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音乐老师工作经验总结

音乐老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0-第一学期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这学期,我作为一名新进教师进入周岗中心小学任教,在那时我相信一句老话:万事开头难。在工作的初期,我确实感到了很大的困难。那时候,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我除了在大学时期进行过的实习之外,可以说毫无工作经验。面对新的工作,面对七个班的学生,我觉得毫无头绪,不知工作应该从哪里下手。第一次上讲台我是硬着头皮上去的。经过几次之后,我的紧张的心理才逐渐褪去。

这还只是工作的第一步。新老师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熟悉教材,不了解重、难点,也不知道应该怎样上课。对此,我的心里十分着急,生怕因为课上得不好而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对音乐课的兴趣。所以,我每次都很认真的备课,查阅资料把自己的教案写好。

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新老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但由于学校情况特殊,只有我一个专职音乐教师,所以没有机会向别的教师请教。只有听其他学科老师的课来补充自己的缺失。这学期,我听了二十多节课,收获很大,逐步掌握了一些驾驭课堂的技巧,将老教师很多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

除了听课之外,平时我也经常向其他老师请教教学上的问题。这些老师都非常热情的帮我解答,使我获益匪浅。从中我也明白了,知识和经验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必须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把自己当成学生一样,积极吸取周围其他老师一切先进的东西,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此外,针对我担任的音美组教研组长的职务,我也组织了科组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虽然我们组的教师不全是专职教师,但我们的教研活动开展的依然认真。

但是,不得不承认,新人就是新人。由于经验的缺乏,我的教学水平与其他有经验的老师相比是有差距的,这一点在课堂纪律中就显现出来了。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

对学生的课堂常规做了相应的规定,在音乐课上学生通常不像语文、数学那样拘谨,课堂上相对松散些,针对这样的学生采用说服和沟通的方式。我还对上课表现特别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并做了相应的最佳表现者跟期末的成绩评定挂钩,效果不错。

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自费收集各种音乐文化资料,以便让学生能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更多美的感悟。此外,我还很注意自身的学习。如:阅读一些音乐、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报刊、杂志;上英特网上的教育工作站观看各地的中小学教师的公开课和示范课。听了许多优秀教师的课,感触破深,在其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心得,给我的教学起到了不少的帮助。本学期积极响应学校开展艺术节活动。

通过一个学期的工作,我认识到,作为一个没有经验的新老师,想要把课上好,把教学搞好,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劳动,花更多的时间。

全文阅读

音乐生实习报告总结

认识到这一切存在的理由,了解到自身的缺陷,然后开始在自己身上找不该有的因素,这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小编在此跟大家分享音乐生实习报告总结,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音乐生实习报告总结一

电视音乐音响是我们大二下学期学的一门专业课,而这次实习主要的目的是学习如何使用Cool Edit Pro这个软件,以便我们更好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得到扩充,理论充分联系实际。

我相信在生活中喜欢音乐的朋友很多,大家对音乐有或多或少的了解,了解少的朋友想有更大的进步,了解相对较多的还想更高层次的提升自己。那么学会运用Cool Edit Pro,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运用Cool Edit Pro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原来音乐离你并不遥远,不论是音乐本身还是制作音乐的程序。只是我们都知道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难题和困难是难免的,但只要相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那么我们还是会一如既往的坚持下来,直到完全学会。

Cool Edit Pro是一款既能支持声音录制,也能支持声音编辑与合成的多功能软件,利用这样的软件,你可以将自己满意的歌声或者喜欢的歌曲录制下来。该软件支持从多种声音源设备来进行声音录制,比方说CD、话筒等,并支持多种声音文件格式的输出。Cool Edit Pro被许多人形容为音频的绘画程序,你可以用声音来绘制音调、歌曲的一部分、声音、弦乐、颤音、噪音或是调整静音。而且它还提供有多种特效为你的作品增色:放大、降低噪音、压缩、扩展、回声、失真、延迟等。你可以同时处理多个文件,轻松地在几个文件中进行剪切、粘贴、合并、重叠声音操作。

