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艺术素养教育

艺术素养教育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职艺术素养教育论文

一、提高高职教育中艺术素养教育的有效对策

在新课改教学改革的实施背景下,我国教育部门在工作意见中明确提出了革新高职教育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规定,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科学的教学为工作新规范,严格贯彻高职教学理念,以培学生的艺术素养为基础。为了切实有效的提高高职教育的科学性,素质教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创新,突出素质教育新方法,找到有效的对策完善教学。

(一)健全科学有效的与高职院校学生相适应的艺术素养教育制度

顾名思义,艺术素养是一个人从内心散发的,对艺术内涵的深层次了解,可以将其归纳为学生对艺术的感悟和认知,通过这些感受来鉴别欣赏艺术作品,在生活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并将这种艺术感染力、感受力,。自觉的应用于学习和生活之中,以提高自身审美能力的一种素养。想要切实培养具有较高艺术素养的学生,就一定要健全完善相关制度体系,首先要建立科学、规范而又完整的艺术课程教学体系,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文化素质相适应,制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计划,并组织开设新形式选修艺术课程,合理设置艺术素养教育门类,并利用学分制方式开展测评,完善评价策略,将艺术课程的全面性向外扩展。

(二)结合高职院校的真实情况完善教学内容

我国高职院校是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主战场,其最主要的任务在于培养高素质、全面型人才。相对于许多本科院校来说,高职院校的艺术门类不够健全,理工类的高职院校尤其如此。另外,艺术类学生教学开设的教学课时也较短,不利于长时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各大高职院校必须完善教学内容,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教学方针。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来说文化成绩偏低,对艺术的认知与理解更是良莠不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按照学生艺术水平和素养的高低,分出初级、中级、高级班。既避免了老师备课中对知识“难与易”的纠结选择,又保护了学生对艺术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性。

(三)建立符合高职院校条件且多样的校内外艺术素养教育及交流平台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艺术素养教育,不仅仅是课堂的单一教育,在学院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积极建立多样的教育平台是非常有必要的。校园文化是艺术素养教育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充分重视校园博物馆、艺术馆的建设,通过实物、图片、文字等方式向所有学生传播优秀的文化与艺术。同时,加强校园的艺术环境建设,除了校园的绿化、净化外,可多采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美化、艺术化校园。建立健全艺术素养教育的激励机制,尤其是对于理工类院校来说,在要求学生完成专业的技能学习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选修至少一门艺术类公选课程,使其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全文阅读

艺术素养幼儿教育论文

一、耐心润泽,积蓄体能

健康的体魄是生活、学习、工作的根本保证,是一切活动正常有效开展的前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幼儿教育的首要内容是健康,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既重视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又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我们要培养幼儿体育活动兴趣,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耐心润泽,为幼儿可持续发展积蓄体能。为了增强幼儿体质,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力求上好每一节健康课。为了吸引儿童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我精心设计户外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学习基本动作,训练他们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例如,我设计了一节“玩转垫子”游戏。我将幼儿分成每四人一组,每组四块方垫子。为了让孩子们得到充分锻炼,我除了提醒他们活动中注意安全之外没有提出其他过多的要求,让他们各小组自由发挥,利用垫子尽情游戏。孩子们开始时小心翼翼地站到垫子上感受它的柔软,接着,有的孩子就在垫子上跳跃,有的孩子在垫子上翻滚,有的孩子把垫子叠起来在上面纵跳,有的孩子把垫子排成一排,在垫子上连续跳,还有的孩子手拉着手合作跳。最后,我用录音机播放欢快的音乐,让孩子们跟随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在垫子上发挥想象,自由设计动作,尽情舒展活动。孩子们在有趣的垫子游戏活动中锻炼了跳跃、平衡等运动技能,训练了协调性和灵活度,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性。我除了利用健康课开展好体育活动,还组织做好上、下午的课间操,开展形式多样的户外体育活动,在各种活动中锻炼体质。除了幼儿身体素质的训练外,我还在活动中对他们进行讲究卫生、均衡营养的保健教育,对他们进行乐观合作的态度教育、勇敢坚强的意志教育。

