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疫情防控统计工作总结

疫情防控统计工作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肺炎疫情防控经费保障工作方案

为切实加强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强化对疫情的防控,保障公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省财政厅、省卫健委和区委、区政府相关要求,结合区疫情防控实际情况制定《区财政局关于做好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经费保障工作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

成立财政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经费保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工作目标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实际资金需求,合理调度资金,将疫情防控资金拨付放在优先保障位置。

全文阅读

动物重大疫病防控措施探讨

摘要:就目前我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机制和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探讨完善基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机制,为基层畜牧兽医机构预防控制重大疫病和地方流行性疾病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1.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7-0089-01

由于近几年动物疫病不断爆发,以蓝耳病为主的传染病给中国约80%的规模化猪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约30%的猪场损失惨重,年出栏率低于50%;动物性传染病感染人引起人死亡的病例时有发生,如四川的猪链球菌病感染人引起人死亡的病例,禽的H亚型流感病毒变异,导致人感染死亡的病例频繁爆发;给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带来严峻考验。作为一名基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的工作者,结合罗田县的实际情况,做好重大疫病防控工作,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要全面开展基层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建立全年流行病学调查的机制

(1)建立全年流行病学调查机制。建立以省;市动物疫病预防机构和科研院校为依托,以各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机构为主体,以乡镇动物疫病预防机构和规模化养殖场为辅助的工作机制。

(2)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机构负责制定本区域的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具体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做好调查记录,收集资料,并做好调查记录的统计分类和汇总。乡镇动物疫病预防机构和规模化养殖场负责提供真实详细信息和资料;省、市动物疫病预防机构和科研院校负责调查记录的总结、判断、分析。得出当地的动物疫病的分布和流行情况;并制定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方案和措施。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机构根据省市动物疫病预防机构和科研院校制定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方案和措施,及时调整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方向。

(3)实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①走访乡镇服务中心及大场大户;在乡镇通过座谈、走访乡镇防疫员和兽医人员,询问当地的免疫接种情况及当地畜禽常见、多发的疾病发生情况及治疗情况并记录好每种疾病的发生时间季节、症状、病程长短及治疗用药情况。走访大场大户时要通过查看本场的免疫程序,了解免疫接种情况:通过查看用药记录和询问驻场兽医了解本场疾病发生情况并做好调查记录。免疫接种情况的记录要包含疫苗的种类、注射时间、注射方法、剂量;治疗用药情况要记录好用药的种类、剂量、方法。要做到询问详细、细致,记录无遗漏、无差错。②调查情况汇总分类统计,首先把调查记录集中,按发病的季节、时间、个体大小、临床症状分类汇总;再统计各个地方的免疫接种情况和同季节、同症状疾病的治疗用药情况。要做到无遗漏、无差错。③调查情况的分析,根据发病的季节、时间、个体大小、临床症状及治疗用药情况,通过请专家查资料等手段诊断疾病种类;综合分析该地动物疾病的流行情况,预防情况,找出预防、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全文阅读

浅谈楚雄州动物疫病防控统计报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随着云南楚雄州现代畜牧业的稳健发展,动物防控工作是畜牧业发展中的重点和基础性工作。因此,动物防控统计是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职责之一。动物防控统计是通过对动物防疫过程中动物各种病种疫情免疫情况进行采集汇总和统计分析,用数据量化我州对动物疫情的免疫情况,来反映生产的总体发展趋势,把握整个畜牧行业的的发展动态和发展规律,为全面掌控我州动物免疫的形势、制定生物制品的供给计划,畜牧业扶持政策和正确指导生产提供可靠依据。反之,如果对动物疫病防控情况底数不清、数据不准、趋势不明,就不能实事求是地客观分析和把握形势,也不能有预见性的超前规划动物免疫情况和畜牧业发展状况。通过对我州动物防控统计工作进行调查,对动物防控统计工作中出现的情况进行简要的分析。

动物疫情;防控统计;报表

1.动物防疫统计工作的现状

从目前我州动物防疫统计情况看,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一是健全了基本能够真实反映畜禽实际生产情况,疫病免疫情况,流行病学调查、疫病免疫监测的统计数据采集体系等的上报公共服务信息平台;

