感染力的教学,引领学生主动去体验和享受音乐带来的美妙感觉,自愿自觉地成为音乐学习主体,成为音乐教学的参与者和体验者。

艺术学知识范文第9篇

关键词:艺术知识;学生素质;内化

中图分类号:G5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3-0193-03

一、艺术知识内化的重要性

(一)知识内化的重要性

在美术院校乃至整个大学教育中常出现这种现象,有的学生学习了思想道德规范,却并没有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的学生接受了创新能力的教育,但在实际工作中缺少创新意识;有的学生学习了人际交往知识与技巧,但在实际生活交往中缺乏沟通能力。有的学生学了文化科学知识,但不能用它来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我们只注重知识数量的积累而忽视了知识的质量和结构建构,只注重教材的知识结构或逻辑结构而忽视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结构组织的建构,也就是忽视了知识在个体身上的内化。众所周知,人生来是没有什么知识、能力、品德的。人的一切知识、能力、品德,归根结底都是从外部获得的,而人们从外部获得知识、能力、品德的关键则是内化。

学校教育应把人文、科学、艺术等知识通过理论学习、专业交流、实践锻炼、环境熏陶、交流等多种方式施加给学生,使之内化为人文、艺术精神和素质,形成完整人格的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如何认识他人、社会和自我。

(二)选取艺术知识为切入点,内化成学生素质的目的

艺术知识对美术院校学生更易于接受,基于美术院校专业的特点,美术类知识及理论是必修课,美术知识与美术学院学生密切相关,也相对易于接受。而对于音乐、舞蹈、戏剧等姊妹艺术,学生也较感兴趣。因此,选取艺术知识为切入点,内化成学生素质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二、艺术知识内化成学生素质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一)在原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之上,建立使艺术知识化为素质的机制

1.在基本教学目标下,探询有限时间内增加并强化与专业相关艺术知识的程度

适当增加艺术知识,即研究如何凭借原有或改进传统教育方法适当增加艺术知识,这是艺术知识内化的前提。首要问题是艺术知识面不够,如艺术知识与理论课程在面上应加强,如原有教学在除了艺术知识面、艺术理论以及各专业知识与理论外,还应加强如音乐、舞蹈、戏剧表演等姊妹艺术知识,这类知识一方面对本专业的发展有益,如影视动画艺术专业,就需要音乐、舞蹈、戏剧表演等艺术知识的滋养。另外,这些知识的吸收能丰富艺术知识内容,为艺术知识内化打下基础。

2.从知识结构的角度,探询更好地体现专业知识与艺术知识相互作用的教学途径

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渗透艺术知识,使专业知识同更广泛的艺术知识有机结合,形成让艺术知识更易内化为学生素质的教学机制、途径和方法。艺术知识可渗透到每门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目前美术学院专业课程的教学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一般总在70%以上,而且备受学生重视。如果在学生最关心、花时间精力最多的专业课程中贯穿和渗透了艺术知识,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影视动画艺术专业,在影视表演教学中,表演艺术知识与方法的传授,一方面对动画专业学生了解表演知识,通过实践表演获得表演技巧,而这些知识与技巧也会反映和影响到学生在动画创作中人物的动作表情以及神态的表达上,有利于动画专业的提高。如在绘画课程中探讨“乐中有画,画中有乐”,以绘画的构成、疏密节奏与音乐的韵律、节奏为切入点探讨音乐与绘画的影响与交融等。

(二)充分发挥艺术实践作为艺术知识内化成学生素质的平台功能

艺术实践具有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功能,同时艺术实践也具有促使知识技能内化为能力的功能。它具有多重的素质内化功能,可以内化为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具有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和综合能力提高的全面效能。

1.内化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功能

(1)艺术实践是内化为集体主义与团队合作精神的有效载体。艺术实践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学生必须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并注意相互协作。以美术学院舞台美术设计专业学生实践为例。在综合性的文艺演出中,各相关专业的互相协调极为重要,其中包括策划、艺术指导、舞台设计、舞台监督、文字统筹、摄像、灯光、音响、化妆、主持、道具、绘图、平面技术、后期剪辑等,这就要求每个人各司其职、合理分工、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某多次参与舞美设计实践的同学谈道:“团队合作精神,要以最终目标为出发点,一个指挥,其他人要配合。以便工作的顺利进行,缺了那一块都是不完整的,各个方面的配合才能做好一场晚会”。