二、潜心培育,涵养素养

美丽动人的鲜花无不经历阳光雨露的沐浴,鲜花盛开之前需要我们精心培育,给它浇水、施肥。我们要潜心培育幼儿这朵花蕾,为他们提供养料,促使他们更好地绽放。艺术素养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生重要素养之一,我们不能仅仅看重知识素养,更要关注幼儿阶段艺术素养的熏陶和积淀。音乐和美术是世上最美的花朵,散发迷人的芳香,也是幼儿阶段的艺术教育主要内容。我在平常的教学中,特别注重这方面的教学。例如,我在教学儿歌《小燕子》时,首先给孩子们播放了一段关于小燕子的视频,让他们感受小燕子的活泼可爱,然后组织孩子们戴上小燕子的头饰,扮演小燕子飞翔舞蹈、衔泥做窝,在角色表演活动中认识小燕子的美丽和勤劳。在接触感知小燕子后,我播放音乐让孩子们欣赏歌曲《小燕子》,最后,组织孩子们在一步步感受体悟中学唱歌曲,并且带领孩子根据音乐节奏律动。在丰富的活动中体验情感,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发展幼儿的艺术素养思维和创造性。我们还经常指导幼儿参加绘画、手工等形式的美术活动,为他们创设展示、交流作品的平台,帮助提高艺术表现的技能,涵养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结语

我们要创造和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自由表达情感,丰富想象创造,让他们享受到艺术的熏陶,涵养艺术修养,发展艺术潜能。在教学中,我们要更新观念,切莫心急,耐心培育,关爱孩子,静候花开。

作者:钱桢娅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小学附属幼儿园

全文阅读

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

摘 要: 幼儿的艺术发展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和儿童心智发展有关。本文主要探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对幼儿艺术素养的影响和意义,并对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提出建议和合适方法。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美术教育 艺术素养

一、幼儿美术教育概述

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共同构成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的目标指出:“幼儿能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的美;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其直接提出要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同时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更要落实这一要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建议:“和幼儿一起用图画、手工制品等装饰和美化环境;有条件的情况下,带幼儿去剧院、美术馆、博物馆等欣赏文艺表演和艺术作品。”由此可见,在幼儿园艺术领域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在美术教育中,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尤其重要,所以笔者从美术教育三个活动分析该从哪些方面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

1.绘画:幼儿园绘画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用各种笔、纸等工具材料,运用色彩、线条、造型、构图等艺术语言创造出视觉形象,从而表达幼儿的思想、情感。在绘画活动中,幼儿要大胆创作,而教师不打扰、不批判幼儿的作品。幼儿在创作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是幼儿艺术素养的实践培养期,在不断的艺术活动创作中培养艺术素养是绘画活动的最终目的。

2.手工:幼儿运用手或借助工具,利用各种材料形成有具体形象的造型是幼儿手工活动的内容。而幼儿园的手工制作在幼儿绘画教学中的合理利用使幼儿的兴趣提高,小手更灵活,想象力和观察力得到提高,艺术素养得到提升。

3.欣赏: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培养幼儿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幼儿了解对称、均衡等一些形式美的概念,感受内容美和形式美,丰富幼儿的美感经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和审美价值。这个活动侧重对幼儿艺术素养的培养,在以后艺术素养培养阶段中,欣赏是包含在艺术素养中的重要内容。

从上可以看出,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从多方面培养了幼儿的艺术特质,为幼儿艺术素养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并种下了艺术的种子,给幼儿打开了通向艺术殿堂的兴趣大门。

全文阅读

青少年艺术教育与人文素养培养

摘要:艺术教育是培养青少年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有着其他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青少年人文素养培养的现状令人担忧。弱化人文素养的教育不仅影响个人的发展,更会影响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意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将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关键词:知识;人文素养;重视;艺术教育

一、概述

通常所理解的知识主要指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知识是外在的东西,是材料、是工具、是可以量化的认知。只有让知识进入人的认知体系,渗透到人的健康发展,才能称之为素养。脱离了对人的关怀,人只拥有知识,却不具有人文素养。如今的学生中有一部分人的心理状态、审美境界、意志程度、人生态度与他们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水平不相匹配,束缚和制约着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在中学校园里,因为课业繁重,过多的考试和作业挤占了学生的业余时间,一些学生把很多时间投入文化课的学习,忽视了自身人文艺术知识的积累;陶醉于流行歌曲而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经典名曲不屑一顾;沉迷于肥皂剧的无聊剧情,却对身边的美术展览视而不见。浮躁心理造成他们忽视了学习人文学科的课程,但人文素质往往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在这个层面上讲,学校、家长、教师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高考的指挥棒使中小学教育是以分数和考试为中心的,美育长期受到冷落,以至于各项评比都与成绩挂钩,“成绩不行说什么都没用”,往往一些学习成绩不佳、出路成问题的学生才报考艺术专业。中学阶段的这种教育状况,造成了一些学生人格塑造的缺陷。部分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现了一种畸形成长,他们好坏不分、真假不辨、美丑不识,一旦进入大学,这些缺陷就暴露出来,出现了诸多问题。

