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音乐疗法论文

音乐疗法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音乐疗法应用研究论文

【关键词】音乐治疗;疗养学;应用

音乐治疗,又称音乐疗法,是一门集音乐、医学、心理学为一体的新兴边缘交叉学科[1]。音乐治疗的目的不在于被治疗者在音乐能力方面的增长,而在于音乐心理体验使被治疗者情绪、行为及思想观念发生改变,通过这些改变,能使病人对环境有更强的适应性。

1音乐治疗的历史背景和现状

3000年以前,我国的医师和精通乐理的文人已经知道音乐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作用,并有明确的记载。古代的音乐理论是我国音乐治疗工作者的宝贵财富。我们可以在《乐记》、《汉书·艺文志》和《琴赋》、《养生论》等著述中看到很多音乐与健康的内容,正是它们为历代音乐治疗奠定了音乐心理学和音乐生理学的基础。西方现代音乐治疗的历史是从50年前开始的,当时美国的医生研究音乐对人的健康究竟起着什么作用,就诞生了音乐治疗学这门新兴的学科。现在美国有80多所大学设有音乐治疗专业,培养学士、硕士和博士。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成立了音乐治疗协会,并且每两年召开一次世界音乐治疗大会。在中国,目前也已有很多的精神病院、康复医院和综合医院开展了音乐治疗[2]。

2音乐治疗的原理

主导音乐活动主要是大脑右半球的功能,许多情绪和行为都由大脑右半球控制。音乐的特点在于对大脑右半球有着直接而明显的影响。音乐的传递作用,能使情绪或行为得到调节,这是音乐治疗原理的重要依据[3]。音乐是由音调、节奏、和声、速率等要素组成。音调指音的高低,乐音力度的平稳增强会造成情绪反应的加强,乐音力度的减弱可产生愉快的、趋于平静的情绪反应。节奏是以有规律的强弱变化的律动形式表现出来,不同的节奏对人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柔和、缓慢的节奏,如华尔兹给人以平静的感觉,强烈的节奏如摇滚乐给人以烦躁的感觉。和声是音高之间纵向组织基础上形成更高等级的横向组织,是丰富旋律的一种手段,包括协和音程和不协和音程,可改变音乐的稳定程度和紧张度,使旋律具有色彩。速率是音乐进行的快慢,与人的生理感觉有密切联系。

如每分钟60~80拍的舒缓音乐,与人体心脏跳动的次数接近,使人感觉自然、舒适。旋律是由节奏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乐音,在高低方面呈现有秩序的起伏呼应[4]。

音乐治疗时,数个传入大脑的神经刺激彼此之间互相抗衡,在压力情况下同时接受音乐的听觉刺激,可以减轻疼痛或掩盖不愉快的感受。音乐能够潜意识转换自主神经在视丘的反应,使紧绷的肌肉放松,降低ACTH等化学物质释放,减少交感神经的活动。音乐也可以影响边缘系统,使脑下垂体释放脑啡肽,达到止痛、唤起愉悦感、改善心理感受、减轻焦虑的效果,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而持续倾听轻柔的音乐能够降低基础代谢率、每分钟耗氧量、血压、心率及减少止痛剂的使用量,达到肌肉松弛,减低焦虑反应[5]。

全文阅读

疗养学音乐疗法原理分析论文

摘要:音乐治疗,又称音乐疗法,是一门集音乐、医学、心理学为一体的新兴边缘交叉学科。音乐治疗的目的不在于被治疗者在音乐能力方面的增长,而在于音乐心理体验使被治疗者情绪、行为及思想观念发生改变,通过这些改变,能使病人对环境有更强的适应性。

