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一曲相思歌词

一曲相思歌词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论古诗词艺术歌曲《红豆词》的美学特点

摘要: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是中华民族最灿烂的传统文化之一,用诗词歌赋谱写出的歌曲既传承和发展了古诗词的文化意蕴,又丰富了艺术歌曲的文学内涵。本文从新的角度对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定义,分类进行理论梳理,并且探究中国著名作曲家刘雪庵先生的艺术歌曲《红豆词》的审美意境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红豆词》;意境美;韵律美

一、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定义

何谓“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第一部用文字记录流传在民间的歌曲诗歌总集,很早就将诗歌与音乐进行了结合,但是由于歌曲大都是即兴演唱,没有很好的记谱方法,所以在流传的过程中没有将音乐旋律很好地记录下来,只留下诗歌。然而,19世纪以来,随着西方音乐文化大规模的涌入,艺术歌曲在中国近代也得到了复兴。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就是将中国的古诗词与西方艺术歌曲的形式进行交融,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的作曲技法相结合。

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分类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类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中国古代的琴歌和唐宋的词调音乐,比如《高山》、《流水》、《霓裳羽衣曲》等。另一类是近代以来,将中国的民族音乐元素与西方的传统作曲方式相结合谱写出的带有中国风味的艺术歌曲,比如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她》、刘雪庵的《红豆词》等等,而本文所研究的艺术歌曲《红豆词》是20世纪30-40年代,著名作曲家刘雪庵先生根据《红楼梦》中贾宝玉所唱《红豆》的歌词进行作曲,采用了西方传统的作曲技法与中国的传统的五声调式相融合谱写成。

三、古诗词艺术歌曲《红豆词》的美学特点

1、韵律美1)歌词结构美。中国的古诗词是讲究韵律美的文学,注重押韵。张璐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之美学特征》1一文中指出:“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歌词直接影响歌曲的旋律的走向和节奏的处理:字的“平仄”和音高、旋律走向相呼应,而诗句的平仄押韵又是歌曲节奏的创作依据。”而贾宝玉在《红楼梦》中第二十八回:“蒋雨涵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应冯紫英之召,对歌罚酒所唱《红豆》一曲: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立金波--噎满喉;瞧不见--镜里--花容瘦;展不开--眉头;捱不明--更漏;呀!恰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这是一首吟唱爱情的歌曲,歌词文字之间流露出一股婉转哀怨的情调。连续十个排比句的运用,形成了一种特定的结构形式。其中,第一、二、三句是“3+4+3”的十字节奏形式,比如“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歌词乐句长短不一,注重押韵,更加有助于演唱者注重对歌曲意境的把握,抒发内心的情感。2)旋律美。旋律也称曲调,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也是一种反应人们内心感受的艺术语言。2刘雪庵先生的歌曲《红豆词》,歌词选自《红楼梦》,旋律优美。从上图的五线谱上可以看出,《红豆词》的旋律线条比较平稳,歌词与旋律线条相结合,全曲采用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它的旋律优美,在音调的创作上多采用模进和装饰音等手法;并以小字二组e开头,旋律具有朴实,平缓的特点,突出中国古诗词的古典民族风味,体现出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中国风味”。3)曲式美。在乐曲结构上,他采用了再现二部曲式,首句点出了全曲的爱情主题,节奏整齐,旋律变化不大,重在抒发内心的情绪。具体的结构图示为:A段:a(2)+a’(2)+b(2)+b’(2)+b’’(2)+a’’(2);B段:c(2)+c’(2)+插入句(2)+a(2)+a’(2);从插入句反复一次,加强了尾句。曲式结构整体上呈现出起承转合的中国式思维特点,与歌词紧密结合。本曲调性为降E羽调,A段基本上由2个小节的乐句构成,B段的第一句与A段的首句进行了一个对比,后面则是再现,也是由2个小节的乐句构成,整个曲式结构跟诗词做到了很好的结合。2、意境美什么是“意境”?简单说来,意境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1)歌曲的意境美。《红豆词》歌词取自《红楼梦》,“红豆”即相思豆,诗歌中常用“红豆”代指相思,而在《红豆词》中则借指血泪。首句“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门见山,点出了全曲的爱情主题。“开不完”、“睡不稳”二句意指痛苦的相思之情年复一年;"忘不了"等五句描绘了贾宝玉因爱而引起的新仇旧恨,食不下咽,镜容消瘦。尾句又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难以割舍喻为青山隐隐、绿水悠悠。全曲用“红豆”、“春柳”、“春花”、“纱窗”等意象,塑造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让听者在歌声中产生无限的遐想,体会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细腻情感和凄美的爱情,令人回味无穷,沉浸于此。2)演唱的意境美。整首歌曲重在抒发歌词语句流露出的相思愁苦之情。因此,《红豆词》所言所诉,决非尽是诗情画意,而包含痛苦与伤感的呈诉,所以演唱表现,就得需要演唱者对歌词意境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善于抓住贾宝玉对林黛玉相思的细腻情感,方能体会其中的意念,然后才能表达出歌曲的意境。所以,对于古诗词艺术歌曲《红豆词》,它的演唱就要根据乐曲情绪的发展、节奏以及歌词与音乐结合中的强弱要求,表现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要求演唱者对《红楼梦》和古诗词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充分领悟歌词与旋律相结合的意境,以及表达作者内心的含蓄情感,才能充分体现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文学内涵,从而传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现东方文化独有的艺术魅力。

