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银行系统论文

银行系统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信息系统银行风险论文

一、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存问题

(一)金融监管不到位。现阶段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虽然已经初步形成和发挥作用,但在部分细节仍然存在需要改进和完善,特别是缺乏对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机制的监督这一问题亟待解决。导致这种缺失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一是对商业银行的社会职能缺乏明确定位。商业银行是以投资人及债权人的切身利益为重还是作为国家宏观政策的实施工具,监管部门尚未做出明确规定;二是除银监会以外,央行和国家财政部都对商业银行具有监督管理权,多部门共同领导的机制,造成商业银行发展思路的混乱;三是金融监督管理机制仍不够完善,对银行经营行为的监管力度不足,未能推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意识的建立和相应管理机制的完善。

(二)风险管理文化缺失,缺乏专业管理人才。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企业行为准则和经营思路的综合体现。作为文化体系的重要环节,风险管理文化根本决定了商业银行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的水平。因此,风险管理文化是除风险管理体制和政策缺失以外的关键因素,关系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制度的发展水平和完善程度。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大多数具备了一定的风险意识,相关的风险管理机制也在不断完善健全,但风险管理文化的缺失,导致相关制度无法得到有效贯彻执行,未能充分发挥风险管理工具的作用,无形中限制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最终导致其经营风险的扩大。银行风险管理属于综合性、系统性的管理范畴,涉及的知识和内容较多,要求相应的管理人员具备全面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业务技能。合格的风险管理人员,除必须具备数理统计、经营管理等专业知识外,还要拥有扎实的逻辑分析能力,针对风险管理的专门训练更是必不可少。但是,从目前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来看,风险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理论欠缺、风险分析技术不足的问题,合格的、优秀的风险管理专员相对紧缺。与西方发达的银行业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都比较落后,无法对市场风险实施有效防范和应对。因此,风险管理专业人员的培养刻不容缓。

(三)风险管理方法单一,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滞后。国际金融业发展到现在,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日趋完善,相关金融衍生工具也比较丰富且根据市场需要不断更新。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有效的风险量化工具、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是发达国家成熟银行业的优势体现,也是其金融创新水平的有效保障。此外,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风险管理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特别是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风险构成也越来越复杂,对风险管理机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之相对的,是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依然停留在简单、粗放的初级阶段,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滞后,风险量化工具欠缺,也未形成统一、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严重阻碍了其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滞后的信息系统,是导致我国商业银行难以进行风险管理的另一个绊脚石。其表现主要集中在收集信息滞后,手头数据不足,资料陈旧更新缓慢等等,而且商业银行的相关经营状况无法呈现,对市场变化不能实时掌握,这些都是风险管理无法进行的基础问题,建立在如此薄弱的基础之上的高层管理,既无法掌握有效数据,也没有能力进行综合研究、分类考察等等风险分析活动,即便做出一个结果,也会由于基础信息的不全面,导致结果的不真实,并且没有任何参考价值。国际公认的有效管理模式,由于不同于国内的市场经济模式而不能使用,这也是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始终无法与国际接轨的原因。由此可见,滞后的信息系统,是造成风险管理无处执行的根源,直接打击了商业银行规避风险的积极性,影响到银行的生存和发展。

(四)商业银行企业内部缺乏良好的风险管理机制。我国境内的商业银行尚未建立完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在缺乏风险预警、风险发生管理等等各项条例的情况下,内部控制机制也很难实现强化和完备。随着时代脚步的迈进,商业银行也已经开始注重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但是由于缺乏独立的管理部门和指导方针,很多银行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也导致了商业银行在进行风险管理时,很难调动起积极性的原因。国际社会早已经建立了独立且联合的风险甄别、风险评估、风险决策等等环节,而且有着宏观的全程监测,这样的管理机制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弱点,也是在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宏观角度来看,不健全的风险管理的具体表现主要是缺乏整体管理机制:一、缺乏完备的会议制度定期分析与汇报各类风险管理的操作情况;二、针对不同风险的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定期目标架构;三、没有做到全面监管银行的内部审计、真实数据统计和熟练的业务操作,很多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只有在审批重大贷款项目的时候,才会进行粗略的分析,并没有将宏观管理机构纳入到监管者行列。

