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音乐学科教学工作思路

音乐学科教学工作思路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俄罗斯高校钢琴艺术史课程教学思路分析

【摘 要】高校钢琴教学是当前教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尤其是俄罗斯高校钢琴艺术史课程的教学,更是历年来我国研究的重点内容。中俄高校钢琴艺术史教学已经开展多年,我国高校在教学思路上借鉴了许多俄罗斯高校的教学思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高校关于钢琴艺术史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俄罗斯高校;钢琴艺术史;教学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205-01

一、钢琴艺术史课程定位

钢琴艺术史课程作为钢琴课程当中的重要内容,一直受到了教学工作者的关注,钢琴艺术史和古代音乐史、现代音乐史一样有着极高的地位。作为介绍钢琴发展历史的课程,它从根本上对钢琴艺术的发展脉络和历程进行了详细介绍,让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到钢琴的基本知识,从而提高钢琴器乐的基本素养,进一步为日后从事钢琴工作打好基础。不同的时期,钢琴的功能和历史地位包括演奏方法、内容都有所不同,因此加强这门课程的教学研究,对理解钢琴作品的艺术内涵极其重要。

二、从作家作品的角度进行教学的思路

俄罗斯钢琴艺术史教学历来重视从作家作品的角度去教学,原因是他们认为这样的教学思路可以传达给学生有用的信息,那就是让学生明白不同的音乐内容代表了不同的音乐风格,每一个作品、每一位作家都有自己的艺术个性和对艺术的理解,他们通过对作品的创作赋予自己的理解,通过这种教学可以更加直接地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人性化特征,抓住人的本质,并且有效理解音乐之间的传承关系,这才是教学最终的目的。

三、从钢琴家的演奏角度进行教学的思路

全文阅读

浅析高中音乐教学与教育管理艺术的交互影响及启示

教学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被认为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通过自身音乐教学和教育管理的实际经历,论证两者之间的交互影响,即音乐教学有利于教育管理艺术化,而教育管理又反作用于音乐教师,从而渗透到音乐教学,使教学效果更佳。而这种交互影响所带来的启示,是高中基础学科更为本质的联系,这种联系推动学科融合并达到高中教育目的。

音乐教学教育管理影响启示先贤有言: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学与仕之间内在的联系。而对于一名高中音乐教师而言,反映在教学层面是教学相长,不断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革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从而使自己变成一个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乃至名师。而从教育管理的角度来看,音乐教学与教育管理艺术也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这主要表现为音乐教学有利于教育管理艺术化,教育管理又通过对老师个体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音乐教学,使音乐教学的艺术熏陶效果更深刻和广阔。两者的交互影响,推动了音乐教师个体人生价值的实现,收获教学成果的同时亦能实现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艺术化的抱负,从而让音乐教师能站在更高的平台思考高中的美育教育。

一、音乐教学推动教育管理艺术化的发展,使教育管理更具有美学价值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断调动各种因素开展音乐美育教育,进而又影响音乐教学,推动音乐教学理念更新,而这个过程恰恰值得教育管理工作借鉴。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管理与教学结合得越紧密,就越能体现教育发展的规律。而将音乐教学中美学教育加诸在教育管理过程,既能体现出音乐教学管理过程中的美育作用,又能反映出教育管理艺术化的动态进程。教育管理工作事务性繁多,各种突况和有关部门的教学检查也时有发生,使得有的教师认为教育管理工作会影响到教学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并非如此,教育管理可以借鉴音乐教学的美育功能加以改进,将美育功能引入到教育管理过程,使事务性工作按一定的原则如轻重缓急有序化管理,将各种突况预案逐一落实,并把教育管理责任目标明确到管理者个人,那么教育管理工作就呈现出有序化美学艺术管理的状态。各施其职又相互联系,犹如音乐中每一个音符律动所承担的功能一般,有机连接在一起,就能演奏出动听的乐章,而失之其一则韵味全无。

音乐教学经验的转化,直接消化了音乐教师的教学心得,作用于教育管理工作,是音乐教学工作者即音乐教师走向更高舞台的必经之路,也是音乐教师由优转变为仕的过程。音乐教学是音乐老师成长的立足之本,立足教学才能可能得到同事和领导们的认可与信任,才有可能进入到教育管理者行列,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有所作为。所以,音乐教学的经验尤为宝贵,在教育管理艺术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美育功能的发挥能有效使教育管理工作效果更有艺术美感。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音乐教学固然能使教育管理具有了更强烈的审美意义,赋予了教育管理更多的美育元素,但实际上教育管理也对音乐教学产生了更深更广的影响。

