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音乐课观课报告

音乐课观课报告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加强对话交流合作唱响世界民族音乐

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南京师范大学主办,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共同协办的“世界民族音乐学会第三届年会”,于2007年9月22日至24日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举办。本次大会的主题为“世界多元文化音乐与教育研究”,来自海内外一百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在此次会议上,代表们就世界民族音乐教育研究、世界民族音乐的人类学研究、世界民族音乐文化研究与世界民族音乐资料建设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开幕式上,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宋永忠教授致欢迎辞。宋校长认为,随着全球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和深入发展,世界民族音乐以其多样化形态、深厚的文化根源、原生态的音乐特色,日益受到众多音乐学研究者、作曲家和音乐爱好者的关注,成为学术界、音乐界的热点问题。研究世界民族音乐对形成文化的全球视野、培养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观念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是中国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体现。相信本届年会的召开将在此基础上促进世界民族音乐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并进一步推动世界多元文化音乐的交流、传播与教育。

一、世界民族音乐教育研究

世界民族音乐教育是本次大会的一个重要论题。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已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理念,中小学校的音乐课程中也相应地增加了世界民族音乐方面的内容。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也将世界民族音乐课程列为必修课程,这为世界民族音乐在我国的广泛传播无疑是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并对我国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正如世界民族音乐学会会长、中央音乐学院陈自明教授在《努力工作,加快步伐,让祖国大地盛开世界民族音乐舞蹈的鲜花》报告中指出,自2005年世界民族音乐学会第二届年会以来,经过专家和学者的共同努力,世界民族音乐这一学科在中国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教育方面,现在许多师范大学(学院)的音乐和音乐教育专业已将世界民族音乐定为必修课程,有些院校中也开设了世界民族音乐的公选课,国内的一些高等院校还举办了世界民族音乐的学术讲座和活动。其次是大众传媒方面,传媒和音乐界开始注意到世界上多元的音乐文化。再次是视听资料方面的日趋增加。但世界音乐在教材、视听资料、人才培养、音乐界和社会对世界民族音乐学科的认识、学科的基础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朱明瑛结合自己四十五年的世界民族音乐舞蹈的学习过程认为,世界民族音乐舞蹈的学习不但可以增加对世界音乐的了解,还可以加强对本民族音乐的热爱。由此,她介绍了正在筹办的从幼儿园到研究生阶段的专门从事世界民族音乐学习的“北京国际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情况。

杭州师范学院特聘教授杜亚雄做了《世界音乐教学应与母语音乐教育相结合》的报告,指出母语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没有母语音乐教育,音乐教育便没有中心。而我国音乐教育的内容都是围绕着欧洲音乐为圆心所画的直径不等的同心圆,连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也必须围绕着这个圆心才能进行。当前欧洲的音乐语言是中国学生的音乐母语,中国学生也只能站在欧洲音乐的立场上来认识和审视本民族的传统音乐。世界音乐和母语音乐结合的原因有三个:一是中国音乐教育应以母语为中心;二是中国音乐是世界音乐的一部分;三是中国音乐分三个音乐体系,学习中国音乐对理解其他国家、民族音乐有很大帮助。我国56个民族的传统音乐分别采用了中国、欧洲和波斯一阿拉伯三个不同的音乐体系。学生若能掌握这三个体系的音乐特征,便会更容易了解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世界音乐教学与母语音乐教育的两项具体的措施,一是使中国传统音乐和世界音乐两门课程的教学在内容上有所呼应和衔接;二是将中国传统音乐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世界音乐课的教学内容。

福建师范大学王耀华教授在《世界民族音乐课程教学体系的思考》中指出,世界民族音乐课程教学可分为三种内容不同的教学体系:一是以专题性内容为基础的教学体系,主要是以代表性音乐体裁、音乐要素、音乐与文化、国家和地区性专题为基础的世界民族音乐的介绍;二是以音乐文化区的划分为基础的教学体系;三是以音乐本身的特点来划分的音乐体系为基础的教学体系。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的不同,世界民族音乐课程教学体系的选择也不相同,中小学的教学可以以专题性内容为基础,高校的世界民族音乐选修课应以地区性、乐种为基础,高师可以采用音乐文化区专题比较合适。同时要加强对音乐体系的研究,可以把世界民族音乐体系划分为中国音乐体系、欧洲音乐体系、波斯一阿拉伯音乐体系、南岛一日本音乐体系、印度音乐体系、非洲黑人音乐体系、玛雅印第安人音乐体系、大洋洲音乐体系、新兴民族音乐体系等。音乐文化、音乐体系可以按照音乐律制、音阶和调式、旋法特征三个方面进行划分。