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提升策略

(一)加强外部监管,提高风险监管水平。有效监管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风险来临之前有预警行为,在风险侵袭银行体系之前实行有效的规避措施。外部监管的主要单位———银监会需要进行监管策略的改变,在风险来临之前实施有效手段,帮助商业银行进行风险规避,而不是在风险发生之后,来进行事后监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才是正确有效的管理手段。银监会要时刻敦促商业银行管理层制定和出台有关的规章条文来约束日常活动,既有提前预警,又有事后控制,这种双保险的管理方式才是提高银行正常的抗对风险的能力。

(二)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提高员工业务素质。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意识形态,要以正确的社会主义政治观念来看待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和方法。用法律来约束个人行为,不断强化对各项新出台法律法规的理解和应用,培养管理人员的主人翁精神,同时也要认识到,追求最大利益固然是商业银行的根本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制定合理合法的规避风险方案。第二点就是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对于个人归属部门,除了熟悉相应的业务工作之外,还要有能力统筹全局,认清个体部门在银行体系中的作用,有了全局意识才能够针对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进行行业的发展调整,能够及时规避潜在风险,制定合理的产品定位方案。第三点还要说是从业人员的责任心,要在培训和实际操作中赋予其合理的权力,让从业人员能够自主掌握业内工作,实现手段可以分为三方面:一、赋予工作人员相关权利,鼓励主动积极的工作方式;二、促进集体意识,让工作人员认识到商业银行的生存发展依托于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三、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实现工作人员的权责分配和制约的合理性,遏制体制内部的潜在风险。

全文阅读

银行回单系统设计论文

1旧的银行回单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希望银行这一行业能提供出一套方便,快捷且高效的银行客服服务系统。旧的银行回单管理体系存在很多问题。第一是取单,投单人员变动的调整,这看似无关紧要的问题,有时候就会打乱银行系统,因为银行人员投单,客服取单是根据盒体上标注的账号来进行的。如果人员要变动,就必须把回单盒位置具置给变动过来的人说明清楚,如若没有说清楚,东寻西找,很是麻烦,而且还浪费了时间,有时候还会耽误业务的办理,可能给工作人员或者客户带来损失。第二是重要票据存在有丢失的可能。因为客户帐号标注在盒体上,没有一定的隐蔽性,存在安全隐患,这毫无悬念。第三是票据和钥匙管理比较繁琐。众所周知死户的管理不但费时而且费力,钥匙也不便保管,如若丢失后再配会很麻烦。第四是管理比较分散,而且功能单一,与金融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的发展潮流恰好相违背,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利跟其他行业想混淆。第五是与银行品牌不匹配。老式回单柜一个客户一个盒子,因为体积庞大,原始化的外观和管理和现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银行形象格格不入。第六是查询并打印发生的帐目,这在无形条件下就大大增加了银行人员工作量,死户的对帐单没有人来领取,在一定程度上就直接浪费了人力和物力。第七是银行前台业务咨询是一个沟通环节的重中之重。如果前台服务人员没有把银行业务办理的内容给客户讲解清楚,就会导致业务的办理错误,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经济损失,所以说前台咨询台的重任一点都不亚于内部办理业务的工作人员。