(2)艺术实践是内化为学生吃苦耐劳意志品质的有效载体。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笔者所在美术学院,为了促进艺术的普及,强化艺术的服务功能,很多艺术实践将活动地点选择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偏远乡村,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这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尤为明显。为了不影响正常教学,这样的演出一般安排在寒暑假,要么是寒冬腊月、要么是酷暑高温。如笔者所在学院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行12人,冒着40度的高温来到重庆偏远区县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儿童美术兴趣培训活动。因为天气炎热,室内无空调,因此热得汗流浃背是司空见惯的事。艰苦的实践条件和生活条件使学生经受了一定的考验,在锻炼了专业能力与服务社会能力的同时,吃苦耐劳意志品质得到了极大的磨炼。

(3)艺术实践具有内化为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功能。实践就会感受到成败与挫折,以美术学院动画专业实践为例,参与一部动画片制作,前期的流程有文字脚本、分镜、人物设定、场景设定、色彩指定等,中间流程有场景绘制、原画、动画,要经历分镜、设定、原动画质量监管等,后期有后期特效、剪辑等。一切流程走完还要进入投资方的修改环节。一位参与动画公司专业实践的同学曾说道:“甲方虐我千百遍,我待甲方如初恋”,形象地体现了动画创作过程中所承受的挫折与压力。

艺术实践的舞台,是对心理素质的一次检验,是超越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过程。而对那些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艺术实践可以增强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他们初次受挫时往往情绪紧张、内心苦闷,但经历多了心理适应能力就会逐步增强,特别是当自己的表现得到别人的认可或赞赏时就会正确认识自己,渐渐树立自信心,增强进取心。

2.内化为学生专业素质的功能

(1)艺术实践可以增强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和艺术表现能力。艺术实践为学生打造了接触经典艺术作品的平台。通过选择各个历史时期、各种类型、不同风格的

经典作品作为实践内容,使学生在多次排练演出的实践中感受和领悟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从中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逐渐提高艺术品位和鉴赏能力。

另外,艺术实践将课堂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演唱、舞蹈、表演、演奏、编创、设计、创作等,懂得了如何用声音和动作来表现音乐,如何才能使表演更有韵律和动感,如何根据动作幅度的大小和音乐力度的变化来表现感情的起伏,使学生能全方位、多角度地领悟音乐的神韵和真谛,加深了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增强了学生对艺术创作与主旋律相结合的表现能力。

(2)艺术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创造是艺术的灵魂。艺术实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在艺术实践尤其是艺术创作过程中,它需要学生身体、情感、精神的共同参与,需要调动起个体所产生的感觉、理解、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并将由此激起的思想情感投入到所实践的艺术作品中,去表现作品,感染观众。其次,在舞台表演类实践中,学生表现的节目虽然都是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并且一般都是现成的曲目,但学生在表现作品时会融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即在对艺术作品的二度创作中,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和艺术的表现力。再次,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学生自编自演一台节目、自主创作一幅作品,从创作构思、节目编排、舞美设计到演出的组织实施,各个环节都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培养创新精神。

3.内化为学生文化素质的功能

艺术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艺术作品是时代的产物,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并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把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用艺术的形式永恒、持久地保存下来。学生在表现这些作品时可以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从而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同样,艺术与文学也是相通的。有的音乐作品中的歌词直接借用经典文学作品,也有很多绘画设计作品是受到文学作品的启发而创作出来的,学生在表现这些作品时仿佛徜徉于文学殿堂而获益良多。文化修养特别是文史知识的丰厚对学生创作和艺术表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悟和理解,从而提高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有效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

(三)发挥学生艺术社团作为艺术知识内化学生素质与能力的重要途径

艺术社团中大到用人和财物,小到活动的组织和策划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的,艺术知识可通过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加强,并内化为艺术审美能力、创造力,实践能力和文化内涵。