对于Cool Edit Pro的操作也有话说,任何一个软件的难度首先来自对它的不熟悉和陌生感,消除了此种感受,再伴随着其后对其页面的熟悉,难度相对而言又少了许多。如果你是一个刚刚接触的新手,我就建议你赶快去下载Cool Edit Pro 2.0[汉化版],然后是安装,这里我就不做详细的介绍。等一切准备妥当,就可以开始你的音乐之旅。

软件的效果学会合理的利用,一首歌制作的好坏,关键在与此。而且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制作过程中采用一些特殊处理来刻画歌曲的可听性,此外效果的先后应用也很关键,假如开始率先采用一些特殊效果进行处理,最后再加入混响,结果你会发现原来被处理过的地方,特效感觉不是很明显,但假如你先进行了混响然后再添加一些特殊效果,听听看,就没有问题了,所以一般的制作流程如下,首先进行噪音消除,然后进行滤波,接下来是混响处理,最后再添加一些特殊效果。歌曲合成完毕,有时候还要进行一些适当的调整,不是说混合粘贴完毕,就等于制作完成了,这一点大家还要仔细体会,慢慢的感觉,如果对刚刚添加的效果不满意,可以在编辑菜单中找到撤消该效果,但要注意,只能撤消最后一次添加的效果,另外由于某些声卡的原因,所以在混合粘贴的过程中,会发现无论怎么定义开始点,也合不上节拍,也许前面没有问题,而后面的速度就改变了。遇到这种情况,没办法,只能分段或按句子粘贴,虽然麻烦点,但这也正体现了制作高手的水平。

由此可见,只要我们开始诚心的接受并使用它,那么我们的使用效果会随着我们的经验的丰富程度而变的越来越好,到那时,我们会开始由衷的高兴,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愉快的过程,人只有不断的学习和充电,才可以与时具进,紧跟时代潮流,而不为人后。我们如果可以总是从一件事情而联系到全局,那么不妨试想一下大学毕业后的情景,我想应该还不错。

全文阅读

养成教育初见成效

【摘要】我们在寻求如何把养成教育贯穿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尝试着向家长代表开放“半日活动”。 成立了 “半日活动”研讨小组:由园长任组长,业务园长、后勤园长、教研主任、级部教研员,每班班主任,每班三位家代表。

老师你积累丰富经验。开放后,家长看到孩子们在半日活动中非常有秩序,并在一个个细致入微的环节中,感受到教师工作的琐碎和辛苦,从而更能理解老师的工作,更进步配合我们的工作,更利于家园共育。就像家长的反馈表写到:老师把孩子交给你们我们放心。

【关键词】幼儿;养成教育;集体活动;良好习惯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是我园的亮点之一。从05年9月,参加中央教科所组织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的子课题《好孩子 好习惯的实践研究》,到08年8月结题。三年的实践,老师们积累了一些的经验。为“半日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一、开展“半日活动”的初步实施

1、制定方案。

从08年8月,我们在寻求如何把养成教育贯穿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尝试着向家长代表开放“半日活动”。 成立了 “半日活动”研讨小组:由园长任组长,业务园长、后勤园长、教研主任、级部教研员,每班班主任,每班三位家代表。定于11月中旬从大一班到12月中旬小四班,开展“半日活动”听评研讨活动。这给老师们新的挑战,要设计从早7:30到中午12:00,或下午12:00到5:30,方方面面都要设计到。

2、目标明确。

全文阅读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习领先,提升理念

1.学校有一支充满活力的音乐教师队伍,镇江市级、扬中市级骨干教师各一人。各自热爱音乐教育事业,又具有一定的音乐教学经验,年纪轻,观念新,又各具特长,为学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开展奠定了师资基础。2012年,在各级各类音乐教师专业基本功竞赛中,徐月红老师获扬中市、镇江市一等奖,江苏省二等奖,陈道军、张相春老师获扬中市一等奖,徐平老师获二等奖,何英老师获三等奖。

