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艺术品投资论文

艺术品投资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艺术品投资市场鉴定法律治理研究

摘 要:要实现对艺术品鉴定市场诚信缺失的治理,必须进行制度建设,从法律上设定与艺术品鉴定相关的规范程序,通过贯彻诚实信用原则,切割鉴定收费与鉴定结论的利益联系、建立鉴定的市场准入机制和程序公开制度、强制推行统一的科技鉴定标准和方法、并强化虚假鉴定的法律责任。

关键词:艺术品;投资市场;艺术品鉴定;法律治理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一、艺术品的法律界定

艺术品是艺术品投资法律关系的标的物。对艺术品进行法律角度的界定是对艺术品鉴定市场进行有效法律治理的逻辑起点。与艺术品存在密切相近关系的两个概念是“作品”与“文物”。“艺术品”与“作品”两者是逻辑上的种属关系,但已有研究经常将两者错误等同。按照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界定,法律上的“作品”系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在类型上,作品有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作品、戏剧作品、曲艺作品、舞蹈作品、杂技艺术作品、美术作品、建筑作品、摄影作品、电影作品、图形作品、模型作品等十三种形式。现有法律未对“艺术品”作出专门解释。从法律对“美术作品”的界定理路上,可以把艺术品理解为是指绘画、书法、雕塑、陶艺等以线条、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构成的,有审美意义的平面或者立体的造型艺术作品。艺术作品的功能价值在于它传递给人们的美学感受,审美意义则是这一功能价值实现的结果。从法律意义上说,艺术品是从属于作品的一部分,艺术品的著作权同样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艺术品”与“文物”两者也存在内涵和外延上的交叉,但并非种属关系。与艺术品强调物品的审美意义不同,文物强调的是物品所表征的历史文化意义和对科学研究的实用意义。不可移动文物一律属于国家所有,严格禁止任何交易。各历史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可移动文物,除依法归国家所有的文物之外,集体所有的所有权和私人所有的所有权受到《物权法》的保护,可以依法进行交易。非文物的艺术品一律可以进行市场交易,此项区别为艺术品成为投资品作了法律上的条件铺垫。正是艺术品在现代成为投资工具以后,艺术品的价值才得以突破单纯的审美窠臼,其审美意义上的价值属性在社会中得以在物质层面凸显。

以追求高额回报的投资意识为主观驱动,借助金融投资资本在客观上的推波助澜,在艺术品投资高利资讯的一再刺激下,我国艺术品投资市场日趋活跃。但在另一个方面,艺术品投资市场频发的诚信缺乏经典案例也同样令人震惊。2011年北京华尔森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谢根荣,自制“金缕玉衣”,竟由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等顶级专家鉴定价值24亿,从银行抵押骗贷6亿多人民币。凡此种种表明,艺术品投资市场的蓬勃发展与鉴定过程的诚信沦丧之间形成巨大反差。艺术品投资市场的鉴定乱象亟待法律上的规范治理。

二、艺术品鉴定市场的法律治理措施

全文阅读

当代油画――艺术品投资的原始股

2007年12月1日,在北京亮马河饭店举行的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7秋季拍卖会油画专场中,陈丹青的《1980年组画・牧羊人》拍出了3584万的天价,创造了艺术家作品的个人最高成交记录,也将当代油画艺术市场的火爆和狂热进行到底,他将带动更多的投资资金进入到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的收藏热潮中来

任何一种现象的产生都是一种力量孕育成熟后的表现,当代油画的火爆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当代油画更加注重对于当今社会中人们思想情态和整个社会人文关怀的终极思考,特别是在思想和艺术理念上更加吻合社会现状。让人们在思想疲惫的时候能够通过这些深含哲学、心理学、美学寓意的意象作品来寻找心灵上的一种轨迹。

中国的当代油画在注重当代性的同时,对于传统文化精髓的吸收和再创造往往是这种当代性的基础,他同样来源于传统文化语境、语言、情态、心境的文化积淀和酝酿。

当代油画的审美价值

当代油画对于画面意境的经营不像传统书画和家具那样独具匠心,但它充分利用了油画颜料的油性特质及其色彩的丰富斑斓,呈献给欣赏者的是另一种视觉上的森林。艺术讲究的品鉴、赏析、把玩,当代油画不仅综合了这些艺术元素,更具有一种可参与性,让观众置身其中,可以打破传统的审美标准来进行。把自己的作品内涵很好地外延到了观众的视觉思维中。让人们在看他们的作品的同时有一个和作者的心灵交流,这种交流是无意识的,但却是真诚的,是人们理性思维的一种散点。

