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意识形态教育讲稿

意识形态教育讲稿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讲学稿的使用与情感教育缺失的可能性分析

摘 要:讲学稿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这使讲学稿风靡推广。如果讲学稿使用不够合理,容易造成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缺失。以初中《历史与社会》为例,从讲学稿的一般结构设计、以讲学稿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课程衔接、课后反馈等几个方面简要论述了讲学稿使用过程中出现情感教育缺失的存在可能及其原因。

关键词:讲学稿;《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情感教育

近年来,讲学稿在中学教学中的使用和推广,堪称风靡。同时,由于讲学稿优点比较突出:加大集体备课,增强了教学资源的整合力度;教学过程设计比较严谨,使课堂的有效性更为加强;使课前、课后的安排更为明晰化、具体化,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等等。这些优点,使讲学稿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学生在教师的结构性设计中较高质量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明显提高了学校的 “显性教学成绩”。但笔者认为,如果讲学稿的设计不够合理,以讲学稿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过于程式化,以及在课程衔接、课后反馈方面缺乏合理设计,很可能会使讲学稿的使用更大程度上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变相回归了应试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导致中学教学,特别是初中教学违背素质教育的潮流。下面,笔者以初中《历史与社会》课为例,从讲学稿的设计、讲学稿为核心的课堂教学、课堂衔接和课后反馈方面等几个方面分析使用讲学稿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感教育缺失之现象。

一、讲学稿的一般设计结构与情感教育的结构性缺失

在笔者见到的初中《历史与社会》讲学稿的结构设计中,一般以这样两种方式呈现。

第一种方式主要包括这几个主要部分,“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等基本内容;或者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即“教与学的目标”“教与学的过程”“教与学的总结或者反思”等几个部分内容。

这种模式明显受到东庐、洋思等在讲学稿的使用比较早、又被认作范例的学校的影响比较深。这种讲学稿的设计,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即要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每一个教学环节无不是落实教材知识,没有一个专门的环节,能够比较系统地体现出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下功夫。可能有同仁会拿“课堂学习研讨”这一环节,提出自己的疑义,强调“研讨”本身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等等,以论证达到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教学目标的效果。但从普遍意义上讲,因为这一部分的内容,在设计上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教师授课的一个基本线索,从而剥夺了“研讨”这一比较模糊的 “外衣”。

第二种模式,则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理念,以相对比较呆板的方式呈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个新课标理念。其出发点是有意义的:(1)想以讲学稿的方式在更大程度上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环节,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目的。(2)因不敢或者不愿违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在讲学稿的设计中做了对 “三维”目标的有意识保留。基于对以上两点的考虑,这种模式的《历史与社会》教学稿一般在 “教与学的目标”这一部分中,罗列这一节课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关知识点,使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理念有了 “文字式”,而“优”于第一种讲学稿模式;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也不过又成了教师上课的线索,夹杂一些所谓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学生活动,而回归了第一种模式;“教与学的总结或者反思”在普遍程度上流于形式,就是在落实 “知识与技能”也没有发挥原本的作用,就不用说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 “隐性效果”了。

全文阅读

把快乐还给孩子

东庐中学校长陈康金在湖北省中小学校长协会第四届初中年会上作经验介绍

东庐中学被誉为南京教育的十大亮点之一,教育局下文,在全市推广东庐经验,唯独以地域命名的“东庐讲学稿”被收进《南京素质教育30条》推向全国。

2004年《江苏教育》第十二期A版以《朴素的教育奇迹》为题做了长篇纪实性报道;

《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2日在头版头条以《减负增效靠的是“讲学稿”》为题介绍了东庐中学的教学改革;2007年10月17日,《中国教师报》以《探问东庐中学讲“学稿”》为题对东庐经验作了深度挖掘和报道;2007年《中小学管理》杂志第十二期以《他把农村教育捧在手上》为题作了报道。

东庐中学的改革。实现了‘六无’:

一是无辍学,学区内学生100%进入学校;