全文阅读

马思聪古诗词艺术歌曲浅探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诗、乐结合的音乐体裁,它以洗练的语言、幽远的意境、深邃的内涵,传达着中国文化特有的神韵。马思聪作为中国现代音乐史上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虽然其创作长处不在于此,但其艺术歌曲作品却表现出惊人的表现力。通过对马思聪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分析和比照,可揭示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内在本质规律。马思聪;古诗词;艺术歌曲J605A-0142-03 艺术歌曲是一种具有高雅格调、优美旋律、深邃内涵、完美结构、精巧伴奏、词曲配合恰到好处等众多优点集于一身的歌曲题材。艺术歌曲作为一种音乐题材,它与其他歌曲相区别的特征有以下几点:其一,艺术歌曲将音乐的伴奏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这类歌曲的伴奏乐器一般由钢琴担任。其二,艺术歌曲的旋律基本上优美动听,歌词与曲调的结合十分的紧密,节奏自由活泼但不夸张,和声曲式丰富饱满却很严谨,以此来勾勒出歌曲的意境之美、情调气氛之妙、传情达意之恰如其分。其三,我国艺术歌曲的歌词,一般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抒情性,很多是采用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诗人、文学家、散文家的作品,借以表达歌曲的情趣,表现作品的核心情感以及创作者的内心世界。艺术歌曲通过歌曲的形象性表达,完成了创作者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统一、歌词形式与表达内容的统一以及作品个性与共性的统一结合。

一、马思聪简介

马思聪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家,他于1912年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12岁时跟随其哥哥到法国,次年考入南锡音乐学院并跟随巴黎国立歌剧院小提琴首席Paul Oberdoeffer(奥别多菲尔)先生主修小提琴,1928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深造,1930年跟随作曲家Binembaum(毕能鹏)学习作曲,深得毕先生的真传,1932年回国在广州与音乐家陈洪先生共同创办了“私立广州音乐院”,1933年他被任命为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音乐系讲师,1937~1938年创作出了举世闻名的两首小提琴独奏曲《绥远回旋曲》(第一回旋曲)和《内蒙古组曲》。1937年到广东的中山大学任教,后因抗日战争爆发,学校迁到了云南。1939年马思聪到重庆,于1940年5月担任新建立的“中华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1945年10月他担任贵州省艺术馆馆长。1947年,马思聪任香港中华音乐学院院长,完成《祖国大合唱》的创作。次年的夏天,马思聪完成《春天大合唱》的创作工作。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7月,马思聪被选为全国音协副主席;同年9月,马思聪作为全国文联代表,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0月1日,出席天安门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典仪式,就此马思聪创作了《欢喜组曲》。同年12月18日,马思聪随出访苏联,归国后,被政务院任命为中央音乐学院院长,时年37岁。后因1966年爆发,马思聪全家迁往美国,于1987年逝世于费城。

马思聪先生在小提琴音乐创作和演奏方面的贡献,可以说奠定了中国这类音乐创作与演奏的基础。但是,除此以外,马思聪先生在古诗词独唱歌曲、合唱、歌剧和钢琴音乐创作诸方面,也表现出惊人的能力。马思聪在“”后,客居美国期间,给古诗词歌曲谱曲的有《李白诗六首》 《唐诗八首》。“抗战”时期,马思聪先后创作了抗日歌曲二十多首,像《不是死,是永生》 《控诉》 《自由的号声》;大型的声乐合唱歌曲创作也是马思聪音乐创作的重要部分,像《民主大合唱》 《祖国大合唱》 《抛锚大合唱》和《春天大合唱》以及未完成的《石鼓大合唱》等等。

