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饮食保健学与营养学的对比

作者:陈巧 周晓燕 单位: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

食养,即正常人的饮食养生,它是以健康人体为研究对象,包括不同体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群的饮食养生,不同季节、不同区域的饮食养生等,进而达到预防疾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食疗,又称食治,即饮食治疗,它是以疾病为研究对象,包括不同疾病的饮食治疗,具有安全无毒、副作用小、简便易行、行之有效、易为人们接受的特点。特别是在一些慢性疾病、孕期疾病、小儿疾病等方面,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治疗作用。[2]西方近代营养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人体对营养需求量、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不同人群的营养、社区营养等诸多方面[3],特别是食物对健康、疾病以及营养成分与各类食物的最佳搭配的研究。西方近代营养学又可分为生理营养学和临床营养学。生理营养学研究的是人体处于正常的生理状态下的营养要求,即根据每个人的性别、年龄、劳动消耗等各种不同生理情况,合理饮食以供应机体的营养需要,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这与中医饮食保健学的食养理论是一致的;而临床营养学研究的是人体处于疾病状态下的营养要求,即人体处于疾病状态时,通过合理的营养供给以促使疾病痊愈,加快身体恢复,从西医治疗学上说,是一种营养疗法,有时作为辅治疗措施,有时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这与中医饮食保健学的食疗理论相吻合。可见,中医饮食保健学与西方近代营养学研究的内容和目的是不谋而合的。

都强调平衡膳食的重要性中医饮食保健学是在中医学的基础上分离出来的一门科学,所以其中很多思想与中医学的思想是相通的。早在战国秦汉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中的《素问•脏气法时论》中就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素问•五常政大论》也记载了“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平衡膳食模式。这种膳食模式,是世界营养学史上最早根据食物作用对食物进行的分类,并认为膳食应以上述四种食物组成,进而用于指导人们的饮食生活,是我国古代营养学领域的一大发现,它精辟地、纲领性地向人们指出了饮食的要义,是世界上最早而又全面的饮食指南。[4]这一理论对于指导人们保持合理的平衡膳食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西方近代营养学则根据人群中存在的营养问题,制定了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适合各国(地区)的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的平衡膳食指南及膳食宝塔。注重膳食营养均衡的合理搭配,注重营养素之间的平衡协调与补充,如米面类食物普遍缺乏赖氨酸,可以用大豆弥补其不足,以达到营养素的平衡。而膳食金字塔(共五层),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与所占的比重。此外,西方近代营养学还强调了摄入的营养物质应与消耗之间保持平衡。由此可见,中医饮食保健学与西方近代营养学在平衡膳食模式上具有相通性。

都强调脾胃的重要性中医饮食保健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营养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这也是中医饮食保健学的特点之一,即脾胃为本的饮食保健观。《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脾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中医学认为,脾和胃同属于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并把脾胃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概括为“脾主运化水谷”与“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合理的膳食必须依赖于脾胃的运化功能,才能将饮食物转化为人体直接可以利用的精微物质,并进一步转化为精、气、血、津液,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足够的养料[1]。此外,还提出饮食保健应首先重视调理脾胃,它对食养和食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黄帝内经》提出“饮食有节说”,非常强调饮食有节,强调饮食生活不可没有规律、饥饱过度、生冷不洁等,否则均会影响脾胃健康,在日常饮食生活中,应重视保护脾胃的功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西方近代营养学强调胃肠道的正常运转是保证营养素消化、吸收和利用的关键,必须充分考虑到各种营养素吸收和相互拮抗的问题,如脂溶性维生素食用过多易引起中毒,植酸盐与草酸钙结合容易产生结石等,这些均对脾胃的消化吸收产生很大影响。也就是说,在注重保护脾胃方面,中医饮食保健学与西方近代营养学具有相似性。

中医饮食保健学与西方近代营养学的不同之处

背景范畴不同中医饮食保健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和发展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观和方法论的影响,体现了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属于东方传统科学的范畴。而西方近代营养学作为西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和发展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体现了西医学的特色和优势,属于西方近代科学的范畴。