二是有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熟练的信息采集和统计员队伍,形成州、县(市)中心、乡镇站三级“网络化”统计管理体系,保证了统计工作的连续性、数据统计的稳定性;

三是形成了一整套适应新时期动物防疫工作统计的分析方法。在数据采集、汇总、分析的基础上,整合多渠道信息,定期进行畜禽疫病形势分析,为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宏观调控和指导畜禽生产提供决策依据。虽然在州、县、乡镇业务统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各类动物防疫统计报表都能及时准确上报,但在统计过程中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仍然存在。

2.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全文阅读

“互联网+动物疫情评估预警”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介绍了郑州市近年来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动物疫情预警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着重介绍了“防疫自动化软件”和“动物疫病检测数据平台”两个互联网软件的开发、应用、应用效果及遇到的困难,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进一步运用互联网技术为动物疫病防控提供了一个实践基础。

关键词:动物疫情;互联网+评估预警;探索;思考

中图分类号:S8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11-0053-02

动物疫情评估预警工作已是各级动物疫控机构的常态化中心工作之一,在整个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以往的疫情评估预警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各级疫控机构获取的动物疫病监测数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和动物疫情发生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而后形成评估预警报告。近年来,郑州市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动物疫情评估预警工作当中,显著提高了评估预警工作的效率以及准确性和科学性。

1 “互联网+”技术在郑州市动物疫情评估预警工作中的探索和实践

1.1 防疫自动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1.1.1 软件的开发 2012年,为解决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数据重复上报、信息收集不全、时效性差等弊端,推进互联网技术与动物疫病防控的结合,提高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郑州市开发了《郑州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综合管理软件》,并已投入了使用。该软件是以市、县、乡三级动物疫病防控机构、村级防疫员、规模化养殖场为数据输入端,各级依据权限输入不同的信息,开展不同的工作。内容包括畜禽养殖信息、疫苗管理、规模场免疫情况、免疫效果监测、动物疫情预警预报、防疫员管理等十项内容。

1.1.2 软件功能应用

全文阅读

强化免疫在麻疹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探讨

摘 要:目的 探究在麻疹控制预防中强化免疫的应用效果,以期为当前的麻疹防控工作提供有益借鉴。方法 统计该地区2012年6月―2015年6月989例麻疹发病的患者情况,并且分析相应的强化免疫预防效果和控制效果。结果 该地区的麻疹发病有着显著的季节性,属于单峰型,发病高峰期是4~6月。该研究中麻疹患者包括655例男性,334例女性,性别比例是1.97∶1。年龄分布方面,>15岁的成人分组共有373例(37.70%),1~14岁分组共有438例(44.29%),0岁分组共有178例(18.04%),可以看出1~14岁分组的患者数量最多。3个分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强化免疫 疫苗 发病率 应用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c)-0236-02

麻疹可以说是我国临床中常见的传染病,相应的发病人群主要是儿童。在我国有效开展儿童免疫计划之后,多个省市的麻疹发病比例都有所下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了更好地控制和预防麻疹的发病,该地区深度落实强化免疫的相关传染病控制工作,而后获得了显著的控制效果。该研究中分析了强化免疫工作的众多措施,同时探讨了实际的麻疹预防控制效果,希望为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中的相关麻疹发病患者资料来自于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具体的病例信息获得途径:第一,查询我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第二,查询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控系统。第三,2012―2015年中,各个市县级的医疗单位开展的麻疹漏报调查中查到的传染病病例。通过全面审查,去除重复资料后,选择达到《全国麻疹监测方案》标准的病例当作研究对象。

1.2 方法

全文阅读

农委疫病监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组织和规范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通过病原监测全面掌握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的病原分布和流行趋势,及时消除疫情隐患;通过抗体监测有效评估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及猪瘟等主要动物疫病的免疫效果,为科学免疫提供监测依据;定期分析评估动物疫情,把握疫情动态,科学判断防控形势,开展预警预报工作,为科学防控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根据动物疫病流行特点及防控情况,积极探索主要动物疫病净化模式。

二、基本原则

1、市级监测和县级监测相结合。市级计划由市农委按照全省计划统一制定下发,各区县要做好监测所需采样工作。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按照市农委的部署,对各区县重点区域的重点动物疫病开展直接采样监测和分析。