2.音乐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的文章、文件,学习《行动纲领》中的重要部分。常常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鼓励教师重点地学,有目的地学,感悟后展开讨论交流。通过学习,教师们理念新了,思想通了,方向明了。

3.组织教师学习他人经验。订阅各种教育杂志,购买各种教育书籍;主动积极地外出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通过各种渠道,捕捉教学信息,开展交流学习。

4.紧抓业务学习。针对音乐学科特点,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积极参加业务进修,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5.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网上浏览,网上学习,制作课件,互相学习与交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二、立足课堂,创出特色

素质教育走进音乐课堂,这是我们一直探讨的问题。音乐教育工作重要,人人皆知,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却发现,学生普遍有重语数英,轻其他学科的倾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并不气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挖掘教材的内在魅力,精心设计教案,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改变激励评价机制,吸引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感到上音乐课是轻松快乐的,是一种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与向往。

全文阅读

中小学音乐室2016-2017学年度工作计划

音乐室工作的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学生课外文化生活,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制定好计划,以助各项工作的顺利有序地开展。下面是小编带来关于中小学音乐室2016-2017学年度工作计划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中小学音乐室2016-2017学年度工作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念,以师生发展为本,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研究音乐教育教学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以问题解决为着力点,探求音乐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探究名师培养途径,完善工作室运行机制,实现合作互动,激励共进。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充分发挥专用音乐室功能作用。用多媒体上好每一节音乐课,还正确使用实物展示台辅助教学,还每天轮流安排学生做好音乐室的卫生,每班有专门的管理员负责管理,培养了学生的管理工作。学生课前按顺序进入音乐室,不得随便走动和大声喧哗。保持安静准备上课。上课前需检查自己桌架上的音乐用具是否齐全,如有缺损及时报告老师。音乐室的一切学具只能在音乐室上课时使用,不准许私自带出音乐室。音乐器材如有损坏,立即报告老师,根据情节按规定作出赔偿。下课后保持桌面整齐、清洁、摆好方凳、关好水、电开关及窗户。

二、工作目标:

音乐室经常打扫,保持室内外清洁卫生。每学期我对音乐实进行检查,并进行总结,肯定成绩,提出不足之处及时改进。每学期不但要上交各类记录,还对自己的管理工作进行小结并上交。 从以下几个方面明确自己的职责:

1、音乐室由专任音乐教师担任管理员并承担相关责任。

2、音乐室的使用,须征得管理员的认可,并按规定制度使用。

全文阅读

小学音乐审美趣味培养的探索

摘 要: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它的这一作用?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笔者认为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趣味”是教学的侧重点。

关键词:音乐 审美教育

小学低段音乐教材(无论是部编还是省编)都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审美趣味的有利条件。教材中选择了许多适合于低段儿童的结构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做好这项工作。许多老师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如: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进行乐音化教学活动的训练;用音像结合的方式进行欣赏教学;用角色化的歌表演与游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竞赛”评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然而,也有一些教师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本文想就此谈几点

认识。

一、培养审美趣味获得美感体验

美好的音乐作品是能带给人以的,其中包含了生理的成分。音乐不仅对人类,对动物也是这样(国外有给奶牛听音乐以提高牛奶产量便是一例)。但这毕竟不是音乐审美的本质表现。我们有的教师看到女孩喜欢跳舞,男孩子喜欢打击乐,在还没有听完全曲,学会新歌,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表现的情绪时便让 学生盲目地跳起来,敲起来。还有教师对音乐欣赏这一重要的教学内容,采取了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粗粗一听,简单一讲:“这首歌曲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欢快的”,“这首乐曲是优美、抒情的”便草草了之。以为这就是音乐审美教育。其实音乐审美的本质应是美感。法国作曲家圣桑说:“音乐不是生理满足的工具。音乐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人生其智慧的深处有一种独特的神秘的感觉,即美的感觉,借助于它,人才能领悟艺术……”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审美趣味时,不能满足于对感官的刺激,生理的快乐。以上老师的片面做法,究其根源还是对审美教育认识不足。人的音乐美感属于社会意识。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由五官快适进而使精神需要获得满足而产生的那种愉悦,“是经过感官到达于情感、想象、理智、意志等方面的高级心理活动,是在感性直觉中积淀着理性内涵的审美体验”。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熟悉音乐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材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应该指出,当前的一些年轻人沉溺于震耳欲聋的音响、声嘶力竭的演唱,把音乐当作一种官能满足和生理刺激的工具,不能不说是我们基础音乐教育失败的一种表现。