二、教育管理促使音乐教师的个体成熟,使音乐教学与音乐学科的发展具有更广阔的视野

教育管理工作虽然压缩了音乐教师的备课时间和教学时间,往往会造成影响音乐教学的负面印象。但事实并非如此,教育管理工作能使音乐教师跳出音乐学科的范围,更深刻地认识高中教育,从而摸索出高中教育的规律。这就使音乐教师能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音乐教学,进而推动音乐教学的方法得到完善,授课语言日益凝练风趣,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多元,教学效果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这种交互式影响带来的提高,能使音乐教师个体迅速成长起来,能更深邃地思考个人的价值与教师岗位的结合,思考教育管理对学生成长带来的影响,从而成熟起来找到自己在教育职业上的人生价值。而这种学习与思考的沉淀,又作用于音乐教学过程中,使音乐教学所承载的美育功能落到实处,并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实现美育的教学目标。

教育管理不仅促使音乐教师个体越来越成熟,还增强了音乐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教学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往往受到学生认可,但教学管理过程往往被人诟病,这主要是源自音乐教育重专业而轻教学管理。而教育管理特别是行政工作能够增强音乐教师的管理能力,使教学管理更科学合理,更富有人性化。这包含了教育管理对音乐教师个体的管理能力训练,又是音乐教师个体自觉成熟并接受教育管理影响的结果。因此,从教育管理上来看,管理目标对象成为管理者本身,即是教育管理的成功。对于音乐教师来说,能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中积极承担一定的行政工作,也是教育管理使音乐教师获得成就感的表现之一。所以,教育管理对音乐教学的影响更不可小视。

全文阅读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思路与实践探索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不断创新,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也呈现出全新的发展趋势。但我们原有的课程设置与幼儿园实际教学脱节严重。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迫在眉睫。众所周知,幼教的职业岗位技能包括音乐、美术、语言、数学、教法等,而音乐在学前教育整个专业设置中占有很重的比例。本文将剖析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设置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对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进行具有全程规划性的调整与改革,以建构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一、音乐课的课程内容和地位。

学前阶段是人生的起步时期,儿童的认知、情感的发展水平较低,还不具有接受系统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的基础,儿童阶段的音乐教育应该是以感受美、表现美为核心的音乐启蒙教育。为此,教师应在音乐活动的实践中加强对美的感受,使自身形成对音乐教育的正确认识,并具有音乐教育的知识和教育技能。良好的音乐技能与音乐表现是教师带给幼儿最好的审美教育。

二、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现状

课程设置单一,一般为声乐、钢琴、舞蹈、视唱练耳、乐理、音乐欣赏等科目,学科之间缺乏相互渗透,重视内容的灌输和技能的传授,缺乏幼儿园音乐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教授。这种典型的学科式教育思想,认为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最关键,它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严重脱离。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感觉学习的过程困难枯燥,实际工作中还用不上。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三、音乐课整体化课程体系设置思路

高职高专的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以岗位工作过程为依据设置整体化的课程体系。幼儿园音乐活动的组织和教学就是我们学生工作当中的音乐教学部分。所以幼儿园音乐活动就为我们提供了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课程的设置蓝本。

(一)目前课程设置现状和改革思路

全文阅读

创设“一课多磨”的教研文化

2013年11月举行的江苏省小学音乐评优课活动中,我市一名青年教师执教的三年级欣赏课《剪彩波尔卡》获得了评委老师和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获省一等奖)。回想起参赛前与执教老师“并肩作战”、“反复打磨”的过程,让我感触颇深。

三年级欣赏教学《剪彩波尔卡》又名《火车波尔卡》,是奥地利作曲家爱德华・施特劳斯为纪念一条铁路通车、剪彩而创作的管弦乐曲。我与执教老师及几名音乐骨干教师反复聆听了作品,对作品的段落、音乐要素以及作品情感的表达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听辨、律动、歌唱等方法多感官地欣赏《剪彩波尔卡》,感受作品情绪及各段落节奏、力度、旋律等音乐要素的特点。(2)通过欣赏《剪彩波尔卡》,初步了解“波尔卡”的风格特点,借助图形谱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结构。