二、艺术教育与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以科学的人生观指导个体的人生实践,是人自觉地自我规范、自我塑造、自我完善的过程。这种修养不是脱离社会的、孤立的、自我封闭式的修身养性,而是在接受智育的同时伴随美育进行的综合素质教育。对于当代中学生心灵世界的塑造来说,艺术教育的地位显得尤其重要。调研结果显示,当代中学生在综合素质修养和人格上存在很多滑坡,这和美育的缺失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闪耀着思想的光辉,向人们昭示人生的意义,它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巨大的。艺术课程具有人文性,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优秀的艺术作品以心灵映射万物,代山川万物立言,而不单是具有视觉美感的艺术语言,更是一种寄情抒怀、言志写意的心灵寄托,其精神层次更重于表达形式,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能引导学生对幸福的渴望、对不幸的同情、对和平的追求、对正义的讴歌、对残暴的愤慨、对邪恶的鞭挞,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使中学生充实和完善自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著名宣传画《你加入了红军吗》曾激励过无数爱国志士血染疆场,为国捐躯;中国抗战时期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与其他优秀抗战文艺一道,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在全民族的心中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鼓舞着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使面对它的每一位观众的心灵都受到强烈的冲击,让无数人热泪盈眶,激动不已。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一切越来越迫切地要求每个人要适应社会所发生的这一系列改变。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说:“每当一种新科技被引进社会,人类必然要产生一种需要加以平衡的反应,也就是说产生一种高情感,否则新技术就会遭到排斥,技术越高,情感反应也就越强烈。”虽然智商对于追求成功是十分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决定人们走向成功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人文素养。人文素养不但关系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缓解学习压力,对将来走向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不仅对一位学生的人生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许多教育专家、社会学家认为,艺术教育同自然科学教育、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共同构成牵动社会发展的“三驾马车”。人的人文素养的培养离不开艺术教育,中学是培养和发展人文素养的关键阶段,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中学艺术教育工作。当今中国飞速发展,我们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绩,然而,面对正在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我们不能只重视抽象的科学知识和能力,而忽视感性的艺术知识和能力,这向当前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已明确把美育纳入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把艺术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审美教育是把古今中外艺术家的审美思想、文化素养、生活积累、艺术表现等,通过各种方式给予学生全方位的熏陶,让学生走进艺术家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形成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审美标准。因此,中学艺术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把审美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这样既可以保证艺术教学很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第一,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高。欣赏罗中立的《父亲》,当这幅油画的幻灯片出现在银幕上时,学生被巨幅画像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深深震撼了。特别是那些从农村来的学生,有的目瞪口呆,有的若有所思,有的感慨万千,有的激动不已,大家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画中的父亲不就是自己在农村辛苦劳作着、节衣缩食供给自己学费的父亲吗?这幅画所起到的作用要远超过那些空洞的口号与标语,绘画视觉艺术独特的力量在德育方面发挥着强大的作用。第二,审美教育是现代中学生释放过重的学习和生活压力,调整心态、增强学习动力的一种重要途径。中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承受着来自学习、家庭、就业等方面的种种压力,有时甚至还会承受他们这个年龄本不该承受的压抑和烦恼,他们疲惫的心灵需要缓解,焦虑的心情需要抚慰。积极、健康的艺术作品存在于字里行间、墨海音流等艺术形式中,给人以愉快的精神享受,其对于提高自主意识、控制情绪低潮、保持乐观心态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第三,审美教育在对中学生想象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上,不但能促进智力发展,而且常常引发新的发现、发明和创造。“我们之所以重视艺术作品,就是因为它们是激发新体验的不竭之源,同时也因为它们经常能使我们回归到我们的真我之中。”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不仅仅在绘画上声名远播,同时还是杰出的发明家和工程师。达•芬奇的很多科学设计和发明也使自然科学受到了启发。有时,达•芬奇会凭空幻想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概念,而且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与常人不同,这一切都与他的艺术修养分不开。