全文阅读

提高音乐院校师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实用指南

近日读读傅利民著《音乐论文写作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一名高师音乐学院普通教师,反复阅读此书,其应时性、系统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及其鲜明的个性都给本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笔者认为,这是一部非常值得向音乐院校师生推荐的音乐论文写作与科研工作实用指南。

一、应时性

当前,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新制定的《音乐课程标准》和《艺术课程标准》非常强调音乐课的创新性、人文精神,关注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同时在评价标准、教材编写方面变革了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鼓励学生互动式、交流式、探究式学习。这些都对音乐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需要复合型、研究型的一线音乐教师。研究型教师需要能够掌握严格的哲学思辨、严密的逻辑推演、规范的学术语言、严谨的研究方法、善于按照自己选择构筑的问题域和确定的研究目的解决本学科当中的学术问题。然而,传统的音乐院校师生中普遍存在“重技轻艺”,即只强调技能技巧的学习而轻视人文素养和研究能力培养的问题。正如金铁霖老师在本书序言中所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音乐院校的学生(除音乐学或有关理论专业外)向来有注重演唱演奏技能、技巧训练的传统,这是一个很好的传统。但是由于他们的人文学科理论根基还不够深厚和坚实,再加上缺乏自觉的文字功力的训练,使其在论文写作上常常难以驾驭,尤其是对学术层面上的研究。我认为,这是我们音乐院校学生中的一个弱点,它限制了我们在音乐研究与论文写作中前进的步伐,使我们难以超越自己而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学术境界。音乐不是技术而是一种文化,音乐院校的学生不应将技术与理论对立,要使理论与技术之间统一起来。”

所以,在这样的音乐教育学科发展的背景潮流下,各个音乐院校的领导师生对培养科研创新能力这一问题日益重视。学校层面加强了对师生科研创新成果的认定评价与激励,如采取科研成果与教师晋升、学生保研毕业等直接挂钩的方法等。师生们普遍认识到了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与论文写作水平对于个人实现与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此时,他们迫切需要音乐论文写作方面的全面指导。傅利民老师的《音乐论文写作基础》恰在此时及时出版推出,迎合了时代与社会的强烈需求。

二、全面系统性

诚然,近年来音乐学界的与学位论文所暴露出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也有一些专家学者撰文指出,这些论文散见于国内的一些音乐理论期刊。如:武汉音乐学院的蔡际洲从音乐编辑学的角度发表系列论文指出近年来在编辑审稿过程中发现投稿论文所存在的选题、重复研究、材料运用、学术规范等方面的问题。《音乐中国》学社的周勤如也以多年编辑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为例,以音乐学术通信的形式发表系列论文与国内音乐专业研究生探讨。这些论文都从某一角度提出了关于论文写作的一些很有价值的参考与建议。而傅利民老师所著《音乐论文写作基础》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思考的一部全面系统、具有教材性质的编著。正如作者傅利民在本书后记中所说:“自2001年至今,我在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教授音乐论文写作课已三届了,在长期的音乐教学与科研中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音乐论文写作课程在音乐院校学生中开设的重要性。然而,目前关于音乐论文写作的教材还很少。为此,我在教学中一边教学,一边撰写音乐论文写作教材,以便于学生的学习。从而,我拟定了该书写作的基本框架。”

从《音乐论文写作基础》的章节设计,我们可以看出本书是目前一部比较完整的研究与探讨音乐学术论文写作的论著。本书共分八章,第一章音乐论文的概念、类别及格式,作者分三节对之进行详细论述。其中第二节音乐论文的类别,作者依据不同学科、选题和研究目的,将音乐论文进行分类。“按学科分类,音乐论文可分为音乐学论文和音乐表演研究论文。按写作方法和文体属性分类,音乐论文可分为科学论文、评论性论文、论述性论文、调研报告、实验报告、教研论文、学位论文等基本类型。按科学研究的两个组成部分分类,音乐论文可分为创造性研究论文和整理性研究论文两大类。”每一种类别作者均给予清晰详尽的说明,并列出范文与点评。论文分类这一节,笔者认为是本书论述较为精彩的一个部分,它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体现了作者对于当前音乐论文写作现状的分析与思考;适应不同音乐专业方向的师生进行选择阅读。第二章音乐论文的必备条件,作者分三节详述了论文写作的科学性、学术性和创新性。第三章选题,作者分三节论述了选题的意义与原则、选题的途径与方法、课题申请书与开题报告的填写。第四章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作者分三节向读者介绍了搜集资料的意义;搜集资料的方法与资料的梳理、筛选和使用等。第五章撰写提纲,作者分两节论述了撰写提纲的意义;提纲的基本内容与形式。第六章论点和论据,作者向读者详述了论点确立的过程及思维方法;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论点的表达方式;论点句的推敲;确立论点常见的问题。论据部分作者则论述了论据的类型与要求等。第七章论证,作者向读者介绍了五种常用的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归纳论证,比较论证,分析论证。第八章论文答辩及评分标准,作者分两节阐述了答辩的意义;答辩的程序与评分标准等。