二、马思聪古诗词艺术歌曲分析

沃尔夫认为:艺术歌曲是“诗歌与音乐的融合,诗歌是作曲家音乐灵感的源泉”。①马思聪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领域也颇有建树。他尤其喜爱李白的诗作,在触及人生百态,豪放飘逸的同时兼有含蓄的思致。在谱曲上,囿于不知其格调,因而参照宋代白石道人曲谱的格调来创作。钢琴伴奏方面,则按照艺术歌曲的写法,“着重于表达每首诗中的气氛与境界。”②

其音乐创作晚期,马思聪在异国他乡怀着思念故土之情,借由中国古诗词创作了两部艺术歌曲集《李白诗六首》和《唐诗八首》。③其歌曲句法规整、篇幅较小,在创作技法上,旋律以中国五声调式为主,并借鉴西方现代作曲“意象派”技法,如倒字现象、频繁运用转调、离调手法,体现了中国音乐的古朴风韵,散发出一种浪漫主义气息。

〖=DM2(〗《将进酒》情绪激越高涨,大跳式波浪型旋律,重复音在顺风式节奏型上反复出现,叹尽人生苦闷惆怅之情。词曲倒字现象,如“似雪” “我材”二词,与语调相背,采用上翻五度手法,刻意将其在高音突出,有意识地强调诗词所要表达的内在寓意。

全文阅读

论歌曲中音乐与文学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J6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1)12-0000-01

摘 要:歌曲是文学和音乐相结合的产物,对歌曲中音乐与文学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感悟歌曲中的情感、哲理等等。

关键词:歌曲音乐文学关系

音乐是文学思想的拓展和延伸,文学又是对音乐艺术的解读和诠释。作为两种不同却又十分相近的艺术表现形式,我们常常能从文学作品中感受到字里行间的音韵美,又能在音乐的律动中,通过听觉感受对文学形式加以解读和诠释,感受文学的哲理性思想。不仅如此,音乐和文学有很多时候还是被结合在一起,统一在某一个新的艺术作品之中,例如歌曲、电影、广播影视作品等等。“词曲联袂亦为歌”。音乐和文学水融、完美结合,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恐怕非歌曲莫属。

歌曲,顾名思义是由“词”和“曲”两个部分组成的。词是歌者“说”的部分,它也是文字的,文学的;曲则是乐曲,它当然是音乐的。“词”和“曲”结合在一起便组成了一首完整的歌曲。

词是歌曲作品的基础,它饱含着词作者的情感,是词作者对人生的一种感悟。一首好的歌曲,歌词基本上都是优美的诗歌,动人的故事,富有哲理的人生真谛等等。而乐曲,则是曲作者在理解了歌词深刻内涵的基础之上,加上自己的情感并以音乐的形式极力烘托、升华表现歌词的进一步情感表达。使歌曲的文学表达得以拓展和延伸,从而达到传导情感、烘托意境、深化主题、增强歌曲感染力的目的。词、曲这两种情感叠加起来,便成就了歌曲。

尽管歌曲是文学和音乐相结合的产物,但它更多的具有音乐的属性。因为歌曲的主要传导方式是声音,人们多是用听觉来感知它的。仅有谱面上的歌曲,还不能算作是一首完整的、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谱面上的歌曲创作完成以后,必须要被人演唱,成为有声的艺术形式才能使其最终具有鲜活的生命。

演唱,则是演唱者在理解了词、曲的含义和情感,甚至歌词的历史文化背景之后,再加上自己对歌曲的诠释和情感的表达,给歌曲注入新鲜的血液和生命的活力,使其成为一个灵动的艺术作品。

全文阅读

歌曲《春思曲》的演唱分析

摘要:黄自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黄自的艺术歌曲在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他的艺术歌曲创作为后来艺术歌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对歌曲《春思曲》的创作背景的研究,曲试结构简要的阐述了一个优秀的声乐专业学生该如何从吐字、咬字、气息及情感表达等歌唱技巧的控制来更好的演唱这首作品,表现出这首歌曲的艺术内涵,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

关键词:黄自;创作背景;演唱技巧;情感表达

一、《春思曲》曲作者简介

黄自(1904-1938),字今吾,中国近现代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出生于江苏省川沙县。他是中国艺术歌曲史上最深远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之一。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这也为他以后的音乐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1916入北京清华学校读书,他在那里开始了有关音乐的学习,并且开始接触西方音乐。1928年,转入到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学习作曲,第二年毕业,获得音乐学士学位。1929年6月,黄自回到中国,并定居上海开始长达八年的任教生涯,任上海沪江大学音乐系教授积极致力于社会音乐教育。曾先后主编《音乐杂志》和《新夜报・音乐周刊》,创办上海管弦乐团,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在他任教期间他以广博的知识以及认真的负责的态度深获学生们的喜爱。