关键词:音乐治疗;疗养学;应用

一、音乐治疗的历史背景和现状

3000年以前,我国的医师和精通乐理的文人已经知道音乐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作用,并有明确的记载。古代的音乐理论是我国音乐治疗工作者的宝贵财富。我们可以在《乐记》、《汉书·艺文志》和《琴赋》、《养生论》等著述中看到很多音乐与健康的内容,正是它们为历代音乐治疗奠定了音乐心理学和音乐生理学的基础。西方现代音乐治疗的历史是从50年前开始的,当时美国的医生研究音乐对人的健康究竟起着什么作用,就诞生了音乐治疗学这门新兴的学科。现在美国有80多所大学设有音乐治疗专业,培养学士、硕士和博士。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成立了音乐治疗协会,并且每两年召开一次世界音乐治疗大会。在中国,目前也已有很多的精神病院、康复医院和综合医院开展了音乐治疗。

二、音乐治疗的原理

主导音乐活动主要是大脑右半球的功能,许多情绪和行为都由大脑右半球控制。音乐的特点在于对大脑右半球有着直接而明显的影响。音乐的传递作用,能使情绪或行为得到调节,这是音乐治疗原理的重要依据。音乐是由音调、节奏、和声、速率等要素组成。音调指音的高低,乐音力度的平稳增强会造成情绪反应的加强,乐音力度的减弱可产生愉快的、趋于平静的情绪反应。节奏是以有规律的强弱变化的律动形式表现出来,不同的节奏对人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柔和、缓慢的节奏,如华尔兹给人以平静的感觉,强烈的节奏如摇滚乐给人以烦躁的感觉。和声是音高之间纵向组织基础上形成更高等级的横向组织,是丰富旋律的一种手段,包括协和音程和不协和音程,可改变音乐的稳定程度和紧张度,使旋律具有色彩。速率是音乐进行的快慢,与人的生理感觉有密切联系。

如每分钟60~80拍的舒缓音乐,与人体心脏跳动的次数接近,使人感觉自然、舒适。旋律是由节奏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乐音,在高低方面呈现有秩序的起伏呼应。

音乐治疗时,数个传入大脑的神经刺激彼此之间互相抗衡,在压力情况下同时接受音乐的听觉刺激,可以减轻疼痛或掩盖不愉快的感受。音乐能够潜意识转换自主神经在视丘的反应,使紧绷的肌肉放松,降低ACTH等化学物质释放,减少交感神经的活动。音乐也可以影响边缘系统,使脑下垂体释放脑啡肽,达到止痛、唤起愉悦感、改善心理感受、减轻焦虑的效果,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而持续倾听轻柔的音乐能够降低基础代谢率、每分钟耗氧量、血压、心率及减少止痛剂的使用量,达到肌肉松弛,减低焦虑反应。

全文阅读

音乐疗法治疗心身性疾病论文

【关键词】音乐治疗;疗养学;应用

音乐治疗,又称音乐疗法,是一门集音乐、医学、心理学为一体的新兴边缘交叉学科[1]。音乐治疗的目的不在于被治疗者在音乐能力方面的增长,而在于音乐心理体验使被治疗者情绪、行为及思想观念发生改变,通过这些改变,能使病人对环境有更强的适应性。

1音乐治疗的历史背景和现状

3000年以前,我国的医师和精通乐理的文人已经知道音乐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作用,并有明确的记载。古代的音乐理论是我国音乐治疗工作者的宝贵财富。我们可以在《乐记》、《汉书·艺文志》和《琴赋》、《养生论》等著述中看到很多音乐与健康的内容,正是它们为历代音乐治疗奠定了音乐心理学和音乐生理学的基础。西方现代音乐治疗的历史是从50年前开始的,当时美国的医生研究音乐对人的健康究竟起着什么作用,就诞生了音乐治疗学这门新兴的学科。现在美国有80多所大学设有音乐治疗专业,培养学士、硕士和博士。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成立了音乐治疗协会,并且每两年召开一次世界音乐治疗大会。在中国,目前也已有很多的精神病院、康复医院和综合医院开展了音乐治疗[2]。