二是无外流现象,彻底改变了以往好学生外流到城区学校上学的状况;

三是无快慢班,学校严格执行平行分班;

全文阅读

讲学稿的成与毁

摘要:“讲学稿”注重学生会了的老师就不再讲,不会的进行点拨,教的就是学的,学生不会的东西正是教师要点拨的东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也是老师要补充的东西。它整合了教师集体的智慧,将教师从繁琐的常规备课中解放出来,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与“学”的合一,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业学习,其优势是明显的。然而,讲学稿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值得予以重视和反思。

关键词:讲学稿; 实施;使用误区

中图分类号:G6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3-0118-03

“讲学稿”整合了教师集体的智慧,使得教与学紧密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与“学”的合一,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业学习,其优势是明显的。本文根据实践和观摩的经历,反思“讲学稿”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中出现的一些误区,希望对目前“讲学稿”模式的完善和更科学合理地实施有所帮助。

一、讲学稿模式的合理性

众所周知,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最先于1999 年开始使用“讲学稿”,首先在数学和化学两门学科积极试验,经过努力,其数学和化学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绩,这两门学科成绩由原来在全县排名中下游上升到了上游。为此,全校师生备受鼓舞,极大地增强了进一步推广“讲学稿”的信心,“讲学稿”随之开始在全校各门学科中推行。2001年,全校数学成绩为全县第一,第二年,学校的中考平均分更是达到了南师大附中和南京外国语学校这些南京顶级高中的录取分数线。之后,学校中考的平均成绩稳定在省重点高中录取线以上,随之,全国很多学校去东庐中学学习,“讲学稿模式”便在全国范围推广开来。

这一模式可以概括为“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具体说来,教研组长会同备课组长确定主备教师和审核人,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讲学稿”草稿交备课组长审核;备课组长初审“讲学稿”后至少提前两天将“讲学稿”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然后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讲学稿”修改后交由审核人审查,再由备课组长将审核后的“讲学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发给每个教师一份。教师上课前一天将“讲学稿”发给学生,任课教师对“讲学稿”再进行理解和补充,第二天师生共用“讲学稿”实施课堂教学,在上课前,教师必须抽批部分“讲学稿”,以了解学情,并进行最后的课前备课。讲学稿提前准备好之后,其运用流程主要包括四大环节:课前学生自主预习——课堂师生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复习。

据了解,全国很多学校使用这种模式后,学科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其积极作用显而易见。

全文阅读

他把农村教育捧在手上

溧水之东,有山曰庐,谓之东庐。这些年,原本默默无闻的“东庐”一再被人提及,只因东庐山脚下有一所学校――东庐中学。

2004 年10 月,江苏南京市教育局下发文件,在全市初中推广东庐的教改经验。随后,各媒体大量报道了东庐经验。现在,在任何一家强势网站上,只要输入“东庐中学”或“讲学稿”,就能得到几万条相关的信息。截至2006 年底,全国各地前来取经的教育同人已逾2.5 万人次。

这所普普通通却又充满传奇色彩的乡村初中的“掌门人”就是陈康金。到东庐中学参观考察的人,往往都将目光投向“讲学稿”和课堂,以为听了课、看了“讲学稿”,便取到了“真经”。其实,更值得我们深究的是其背后那些更根本的东西。

一、绝处求生:在深度思考中寻找变革之路

与其他许多农村中学一样,东庐中学也曾长期处于硬件差、师资差、生源差,观念落后、手段落后、质量落后的“三差三后”状况,在“应试教育”的怪圈中苦苦挣扎,又每每以失败告终。学校面临被撤并的困境。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东庐中学在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进行了一些改革和研究,如引进企业化的管理以及实施分班分流教学等,但这些改革并没有给学校带来根本性的变化,学校在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教学管理注重外在强化和结果量化,师生疲惫,干群关系不和谐;教科研与教学实践相游离,教师培养、培训与教学相脱节; 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相分离等。