2银行电子支付系统的发展之路

银行刚刚兴起的初期,银行是人工为客户服务,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工服务不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科技随即在这个大舞台上开始上演,电子支付是科技的产物,电子支付是银行为客户和商业机构提供的一种新型金融服务机器。在人们的意识中是在银行业务处理中,仅仅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因为可以通过利用原有业务计算机网络,间接的处理系统,最终可以引入扣款卡和销售终端等各项技术,这样就可以在根本上就改变了传统纸币,支票以及手工点钞存贷分流的结算方式。不仅可以减少社会上现金和支票的流通量,同时还能使银行业务突破传统的模式,不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为银行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蹊径。当然除了上面所说的一些优点之外,电子支付系统具有三大功能,一是具有电子付款功能,在销售点终端上通过启用有关交易实现,这个是电子支付最基本的功能。二是具有业务管理功能,通过主机或者前置机上的批处理的同时,还有进行客户方销售终端启用进程交易实现。三是具有系统监控功能,通过前置机的监控进程实现,经过系统监控功能,可以有效的确保业务量,合理的完成安全状况以及交易状态等的实时监控。在这三个电子支付功能之下不但可以大大减少人工的服务量,而且还可以促进银行业务的整体发展过程,提高业务的发展经济效率,从而发挥银行电子回单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网上银行系统工程是非常庞大的,为了让银行系统顺利建设和开展营运,各个商业银行应该密切合作。统一在中央银行带领下,制定统一的网上银行结算制度,交易规则以及电子设备的统一使用标准,做好这些是为了确保网络软硬件,客户应用技术和网络通讯协议等所有系统的兼容。目的是为了让银行系统与国际金融业接轨打下基础。政府在这方面要积极扩展,首先要做到保护竞争,促进效率,然后再根据市场行情,针对市场准入,通讯安全,存款保险,争端措施等,就可以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这样就可以为银行电子化业务,良好的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3回单系统设计内容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我国经济还不是非常发达,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我国各项技术还不发达,跟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跟他们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目前国内银行仍然普遍采用回单保管箱这种原始储存回单的方式,随着新的技术的出现,银行回单管理系统开始出现在各个大银行里,随着银行回单管理系统的出现以及发展,回单保管箱被其取代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这些毫无悬念。我国目前的银行回单管理系统,绝大数都是面向中小型银行,一般负责的只是每个银行单体的回单业务,系统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没有涉及到网络通讯方面。回单管理系统本身不是很复杂,以此类推相应的此类产品的研发也就会在一定条件下变得相对简单一点,所以国内的银行回单管理系统各个环节大致来说功能比较相近。当然,也存在着少数的大型银行回单管理系统的开发是面向大型银行以及它门下的子银行,系统的设计当然要结合网络,这样就可以全面的对银行行业进行工作,又不发生冲突,不过要在系统安全性和保密度方面注意的更多一些,涉及到的数据库相对来说,比以前所用的传统的一种银行回单管理系统数据量要大上很多,而且关系也更加复杂,所有客户的资料一般情况下都储存在总服务器上,如果银行分行中的客户要求进行个人信息查询的时候,这时候系统会通过网络远程,自动从总服务器调取信息,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分行的终端系统中就没必要存放客户的信息了。

在信息系统中具有提取回执单、打印对账单,通过电话沟通,及时完成电话信息内容的催缴,完成批量开户,完成回单的定期录入,对遗留的回单进行检测,暂停装单的相关设置,自动完成保管盒子的翻盖设置,对信息进行大容量的播放控制,保证一卡多用的效果,自动完成抽屉增减,对遗留回单进行检测,完成装置的设置过程,合理的保证多媒体的应用,可以与互联网的系统接口完成联网功能的处理过程。操控人员通过灵活的对电脑回执单的自动管理,屏蔽门户的模式,从而节约营业的时间过程,逐步的提取回单,完成打印数据,完成自动查找过程,实现多功能的大容量控制。由电脑票据盒完成全封闭式的动态管理控制,不需要粘贴用户账户号,不必担心回单丢失,系统设计结构较为精密,可以自动完成故障点的监控和控制,实现银联服务的电子单号设备筹集。电子回执单可以由电子单柜给客户,方便客户管理,保证客户对于电子单据的有效账户控制,实现自动服务过程。电子回单柜是一种具有现代化的银行自动机柜,主要功能是可以完成客户回单的自动提取过程,对客户的本外币账户业务完成自动的余额查询,实现当日或定期的查询服务过程,完成账户的账目打印。客户通过与工行签订电子回馈单完成电子服务协议过程。从而有效的提高客户相关账户信息的自动化控制,保证账务的管理效率过程,方便客户的及时提取,完成数据的有效管理和查询过程,防止出现信息漏洞,造成信息流失的现象,降低工作处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免去了排队等候的相关时间,采用智能化IC卡完成系统的管理,客户通过记账完成取单过程,保证取单柜的柜门位置合理化,实现系统自动回单,完成客户业务中的相关操作,保证快捷的服务过程。