2音乐治疗的原理

主导音乐活动主要是大脑右半球的功能,许多情绪和行为都由大脑右半球控制。音乐的特点在于对大脑右半球有着直接而明显的影响。音乐的传递作用,能使情绪或行为得到调节,这是音乐治疗原理的重要依据[3]。音乐是由音调、节奏、和声、速率等要素组成。音调指音的高低,乐音力度的平稳增强会造成情绪反应的加强,乐音力度的减弱可产生愉快的、趋于平静的情绪反应。节奏是以有规律的强弱变化的律动形式表现出来,不同的节奏对人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柔和、缓慢的节奏,如华尔兹给人以平静的感觉,强烈的节奏如摇滚乐给人以烦躁的感觉。和声是音高之间纵向组织基础上形成更高等级的横向组织,是丰富旋律的一种手段,包括协和音程和不协和音程,可改变音乐的稳定程度和紧张度,使旋律具有色彩。速率是音乐进行的快慢,与人的生理感觉有密切联系。

如每分钟60~80拍的舒缓音乐,与人体心脏跳动的次数接近,使人感觉自然、舒适。旋律是由节奏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乐音,在高低方面呈现有秩序的起伏呼应[4]。

音乐治疗时,数个传入大脑的神经刺激彼此之间互相抗衡,在压力情况下同时接受音乐的听觉刺激,可以减轻疼痛或掩盖不愉快的感受。音乐能够潜意识转换自主神经在视丘的反应,使紧绷的肌肉放松,降低ACTH等化学物质释放,减少交感神经的活动。音乐也可以影响边缘系统,使脑下垂体释放脑啡肽,达到止痛、唤起愉悦感、改善心理感受、减轻焦虑的效果,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而持续倾听轻柔的音乐能够降低基础代谢率、每分钟耗氧量、血压、心率及减少止痛剂的使用量,达到肌肉松弛,减低焦虑反应[5]。

全文阅读

音乐疗法下心理健康论文

一、音乐疗法概述

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了运用音乐进行治疗的先例,例如汉代的史学家司马迁就在《史记.乐书》中写到音乐能够“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1]但是音乐治疗是在美国最早发展为一门学科,其标志是1950年美国成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音乐治疗协会。1974年,世界音乐治疗联合会成立,自此以后音乐治疗作为一门学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在音乐治疗师在国外已成为一种职业,得到了社会的广发认可。我国的音乐治疗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到2004年就已有超过500家医疗单位开展了音乐治疗。[2]所以在高校中应当认识到音乐疗法对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运用音乐疗法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当前很多学者对音乐治疗给出了自己的界定,较为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著名音乐治疗学家K.Bruscia,他认为音乐治疗就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的动力的治疗关系来帮助被帮助者达到健康的目的。”[3]从这个界定可以看出,音乐治疗所运用的主要手段是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例如听、独唱、乐器演奏、合唱、各种音乐词曲创作等多种音乐形式,这些音乐形式是治疗的媒介或者桥梁。再者音乐治疗不是一个简单的治疗,而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干预过程,通过这个复杂的过程来使接受治疗者达到健康。在本研究中,音乐疗法主要是为了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借助学校的音乐教育以及各种音乐活动,有专门教师运用音乐治疗的原理对学生进行的各种心理辅导,其目的旨在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音乐疗法的理论基础

音乐治疗与其它的心理治疗存在明显的差异。一是体现在媒介上,一般心理治疗以语言为媒介,而音乐疗法则是以各种音乐活动形式为媒介。二是体现在效用机制上,心理治疗是通过语言的影响,纠正受治疗者的不正确的观念,实现治疗的目的。而音乐治疗则是以音乐为媒介,通过对接受治疗者施加影响,引起其情绪的变化,改变其精神状态,改变其认识,促进其心理问题得到纠正。从物理学来看,音乐是一种机械波,这种现实存在的能够被人感觉到的声波会对人体的各个部分形成影响。有研究发现,当具有“音乐性”的各种声波作用于人体时,会对人体的各个部位都造成影响,人体的胃、肠、肌肉、心脏、脑电波等随之产生和谐共振,各器官节律趋于协调一致,各器官的紊乱状态随之改善,从而解除疾患,促进康复。[4]有理论认为音乐对人的影响机制为首先作用于人的情绪,使之产生各种不同的情感,然后通过情感的作用引起人的生理的变化。还有理论认为音乐首先作用于人的生理,通过生理上的变化引起人们心理上的变化。而事实上开看,这两种影响机制并不是不相交集的,而是随时产生交互影响。根据以上的影响机制可以看出,音乐对于唤醒、联系甚至整合人格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产生不可替代的力量,音乐是人们实现自我表现以及释放自己情绪的重要的特殊手段。对于音乐治疗而言,一般认为音乐能够改变人们的情感,通过情感的改变来改变认知,在音乐治疗的具体操作中,正是运用音乐对于改变认知的能动作用来实现治疗的目的。