三、结语

全文阅读

青少年艺术教育与人文素养培养意义

摘要:艺术教育是培养青少年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有着其他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青少年人文素养培养的现状令人担忧。弱化人文素养的教育不仅影响个人的发展,更会影响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意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将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关键词:知识人文素养重视艺术教育

一、概述

通常所理解的知识主要指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知识是外在的东西,是材料、是工具、是可以量化的认知。只有让知识进入人的认知体系,渗透到人的健康发展,才能称之为素养。脱离了对人的关怀,人只拥有知识,却不具有人文素养。如今的学生中有一部分人的心理状态、审美境界、意志程度、人生态度与他们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水平不相匹配,束缚和制约着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在中学校园里,因为课业繁重,过多的考试和作业挤占了学生的业余时间,一些学生把很多时间投入文化课的学习,忽视了自身人文艺术知识的积累;陶醉于流行歌曲而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经典名曲不屑一顾;沉迷于肥皂剧的无聊剧情,却对身边的美术展览视而不见。浮躁心理造成他们忽视了学习人文学科的课程,但人文素质往往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在这个层面上讲,学校、家长、教师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高考的指挥棒使中小学教育是以分数和考试为中心的,美育长期受到冷落,以至于各项评比都与成绩挂钩,“成绩不行说什么都没用”,往往一些学习成绩不佳、出路成问题的学生才报考艺术专业。中学阶段的这种教育状况,造成了一些学生人格塑造的缺陷。部分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现了一种畸形成长,他们好坏不分、真假不辨、美丑不识,一旦进入大学,这些缺陷就暴露出来,出现了诸多问题。

二、艺术教育与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以科学的人生观指导个体的人生实践,是人自觉地自我规范、自我塑造、自我完善的过程。这种修养不是脱离社会的、孤立的、自我封闭式的修身养性,而是在接受智育的同时伴随美育进行的综合素质教育。对于当代中学生心灵世界的塑造来说,艺术教育的地位显得尤其重要。调研结果显示,当代中学生在综合素质修养和人格上存在很多滑坡,这和美育的缺失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闪耀着思想的光辉,向人们昭示人生的意义,它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巨大的。艺术课程具有人文性,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优秀的艺术作品以心灵映射万物,代山川万物立言,而不单是具有视觉美感的艺术语言,更是一种寄情抒怀、言志写意的心灵寄托,其精神层次更重于表达形式,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能引导学生对幸福的渴望、对不幸的同情、对和平的追求、对正义的讴歌、对残暴的愤慨、对邪恶的鞭挞,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使中学生充实和完善自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著名宣传画《你加入了红军吗》曾激励过无数爱国志士血染疆场,为国捐躯;中国抗战时期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与其他优秀抗战文艺一道,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在全民族的心中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鼓舞着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使面对它的每一位观众的心灵都受到强烈的冲击,让无数人热泪盈眶,激动不已。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一切越来越迫切地要求每个人要适应社会所发生的这一系列改变。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说:“每当一种新科技被引进社会,人类必然要产生一种需要加以平衡的反应,也就是说产生一种高情感,否则新技术就会遭到排斥,技术越高,情感反应也就越强烈。”虽然智商对于追求成功是十分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决定人们走向成功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人文素养。人文素养不但关系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缓解学习压力,对将来走向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不仅对一位学生的人生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许多教育专家、社会学家认为,艺术教育同自然科学教育、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共同构成牵动社会发展的“三驾马车”。人的人文素养的培养离不开艺术教育,中学是培养和发展人文素养的关键阶段,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中学艺术教育工作。当今中国飞速发展,我们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绩,然而,面对正在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我们不能只重视抽象的科学知识和能力,而忽视感性的艺术知识和能力,这向当前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已明确把美育纳入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把艺术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审美教育是把古今中外艺术家的审美思想、文化素养、生活积累、艺术表现等,通过各种方式给予学生全方位的熏陶,让学生走进艺术家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形成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审美标准。因此,中学艺术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把审美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这样既可以保证艺术教学很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第一,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高。欣赏罗中立的《父亲》,当这幅油画的幻灯片出现在银幕上时,学生被巨幅画像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深深震撼了。特别是那些从农村来的学生,有的目瞪口呆,有的若有所思,有的感慨万千,有的激动不已,大家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画中的父亲不就是自己在农村辛苦劳作着、节衣缩食供给自己学费的父亲吗?这幅画所起到的作用要远超过那些空洞的口号与标语,绘画视觉艺术独特的力量在德育方面发挥着强大的作用。第二,审美教育是现代中学生释放过重的学习和生活压力,调整心态、增强学习动力的一种重要途径。中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承受着来自学习、家庭、就业等方面的种种压力,有时甚至还会承受他们这个年龄本不该承受的压抑和烦恼,他们疲惫的心灵需要缓解,焦虑的心情需要抚慰。积极、健康的艺术作品存在于字里行间、墨海音流等艺术形式中,给人以愉快的精神享受,其对于提高自主意识、控制情绪低潮、保持乐观心态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第三,审美教育在对中学生想象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上,不但能促进智力发展,而且常常引发新的发现、发明和创造。“我们之所以重视艺术作品,就是因为它们是激发新体验的不竭之源,同时也因为它们经常能使我们回归到我们的真我之中。”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不仅仅在绘画上声名远播,同时还是杰出的发明家和工程师。达•芬奇的很多科学设计和发明也使自然科学受到了启发。有时,达•芬奇会凭空幻想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概念,而且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与常人不同,这一切都与他的艺术修养分不开。

