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毕业论文的写作和答辩直接决定一个完成四年本科学习的学生能否顺利毕业。本文在突然性假说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方法来培养英专生论文答辩时具体的、即席的实时口语能力,利用一定的答辩技巧,在过程中有答有辩,顺利完成大学四年这最后一考。
[关键词]英专生 论文答辩 突然性假说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2-0227-01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陈述论文观点;二是回答答辩组成员的问题。在论文答辩过程中,首先是向答辩小组成员介绍论文,这部分是可以通过精心准备进而实现流利表达的,是有准备、有计划、非即席的。实践证明,只要下足够的功夫,观点陈述(presentation)部分都能够顺利完成。其次是回答问题,答辩组成员提问的目的是考查论文作者对论题和与论题相关的研究了解多少,对涉及的相关知识掌握多少,做了多少调查研究,有时甚至就是考查答辩人提供的论文是否是自己完成的。这一部分的问题是参加答辩的学生无法预料的,是能够全面考查一个学生听、说、译等综合语言能力的。这一部分的问答恰恰反映了交际能力的本质特征――突然性。
一、外语实时口语交际能力的本质特征――突然性假说
突然性是交际能力的本质特征,是语言交际中语言使用者在无准备情况下实时应答或交流信息情感的生存能力的最重要特点及决定这种能力存在的标志性的根本特征。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这种即席的、不加准备的、非计划的实时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一位英语专业教师奋斗的终极目标。“台下四年功,台上十分钟。”只有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将“突然性”假说渗透给学生,让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实时口语交际能力,才能让他们在进行答辩这一终极考核时不慌不忙,从容应对。
二、英专生的论文答辩现状和存在问题
关于论文写作的书籍和研究成果很多,从如何选题到布局谋篇等,但专门研究和介绍论文答辩的资料却寥寥无几。对于没步入大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答辩始终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笔者自2006年起,有幸连续十年参加了我院外语系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答辩,任答辩秘书并详细记录了学生答辩时对答辩组成员提问的回答。通过整理过去十年英专生的毕业论文答辩记录和相关音频、视频资料,不难发现,学生答辩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摘要:文本解读能够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本文以一节公开课为例,探究高中英语文本的多维解读和培养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课堂活动设计,借以引发教师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反思与改革。
关键词:高中英语;文本解读;课例评析
培养学生文本解读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这要求教师以阅读文本为载体,通过挖掘内涵,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笔者以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模块五第二单元Reading“Theeconomyortheenvironment―mustwechoose?”的一节市级观摩课为范例,探讨基于课程目标的阅读文本多维解读。本节课对于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一、篇章分析环节
篇章分析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在分析文章的内在逻辑以及连接词语的同时,建构语篇概念。在该环节中,教师将阅读文本切分成若干片段,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对零散的段落进行排序整合并思考排序的理由。学生完成该项任务后,主动地呈现答案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之后,教师不失时机地对文本中连接词语的使用进行总结,启发学生在阅读本文的过程中注意连接词语的语篇衔接和连贯功能。
语篇是学生获取语言信息和学习语言运用的载体。学生只有具备了识别各种语篇体裁和结构的能力,才会有目的地实施阅读策略,获得必要的语篇信息,达到相应的阅读目的。该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出阅读教学中对语篇教学的关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二、辩论技巧分析环节
辩论技巧分析环节旨在帮助学生以阅读文本为依托,掌握一般辩论稿的逻辑、结构和语言特点,并了解辩论中除文本语言之外的其他关注点。
摘 要:该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和合作学习为基础,旨在探索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在翻译课堂上运用网络辅助进行辩论式教学能否提高学生对翻译课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学习定语从句的翻译技巧和策略中,采取该模式能否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在翻译测试中的成绩。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在翻译课堂上采取网络辅助下的辩论式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对翻译课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在翻译测试中的成绩。
关键词:翻译教学 建构主义 合作学习 辩论式教学