5结语

全文阅读

系统测试银行管理论文

一、基于输入要素分析的银行管理系统测试工作量估算

(一)测试输入要素自身分析

在银行管理系统中,系统功能输入主要包括文本框、下拉框、选取、日期等。测试输入要素自身分析如下:首先根据具体功能输入判断其合法性;然后确定输入要素规则中取值的有效等价类个数,每个要素规则的1个有效等价类为1个输入要素测试点;最后汇总所有输入要素的有效等价类ni=1∑ftpi,记为FTP。

(二)单一功能输入要素分析

单一功能输入要素分析是从需求文档出发,通过对每个单一功能可能涉及的规则进行输入要素测试点计数,求得该功能点的输入要素测试点数。首先按照需求文档功能框架对每个单一功能涉及的输入要素进行枚举。接着根据业务规则的要求,从输入要素的值域出发,分析可能的取值,确定其等价类。然后计算等价类组合总数,如果等价类取值之间有判定或者依赖关系,则输入要素之间等价类数相乘,否则相加。最后将单一功能输入要素所有等价类组合计数的测试点相加,汇总得到单一功能输入要素测试点nj=1∑sftpj,记为SFTP。

(三)组合功能输入要素分析

在银行管理系统中,组合功能是多个单一功能业务流、数据流的组合,包含多个组合实例。首先结合输入要素自身分析,得到组合功能中单一组合实例中的单一功能的输入要素个数,根据输入要素个数和组织级定义,计算出该功能相应的复杂度C,则该功能的输入要素测试点为1×C。然后汇总该组合实例中所有单一功能的输入要素测试点,得到组合功能中单一实例的输入要素测试点计数。最后枚举管理系统中所有可能的功能组合实例,所有功能组合实例输入要素计数点之和即为组合功能输入要素计数点nk=1∑mftpk,记为MFTP。

(四)测试劳动生产率

全文阅读

银行内控系统构建论文

实践证明,健全的内部控制、有效的外部监管和良好的市场约束构成银行体系稳健运行的三大支柱,而其中有效的内部控制是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手段,是确保银行体系稳健运行的内因。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一年多,外资金融业的有力竞争已经现实地摆到了我国银行业的面前,金融自由化、经济一体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各国银行和监管当局对内部控制建设越来越重视。在这种背景下,如何通过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从而提升竞争力,发展民族金融业,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非常重要而又十分紧迫的课题。

一、我国银行内部控制现状及原因分析

1、部分管理层漠视规章制度。即部分银行高级管理层没有在内部控制活动中发挥应有的带头和表率作用,常常把自身的行为置于控制之外,道德风险相当高。

2、存在形式主义。有的银行为了应付外部检查而笼统地制定几项制度,表面上看起来很完善,实际根本不按照制度做或不严格落实执行,也不审查控制制度是否真正有效。

3、风险管理还相当落后。目前大多数银行只对单项信贷风险比较重视,但信贷风险的管理还相当落后,对经营中面临的包括信贷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策略风险、声誉风险等在内的各类风险根本没有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估,没有对各类风险设定限额,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限度内。风险管理还没有成为内部控制活动的核心内容,银行只能被动应付各种风险。

4、还存在控制空白点。比如很多银行都拥有额度较大的抵债资产,但还没有相应制定抵债资产的管理制度。另外,我国的银行基本上还没有把KYC(熟悉你的客户)原则纳入控制活动,对防范洗钱的控制还处于起步阶段。

5、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还相当有限,甚至在有些银行成为一种摆设。突出表现在内部审计没有独立性和权威性,审计面没有覆盖所有业务,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改进建议得不到执行,审计力量不足等等。由于内部审计的作用没有发挥,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和缺陷就得不到及时反馈和纠正,甚至出现失控的局面。

二、如何构建我国银行的有效内部控制系统

全文阅读

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系统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不良贷款问题已成为束缚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桎梏,使得金融对经济承担助推器的功能难以有效发挥。本文从商业银行信贷安全体系的构建角度出发,试图建立一个商业银行信贷安全预警、监管体系,从而为商业银行开展信贷分析、实现科学化和信息化管理与决策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