通过作者的章节安排,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本书详尽论述了论文写作从选题、资料搜集与梳理、提纲的建构、论点与论据、论证到答辩的全过程,并涉及到科研申报书填写及开题报告的写作等,足见作者这部教材性质的论文写作指导论著的全面系统性。

全文阅读

中小学音乐学科骨干教师培训方案

为切实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素质,培养一批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领头雁”,促进我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整体提升,根据《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实施办法》和《绍兴市教育局关于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的意见》,特制定本培训方案。

一、培训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XX——2010)和《音乐课程标准》、《艺术课程标准》 对学校音乐教育的要求,结合我县中小学音乐教学实际和音乐教师队伍现状,通过培训,全面提高我县中小学骨干音乐师资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具有现代音乐教育理念和创新能力的骨干音乐师资队伍,从根本上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培训对象

“领雁工程”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主要对象为音乐教研组长,以及在音乐教学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积极进行音乐教育改革探索,能起到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已在省、市各类研修班、培训班学习过的教师不再安排。

三、培训目标

根据深入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培训,使这些教师在政治思想素质和师德、教育思想和观念、教育教学能力和方法、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效果等各方面有较明显的提高,成为本学科中的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并以此全面带动教师教育工作的开展。具体要达到以下目标:

1、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了解音乐教育、教学理论的动态与新成果,提升音乐学科教学理念

全文阅读

音乐教育组织方式研讨

作者:杨春林单位:广西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为了保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用小组教学时需要注意:学生各小组成员数量最好控制在6~8人左右,这样才能做到每个学生与教师都有密切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小组活动安排在教师班级授课或学生自学基础上进行会比较有效;有些小组活动可由学生自己主持,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担任参与者与指导者的角色;小组活动的具体形式尽量多样化,可利用各种讨论、角色扮演、个案研究、游戏等方式进行。

个别教学

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相对,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传授或指导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一般来说,个别教学是在班级授课或者在学生已有学习的基础之上,通过学生的预习、复习和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深入学习,发现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然后向教师请教,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辅导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的优点主要有:

精心设计的自学活动有利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允许基础各异的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选择学习内容,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学生自定学习步调,对自己负责,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允许教师花更多时间去关注个别学生;

全文阅读

高校生音乐教育深化艺术实践课程

当前,音乐教育在普通高校中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已经引起众多关注,许多高校在艺术课程的开设和实践上也做出了有益的探索。音乐艺术教育在普通大学生中的课程开设与实践探索也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而逐渐发展了起来。2010年11月25日至28日,由杭州师范大学、美国杨百翰大学、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中国音乐家协会普通高校音乐联盟、浙江省音乐家协会共同主办,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承办,在中国杭州美丽的西子湖畔举办的“第二届大学生艺术教育专家国际研讨会”召开。会议主要就“大学生艺术教育功能与定位、大学生艺术教育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意义、大学生艺术教育与多元文化环境、大学生艺术教育的通识性与专业性、大学生艺术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大学生艺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大学生的艺术教育”六个方面的问题展开专题研讨。这对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音乐教育的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交流、探讨和创新作用。

生音乐教育的声音会议共进行了两天七场的报告和研讨,专家学者们就各自研究和教学的领域报告发言,共有三十二位来自世界和国内高校的专家做了主题发言。海外专家分别在各自教学和研究领域做了主题发言,与国内学者进行学术上的交流和碰撞。如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的GeorgeRiordan教授以美国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下的大学生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的研究,作了题为《大学艺术教育在多元文化社会中的重要性》的报告发言,他谈到在美国的城市中有许多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对各种文化中的音乐的学习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这些孩子。他认为,在艺术课程中引进多元文化的要素,可以使音乐教育者通过对其它文化的学习夯实自己的技能已达到更好地教授学生的目的,可以帮助教师从一个更广泛的文化领域来教授学生,使大学生对不同音乐形式的演奏、不同教学法变得更加熟悉,使学生和教师发现了新的兴趣和热情。美国杨百翰大学的StephenM.Jones教授则做了《定义并加强艺术教育的未来》的报告发言,他认为数千年来传统的艺术教育是采用“邀请”的方式,请人们来听或者来看表演和作品,观众是向我们走来。而当今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艺术教育方式来了个彻底的颠覆,观众可以随时随地的欣赏到艺术作品而不用花一分钱,是我们向观众走去。这种现代背景下艺术欣赏的实践和空间的颠覆会给我们的艺术作品带来重要的影响,与其让观众找我们,不如我们去寻找观众,与他们建立联系。我们可以改变表演的实践和空间,观众也将从接受者变为参与者。