很多当代油画作品有着隽秀、清灵的气质,能够让人回想起属于那个时代的印迹。淡淡的用色加上暖暖的感觉,很容易让人进入到画家的思想中,在这里对话的不是人与画作,而是一种心灵的感知。而这种感知对于艺术的生命来说又是弥足珍贵的,而正是这种无意识的交流造就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意识,从而诠释出当代油画对于艺术审美的意义。

艺术追求的是一种品质和格调,有它很强的独创性和思想性,而这种特性又在繁衍于东方文化厚土中的中国当代艺术中显得尤为重要。在社会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精神世界中却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人们对于思想情感的认同上有点出位,在审美规范上游离于现实而很难得到和谐的美。

当代油画市场牛市的深层原因

全文阅读

艺术品在资产配置中的有效性研究

【摘要】艺术品投资已发展成为中国投资领域的第三极,并逐步成为家庭资产配置的有效手段。本文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以资产组合理论为基础,探究传统资产组合(无风险资产、股票、债券、基金)和加入艺术品之后的新型资产组合的有效前沿,并建立加入无风险资产之后两种资产组合方式的最优组合点,结果表明在风险相同的前提下加入艺术品投资能增加收益,以及相对于传统资产组合的最优组合点,加入艺术品之后的最优资产组合点的风险收益率下降。

【关键词】艺术品 资产配置 最优资产组合 有效性

一、文献综述

在西方财富整合中,艺术品作为资产配置方式已深入人心。根据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研究报告(2011)》可知,西方把艺术品当成资产配置选项的部分接近22%。同时,巴克利银行的分析数据表明,机构投资者与高端人士会配置5%的资产进行艺术品投资。可测算出我国艺术品投资额应该达到7万亿人民币。假定可流动的有效需求只占总需求的1/3,我国的艺术市场也应该达到2万亿规模。然而2012年艺术市场的总成交额未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4000亿元与2万亿之间的距离,足以说明我国艺术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对比中国,国外艺术品投资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研究表明,国外发表的关于艺术品研究相关的文章主要集中于全球视角内的投资风险收益的研究上。Erdal Atukeren(2009)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及CAPM模型分析比较1990-2005年土耳其拍卖指数和国际艺术市场指数。结果显示土耳其指数和全球艺术市场指数存在长期一致性。同时运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分析结果表明尤其是在短期内,在资产组合中加入艺术品投资能实现高回报的目的。Cambell(2008)通过VAR模型检验25年期、15年期、5年期全球股票、美国股票、英国股票、美国公司债、商品期货、美国10年期政府债券、英国10年期政府债券、对冲基金和艺术市场的收益率和风险状况,结果显示艺术品市场和其他市场之间的相关系数极小,在资产组合中加入艺术品可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国内关于艺术品相关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内相关市场的分析。景乃权、宋慧文、贺雷(2010)通过回归分析研究2001~2009年季度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成交额和GDP增长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贺雷(2010)运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分析2000~2009年艺术品市场,股票市场,黄金市场的相关指数,得出资产配置中引入艺术品可改善资产组合的质量。

现有从实证分析角度的研究已运用多种途径论证了艺术品对于资产配置的作用,但还存在一些可以完善之处。如,国内学者研究的资产配置所涉及的资产过于单一,并且缺乏说服力。根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的《家庭金融调查报告》,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中,银行存款所占比例高达57.75%,现金达17.93%,股票为15.45%,基金为4.09%,债券为1.08%。因此本文试图囊括家庭熟悉的金融资产(无风险资产、股票、债券、基金),同时引入近年来活跃的投资方式-艺术品,结合资产组合理论探究有效组合的两步法,寻找和探究传统资产组合和加入艺术品之后的新型资产组合的有效前沿,并最终建立两种资产组合方式的最优组合点。