研究角度不同中医饮食保健学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从宏观出发,从整体着眼,以实践研究为基础,以脾胃为饮食保健之本,注重饮食保健的个体针对性,强调无病以饮食养生,有病首先以饮食治疗,着重于食物的偏性,利用五行中的五色(青红黄白黑)、五味(酸苦甘辛咸)来均衡搭配饮食。具有独特的东方色彩和民族风格,内涵比较丰富,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西方近代营养学则以西医学理论为指导,从微观出发,从局部着眼,以实验室研究为基础,以七大食物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水、能量)为本,以平衡膳食为核心,注重不同群体营养素的供给,强调营养素对人体健康和疾病治疗的作用。

表现形式不同中医饮食保健学强调借助自然之力调节机体的功能,如借助自然界多种天然物质的阴阳、性味等属性来调节和校正人体自身的失衡,而且这种调节是人体无法自身调节的。此外,中医饮食保健学用材较趋向于“药”,因为中国饮食保健食材大多具有药食兼用的双重属性和作用。中医饮食保健学的历史渊源和指导思想决定了其用材除了选择含有一定药效的食物外,还包含了几乎所有无毒性的中药品种,而这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并不在人们的日常食谱中。许多药用食物在历代医家的著作中都记载了其功效和主治范围,亦药亦食,以食补药,以药助食,已成为中医药的一大特色。西方近代营养学则以现代实验科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为基础,认为生命是一个化学过程,可以用化学的方式校正和完善,它强调以基本营养素为核心的自体补充完善思想,突出表现为拿来主义。[5]西方近代营养学的用材注重于“食”,更多的是从自身食谱范围内寻找,或是人工合成的营养素及其衍生物、替代品。#p#分页标题#e#

全文阅读

烹饪高等院校开设《中医饮食保健学》的几点思考

摘 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餐饮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烹饪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医饮食保健学在中国烹饪高等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本文从观念重视程度和课程安排角度就《中医饮食保健学》这门课程作了分析。

关键词: 烹饪高等教育 《中医饮食保健学》 教学思考

《中医饮食保健学》是在中医学的理论指导下,从“医食同源”、“药食同源”的思想观念出发,研究饮食与保持、增进人体健康及防治疾病关系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饮食保健活动的一门应用性学科[1]。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路新国教授就提出中医饮食保健理论是中国烹饪理论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饮食营养保健学科,反映了中国烹饪最根本的特点,在中国烹饪高等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应该在烹饪高等教育教学计划中将《中医饮食保健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2]。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与同行的探讨,就这门课程作出以下思考。

1.在观念上要充分重视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代饮食理念追求健康、安全、绿色的趋势越来越凸显。所以,高等教育要求培养出来的烹饪本科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营养知识,即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懂得营养科学的烹饪师或者是懂得烹饪工艺的营养师[3]。据了解,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家派到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进修烹饪的学员都要求学习《中医饮食保健学》这门课程。那么,中国烹饪专业的本科生更要首先掌握我国传统的中医饮食保健理论,因为中医饮食保健理论反映了中国烹饪最根本的特点――养生保健,自古以来“医食同源”、“药食同用”的思想观念使得中国烹饪学和中医饮食保健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密不可分。近年来,社会餐饮行业和外事旅游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烹饪的社会需要急剧上升,从而形成了一股“烹饪热”[4]。据统计,全国十六所高等教育院校开办了烹饪本科专业,然而开设《中医饮食保健学》课程的不足70%,将其作为专业必修课的更不足40%(一些院校将《中医饮食保健学》设为专业选修课),从这些数据可见对其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中国烹饪高等教育与烹饪中等教育相区别的不只是培养烹饪的管理才能,更在于体现高等教育的学术性,培养出具有研究烹饪营养、使烹饪科学化的才能。离开了营养,烹饪仅仅是一门技术,这与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不相符。所以,要将烹饪教育提高到高等教育本科水平,必须在观念上重视营养学,特别是《中医饮食保健学》,将烹饪高等教育与只注重技能的烹饪中等教育区别开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观念上重视这门课程。

2.在课程安排上要科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5]。因此,科学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学生学习。