来自奥地利海顿音乐学院的WalterBurian教授介绍了奥地利的预科音乐教育,他指出预科音乐教育指的是那些想要成为职业音乐家的考生在通过考试进入高等音乐教育机构之前所做准备的特殊阶段。对于从事职业音乐家的教育,从小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不能成为职业音乐家的教育也是不无益处的,因为它能够帮助年轻人参与和理解文化、音乐和艺术,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个性和人际交往能力,而这些技能和知识随时可以转换成职场所需要的其他重要技能。美国杨百翰大学艺术传媒学院的PamelaS.Musil教授和美籍华裔黄嘉敏教授分别对舞蹈教育作了精辟的演讲。Pamela教授在《提升西方大学舞蹈教育观点的方案中》谈到:①全球化对舞蹈教育的影响;②“重舞蹈技术,轻教育理论”的观念和取向充斥在舞蹈教育之中;那些可以的就去跳舞,那些不会跳舞的,就去教学了,然而现实舞蹈教育中往往是有些会跳舞的却不一定会教学,更多的舞蹈者最终却变成了老师。黄嘉敏教授作了《21世纪大学艺术教育中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美国杨百翰大学舞蹈海外学习项目的时间历程》报告,她以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给参会者展示了全球化趋势大背景下催生的美国国家教育改革,大学教育从教室走向社会、走向国际的交流合作,这也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人类只有通过广泛而有效地交流,才能实现多元文化的“求同存异”,从而达到“和而不同”的理想境界。此外,还有许多海外学者专家也做了精彩的演讲和报告。如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欧莱克尔分校的BacaRobert教授介绍了该校针对本科生一对一教育模式教学实践中所达到的价值性和高效性的研究。

二、国内学者的会议呼声

来自国内许多高校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专家学者,也在各自研究和实践领域做了不同的研讨发言。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冯兰芳教授介绍了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学科实践,其中对跨学科的音乐选修实践的介绍,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许多专家表示这种不同学科专业的音乐辅修教学实践是大学生音乐艺术教育的很好模式之一,有着广泛的实践探索领域和研究价值,是值得研究的音乐艺术实践模式。杜亚雄教授作了《大学生通识音乐课应以表演为主》的主题发言,他从什么是音乐入手,阐述了音乐是包括创作、表演、欣赏(即“创、演、听”)三个环节,是以声音为媒介的艺术形式,其中“创”和“演”是音乐的一度和二度创作,是“并非人的本能”的过程,而是经过训练才能获得的技能,只有“听”才是“人的本能”;三个环节中“演”是音乐的生命所在,是最基本的环节,大学生通识音乐课要以“演”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演唱、演奏的技能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同时,他批评了当前有些音乐教育家提出的以“音乐鉴赏”为大学生通识音乐课核心的看法和理念,他认为是根本忽视了音乐和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并以此观点为基础,提出了大学生通识音乐教育应向学生传授“演”的技能,研究和探索“演”的实践和教学的看法。田耀农教授作了《论学校音乐教育的功能与定位》主题发言,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他批评了当前有些音乐教育理论对学校音乐教育功能的认识有失偏颇,对学校音乐教育的定位指向不明确。他认为学校音乐教育的功能是音乐功能和教育功能的总和,学校音乐教育的定位是特定国度和特定时期对音乐教育众多功能的选择,而课改中的“音乐新课标”把音乐教育的所有功能统统收归于音乐教育的目的,使音乐教育出现了多点的定位,从而影响了音乐教育课程的有效实践。国内专家结合我国大学生音乐教育实践,从理论研究到课程开展操作层面展开各种专题研讨,具有很强的问题针对性。

三、对大学生音乐教育功能与课程定位的思考

研讨会对大学生艺术教育尤其是音乐艺术教育的功能与定位认识起到了积极的探索意义。长期以来,普通高校大学生的音乐艺术教育定位于选修课程和通识教育,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大学生公共艺术教育中并没有得到完全的体现,实际中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音乐艺术教育仍然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能够真正开展普通大学生音乐艺术教育的高校还是少数,这种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极其不利于我国大学生人才素质的全面发展,已经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对音乐艺术和教育的本质问题进行哲学上的思考,探索艺术教育的本质,才能更好的理清大学生艺术教育功能和课程定位的问题。