三、音乐疗法对于促进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一)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

当前在诸多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中,情绪不稳定是很重要的表现,且大学生自身对情绪不稳定缺乏调节能力,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调节,就会进一步激绪的不稳定性,容易造成各种情绪上的困扰,导致各种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会出现极端事件。不同的乐曲可以产生镇静安定、轻松愉快、活跃兴奋等不同作用,这些作用会对人的内环境产生影响,可以起到排忧、镇痛、降压、催眠等效果。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乐曲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例如对于那些在情感上忧郁、沮丧、精神萎靡等状况的学生,在进行音乐治疗时可以选择情调欢快、节奏鲜明,旋律优美的乐曲,如《喜洋洋》、欢乐的天山》等。对于情绪上不稳定,存在一定程度焦虑感的学生,可以选择那些情调优雅、节奏缓慢的乐曲,如《平湖秋月》、《春江花月夜》、《梁祝》等古典传统曲目。

(二)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

全文阅读

音乐治疗研讨论文

内容摘要:音乐治疗集音乐、医学、心理学为一体,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音乐治疗思想及临床应用古已有之,但作为学科在我国的发展仅20多年,却显示出独具的特色和光明的前景。

关键词:音乐治疗发展特色问题

音乐治疗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与医学和心理学等学科有着“亲缘”的关系。美国音乐治疗协会(AMTA)在创建时曾对音乐治疗做出了这样的定义:音乐治疗的目标就是将音乐运用于恢复和改善人的身心健康。我国学者对音乐治疗提出了这样的定义:音乐治疗是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和心理效应,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和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和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上述定义的理念焦点都集中体现在运用音乐使人类身心的失调损害状态得以恢复,帮助患者回归社会。下面笔者拟从音乐治疗的起源、音乐治疗在我国的发展、我国中医音乐治疗的特色、制约我国音乐治疗发展的因素等几方面对其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音乐治疗溯源

1.我国是音乐治疗最古老的发源地之一。我国早期音乐多用于祭祀、娱神灵、省风、宣气,而“宣气”是指在阴阳阻滞、不能通畅运行的时候,音乐具有宣导、疏通的作用。在我国古代文献中能找到大量关于音乐治疗的论述及临床实例。我国古代的医学著作《内经》中说“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间,可以意识”。指出五音和五脏有特定的联系,各脏有病其发声常出现与之相应的音阶,各音阶又会侧重影响与之相应的脏腑,即宫通脾、商通肺、角通肝、徵通心、羽通肾,并指出五音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很重要的作用。欧阳修曾记述自己“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既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宫声数引,久则乐乐愉然,不知疾之在体矣。”这是宋代孙道滋以“宫声数引”使欧阳修的“幽忧之疾”得到治疗的典型实例记载。另外,在《乐记》《律历志》《太平经》《养生论》《论衡》等文献中也蕴含着丰富的音乐治疗思想。