在反复多次的课堂教学研究中,我们在教学导入的提问、教学语言的推敲和课堂小结、教学拓展的提炼升华等方面,都经过了“尝试―研究―再尝试―再研究”的过程(即磨课的过程)。本文截取几处教学片段,与同行老师分享磨课过程中的笑点和泪花,回放反复研究,屡次修改后日渐成熟与完善的教学设计,由此说明 “一课多磨”是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只有对磨课更理性地审视,才能使课堂教学成为高质量的、基于不断反思的研究过程,才能使音乐课堂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一、一课多磨――追求导入的

科学性,使导入设计更

注重以音乐为本

音乐作品中,优美动听的引子部分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听赏兴趣,教学导入如同音乐作品的引子,它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对音乐作品的兴趣。短短的课前几分钟学生能否被“迷住”,如何通过音乐来引起学生对教学的关注和对作品的学习兴趣呢?在磨课中,我们进行了多次讨论。

片段一:

全文阅读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形成的作用分析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综合素质的概念,音乐教育的作用,运用音乐教育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形成的必要性。之后,文章进行了关于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形成作用的分析,包括:丰富“美育”培养思路,构建学生完善的审美意识;启发“智育”培养思路,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改善“德育” 培养思路,塑造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学生综合素质;作用;分析

一、引言

音乐,可以启迪人们的智慧、提高人们的鉴赏水平,审美情趣,还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鼓舞人的进取精神乃至提高人们的气质。显然,音乐的本质与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因为音乐对于人思想的升华、文化品味的提高、健康心理的塑造等等方面都是任何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因此学习音乐对人综合素质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整个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艺术素质、审美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其做为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旨是高职院校培养体系中最重要的特色,对于学生毕业后专业技能的实用性更加严格,因此做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掌握相关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就显的非常有必要。但长时间以来,很少有人真正去关注音乐教育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形成的关系,这对于完善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来说其实是非常不利的。本文拟通过对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旨在丰富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体系,同时也是对音乐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

二、关于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形成作用的分析

1.丰富“美育”培养思路,构建学生完善的审美意识

通俗来讲,美育就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因此,在很多地方把美育也叫做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在美育的实际培养中,一般是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音乐教育与审美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天然的,因为音乐是在时间过程中显示的诉诸听觉的一门艺术,基本手段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构成有特定精神内涵的音响结构形式,我们常说音乐是一种流动的画面。另外,音乐带给我们的感受有它的特性,首先是音乐以呈现的方式,这样的音乐可能是更为接近自然和我们人类自身日常生活基调的;第二是音乐以激发的方式,它是以相当强烈的方式作用于我们的日常感受,激发起我们抑制的情感。那么当我们把这些音乐的整体特性,类似“流动的音乐”等带入学生的潜意识中后,学生自然也就会在慢慢感悟之中形成了对人生新的认识、培养了对美的感觉。

2.启发“智育”培养思路,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

全文阅读

“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

2005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和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科达伊学院主办的“科达伊周・北京2005”暨音乐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隆重召开。会上来自匈牙利、美国、德国、加拿大、比利时、澳大利亚、希腊、芬兰、日本、韩国等国的音乐教育专家和来自国内各地近300位音乐教育工作者济济一堂。配合会议有论文集的印发,以国外学者的发言稿为主,收集论文16篇,会议中的正式发言总计25篇。

和一般学术研讨会不同的是,本次会议除学术上的研讨之外,还举行了系列音乐会、课程展示以及科达伊生平与创作图片展。其中11月1日晚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的开幕式合唱音乐会可谓一大亮点,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合唱团在匈牙利女教师Borbala Sziranyi的指挥下演唱了大量科达伊、巴托克的音乐作品以及从中世纪的圣咏直到现代派作曲家的新作,音色纯净、风格把握准确,带给听众高品质的旋律美、和声美和情感美,充分展示了科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的精髓。席间就坐的前国家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更是在音乐会结束前上台即兴发言,肯定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在探索国民音乐教育改革道路上做出的努力,号召音乐家们投身到普通音乐教育改革之中。11月2日的科达伊教学公开课更是将整个研讨会推向了高潮,匈牙利专家展示的科达伊视唱课程完全变成包罗万象的综合音乐体验活动,和声、复调、音乐史、曲式与作品分析合理地整合在一起,通过最天然的乐器――人声,引领学生沉浸于音乐的世界,享受音乐所赋予的感动。