然而,这些都是很大的哲学命题,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断的探讨着、争论着,对音乐艺术和教育的本质思考,那将是一个大部头的专著也不一定说的清楚问题。但是研讨会所引发人们从哲学的高度审视艺术教育,启迪人们对大学生艺术教育的功能和定位得出一些新的认识,提升对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视,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全面的发展,有着重要和积极的意义。艺术作为人类社会人所创造的文化组成部分之一,具有不可被替代的独特的教育价值,是应该也必须被纳入教育的范畴。纵览教育发展历史,艺术教育自人类产生教育活动以来就是必不可少的核心组成部分,缺少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这已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识。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当前教育理论研究认为,美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也是贯穿人终生的教育,从这一点上看大学生艺术教育应定位于必修核心课程之列。

全文阅读

谱写粤港澳音乐教育交流合作新篇章

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十多年来,广东、香港、澳门三地(简称粤港澳三地)的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充分体现出三地的天然地理优势和共同文化背景。在经济合作方面,国务院颁发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粤港澳三地建设成为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全球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大都市圈之一”,这标志着三地合作已成为国家行为。在文化交流合作方面,三地文化部门确立了粤港澳文化合作机制,先后于2003年和2009年签署了《粤港澳艺文合作协议书》、《粤港澳文化交流合作发展规划(2009―2013)》。然而,与活跃而富有成效的经济和文化合作交流相比,粤港澳三地在教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则显得相对迟缓和发展不平衡,具体表现为:高等教育合作已经起步,但基础教育交流尚未真正开始;高等艺术教育的交流合作日渐活跃,但中小学音乐教育却尚无实质性接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促进粤港澳三地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三地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共同发展,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粤港澳三地中小学音乐教育比较及交流合作机制研究》课题组,于2011年6月11日至13日在广州大学城举办了“第一届粤港澳三地中小学音乐教育论坛”,以此正式拉开了三地音乐教育交流合作的序幕。

由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发起并主办的这次学术论坛,得到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术机构的大力支持,得到了香港、澳门、广东三地音乐教育专家学者和一线骨干音乐教师的积极响应,共有四十余位来自三地的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参加了会议。

一、专题报告――

国家艺术教育未来发展策略的解读

作为启动粤港澳三地学校音乐教育交流与合作进程的第一次正式会议,与会代表特别是来自香港和澳门两地的专家学者认为,三地的交流合作不仅需要彼此了解对方的音乐教育发展状况,而且也需要了解目前国家关于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政策和策略,必须在国家艺术教育整体发展大背景下来共商三地学校音乐教育交流合作大计。为此,本次论坛特别邀请了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艺术处处长万丽君博士做了题为《我国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与推进策略》的专题报告。

万丽君的报告从宏观角度对我国学校艺术教育的基本现状和未来发展思路进行了全面的解读。报告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我国学校艺术教育的基本情况以及当前学校艺术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侧重从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艺术课程开课率、艺术教育办学条件尤其是师资和设备等方面客观陈述了艺术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是关于学校艺术教育所应秉承的基本理念,提出了学校艺术教育的三大目标――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传承优秀文化,构建精神家园;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精神,提炼了学校艺术教育的三大属性即公平性、规定性、奠基性,总结了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的重要性,以及校园文化所具有的导向性、哺乳性、濡染性、参与性等特质。第三部分解读了国家关于学校艺术教育的推进策略,包括制订相关政策法规、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学生艺术活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第四部分是绘制了我国学校艺术教育未来十年发展路线图,提出至2020年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总目标为:实现惠及全体的艺术教育,提供丰富优质的艺术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艺术教育。

在报告中,万丽君特别肯定了粤港澳三地的交流合作对于我国学校艺术教育的整体发展所可能产生的影响,希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加强三地音乐教育交流合作,并将其影响和成果辐射到全国,也期待香港和澳门的音乐教育专家多关心和支持内地的音乐教育改革。该报告不仅让粤港澳三地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全面了解了国家有关艺术教育的方针政策和现实情况,而且也极大地增加了未来三地开展音乐教育交流合

作的决心和信心。

全文阅读

音乐创作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尝试

高中音乐课程设置了“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六个模块。目前各中学优先开设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模块――音乐鉴赏,在此基础上,逐步开设其他模块,积极为高中学生学习音乐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这里我尝试对“创作”模块教学作初步探究,与各位同仁交流、探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明确了音乐课程应以审美体验为主线,促进人在情感、想象力、创造性思维以及人际交往与合作等方面全面发展。高中学生尝试音乐创作是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是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过程和手段。教师在音乐创作教学中,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因为兴趣是有效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动力;其次是要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由、轻松、快乐的氛围里创作音乐,研究讨论他们的作品并参与表演他们的作品。

