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英语散文作为英语发展中的一朵奇葩,在英语文化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介绍英语散文的来源和发展,以及从用词美,音韵美,修辞美和意境美等四个方面浅析英语散文之美。
【关键词】英语散文 用词美 音韵美 修辞美 意境美
一、英语散文的来源和发展
英语中的“essay”(散文)来自于法语词汇“essayer”,意思是“试”。16世纪,法国作家蒙田的作品《尝试集》开散文之先河,他借用自己的作品,以较为随意的手法来表达自己所见所思所想。后来培根也仿效蒙田,进行散文的写作。17世纪,艾迪生和斯蒂尔在其举办的报纸中,以优美灵活的散文体裁针砭时弊,将散文发扬光大。18世纪末,浪漫主义作家为散文的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艾默生,兰姆等人借助散文直抒胸襟,张扬自我,推动了散文的普遍化和风格的多样化发展。而到了19世纪末,现实主义兴起以后,作家们采用了更多的描段和技法,反映了现实生活,表达了他们对现实世界的反思,代表作有狄更斯的《伦敦城教堂》等。辗转进入20世纪后半叶,散文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笔谈,杂感,书信等等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著名学者姚宗立作品中提及,散文有文学的共性,但是又有其自身特点而有别于其他文学形式。蒙田认为,散文的秘诀是求真,是感情的真实流露。不论是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散文成为了时代变迁的缩影,成为了作家们的心灵寄托。
二、英语散文之美
1.用词美。He raised his mournful eyes towards the deep blue sky,where the stars were floating like white lilies on the surface of a calm lake.―John Ruskin
在这句话中,作者用了mournful来修饰eyes,表现出眼睛灵动的哀婉之感;deep,blue两个紧紧衔接的词语形容天空,突出了天空的特点,即深蓝色。后面又把星星比作百合花,星星在天上比喻成百合花静静地躺在平静的湖面。这里就是采用了华美和准确的词语来描绘美丽的场景,画面十分绚丽唯美,美轮美奂,引人遐想。
[摘要]英语散文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英语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阅读英语散文对提升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大有裨益。本文通过阐述阅读英语散文的作用,进而提出阅读英语散文的方法,力求对英语学习者能有一些启发,旨在促进英语学习者写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英语散文 写作能力 经典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2-0192-02
散文,是一个熟悉而难于笼统下定义的概念。对其定义,黄源深教授认为散文根据其所包含的内容有三种划分。“一是广义的‘散文’,英语中的prose,包括除诗歌之外的一切体裁;二是较广义的‘散文’,它在英语中找不到一个相对等的词。如果把广义的散文中的小说与戏剧划出去,余下的部分即为较广义的散文所包含的内容;三是狭义的‘散文’,即英语中的essay。从内容上来看,essay既指那些由一件小事生发开去,信笔写来,意到笔随,揭示出微言大义的“随笔”,也指“议论时政、评价文学现象的气势宏伟、洋洋洒洒的政论和文论”。①
本文所指的散文,就是第三种划分,即通常意义上的“随笔”,它具有题材广泛,文章短小精悍,结构严谨,用词精炼,说理性强等特点。英国文学史上,培根等人的随笔堪称佳作中的典范,他许多作品中的名言警句在英语学习者中广为传诵,他的散文简洁流畅,论述精辟,重点突出,富有哲理。
一、读英语散文的作用
一般来说,大多数英语散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风格迥异,可读性强。阅读英语散文能够增长智慧,还可以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哲理。具体说来,有如下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写作能力
摘要:本文以王佐良先生《论读书》的译文为例,分析了在英语散文汉译时语言及结构特征的归化,以及对语言的表情功能、信息功能、美感功能,以及祈使功能的传达。
关键词:论读书 语言 结构特征 语言的表情功能 信息功能 美感功能 祈使功能
散文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其选材范围广泛,结构自由灵活,表现手法多样,语言不受韵律的拘束。在文体特征上,散文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但却往往又以其结构上潜在的层次感和语言的生动简洁来打动读者的心扉;在语言功能上,散文往往具备表情功能、信息功能、美感功能,以及祈使功能。
基于散文的以上特点,将英语散文译成汉语时,译文应完整地再现原文的结构特点,达到与原文相似的功能,使译文的意义完整,语言流畅,地道。下文中,笔者将以我国著名的翻译家王佐良先生对英国哲学家培根的“of studies”的译文《论读书》为例,简要论述英语散文汉译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英语散文汉译时语言及结构特征的归化
总体而言,王佐良先生的译文与原文是句句对应,有的句子根据汉语语法特点汉语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另一些句子则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而相应调整了语序,从而使译文流畅自然。例如:
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for ornament,and forability.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文 / 张曦
因中西方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英汉句子的结构也存在一些差异。语言学家汤普生(Sandra Thompson)和李纳(Charles Li)认为,英语是主语显著型语言,突出主语;而汉语则是话题显著型语言,突出话题而非主语。英语中的主语是整个句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且只能由名词、名词性短语和主格代词来充当。汉语中的主语不像英语主语那样不可或缺,它有很大的词类兼容性,结构形式也多种多样。汉语突出的是话题,通常以话题为中心,辅以评论或解说性的句子来阐述话题。我们来看柯灵的散文《巷》中的一段文字,体会一下汉语中话题与主语的特点。