一、构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系统的必要性分析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格局形成了较大冲击,对我国金额体制和金融制度也产生重要影响。随着我国金融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浮出了水面。不良贷款问题成为我国银行业下一步改革和发展的沉重包袱和障碍,使得金融对经济承担助推器的功能难以有效发挥。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强化信贷管理,加速财务重组步伐,加快不良贷款核销力度,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分别有所下降,但截至2006年底,全部商业银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仍有1.25万亿元、比率为7.1%,仍然高于国际间银行评价标准水平记录(其良好区间在2%至5%),信贷风险在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中仍占据主体地位。因此,在金融市场加速开放的今天,信贷风险的防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系统则是一种事前管理模式,即运用计算机系统对特定经济主体进行系统化连续、动态的监测分析,提早发现和判别相关信贷风险,并发出相应的风险警示信号。商业银行可通过对企业风险信息的预警,随时感知自身所处经济环境中风险状态和对企业采取措施后可能产生的影响,准确冷静地分析投资环境与市场变化对贷款影响的能力。同时,在银行贷款所面临的各种现实的或潜在的风险尚未形成或刚刚开始显露有效威胁的情况下,应用预警系统可以排斥和防范企业经营性风险的侵入,使企业经营性风险不致影响银行贷款的安全性,将信贷风险的危险系数降到最小。

因此,建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系统,及时发现、防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和扩大,对银行贷款进行规范的管理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思路

全文阅读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系统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不良贷款问题已成为束缚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桎梏,使得金融对经济承担助推器的功能难以有效发挥。本文从商业银行信贷安全体系的构建角度出发,试图建立一个商业银行信贷安全预警、监管体系,从而为商业银行开展信贷分析、实现科学化和信息化管理与决策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

一、构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系统的必要性分析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格局形成了较大冲击,对我国金额体制和金融制度也产生重要影响。随着我国金融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浮出了水面。不良贷款问题成为我国银行业下一步改革和发展的沉重包袱和障碍,使得金融对经济承担助推器的功能难以有效发挥。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强化信贷管理,加速财务重组步伐,加快不良贷款核销力度,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分别有所下降,但截至2006年底,全部商业银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仍有1.25万亿元、比率为7.1%,仍然高于国际间银行评价标准水平记录(其良好区间在2%至5%),信贷风险在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中仍占据主体地位。因此,在金融市场加速开放的今天,信贷风险的防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系统则是一种事前管理模式,即运用计算机系统对特定经济主体进行系统化连续、动态的监测分析,提早发现和判别相关信贷风险,并发出相应的风险警示信号。商业银行可通过对企业风险信息的预警,随时感知自身所处经济环境中风险状态和对企业采取措施后可能产生的影响,准确冷静地分析投资环境与市场变化对贷款影响的能力。同时,在银行贷款所面临的各种现实的或潜在的风险尚未形成或刚刚开始显露有效威胁的情况下,应用预警系统可以排斥和防范企业经营性风险的侵入,使企业经营性风险不致影响银行贷款的安全性,将信贷风险的危险系数降到最小。

因此,建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系统,及时发现、防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和扩大,对银行贷款进行规范的管理具有重大的意义。

全文阅读

银行业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银行对会计的要求已从简单的事后算账、报账转变为辅助管理者制定决策、强化内部管理、合理利用经济资源、提高经济效益上来,相应地会计信息系统也应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

关键词: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会计职能;管理决策

一、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银行业对会计的要求已从简单的事后算账、报账转变到参与经营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实施控制和考核上来。会计职能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反映和监督已不能完全概括会计的全部职能,参与决策、实施控制和考核正成为会计新的职能。这种内部管理的需要和会计职能的转变成为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内在动力,但目前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在实践中的应用大多还停留在探索阶段,尚未构成一个完整的应用系统体系。其存在的问题:一是系统功能较单一,大多只是简单地报表查询、汇总以及财务比率分析。二是系统提供的信息大多是货币性信息,而一些重要的非货币性信息(如:资产质量、风险控制、客户关系等)不能及时披露。三是系统缺乏丰富的数据分析工具,不能有效地支持管理决策的制定。四是系统需求的提出、实际开发和应用不统一,基本上是各部门各自为政,均从本部门的管理需要和角度出发来进行系统的开发和设计,存在着数据来源多头、数据格式不一、功能单一重复且各部门的系统数据不能充分共享、造成资源浪费的情况。