教师要向学生明确高中的音乐创作课,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音乐创作,并不是像音乐专业学生那样,要求掌握很难的音乐技巧和高深的创作手法及创作理论。高中生只要初步掌握音乐作品结构的一般常识及基本的作曲手法和基础知识即可,能够尝试着为歌词谱曲,为旋律配置简单伴奏,或利用各种不同的音源材料,进行某一主题的命题创作或简单的乐器设计等等。教师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想象空间,让学生自己探讨创作是怎样的―个过程,以怎样的形式进行创作。这样同学们就会各抒己见,充分发挥联想想象,激发出他们的创造潜能。

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开始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了。先让学生做一个实验,例如在讲台上放一盆水,请同学们想想,有多少种方式让这盆水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时同学们肯定觉得很有趣,同时在脑子里也会想出很多方法来:用手搅水,用手拍水面,把水泼出来,把笔盖扔进水里,用手敲盆或用笔击盆等等。经过多种尝试后,学生发现每一种手法都能使水发出不同的声音,创作欲望和兴趣就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可以把著名音乐家谭盾创作的《水之永恒》这部作品介绍给学生,并把作曲家创作这部作品的背景和手法讲解给学生听,同时让学生欣赏《水之永恒》的现场演出的音像资料。最后根据这些启示让学生自己设计《我心目中的乐器》。

同样用身边最常见的材料,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简易的打击乐器的创作。准备一叠报纸,每位同学发一份,然后让学生想办法让报纸发出不同的声音。学生立即会想出无数的方法:把报纸对折拍打,撕报纸,用手弹报纸,用手揉报纸,把报纸折成不同形状再拍打等等。可想而知,整个课堂的气氛是多么的活跃,这时教师再指导学生进行一些节奏训练,然后即兴弹奏一曲,让学生组成不同的“打击乐器组”进行即兴伴奏。此外,还可以以不同组合的形式进行演奏排练。

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创作兴趣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民歌素材人手,进行简单的歌曲创作。如云南的彝族民歌《阿细跳月》,这首歌曲在高中音乐欣赏教材中出现过,教师和学生都比较熟悉,作品不仅旋律简单,而且很有特点。首先让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跳月”是彝族阿细人民在初春或暮春时,未婚男女青年于月圆之夜聚集在野外尽情歌舞,小伙子们手拿竹笛、月琴、三弦等乐器,边奏边舞,姑娘们随着音乐击掌欢跳,兴高采烈时唱起《跳月歌》。这种歌舞音乐的旋律活泼跳荡,节奏富于动感,全曲只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重要的是掌握五拍子的节奏规律。节拍特点是在三拍子的基础上再增加两拍,改变了常见的节拍强弱规律。乐曲以不断重复的方式出现,容易留下深刻印象。在掌握了节奏特点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集体练习“跳月”舞基本舞步。学生只要坐在位置上练习就可以了。左脚开始,左右左踩三步,右脚踢两下同时手拍两下,然后换方向练习。这种舞步非常简单,每个学生都能学会。这时再引导学生根据节奏特点和旋律骨干音Do、Mi、s01创作一段音乐,那么学生就会很容易地根据已掌握的节奏规律把三个音的位置变换一下,自己创作出一段彝族民歌了。另外如果有条件的话,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在当地进行采风,采集优秀的民间音乐作为创作的素材。当然教师也要同时讲授一些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有意识地对学生创作的作品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和艺术处理,使学生的作品看起来能相对完整些。

“创作”模块中还规定为旋律配置简易的伴奏。那么如何为旋律配置简易伴奏呢?对于大多数高中生来说,除了使用打击乐器律动和使用自己熟悉的乐器跟奏主旋律外,还必须为学生讲授一些和声学知识,主要侧重于调式和声最基础的一般性原则的讲述。这部分内容大致包括:音阶,自然大小调,五声性调式,音级、和弦的构成,正三和弦,属七和弦,终止式,和弦的连接以及为旋律选配和弦的常规等。当然,和声的基础知识的教学应该快而集中,不宜占用过多的课时,要在“简易”上下工夫。高中学生都欢喜流行歌曲,教师可以用流行歌曲的伴奏作为讲解范例,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讲解和弦,在流行歌曲伴奏中常用的有柱式和弦和分解,和弦。如周华健的经典歌曲《让我欢喜让我忧》就采用这两种伴奏音型。教师只要让学生掌握I、Ⅳ、V级的和弦编配以及织体设计的基础知识后,就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些喜爱的较为简单的流行歌曲的旋律片段进行练习,同时进行音型及伴奏乐器的选用设计,从而完成简易伴奏的配置。