二、扩展学生的审美趣味 开阔音乐视野

在美学界流行着一句话:“趣味无争辨。”这是说,一个人喜爱什么音乐,不喜欢什么音乐是因人而异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们都有相同的爱好。相反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引导和教育。因为低年级儿童由于受年龄、文化、生活经验的局限,审美趣味是狭窄的。教师有责任通过音乐教学活动让他们的审美趣味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扩展,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全文阅读

试论欣赏教学中“听、讲、动”的关系

欣赏是音乐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最有效的途径。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欣赏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那么,在欣赏教学中,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发展学生的欣赏能力呢?我认为,摆正欣赏教学中“听、讲、动”的关系很重要。

美国当代著名钢琴家、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科普兰在其著作《怎样欣赏音乐》的扉页上这样写道:“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这是因为音乐是听的艺术,是以声音反映社会现实的,所以对音乐的欣赏必须建立在多听的基础上。有的老师在上欣赏课时,也作了精心准备,对作品也有相当深刻的理解,但整堂课只听到老师在讲、在分析,学生只是忙于记笔记,真正听音乐的机会很少。试问:“这种缺乏听的欣赏,即使学生背熟了教师对作品的分析,对学生来说,他对音乐作品又有多少自己的感悟呢?”学生甚至还不熟悉主旋律,即使有机会再听到,他也未必能辨别出作品的名称。还有的老师在学生聆听的过程中,总是担心学生听不懂,不时地提醒、解说。这样做的结果只会干扰学生的听,让学生难以静心聆听,而且教师的解说还会束缚学生的想象,起到消极作用,所以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必须以听为先,以听为主。对学生来说,“听”是接触、认识和熟悉音乐语言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积累音乐语言的过程。只有通过“听”,学生才能接近音乐的本质,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感知音律之美。

