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英语课程建设

英语课程建设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探索

一、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为了充分了解济宁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以及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对该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征求各专业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看法和意见;同时,深入到各教学系,和各专业负责人进行座谈,了解各专业对大学英语的需求情况。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了如下问题:

(一)学生英语水平差别较大,且总体英语基础较差

由于高校扩招,以及受招生政策的影响,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学生入学时的高考英语单科成绩以及入学测试成绩表明,他们的英语基础普遍欠佳,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且缺少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没有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在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班额过大,学生的英语程度不一,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佳。

(二)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单一,课程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基本上沿用的是传统的课程模式。课程设置以英语基础课程为主,主要开设大学英语读写课和听说课,但是以读写课为主,听说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种传统的课程模式重视对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跨文化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差,跨文化交际能力,特别是母语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不强。同时,这种单一的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学生英语学习的个性化需求,不利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教学设施不足,教学模式单一

由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教学设施投入有限,《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要求达到的“建设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还不能完全实现[1]。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平台尚未建成,网络化教学难以实施,大学英语自主学习难以开展,制约着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四)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教师是课程建设的关键因素。由于教师参与课程开发、课程设置、教材选用、课程讲授、课程评估等多个环节,因此,大学英语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成败。王守仁教授指出“大学英语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教学能力有三个部分组成:英语能力(Englishproficiency)、研究能力(academicperformance)和教育技术能力(computerskills)。其中,研究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瓶颈’”。[2]这一点在新建本科院校中尤为突出。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忙于上课,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学研究,缺少问题意识和反思意识,教学研究能力有待提高。