而核算型会计信息系统却发展迅速,从20世纪70年代的单机处理到80年代各类柜面业务处理系统和会计报表处理系统的应用,从90年代各行全国联网系统和多元化自助服务系统的广泛应用到目前以数据大集中为标志的各业务处理系统操作平台的统一集成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相关数据库的建设。截至目前,核算型会计信息系统已发展成具备事前审批、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功能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应用系统。但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却一直进展缓慢,没有重大突破,学术界对何谓“管理型”也一直争议颇多。下面笔者将具体说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从管理的本质出发对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

二、构建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

笔者以为,核算型会计信息系统之所以发展迅速并能很快地被推广应用,主要是因为它有明确的理论依据——复式记账理论,系统采用的核算方法(即对数据的分类依据)与传统手工会计记账基本一致,而且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对披露会计信息的财务会计报告格式也都有比较明确的规定。因此以复式记账为理论基础,以对外披露会计信息为目标,核算型会计信息系统开发起来得心应手,相比之下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首先,理论上人们对于“管理”这一概念含糊不清,对于以何种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为开发依据,无论是学术界还是软件开发行业一直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而这关系到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思路问题。

全文阅读

计算机系统分析员论文-银行业的应用

论Java技术在因特网平台上的应用——论文3:银行业的应用

【摘要】

因特网上应用的日益普及与深化,为Java技术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活动舞台,也大大推进了Browser/Server模式的企业内联网应用与网络计算。

作为某信息公司中的技术骨干,我有幸承担了某银行信贷管理与查询系统等的开发任务,独立地完成了其中的系统设计、类设计、部分开发及测试工作。

整个系统完全按照J2EE的标准来设计。前台界面应用了JSP技术,控制部分采用了Servlet来开发,业务逻辑应用了EJB技术来封装,应用服务器采用了支持J2EE标准的BEA公司的Weblogic,后台的数据库选用的是Informix7.3,目的是为了与银行中其他业务系统数据库保持一致。在硬件平台上,我们选用的是HP公司的某台中型服务器机器,操作系统是HP-UX。

该系统界面运用的是IE,它不仅兼容性较好,而且已为广大用户所熟悉。系统运行后,各个支行都普遍反映界面友善,功能强大,开发的效果令人满意。

【正文】

在银行应用中私人的储蓄、企业的会计、国际的业务、信贷、财务管理都是十分重要的,它们构成银行的基础业务系统。我从事开发的信贷业务更是银行利润来源的重要部分。与储蓄,对公等以交易事务为主的业务模式有所不同的是,尽管信贷也是交易,但需要更多其他辅助信息的支持。如客户的基本资料,在本行内业务发生状况、信用等级、是否有逾期贷款未能归还等。各个支行的有关业务人员及分行管理人员都希望能方便及时地了解这些信息。传统的基于终端的用户界面难以传递这么多信息给用户,所以我们决定采用基于测览器IE的用户界面,一方面IE使用方便,不需要专门培训,另外它是与Windows操作系统捆绑在一起的,也可节省前台费用。在开发技术上有ASP,JSP可供选择。

全文阅读

银行办公信息服务系统探究论文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在完全继承原有多种软件系统基础上,巧妙地进行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的方法及其技术关键。

关键词MIS系统系统集成键盘缓冲区操作继承原有软件系统

1引言

在接到开发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区分行办公信息服务系统任务的初期,我们既兴奋又迷茫,兴奋的是我们有机会从事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迷茫的是在我们以往所进行的系统集成实例中找不到可以借鉴的经验,而且从各种资料上也查不到类似的范例。尽管开始时我们还感到无从下手,但我们还是下决心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在整项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的感觉仿佛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进,我们制定并否定了一个又一个方案,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看起来可行的方案,并勇敢地前进,终于在完成了任务的同时证明了这一方案的可行性。2需求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区分行办公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的目的是为行长和处长们办公决策提供全面、可靠、快捷的信息服务。这一系统开发完成后,行长及处长们只需在计算机前就可调阅人行各业务处的数据和报表,并且还能查阅到广西区情、广西国民经济综合情况、电话号码、飞机航班、列车时刻、最新文件及重大事件等信息。中国人民银行办公信息服务系统不仅要新开发许多公共信息服务系统,而且最重要的是要在人行广西区分行二十多个业务处现有的和将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配发的软件系统基础上进行,即要求新开发系统要完全具有人行广西区分行原有各业务系统及将来总行配发下来的软件系统功能。根据项目内容,我们可以将需求归纳成两大类信息服务系统即业务信息类和公共信息类信息服务系统。