这种巷,常在江南的小城市中,有如古代的少女,躲在僻静的深闺,轻易不肯抛头露面。你要在这种城市里住久了,和它真正成了莫逆,你才有机会看见她,接触到她优娴贞静的风度。它不是乡村的陋巷,湫隘破败,泥泞坎坷,杂草乱生,两旁还排列着错落的粪缸……小贩憧憧来往,黝暗的小门边,不时走出一些趿着拖鞋的女子,头发乱似临风飞舞的秋蓬,眼睛里网满红丝,脸上残留着不调和的隔夜脂粉,颓然地走到老虎灶上去提水。
大家不难看出,这段文字的主语由“巷”到“你”,到“巷”,到“小贩”,再到“女子”,主语不断变换,虽读起来有错综变化之感,但大家不难抓到其论述的中心话题即为“巷”。这段话很鲜明地体现了汉语的特点:以话题为中心,而主语的形式较为随意,正是人们常说的“形散而神不散”。对翻译者来说,在将这样的汉语译成英语时,若完全按照汉语的句式将每句话的主语译成英文的主语,则英文的一段话内可能会出现众多主语,不仅读起来不连贯、不地道,也很容易失去原文的神韵,让人读来不知其意。由此看来,在将汉语翻译成英语时,因两者在句法结构方面的差异,主语的选择就显得非常重要。中国翻译家张培基翻译的散文集享有较高的声誉,本文即以他的英译散文为例,来共同学习汉译英中主语选择的技巧。
前后一致择定主语
英语以主语为中心,较为注重主语一致,前后句之间经常承接共同的主语,相互照应,层层推进,一脉相承。而汉语常常在说明一个主要话题时,用诸多短句来说明话题的具体细节,短句彼此相关,却多次更换主语。汉译英时若频繁转换主语,势必会影响信息的流畅传达。因此,译者在汉译英过程中选择主语时,应尽量减少主语的转换,保证英语上下文的连贯。具体来说,我们可利用非谓语动词形式、增添或拆分主语以及转换语态等策略来选择主语。
1. 采用非谓语动词形式
汉语中经常以多个不同的分句来描述一个共同话题,且分句的主语不一致。这时译者可尝试将话题作为英文的主语,采用非谓语动词的形式将其中的一些分句译为伴随状态,让其不单独成句,改变其主语。下面来看一个例句。
摘要:在中国的翻译界,人们认为本国人只能从事英译汉的翻译,而汉译英的工作则须由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来完成。张培基先生对此则观点不同,他长期从事汉译英的翻译工作,旨在让国外了解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他的作品"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堪称经典。刘庆先生的"翻译美学导论"是翻译界中的经典理论著作,为我们的翻译理论和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就以他的美学理论为基础,从文学作品的审美再现角度,对张培基翻译作品进行了语音层面上的分析。关键词:翻译美学;再现;语音层面
【中图分类号】G6401.引言审美对象的审美价值几乎涵盖了翻译中所有源语言的精华。这可以分成两个体系:正式的美学体系和非正式的。在美学中的正式体系中有两个突出的特点:第一,形式总是与感性认识相联系的;其次,形式是一个相对和复合的概念。因此,正式的美学系统在三个逐渐提升的层次上发挥作用,即外部的层面上,内部的层面上和概念的层面上。第一个诉诸自然感性,第二是情感感性和最后一个是符号的感性(刘庆,2003:90)。下面将在正式美学体系下对语言的语音层面进行一些分析。2.正式的审美价值的审美再现---在语音层面上的正式的审美成分声音是一种代表语言的审美价值的基本手段之一。它涉及各种元素:节奏、押韵、重度等。这些因素在再现语音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在源语言和目的语中找到语言当中相应的效果。在下面,我们通过张培基中国现代散文选中的一些例子,来说明韵律,押韵,头韵,和音和拟声。2.1 韵律韵律是一种"善良"的声音,它具有非常强大的传感效果,特别是在散文当中。它看起来就像是波浪的运动。例如,张培基在《养花》(1999:188)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既需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翻译过来: Joy and sorrow, laughter and tear, flowers and fruit,fragrance and color. Manual labor and increased knowledge-all these make up the joy of flower cultivation.(1999: 192 )原句由于其整齐的结构和稳定的节奏听起来提别吸引我们的耳朵。要保持这种风格,张培基只是选择了一系列的意义相对和结构对等的名词。2.2 韵
在语言发展中善用韵在英语和中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在诗歌中广泛使用,在散文中也经常使用,因为它使文本变得美丽和令人印象深刻。让我们看看下面的例子:张培基在《木匠老陈》(1999:80)中"生活的经验固然会叫人忘记许多事情。但是有些记忆经过了多少时间的磨洗也不会消灭。"翻译过来:Lots of things are apt to fade from memory as one's life experiences accumulate.But some memories will withstand the wear and tear of time.(1999: 84) 在原文中中国式的表达"时间的磨洗"还涉及到拟人法的使用,这极有可能被翻译成 " the passage of time" 或者是 " the passage by of time"。然而,张培基用一种自然的、吸引人的声学的方式翻成"the wear and tear of time" 。2.3 头韵
头韵也经常在诗歌和散文中使用。它的特点是在至少两个单词的开头使用相同的辅音。它可以带来不同的感官重复,缓解给人带来的匆忙感或单调感。张培基的《看月》(2003:27)中:住在上海"弄堂房子",里的人对于月亮的圆缺隐现是不甚关心的。翻译后:People living in the small alleyways of Shanghai pay little attention to the waxing and waning or the visibility, of the moon. (2003: 29) 汉语中"圆"和"缺"在形容月光时往往会同时使用,而张采用了两个词 "wax" 和 " wane",创造了语音方面上美感。2.4 和音
