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生成长论文

医生成长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湖湘地方医学研究概述

【关键词】湖湘文化;医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CR-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007—8517(2012)10—0023—02

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是绚丽多彩的区域文化。有着“山水湖南,人文湘楚”之美誉的湖南,在湖湘医学研究方面,学者们分别对湖湘医家医著、湖湘中医文化、湖湘道地药材和湖湘民族医药等内容进行了整理研究,出版和发表了相关的著作及学术论文,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将湖湘医学研究近况概述如下。

1 湖湘医家医著的研究

1986-1989年禹新初零星整理了部分湖湘医籍,继而曾勇系统收集了自先秦迄今二千多年来湖南医学著作480种,出土医书14种,及历代正史、野史、地方志书、医史专著、人物传记、笔记杂说等数百卷中的有关内容著成《湘医源流论》。书分渊源、学术、人物、医籍四篇,研究湖南医学源流;由湖南省卫生厅组织专家组编出版了大型中医古籍丛书《湖湘名医典籍精华》,该书精选了湖南历代名医的著作100余部汇编而成,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内容囊括了内经、伤寒、金匮、诊法、医案、医话、养生、杂录等各方面,涉猎内容十分广泛,堪称湖湘医学之大成。

潘远根按历史发展的进程,探讨了湖湘医学发展的脉络。先秦时期,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即可看到湖湘医学的兴盛。其后汉末长沙太守张仲景一部《伤寒杂病论》又为湖湘医学增色。晋唐时期,湖湘医学走入低谷,而后又起于宋元,盛于明清。易法银等收集考证了有关史志、医籍及著述,共录民国前之湖湘名医666人,编著成《湖湘名中医略传》,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取存著作者68人,分“生平简介”、“医籍简介”和“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三部分,以显示湖湘医学的繁荣;中篇按朝代之序辑与民国前湖湘名医有关之史志文献,以示湖湘名医之辈出,下篇将与湖湘中医有着密切关系的《马王堆医书》、医圣张仲景、炎帝神农氏、药王孙思邈作一概述。张璐砾收集了散落的文献,探讨了刘月恒《生草药性方谱》的学术特色。万胜等认为湖湘中医文献具有历史悠久、著述浩繁、内容丰富、收藏分散的特点,是湖湘中医学术继承与创新的基础,并对当代湖湘五大名医李聪甫、刘炳凡、夏度衡、谭日强和欧阳锜的学术思想进行总结。

在湖湘医家妇科学方面,魏飞跃等选取清代湘籍医家妇产科代表作中的实例,挖掘出医家们不仅具有在治疗上强调护胃健脾、处方时师古意而用药灵活、善于通过“随症用引”,而且其著作常以注重实用、要言不烦见长。在湖湘医学伤寒论研究方面,刘仙菊通过文献整理,提出了“湖湘仲景学说”的概念,认为湖湘大地为仲景学说的发祥之地,亦是湖湘仲景学说的起源之地,湖湘医家在注解《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时精究考据,尊重经旨,提“相体辨治”,完善体质学说。

2 湖湘医学文化的研究

全文阅读

浅析传统医德在中医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

摘 要:中国传统医德既是我国思想文化的精髓、重要的文明积淀,又作为一种指导方法对医学生职业信念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丰富的内涵为中医院校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育人方法。同时,中医药事业在注重道德教化和崇尚纲常伦理文化氛围中孕育出源远流长的优秀医德文化。时至今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种优秀思想的育人作用在中医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医德 中医院校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课 题:本文系河南中医学院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4JPXM26。

一、传统医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

1.发挥传统医德的思想教育功能

发掘、利用既成的传统医德中的文化产品,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灿烂的中医文化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发掘中医传统文化中包含的思想、道德、人格因素,运用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达到育人的目的。比如唐代医学大家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以及历代医家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人格的光辉。中医院校可以以此为载体,开展中医历史名人欣赏等文化活动,学习他们的优良品质,砥砺人格,使学生在欣赏、观看的过程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2.通过中医传统文化的建设教育人