二、艺术歌曲《春思曲》创作背景

《春思曲》创作于1932年,是黄自从外留学多年回到中国时任上海国立音专教导主任和作曲理论教授期间创作的,这是一首抒情性的独唱歌曲,韦瀚章词、黄自谱曲。词作者韦瀚章所创作的词典雅精致,优美和谐,富有韵律,耐人寻味,深受黄自的喜爱,黄自很多次运用韦瀚章的词创作歌曲。他曾受过较好的欧洲古典与浪漫派传统音乐的熏陶,比较偏重于严谨的创作技法,采用含蓄细腻的情感,《春思曲》这首歌是根据歌词的要求进行谱曲的,作者黄自进行了大胆的创作构思和精心的设计,并且有意识的发挥声乐技巧并充分注意词意与曲调相结合,与钢琴伴奏高度相融合。体现了音乐鲜明生动,曲调优美流畅,歌词与曲调的高度结合,创作构思比较细致,整首歌曲采用复杂多变的调性的不断转换来描绘歌曲的意境,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生动形象的描写了一位女子绻坐在绣楼中,因思念远方郎君,而无心梳妆打扮的情景。

三、艺术歌曲《春思曲》的演唱分析

(一)歌曲的曲式分析

全文阅读

歌曲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方法

摘 要 歌曲教学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方法,是教师以已有流行、经典歌曲的曲谱或自创的曲谱,又以高度概括的思政理论课内容为歌词,最终改编成集知识点与趣味性于一体的“歌曲”以达到教育目的的教学法。歌曲教学以坚持趣味性、教育性、科学性为原则,进而突破了其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不足,具有要求和方式方面的“新”表现,实现了对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教学技能、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及成效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歌曲教学 思想政治 理论课 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9.029

Songs Teaching: New Method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ZHANG Xiaoxia, WANG Ruifang

(School of Marxism,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750021)

Abstract Songs Teaching method as a new metho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teachers to have been popular, classic songs of scores or their own song for the Spectrum scores, on high-level overview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contents lyrics, eventually turned into a set knowledge and interest in one of the "song"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aims of education pedagogy. Teaching songs to adhere interesting, educational, scientific principle, and then broke the othe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methods inadequate, with "new"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methodologie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teachers teaching skills, teaching methods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campus ideological theory course has great role in promoting.

全文阅读

校园歌曲创作漫谈

编者的话:《校园歌曲创作漫谈》一文是本刊前任主编,国家一级作曲韩贵森老师撰写的。曾在有关报刊上发表过,是作者长期从事校园歌曲教学、创作、编辑等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现在为了更好地促进校园歌曲创作与繁荣,本刊特再次刊出,供交流参考。

引言

“校园歌曲”这个名称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由台湾传入大陆,之后便被人们广泛接受和采用。全国许多音乐报刊纷纷开辟“校园歌曲”专栏,国内还出现了以刊发中小学、大中专学生演唱的校园歌曲新作品为主的《校园歌声》杂志。1993年文化部少儿司、国家教委基教司、中央电视台、团中央少年部、全国少儿艺委会还联合发起了“校园歌曲首次征集评奖活动”,获奖入选的30首歌曲如《装扮蓝色的地球》(陈镒康词,侯小声曲)、《国旗颂》(佟文西词,龚耀年曲)、《唱不完的欢乐歌》(肖树文词,韩贵森曲)、《老师最理解我》(李严词,傅馨曲)等至今仍在全国许多学校传唱。

近年来,为了适应跨世纪素质教育的需要,让孩子唱自己的歌,让青少年获得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各种类型的校园歌曲征集活动不断开展,“校园歌曲热”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为了推动校园歌曲创作实践活动的进一步开展,需要用相关的文艺理论来加以总结,笔者作为专门从事“校园歌曲”编辑出版的音乐工作者,常常不能不思考许多问题,比如什么是校园歌曲?校园歌曲有哪些基本特征,它与别的歌曲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它在创作上有哪些特有的技法和要求……

下面,我想就上述一些问题谈一些粗浅的意见,与读者朋友、老师们、同学们共同切磋,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广泛关注。