一、对科达伊音乐教育理念的思考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成功绝不是天才的偶遇,而是源自对最朴实的信念的坚持不懈的执着。

1.为民歌编织美丽的外衣

早在20世纪初,科达伊就认识到,匈牙利民族音乐的真谛蕴藏在古老的农民歌曲之中,并以此为振兴匈牙利民族音乐的探索起点,数十年如一日地进行民歌的收集和整编工作。

然而,仅仅将民间音乐的第一手资料教给生活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的学生,是无法获得我们所期望的共鸣,于是还需要重为民歌做嫁衣。Borbala Sziranyi在《科达伊理念引进中国的省思》中,特别指出科达伊收集民歌之后的系统化和艺术化的工作创立了科学的标准。让人不禁联想起在《巴托克书信回忆录》中如何对收集到的民歌进行改编的建议:从在原有的旋律基础之上配置最简单的和声,到编写无伴奏的合唱和旋律再加工,再到比较大的改变(变成完整带表演性的歌曲),直到交响化的大型作品。

全文阅读

分析“乐海”,研教相长

摘要: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的《乐海探象:姚恒璐音乐学术论文选》收录了姚恒璐先生自1993年以来的学术论文。选集分为“音乐作品分析”“音乐教育”“对外交流、序言、前言与随笔”3个部分,包含音乐分析、教育、美学、译文等内容,不仅总结了作者多年来的学术成果与学术思想,更是为我国音乐分析与创作学科的建设与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乐海探象:姚恒璐音乐学术论文选》;姚恒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6)04-0100-05

2013年3月,姚恒璐先生的重要学术论文专著《乐海探象:姚恒璐音乐学术论文选》(以下简称“论文选”)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正式出版。这部学术论文专著囊括了先生在1993年至2011年之间近20年的学术与教学成果,经周密论述、缜密分析,从实践到理论全面集中地揭示了20世纪西方音乐分析与创作领域的教育、方法、理念。“论文选”共520页,有文章70余篇,分为“音乐作品分析”“音乐教育”“对外交流、序言、前言与随笔”3个部分,内容涉及音乐分析、音乐教育、译文、序言、感悟等,几乎涵盖了先生从音乐理论到音乐教育以及音乐感悟的全部文章。笔者在捧读著作之后受益匪浅、感慨万分。

“论文选”第一部分是“音乐作品分析”,共39篇文章,占专著1/2的篇幅,彰显出先生在音乐分析与创作学科领域的丰厚学术成果。先生以20世纪西方音乐作品为对象,以各种现代分析方法为主线,并将音乐分析与技术理论、音乐创作、音乐美学等融会贯通,强调“观念-方法-实践”3个音乐分析与创作的步骤。就此,笔者将从“析”之方法、“析”之理念、“析”之创新3个方面对先生在音乐分析学科领域的成果进行总结和阐述。

1.“析”之方法

其一,多元化的分析方法。姚先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20世纪西方音乐作品为对象,从作曲实践的视角全面深入地介绍了申克图表式分析理论、音级集合分析理论、主题一动机分析理论、亨德米特音乐分析理论、十二音序列分析理论、莱蒂主题一动机的分析理论、迈尔和库伯的节奏分析标识体系等20世纪西方音乐分析理论,以现代音乐中的节拍、结构比例、旋律、音响结构等为途径对具体作品进行音乐参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音乐分析体系提出新思路。

全文阅读

音乐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整合路径分析

新时期加强音乐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时展的必然趋势。然而,要建立一套适合当前音乐教学实践的整合模式,必须依靠创新整合路径,来实现两者的有效整合。结合音乐教学,就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教学整合路径进行了探讨,指出音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将给音乐学科的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音乐学科教学信息技术音乐整合路径近些年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掀起了新一轮的变革。科技发展对音乐教育教学的影响无处不在,无论是宏观意义上的音乐教育方针、音乐教育政策、音乐教育目标,还是微观意义上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信息技术真正进入课堂的时间还很短,所以还有一些问题存在。例如:

(1)教师严重依赖多媒体,从网络中下载现成的课件,模仿视频教学,阻碍了教师自身特色教学的形成,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2)信息技术手段辅助知识手段,它是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从而忽视了学生个性和素质潜能的挖掘。(3)在课堂中,由于多媒体的介入,学生的学习由老师的灌入变为了计算机的灌入,忽略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4)由于长期的使用计算机,现在,学生视力在逐年下降,已经成为了严重的问题。那么,如何能解决这些问题,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很好地为音乐教学服务呢?