曾有人认为:“中医饮食保健学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不能逐一详细讲解,要有侧重地进行教学,一部分内容应做简单了解,如中医基础理论部分,如果我们花大量课时讲解,同学们了解了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等,但在实际烹饪工作中的作用不大,所以在教学中应尽量压缩中医基础理论部分的内容,有重点有目的地讲解即可。”[6]这若是针对只注重技能的烹饪中等教育来说还是可以理解的,若是针对兼顾“学术性”和“职业性”的烹饪高等教育来说,则不敢苟同。因为中医饮食保健学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从“医食同源”、“药食同源”的思想观念出发,研究饮食与保持和增进人体健康及防治疾病关系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一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饮食保健活动的一门应用性学科[1]。它是中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理论体系建立在中医学和中医药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目前,中医饮食保健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所以其教科书中不包含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八纲辨证、病因病机等中医基础理论。恰巧这些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中医饮食保健学》这门课程的基础,也是烹饪本科高级人才在今后工作中灵活自如、辩证应用中医饮食保健理论的关键。据调查,全国十六所高等教育院校烹饪本科专业开设《中医饮食保健学》课程的不足70%,而在此课程之前开设《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少之又少。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在懂得中医药的基本原理之后才能避免机械地、枯燥地背诵记忆中医饮食保健学的知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7]所以,在《中医饮食保健学》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原理性知识的讲解,即使暂时开设不了《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也要在正式学习《中医饮食保健学》之前为学生安排一些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样的课程安排正好符合心理学中知识的正迁移理论,对《中医饮食保健学》的学习有促进作用。

全文阅读

关于餐饮健康服务的探讨

摘要: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餐饮生活开始由“争求温饱,追逐口味”的感性阶段逐渐向“讲求营养健康”的理性阶段转变,此种形势下,就要求餐饮行业在经营中广泛深入的宏扬健康餐饮文化,全面提高我国国民的餐饮生活质量。

关键词:餐饮健康 健康服务

1、餐饮健康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党的16大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而健康就是迈向小康社会的通行证!要想身体健康,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非常重要。因为人之所以能够维持生命、工作、思维,都依靠食物中的营养供应。据统计,一个人一年的平均饮食消费量达1吨之多。如果膳食安排不合理,就会损害健康,日久天长,自然带来百病丛生的后果。所以营养状态的好坏将决定生命的价值和个人的成就,同样也与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紧密相联。人类自开始农业生产活动以来。伴随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膳食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总趋势是改善了营养,增进了健康,提高了生产力。

饮食不仅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要,也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基本生物学法则决定了食品工业是“天下第一产业”,也是人类的“朝阳产业”,而餐饮业这一“朝阳产业”中的璀璨明珠,正以空前的速度发展着:2002年我国餐饮业产值达5000亿人民币,从业人员2200万人;2003年虽然有“非典”的影响,但它仍以18.6%的速度增长;到2006年突破1万亿元大关。中国餐饮业的市场规模比1978年改革开放时扩大了159倍。

法国的一位著名学者曾经说过:“一个民族的命运要看它吃的是什么和怎么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健康状况明显改善,1990年17岁的男性青年比1975年同龄人身高增加4.3厘米,体重增加5.9千克。出生预期寿命也从建国初期的44.39岁上升到70岁以上。同时营养偏颇的现代“文明病”也严重威胁着国民健康。2004年10月12日,卫生部新闻会宣布的2002年8月-12月开展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18.8%,约1.6亿人,比1991年增加7000多万人。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2.6%,全国共约2000万患者。大城市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从1996年的4.6%上升到6.4%。餐饮业作为饮食行业的排头兵,对健康餐饮的规范;餐饮服务人员作为健康餐饮的具体实施者,职业学校对其的培养标准,是反映国家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国家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

2、餐饮行业中存在的一些不健康因素。

2.1 餐饮行业缺乏科学的餐饮理念。中国餐饮举世瞩目,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在正朝着一个健康、文明、继承、创新、引进、发展,再创一个新的“饮食王国”的方向发展。这种趋势有目共睹,我们深深地为之骄傲,欣喜之余仍感其中还存在一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眼不见为净”、“爱吃就是需要”等等;还有的追奇逐异,胡吃海喝,极力追求口味的满足。而酒店以经济利益为出发点,支持且满足了这些不文明、不科学的饮食要求。一些酒店营养观念淡薄,乱用和超量使用添加剂;有些中小酒楼甚至使用“地沟油”等不卫生的原料,危害身体健康。

2.2 餐饮服务人员欠缺健康理论技能。餐饮服务人员不但要有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更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技能水平,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但是有很大一部分服务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只有短暂的岗前培训,实践技能有一定的提高,但健康理论知识欠缺,不能有效地提高服务档次,制约着酒店的文化品位难以升华。

全文阅读

军地饮食文化理念比较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军地双方都越来越重视饮食营养。

关键词:饮食;文化;理念

饮食文化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类在饮食生活中创造的精神文化。我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饮食观是干百年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对于提高人的饮食质量,保证人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饮食保障理念进行比较分析。