2、定点监测与全面监测相结合。各区县应根据本行政区域动物疫病流行特点,设立固定监测点,实行定时、定点、定量和定性持续监测。在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后,分别开展一次全面集中监测工作。

3、主动监测与被动监测相结合。市级和区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收汇总分析各县监测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动物疫病流行趋势、疫情特点,做好动物疫病主动监测,设置主动监测点,同时,加强对染病及不明原因死亡动物的检测诊断与报告,提高疫情报告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常规监测与应急监测相结合。各区县要按照全市动物疫病监测计划,按月度完成常规监测任务。对突发主要动物疫病和新发动物疫病,要及时组织开展应急监测。

4、抗体监测与病原监测相结合。通过免疫抗体监测,及时评估主要动物疫病免疫效果,对监测免疫抗体水平不合格的,分析原因并及时组织补免和强化免疫;通过开展病原学监测,及时掌握动物疫情动态和病原分布情况,分析和把握主要动物疫病流行趋势。

全文阅读

动物疫病防疫情况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有关单位: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头一年,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对于实现畜牧业生产目标、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意义重大。为做好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市开展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疫集中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这次春季防疫集中行动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是:以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为防控重点,统筹兼顾狂犬病、鸡新城疫、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猪链球菌病、奶牛布病结核病等动物疫病防控,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46天的春防集中行动,通过统一时间、统一标准、统一行动、统一检查的形式,确保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免疫密度达到100%,其它应免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耳标佩带率、免疫证发放率、免疫建档率达到100%,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100%,全面落实消毒、监测、监管等其它防控措施,切实提高综合防控水平,确保今年防控目标的实现。

二、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3月4日至3月10日,动员部署阶段。乡(镇)、街道办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春防行动方案,部署春防工作,做好畜禽饲养摸底调查、疫苗、消毒药等所需防疫物资的采购与发放等各项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3月10日至4月10日,具体实施阶段。乡(镇)、街道办按照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免疫、消毒、监测、检疫监督等防控措施。

第三阶段:4月10日至4月20日,自查整改阶段。乡(镇)、街道办对照市政府有关要求开展自查自纠活动,查漏补缺,及时强化薄弱环节,整改存在的问题。

全文阅读

新化县乡村防疫队伍及工作现状调查

[摘要] 目的 调查新化县乡村防疫人员基本情况及防疫工作状况,为促进疾控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方法 针对调查目的设计农村防疫人员基本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如年龄、学历、所学专业、聘任技术资格、工作年限、从事防疫工作年限、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工作时间、收入)、工作内容、培训情况、对目前所从事工作的态度及自我评价、 辖区卫生院领导支持度、需要解决的问题等。2012年1月4~6日对全县乡(镇)、村防疫人员1 282名,开展全面调查。 结果 回收有效调查表1 044份, 回收有效率为81.44%。35~44岁年龄组人员所占比例最高(40.71%);工作年限在11~20年的人员所占比例最高(40.13%);从事防疫工作年限也以11~20年的人员比例最高(34.58%);学历以中专为主,共计761名,占72.89%;专业技术资格以员/士人员居多(624名),占59.77%;其次为其他(无专业技术资格,233名)人员,占22.32%;防疫人员服务半径绝大多数在2~5公里范围内(占57.18%);服务人口以500~1 000人所占比例最多(37.93%);平均每月工作时间大于28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为7 h)的防疫人员797名(76.34%);防疫人员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428名)占41.00%,其次为1~1.5万元(369名)占35.34%;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在年收入中所占比例大部分在20%以下(988名,占94.64%);调查中绝大部分乡村防疫人员对计算机和网络信息系统知之甚少,工作任务繁多,压力大,在业务水平及实践技能上有些力不从心,待遇及办公条件较差,社会支持率不高,部分乡镇卫生院重视不够。 结论 新化乡村防疫队伍薄弱,体制不顺,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疾控工作要求,加强农村防疫队伍建设、提高防疫工作水平刻不容缓。