公共信息类信息服务系统包括电话号码、列车时刻、飞机航班、最新公文及最新动态、广西区情及综合情况等这些公共的信息查询系统,这类系统原来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区分行内没有,因此我们需要开发这些软件系统,这一部分方案比较容易确定。业务信息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区分行各业务处每日产生的大量数据及报表,这些数据及报表是各处的业务软件系统处理的结果。业务信息类服务系统不仅要求功能齐全,而且要操作简单,行长和处长们只需进行简单的操作即可查阅到各业务处的数据和报表。因为各业务处的办公信息服务系统的来源复杂,有的是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各相对独立的专业司配发下来的,有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区分行科技处的同志开发的,有的是市县支行同志开发的。同时这些软件开发工具也不一,并多是.EXE文件,因此系统集成难度大,我们需要寻找到一个可行的系统集成方案。

3系统集成方案的制定

本项工程最突出的特点是要在完全利用原有系统的前提下为高层领导开发一个高水平的软件系统,因此无论在设计思想上还是在技术上都需要对现有系统集成方法有所突破。为此,我们进行了多种尝试,先后制定过以下四个方案。

全文阅读

商业银行风险系统构建论文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风险控制金融市场

论文摘要:未来商业银行的竞争,其核心是风险管理水平的竞争。随着我国人世协议的逐期履行,我国商业银行将直接面对来自国际金融界的强劲挑战。因此,正确认识我国商业银行当前面临的金融风险、防范和控制新的金融风险产生、及早化解己经形成的金融风险,是当前我国银行业巫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我国人世协议的逐期履行,中国银行业将进一步融人国际金融体系,我国商业银行将直接面对来自国际金融界的强劲挑战。同时,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也将与日俱增。未来商业银行的竞争,其核心是风险管理水平的竞争。因此,正确认识我国商业银行当前面临的金融风险,防范和控制新的金融风险产生,及早化解已经形成的金融风险,并在与跨国银行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履需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

从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经营与发展来看,存在的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信用风险即借款人由于经营不善或主观恶意等发生债务危机,无力全部或部分偿还商业银行债务,造成逾期、呆滞、呆账等贷款风险。川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客户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信用不良,存在着大量的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普遍较差,不良资产比率始终处于一个较高水平。据统计,截止到2003年6月末,我国金融机构按五级分类法计算的不良贷款合计为2.54万亿元(约合3100亿美元),不良贷款率为19.6%。在全部不良贷款中,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20070亿元,占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80%,不良贷款率为22.2%。大量不良资产的产生和存在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资本加大,各行通过自身努力增加资本的成效甚微,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的最大羁绊。

2流动性风险即银行用于即时支付的流动资产不足,不能满足支付需要,使银行丧失清偿能力的风险。目前这方面的风险虽然暂时被居民的高储蓄率所掩盖,但仍然存在潜在的支付困难。曾有专家学者指出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从“技术上讲已经破产”,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目前并未出现居民挤提存款、商业银行倒闭的情况,原因就在于其背后有强大的国家信用的支撑。但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商业银行必将成为真正按市场化运作、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优胜劣汰将成为市场的游戏规则,那些不能满足市场要求、不顺应市场发展的商业银行必将被淘汰出局。到那个时候,缺少了国家信用支持的我国商业银行必将有一些会陷人流动性危机,进而破产。

3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严重不足和经营利润虚盈实亏两个方面。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均低于“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的国际最低标准,而目前银行的资产增长速度远高于其资本增长速度,资本充足率还将进一步下降;另一方面,自1993年财务体制改革以来,将大量的应收未收利息作为收人反映,夸大了银行的盈利,而实际上多数银行虚盈实亏。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