和音也是一种常用的诗歌和散文的文体工具。它的特点是重复两次或更多次的连续短一些的辅音。在《白发》(1999:167)中:"没有你, 没有你的微笑。有的是寂寞、单调。雨一直滴滴地下着。"翻译后:You and Your smile were no more. Only loneliness and monotony remained. The rain kept pitter-pattering.(1999: 167) 在张培基的译本中,他选择了一个词,恰当的描述雨滴滴落在地面上的声音,反映了作者情绪很低落,更印证了 "没有你,没有你的微笑"这一事实。2.5 象声词
拟声被认为是最常用的修辞手段,不仅在英语中,在汉语中也这样。很幸运的是,我们经常可以在两种语言中找到对等的词汇。在《夕暮》(1999:162)中"母鸡们咯咯咯地叫起来了,鸡雏们也啁啁地争食起来了。"翻译后:At the clucking of the hens, the chicks scrambled for the feed, chirping.(1999:163)关键的审美对象涉及到模仿母鸡和小鸡连续声音的象声词,如"咯咯咯"和"啁啁",从而生动地描述了一个场景:母鸡咯咯咯叫,小鸡们在争夺食物。张培基试图用"clucking"和"chirping"这两个对应的拟声词来表示母鸡和小鸡连续的叫声,生动活泼的来展现当时的景象。3.结语散文的语音特点不像是诗句那么的突出,但是散文家会采取一些语音上的方法来给散文增加更多的文学吸引力。张培基清楚原文在语音层面上的审美价值并且巧妙的处理声音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的反应他的译作的审美价值。参考文献[1]刘庆(2003a).当代翻译理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刘庆.翻译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3]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4]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第二辑)[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5]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第三辑)[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摘 要:目前,高中英语的教学方式是比较传统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教师应该运用发散思维教学法教学高中英语,让学生在发散思维的同时提高学习成绩,教师采用发散思维教学法可以增加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将英语语法以及英语单词记得更加牢固。在高中英语学习中,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学习高中英语,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英语;发散思维;教学应用
英语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知识,而教师应该做到在课堂上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记忆知识时通过丰富的想象力进行记忆,从而将英语知识记忆得更加牢固。英语在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然而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合英语知识的教学,我国缺少英语方面的人才,因此,英语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一、发散思维对于高中英语教学的作用
教师运用发散思维教学是有很大作用的,可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英语知识,可以使学生对单词、语法有深刻的记忆,教师运用发散思维教学,可以给学生更好的英语教育。时展得太快,一些旧的教学制度还没有完全消除,很多教师认为学好一些基本英语知识就可以了,可是英语考试往往会出一些考试大纲之外的试题,这样就会使学生的成绩不太理想。所以,教师应该多多引导学生学习一些课本以外的英语知识,高中英Z老师应该运用发散思维教学法,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知识的信心。一些教师总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英语单词和英语语法,这样的学习方式显然不是学生所能接受的,让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感兴趣,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理论知识,学生不会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发散思维教学法让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知识,比如,教师在教学一些十分相似的英语单词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由一个单词可以列举出好几个相似的英语单词,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快速记忆这些相似的单词,语法也是一样,将相似的语法放在一起讲解,让学生思路清晰,容易理解吸收。其中,在记忆单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丰富的想象力进行记忆,例如early这个单词用做形容词时是早的、早期的、 早日的、(果实等)早熟的意思;用作副词时是早、在初期、先前、 提早的意思。我们在记忆时可以运用发散思维进行记忆,一般起早就会感到饿,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记忆,通过单词的发音进行想象记忆,将单词的发音转换为中文,这样可以快速地记忆英语单词,而且记得牢也记得久。