结语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程度攸关国家的前途和希望。艺术教育是培养中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也跟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艺术教育不是无关痛痒的点缀,更不能让它在中学教育中处于敲边鼓的次要地位,而是应当将它作为中学教育工作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为了使中学艺术教育能顺利开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对该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笔者认为,除了学校领导的重视以外,教师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以外,还应懂得把握授课的艺术,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感受美,使智力、德行与情感各个组成部分达到和谐状态,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全面发展。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工作。艺术教育质量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教师的努力外,还需要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全文阅读

青少年艺术教育与人文素养的培养

摘要:艺术教育是培养青少年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有着其他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青少年人文素养培养的现状令人担忧。弱化人文素养的教育不仅影响个人的发展,更会影响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意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将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关键词:知识;人文素养;重视;艺术教育

一、概述

通常所理解的知识主要指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知识是外在的东西,是材料、是工具、是可以量化的认知。只有让知识进入人的认知体系,渗透到人的健康发展,才能称之为素养。脱离了对人的关怀,人只拥有知识,却不具有人文素养。如今的学生中有一部分人的心理状态、审美境界、意志程度、人生态度与他们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水平不相匹配,束缚和制约着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在中学校园里,因为课业繁重,过多的考试和作业挤占了学生的业余时间,一些学生把很多时间投入文化课的学习,忽视了自身人文艺术知识的积累;陶醉于流行歌曲而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经典名曲不屑一顾;沉迷于肥皂剧的无聊剧情,却对身边的美术展览视而不见。浮躁心理造成他们忽视了学习人文学科的课程,但人文素质往往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在这个层面上讲,学校、家长、教师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高考的指挥棒使中小学教育是以分数和考试为中心的,美育长期受到冷落,以至于各项评比都与成绩挂钩,“成绩不行说什么都没用”,往往一些学习成绩不佳、出路成问题的学生才报考艺术专业。中学阶段的这种教育状况,造成了一些学生人格塑造的缺陷。部分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现了一种畸形成长,他们好坏不分、真假不辨、美丑不识,一旦进入大学,这些缺陷就暴露出来,出现了诸多问题。