二、理论分析

全文阅读

以金融的名义

一幅市场价600万元的画作《黄河咆哮》,分为600万份,向普通投资者发售,每份权益售价1元。1月26日,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的首批艺术品份额正式上市。有人惊叹“艺术家/艺术品上市了”,有人遗憾艺术收藏已沦为纯粹的投机行为,更多则在质疑作品选择和估价的合法性。绝大多数的声音都表达了对这个新兴事物的反对,而极少数的支持者则认为这是应市场需要而自然产生的事物,是一种分拆权益的金融技术。对此艺术评论家、策展人吕澎毫不留情地反驳说:“问题不在权益分拆,问题是分拆的是狗屎。文交所的这个举动无异于公开诈骗。”

中国人首创艺术品分拆

实际上,天津文交所并不是第一个推出此类产品的机构,2010年5月正式开业运营的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于2010年7月通过权益拆分的模式推出了“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1号艺术品资产包――杨培江美术作品”,这个资产包是由艺术家杨培江的4件油画和8件水彩画组成,其估价为200万元,被拆分成1000份,以每份2000元的价格向市场销售,据说很快就被22个投资者全部买下。

这种中国首创的艺术品权益拆分交易方式很快有了跟随者,同年12月,上海文交所也以同样的方式推出了“艺术品产权1号――黄钢作品”,主要集中于艺术家黄钢的“红星和箱子系列”以及“经版菩提树系列”等代表作,总估价2500万元,每份以尺为单位,以2500份的发行额度在上海文交所下设的艺术品投资者俱乐部内发行,成员之间可以非连续转让。同天津文交所一样,这类产品的宣传都无一例外地强调投资者无需投入太多就可以拥有经典的艺术作品;媒体也在津津乐道着普通老百姓也可以投资自己喜欢的艺术家的作品了――然而对于文交所选择艺术品的标准、估价系统以及对其监管的空白等问题也由此引发了一些专业人士和媒体的质疑和讨论。

文交所是“文化产权交易所”的简称,2009年6月,中国的第一个文化产权交易所――附属于上海产权交易所的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在上海成立。目前,文化产权交易所已相继在深圳、广州和成都等地成立,北京的文交所据说也将于今年上半年成立。文化部文化市场司的《2009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中指出,产权交易所是中国资本市场中的初级平台;而文化产权交易所是一种联结产权交易市场和艺术市场的方式,一个解决艺术市场中资源分散、不规范和交易效率低的捷径。

深圳文交所的交易品种包括了文化股权,物权,债权及知识产权(影视作品、数字产品、工业设计、文学作品等著作权)的转让或授权交易,文化创意项目投资受益权,文化产品权益的融资交易以及各类文化艺术品拆分权益等;而按照成都文交所的说法“即使只是原创的一首打油诗、一支歌都可以挂牌交易”。对于许多缺乏资金的文化项目如影片、音乐、动画等的制作而言,文交所的确是一个筹措资金的有效途径,最常见的方式是将这些文化项目的全部或部分产权在文交所进行估值和分割后推向市场,投资者可以像在股票市场上一样购买产权份额,在产品最终实现其利润时按相应的份额获利,也可以通过向他人转让自己的产权份额而获利,而文化项目由此获得赖以发展的资金。

虽然说起来艺术品的权益拆分只是文交所业务的一部分,但这一部分所引起的关注和争论却是最激烈的。这除了与目前艺术市场的火暴有关,也与这些文交所推出的产品直接相关。严格说来,无论是从学术还是市场的角度来看,三个文交所推出的首批艺术家都称得上“生僻”,而通常来讲艺术品价值的发掘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对于要以未来的收益为回报的艺术品投资而言,人们难免会质疑文交所选择作品的标准何在?估价如何进行?未来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实现这些艺术品的增值?既然在世艺术家的作品已经上了市,那是不是意味着这些艺术家打个喷嚏也会让这些上市作品的价格抖一抖?

相较于上海文交所和深圳文交所,天津文交所虽然成立最晚,却因其份额化交易的异常活跃和火暴吸引了无数眼球,也引发最多的争议。在天津文交所里有着与A股市场极为相似却又有不同的交易特点和规则,如15%的日涨跌幅限制、摇号申购、T+0交易制度、双向收取2‰佣金、网上电子化交易……正如其官方博客中所表述的:“用金融的手把玩艺术品,像股票一样投资艺术品。”而对于交易客户的选择上,相较于上海文交所规定其艺术品投资者俱乐部成员才可认购产品和深圳文交所对于投资人相对严格的筛选条件,天津文交所的开户只需5万元资金即可,所有的开户和交易也只在网上进行,不接受现场开户、交易和咨询。