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文化建设中去,通过中医传统文化的建设过程感染人、教育人。我国的校园文化,既通过图书馆、博物馆、课余活动等文化事业表现出来,又通过自身院校的专业优势如中医传统文化建设、中医名人录、中医名人雕塑等形式表现出来。这种文化形式与中医院校大学生的关系非常密切,对大学生精神需求的满足和精神世界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而,有必要加大中医文化的建设力度,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包括上述形式在内的文化建设中去,使中医院校医学生不知不觉间受到思想政治教育。

全文阅读

我国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我国近10余年的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研究状况,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国正式发表的中医药系统生物学文献进行检索和筛选,分别从年度变化、地区分布、研究机构、来源期刊、研究领域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我国中医药系统生物学文献总量呈上升趋势,研究主要分布于中药化学物质组学、中医药基因组学、中医药蛋白质组学、中医药代谢组学和中医药信息学等领域,北京、广东、上海等地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结论 我国对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文献呈逐年上升趋势,对该学科的认识不断提高。

关键词:中医药;系统生物学;发展动态;文献计量学

中图分类号:R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4-0013-04

系统生物学是研究一个生物系统中所有组成成分(基因、蛋白质、代谢物等)的构成,以及在特定条件,如遗传的、环境的因素变化时,分析这些组分间相互关系的学科[1]。中医药同样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中医药传统理论最具特色的就是“整体观”、“动态观”、“辨证观”,与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思路不谋而合。积极引入系统生物学等新思路新方法,将可能成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探索的一个突破口[2]。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我国中医药系统生物学领域相关文献从年度变化、地区分布、研究机构、来源期刊、研究领域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纳入分析的文献来自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DF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MFD)。

1.2 检索策略

全文阅读

试论中医药高专开展乡土文化教育探索

作者:苏绪林 余甘霖 陈代斌

【论文关键词】乡土文化 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教育 高职高专

【论文摘要】中医药高专院校以培养乡土中医药人才为己任,在中医药高专因各种原因淡化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况下,,指出中医药高专人才应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和医学人文素质。各地乡土文化是祖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富含中医药文化,中医药高专开展乡土文化教育有利于培养热爱家乡、热爱中医的实用中医人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大地,每一方圣土都有着成千上百年的文化积淀,这些文化因素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医药文化作为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它自然而然地渗透于每一寸乡土。乡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将乡土文化融入到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之中,有助于培养热爱家乡、热爱中医的实用中医人才。

1中医药高专以培养“乡土中医药人才”为己任

中医药高专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当地城镇社区和农村基层培养专科层次的实用中医药人才。中医药高专院校的多数学生从故乡来,学成后又回到故乡去反哺于故乡。所以,中医药高专教育主要是培养愿意到基层去,能为本土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乡土中医药人才”,简称“下得去、用得上的中医人才”。

2中医药高专应加强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教育

在高职高专教育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注重技能培养”的影响下,加上学制短,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交叉教学,生源素质较差等原因,中医药高专院校很少注重给学生喂养优秀传统文化的食粮,易使当代青少年学生错误地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产生功利主义思想。尤其是在“就业就是一切”指挥棒的指挥下,有些中医药院校更是舍弃了“人文”传统,“把大学降低到市场经济的附属地位,市场需要什么,大学便做什么,一种产销对路,短、平、快的人才培养模式悄然形成”

全文阅读

2006~SCIE数据库收录扬州地区二、三级医院科技论文的统计分析

摘要:对SCIE数据库2006~2012年收录扬州地区二、三级医院的科技论文,从数量、质量、学科分布等角度统计分析,探讨该地区近年来医学科研水平和学术发展情况,并提出科技管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建议,以促进该地区医疗卫生事业更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SCIE数据库;扬州;统计分析

Abstract:For database from 2006 to 2012 collected by SCIE Yangzhou region of secondary and tertiary hospitals of scientific papers,from the aspects of quantity,quality,subject distribution statistical analysis,to explore the region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and academic situation,and puts forward management,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o on,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and health undertakings in the region more healthy.