一、地方饮食保障理念

(一)因时因地饮食理念

因时因地饮食观是指人的饮食与健康要与季节特点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饮食要合乎时令及环境的要求。人的饮食过程是人体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人体的健康状况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不同气候、不同季节、不同地域对人体会产生不同的作用,进而影响人的饮食需要。饮食保障不仅要考虑满足人体正常生理需要,还必须照顾到人体因不同自然环境而产生的特殊要求,如冬季吃狗肉可以驱除寒气,暖胃养身,提高人身体抵御寒冷的能力。由于自然条件及的不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饮食习惯有较大差别,且往往有特殊饮食需求,例如回民不吃猪肉等。

(二)医食同源饮食理念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食用、食养、食疗、食忌”之说,指的就是饮食的作用不仅是满足人们的食欲,为人体日常活动提供能量,而且能养生、治疗疾病。同时,饮食要有忌讳,不能“乱食”,否则会危害人体健康。医食同源观,包含着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医生在给病人治病时,饮食的配合必不可少,要把以药治病和以食调养紧密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是指科学的饮食具有养生和防止疾病的作用。医食同源的思想观念,是我国独有的传统和制度。从现代医学和营养学来看,医食同源实际上就是将医疗和食养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医和食共同为除病延年、养生健身服务。

全文阅读

浅谈中医养生保健

【摘 要】中医养生即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方法颐养生命、保养身体、预防疾病,增进健康、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中医养生保健贵在养德,中医养生保健重在有规律的运动,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健康,要合理饮食,平衡的饮食有益于健康,重视起居保健养生等。

【关键词】中医养生;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

对每个人来说,生命都是非常宝贵的,健康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保健、病症预防。养生,含有保养生命之意。中医养生即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方法颐养生命、保养身体、预防疾病,增进健康、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总之,中医养生就是遵循传统的中医理论,对人的身体进行科学调养,减少疾病、保持生命健康活力。中医养生对人体健康长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坚持中医养生,减少疾病,使我们始终精力充沛,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投入每天的学习和工作,才能对社会、对人民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因此,有必要对中医养生进行研究和探讨。

1 中医养生保健贵在养德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明确提出养生要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这是颐养生命、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最重要条件。道家理论对中医养生保健也提出同样的观点:善良、忠诚、爱心、友好、仁慈、同情助人是做人的美德。无论是古代医学,还是道家理论都论述了中华传统美德于个人于社会都是有益的。实践证明,也只有拥有这些美德的人,才会享受到生活中的快乐,促进身心健康。

2 中医养生保健重在有规律的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传统的运动养生方法是我国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在养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运动可以促进人体气血流通,舒筋活血,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人的气血畅通无阻才会促使新陈代谢旺盛,从而起到身体保健、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的作用。因此,平时要养成运动的好习惯,特别是老年人和体弱多病的人,更应该坚持运动,不仅防病治病,又可以强筋骨、利关节、促进消化、增强意志、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运动的形式要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合理选择体育运动方式,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武术、太极拳、太级剑、五禽戏、八段锦和适宜的群体运动等。

3 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健康

全文阅读

瑜伽饮食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3-000-02

摘 要 通过文献研究,对瑜伽的起源及在中国的发展进行简单的概述。瑜伽饮食是瑜伽体系重要的一部分,从瑜伽饮食与中国饮食的区别,瑜伽对食物的分类及瑜伽的饮食特点及瑜伽倡导的生活方式进行研究,最后得出瑜伽饮食是一种健康的饮食方式。

关键词 瑜伽饮食 食物 素食

瑜伽是东方最古老的强身术之一。它起源于印度,并在全世界流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瑜伽文化博大精深,瑜伽饮食在整个瑜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瑜伽热风靡各大小城市,很多瑜伽修炼者在练习瑜伽体式的同时,更重视瑜伽饮食,本文试从瑜伽饮食的特点及原则来研究瑜伽饮食的理念,深入了解瑜伽的思想和瑜伽饮食文化。

一、瑜伽概述

瑜伽这个词源于梵文,在梵文中是统一、祥和的词根,是指把一切都统一在一起的意思。广义的瑜伽是指自我与原始动因的统一与结合(自我指人这个主体,原始动因指宇宙乾坤、大自然天地万物的创造者等贬义的起因和运行规律)。狭义的瑜伽指对新的变化的控制。现义的瑜伽人们理解为修身养性、身心健康的一种健身术。