二、艺术教育与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以科学的人生观指导个体的人生实践,是人自觉地自我规范、自我塑造、自我完善的过程。这种修养不是脱离社会的、孤立的、自我封闭式的修身养性,而是在接受智育的同时伴随美育进行的综合素质教育。对于当代中学生心灵世界的塑造来说,艺术教育的地位显得尤其重要。调研结果显示,当代中学生在综合素质修养和人格上存在很多滑坡,这和美育的缺失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闪耀着思想的光辉,向人们昭示人生的意义,它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巨大的。艺术课程具有人文性,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优秀的艺术作品以心灵映射万物,代山川万物立言,而不单是具有视觉美感的艺术语言,更是一种寄情抒怀、言志写意的心灵寄托,其精神层次更重于表达形式,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能引导学生对幸福的渴望、对不幸的同情、对和平的追求、对正义的讴歌、对残暴的愤慨、对邪恶的鞭挞,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使中学生充实和完善自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著名宣传画《你加入了红军吗》曾激励过无数爱国志士血染疆场,为国捐躯;中国抗战时期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与其他优秀抗战文艺一道,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在全民族的心中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鼓舞着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使面对它的每一位观众的心灵都受到强烈的冲击,让无数人热泪盈眶,激动不已。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一切越来越迫切地要求每个人要适应社会所发生的这一系列改变。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说:“每当一种新科技被引进社会,人类必然要产生一种需要加以平衡的反应,也就是说产生一种高情感,否则新技术就会遭到排斥,技术越高,情感反应也就越强烈。”虽然智商对于追求成功是十分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决定人们走向成功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人文素养。人文素养不但关系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缓解学习压力,对将来走向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不仅对一位学生的人生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许多教育专家、社会学家认为,艺术教育同自然科学教育、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共同构成牵动社会发展的“三驾马车”。人的人文素养的培养离不开艺术教育,中学是培养和发展人文素养的关键阶段,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中学艺术教育工作。当今中国飞速发展,我们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绩,然而,面对正在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我们不能只重视抽象的科学知识和能力,而忽视感性的艺术知识和能力,这向当前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已明确把美育纳入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把艺术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审美教育是把古今中外艺术家的审美思想、文化素养、生活积累、艺术表现等,通过各种方式给予学生全方位的熏陶,让学生走进艺术家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形成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审美标准。因此,中学艺术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把审美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这样既可以保证艺术教学很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第一,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高。欣赏罗中立的《父亲》,当这幅油画的幻灯片出现在银幕上时,学生被巨幅画像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深深震撼了。特别是那些从农村来的学生,有的目瞪口呆,有的若有所思,有的感慨万千,有的激动不已,大家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画中的父亲不就是自己在农村辛苦劳作着、节衣缩食供给自己学费的父亲吗?这幅画所起到的作用要远超过那些空洞的口号与标语,绘画视觉艺术独特的力量在德育方面发挥着强大的作用。第二,审美教育是现代中学生释放过重的学习和生活压力,调整心态、增强学习动力的一种重要途径。中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承受着来自学习、家庭、就业等方面的种种压力,有时甚至还会承受他们这个年龄本不该承受的压抑和烦恼,他们疲惫的心灵需要缓解,焦虑的心情需要抚慰。积极、健康的艺术作品存在于字里行间、墨海音流等艺术形式中,给人以愉快的精神享受,其对于提高自主意识、控制情绪低潮、保持乐观心态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第三,审美教育在对中学生想象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上,不但能促进智力发展,而且常常引发新的发现、发明和创造。“我们之所以重视艺术作品,就是因为它们是激发新体验的不竭之源,同时也因为它们经常能使我们回归到我们的真我之中。”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不仅仅在绘画上声名远播,同时还是杰出的发明家和工程师。达•芬奇的很多科学设计和发明也使自然科学受到了启发。有时,达•芬奇会凭空幻想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概念,而且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与常人不同,这一切都与他的艺术修养分不开。

三、结语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程度攸关国家的前途和希望。艺术教育是培养中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也跟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艺术教育不是无关痛痒的点缀,更不能让它在中学教育中处于敲边鼓的次要地位,而是应当将它作为中学教育工作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为了使中学艺术教育能顺利开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对该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笔者认为,除了学校领导的重视以外,教师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以外,还应懂得把握授课的艺术,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感受美,使智力、德行与情感各个组成部分达到和谐状态,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全面发展。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工作。艺术教育质量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教师的努力外,还需要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全文阅读

艺术素养中的体育教育论文

一、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艺术素养的培育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磨练学生的精神意志以及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目的的;然而艺术素养的培育则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促进学生精神生活的健康发展。虽然体育与艺术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是二者的最终目的是相一致的。体育教学与艺术素养的提高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独立看待。美育与体育都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审美创新活动以及情感的表现都是艺术素养培育的有机构成元素。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教学不仅能够使艺术能够在体育学习中得到表现,而且还是一种进行艺术创造的重要途径。体育课堂教学中往往都会产生进行艺术创造的灵感,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共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艺术素养的培育不仅是培养新型人才的素要,更是当前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在体育教学中进行艺术素养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我国新课程教育体系的改革,我国体育教学中进行艺术素养的培育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但是,笔者认为在体育教学中进行艺术素养培育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缺乏高水平的体育艺术教材