校园歌曲的界说

什么是校园歌曲?这是创作者、演唱者、欣赏者、编辑出版者以及教学者等应首先弄清楚的问题,为此笔者查阅了一些词典书刊,关于对“校园歌曲”的解释大约有以下几点:

1、《中外著名歌曲欣赏》(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的解释是“7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青年学生对社会上矫揉造作的流行歌曲很不满。一些音乐素养较好的大学生,自己写词谱曲,歌词大部分是描述青年人的生活,抒发自己的理想,寄托自己的情思。曲调一般较简朴,深受青年学生的欢迎。由于这类歌曲是从学校流传到社会上的,所以人们称之为校园歌曲”。

全文阅读

当代艺术歌曲论文

一、当代艺术歌曲文学载体中的古典作品情感表现形式

当代艺术歌曲有很多是由优秀的古典诗词“新瓶装旧酒”,唐宋时期流传至今的一些家喻户晓的诗词,在保持中国式优美平和的旋律和中国古代文人诗词特有的含蓄及中国古代音乐风貌的基础上,赋予了其更丰富的内涵。通过现代的作曲技法,从调式、调性、和声、织体、旋律等方面符合当代人审美情趣,因此在其艺术性上有了更加突出的表现。这种古为今用的新的艺术歌曲形式可以深入细致地表达文学作品细微的情感世界,极富感染力。艺术情感是一种审美情感。美学情感反映在艺术里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情感同样是有别于自然的日常情感,它要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出来。艺术家应该在理论上强调艺术创作中感情的重要性。更要注意这种情感的特殊性。艺术情感是一种本质化了的情感,因而它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意义。美国著名的美学家朗格在《艺术问题》说:“艺术所要达到的是对于情感生活之本的观察和理解”,史宾诺说“音乐是人生中最美好的艺术,只要有美丽的音乐,就有幸福快乐的生活。”莎士比亚也说“一个人如不懂得音乐,他的精神必黑暗无光,这样的人没有感情,让我们不要信任他。”艺术情感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因而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我们平常在唱一些歌曲时,对它们的内容与感情一般容易理解,而在唱一些中外古典歌曲时,特别是中国古曲时,往往弄不通词句的意义,这种无情之曲是绝不会感人的。我国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先生用唐代诗人张继的诗《枫桥夜泊》创作了一首绝佳的艺术歌曲,歌词“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极富空灵、含蓄、平淡、自然之美。诗人在诗中所描写的月落、乌啼、霜、江枫、渔火、夜半钟声极富淡雅、清新的水墨画意境。但透过这些景物我们可以感觉到诗人作客他乡那种怅然和忧郁。根据北宋诗人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谱曲的“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歌词既具有民歌的质朴又具有文学大家的构思新巧。作品把身处两地却因相隔两地而不能相见,此情如水长流不息,此恨绵绵终无绝期。只能对空遥祝君心永似我心,彼此不负相思情意。歌词的构思设想很别致,富有民歌风味,以情语见长。在这首经典的艺术歌曲中,作曲家青主采用绵延悠长的音乐线条来表达绵绵不尽的情思。歌曲的伴奏采用十六分音符的快速分解和弦,模仿川流不息的流水,词曲相得益彰。歌词虽然没有瑰丽夺目雕琢之辞,但给人带来了摄魄的情感共鸣。歌词本身蕴含的炽烈情感再配上具有同等地位的旋律和伴奏。使得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达到了极致。任何一名歌者只要能正确、深刻理解此作品而进行演唱,常令演唱者与听者动容,进而潸然泪下,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作曲家石夫根据汉乐府民歌《长相知》创作的艺术歌曲也表达了爱人之间指天为誓、坚如磐石的爱情,与青主这首《我住长江头》艺术歌曲有异曲同工之妙。感受真实情感带来的艺术之美有时会产生很多灰暗的感彩,这些情感在欣赏的过程中时不时展现作品的艺术之美。艺术歌曲的文学情感,具有沟通交流的作用,具有感染强化的作用。他们所揭示的那个情感世界,都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这种情感也引起了读者和听众的共鸣。歌词在歌曲中确实有一种依附性,凭借旋律的翅膀飞起来,歌词又是相对独立的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许多清丽隽永、脍炙人口的情真意浓的歌词的确能给人以心灵的陶冶和美的享受。艺术歌曲歌词的情感是一种艺术想象的产物,是艺术家长期感情郁结而产生的飞跃,是艺术家个人的即时情感,所体的是一种境界。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为电视剧《三国演义》写的开篇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主题歌是现代作曲艺术对古代音乐艺术的借鉴,它突出地表达了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突出其文学价值基础上,也在旋律上充分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含蓄美和语言声调美,作品表达出的旷达超脱的人生观、人生易逝的悲伤感、淡泊超脱的襟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真可谓词曲俱佳的典范。大气深沉的曲调为本来就十分壮怀激烈歌词的情感插上翅膀,使其情感的表达飞得更远更高。