随着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翻译教学的问题也逐步引起学界关注。翻译教学本身正面临很多问题,亟须找出能解决翻译教学问题的办法和出路。[1]本文作者找到了辩论法在翻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办法,并通过实证调查研究证明其实践性和可行性,从而真正解决翻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当今问题重重的翻译教学解决了难题,找到了出路,从而提高翻译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翻译教学的现状和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和高科技的发展,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的翻译教学必须进行切实的改革才能应对国家和社会对高水平翻译人才的迫切要求。在我国,翻译课是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核心课程, 其重要性不容置疑。然而其实际效果与学生的反响却不容乐观,翻译教学中问题重重,翻译教学改革任重道远。在当今大多数翻译课堂上,翻译教学手段采取的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上无需考虑课程设计、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的感受,教师“填鸭式”地传授知识,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而使翻译教学呈现出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特征。[2]笔者认为,国内的英语翻译教学应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思路,改变以教师一言堂教授的传统翻译教学模式,研究英语专业翻译课教学法问题,这对英语课堂教学和改革具有直接意义。
二、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与合作学习策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语言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就能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背景下,即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借助他人的帮助,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过程而获得的。
1教学模式创新
1.1突破“标准答案”的限制
工商管理专业英语不同于大学基础英语。后者主要针对于基本词汇,日常用语等方面做基础性训练,强调对基本语法语序词汇等学习。而专业英语应该更偏重与对专业领域的适用性,培养其专业技能。特别是工商管理专业英语,更要为学生在日后商业管理活动中的沟通奠定基础。在真实的商务世界,没有一成不变或者唯一正确的答案,因此本课程也应该贴合实际,更加注重在具体商业环境中的实际运用而非单一模式化传递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质疑以及创新的观念,不能否决学生的见解,而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更合适的答案。在讨论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发挥空间,鼓励其积极探索各种可能的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有理适合实际情况,即可以为“适用”答案,从而打破“标准答案”的简单衡量尺度。
1.2注重培养多元文化意识
在现代商业活动中,多文化沟通贯彻了全球化经济的各个方面。工商管理专业英语的课程设计中也应当穿插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更有效地与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环境的企业和个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单纯课文翻译及词汇讲解的情况下学生仅仅掌握了正确的语法用词以应对考试,但无法真正做到在适当的场合使用适当的英语。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各大跨国企业均将多元文化发展提上战略地位,企业文化中也倡导跨国文化交流及开放式氛围的构建。为此,在工商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入多元文化教学。在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应适当进行文化知识背景介绍,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文化意识,了解到不同文化的差异及共性,以及在现实使用过程当中的注意事项。通过英语课程的教学配合多元文化的解析,让学生能更深入的理解管理专业英语的内涵。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工商管理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开放式的课堂氛围,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
2.1案例讨论教学方式
摘要: 在英语专业学习中,高级英语是一门难度大而且内容丰富的课程。教师对如何教好这门课,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的探索、实践从未间断。本文探讨了改革背景下的高级英语课堂辩论实践,分析、评价其中问题,并对其效果作出反思。
关键词: 高级英语 辩论 反思
1.引言
高级英语教材《现代大学英语》五、六两册共包含24篇课文,题材多样。其思想性、艺术性都堪称典范,其语言难度较之基础阶段教材的课文又提升了一个台阶。学生不仅要面对大量生词,分析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还要深入探讨作品的文化和思想内涵。所以这门课程的课堂活动通常是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由教师对课文进行逐词逐句的分析,讲授自己的研讨体会,而学生在课堂上则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高级英语课堂教学与课程教学目标相分离的现象,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具有一定典型性。为了改善这种不良现象,贯彻《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相关精神,广大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探索、实践,力求使自己的教学体现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是如何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在具体的课堂活动开展中,教师普遍以研究性学习为指导思想,注重凸显英语的工具性、实战性、应用性。和角色扮演、二人对话、小组讨论一样,辩论应作为重要的课堂活动受到充分重视。
2.活动设计
伶牙俐齿、能言善辩已成为现代人迫切的渴求、必备的素质。如何让对方赞同自己的观点又不伤和气,已成为一个现代人必备的能力。笔者于第五学期伊始,便在高级英语课堂上开展辩论活动,旨在引起学生对英语实用性的关注,激励其努力提高自身的说服技能。
2.1目的
此次课堂辩论活动的目的是考查的英语应用能力,锻炼其心理素质,学习辩论技巧,提高其辩论能力。
摘 要:文章以盐城工学院为例,阐述了学期论文能力培养目标及途径,实施流程及特色,并构建了“能力培养目标―教学流程―评价体系”三位一体的“任务驱动,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模式。
关键词:学期论文;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5-0019-03