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不少社团人走到了一起,其社团活动往往较为专一,而正是由于其专一性,决定了其专业性。以动漫社团为例,主要活动内容包括参加漫展、COSPLAY比赛与表演等。当一群对cosplay感兴趣的学生聚集在一起,社团便成为学生触摸cosplay有效前沿阵地。这些活动都离不开社员对动漫专业知识的了解与掌握,离不开手绘与制作的能力。每一次参赛和参演的背后,都需要学生在动漫的学习与激发的提升上下功夫,并通过集体的创作过程,相互学习与影响,这个过程是对学生动漫专业知识及动手实践能力的一次积累与提升。

(四)以开展体现专业特点的学生活动作为艺术知识内化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积极开展与专业相结合的各项比赛活动,不断浓化学习气氛,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特色活动吸引人。比如,在学习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可结合部分动画专业党员学生的专业特点,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绘本绘制工作,并安排教师进行辅导。首先,同学们在绘制过程中,详细学习与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与精髓。其次,也锻炼和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这种方式调动了学生努力钻研,提高专业水平的积极性,也很好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也为将来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与专业相结合的各项活动的开展,也成为学生专业知识内化为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三、艺术知识内化成学生素质的途径和方法的实践

(一)建立常规化美术院校学生学习与实践经验交流活动

如上文所述,既然艺术实践具有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功能,同时艺术实践也具有促使知识技能内化为能力的功能。因此建立常规化学生学习与实践经验交流的方式,发挥经验交流者艺术知识内化为素质形成机制的示范作用十分必要。

美术院校有着许多艺术实践经历丰富、成果显著的学生,也有着具有很好学习方法与态度的学生。但学生层面的,常规化的交流学习还不够,尤其是对于应用性美术学科,学生间的交流更易于学习与借鉴。

为了检验艺术实践作为艺术知识内化成学生素质的平台功能效果,发挥经验交流者艺术知识内化为素质形成机制的示范作用,笔者组织了《学生学习实践与素质提升经验交流周》。

1.交流内容分类

从各专业方向选取1-2名同学进行经验交流,交流内容选择上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学习与实践经验交流。在专业实践上有丰富收获的一类同学,着重介绍实践收获与经验,进一步展示专业素质能力提升经验,以及如何通过实践将专业知识内化为综合的素养、品质与能力。2)就业经验交流。选取入职腾讯公司、完美世界公司毕业生代表进行交流,着重分享专业实践经验或公司实习体会,分享经过实习顺利就业的经验与心得,分析如何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应培养或建立的职业技能与素养。3)考研心得交流。考取影视动画、戏剧影视美术专业研究生代表进行交流。着重交流文化、专业学习、备考经验以及专业发展展望等。

2.交流效果调查

通过“学生学习实践与素质提升经验交流活动效果”问卷调查,对交流会效果做了调查及意见反馈。在对笔者所在美院大学生对素质提升交流会效果评价方面,62%同学表示很满意,36%同学表示比较满意,仅有2%同学表示一般,无同学表示不满意。在对当前美院大学生对素质提升交流会内容设置评价方面,59%同学表示很满意,37%同学表示比较满意,仅有4%同学表示一般,无同学表示不满意。在对当前美院大学生对素质提升交流会形式开展评价方面,46%同学表示很满意,49%同学表示比较满意,仅有5%同学表示一般,无同学表示不满意。

对“学生学习实践与素质提升经验交流活动”效果调研表明,学生对学习实践与素质提升经验交流活动效果评价较高。证明作为艺术知识内化成学生素质的途径之一,学习实践与素质提升经验交流活动,作为专题交流切实可行。

(二)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建立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实践学分制度

学校在形成学生专业知识评价标准、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基础上,要着手逐步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可将原来的德育评分、社团活动、社会实践表现、心身评价等分散的评价内容,整合成为以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专业素质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在此标准的基础之上,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建立美术院校学生重视素质提升、重实践的良好氛围,整合各类学习与实践资源,为学生素质提升创造内化的机制,故建立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实践学分制度。

具体做法是,将“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实践学分”设立为必修学分,要求完成两项内容方能获得2学分。