二、当代艺术歌曲文学载体情感中现代艺术表现形式

当代艺术歌曲应是广义上的艺术歌曲。在近些年创作的艺术歌曲中,不乏旋律和文学的上乘者,这些歌曲受到广大听众,特别是文学底蕴厚实,艺术素养较高者的欢迎。这些艺术歌曲之所以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主要是歌词的一个“情”字了得。情是歌曲的灵魂和核心,如果缺乏打动人的真情实感,不过仅仅是一堆文字游戏而已。了解作品的情感内容的深度,在整体文学基本的范围内,对歌曲做某些音色艺术的调整。例如《思恋黄河》、《老师、我总是想起你》、《两地曲》,为了表现歌曲各种思念的情绪,尽管这几首作品分别选取不同的角度与人物,也采用了不同的手法来表达怀念思恋之情。几首作品都选取朴实无华的语言,并没有特别玩华丽的文字游戏,在音乐创作上采用以忧伤情感为主的小调抒情旋律,这种基于真情实感的歌词使音乐作品撩拨人心灵琴弦,让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歌唱审美的最高境界是歌曲艺术审美的情感,也是最高的歌唱艺术的审美价值。这些极富审美情感的歌词能沐浴人的灵魂,洗涤人的精神,艺术家正是以此实现自己的价值。它既使人获得一种满足,又使人产生了永恒的不满足,因此,为其插上音乐旋律的翅膀尤为重要。不过这些真善美都是以歌词作为基础的。如潘兆和作曲《黄河梦》在歌词里写到:“海上明月光,望洋思故乡,金色的黄河水流在我心坎上。啊,一回回梦里返故乡,乘船漂流黄河上,金色河水洗乡愁啊,还我少年模样,醒来我无限惆怅,泪水滴湿了衣裳。海上明月光,望洋思故乡,金色的黄河水流在我心坎上。啊,虽然故乡远隔重洋,黄河在梦里荡气回肠,金色河水洗乡愁啊,还我少年模样,闯荡天涯海角,终将回到你的身旁。”这首歌曲把游子魂牵梦绕故土、热爱华夏祖国的赤子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催人泪下,令人感动不已。作曲家为其创作的旋律也十分贴切,真可谓词曲水融、互相倚重、歌曲的意境得到了痛快的表达。由我国著名作曲家尚德义根据常春城作词的艺术歌曲《老师,我总是想起你》,歌词写到:“每当我获得成绩得到奖励,啊老师我总是想起了你,想起了你。想起你慈爱的笑容,想起你慈祥的话语。啊从心里默默地向你致意,向你致意。啊,亲爱的老师我怎能忘记你?我怎能忘记你?”。在歌曲中所表现的对恩师的无限感激之情真诚而强烈,它让无数学子和教书育人的师长从内心产生的强烈共鸣,受到真诚的感动。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廖昌永认为,歌唱家最重要的就是真诚。他十分擅长一些情深意切的歌曲,他的音乐是由心而生,声音就像从心里流出来一样。其演唱的《老师,我总是想起你》被视为最佳演绎版本。观众时常见他含着热泪演唱这首歌曲。其丝毫不矫情的真情实感深深地感动了所有的观众。之所以能深深地打动听众,就是因为感情很真挚。这种以情感表达的教化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在学术界,艺术歌曲的范畴越来越来宽泛,它已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美声、民族歌曲,很多优秀的流行歌曲也属于此范畴。谷建芬的《烛光里的妈妈》也理所当然属于艺术歌曲范畴。歌词写到:“妈妈我想对您说,话到嘴边又咽下,妈妈我想对您笑,眼里却点点泪花。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脸颊印着这多牵挂。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母爱,是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是世界上最深沉的大爱。这种情感是包括词作家、曲作家、演唱者、听众都能体会的。无论这种真挚细腻的情感是让人温馨还是让人难过,受众都能通过文学作品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并激发自己内心深处的共同情感,在感动之余受到感化,同时也很好的领悟艺术之美。艺术歌曲的文学载体——歌词要吸引读者,不能不重视它的情感表现。感情可以提高和保持作品的价值。古今中外名篇能震撼人心,保持长久的魅力,关键就在于融入丰富独特的文学情感。近段传唱十分广泛的一首感恩抗震救灾英雄的歌曲这样写到:“大地在颤抖,噩梦突然袭来,家园变成废墟,无数生命被掩埋。是你把生死置之度外,告诉我不要放弃,人间有大爱。啊……因为有你驱散阴霾,啊……因为有你,生命之花再度重开,因为有你,让世界充满爱……”。由于歌词质朴、旋律优美、情感真诚不矫饰。因此这首歌曲很快就迅速得到传唱,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对于同一首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因而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我国著名作曲家、有音乐诗人之称的陆在易先生创作的艺术歌曲《望乡词》,赋予这首词独特情感和艺术高度,谱上曲后,这首艺术歌曲获得了极大的艺术生命力。“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深沉地表达了老先生思念祖国、思念大陆之情。其情感之刻骨铭心、爱国情之炽烈,惊天地泣鬼神。歌词本身的情感内涵在作曲家的音乐创作下得到了升华。真挚的情感令人潸然泪下,倍受感动。艺术歌曲的歌词不能玩文字游戏,不能离开情字。它应包括作曲家的情、演唱的情、听众的情。艺术歌曲歌词深沉、内敛、细腻、含蓄的情感,不能缺乏生活的体验和艺术的想象,否则是很难准确把握作品内涵的。