瑜伽在中国的起源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传入的。瑜伽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后,从此中国瑜伽开始了它灿烂辉煌的历程。在中国的瑜伽大师们看来,只要心中自然,纯净,行走坐卧,起居饮食,全可以是瑜伽。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佛,因为每个人都是宇宙深处的阿特曼,是梵,是幻化,是短促和永恒[1]!瑜伽在我国真正流行起来是在20世纪80年代,瑜伽大师柏言忠和其弟子张惠兰通过电视媒体和书籍介绍了瑜伽的练功方法后,瑜伽开始走进了中国的千家万户,张惠兰被喻为中国的“瑜伽之母”。瑜伽体系中包括法、唱诵、冥想、饮食等,饮食在瑜伽的整个体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瑜伽的饮食特点

全文阅读

蒸功夫:打造健康餐饮创新品牌

在杭州,有葛柏浩先生,与在宝石山上炼丹养生闻名的古人葛洪道长同姓。

说也巧,葛柏浩从事的健康餐饮与养生有密切的关系。不过,知情的人了解,葛柏浩先生的“蒸功夫”餐饮品牌,与另一位做蒸餐连锁品牌的“真功夫”有所不同。

首先,葛先生是学术气质的人。创业之初,他就创办了杭州蒸功夫食品研究所,专注蒸食养生的主题研究和产品开发,并公开出版发行《中国蒸功夫》系列从书。因为葛柏浩觉得,健康餐饮应该有自己的文化体系。所以他的“蒸功夫”健康餐饮应该有“美味和健康同在”的理念。

2005年,葛柏浩创建杭州蒸功夫健康餐饮连锁有限公司。以“民以食为天”古训全新诠释“吃出健康”文明诉求,精心打造“美味是硬道理,健康是主旋律”的新生代餐饮。为此。他把健康餐饮做了以下概括:首先,传统餐饮以地域区分,健康餐饮“有教无类”;其次,传统餐饮以美味为主导,健康餐饮是餐饮品又是健康品。最后,健康餐饮与传统药膳的区分。具体应该体现在以下几点:

健康餐饮“有教无类”

葛柏浩认为,传统餐饮菜系以地域区分,健康餐饮“有教无类”。如今,无论是公认的鲁、川、粤、闽、苏、浙、湘、徽菜系;还是加上京菜和鄂菜后的“十大菜系”,已难以涵盖和描述我国餐饮的现状。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人们物质生活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和人民生活最密切相关的餐饮业,自然也是日新月异,与时俱进。随着交通的发达,交往的频繁,信息的迅捷,餐饮业打破了地区的限制,口味的限制,乃至民族和文化的限制和国与国的限制,呈现空前的繁荣景象:西餐、韩餐、日式料理、中餐西做、西餐中做,私房菜、创新菜、迷踪菜……,五花八门,各展其姿。因此,蒸功夫健康餐饮应该博采众长,始终秉持“美味和健康同在,科学与传统并存”的做菜理念,根据不同人群需求定位,以顾客体验为中心全方位打造顾客的用餐感受,用餐饮为载体传播健康的饮食文化,满足懂得吃出健康的人们日益变化的餐饮需求,引导更广泛的人群懂得吃出健康。

是餐饮品更是健康品

全文阅读

大学生膳食营养健康状况

【摘要】正确的营养膳食是人类健康长寿的基础和保证,20岁左右的大学生正是身体发育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科学合理地安排膳食,有助于大学生获得科学的营养知识,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关键词】大学生,膳食营养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营养是健康的根本,食物是健康的来源。正确的营养膳食是人类健康长寿的基础和保证,然而青年人,特别是我们在校大学生对此十分忽略。20岁左右的大学生正是身体发育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繁重的学习任务、紧张有序的生活及体育锻炼,促使新陈代谢加快,体能消耗加大,营养需求增高。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饮食作保证,将造成体力下降、精力减弱、抵抗力降低,进而影响学习。因此,借此项目得出大学生营养膳食的现状以及对待饮食的态度,并探究如何健康科学的搭配适合大学生的营养餐,让广大高校的大学生认识到营养与健康、科学合理地安排膳食的重要关系。所以,此项目有助于大学生获得科学的营养知识,认识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各种食物,从中获取种类齐全,数量适宜的营养素,预防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消除健康危险因素,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同时,此项目的研究也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念。