全文阅读

英语课程建设教育思考

作者:郝成淼 单位:江苏宿迁学院 近十年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概况 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自始便受到特别重视。在试点并全面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后,教育部迄今共批准了三批共100所高校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示范点项目学校的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在全国高校中呈现出较为鲜明的特色。另外,部分非示范点项目学校的实践也引起了较多关注。但是,也有许多非试点、非示范点学校在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却乏善可陈。笔者在访问部分示范点项目学校及非示范点项目学校大学英语相关网站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文献进行汇总分析发现,近十年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可归为如下三种主要形态: 1.基本沿袭传统课程体系的形态,即“大学英语(1)至大学英语(4)”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虽然自2002年初便开始启动,但走的是“试点→全面实施→示范点”的路子。其中试点学校为180所,示范点项目学校为100所,相较于全国841所普通本科高校(笔者注:教育部截至2012年4月24日统计数据)的总数来说,所占比例甚少。在本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许多非试点、非示范点学校(如江苏宿迁学院)因政策、经费、传统、学生、师资、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并未跟上国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其所谓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基本上沿袭了传统的课程体系,即课程名称仍为“大学英语”,性质为必修课程,内容主要为综合(基础/通用)英语,在1—4学期开设,合计16学分左右;这些高校虽也有一定的面向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选修课,但基本都是教师自发开设,未有形成体系;专业英语课程则由专业教师开设,未纳入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与大学英语教学几乎完全没有关系。 2.传统课程体系基础上改革而成的形态,即“综合课程+拓展课程”这种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形态的共同特点是压缩传统综合(基础/通用)英语课程,增加各类拓展课程,重新设定综合课程和拓展课程的学分分配与开课学期。其中,综合课程一般为必修课程,而拓展课程则既有必修课程,又有选修课程。但是,这种课程体系形态在不同高校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在综合课程方面,不同高校分别开设一至四个学期不等;在拓展课程方面,不同高校作出了不同的定性,一些学校基本定为人文性课程,一些学校基本定为专用英语课程,还有一些学校兼有;在综合课程与拓展课程的开设顺序方面,多数学校先综合课程再拓展课程,也有一些学校综合课程与拓展课程平行开设,打破学期限制由学生自主修读。以上海理工大学(该校曾为试点学校)为例,该校先开设综合课程,拓展课程则主要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包括英语语法、英语词汇训练与提高、交际英语口语、情景英语口语、中级英语口译、高级英语口译、实用英语写作、报刊英语阅读与翻译、英语报刊选读、影视英语、旅游英语、会展英语、法律英语、商务英语谈判、科技英语阅读与翻译、英美社会与文化、跨文化交际等[10]。 3.传统课程体系基础上“革命”而成的形态,即“专门性英语课程体系”受专用英语(ESP)及英语专业(EnglishMajor)教育等研究与实践的影响,一些高校在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方面采取了革命性的尝试———彻底摒弃传统的大学英语综合(基础/通用)课程,设置面向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完全专门性的英语课程体系。比如天津大学(该校为示范点项目学校,且曾为试点学校),该校的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包括必修课程英语读写译、英语听力、英语口语等,以及选修课程英语写作、翻译实践、英语视听说、英美文化、西方文化导论、英语影视欣赏、经贸英语等[14]。大学英语教育专门性课程体系的构建顺应了世界公共英语教育的主流,符合社会和学生的需要,为大学英语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突破口。 存在的问题 综合近十年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研究与建设情况可以看出,如今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仍然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现提炼如下。 1.政策缺陷影响课程体系建设 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主体的现行大学英语教育政策既是本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又是其行动纲领。但是,政策制定者、实施者和目标群体之间对政策的控制层次不平衡,在信息的掌握与处理方面不对称,政策弹性与适应性不足,公平与正义方面也有问题存在,然而又缺乏配套的问责机制[15]。具体到有关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规定方面,《课程要求》在内在逻辑上都存在混乱,存在前后不一致的表述:“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各高等学校应……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大学英语课程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等等[1]。看到政策规定的这些表述,实施者会有这样的困惑:大学英语是一门课程还是多门课程?大学英语是基础课程、素质课程、工具课程还是人文课程?大学英语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大学英语教学”与“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到底该如何定位?总之,政策本身的缺陷使得以此为行动纲领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在科学性上出现问题,影响了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 2.实践与研究一定程度上脱节 学界近十年对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研究取得的“一个总体认识、四种主要理念、四类主要模式”的主要研究成果,可以说,对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较为多元的科学视野。但是,在实践层面,许多高校(尤其是非示范点学校)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循传统,视野狭窄,缺乏整体观念,忽视当代教育哲学的课程与教学思想,没有科学的课程理念,大学英语课程目标“应试化”倾向严重,对社会与学生的新英语能力需求缺乏有效回应,大学英语教材设计、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陈旧的局面未能有效扭转,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展现,大学英语教师无奈地停留在“教书匠”层面。#p#分页标题#e# 3.不同高校的课程体系形态存在较大不平衡 迄今,学界对大学英语教育性质(属性定位)的认定依然存在分歧,主要存在“长期占主导地位的‘通用英语说’、发展势头强劲的‘专用英语说’和折中主义的‘通用英语与专用英语结合说’”三种观点[16],而对大学英语教育性质的认定直接影响着对大学英语教育目标的构想与表述,自然会对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产生影响。各高校在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呈现出基本沿袭传统课程体系的形态、传统课程体系基础上改革而成的形态和在传统课程体系基础上“革命”而成的形态等,除了传统、资源(经费、设备、师资)、学生等方面的差异外,根本原因还在于各高校对大学英语教育性质认定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使得各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指导思想大为不同,故而在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形态上出现较大不平衡。 总结与建议 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是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尽管改革已然十年,但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的课题依然具有迫切性。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研究方面,如何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并让研究切实地指导实践,如何去规避政策缺陷以使政策成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的科学行动纲领,如何深入探讨大学英语教育性质问题使得大学英语教育的性质定位有一种兼具普遍性与前瞻性的思想指引,等等,都是接下来需要深入研究解决的问题。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各高校应该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拓视野,尊重学生,解放教师,发挥传统、资源、学生力量,借鉴先进高校经验,在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方面作出更富建设性的努力。

全文阅读

大学英语专业之基础英语课程精品课程建设

摘要:课程是教学的基础,而基础英语课程则是大学英语专业的重要支撑,是学生学习英语,培养综合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基础英语课程的精品课程建设将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完善,将利于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字:基础英语课程;精品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本文系青岛大学校级应用基础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项目阶段性成果

鉴于基础英语课程在大学英语专业中占据重要位置,并且是衡量高校在教学和学术方面的水平的标准,因此,国内高校开始侧重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建设。自2003年开始,精品课程的建设就成为了所有高校进行教学工程的重要项目,并在“十一五”期间根据教育部的“质量工程”内容加大了对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的改革力度。2011年,教育部又以“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为工作重点,强调高校创建精品教学。因此,基础英语精品课程建设将有有益于提高大学英语专业的教学质量。

一、大学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众多,因而其公共课程多采用大班教学的模式,即不同专业学生共同学习。因此,大学基础英语课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1.教师存在错误的思想认知。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模式以“灌输式”为主,有些教师在授业过程未能清楚认识到教师的职责,只是单纯向学生传授知识,导致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未能够引导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且温故知新,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思维发散,并构建知识体系。

全文阅读

浅谈商务英语课程建设

[摘 要]商务英语作为一个专业,尚处在探索阶段,还未形成统一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想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商务人才,必须以就业需求为导向,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来增强商务英语教育的针性,提高师资水平,加强教学硬件,打造商务英语的专业环境。