Key words:SCIE database;Yangzhou;Statistical analysis

医学科研论文是记录医学科研成果的主要载体,是反映医疗科研机构影响力与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1]。统计分析医院发表的科技论文,有助于了解医院的整体诊疗技术水平、医学科研水平,对促进学科发展、增强医院科研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SCIE(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科学引文索引)的扩展版,是由美国汤森路透科技集团出版的大型综合性引文检索数据库,它收录报道并标引了数学、物理学、化学、医学、生物科学等150多个学科领域约8700种重要期刊所发表的论文信息。SCIE数据库被公认为世界范围内最权威的覆盖学科面广,源期刊筛选标准严格,是国际通行的一种对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成果进行评价的比较客观、定量和易操作的指标[2]。本文对SCIE数据库2006~2012年收录扬州地区二、三级医院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旨反映扬州地区二、三级医院的科研现状及趋势,为推动该地区医学科研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1资料与方法

选择SCIE数据库,检索字段选择地址,分别以"地址=yangzhou same hosp"、"地址=jiangdu same hosp"、"地址=gaoyou same hosp"、"地址=baoying same hosp",文献类型选择Article、Review、Letter和Editorial,入库时间选择2006~2012年进行检索。结果筛选去除含有扬州名称但非扬州地区的医院,如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州医院、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南通医院等。

2结果与分析

全文阅读

目的论视角下的中医病理术语翻译探究

摘 要: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作为理论依据,分析目前我国中医病理术语翻译现状,探讨了中医病理术语翻译中译语混乱、译语冗长、释义不明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对规范中医病理术语的翻译提供启示。

关键词:翻译 目的论 中医病理术语

一、引言

随着中西医学界交流的不断深入,中医文献翻译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中医不同于西医,它有着内在的独特的理论体系,如何将中医文献翻译准确,使外国人明白和正确理解中医内容,这便是当今翻译界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目的论的提出拓宽了翻译理论研究的领域,为译者在中医资料翻译实践中提供了灵活翻译的理论指导。本文旨在从目的论的视角探究中医病理术语的翻译。

二、中医翻译现状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中医越来越引起外国人的兴趣,因此中国众多学者试图将中医文献资料翻译成外语,以促进中外医学界的交流。然而,从目前情况看,中医翻译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中医术语的翻译。正如国家科技名词术语审定委员会中医委员会委员李照国所说:“中医翻译的核心问题至少在目前是名词术语的翻译。”[1]“中医名词术语的翻译现状可概括为三个方面:译语混乱、译语冗长、释义不明。”[2] 信手翻阅我国几部主要的汉译英中医词典,比较同一病理术语的译文,人们往往不难发现,中医病理术语翻译亦存在上述问题。

(一)译语混乱

最近三十年来,在我国中医界影响力较大的三部汉英中医词典,当属广东科技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汉英中医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汉英双解中医辞典》以及湖南科技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汉英中医词典》,三部汉译英中医词典出版的时间分别相隔10年左右。通过比较三部词典对同一术语的翻译,我们发现三个不同的版本。例如:

全文阅读

回医回药迎来发展的新契机

2009中国(宁夏)回商大会回医回药产业发展论坛暨项目洽谈会8月19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开幕。来自全国的知名医学专家、学者及医药企业界代表齐聚“中国回族之乡”,共商回族医药产业发展大计。本次论坛以传承回医回药、加强对外交流、共享文明成果为主题,旨在传承回医回药,进一步弘扬和繁荣中国传统民族医药文化,挖掘和培育回族医药品牌,推动回族医药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专家们在论坛上做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和学术报告,为回族医药及我国民族医药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诸国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国中医协会会长房书亭,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张乐琴等出席了论坛。

回医回药是中国民族医药的一朵奇葩,是阿拉伯伊斯兰医学于中世纪后叶随中亚、西亚穆斯林大批迁徙到中国后输入,并在长期的发展中与中国传统医学文化交融、结合的过程中形成的,是注重临床实践的一门医学。但是,一些当代医药专家学者也发现,他们只有在古典文献中才能找到回族医药在几百年前的神州大地上的灿烂历史,甚至一些长期生活在宁夏的回族人也很少听说回医,更别说用回医看病了。

20世纪80年代后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回族医药的基础研究迎来了春暖花开的季节。

1989年,宁夏中医药学会在全国率先成立回族医药研究会,开始回族医学研究:1995年,宁夏首家民办性质的回族中医药研究机构――固原地区中医研究所开办;1996年,宁夏中医药学会组织专家分赴全国多地,收集史料、文献、药方,编纂出版两部专著。1997年,宁夏中医院成立“回族医药研究所”,从事文献的整理和研究;2001年起,宁夏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学者对现存回族医药文献进行大规模挖掘整理,整理编写《中国回族医药》、《回药本草》等5部书籍。宁夏医学院编撰出版《回族医学简史》、《回族医药保健》、《回族医学基础理论》等8本教材。