第一,在校期间,需参加8次综合素质教育活动,按要求填写活动听课表。并分别完成8篇以所听内容为主题的感想与体会一篇(1学分)。综合素质教育活动包括人文讲座、专业理论及技法讲座、专业学术研讨会、学习与实践交流会、高雅艺术进校园、艺术大家进校园、创业大赛等。

第二,参加综合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一次,提供实践证明及实践成果材料展示,以及实践心得体会一篇(1学分)。综合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包括专业实践(应用型美术专业为公司实习,国、油、版、雕专业为个人画展或三人内联展),暑期社会实践,参与组织校级及以上学术交流或担任院级学习与实践交流会主要交流人等。

建立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实践学分制度。使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自觉养成艺术知识内化成素质与能力的意识。该制度的制定对学生有导向作用,把综合素质教育变成学生的自我教育,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英杰,等.2005:中国教育发展报告――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与对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李玉华,李景平.大学生素质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3]梅宝书.面向新世纪的美育与素质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王英杰.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5]范志华.人文素养在当代大学生中的缺失与重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

艺术学知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知识迁移;教学设计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艺术设计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中,社会对优秀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很强烈。在近些年的艺术设计专业发展过程中,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数量大幅增长,质量却良莠不齐。本文从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和学习过程中知识迁移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促进优秀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

一、艺术设计学科概述

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从根本上推动了艺术设计教学的发展。目前,我国的艺术设计学科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已经形成了专门的艺术设计学科体系,为培养专业型的艺术设计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97年,在教育部设计学科的分类中,使用了“艺术设计”这个学科名称。1998年,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定了一个学科分类标准,“艺术设计”在国务院的学科分类中被称作“设计艺术学”,这两个名称在内涵上并无差异。艺术设计是一门融经济、科学和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它涵盖的范围比较广,与其他学科呈横向交叉关系。首先,艺术设计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服务性。艺术设计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人服务,给人以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从而愉悦人的身心。目前,艺术设计被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它既能够实现商业信息的传达,也能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进行诠释。艺术设计旨在通过让人们获得有价值的生活体验,从而改变人们的生活常态,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艺术设计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是在经济社会背景下,是以商业服务作为主体的。其次,艺术设计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艺术设计不是设计者主观意识的无边际表达,通常要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为商业服务。优秀的艺术家能够凭借自己的灵感创造出优秀的艺术品,但很难通过自己的灵感对商业产品进行设计和创造。商品的艺术设计要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在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需要考虑产品的特性,设计师的艺术思维和追求往往会被商品自身的特性所限制。艺术设计与艺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艺术设计通过对生活中最普通的商品和事物进行艺术化的包装和表达,从而赋予其审美形式和审美体验,使产品的审美特性和实用特性实现完美的结合,是物质与精神的碰撞,也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艺术设计专业知识要点

1.艺术设计的情感内涵

艺术是人对世界的一种认知过程,是属于精神层面的实践性活动。艺术的最终呈现形式即我们所说的艺术品,这些艺术品既有其自身的特性,又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以及艺术家自身的情感表达,是一种以物质形式呈现的精神产品。黑格尔在他的美学著作中认为艺术应该坚守在感受的范畴。人们对艺术的感知既体现人们先天性的无意识的行为,又体现后天教育对人们整体素质和思维的影响。艺术设计教学要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和艺术素质的综合培养。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1]。她将艺术与人的情感相结合,旨在探讨艺术与人的心理和情感的关系。情感要素也是艺术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

2.艺术设计的形式表达

设计者的情感表达和思维活动是艺术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设计既包含了设计者的感性思维要素,同时也涵盖了设计者的技能表达。艺术设计教学注重对学生基本设计技能和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设计技能是一种形式表达,是一种视觉审美体验,把艺术设计的理论素养和情感内涵高度统一起来。