但听音乐不是一种僵死的训练,聆听音乐从根本上说与聆听语言是不同的。不同点在于聆听音乐是一个听觉——运动过程,而聆听语言是一个听觉——逻辑思维过程。聆听音乐必须把听觉转化为情感情绪的体验,并产生符合这一情绪状态的肌体运动,产生发自内心的动作反应,尽管有时这种动作反应不明显,因此聆听音乐必须与音乐动觉能力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达尔克罗兹正是意识到动觉能力在音乐能力发展中与听觉紧密结合的重要性,才创造出了“体态律动”的节奏教学法。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一点尤为突出。通过在他们听赏音乐时没有相应的动作,就很难,甚至根本无法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去。而在我们的欣赏课中,往往是让学生整堂课呆坐着听音乐,不引导学生体会音乐的情绪运动,而让学生去猜音乐的中心思想,这样的课往往收效甚微。原因就在于把音乐的情感当做是一种知性认识了。当然,这个动作绝不是一种机械运动,它必须与学生自然真实的情绪体验结合在一起,起伏的旋律、鲜明的节奏、强弱有序的力度、缓急交错的速度以及不同的情感变换都能激起形体动作的反应,让学生自然动起来。从更广义来说,这个运动还不仅仅是体态的动,还包括动口、动脑、动手、动情,不同的乐曲引导学生不同的动。例如,在欣赏《狮王进行曲》时,可以让学生模仿狮王走一走,还可以把狮王走步、吼叫画一画;欣赏《在钟表店里》可以模仿钟表动一动,更可以用小乐器模仿钟表走动声,根据主旋律即兴敲一敲、奏一奏。通过动,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鉴赏。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如果在欣赏时没有教师的“讲”,缺乏老师恰当的引导,光让学生毫无目的一遍又一遍地听,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文化修养,能从音乐中听到的东西很有限,这样的欣赏只是低层次的,所以教师必须在学生听的过程中适时做好“讲”的工作。通过老师的“讲”,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音乐。那么,教师应该在什么时候讲呢?首先,在学生每次听赏前,老师都要“讲”具体要求,这个要求要明确,要逐步深入,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给学生指名听的方向。如一般来说,第一遍听,让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第二遍听,让学生给乐曲划分乐段;第三遍听重点乐段,分析其节奏、力度、旋律等。这样学生的欣赏才能从浅层次的感知上升到理性的鉴赏。其二,因为有些作品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遥远,学生对音乐的创作背景以及作曲家的生平经历不甚了解,那么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也就不会深入,这时就需要老师的“讲”。如小学音乐第十二册上有一课是欣赏《小白菜》,这首歌曲以缓慢的速度、逐级下行的旋律反映出小白菜的凄苦生活。学生在听过之后都能感受到歌曲这种悲痛的情感,这时老师再用深情的语言介绍歌曲的内容,学生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再去听,这时的听就不再是无目的的了,学生顿时就加深了感受,与音乐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有许多孩子甚至在听时流下了眼泪。抓准时机“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又该如何“讲”呢?我觉得作为老师,一要讲得准确精练,二要讲得重点突出,三要讲得生动幽默,四要讲得富有情感,如果做到以上四点,那么这个“讲”就讲得好。

总之,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必须以学生的“听”为主,以“听”为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听。在听的过程中,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由感而“动”,实现从“聆听感受”到“表现创造”的欣赏能力的提高。我们教师则要会“讲”,要增强导的意识,在引导上下工夫,做好学生听前设计、听时点拨、听后总结。只有摆正“听、讲、动”的关系,才能在欣赏教学中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和欣赏能力。

全文阅读

实验小学音乐教育工作总结

2007至2009年以来,我校的音乐艺术教育工作坚持全面贯彻和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实施办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推动我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持续发展和稳步提高,努力用音乐去感染熏陶每一位学生,促进学生个性能得以和谐发展,促进校园音乐艺术氛围得以快速形成。现将2007至2009年度音乐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习领先,提升理念

1.学校有一支充满活力的音乐教师队伍,镇江市级、扬中市级骨干教师各一人。各自热爱音乐教育事业,又具有一定的音乐教学经验,年纪轻,观念新,又各具特长,为学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开展奠定了师资基础。2008年,在各级各类音乐教师专业基本功竞赛中,徐月红老师获扬中市、镇江市一等奖,江苏省二等奖,陈道军、张相春老师获扬中市一等奖,徐平老师获二等奖,何英老师获三等奖。

2.音乐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的文章、文件,学习《行动纲领》中的重要部分。常常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鼓励教师重点地学,有目的地学,感悟后展开讨论交流。通过学习,教师们理念新了,思想通了,方向明了。

3.组织教师学习他人经验。订阅各种教育杂志,购买各种教育书籍;主动积极地外出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通过各种渠道,捕捉教学信息,开展交流学习。

4.紧抓业务学习。针对音乐学科特点,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积极参加业务进修,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5.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网上浏览,网上学习,制作课件,互相学习与交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二、立足课堂,创出特色

全文阅读

用心浇灌,收之硕果

【摘要】本文从自身教学体会阐述了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上好一堂优质的音乐课。

【关键词】音乐教育中的爱心与责任心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13-01

古希腊伟大哲学家柏拉图曾经说过: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音乐课程标准还指出: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这些都充分证明了音乐教学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我们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有责任把课上好,让学生在美的音乐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