陈康金带着这些问题与困惑参加了多项培训,组织教师到改革富有成效的学校取经。他在考察学习中开阔了视野,接受了新思想、新理念,学习到了许多先进经验,也看到了一些并不成功的实例。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学校多年来已经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反思曾经进行的一些改革,他认识到:

1.教育改革的全部意义在于推进素质教育

全文阅读

对竞聘演讲稿写作的几点思考

对竞聘演讲稿写作的几点思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竞争这个概念在人们的意识中已习惯成自然,而竞争上岗是竞争大潮中的一朵浪花,为无数人设置了一个发展的空间和平台,让他们尽情表演自己的多彩人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综合能力。竞聘演讲稿这一枝演讲领域中的新秀便应运而生。通过竞聘演讲稿,竞聘者表达着自己对岗位的理解,对工作的思考,对生活的信心。竞聘演讲稿写得如何,直接关系到竞聘者演讲成败、竞聘成败,那么怎样写好竞聘演讲稿,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围绕一个中心

写好竞聘演讲稿的核心问题是竞聘者对自己竞聘的岗位要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与认识,要围绕着竞聘岗位写文章,对岗位认识理解的层次不同,标准、起点不同,那么演讲稿的质量则不同。

首先对竞聘岗位的理解与认识要有一定的高度。如竞聘某学院图书馆馆长这个岗位时,仅仅理解为图书馆长的职责是完成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是不够的,还应当上升一个高度,即图书馆是学院提高教师、学生综合素质的阵地,是学院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对岗位的认识有高度,今后的工作思路才能抓得更准,更到位。

其次,对竞聘岗位的理解与认识要准确、全面。如竞聘某学院院长这个岗位时,一方面要准确认识院长的岗位职责,是学院发展和建设的带头人,是教学与管理的负责人等等。有的人在竞聘时还提到做好学院党务管理工作等,这样不可以,因为党务工作应当是党委书记的职责,如果对岗位职责认识不准确,可能会引起误会,导致工作开展时的困难。另一方面,要全面认识院长的岗位职责,不仅仅是管理者、领头雁,更重要的是服务者,为学院职工带来更多的效益,创设更优良的工作环境,营造更和谐的工作氛围等。认识全面到位,工作才能全面到位。

第三,对竞聘岗位的理解与认识要有新意,要作到思想观点新,思维角度新。竞聘者要多关注和研究新形势,新动态,新情况,新问题,得出新结论。对大家一直以来理解的某岗位职责提出自己新的思想观点,也可以运用不同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自己对岗位的认识与见解,令听者耳目一新。

应当了解的是对竞聘岗位的理解与认识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体现,是一个人多年工作经历、经验、体验的总结,并非一日之功。另外,对竞聘岗位的理解与认识虽然是写好竞聘演讲稿的中心、核心内容,却不一定要把它完全写到稿子中,而是要使你对岗位的认识在竞聘演讲稿中得到全面、准确的体现。

全文阅读

如何有效提升国旗下讲话的育人实效

摘 要:国旗下讲话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有着不可替代的育人价值。实践管理中,只要积极贯穿以灌输培养朴素感情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主线;坚持及时与生动的两原则;采取三项措施,加强国旗下讲话过程管理与互动评价;做到四点要求,提升国旗下讲话有针对性和感染力,必能有效提升国旗下讲话的育人实效。

关键词:德育;少先队;国旗下讲话;育人实效

每周星期一或重大节日、重大活动中升国旗仪式后进行的国旗下讲话,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其有着不可替代的育人价值。实践调研中发现,目前不少学校未能建立起优化国旗下讲话的有效机制,国旗下讲话的育人实效未能充分发挥,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国旗下讲话没有专人负责组织,没有精心准备,临时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成为一般性讲话发言、小结和布置工作。各次讲话之间内容缺乏有机联系,互相脱节,而且国旗下讲话也往往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要求脱节。国旗下讲话的精神,讲话中提出的要求等未能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得到贯彻,讲话归讲话,工作归工作,削弱了教育效果。同时,国旗下讲话形式一成不变,缺少讲话前及讲话后的相应教育活动,难以起到有效地组织教育的引导功能。