“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高校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素质及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培养。盐城工学院机械优集学院,通过多年的教改探索,结合卓越计划的方针政策,构建并实施了“知行合一,能力为本”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期论文是该模式下一个特有的实践教学改革环节,包括学期论文(1―3)共三个项目,分布在2、4、6学期进行,其教学目标并不一定要求学生能写出多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而是想借助循序渐进的学期论文研究和训练过程,培养学生在未来就业岗位和个人发展方向所需的基本素质和技能[1],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螺旋式上升。
一、学期论文能力培养目标及途径
任何培养目标只有通过设置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才能得以实现,学期论文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和分类,主要培养学生六个方面的能力。
(一)自我学习能力
自我学习能力,包括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两个方面。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学生通过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一定的学习目标。传统的理论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是作为教师实施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学生的学习行为往往是被动占大多数,无论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学生并不能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学期论文的教学,充分挖掘和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很多方面都充分体现自主学习,例如,鼓励学生自主根据不同阶段学期论文的总体要求选择合适的论文题目、自主地分配课后时间来完成学期论文的各阶段教学任务、自己确定每个阶段的进度计划、自主分析组织学期论文的写作内容等等,这些都是围绕学生主体来考虑的。
摘 要:独立院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以“翻译实践+翻译报告”形式撰写毕业论文的方式尚处于试验阶段。本文以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2015届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译者在翻译报告撰写及答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例,提出自己的观点及解决对策以期为相关毕业生、指导教师、教学管理者的翻译报告撰写工作、翻译报告撰写指导工作及教学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翻译报告;问题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08-0126-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3.032
前言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人民文化需求持续增长,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媒介之一,其重要性愈加突出,它不仅肩负着传播中国社会文明,弘扬中国先进文化的使命,还要扮演开拓者的角色,引进西方文化宝库中的优秀文化、智慧思想,开启民智,丰富、充实国民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它在专业交流领域及国际经济舞台肩负着不可替代的沟通使命。
为响应国家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号召,作为西南地区独立学院之一的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目前正处于教育模式的转型阶段。而英语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作为英语语言的学习者和运用者,需要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灵活自如地借助英语这一交流工具达到交流目的。外语学习包括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翻译技能处于最高阶段,也就是说翻译技能是检验语言学习者综合运用能力的最有效方式。因此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语言文学学院在2015届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时,新增了“翻译实践+翻译报告”这一撰写方式,以此检验英语专业大学四年级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市场对翻译人才需求的契合度。
在中国,学英语的人成千上万,但提及英语辩论,不少人都面露难色:“用英语进行日常对话都还不利索呢,怎么可能用英语吵架?”很多人都把“辩论”与“吵架”划等号,认为英语辩论只有英语口语特牛的人才能“玩”。其实,英语辩论并非大家想象得这般“高不可攀”。笔者的很多学生在学校里英语成绩原本都很一般,词汇量有限,口语表达也磕磕绊绊,但他们在经过一些辩论训练后,都不由自主地爱上了英语辩论。其实,辩论时双方你来我往的交锋和思想碰撞恰恰可以促进同学们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口语表达和逻辑思维的进步。所以,学好英语辩论,哪怕只是入门,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更科学、更有针对性地提高英语水平。那么,英语辩论应该从何学起呢?
英语辩论赛的基本流程
学习英语辩论,首先要了解辩论的基本设置和流程。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水平,笔者推荐大家学习英国议会制辩论规则,即British Parliamentary style (下文简称BP)。BP是仿照英国议会议事模式而设计的一系列辩论赛规则的总称,是全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辩论规则,世界大学生辩论赛(The World Universities Debating Championships)、中国辩论公开赛(China Debate Open)以及“外研社”杯英语辩论赛(FLTRP Cup Debate)均采用此规则。
和国内常见的中文大专辩论赛一样,BP也分正反双方。不过BP区别于华语辩论赛制的最大特点在于,常见的BP制是四队制辩论,即每场比赛分正反双方,设“正方上院”“正方下院”“反方上院”“反方下院”四队,每队两人,故可概括为“两方、四队、八人”。BP制的竞赛程序可简单描述为“角色扮演+交替发言”,每位辩手均扮演议会中的一个议员角色,拥有七分钟左右(不同赛事时长不一)的发言时长,正反方按扮演角色的职位高低从上到下交替发言,没有自由辩论等任何快速交替发言环节。具体流程见下表。