[关键词] 加强;乡村;队伍;防疫工作

[中图分类号] R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a)-0178-02

自SARS发生以来,我国疾病控制工作得到政府及人民群众前所未有的关注,并获得了较快发展。国务院和卫生部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1]、《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等相关政策和法规,制定了我国新形势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总体规划,明确了工作重点。笔者认为,新形势、新要求对于现有疾控体系,既是从未有过的严峻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难得机遇。我们必须正视目前乡村防疫队伍和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加以分析,积极采取对策,提高全社会防疫意识,加强队伍建设,理顺管理体制,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乡一体的疾控体系。

1 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12年1月4~6日就全县乡、村防疫人员预防接种培训时对全县29个乡(镇)村防疫人员进行全面调查,下发调查表格1 282份,回收有效调查表1 044份,回收有效率81.44%。

1.2 方法与内容

全文阅读

财政局经费保障工作方案

为切实加强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强化对疫情的防控,保障公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省财政厅、省卫健委和区委、区政府相关要求,结合区疫情防控实际情况制定《区财政局关于做好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经费保障工作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

成立财政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经费保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工作目标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实际资金需求,合理调度资金,将疫情防控资金拨付放在优先保障位置。

全文阅读

省农委召开全省农业植物检疫工作会议

3月22日,省农委在长春市召开了全省农业植物检疫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12年全省农业植物检疫工作,表彰先进,安排部署2012年工作。省农委副主任于文波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各市(州)农委主管领导、植物保护检疫站站长,各县(市、区)农业局、植物检疫站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由省农委农业处处长张永林主持。于文波副主任在讲话中指出:

1.把握重点,强化综合措施落实, 2012年全省植物检疫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2年,在自然灾害频发重发的严峻形势下,我省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农民收入再创历史佳绩。粮食总产量达到668.6亿斤,比上年增加34.4亿斤,接近全国增量的10%,总产位居全国第5,比上年晋升2位。粮食单产再创新水平,平均亩产966.8斤,比上年增加36.6斤,继续保持全国第一的领先位置。粮食商品率达到85%,继续站在全国前列。农民收入持续稳步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98元,同比增长14.5%左右。这一辉煌成就的取得,主要是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而植物检疫工作也以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重点,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上做出了贡献。

1.1加大综合防控措施的落实,重大疫情得到了有效遏制 2012年全省各地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农业植物疫情爆发扩散,大部分植物疫情发生面积都在减少,疫情传播速度得到有效遏制,危害程度得到有效控制。据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稻水象甲疫情发生面积,比上年减少76万亩,减少42%。疫情没有扩散到松原、白城两市。列当疫情面积减少3840亩、减少10.5%,黄瓜黑星病疫情面积减少517.1841亩、减少12.5%,番茄溃疡病疫情面积减少864.5亩、减少58%。苹果蠹蛾重大疫情面积减少2100亩,减少41%。疫情仍控制在延边州珲春市的板石镇和英安镇。美国白蛾重大疫情也被抵御在农田之外。2012年是疫情发生面积最少,防控形势最好的一年。一是加强监测,强化了重大疫情防控的主动性。全省各市县都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加强了疫情监测,全省各类监测点达到160个。监测范围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作物等14类。全省防控面积达145.62亩次,实现了疫情发生区全覆盖。四平、通化、白山等市稻水象甲防控效果都在90%以上。二是推广绿色防控,强化了统防统控。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疫情防控都采取药剂防控和生态防控相结合的办法,经济作物更是强调了以生态防控为主,适时加大了性诱剂监测的密度和性诱剂诱捕器数量,性诱剂诱捕器比上一年增加了一倍。2012年,榆树、公主岭、伊通、柳河、集安、梅河口等很多县(市)都强化了统防统控,防控效果十分明显。三是突破防控难点,强化了遏制高风险检疫性有害生物入侵我省的具体措施。要求南与辽宁,北与黑龙江接壤的市、县(区)重点对大豆疫病、马铃薯甲虫、梨枯梢病、黄瓜绿斑驳病毒病等可能传入我省的潜在风险大的疫情加强监测防控,特别注意了农产品运输通道调运监控。据调查,2012年未发现以上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我省。四是推动政府主导,强化重大疫情防控的责任落实。省农委2012年与9个市(州)农委、47个县农业局签订了《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责任书》,明确了2012年阻截带建设的年度目标及责任,使“政府主导、突出重点、依法阻截、科学防控”阻截带建设方针得到具体落实。长春、通化还制定了适合本市的阻截带实施方案,层层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四平市植物检疫系统实行层层责任制,对出具的数据负责。榆树等县(市)做到了疫情防控政府出资,检疫机构购药,组织农户统一防控,疫情防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五是加强植物检疫宣传,强化了检疫监管氛围。2012年6月17日,省农委在吉林市启动了 “吉林省植物检疫宣传周”活动。随即9个市州都择机启动了植物检疫宣传周活动,宣传工作收到很好效果。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植物检疫机构在电台电视宣传84次,报纸刊物、政府网站和吉林农网等网络刊载77篇。悬挂条幅,制作展板1589条(块)。全省发放宣传资料6.8万份,设立宣传点133个,开展巡回宣传146次,接受咨询2.5万人次。全省检疫机构与种苗生产、经营单位签订植物检疫承诺书517份。全省共组织培训班68期,培训农技和种苗经营人员6099人次。六是以项目促进和带动植物检疫工作整体发展。2012年在全省各地植物检疫机构的相互配合下,先后完成了农业部种植业司和农技推广中心下达的重大植物疫情的监测和防控、国外引进种苗疫情监测、苹果蠹蛾发生监测及防控、稻水象甲封锁与控制、苹果蠹蛾封锁与控制、绿斑驳病封锁与控制、大豆疫病封锁与控制、疫情阻截带阻截监测和吉林省主要农作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调查综合分析与研究等9个项目。特别是项目资金落实,极大地推动了全省植物检疫工作整体发展。