2.音乐治疗在国外也有悠久的历史。古埃及人通过巫医治病,除了给病人服用一些确有疗效的天然药物之外,还经常采用一定的仪式,对病人手舞足蹈一番,口中念念有词,哼唱着怪异小调,这样的怪异小调不仅起着暗示作用,也使病人内心得到很大的安慰,心情变得舒畅,病情便趋于好转。古希腊人很早就将健康和音乐联系起来,他们所崇拜的太阳神阿波罗就是主宰健康和音乐的神,他们将情绪的净化看作是精神治疗的重要过程,而完成净化过程是通过戏剧表演和音乐演奏来实现的。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爱好音乐的医生把音乐视为一种娱乐和焕发精神的手段,认为音乐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安慰人,使人摆脱烦恼恐惧与胡思乱想。18至19世纪,出现了大量关于音乐的心理效应的研究材料,并有许多医生采用音乐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二、音乐治疗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音乐治疗思想古已有之,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我国的音乐治疗起步较晚。1980年,美国阿利桑那州立大学副教授、美籍华裔音乐治疗专家刘邦瑞先生,在中央音乐学院进行了讲学活动,首次把音乐治疗介绍到中国。此次讲座开启了我国进入音乐治疗领域的大门。1981年,医院开展了以音乐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音乐电疗,随后又与传统针灸相结合,使我国的音乐治疗从一开始,便具有不同于西方的中国特色。1984年,湖南长沙马王堆疗养院开展心理音乐疗法,为适应国内患者特定的文化背景,大量采用了中国乐曲。后来又与长沙医疗器械厂共同研制了心理音乐治疗机,并在全国推广。1985年,中华医学会音像出版社成立,开始出版、发行音乐治疗的音像制品。1986年,北京安定医院和回龙观医院与音乐专业人员合作,先后开展了老年忧郁症的主动治疗和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操作性音乐治疗。1988年,中国音乐学院建立音乐治疗专业,1989年正式招收专科生。1989年,中国音乐治疗学会成立,参加者有25个省市100多个会员单位。成立同时,举办了首届学术交流会,音乐界著名人士赵沨、张非等出席了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1991年和1993年又分别举办了第二届和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该学会的建立,大大促进了我国音乐治疗事业的发展步伐。1992年,中国音乐治疗学会北京设备研制中心成立。

全文阅读

音乐治疗艺术

摘要:音乐治疗集音乐、医学、心理学为一体,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音乐治疗思想及临床应用古已有之,但作为学科在我国的发展仅20多年,却显示出独具的特色和光明的前景。

关键词:音乐治疗发展特色问题

音乐治疗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与医学和心理学等学科有着“亲缘”的关系。美国音乐治疗协会(AMTA)在创建时曾对音乐治疗做出了这样的定义:音乐治疗的目标就是将音乐运用于恢复和改善人的身心健康。我国学者对音乐治疗提出了这样的定义:音乐治疗是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和心理效应,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和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和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上述定义的理念焦点都集中体现在运用音乐使人类身心的失调损害状态得以恢复,帮助患者回归社会。下面笔者拟从音乐治疗的起源、音乐治疗在我国的发展、我国中医音乐治疗的特色、制约我国音乐治疗发展的因素等几方面对其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音乐治疗溯源

1.我国是音乐治疗最古老的发源地之一。我国早期音乐多用于祭祀、娱神灵、省风、宣气,而“宣气”是指在阴阳阻滞、不能通畅运行的时候,音乐具有宣导、疏通的作用。在我国古代文献中能找到大量关于音乐治疗的论述及临床实例。我国古代的医学著作《内经》中说“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间,可以意识”。指出五音和五脏有特定的联系,各脏有病其发声常出现与之相应的音阶,各音阶又会侧重影响与之相应的脏腑,即宫通脾、商通肺、角通肝、徵通心、羽通肾,并指出五音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很重要的作用。欧阳修曾记述自己“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既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宫声数引,久则乐乐愉然,不知疾之在体矣。”这是宋代孙道滋以“宫声数引”使欧阳修的“幽忧之疾”得到治疗的典型实例记载。另外,在《乐记》《律历志》《太平经》《养生论》《论衡》等文献中也蕴含着丰富的音乐治疗思想。