因为正确的营养观念可以促使大学生将营养知识转化为行为和习惯的动力。营养对健康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膳食结构不合理,偏食挑食、暴饮暴食、酗酒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对身体的为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示出来。因此有针对地开展大学生营养教育,帮助大学生建立个性化的营养膳食结构,是每个人都做到自己可能达到的最好平。

我们对大学生营养膳食项目的研究,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饮食消费行为习惯,引导大学生明智地进行食物消费,努力帮助他们改掉不利于健康的饮食消费行为和习惯,全面改善大学生的营养状况,优化膳食结构,预防与营养相关的各种慢性病。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全文阅读

大学生饮食健康问题调查及对策探讨

【摘要】大学生大部分都在学校就餐,很多学生在饮食方面有很大程度不健康行为,不良的饮食习惯。据调查,目前大学生无论是营养状况,还是对安全健康食品的知识掌握,都存在一定的欠缺。我们知道因为饮食健康上的问题,造成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受到不良影响,势必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因此要对这一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后,采取良好的对策干预。本文主要研究讨论这一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健康饮食;问题调查;对策探讨

营养为人类的物质基础,所以大学生必须有良好营养的状况和健康饮食的行为,从而能够较好的在社会竞争中发挥自己的能力,但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大学生在饮食行为和健康知识上的总体评价尚可,能够保持规律饮食,荤素的营养搭配,且能够正确对待营养。但仍然存在一部分大学生的饮食行为不健康。主要有过少的摄取主食,忽略早餐,不平衡的膳食,挑食等,这些与健康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认知水平有一定关系。为清楚大学生这方面的问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具体的饮食行为和影响因素,包括学生性别、地区差异对饮食的影响,并采取良好的对策,使其得到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并促使健康水平的提高。

1 调查对象和内容

对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患调查,其中女生104名,所占比例为52.0%,男性96例,所占比例为48%,29例大一学生,所占比例为14.5%,53例大二学生,所占比例为26.5%,93例大三学生,所占比例为46.5%,25例大四学生,所占比例为12.5%。在哦调查问卷中有大学生的基本资料、饮食习惯、饮食行为、营养知识的了解情况、饮食消费、食品的安全意识等。

2 大学生饮食存在的问题

2.1 饮食行为和习惯

部分学生习惯性的不吃早餐,主要原因有没胃口、时间不够以及控制体重等,且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选择在学校食堂就餐,有少部分的学生在宿舍做饭或者学校周围的小吃店进行就餐。在饮食行为上有6.5%的学生会出现暴饮暴食的现象,30%的学生从不暴饮暴食。而且在食物的选择方面,首先关注的为食物味道,其次为营养,然后是价格和外观。在饮食的健康知识方面女生比男生的了解度稍高,但都有待提高。

全文阅读

高职院校女大学生饮食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 要:当代大学生因为审美、健康等需求,对饮食要求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由于营养理论知识的缺乏、思想上不重视或是家庭收入等原因,忽视每天的饮食,不能科学、合理地摄取营养,或是饮食上有特殊的喜好、偏食等,导致学生营养摄取不足或过剩,对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提出解决对策如下:加强营养教育;加强体育锻炼;调整饮食,平衡膳食;热量收支平衡;学校食堂保证菜品供应花色的多样性和搭配的合理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女大学生;饮食;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1-0211-0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空前提高,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对饮食的量的需求,而是更注重于其质的方面即营养平衡,并建立合理的饮食制度。现在许多大学生由于对饮食营养认识上存在误区而出现了营养缺乏或营养过剩的问题。

从总体上来看,在校大学生学习负担较重,紧张的脑力和体力劳动,需消耗大量的能源物质来提供能量。由于大学生相对特殊的饮食习惯和生活、学习方式,进餐不定时、无规律、随意性大等,导致部分学生饮食失衡且不合理,进而营养不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记忆力下降,这无疑将严重影响学习效率,甚至引发身心疾病,因此普及合理膳食教育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消灭饮食疾患的一项重要措施。鉴于此,本研究在对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女大学生饮食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为相关部门的工作提供参考。

一、研究的目的任务

通过对80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当前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女大学生的饮食状况,发现存在于饮食方面的共性问题,并积极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终身健康饮食的意识,进而达到改善学生饮食、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目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