通过近年的发展,回族医药虽然取得了一定发展,但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

宁夏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宁夏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忠和在论坛上说,目前回医回药发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由于历史原因,回族医药发掘、整理与研究起步晚、起点低,高层次的回族医药专业人员、研究人员短缺,回族医药目前尚未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医药体系,回医药文献资料较为匮乏等。因此,王忠和建议,应加快回族医药的研究开发,开展回族医药基础理论研究,开展回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的临床研究和应用,加强回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回族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政府资金引导和支持,通过组织实施重大专项回族医药研发项目,支持回族医药科技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项目;进一步完善加快回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此外,就回族医药如何发扬光大的问题,回族医学专家陈垄说:“回族医药是中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疑难病症的治疗上有独特之法。只有将回族医药投入市场,才能将回族医药发扬光大。”

全文阅读

基层医生撰写下的医学论文

1要的医学实践

医学论文种类繁多,有基础研究方面,有临床医学方面,也有卫生理论方面等。不论哪种医学论文,理论绝对离不开实践。查阅各种医学期刊,尤其是经常的作者大多是有一定资历和经验者,因为这些作者,长期或较长时间均在从事各类医学活动。而年轻经验缺乏的基层医生,急于撰写医学论文,往往难以发表。因此,年轻基础医生应打好基础而后再撰写论文。

2自信心及恒心

基层医生对撰写论文,往往具有一种畏难心理,一种神秘感,能否打破这种感和畏难心理,是基层医生撰写论文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充满自信才会有好的论文产生。此外,基层医生撰写论文还应具备持久恒心,不要一挫便馁。不断在投稿中寻找差距,总结经验,才会做到得心应手。量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引起质变,这是辨证唯物理论的基本论点之一。

3正确选题

正确选题是基层医生撰写论文的核心条件,相对大医院的医生来说,正确选题的问题较之更重要。一种疾病的观察与治疗,基层医生一年中可能遇到的数量相对较少,如果选题不正确,对基层医生来说则难上加难。因此,选题要新。新颖这两个字内容颇多,其中熟练地掌握所选题目国内外(主要是国内)的概况、动态和进展是关键。这需要日积月累,长年钻研业务及阅读杂志才能做到。

4正确选刊

国内各种医学期刊有很多种,正确选刊对基层医生成为重要。一是所写论文要实事求是,对自己的作品估计过高是基层医生尤其是初学写论文者的通病,如无国内罕见仅见的成果或发现,一般不应投寄知名度高有影响的大杂志。二是选择门户偏见较少,常刊载基层医生论文的期刊。因此,基层医生撰写,选择杂志也是重要条件。

全文阅读

岭南医学文献特点

【摘要】本文在查阅大量民国时期岭南医学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这一时期的岭南医学文献具有承前启后、注重实践、形式多样、临床分类清晰及引进自然科学成果等特点,从一个侧面展示出岭南医学是祖国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中医文献岭南医学特点民国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素问·异法方宜论》就认识到“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所聚也”。根据中医“天人合一”的思想,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人群,由于生活习惯、人群体质的差异,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临床证候和防治方法有其特殊性,形成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医家风格和医疗特色。岭南医学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建成于1924年,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建校的基础,该校所收藏的民国时期岭南中医文献比较齐全,这部分藏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国时期岭南中医的学术思想和发展水平,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笔者近年来在整理这部分藏书的同时,总结了这一时期岭南医学文献的特点。