一、对音乐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进行准确定位

1.设施差异问题

在我国,各地区、各层次学校的信息技术设施差异很大,其发展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在一些发达地区,学校信息技术设施相当完善,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大有赶超欧美发达国家之势。而在一些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西部边远山区,学校信息技术设施相当匮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就目前而言,我国学校信息技术设施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巨大差距。因此,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教学整合要想取得良好实效,必须建立在我国信息技术实际的基础上。

2.信息技术的能力素质

除了信息技术设施不足以外,师生信息技术素质较低也是音乐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过程中面临的一大困境。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音乐学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是音乐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对广大师生提出的基本要求。然而,目前仅有少数学校的师生具备这项素质,极大地延缓了两者的整合速度与整合效率。

全文阅读

电脑音乐制作的教学研究

一、电脑音乐概述

1.电脑音乐

电脑音乐是指利用多媒体电脑及与音乐相关的软件为工具制作并播放出来的音乐,它既是一种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又是一种表现音乐的技术工具。电脑音乐文件有多种格式,如:wav文件、mp3文件、midi文件、aac文件、wma文件、ra文件等。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是用音高和节奏来展示艺术的魅力;电脑还是一种科技工具,把复杂的运算集中在一块小小的集成电路中,用高速的衍变解脱现实的束缚。音乐和电脑结合起来就是电脑音乐,它是数码时代的听觉新艺术,是音乐与科技的完美结合。

2.制作技术:midi、合成器、音频技术

通过midi数据可以记录各种音乐信息,选择适当的音色得到真实的回放效果。用实用的midi编辑技巧、快捷、简便地实现音符的修改、乐谱的打印、音轨的编配等操作,可以将丰富的midi效果器运用其中得到自然的音乐感觉。所有与音乐特性有关的操作都将以midi方式实现。

录音是获取音频数据的最直接方式。录制的数据通过各种效果器的处理,在音频编辑软件中进行加工,得到理想的效果,最终合成音乐成品。

从midi到音频的电脑音乐制作方式是成熟和完善的音乐制作思路。两者基于不同的原理,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二、我国电脑音乐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

全文阅读

探索高职音乐专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摘 要: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音乐专业教育的发展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但高职音乐专业教育办学条件差,专业结构与社会市场需求脱节,办学整体水平低,生源萎缩与综合素质下降阻碍着高职音乐专业教育的发展,探索高职音乐专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高职音乐专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求。

关键词: 高职音乐专业教育 存在问题 改革思路

近年来,伴随着高校大扩招,高等职业院校数、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规模上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也迎来了其历史发展的黄金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阶段,从侧重外延扩张转向注重内涵提升的新阶段。高职教育带动着高职音乐专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摆脱对本科音乐专业教育的简单模仿和复制,探索高职特色的音乐专业教育发展之路,优化整合高职音乐专业结构,开拓高职音乐专业建设的新思路,建设具有时代特征的高职音乐专业教育体系,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高职音乐专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求。

一、高职音乐专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高职音乐专业整体办学水平低。

大多数高职院校为新办或新升格的院校,其办学师资力量薄弱,职称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低,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学术和科研水平缺乏,有益于教学的学术研讨、讲座、观摩等活动开展得非常少,没有形成一定的学术研究氛围。此外,教学设施、设备不是很充足,尤其专业课程模式、教学模式及教材大都不适用,大多沿袭普通本科高校的教学模式和教材,缺乏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系统教材和专业培养模式,这都直接影响了高职音乐专业整体办学水平。

2.高职音乐专业建设缺乏特色。

高等职业音乐专业建设仍然滞后于经济建设的需要。许多升格的高职院校仍沿用原校专业,缺乏建设形成具有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特征相融合的高等职业教育音乐专业的特色体系,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因素,基本形成一种陈旧专业缺乏创新,新专业的建设与市场脱节,专业培养基本照搬各大音乐艺术院校的专业设置,包括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知识结构、培养方向等,没有形成专业结构合理、职教特色明显、理论实践并重的新时期高职音乐专业特色。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