三、知识迁移的认知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2]。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迁移是人在学习过程中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体系同化和顺应的过程。知识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迁移理论对于知识技能的掌握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同化是指学习者将新的知识以相同的形式转化为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让新的知识变成旧的熟悉的知识,进而通过新知识和旧知识的对比,来简化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者对新知识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也被称为知识迁移理论中的类化。“新知识”与“旧知识”二者呈现出的形式变化,被称为变式。知识在不同情境下的展现模式的不同,而知识的本质内核并没有改变,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剔除新知识与旧知识二者之间存在的变式,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就能实现对新知识的灵活应用。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不断的优化,从而实现新、旧知识的融合。

四、艺术设计实践过程中的知识迁移

不同的知识内核,其对应的迁移内容也是不同的。艺术设计实践所涉及的知识可以分为专业知识、设计素养、设计理念、设计技能等几个方面。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专业知识和设计理念进行迁移,加强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对学生设计技能的培养,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形式训练说源于德国心理学家沃尔夫所创立的官能心理学,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应用形式训练说,能够促进迁移的形成,并且指导艺术设计知识向艺术设计技能和艺术表现力迁移。其他如格式塔心理学、共同元素说、类比转化理论与戈登的创意理论分合法等,对艺术设计创意由知识到实践的迁移都是有效的指导。认知结构和结构匹配理论更适合学习主体的知识结构整体的内化,便于知识体系的形成与记忆。建构主义迁移理论有助于情景化教学和主动型教学模式的建设。艺术设计教学的综合性较强,教师要注重将多种知识迁移理论体系应用到艺术设计教学中,结合实际情况,对知识迁移理论进行科学的选择和应用,以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

五、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知识迁移为宗旨

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知识的认知获得,二是知识的保持与理解,三是知识的实践与应用,四是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知识。对应学习的四个阶段,基于知识迁移的要求,在知识的获得阶段,要求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学习;在保持记忆阶段,要求学生系统架构知识的整体;理解与应用阶段,要求学生动手实践,将理论应用于具体实践;第四阶段,将个别性的经验转化成抽象的概念,为后期的学习提供理论依据。在艺术设计的教学设计中,可以依据艺术设计的教学目标和项目教学的整体战略,根据学习者需要学习知识的进度设计出系列实践项目。从学习者学习的角度出发,在对项目进行设计时要考虑以下因素:

1.项目设计要摆脱传统僵硬的思维模式,强调艺术作品的个性特征和主观性,激发学生对艺术设计课程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项目设计要重视艺术设计教学的系统性,让学生对专业知识具有明确的认知和了解,从而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3.项目设计注重课堂形式和课堂内容的多样化。强调课堂教学的主次,加强对学生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造合适的课堂情境,通过课堂实践,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设计情景,并对学生的艺术设计过程进行指导。

4.项目设计应具有时代性,广泛性。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项目规划要与时代相契合,项目选择要广泛,能够促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学到更多的外延知识,从而丰富他们的文化内涵,为艺术设计提供文化要素和理论要素。在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改变传统以书本和课堂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艺术创造思维能力和探索意识的培养。要重视艺术设计形式的视觉特点,认识到视觉语言和视觉思维在艺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将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艺术设计教学中,以实现艺术设计教学的形象化和课堂内容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对学生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知识迁移的应用,能够增强艺术设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教学内容的形象化,从而使艺术设计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六、知识迁移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实践

艺术设计实践由主题架构、创意构思和形式表达三部分组成。主题架构涉及到作者的主观意识、艺术认知和设计理念的迁移,是艺术设计从功能性要求到艺术化表现的一个迁移过程。创意构思是设计者主观意识的外化,包括设计者的创意思维知识、主题情感化能力、设计功能性要求等,通过联想、想象构建视觉思维的迁移阶段。这是艺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对设计者的知识积淀和情感内涵要求都相对较高。形式表达是艺术设计过程中最直观的,是对设计主题和创意思维的外在呈现,也是形式美法则、设计技能、技法以及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综合知识迁移过程,是审美与技能性表达的统一。艺术设计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设计能力。知识迁移通过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进行转化,进而应用到艺术实践中,对艺术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教师在日常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重视艺术设计从业者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以实现教学过程中的灵活性。从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充分运用知识迁移理论,把艺术设计人员的素质、知识、能力培养作为一种生命的活体去传授,才能更有效促进艺术设计人员的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也有利于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杜静芬 单位:中州大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