在进行体育艺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基本上还是处在摸索阶段,没有一套科学、正规的体育艺术教材能够依照。通常都是在一堂体育教学课程中,一半时间用于进行技术体育的教学,一半时间进行艺术体育的教学。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体育艺术教材建设,是今后加强体育艺术课程教学的重要问题。

(二)体育艺术教学的师资队伍素质较低

在体育课堂中进行体育艺术素养的培育,这对任课教师自身的艺术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就我国目前的体育教学情况来看,体育教师往往存在着学历较低、职称较低的状况。除此之外,体育专业教师的专业构成比较复杂,有的是艺术体操、健美操等项目转项教师,有的是艺术院校、体育院校或师范艺术类专业的毕业生,有的是社会外聘艺术及体育类学者。上述不同的教师在体育艺术教学中各自有其优势与缺陷的存在。基于这一现状,笔者认为有必要加强体育任课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完善自身所欠缺的知识能力,尤其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文化知识含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在我国大多数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严重的教学力量不足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再培训,另一方面要有专职的复合型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里来。

全文阅读

幼儿艺术素养美术教育论文

一、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艺术素养发展的意义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大部分活动旨在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和感受能力。绘画和美工对幼儿有极强的吸引力,他们会全身心投入,发挥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时,在幼儿美术教育中不仅有审美情趣和价值培养,活动延伸中如教室环境布置能培养幼儿艺术素养。美术教育对幼儿艺术素养的培养影响很深远,是对幼儿艺术能力的启蒙性开导和指引,是引导幼儿艺术能力发展的重要标杆,起着导向性作用。

二、如何更好地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艺术素养

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艺术素养的培养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如何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呢?1.教师自身的艺术修养和能力需要提升。教师给幼儿艺术素养发展的启蒙性指导,所以教师的艺术素养如何对幼儿艺术素养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带领幼儿萌发艺术新芽。2.教师要给幼儿艺术创作提供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幼儿艺术素养的萌发需要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如大胆进行艺术创作,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教师不能压抑和扼制幼儿艺术素养的发展,更不能妄加批评幼儿的艺术作品。因为从另一方面说幼儿有可能是教师的艺术指导老师,因为幼儿的创造力是充满童真的。3.运用多种感官活动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教师不能局限于从一个方面挖掘幼儿的艺术特质,更要从多方面发展幼儿的艺术特质,如从多种感官活动入手,充分调动幼儿的艺术特质,发挥幼儿的创造力,为幼儿艺术萌芽发展做必要的准备。4.教师要及时鼓励幼儿,给予幼儿艺术创作的信心。幼儿对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但是会有陌生感和排斥感,在艺术素养培养过程中,教师要给幼儿充足信心,让幼儿自信地创作各种艺术作品。对艺术作品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褒奖,如此幼儿艺术素养才能多方面提高。5.开展综合活动,多方面培养幼儿艺术素养。综合活动对幼儿艺术素养的形成很重要,如歌曲和绘画活动的结合,欣赏活动和舞蹈的结合,美工同绘画相结合,这些对幼儿艺术素养的培养都有重要影响。在实际美术教育中,教师要多方位考虑幼儿艺术素养的形成和提高,为幼儿艺术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要给幼儿营造充满艺术气息的氛围,为幼儿树立一个艺术修养的标牌,善于观察幼儿行为,知道幼儿各种行为的原因,挖掘幼儿的艺术潜能,洞察每个孩子的发展轨迹,提供充分的操作和实践机会,为幼儿艺术素养的发展进行启蒙性引导。

作者:奚静 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幼儿园

全文阅读

艺术素养培养对高等医学教育的作用

一、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一)艺术素养培养是关注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必然需求

根据《中国高等医药教育课程指南》统计,我国医学院校的必修课最多竟然达到75门,必修课的总学时数平均高达4250学时,其中理论课学时数占总学时数的3/4,在加上医学就业标准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学科人才流动性差等因素,使得目前医学生的学业压力激增,医学生心理问题突出成为了高等医学院校面临的普遍问题。对此,艺术素养培养在促进医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势。“艺术教育的特点就在于它不是强迫的,而是通过艺术活动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感情,让你愉快地受到教育。”作为非艺术专业的医学生能够主动参加艺术素养培养活动,绝大部分是出于对艺术的憧憬和向往,其主动性和自发性可以使在学习和生活中积压的心理困惑得到良好的释放。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积极参加各种艺术素养培养活动的学生性格更加开朗、自信,善于与人交流,心理问题极少。