全文阅读

浅析艺术品投资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摘要】艺术品市场繁荣的背后隐藏着许多的问题,阻碍了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使得一些本愿意参与收藏、投资的人望而却步。本文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分析从事艺术品投资时面临的关于赝品、估值的问题,并探讨假拍、洗钱、迟付拒付等问题对拍卖数据可靠性的影响。

【关键词】赝品 估值 洗钱

近年来,艺术品市场持续火爆,艺术品被誉为投资“第三极”。艺术品具有收益高,风险小,与其他投资品种相关性低等优点,许多学者都肯定了艺术品在投资组合管理中的巨大价值。Goetzmann(1993)认为20世纪以来艺术品投资的平均收益率为17.5%,以标准差来衡量投资的风险,艺术品投资的风险为0.528,大于债券0.106和股票0.219。艺术品与债券和股票的相关性分别为0.54和0.78。赵宇、黄治斌(2008)研究了我国拍卖市场1994年到2007年期间38万个交易数据,通过寻找具有重复交易记录的拍品,利用再交易回归模型,编制出艺术品指数。他们通过计算得到我国艺术品投资的期望收益率为10.1%,标准差为5.03%。而同时期的股票市场的收益率为8.01%,标准差为22.5%,同时计算出我国艺术品投资市场和股票市场的相关系数为-0.51.说明在我国艺术品是构建投资组合的一个理想资产。

但是,在这些漂亮的数据背后隐藏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加以注意。这些问题是从事艺术品投资的关键性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了解透彻了,才算是真正了解艺术品市场,才有可能获得艺术品投资的高额回报。

一、赝品问题

艺术品投资的特殊性在于它首先面临真伪鉴定的难题,这也是众多专业金融投资者难以进入这个领域的原因。不论投资模型做得再好,不论从数据上看到的收益率有多高,一旦买到赝品,投资回报率就是负的100%。

很多投资者以为从正规的大拍卖行里拍来的就一定是真迹,实际上,拍卖行并不保真。《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的相关法规如下:第十八条 拍卖人有权要求委托人说明拍卖标的的来源和瑕疵。拍卖人应当向竞买人说明拍卖标的的瑕疵;第二十七条 委托人应当向拍卖人说明拍卖标的的来源和瑕疵;第六十一条 拍卖人、委托人违反本法第十八条第二款、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未说明拍卖标的的瑕疵,给买受人造成损害的,买受人有权向拍卖人要求赔偿;属于委托人责任的,拍卖人有权向委托人追偿。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因拍卖标的存在瑕疵未声明的,请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

这几条法规的核心在于第六十一条第二款,意思是只要拍卖行在拍卖前声明不保真,它就不负有卖赝品的责任。这就是业内广泛流传的拍卖行的“免责条款”。诚然,拍卖行为了自己的声誉会控制赝品的比例,但那些夹在真迹中的伪作往往让投资者防不胜防。

全文阅读

我国艺术品投资与金融产品创新

提要本文从艺术品投资所遵循的理论基础、国内外发展状况,以及艺术品投资的优点等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在投资过程中与金融有机结合,发挥金融业优势,使之为艺术品投资服务,并进行金融产品创新。

一、金融创新理论综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地螺旋式发展的。那么,金融业作为大千世界的一个事物,其成长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只有金融创新,才能使其不断发展,长盛不衰。

关于金融创新的理论,学术界已经提出不同的解释,但其根本内容基本一致。创新理论的先驱――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认为,创新是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包括:新产品的开发、新产生方式或者技术的采用、新市场的开拓、新资源的开发和新的管理方法或者组织形式的推行。所以,金融创新也不例外,包括金融产品的创新、金融制度的创新等。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尔柏在《金融创新的发展》中认为,金融创新是微观金融组织为了寻求最大利润、反抗金融压制的“自卫”行为,是对其所受的约束的反应,被称为约束引致型金融创新理论。其中,约束因素包括法规、竞争、风险及其他因素等。

美国经济学家凯恩在1984年提出监管-规避理论。他认为金融企业为了获得最大化的利润而通过金融创新来逃避政府的管制,但当金融创新危及金融制度稳定时,政府又会加强管制,这种管制将会导致新的一轮创新。凯恩认为,管制和规避引起的创新总是不断交替,形成一个螺旋式发展的过程。