承前启后,理论水平不断提高

民国时期,中医著述沿自清代以来的特点,重视对古典医籍整理研究,并在理论上有所提高。对于《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古籍,不是原本照搬,而是经过系统整理及收集后世各家之说而予以补充,具有一定的革新精神。如陈伯坛的《读过伤寒论》林清珊序云:“仲景书必跳出旁门可读,……先生收回唐宋以后之原书还诸仲景,而仲景不亡。其编曰《读过伤寒论》,不读则拾人牙慧,……是书乃伤寒论之文谰,先生即张仲景之书记,两本书若作一本读,则此解如蔓藤,觉有伤寒论为之前,是书宜今亦宜古。”[1]在近代教育体系确立之后,以一部经典、一家注疏作为教材的传统方法已不能适应,必须适应发展需求,将中医典籍的研究与新式教育体系相结合。对中医理论不仅作系统的整理,而且联系实际,去粗取精,进行发挥和提高。如卢朋著的《药物学讲义》务在“博取众说,去其重复,撷其英华,发挥药性之本能,提挈药用之纲要,……又益以各种医书,补其未备,旁及西说,作借镜焉”[2],尽量采用各家之长,以启迪思路。

注重实践,结合临床总结经验

岭南医家一直非常重视医疗实践的有效性,不尚空谈。重临床、务实际这是一种优良的医学学风,但这也使岭南医家不擅总结经验,并将其上升为理论,故在全国范围影响较小。民国时期广东中医学校的兴起,促使老中医总结自己多年临床经验,将其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如岭南骨伤科素有优良传统,其以精确的理伤手法、独特的固定方法以及行之有效的伤科用药著称于世。但近代广东骨伤科名医大多尚武,对医学理论探讨较少,伤科学著作甚少,其丰富的各种理伤手法,或散记载于其他医籍中,或在民间流传,一直未能归纳总结、整理提高。近代岭南著名骨伤科医家管季耀认为:“我中国驳骨一科,其术之妙,其药之效,其技之能,有不驾乎外国者哉?果能于各科之中,合中西医学,舍其短而取其长,细心研究,使我国四千余年至精至微之医药学,发明而广大之。”[3]“因将三世所历试不爽妙要灵方,编成课本,综其大纲,详其节目,俾学者有所循序焉。”[4]于1929年编撰的《伤科学讲义》,把骨伤经验上升为理论,填补了岭南,乃至全国在这一方面的空白。

全文阅读

中医临床教育应遵循师承之道

摘要:中医药人才在当今社会稀缺,这跟我们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对于中医药院校学生的培养,要培养他们的中医思维方式、多跟师临证、摒弃名利思想,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深入了解中医,更有益于重振中医雄风、培养高质量的中医药人才。而中医药的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师承教育,所以研究中医传承规律和传承模式,对造就新一代名中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师承教育;中医特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154-03

在中医药院校教育之前,中医药人才培养最主要的形式就是师承教育。“古之学者必有师”,师承教育的最大特点是以临证为本,融理论教学与临证实践于一体,寓学术的耳濡目染于生活的点滴之中,使学生慢慢感悟中医的内涵以及老师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注重继承传统中医药精髓。自我国创办中医学院以来,中医教育逐渐步入学院教育模式,中医的现代学院教育,采用批量生产的方式培养学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培养了一定数量的中医人才,但由于中医本身的特殊性,中医的望、闻、问、切等诊疗技能需通过长期临症揣摩,积累经验,才能心领神会,得心应手,学生在学校所学理论仅限于识背阶段,真正在临床实践时却成为纸上谈兵的学问,不能活学活用,很难领悟中医文化的精髓。

研究中医传承规律和传承模式,对探索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模式、科学管理、合理使用,实现中医药人才的良性循环,从中医学的学科特点来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中医的信心

中医属黑匣子理论,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即可确诊病情,并处方用药,看似简单、却玄之又玄的理论令很多西医难以认同。西医讲求用数据证明,用实验证实,而中医属经验医学,经过几千年的淘炼,已自成体系,在治疗人类疾病过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但现代中医院中,往往看到的也是开着西药,打着吊针的中医居多,纯正的中医少之又少,面对如此中医西化的窘况,如何才能树立学生对中医的信心,甘心选择中医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呢?邓铁涛老先生曾谈到:“中医教育的危机从根本上说就是信心的危机。中医教育最大的失败就是没有能够解决学生的信心问题。”当西医面对非典束手无措时,当瘟疫横行、百姓遭殃时,我国名老中医以其独特的辩证、精准的方药往往可立起沉疴,救命于危难之时,不仅发挥了中医的传统特色和卓越疗效,也为年轻一代中医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增强他们学好中医的信念。

二、有利于传承中医经典文化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