2.音乐治疗在国外也有悠久的历史。古埃及人通过巫医治病,除了给病人服用一些确有疗效的天然药物之外,还经常采用一定的仪式,对病人手舞足蹈一番,口中念念有词,哼唱着怪异小调,这样的怪异小调不仅起着暗示作用,也使病人内心得到很大的安慰,心情变得舒畅,病情便趋于好转。古希腊人很早就将健康和音乐联系起来,他们所崇拜的太阳神阿波罗就是主宰健康和音乐的神,他们将情绪的净化看作是精神治疗的重要过程,而完成净化过程是通过戏剧表演和音乐演奏来实现的。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爱好音乐的医生把音乐视为一种娱乐和焕发精神的手段,认为音乐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安慰人,使人摆脱烦恼恐惧与胡思乱想。18至19世纪,出现了大量关于音乐的心理效应的研究材料,并有许多医生采用音乐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二、音乐治疗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音乐治疗思想古已有之,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我国的音乐治疗起步较晚。1980年,美国阿利桑那州立大学副教授、美籍华裔音乐治疗专家刘邦瑞先生,在中央音乐学院进行了讲学活动,首次把音乐治疗介绍到中国。此次讲座开启了我国进入音乐治疗领域的大门。1981年,医院开展了以音乐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音乐电疗,随后又与传统针灸相结合,使我国的音乐治疗从一开始,便具有不同于西方的中国特色。1984年,湖南长沙马王堆疗养院开展心理音乐疗法,为适应国内患者特定的文化背景,大量采用了中国乐曲。后来又与长沙医疗器械厂共同研制了心理音乐治疗机,并在全国推广。1985年,中华医学会音像出版社成立,开始出版、发行音乐治疗的音像制品。1986年,北京安定医院和回龙观医院与音乐专业人员合作,先后开展了老年忧郁症的主动治疗和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操作性音乐治疗。1988年,中国音乐学院建立音乐治疗专业,1989年正式招收专科生。1989年,中国音乐治疗学会成立,参加者有25个省市100多个会员单位。成立同时,举办了首届学术交流会,音乐界著名人士赵沨、张非等出席了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1991年和1993年又分别举办了第二届和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该学会的建立,大大促进了我国音乐治疗事业的发展步伐。1992年,中国音乐治疗学会北京设备研制中心成立。

全文阅读

谈综合类高校开展音乐治疗课程的必要性

[摘要] 音乐治疗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高等教育中的音乐治疗不能满足于只局限在音乐学院的发展,而要把视角更多的投入到综合类高校中,在和其他学科的不断地碰撞、摩擦和交融中开拓出更广阔的应用领域。

[关键词] 综合类高效 音乐治疗 课程

近年调查研究发现,一部分大学生心理上存在着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恶性事件有所增多,其中“人际交往、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困境”是四大最为突出的“心病”。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由于个性差异导致矛盾,新生难适应新环境而带来的学习压力,毕业寻工作迷茫困顿等都造成了大学生对身边环境,对生活产生迷茫心理以及逃离心理。如何防治心理疾病,克服心理障碍,已成为高校学生管理的重点工作。

一、释义音乐治疗

音乐治疗是一门新生的边缘学科,它以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使求治者在治疗师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经历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或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中国的音乐治疗始于上世纪80年代,美国音乐治疗专家第一次把音乐治疗介绍到中国。1988年,中国音乐学院向文化部论证音乐治疗通过至今,音乐治疗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目前,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都开设了音乐治疗专业,更多的学校都开设了音乐治疗选修课。

二、在综合类高校开展音乐治疗课程的重要性

从音乐治疗学科本身来讲,音乐治疗是一门交叉学科,除了直接交叉音乐、心理、教育学科之外,也间接涉及到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美学、伦理学、物理音响学、生理解剖学等专业方面的问题。综合类高校具备音乐治疗所需的知识储备和师资力量,在综合类高等院校设置音乐治疗更有利于挖掘学科的深度和广度,在综合类高校深厚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底蕴之上成长起来的音乐治疗专业更具有生命力和活力。

全文阅读

音乐疗法对焦虑、抑郁情绪及降低血压方面的干预研究现状

作者简介:王江宁,硕士,助教,主要从事内科护理学教学工作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转变及医疗环境的改善,医疗和护理的目的更应注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给高血压患者带来不良影响,同时,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部分患者久而久之便会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国内外关于音乐疗法对临床疾病的干预效果得到广泛认可,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经济且行之有效,易于被患者接受,本文就音乐疗法对焦虑、抑郁、血压方面的干预效果进行综述,为今后临床工作及科研方向提供依据。