辛基于1992年从金融创新的供给角度提出了一个金融创新模型:TRACK+理性的自利=金融创新。TRACK的五个组成部分为:技术、监管调整、利率风险、消费者和资本充足状况。

二、艺术品投资所遵循的理论基础

全文阅读

艺术品投资 可抗通胀 慎防泡沫

俗话说“盛世收藏乱世金”,当前的中国经济虽呈下行趋势、发展势头明显放缓,但在全球仍属一枝独秀,风险小、升值快、格调高的艺术品投资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越来越为中小企业及个人投资者所注目。可观的经济效益和高雅的艺术情调,使得艺术品投资具有其它投资工具难以比拟的优势,这两年也似乎显示出烈火烹油的盛世景象:2010年,中国艺术品火爆异常,拍卖交易额为585亿元,年增长率达177%,其中黄庭坚书法作品《砥柱铭》以4.368亿元成交,成为迄今为止中国古代书画拍卖价的巅峰;2011年,中国收藏市场异常火爆,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以4.255亿元成交。这样的结局,甚至让不少行里人都感到错愕。

“想赚钱?搞收藏!”一时成为不少收藏爱好及投资者的口头禅。果真如此吗?艺术品的火热究竟能否持续?2012的艺术品市场投资前景如何,存在着哪些风险?带着这些投资者关心的问题,SMEIF记者于2011年12月8日应邀请参加了在广州东方宾馆隆重举行的“首届艺术品投资国际高峰论坛”,倾听了几位重量级嘉宾的精彩发言,了解到了当今艺术品投资的的一些真实情况。

新收藏:投机股,抗通胀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艺术品交易强国,2011年全球艺术市场交易总额预计能突破2000亿元”,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余丁在首届艺术品投资国际高峰论坛上发言时表示。同时他大胆预测,“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投入,估计未来每年将有50亿元的潜在购买力进入中国艺术市场”。

据SMEIF记者向与会专业听众了解,与其他投资形式相比,艺术品投资风险最小。由于艺术品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因而具有极强的保值升值功能,潜在收益非常高。可以说一旦购入,很少会贬值,投资者不必担心行情突变带来的风险,属于安全性投资。

风险小,潜在收益高——在风险与收益这一对矛盾中,艺术品投资正所谓“鱼和熊掌可以兼得”。“艺术品投资跟其它资产类投资的关联度不大,不是跟着股市、黄金等同涨同跌。因为它能抗通胀和抗风险,包括也能有效地抵御一些宏观政策的调整”,一位与会专家在接受SMEIF记者采访时表示,当今房市不景气,股市一朝回到十年前,大量从房市股市撤出的资金进入到艺术品市场,使得艺术品投资或将成为继股票、房产之外的第三大投资高地,“5年前,你也许会后悔10年前为什么没有投资股票;今天,你可能会后悔10年前为什么没有多置几处房产;而今天,你可能会后悔为什么没有买上几件古玩字画!”

“当代艺术是投机股,只要买好了,它可能一飞冲天。而中国的古董是投资股,可以长期持有,千万不要买来卖去,只要买对了,睡一觉都会涨价”,中国台湾最具影响力的文物收藏团体“清玩雅集”的发起人之一、有“古玩教父”之称的两岸知名文物艺术收藏家徐政夫在论坛发言中表示。

新动向:金融化,证券化

全文阅读

艺术投资新形式 “非遗拍卖”兴起

有艺术评论家认为,目前艺术的平民化时代已经到来,曾经的小众的精英艺术圈子正在逐渐扩大。当现有艺术品无法满足平民消费之时,就需要更多的艺术品来填补这个空缺。“非遗”正是能够填补这个空缺。

非遗之风早已吹遍大江南北,但事实上,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却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分,其生存环境并未有多大改善。而作为民间传承性普遍较强的艺术文化形式,在拍卖场上也相对较少地发现它们的身影。

不过,俗语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去年开始,从几大城市试水非遗拍卖会的结果来看,似乎是出现了另一种拥有较大投资空间的艺术品投资形式。对于行走于拍卖场,高度敏感的投资人士来说,想必已经看到了其中的广阔空间。

再加之2012年拍卖场一定程度的冷却,不似往年一般屡屡爆出天价拍品,于是无论是准备入行的投资者还是混迹多年的资深人士,都多少采取了稳打稳扎的态度,因而新的艺术品投资增长点无疑会在此时得到更多的关注。现在市场对于一般名家书画类、瓷器等大类,其价格目前已经被炒作至高位,虽然从去年秋拍以及今年春拍的情况来看,价格出现一定的回落,但是好的书画作品依旧处于高位,如此高价使得一些想要投资艺术品的普通买家望而却步。因此,门槛较低的“非遗”拍卖能够让这些买家在其中找到自己喜欢的拍品。于是,非遗拍卖就这样迅速地闯入了投资者的视线。

那么,对于被人称作“前途一片大好”的非遗拍卖,市场是否一片光明呢?