1.2检疫工作扎实推进,市场检疫执法有了新发展一是坚持把关与服务并举,不断加强流通领域检疫执法力度。按省农委下发的《关于开展吉林省农业植物检疫联合执法检查活动的通知》和《吉林省实施植物检疫联合执法检查方案》的要求,各地认真组织,积极开展植物检疫联合执法自查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地共检查种子经营业户4419户,检查品种3324个,总计6281.98万公斤。检查果品蔬菜市场102个,经营业户1658户,出动执法人员4671人次,车辆1408台次,行政处罚237起,处罚金额16.79万元;补检种子2057批次,总计2324万公斤;收取检疫费19.11万元;举办培训班2513次,参培人员1万余名;发放宣传资料11.4万份。二是强化检疫关口前移,不断加强产地检疫监测与管理的力度。省、市、县实行三级种苗繁育单位申报核查、登记备案等制度,普遍实现了关口前移。东辽等县市还实现24小时全方位服务,受到了广大经营业户的好评。2012年全省产地检疫种子合格数量5795万公斤,苗木7191万株。产地检疫率达到100%。三是坚持跟踪监测检疫,不断加强保障国外引种种植安全的力度。全年共受理国外引种审批17批次,7个品种,其中部里审批6批次,省里审批11批次。对引进的品种进行苗期、成熟期两次监测,检疫率达到100%。四是规范管理,把好调运检疫关。今年全省开展省间调运检疫种子2982批次,3362万公斤;苗木231批次,1.6亿株;植物产品172批次,174万公斤。省内调运检疫种子4310批次,2609万公斤;苗木121批次,37万株;植物产品122批次,160万公斤。

2.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力做好2013年植物检疫工作

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开局之年。党的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我们植检工作者要认真学习贯彻十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全力抓好植物疫情监测与防控工作。2013年全省植物检疫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为引领,以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大力推进绿色防控、大力推进植检信息化建设为主攻方向,强化植检防灾减灾社会化服务能力,加快推进现代植检建设。全面落实“政府主导、属地管理、统防统控”的防控机制,切实做好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工作。植物检疫的总体目标是:确保新发生疫情不蔓延危害,已有疫情不暴发成灾,全力保障粮食丰收和农业生产安全。重点工作是:全面控制“两虫”(稻水象甲和马铃薯甲虫)、“两蛾”(苹果蠹蛾和美国白蛾)、“两病”(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和大豆疫病)等重大疫情的发生和扩散。产地检疫和国外引种检疫率达到100%。要着力抓好以下7个方面的工作: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