另外在音乐创作教学中可以加入广告剧的创作,这一教学形式在广州、深圳的中学都进行过尝试,深受学生喜爱。因为广告剧比较短小精炼,其编创和排演环节比较单纯,无需复杂的舞台装置和布景,形式轻便,易于沟通交流。广告剧的创作最主要的是广告音乐的设计要精致。针对广告创作,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广告内容选择音乐,最好能够自创音乐或广告歌。接着是广告的设计。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十人左右,以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探讨、交流、协作,让各种能力和水平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表现、参与创作、参与思考,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和创作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分析一些成功的广告,如中国移动通信的广告,它的音乐采用贝多芬的《欢乐颂》,这意味着全世界的沟通等等。通过讲解广告的创作背景,介绍广告的弦外之音、画外之意或者是通过广告的画面而产生的情绪:如急促的、紧张的,或是优美的、恬静的,或是暧昧的气氛等。然后是背景音乐的分析:怎样的气氛应配上怎样风格的音乐作为背景,背景音乐是世界名曲还是民歌或流行歌曲,要不要加上语言等等。分析为什么有的广告通过短小的一两个乐句就能传神,留给观众深刻印象。通过以上的分析讲解,学生也会充满兴趣地去研究人们记忆深刻的成功广告,从而产生创作广告的欲望。

最后,在“创作”模块教学中,还应注重学生表演的实践过程。因为表演能充分体现音乐的实际创作效果,是体验音乐和创作音乐的重

全文阅读

小学教师个人培训总结

为进一步优化和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各学段教师的平衡,改变我县初中教师超编,小学教师欠缺的现状,县教委安排部分初中教师参加小学教育专业的转岗培训,以充实小学教师队伍,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虽然教了这么多年的课,,但真正转岗到小学任教还是需要学习的,我们都知道要教课先要备课,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只有对学生充分了解了,才能因材施教,我们的教育教学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为此,在理论培训阶段,教培中心的老师们为我们安排了《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小学生安全教育与预防》、《小学班级常规管理策略》、《新型师生关系的塑造》,《打造理想的小学课堂》,《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等等丰富多彩又对我们将来的工作非常实用的报告。这些老师们精心准备的报告不但使我们受益匪浅,而且从中可以看出教培中心的老师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通过八天紧张而有意义的小学教育理论的学习,使我对小学的的教育规律有了一些粗浅的了解,感觉到小学音乐教学与中学音乐教学是有很大不同的,这也让我感到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我认真去学习,于是利用一周的时间学习了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小学音乐教材。通过对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学习, 我了解到小学1~2年级这一学段的学生有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所以要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小学3~6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所以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通过对小学音乐教材地学习,我感到虽然学习内容非常简单,但采取怎样的方式让学生学习感到棘手,感觉这不是个简单的问题, 方式不当极有可能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今后在这一方面要多向一些老师请教,在见习的时候也要多注意老师在这方面的作法,以尽快适应小学教师的脚色定位。为了能更直观的对小学音乐教学有一个认识,还观看了一些名教师的音乐教学视频录像,深深地为老师们亲切的教态,启发式的语言,良好的调控课堂的能力和其敬业精神所打动,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也要向这些老师学习,争取做一名学生喜欢和热爱的老师。

通过在龙山小学见习观摩更让我对小学音乐教学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她们身上我学习到了如何上好小学的音乐课,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小学老师。我们来时正赶上龙山小学音乐优质课评比,通过听课让我看到龙山小学教师扎实的基本功,自然而亲切的教态、流畅优美极富感染力的语言,虽然上的都是同一教学内容,但每个老师风格不同, 有的老师用优美的音乐营造音乐情景,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有的老师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用优美的舞蹈动作表现歌曲内容;真的是各有千秋,让人受益匪浅。接下来我尝试着上了几节小学的音乐课,深刻的感觉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在教育教学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更感到做好一名小学音乐老师是很不容易的。 第一次是给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上课,学唱歌曲《海》我问学生你见过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很多学生都举起手来叫了几个学生说了说,可是那些没有被叫到学生也想一吐为快啊,一边举手一边在下面就说开了,费了好大劲阻止了学生们的畅所欲言,使课堂教学秩序走到正途上来,一节课下来,感觉很疲劳,可是课堂效果却不尽人意。反思这节课,感觉还要在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下些功夫,另外课堂组织能力也很重要。第二次是给三年级的学生上课,上了课才知道事先准备的教学内容学生已经学过了,怎么办呢,只好临时换课题,忙忙乱乱的一节课下来,感觉比上次课效果好些,但还是不尽如人意,在对学生和教材的把握上还不是很好。 第三次是给五年级的学生上课,明显的感觉学生在课堂纪律,学习能力方面都要好于小学低年级,对音乐的感知,理解,表现和创造都很到位,一节课下来,教学任务基本完成,我事先预期的目标基本上都达到了,这也让我多少有了一些成就感,也给自己添了很多自信。最难忘的是在见习阶段上的最后一节汇报课,那节课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不但搜集了很多材料,认真备课,还准备了精美的课件,我想最后的结果并不重要,只要我尽力了,努力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得到提高,取得进步,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还有待提高就可以了。有这样一句话:我听过的,我会忘记,我看过的,我会记得,我做过的,我才真正的理解。现在我更深刻的理解了这句话。