【关键词】:音乐疗法 焦虑 抑郁 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 R 45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a)-0000-00

音乐疗法是一门新兴的,集音乐、医学、心理学为一体的边缘交叉学科,它是以音乐活动作为治疗的媒介,增进个体身心健康的一种治疗方法。在音乐治疗界,公认的比较权威的说法是前美国音乐治疗协会主任Bruscia.K,1998年对音乐治疗学科所下的定义[1],即:音乐疗法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音乐治疗师通过运用各种音乐体验及在治疗师和治疗对象之间作为动态的变化力量发展起来的关系,来帮助治疗对象达到健康的目的。本文就音乐疗法的兴起发展、音乐疗法的作用机理以及音乐疗法对焦虑、抑郁、血压方面的干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及时发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提高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疗效提供参考和依据,现报道如下。

1.音乐疗法的兴起发展史

音乐疗法虽然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但是音乐疗法却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各个国家传播开来,并且不断的发展壮大。早在公元前500年,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便开创了音乐疗法,他认为,听乐曲可缓解烦躁不安,促进睡眠。现代音乐治疗的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医院的医生让受伤的战士聆听音乐,结果使伤口感染率、死亡率降低,此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二战后,音乐疗法从部队医院、精神病医院推广至其他各个科室部门,应用越来越广泛,逐渐发展为一门现代学科。目前,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及亚洲一些国家相继开展了各种形式的音乐疗法。1950年,美国成立了全美音乐治疗协会,音乐疗法(Music Therapy)发展为一种专业疗法。1958年,英国建立了音乐治疗协会,此后澳大利亚、法国等45个国家开展了音乐治疗,150多说大学设立了音乐治疗教育。随着音乐治疗的发展,1974年成立了世界音乐治疗联合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音乐治疗已逐步形成一种社会职业,目前美国从事音乐治疗工作的注册医师有4000余人,欧洲数千人,日本50多人。我国于80年代初期开展音乐治疗,如音乐电疗法、音乐电针麻醉、音乐电磁疗法及音乐点针灸。目前,我国虽然初步成立了音乐治疗协会,但音乐治疗工作还处于起始阶段,音乐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都有待探索和发展[2]。

2.音乐疗法的作用机理

全文阅读

音乐治疗在心理障碍儿童教育中的方法与运用

摘要:本文的研究课题意在浅析音乐治疗在心理障碍儿童教育中的方法与运用。从音乐治疗的起源与发展开始讲述音乐治疗是什么,音乐治疗在针对不同心理疾病时应注意的方法是什么,临床效果是什么样的以及音乐治疗的前景展望共四个方面展开研究。通过剖析音乐治疗的起源与发展让我们正确认识音乐治疗,通过了解方式方法以及运用认知如何正确使用音乐治疗这一"特殊教育"中面对的课题,通过临床案例疗效寻找日后相近病例的规律,通过对音乐治疗的市场前景展望树立对这一行业的信心。以求达到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工作者走向这一行业,越来越多的患者认可这一行业,从而为"儿童特殊教育"行业带来更为开阔的思路和更加光明的未来。

关键词:音乐治疗 心理障碍 儿童 特殊教育

儿童教育影响着整个人类的文明发展,儿童心智是否健全和儿童教育时相对应的方式方法会给儿童幼小的心灵造成很大的影响。放眼国内外各大音乐院校,都开设了相应专业和相应课程。音乐治疗相对于普通医学治疗较为保守,无论是从生理上来说还是从心理上来说都不失为一种形式新颖、效果明显的治疗方式。而如何正确的运用这一医疗方法成为国际上的新兴课题,正确的认识音乐治疗,正确的使用音乐治疗,笔者对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音乐治疗的起源与发展