作者:费莉单位:四川音乐学院

全文阅读

英文歌曲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摘 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使英文歌曲成为中职英语教学的有效载体,达到促进教学、提高中职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目的。

关键词: 英文歌曲 中职英语教学 有效运用

在每个新学年的第一次英语课上,笔者都会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进行摸底。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学英语是为了应试,故而学习较被动,更有一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感到学英语枯燥和无聊。这也是目前中职学校中普遍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的根本缘由。如何摆脱对英语学习的被动状态,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听、唱歌曲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休闲娱乐方式,因此,可将英文歌曲有效运用在中职英语教学中。

一、运用英文歌曲的理论依据

(一)运用英文歌曲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

中职学生的年龄在16岁左右,这时的心理特征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抽象思维依靠形象思维支持的。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右脑主管形象思维,是音乐的脑、感情的脑;而左脑主管抽象思维,是语言的脑、理智的脑。而采用听、唱英文歌曲的教学手段,将语言与情境结合,使左右脑交替兴奋,让思维与语言引起共振,使口语通畅、自然。同时还能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在获得愉悦的同时,更激活了学习的心理内驱力,使大脑充满生机和活力,有效开发大脑的潜力。

(二)运用英文歌曲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获得知识,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将英文歌曲引入教学正符合从感知到理解的认识规律。它把语言知识融合于有趣的歌词中,用旋律为学生架起了由感性认识通往理性认识的桥梁。听、唱英文歌曲,为学生建立起无意识的心理倾向,调动起高度的学习动机,激发起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奋点,在听、唱歌曲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巩固。认知心理学主张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情景中操练外语,那种无意义的模仿记忆、不理解而过多地死记硬背都是不可取的。英文歌曲可以使学生的感情与歌词的内容产生共鸣,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积极性转化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有的学生就是为了能更好地欣赏、演唱英文歌曲,而对英文学习有兴趣的。

全文阅读

解析青主的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

摘要;艺术歌曲是一种特定的歌曲体裁,通过将优美的歌词和动听的旋律,配上相应的钢琴伴奏而谱写成一首首好听的声乐作品,作品重点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赋予诗意般的意境,在欣赏时总会让人流连忘返。《我住长江头》是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中的优秀作品,是著名作曲家青主的代表之作。全曲以滚滚的长江水为旋律线索,贯穿全文,借水抒情,借水喻情。本文通过对《我住长江头》的艺术解析,希望能帮助声乐学者在对艺术歌曲的演唱和学习上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关键词:艺术歌曲;情感表现;艺术修养;艺术魅力;艺术处理

在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始于20世纪初。一些留洋学成归来的音乐家们,尝试着运用欧洲的作曲技法,.创作中国风格的艺术歌曲。在他们的作品中,大多比较注重调性的布局和曲式结构的安排,注意艺术形式和精神内涵的融合。

本文中,本人选用了著名作曲家青主的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来分析它的作品特点,目的是让自己在艺术歌曲的演唱和学习过程中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这首歌曲是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的代表之作,每一句抒情的旋律都体现出作曲家创作时深刻的人生和情感经历,每一句叙事的语句都描写出他对审美境界的深度理解和高度追求,此曲寄托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和思念之感,曲词间流露出内心世界对明天的美好向往。全曲以滚滚的长江水为线索,贯穿全文,借水抒情,借水喻情,在演唱时关键抓住“情”字,才能准确表达作品主题。