(二)艺术素养培养是关注医学生智能培养的必然需求

著名学者霍华德•加登纳认为:人的智能存在一个结构,其中至少包括八个方面的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和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实践证明,上述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而且我们可以发现,以上八种智能都可以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加以展现。因此,艺术素养培养过程中“以美启真”的原则有利于调动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快更好地掌握事物内在规律。此外,每一部伟大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都能够体现出严谨的科学思维和浓重的构建主义色彩,这对医学生主动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灌输,不断加强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思维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艺术素养培养对高等医学教育发挥促进作用的主要途径

(一)艺术素养培育者自身素质的提高

由于生活水平和收入的提高,如今高校学生的艺术素养基础水平程逐年上升的趋势,很多学生在家长的资助下,都接受过一种或多种艺术特长的培养,有的学生甚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对于高校的艺术素养培养者自身素质和水平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全文阅读

浅论艺术教育者之素养

关键词:教育者课堂教学教学思想

“教育者”绝对属于复合型人才。一名“好”教育者首先应当具有学者的知识与才华,在课堂上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其次还应具备演员的天分与气质,可以通过眼神和肢体语言,把自己的理念、观点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当然,最好还能拥有相声演员的幽默与智慧,即使一件挺没意思的事,都能娓娓道来,惟妙惟肖、趣味无穷。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崭新的教学时代,教育者要适时转换角色,从传统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的导师、顾问、朋友转换;向课程开发者、设计者转换;向学术的研究者和学习者转换……完成了自身的蜕变,教育者才有可能造就出一门学生倾心乃至热爱的课程。总之,一门好课,应体现教育者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应当体现教育者的示范性,学生思维的启迪性和知识应用的综合性与灵活性。

好听与好玩

所谓“好听”就是要求课程首先能吸引学生的关注力,并使这种关注力有相当的持续性。让学生自觉自愿、全情投入,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技能与思想的双重教育。要做到好听,就要努力寻找激发学生兴趣的切入点。这要求教育者不但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他们的所知、所能、所想,了解本专业前沿的动态和发展,始终把最新最科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善于将学科知识与现实社会、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教学。其次教育者还要具备基本的社会知识和生活常识,有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积累,并能灵活地把各知识点联系起来。

在很多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引发学生的关注似乎并不难,但要持续这种关注就不容易了。曾有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在通常情况下能够高度集中的时间大约不足20分钟。我们很难苛求学生在45分钟乃至更长的课程周期内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因此,教育者讲课时,讲授内容也许严肃,但形式未必深沉,掌握课堂的节奏是十分重要的。

如何变换节奏?笔者认为可以在授课过程中,阶段性地讲些“题外话”,放松一下学生紧张的神经,同时将那些走神学生的注意力重新拉回到课堂。“题外话”的内容包括时事评论、作品分析、创作经验、小组讨论、幽默玩笑等,而“好玩”通常就成为了这些“题外话”的一个重要标志。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享受知识的快乐,一名好的教育者应该把一堂课上得生动活泼,让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夸张些讲,一堂课应不少于四次“哄堂大笑”。要做到这点,教育者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尽量用最简单朴实的语言、最鲜活生动的例子和最简洁直观的亲身示范,把理论和技能操作讲得清楚明白,努力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其次,教育者要留心处处皆学问,一名好的教育者必须平时多看多听,多积累素材。这些素材不一定是本学科的东西,可以是历史(甚至包括野史)、社会学、心理学的,乃至笑话段子等,以备授课时的不时之需。当然,如何将这些“题外话”与课堂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并绘声绘色地讲给学生听,这就有赖于教育者的应变能力与幽默感了。如果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在嬉笑调侃中把高难的技术、深刻的哲理诠释得明明白白,学生想“溜号”都难。这不仅强化了教学效果,也会拉近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充分感受到教育者人格魅力与个性特点。笔者认为,“深入浅出,举重若轻”乃教学技巧的至高境界。

总之,在授课过程中,经常在严肃的内容和轻松的内容之间进行巧妙的变换,把握“好听、好玩”的原则,使得课堂充满节奏感,学生听课不会感到太累,教育者也会收获轻松与快乐。

好懂与好用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