一、积极备课,认真上课,及时反思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无论教材有无变化,我们老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充满个体差异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与时俱进,同一教材对于不同的学生要备不同类型的课,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如2001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义务教育标准试验教科书·音乐》教材用到现在已有十一年的时间。在这十一年间,我们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十年前的学生跟现在的学生处在不同的时代,他们的接触面更广,表现欲更强。因此不能认为教材上了十几年了,不用备课,而应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进行备课。现代的学生喜欢时代气息浓厚的音乐,如周杰伦、王力宏等一线明星的音乐他们都很喜欢。我们应从一些独特的角度导入,在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和增加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贯穿其中,加上适度的多媒体应用,这样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如上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雪域高原》主题时,我结合时下流行歌曲《万物生》的音乐播放的异域风光及人们的生活习俗,营造新课的美好氛围,瞬间把同学们置身于雪域高原之中。让他们有了了解神秘的兴趣,有了想学习音乐的乐趣。接着让学生们根据课前所查找的资料,各抒己见,把他们心目中所了解的音乐特点说出来。同学们非常踊跃,总结出了其高亢嘹亮、曲调悠扬,有种高原蓝天辽阔的气象,是以民族五声音阶为主的特点。总之备课作为教师课前准备的过程,亦是一系列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

上完每一堂课,我们还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本身教学就是一门遗憾的课堂,总有不足与需要不断学习改进的地方。只有及时进行总结,发现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才能达到教学相长。其实我们老师在上课时会发现,同一课在前面班级上跟后面班级上的效果不一样,我们在后面的班级总会觉得教学效果比前面的好,这就是我们及时调整与反思中的成果。我们就是这样在不断地教学反思中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的。

二、将心比心,用我们的爱换取学生对我们的尊重

全文阅读

音乐教育有助于农村留守儿童心身健康的调查报告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心理健康、思想道德、青春期教育等方面的问题。把音乐课和音乐课外活动作为对留守儿童心理疏导的一个切入点,通过音乐帮助和引导他们走出心灵的“洼地”。 音乐教师应该在音乐教育中自觉地体现“教书育人”的思想,充分运用音乐的教育功能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引导,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音乐教育;咸宁市;横沟中学;横沟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J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721(2012)02-0127-09

一、调查的起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转型加速运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进城务工农民大量增加,有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农民的“工人化”再就业,获得了比农村更多的收入,加快了新农村的建设,促进了农村社会发展。但是,在这个大好的发展环境下,广大的农民工身后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亲或单亲长期在外务工而孩子被留在户籍所在地,由单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亲戚朋友或其他委托人照看,年龄在16周岁及以下的儿童。[1]留守儿童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长期远离父母,缺少家庭关爱、亲子关系疏远,再加上学校教育资源失衡、教育目标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留守儿童容易出现不健康的性格特征,如果这些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将对留守儿童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对社会而言也容易形成不稳定因素。因此,“留守儿童”问题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并成为当前教育领域出现频率较高话题之一。2004年以来,有关学者和各类工作者,从多视角、多领域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出了许多有益见解和解决途径,甚至从理论高度、法制层面做了有益探索。学校教育和教学是儿童接受教育影响的主要途径,对儿童身心成长有着较大的影响作用。但是,目前少有从课程功能和教学效能方面进行具体实验研究的,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案多数显得空洞和类同。

笔者2009年在做课题“鄂南农村音乐教育状况与发展对策”时,开始接触到“留守儿童”现象,通过与受访学校领导和老师的交流发现有关留守儿童问题,产生了运用“音乐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功能和教学手段,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研究思路,申报并获批了《城乡音乐教育现状比较及均衡发展对策研究》这一课题。笔者认为,音乐课堂不仅是学习音乐知识的场所,同时也能成为安抚心灵的“保健中心”。我们把音乐课和音乐课外活动作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通过音乐帮助和引导他们走出心灵的“洼地”,建设“心灵开发区”。音乐教师可以在音乐教育中自觉地体现“教书育人”的思想,充分运用音乐的教育功能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引导,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基于以上想法,笔者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学习、心理健康、青春期教育、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问题,对音乐教育促进留守儿童身心成长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