此外,BP制还有一种特殊的“质询”规则,即Point of Information (下文简称PoI)。PoI允许对方辩手在“非保护时间”(每人发言时间中除去第一分钟和最后一分钟之外的所有时间)示意要求提问,获得发言者允许后可向发言者提问质询。质询者提问时间计入发言者时长,故针对PoI,发言者有权决定是否接受、何时接受、如何回答等事宜。比赛结束后,评委闭门商议得出排序结果,其后由主评当场宣布结果并解释评判理由。
英语辩论中的常用表达
Glossary of Debate Terms
英语辩论术语
摘 要: 依据学生的英语学习认知需要,创设多样化问题和多元化启问,引导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情境中主动表达和积极交流,围绕课程知识难点、个体差异及群体讨论需要,突出问题设计、自由选择问答、多元争辩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问题回答,便于学生在启发思维的过程中灵活运用英语知识和表达规则。
关键词:初中英语 认知需要 提问策略
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问题,就要通过多样化的问题和丰富的表达形式,引导学生主动融入课堂,帮助他们获得更全面深刻的感知。教师依据学生的英语学习认知需要,因材施教和因生而异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实施提问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和课程内容的多方要求,主动创设适合学生个体的问题,让他们在灵活应对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综合运用技巧。
一、找准难点,降低理解深度启问
依据学生的英语学习难点设计相应的问题,让他们在反复思考和多元对比的过程中找到破解策略方法,有利于他们积极思考。依据课程教学要求,多给学生创设破解问题的情境,便于他们在答题的过程中更有效地投入学习,主动展现自己的才能。
根据教学内容要求,从学生在阅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入手,突出问题设计的启发性和层次性,有利于他们加深理解感知。例如,译林版八年级上册Unit 8 “Natural disasters”的Reading“A An earthquake”阅读教学中,不妨设计如下的问题:How many natural disasters do you know?What are natural earthquakes like?Do you know the reason about earthquakes?How do we protect ourselves and others in the earthquake?建议学生从文章找出相关的答案信息。这些问题的设计,一方面紧扣英语教材内容,使得学生有明确具体的思考方向,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在富有层次性的问题中主动探寻其中内在联系,便于他们根据文章有效解答。
根据课程内容难点,建议学生从文章素材中找出相关信息,有利于他们在探寻中激活感知思维,形成深刻的印象。问题的设计,除了体现课程的知识体系外,更应该注重学生的感知需要,结合他们的个人认知查找相应的问题,增强理解深广度。
二、依据差异,引导自由选择答问
“过程写作法”将写作视为交互循环的心理认知过程和语言交际过程,重点强调学生的写作过程和写作能力,有利于充分发展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科研探索精神。《学术论文写作》的实践“过程写作法”的授课模式,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确定命题、撰写大纲和草稿、写作和修改等各个阶段,深化学习者的英语专业知识,提升其英语专业技能。
“过程写作法”交际理论《学术论文写作》一、“过程写作法”之理论基础和基本含义
20世纪70年代,第二语言教学逐步摒弃了行为主义理论,转向以交际为目标的教学法。麦肯齐和汤普金斯首将交际理论引入写作教学,提出了过程写作法,因其观点新颖而实用,受到外语教学界的瞩目,成为写作教学法的主流。过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交际理论,交际法强调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它的基本主张包括倡导教学过程交际化,认为只有做到外语教学过程交际化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强调学生主动学习,要亲身经历合作学习和知识建构的过程并有效地学习( 陈辽坤1991)。由此,写作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来发现内容,挖掘内容,准确地表达内容,在写作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并充分培养其思维能力。教师的指导也始终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之中,直至最后成文。
二、《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简介
《学术论文写作》是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是英语专业技能必修课,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知识的系统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本课程的授课特点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采取以课堂教学为主干,以课前探讨和课后反思为两翼的教和学途径,激活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该实践教学要求学生依据课堂讲授的学术论文各个写作环节,组成合作小组并拟定论文选题、撰写大纲、查找资料、完成论文草稿撰写,期末以口头答辩的形式讲述论文,完整呈现学术论文从撰写到答辩的全部过程。学生经过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演练,可以构建清晰的学术论文写作的概念,养成有效使用语言的习惯。
三、过程教学法基本程序之应用
1.写前阶段
即为学生落笔前的构思阶段,是指写作之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阅读各种资料、收集信息、确定主题、列出提纲等。这个阶段对于学术论文而言犹为重要,因为一个好的研究论题需要基于专业所学、大量的文献阅读和批判式的思考。本阶段,教师指导的关键就是向学生讲授各种挖掘题材的技巧,特别是对于初涉学术论文的学习者而言,如果写前阶段的工作做得不好,后期的论文就很难成行,而且会对学术写作产生犯难甚至是抵触的心理。因此,本阶段积极地鼓励和激活性质的不同思考角度是教师指导工作的重要前提。根据过程写作法的要旨,教师的任务首先就是启发学生如何开发自己感兴趣的题材、选定一个研究方向,然后结合文献阅读逐步细化,拟定一个比较可行的主题句和研究题目。确定题目可行性之后,教师可以根据题意帮助学生确定写作提纲,并引导学生搜集与题目相关的文献资料或研究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