[关键词]商务英语;课程建设;师资培训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6 — 0156 — 02

从2007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批获准设立商务英语专业,截至2012年,已有62所高校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立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此外,全国现有近700所院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或在英语专业中开设了商务英语方向课程。但数量的激增并不意味着目前我国高校商务英语的研究水平和教学水平已经成熟,相反,我国该专业的教学研究现状并不乐观。尤其是那些尚未取得商务英语专业开办资格的院校,虽然开设了商务英语方向的课程,但在专业模式、课程设置、师资、教材、教学、实训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对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完整、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法单一、教材不完善等因素所造成。

一、综合各家之言,明晰商务英语的概念

我国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始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951年创办的“外贸英语”,已有5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经贸英语”、“商务英语”等不同历史阶段。目前商务英语专业在国内已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具有代表性的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英语+商务”模式、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商学专业”模式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商务+英语”模式等。各大院校之所以在同一专业的建设上采用了不同的模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商务英语专业究竟培养的是懂商务的英语人才还是懂英语的商务人才,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商务英语在高校英语教育中的定位问题尚未解决,这与长期以来对商务英语的界定不甚明了有直接关系。商务英语是商务英语教学和学科建设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如不对它作定性的描述,商务英语教学和学科建设就没有可靠的根基。〔1〕

从商务英语这个概念出现至今,学界就未能就它的定义达成一致,甚至有些学者并不认为它可以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出现。张佐成、王彦认为,商务英语是在商务场合中商务活动的参与人为达到各自的商业目的,遵循行业惯例和程序并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有选择地使用英语的词汇语法资源,运用语用策略,以书面或口头形式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系统。〔2〕王兴孙认为,商务英语实际就是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也就是已在从事或将要从事商务行业的专业人才所学习或应用的专门用途英语。〔3〕埃里斯·约翰逊指出商务英语为特殊内容与基本内容的结合,其特殊内容是指与特定工作领域或行业相关,其基本内容是指在商务环境下基本的更有效的沟通能力。

全文阅读

英语语言学导论课程设置与建设初探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在国内外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与实践的推动下,专业课程设置与建设被众多教学者所重视。专业课程设置明确学生知识体系和发展方向,是专业的内涵和核心,保障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以吉林工商学院外语分院英语专业的英语语言学课程为例,初探英语语言学课程的设置与建设。

[关键词]英语语言学导论 课程设置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239-01

在外语教学蓬勃发展的今天,英语专业的专业知识课程设置与建设更凸显其重要地位与作用。作为新升本科院校的吉林工商学院,英语专业的出现更是一股新生力量,对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建设是摆在全院面前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笔者作为英语语言学授课教师,基于教学工作总结与实践,对英语语言学导论课程设置与建设进行探讨。

一、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

由于语言学导论课理论性较强的特点,很多教学者认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悖,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片面地认为语言学导论课程过于纯理论,过于抽象,显得无足轻重,因此常常减少课时,或者被选修课化,甚至被取消。

(二)教材选择无针对性

全文阅读

大学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建设探索

摘 要:《基础英语》是高校英语专业第一主干课程,覆盖大一、大二两学年,课时400多学时.是英语专业学生最基础也最重要的一门课程。本文从师资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学生能力培养、课程网站建设六个方面阐述了该学课方方面面的探索,以期对该课程的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建设

《基础英语》是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的第一主干课程,其教学时间长,覆盖大一、大二两学年,课时高达400多学时,学分多达20多学分,可以说是英语专业学生最基础也最重要的一门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传授系统的基础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语法、词汇与篇章结构、语言功能等),训练基本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为进入高年级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高年级专业学科的教学,从而影响到整体的专业培养效果。因此其教学内容丰富,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及综合能力最有成效的系列课程。

为此目的《基础英语》课程建设必须要从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学生能力培养、课程网站建设几方面入手。

1.师资建设

1)提高教师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这是教师整体素质也是课程建设的关键。虽然近几年随着高校研究生的扩招,教师整体的学历结构有大的提高,但是英语教师中高学历,即有博士学位的人依然是凤毛麟角。所以应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积极报考博士研究生,并为他们创造条件,甚至提供经济支持。

2)高度重视教师教改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应积极鼓励督促老师申报、参与各级教改项目、科研项目及精品课程的建设,积极撰写研究论文,积极编撰著作和教材。高校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上好课,高校也是我国科学研究的基地,因此高校教师在教好书的同时也应积极开展各项科研活动。