国旗下讲话主旋律不够突出,对弘扬和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主线不够重视。具体表现为:仓促应付式。临时拟题,匆忙准备,缺少人文性,缺乏激情;就事论事式。讲话内容局限于校内近期发生的问题,教育缺少前瞻性和预见性;照本宣科式。国旗下讲话成了照读文件和讲稿,内容成人化,未能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灌输填鸭式,不注重演讲技巧,缺少典型事例,讲话过程中没有互动共鸣;指责训话式。批评斥责多,诱导激励少,少先队员处于消极的被动接受状态。

经前期充分调研,笔者以为国旗下讲话育人实效低主要是基于以下四方面原因:其一,学校对升旗仪式及国旗下讲话的认识不到位,认为这是例行公事,直接导致国旗下讲话的高耗低效;其二,国旗下讲话的德育目标被拔高,“高大全”导致了“假大空”,演讲者总是喜欢讲套话。其三,传统德育方法上的单一,说教式的灌输法一以贯之,使得国旗下讲话效能愈加低下,从而造成许多队员兴致索然。其四,传统德育评价手段的形式主义倾向,难以激发国旗下讲话组织者演讲者强烈的创作欲及表现热情。实践管理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只要把握好“一主线、两原则、三措施、四要求”的工作策略,必能有效提升国旗下讲话的育人实效。

一、贯穿以灌输培养朴素感情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主线

国旗下讲话应围绕少先队组织根本任务,努力在全体队员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教育:(1)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引导少年儿童有爱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增强国家意识、科学意识、劳动意识、审美意识。(2)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包括实践“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的教育。(3)全面发展教育,引导队员听党的话,争当四好少年。

全文阅读

数学课堂效率的提升策略

一、“教”与“学”的问题

正是讲学稿教学模式的出现改变了教师对教与学的观念。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的教学原则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师在进行课本内容的讲解之前应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让学生事先预习新课内容,试着计算课前预习题,再根据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详讲什么,略讲什么。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因此,教师应当有意识地留出更多的时间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且对学生的解题方法进行指导,全程组织和督促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其实,“讲学稿教学”并不神秘,各个环节都是传统的教学常规,只是让“学”走在“教”的前面。过去是教师先“讲”,学生再“学”,课堂是以教师为主、以讲为主,教师系统地传授知识;现在是学生先“学”,教师后“讲”,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以学为主,教师讲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可以看出,“讲学稿教学”不是不让教师“讲”,而是“讲”的次序和内容和传统教学比发生了变化,“讲”是在学生“学”的后面,内容不再以“系统”的形式呈现,是学生系统地学,教师重点地讲,因而“讲”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二、“共性”与“个性”的问题

从学校的角度讲,目前,学案式教学已被不少学校采用,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对学案式教学的特点和本质属性还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理解,尤其是学案导学的实施模式、方法等还需要各地实验学校在实验中进行探索、创造,使之臻于成熟。事实上学案导学只是一种科学的教学路径的建构,认同其核心理念的学校和教师完全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独具个性的实践。从教师的角度讲,集体备课是不是限制了自己的思维,事实上,我们的集体备课是体现的“讲学稿教学”的一些共性的东西。但是在讲学稿中,我们过去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思想、方法和规律必须要体现外,我们都应该留下一些二次备课的空间,供教师根据自己和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二次创造和开发。还要考虑在实施讲学稿教学环境下什么是教师“自己的东西”。

三、“讲学稿教学”不是刻板的套路

讲学稿教学给教师个体留下了广阔的个性空间。实际上,决定教师之间差异的恰恰是个性,生成性课堂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够熟练驾驭的,它对教师的素质有相当高的要求,它需要教师的高度敬业和不断学习。讲学稿的容量把握不好,普遍存在内容编排过多的倾向,有时编写得过于详细,也会无形增加讲学稿的容量,这方面还会束缚一些教师的教学风格和个性特征,影响一些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