培训实习我们还是在龙山小学,所不同的是我们都被分进了各个教研组,学校考虑到在教研组中更方便大家互相交流,有问题可以随时向各位老师请教,也更有利于我们业务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在这个阶段,我每天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尝试着把所学的理论、经验用于其中。期间我的指导老师石维菊老师给了我很多的帮助。指导我上好每一节课,告诉我在给学生每一次聆听歌曲的时候都要事先设置一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让学生有事情可干,这样学习起来才能不盲目,而且设置的问题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一步一步你的教学目标就达成了。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 ,使我对小学音乐教学有了一更深刻的认识 ,意识到教师必须学习新课程标准,接受一些新的教育理念,转变以往的教育理念,特别是从以往的“教师中心论”的观点中走出来。 现代教育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要从持续发展、终身教育的视角去考虑问题,所以不仅是以学生为本,还要强调其发展,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音乐课上去感悟,调动学生的眼、耳、口等感官,在音乐课上唱歌、跳舞,或是玩音乐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尽量让学生在音乐课上学得开心,玩得高兴,感受音乐的美,通过唱歌和游戏创造美,让学生对音乐课、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上音乐课,愿意接受音乐熏陶。小学音乐教学是基础教育、普通公民教育,它有别于专业音乐教育。因此,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乃是小学音乐教育的理想价值观。因此课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包括那些对音乐并不敏感或兴趣不浓的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都能得到发挥潜能的机会,也都能从中得到生活的乐趣和美的享受。 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艺术实践和探索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

三个月的时间转迅即逝,在这段时间里我努力学习着怎样做好一个小学音乐老师,回首这段时间,感觉收获很多,相信自己在新的工作岗位中可以做的更好。

全文阅读

中学音乐教育中研究性思考

摘要:音乐学科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研究性学习以其自身的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和过程性正适应了这种要求。文章对中学音乐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及实施过程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研究性学习;文献法

Abstract:Musicdisciplineregardingraisesthestudentinnovativespiritandthepracticalabilityhasthenoticeablefunction.Buttheinvestigativestudybyitsownopenness,thezetetic,thepracticalityandtheprocedurejustatthetimeofhascompliedwiththiskindofrequest.Thearticletheinvestigativestudy’smethodandtheimplementationprocesshascarriedonthediscussiontothemiddleschoolmusicteaching,andproposedownsomeviews.

keyword:Middleschoolmusicteaching;Investigativestudy;Literaturelaw

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音乐学科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新修定的“中学音乐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在音乐教育中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音乐实践,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并勇于表述自己的体验。而研究性学习以其自身的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和过程性正适应了这种要求。通过音乐研究性学习,学生的综合知识、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缺陷。

一、音乐教育中研究性学习现实意义

(一)通过研究来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全文阅读

音乐教育研究性学习初论

[摘要] 音乐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研究性学习以其具有的自主性、探究性、实践性和过程性等特点,适应了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 中学音乐教学 研究性学习 文献法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人才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关键。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性和实践能力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进入21世纪以来,音乐学科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音乐研究性学习,学生对音乐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弥补了传统音乐教学模式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缺陷。

一、音乐教育研究性学习的现实意义

1.通过研究性学习来理解音乐文化知识

研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不仅在欣赏音乐的态度、习惯、审美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有效提高,还能自主地获取许多音乐文化的相关知识。如在了解通俗音乐发展史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早期的通俗音乐大致起源于公元前古罗马,古埃及的行吟歌手们在兴起的城市集镇间流动,遍及剧场和街市的“击”歌现象,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联想到在中国文学中所说的古时候吟诗如同唱歌。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对本国和世界各国一些不同民族的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对音乐艺术的各类形式所具有的个性和共性有所认识。

2.研究性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自主学习过程,创新意识始终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音乐本身就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的学习不是单纯为解决音乐知识和技能而存在的,它构建了音乐艺术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把情感、审美与价值观放在首位,注重学生在音乐的感受和体验音乐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性。学生们在研究学习过程中,懂得了如何去学习,如何去解决问题。通过自主性的学习,学生大大增强了学习音乐的自信心,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