二、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思维活动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即兴演讲、英语对话故事和英语歌演唱;英语能力较强的则进行英语演讲和对话比赛;英语能力弱的学生进行英语课文朗诵。比赛能增加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培养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多种多样的英语活动增加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学习英语的成就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高中英语的乐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英语测试,这样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还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也可以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发散思维,从而记忆一些以前记不住的知识。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思维活动,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的英语成绩迅速提升。比如,教师在教学英语单词的过程中,可以将英语单词的发音转换为中文,增强记忆英语单词的趣味性,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快地记忆英语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侧重于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讲解的英语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这一特点,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进行教学,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思维活动。同时英语教师不应该把学生的英语好坏定格在考试成绩上,把英语的成绩作为重点,从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应该多多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思维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教师也应该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通过发散思维法教学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对学生指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指导与发展。教师通过发散思维教学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三、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开丰富的联想
设计意图:
散文《蒲公英》篇幅短小,易于幼儿理解与朗诵。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蒲公英形象地比喻成球、柳絮、雪花,并借助“飞扬”“轻盈”等词语,充分表达了自己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以及热爱大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质朴情感。大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了一些简单的形容词,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感悟力,在成人的引导下能够由浅入深地感知并体验散文所蕴含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从而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及审美情趣。
目标:
1.在观察与认识蒲公英的基础上,理解散文中“有趣”“球”“柳絮”“雪花”“飞扬”“轻盈”等词语。
2.理解散文中的语句,特别是巧妙运用比喻和对比手法的句子,体验蒲公英的轻盈和优美。
3.萌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准备:
1.幼儿观察过田野里的蒲公英,了解它的外形特征,熟悉它的生长过程。
【摘要】风格体现作家或译者的写作或翻译特色,在散文翻译中,风格与内容一样至关重要。本文以刘宓庆的翻译风格论文指导,从音系、词语、句法等角度对张培基先生的散文翻译特色进行分析,试图探讨散文翻译中风格移植的方法。
【关键词】张培基 散文 翻译风格
一、散文的特点以及翻译风格论简介
散文以其“内容之真”、“形式之散”以及“意境之美”发展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语言表达直接真实,平实质朴的语言中渗透着作者的真情实感,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与意境。其选材覆盖面极广、表现形式自由灵活。张培基先生在散文翻译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其善于把握中英文两种语言的特点与差异,不仅准确的译出了原作的内容,同时也传达了原文的意境与神韵,在翻译过程中成功的实现了原作风格的移植。
作为我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刘宓庆认为风格是可译的。他提出的翻译风格论指出:应从两个方面去分析作品的风格,即形式标记和非形式标记;其中形式标记包括音系标记、词语标记、句法标记、修辞标记等,非形式标记包括作家的行文气质。本文主要从形式标记几个方面对张培基散文翻译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其在散文翻译中风格移植的方法。
二、张培基散文翻译风格鉴赏
1.音系标记。语音是构成语言的重要因素,因此也是翻译研究中需要注意的对象。散文虽不像诗歌一样讲究严格的节奏和韵律,但其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某种不规则的音韵。在散文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叠音词、拟声词和儿话音等,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颇具美感。因此,在对散文进行翻译时,译者应该考虑音系因素,尽力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节奏美。
例如:没有笑,没有话语。只有雨声:滴―滴―滴。译:No more smile, no more chitchat.Only the drip drip drip of rain.