四、“预设”与“生成”的问题

使用讲学稿这种教学模式,其实现目标的前提是教师对课程标准、考纲、教材和学生进行充分的研究,但是课堂并不是静态的。若只是为了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不顾课堂形势的变化,就无法顾及学生的学习需求,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明显和新课程理念不符。但是,若过分强调课堂的动态特性,则会走入另一个极端,导致教学失去目标,教师在课堂上信马由缰,教学毫无目的可言。因此,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时候应当使预设的目标与动态课堂的教学目标吻合。协调教学目标和课堂形势之间的平衡可以保证高质量的讲学稿教学,虽然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贴近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但课堂毕竟是动态生成的。若既定的目标和实际教学目标出现偏差,教师就应当视具体情况而作出调整,不然就脱离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某种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了压制,无法让学生充分体现其主体地位。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实际需要,对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和步骤进行调整,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提问作出反馈并及时做好教后记,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方便修改讲学稿。

全文阅读

导学案:课堂文化建设的有机载体

王建龙,天津市静海县实验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天津市教育科学学会理事;著有《高效教学》一书,主持教育部立项课题、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五”“十一五”规划课题等的研究工作,在《天津教育》等刊物上发表30余篇文章。

导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形象一点说,导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指南针。好的导学案能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因而,它能保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并逐步升华为一种学习能力和品质。导学案与传统的教案和讲稿不同。传统的教案或讲稿往往只考虑教师怎么讲,很少考虑学生怎么学;导学案则与之相反,它强调的是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线,按学生学习的全程来设计方案;导学案不仅强调学生的学,也不忽略教师的导,学生的学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最终实现学到什么程度的目标。所以,导学案是师生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其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静海县实验中学成立于2002年,确定了自主教育的办学理念,为了更好地实施学校的理念,教师们先后去了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郎口中学等学校学访。去东庐中学学访,第一次见到了讲学稿,感觉这对以往的教师备课是一个重大的变革。我们首先分析、探究了讲学稿背后的教育理念,认识到东庐中学在以学为本的道路上走得快也走得实在,为学生想得更多,体现教为学服务的程度更高。所以,我们学习借鉴了这一经验,因为,他们的办学思想与我校非常一致。但是,对讲学稿的名称我们却作了一番思考,感觉讲学稿在名称上突出的是教师的讲,教师的“先导”毕竟要落实到学生身上,要突出学生的学,因此,我们将讲学稿更名为导学稿,意欲突出“导”与“学”两个方面的功能,后来把导学稿改为“导学案”。由“稿”变“案”,是想让它既体现出不仅与导学稿有关,也是由教案发展而来。另外,导学案更加强调要体现我校的教学理念,在内容上也比导学稿更丰富了,譬如专门设置了“学法提示”与“教学反思”等。

经过几年对导学案的反复修改和使用,我们对导学案有了如下的深层认识。

第一,导学案表面上是一张纸,但是它承载了一个体系,包括教育思想、改革目标、教学原则、设计原则、课堂模式、学习过程的几重建构以及效果评价(达标程度的检测)等。

第二,导学案设计的理论依据。我们研制导学案的理论依据,一是布鲁纳的结构主义心理学,导学案是一个由不同要素“结构”而成的整体;二是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以及建构主义理论,操作是学习的主要方式,导学案就是学生学习的“操作物”;三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外因关系原理,内外因有机统一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导学案是把内外因结合起来的“媒介”。

从新课改的角度看,导学案的设计体现了三个理念:一是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二是探究是学生学习取得效果的有力途径,导学案是帮助学生探究的路线图。三是教师是引导者,导学案把教师的指导作用很好地展示给学生。

第三,导学案的价值目标。它是课程建设的表现形式。首先是对国家课程的有机建设,凸显方便学生学、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所以,一方面深度挖掘教材,另一方面解构与重建教学内容体系。这也正是“实验”内涵挖掘的所在。