一、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的艺术魅力

这首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所选用的歌词是宋代著名词人李之仪的词[卜算子]。歌词构思精密,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感情真挚,歌词上很适合艺术歌曲的创作,现实平淡的语句中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心,又很符合青主当时的创作背景,作曲家青主从诗词的表象和喻意的双重手法出发,又结合内心的情感因素,写出了这首经典之作,作品即发扬了中国传统音乐写作手法的精髓,又融合进西方大小调的创作手法,独到之处令人称赞,全曲环环相扣,字字相接,衔接流畅,在演唱当中多体会一种行云流水的感觉,对增强歌曲的控制力有很大帮助。

二、《我住长江头》的情感表现

声乐演唱不仅是声音和演唱技巧的体现,同时包涵着深层次的内在情感元素,有情感的作品才能抓住人心,也能反映出演唱者的歌唱气质、文化品味及审美准则,所以说歌唱的艺术,也是一种文化知识与内在情感的综合体现。我们在演唱此曲时,为了更好的表达这首艺术歌曲的情感,应该先深入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正如演唱此曲的歌唱家张权所说:“演唱前,要了解作品,理解作品,把每首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写这首作品时是何等心情等编成一个故事,唱时要有形象与画面,这样每一首歌曲都变得有生命力,否则就是唱死歌,演唱每一首作品都要做到脑子冷静而心是热的,心冷,脑子也冷是唱不好歌的”。整理和搜集资料的过程,就是对作品情感的了解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全文阅读

我的歌曲创作

歌曲是音乐作品中比较特殊的体裁形式。由于文学的先导式介入,歌曲的结构意义和呈现状态较之器乐作品有很大的不同。歌曲虽小,却承载着庞大的、不同审美层次的亿万听众群。单从承载量这个角度来看,一首好歌就不仅仅需要词曲的完美结合,还需要演唱者在二度创作中准确地表达出音乐和文学的内涵,同时又能让广大听众感受到它的美并产生共鸣,这实在是太难太难了。因此,要想使一首歌曲获得成功,必须做到词、曲、唱、听四位一体(现在可能需要五位六位一体,甚至更多)。下面,我从创作的角度出发,结合自己的一些作品谈谈歌曲创作体会。

一、关于歌词

有人曾这样比喻:词是播种的父亲,曲是孕育的母亲。可见,词对于一首歌来说具有重要的先导性作用。也就是说:种不好,孩子就不要生;词不好,就不要谱曲。我在歌词的选择方面尽量把握好以下几点:

1. 题材选择的角度要好

2. 有较高的思想艺术性

3. 语言要比较精彩

1999年我和词作家屈塬创作了三十集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的主题歌《传说》(腾格尔演唱)。这首歌的歌词并没有直面叙述成吉思汗的征战历程和伟大功绩,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上,用史诗般的语言唱出了一个民族的英雄赞歌:“风从草原走过/吹散多少传说/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被酒和奶茶酿成了歌/马背上的家园/因为你而辽阔/到处传扬你的恩德/在牧人心头深深铭刻/每一个降生的婴儿/都带着你的血性/每一张牧人的脸庞/都有你的轮廓/每一座毡房的梦里/都有你打马走过”。应该说,这首歌词无论是题材选择的角度还是思想艺术性以及语言的精彩性等方面都为作曲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文学基础。

“小薄雪飘厚在大地上/暖透了肋骨绷硬了脊梁/渴了饿了别想打春那线闪光/冷了你就别想三伏那股热浪/热了你就别想立秋那丝凉爽/瞅瞅那漫天飞舞的白雪/左边走走 右边晃晃 飘飘洒洒 坦坦荡荡/挥挥手就是鸟语花香/跺跺脚又是晨光暖阳/喘喘气(儿)更是金谷红粮/抬起头才是热血沸腾 胸口滚烫 呼风唤雨 天高地广/小薄雪飘厚在大地上/暖亮了眼睛焐热了心肠/冬天有男人有女人/冬天有生命有力量/还有那小薄雪甜甜的念想”。这是三十集电视连续剧《林海雪原》主题歌《小薄雪》的歌词(李文歧词,谭晶演唱),看看歌词就知道句式和语言的与众不同,很有特点,我认为它的最大特点是:(1)语言生动;(2)内涵深刻;(3)带有东北地方语音特色(包括小字眼儿)。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