(一)音乐治疗的起源

早在20世纪中期的美国,人们把音乐治疗就当作一门专业学科来进行研究和学习。可人类文明的历史上认为音乐可以对人的精神世界进行深刻影响则可以追溯至人类发展史的早期。在人类早期的部落文明中,一些巫师及宗教就使用音乐对人类精神世界进行“教化”,以达到净化心灵,驱除妖邪的作用。

(二)音乐治疗的发展状况

时至今日,音乐治疗在医学界已经占有重要的地位。全球有200多个国家都拥有独立的音乐治疗组织。每隔两年,都会如期召开音乐治疗相关的学术研讨峰会。

全文阅读

医疗民族音乐学概要

由于受到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的相互影响,具有浓厚跨领域色彩的人类学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分支领域,如体质人类学、心理人类学等。医学人类学(Medical Anthropology)亦是其中重要的分支领域之一。其研究方向,除了探讨与人种、遗传、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相关的议题,还涉及文化与人格的相关研究以及国际公共卫生政策对当代人类生活影响的议题。此外,非现代医学概念范畴的各原始民族以巫术或魔法为主要手段的“民族医学”(Eth-nomedicine),也是医学人类学所关注的范畴。

民族音乐学的发展与人类学的研究息息相关。人类学的方法论以及其强调在文化语境下探讨事物的基本精神,都牵动着民族音乐学的走向。同时,自20世纪70年展至今的近代医疗人类学的研究,也对民族音乐学界的研究方向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近来学者们逐渐开始关注到音乐、医疗与文化之间的相关议题。医疗民族音乐学(MedicM Eth-nomusicology)作为一种新的研究领域便在如此的学术环境下逐渐发展起来。

一、音乐、文化与医疗

乍看音乐、医疗与文化之间并无直接关联,因为近代西方医学学术界专注于治疗、用药、手术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在强调范畴化的科学理性主义影响之下,将医疗行为视为一种单纯解决人类生理病痛的手段,因此该领域在解剖、遗传工程、传染病防治以及手术技巧与科技等医疗技术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注重解除表象的生理病痛,逐渐忽略了身心之间平衡与整体关联性的结果,使医疗与音乐两者渐行渐远。至于音乐,它在艺术上的创造性与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在人类的生活之中更早已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无论是抒感或休闲娱乐。甚至人生仪节都免不了与音乐相关联,我们可以随意举出的著名演奏家、歌者或是音乐作品亦不计其数。由此,音乐所扮演的角色不但多样且具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因为长期受到西方古典音乐思维的影响,学术界对于音乐所进行的研究,大多将其视为一项与旋律、作品创作相关的单纯的音响艺术形式,针对音乐作品形态、类型,或针对作曲家生平以及音乐历史的研究,以及对音乐在教育功能与教学方法上的延伸性探讨(虽然其后有民族音乐学针对音乐在文化语境之中的探究,但是直接关注到音乐、医疗与文化关联的研究却不太多)。

然而,自古以来,音乐在世界各个不同民族中还具有另一种重要的功能,即所谓“乐者,药也”的功能。在西方古希腊神话中,阿波罗神同时掌管着音乐和医疗;希腊学者毕达哥拉斯亦曾提出将音乐用于治疗病患的观念;在中国的传统中,音乐与医药的关系更是根源于“身心合一”的整体观及其实践,体现出两者深厚的渊源与关联。

此外,在早期人们的医疗行为中,音乐更是常常伴随着特定仪式的重要角色。这样的医疗行为,除了能够解决生理病痛外,也借助仪式对患者产生着身心疗愈的作用。即便在当今,许多族群中仍保留着类似“巫术”或其他种类的民俗疗法,并在治疗时,常运用不同形式、种类的音乐,或是冥想与唱诵的方式来达到身心疗愈的功效。这种借着宗教仪式进行医疗的手段,不仅是治疗生理病痛的方式,而且也使患者得到心理的慰藉、达到自我内在能量的提升,这样的医疗行为更成为该族群文化中的重要环节。由此可见,人类将音乐用于改善或治疗身心状况的医疗行为早已深植于民众的观念之中,强调身心的平衡更是医学与音乐共同致力的目标。

二、医疗民族音乐学、

音乐治疗与民族音乐学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