全文阅读

浅议教学中讲学稿的设计原则

摘要:此次讲学稿研讨会办的别开生面,使笔者获益匪浅,更深化了对教无定法的认识。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讲学稿首先应注重文本的根基作用;其次要加强讲学稿的人性化与实践化训练,从而做到精细的因材施教,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最后也要重视讲学稿的导向性、时效性等,以便更好地服务学生,生动课堂。

关键词:讲学稿;文本;人性化;实践化;导向性

中图分类号:G423.2

正所谓教无定法,教学的形式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于是乎目标教学法,杜郎口中学"10+35"课堂模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等应运而出,尤其是南京溧水东庐中学的讲学稿脱颖而出,成为教学中的一朵奇葩,其影响之大,运用地域之广,着实令人叹服。

此次去东庐中学学习,参加扬州文津中学主办的讲学稿研讨会,各位专家的几个教学观点让我醍醐灌顶,如:"从课本中来,到学生中去。""教学内容要个性化解读,要打造个性化教师。""没有教的学是自学,没有学的教是独白。""学习要有效率,效果,效应,效益。""教师要站得住讲台,站得稳讲台"等。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通过讲学稿异彩纷呈的同课异构的观摩课,专家精辟幽默的点评,及文津中学导学稿"四导四学"详细的经验介绍,我对讲学稿有以下几点设计原则:

1.讲学稿应尊重文本

文本与讲学稿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朱熹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讲学稿的编写与教学必须基于文本,不能做舍本逐末的赔本生意。这在实践中,有很多教师将教科书与讲学稿生生割裂,先上教材再上讲学稿,讲学稿活脱脱变成了习题集,没有达到讲学稿"减负"的初衷,相反变成了学生的包袱,一提讲学稿老师厌烦,学生苦恼,这违背了讲学稿的初衷--讲学稿是文本的一个载体。徐燕谋说"柏木无根,生意无从发端"。教科书是讲学稿的根。

2.讲学稿的人性化与实践化

全文阅读

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计划

2013年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的总思路是:围绕全市环保重点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全力为我市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服务。其主要工作如下:

一、深化全民环境宣传教育行动

宣传贯彻党的十精神,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的十对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要求,广泛、深入地宣传生态文明建设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提升全民环境意识,营造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的氛围。各县区全年要举办1—2期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培训班,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1、进一步深化《市全民环境宣传教育实施意见》,实施全民环境宣传教育行动。以乡镇(街道)社区为中心,各县区在制定落实年度全民环境宣传教育目标计划的基础上,选择2-3个环保问题集中的乡镇(街道)社区,以建立健全乡镇(街道)社区环保机构、宣传网络,有组织的举办讲座、发放环保宣传资料,搭建公众参与环保、民意反馈的平台,开展全民环境宣传教育试点。

同时,结合环保“六进”(即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各县区选择3-5家企事业单位开展全民环境宣传教育试点,推动工业园区、企业和学校、社会组织,共同开展全民环境宣传教育行动,促进全民环境宣传教育行动计划的规范化开展。

2、深化绿色创建工程。开展“四创建”(即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环境友好型企业和环境教育基地)活动,以生态市创建为总目标,各县区要进一步推进县区级绿色工程,编制完成“四创建”工作目标和年度计划。年内,各县区创建1所省级、3所市级绿色学校,鼓励条件具备的学校申报国家“绿旗学校”;同时,完成创建1家省级绿色社区,2家市级绿色社区,鼓励条件具备的社区、家庭开展省级绿色家庭创建;并创建1—2个市级或省级环境教育基地。

在市环保局完成环境友好型企业创建办法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适时开展环境友好型企业创建工作。同时以生态市文明建设为目标,举办“生态文明在港城”企业环保讲座活动,全面推进企业内部环境管理水平提高,引导企业内部开展环保知识培训,推进企业共建生态文明。

二、加强环境环境舆论的引导和监督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