摘 要:英语教学不同于传统的学科教育,学好英语不仅需要勤奋好学,同样需要一种“天赋”。而这种“天赋”最通俗直接的表达就是思维能力。英语教学和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思维能力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主要探讨中学英语教学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影响。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发散性思维;策略;人才培养
提到“发散性思维”,大多数人都会一头雾水,听起来好像是很深奥的词,其实把它拆分开来理解含义会更加明显。所谓“发散性”是指要不要执着于同一个方向思考问题,把思维尽量扩散到不同的角度,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件问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是一种明智的处理问题方法,是现代每一个人应该学到的技能,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再者,“思维”,单独理解这个词是很简单的,在现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英语作为一门外来的语言,教学方式的不同更能刺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发散性思维特有的灵活的特点,也有利于学生突破传统方式的束缚,找到学习英语更好的方法策略,促进学生成才。
一、中学英语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优势
(1)学生自身的优势。中学的学生正处在快速成长的阶段,身体机能和心智正在慢慢地成熟,青少年时期思维活跃、精力旺盛、学习能力强、好奇心重,这些各种各样因素的结合,这个时候接触“发散性思维”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和掌握这种新型的思维方式。再加上通过不同场景场合的训练,学生便有了发散性思维的初级基础。
(2)良好有效的氛围的影响。中学英语教学是一个由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思维组成的大课堂,这里的思想纷繁复杂,相互交织。正如“你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想法,交换一下,我们都有了两个不同的想法”,这是一种相互受益的方式。在初中英语的课堂上,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不同意见的自由,鼓励有不同意见的学生站起来反驳,这样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以提高更多学生的自主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们踊跃发言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继而成功地提高学生们学习质量,这是一种一招多效的策略。
二、英语教学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切实有效的方法策略
(1)英语词汇的记忆激活发散性思维。中学生在提到英语学习时,都会不约而同地头疼英语词汇的记忆。英语单词的字母排序、大小写,不同单词之间的结合方式都会造成含义的不同,这是英语学习必须克服的困难,不可避免,本文重点讲解的发散性思维对此有良好的解决方法。比如英语单词“turn up、turn down”,这两组词组的不同就在于“up、down”。up在英语中是“向上”的意思,down则是相反,“向下”的意思。记住这点不同,就可以在见到这两组词汇时清楚地区别开来。运用这种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在记忆英语词汇时就变得轻松而有趣了。
【摘要】发散性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发散自身思维范围而获得其他知识内容的思维方式。通过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同时也能够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扩大课程内涵,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体验到思维带来的乐趣与新奇,进而对学习产生兴趣,为进一步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提供有利条件。而在小学学习过程中,数学、英语等学科都需要学生通过提升自身发散性思维来完成学习。本文以小学英语为例,通过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重要性进行阐述,针对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英语 发散性思维 培养策略
小学英语是学生接受正规式英语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小学院校中的重要科目。而近年来我国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英语教学水平及小学生英语整体掌握水平,要求各个小学院校需要通过对学生进行英语素养及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教育,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而作为小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重要学习形式,发散性思维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一、发散性思维在小学英语课堂学习中的重要性
1.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与流畅性。由于英语单词中存在许多多义词,例如mouse,既是老鼠,也是鼠标。而在小学英语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不仅能够使学生能够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句中快速对该词意进行判断,同时在此过程中能够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活跃,增强其思维流畅性,使学生在更短时间内尽可能地产生更多思维模式,对新的课程概念进行消化。
2.充分体现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在我国现如今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国家教育部门鼓励各个小学英语老师以“求同存异”的方式保留小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性,通过个性化培养形式来进一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使教育变得更有意义。而通过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够使学生在教师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独立思考,并根据自身思维模式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发散,使教师在提问中获得不同答案的同时达到促进学生个性化思维不断成熟的作用,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及水平得到提升。
3.提升学生多种感官能力。发散性思维不仅是对学生头脑中思维的一种扩散,同时也需要学生通过利用视觉、嗅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对于需要加工思考的问题及食物进行感官,从而达到进一步提升自身思维水平及灵活程度的效果。而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对英语知识进行掌握与了解,同时也需要学生能够在特定的语言及其他环境中熟练地用英语进行交流。而通过结合发散性思维训练,能够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英语知识内容,为全面提升自身英语能力奠定基础。
二、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