有艺术评论家认为,目前艺术的平民化时代已经到来,曾经的小众的精英艺术圈子正在逐渐扩大。当现有艺术品无法满足平民消费之时,就需要更多的艺术品来填补这个空缺。“非遗”正是能够填补这个空缺。

但将之推向市场,并非易事。很多人甚至于感兴趣的买家并不了解“非遗”拍品,同样很多没有理解其价值。对于传统的民间文化的认识缺失在中国比较普遍。

上海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拍卖会上的一个买家,从他举牌的次数来看,他对很多拍品都十分感兴趣,但是每件拍品其举牌不会超过2次,问其原因,就是拍品的价格已经超过了自己的心里价位,最终他也没有选到中意的拍品。

全文阅读

“逆势”投资艺术品的三要素

最近引人关注的有两条资讯,一个是《秋拍回暖:生货现身大作显实力》,另一个是《高价稀缺拍品扮靓第二轮秋拍》,这两条资讯几乎可以为2012艺术品秋拍收官做一个总结。

前一篇文章说道:“今年京城的艺术品秋拍已经接近尾声,无论是从嘉德还是保利的成交情况来看,都比春拍表现要出色,这也给明年的艺术品行情打下了很好的伏笔。”

而后一篇文章则表示:“2013年上半年,虽然我国拍卖市场仍会整体维持在目前的状态,但只要多挖掘、包装好文化、史料价值较高的拍品,高价甚至天价成交额频现市场将成趋势。”

这是一个令业内人士稍感欣慰与鼓舞的结论,除了说明艺术品市场好于金融大环境,甚至是逆势上扬,还描绘了明年春拍可以展望的好成绩。在如此寒冷气候下,无异于一股暖风拂面。

如果读者关注了秋拍的内容的话,就不仅仅是感到暖风拂面了,其实可以称为热火扑面,为什么呢?“拨乱反正”(暂且用一下这个词吧)的艺术市场洗牌初见成果,当代艺术家的精品大作频频高价甚至是翻双倍上扬才是今年秋拍最热的热火。和我之前的分析一样,古代和近现代天价拍品价格回落,这是为前几年的虚高泡沫还债。追高的买家、投机的买家感受到的当然会是寒流,没有办法,这就是因果,也是经济规律。

前些天和一个艺术品投资者交流,赝品令她恐惧的同时,几年前低价收购的一些当代艺术家的精品却又令她喜笑颜开,收获颇丰。资本的力量就是这么客观,理性的投资行为,严谨的风控意识,带来的利润就是那么大。

初入艺术品市场,心态平和是第一要素,因为艺术品升值期有相对固定的模式,我们以工笔人物大家何家英先生作品为例说明:

从图表可以看到,何先生的作品在2000年春拍到2005年春拍是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价格按平尺论是5000元~35000元这个区间,走势平缓;2005年秋拍到2010年春拍是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价格为50000元~100000元这个区间,和2005年相比翻了一倍;2010年秋拍到2012年秋拍是一个小阶段,就是这个小阶段可谓是价格井喷,一直在每平尺四五十万元区间徘徊。假如在第一阶段购入并卖出,利润空间有多大相信任何人都可以轻易得出结论,而如果心态平和,等到五年后再出手的话,这个利润空间恐怕您睡着都要笑醒。

全文阅读

收藏“未来”

“未采事件交易所”(Trading Futures)的展名,取自期货交易的英文(future trade)。艺术投资在某种程度上,与金融衍生商品、股票、期货市场有许多相似性。一些艺术投资分析的常见语句——新兴市场、潜力新星、前景看好、历史涨幅、泡沫化……艺术投资是一个与“时間”相关的交易,作品当下价格的高低不一定是优先考虑,更重要的是“未来价格”与买进价格之間的差距。甚至,许多艺术投资的分析论述逐渐脱离了作品本身,而更着墨于艺术生产区域的未来整体经济情势分析,这意味着,艺术品成为一种“未来币”,它的价值会依未来潜存买家的购买力高低而异。

这里,我们必须要将“艺术收藏”与“艺术投资”稍作区分。艺术收藏如若作为一种投资工具,其风险与股票、金融衍生商品有过之而无不及。当代艺术是一种无用生产、没有具体功能,难以评比客观价值,并且大部分的时候没有展示机会。它的未来价格预测,仰赖许多数据、分析、论述。然而,金融市场中大量的分析与统计,也造就了大量的赔钱散户。平心而论,是否今日艺术市场中的投资者,也可能如同股市中的非专业投资者,80%最后成为短线操作的“失败投资者”?今日市场上追捧的爆红股,下一个十年,或许已然下市。艺术投资者,是否真的了解自己投资了什么?

收藏,收藏什么?

艺术创作的生产、贩卖、收藏,无疑是所有生产系统最吊诡的一环——它无法从生产的成本反映其售价,一张油画的生产成本(颜料、画笔、画布,或是体液),与其售价的关系几乎无从分析。艺术家的劳动(心智、体力与时間),而非艺术对象本身,决定了艺术作品真正的价值。

当代艺术的作品形式逐步由独一无二的对象(绘画、雕塑)转换成可复制影像,无法再现的现地制作,难以记录的计划作品、行为、表演、各种难以预料、无从命名的艺术形式,一再地挑战艺术收藏中对于对象与独特性的迷恋,甚至是对收藏作为一种私有财产的质疑。举个例子:Tino Sehgal(提诺?西格),他一系列仪式性的行动艺术不允许任何摄影或影像记录,作品结束也没有遗留仔何可拥有的对象,那么收藏家如何能“拥有”、收藏这件作品?当代艺术早已跨过了实质对象生产的界域,成为一组概念、一个象征,一组关系,一个事件,或甚罕是一系列可复制的符号。年仅36岁名列艺术世界百大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提诺,这位坚决“反对象生产”的艺术家,或许未曾想过,他的作品依旧是可被收藏的——并且是以一纸契约文书的形式在画廊中热卖。

中国艺术家孙原彭禹在“未来事件交易所”的参展作品《芝麻开门》,也是一个例子。艺术家本身是枪支的收藏者,但碍于大陆的法令限制,任何公民都不能持有枪支,包括玩具枪。在台湾停留期間,他们购买了收藏等级的BB枪,交由藏家永久保管他们的“收藏品”,并且负有展示一年的义务。他们与藏家订立了契约,载明如大陆开放枪支管制,他们可以取回其藏品,艺术家并写了一封信,对收藏家陈述他们对这件收藏品的深深热爱。

这里,艺术家已然反转了艺术家与收藏家之間的关系,收藏家从所有权的拥有者,成为藏品的保管者。但更重要的是,他们传递了一个概念——任何收藏,都是基于热爱,因为热爱,所以无法转让,并且悉心保藏。艺术家将其热爱的收藏(BB枪)交给这位藏家,是因为相信他也持有同样的热爱(对艺术品),而在这个计划中,两者恰好是同一批对象。对象本身只是一个象征,一个载体,任何由现成物所构成的作品都可被替代、或再取得,但附着其上的概念才是使现成物产生价值的元素。借着这件作品,孙原彭禹向这位藏家传递了一个藏家与藏家司独一无二的亲密信息——全然的信任、相同的价值、与彼此理解的热爱(passion)。这个“非你不可”的保管与展示责任,标志了这件作品的独一性,以及不可能再次发生的绝对性,在此,“这位藏家”(契约明载不能是他人)已然成为计划中参与的一员,并且也必须是“这位藏家”执行了这个保管与展示的义务,这件作品才终能完成。当然——对象仍是属于艺术家的,但,对于真正的艺术收藏者而言,他早已得到了“作品”,是否拥有枪支这个对象,不会改变他拥有了一个只属于他的信息,以及信任。

我们确然活在资本社会里,但有些字词,热爱、信任、信仰,难以用资本衡量,只能共享,无法独占,无法转让,也没有所有权。而这些价值概念,也跟“未来”息息相关,资本的未来增值是独占的,但艺术社群的未来,则是所有身处其中的人并须共同投资(无论是劳动、时間或资本),而终将共同获益的。投资无用生产,收藏一个艺术环境的未来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