3)教师的培训、进修:对教材准确详细的解读是教好课程的第一步。 现在每年暑期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都会组织教材研讨会,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应该利用这一契机积极组织老师参与,与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教师交流、学习。同时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派老师到一流的英语专门类大学进修,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的最前缘知识和教学动态。

全文阅读

《英语语音》SPOC课程建设与设计

【摘要】语音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这一章节中指出要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大力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创立灵活开放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因此,高职高专院校也应加快建设属于自己的SPOCs课程,以求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语音教学 SPOC课程建设 翻转课堂

SPOCs(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是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MOOCs实验室主任阿曼多・福克斯最早提出的,它可以理解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这种教学模式与慕课接近,但也更贴近传统教学模式。MOOCs是SPOCs的率先生成机制,MOOCs未来必将会发展成为SPOCs,SPOCs的贡献在于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增加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等方面。

一、课程定位

1.学生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课程的内容决定了本课程的定位。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一所高职院校,这类院校学生的特点是学习成绩一般,英语基础差,英语启蒙较晚,没有经历过系统的语音训练。这些学生的理解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很一般,太多的理论性知识对这些学生来说就是负担,不如直接的训练效果好。因此,在课程建设时要尽可能的减少理论知识的讲解,多操练。

2.教师分析。对于建设SPOC课程来说,仅仅一位教师是无法使一门课程成功的,这需要一个教学团队来进行建设。但是也并没有研究表明职称和学历越高的教师指导的学生约优秀。学习平台上除了有主讲教师之外,还要有辅导教师,和技术团队的支持。那么对于一个40人的班级,建议采用如下的教师结构:

二、教学视频的制作

1.语言: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讲授视频的语言一定要以母语为主,辅之以英语示范,全英授课学生压力大收获小。主讲教师的语速一定要慢,要流畅。高职学生的理解力有限,过快的语速学生会跟不上教师的授课进度。

全文阅读

英语专业语言学教学中隐性课程建设

【摘 要】“语言学导论”课程是高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学界对其显性课程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对其隐性课程的研究却略显不足。针对语言学教学中的隐性课程建设,本文分别从语言学学习的物质环境建设和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以期丰富语言学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语言学;隐性课程;课程建设

0 引言

“语言学导论”课程是高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该门课程多以英语讲授,授课对象多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多为胡壮麟的《语言学教程》,戴炜栋、何兆熊的《简明英语语言学教材》等。根据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的规定,“语言学导论”属于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研究的丰富成果,提高其对语言的社会、人文、经济、科技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语言意识,发展理性思维。语言学课程的开设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它是英语专业学生构建完善英语学科体系,科学的逻辑思维体系等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国内对英语专业教学的研究多停留在听说读写译等技能性训练的研究上,对于语言学这样专业课的讨论则很少,而在这寥寥无几的研究中,多为语言学的显性课程研究,对其隐性课程研究却略显不足。

本文首先分析语言学教学中隐性课程建设的必要性,然后结合笔者语言学课程的教学经验,提出几条语言学教学中隐性课程建设的途径。

1 语言学教学中隐性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1.1 当前语言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语言学在整个英语专业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但从该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学效果不容乐观。铭涧、李忠善(2009年)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显示,语言学这门课程“内容抽象,术语繁多,教材偏难,比较难学”。同时,潘之欣(2002年)的问卷调查发现“由于教育思想陈旧,该课程在设置中过于偏重语言理论的知识传授,忽视运用语言学知识指导英语学习和使用的能力培养,从而导致开设时间、教材编著、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有:(1)语言学主要以英语讲授,教材也是全英教材,而对于这门理论性、学术性、连贯性比较强的课程,学生要想吃透教材,完全听懂教师讲授的内容非常困难,久而久之便产生厌学情绪;(2)很多学校的英语专业注重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训练,而忽视语言学等专业课程。语言学教学多采用大班式教学(多则可达200多个学生),因此,除了部分考研的同学,大部分学生没能在思想上重视这门课程,因此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不高。除此之外,采用大班教学教学效果不太好,很多学生因为听不清老师讲课内容也看不清黑板或多媒体投影仪上的内容而放弃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课堂教学缺乏互动;(3)语言学教学仍沿袭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灌输模式,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多讲授教材上的理论,泛泛而谈,而很少联系实际,让学生觉得语言学是一门遥不可及的学科。(4)语言学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讲课艺术、人格魅力等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很多教师不愿意教授这门课程。即使有的教师因为专业的对口服从学校的安排担任这门课程的教学,也多是在被动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文阅读

面向“卓越工程师”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

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大项目。面向“卓越工程师”的大学英语课程必须顺应该计划要求,重建课程体系,服务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大学英语;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1-0027-03

作者简介:贾秋仙,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及英语教学法。

教育部于2010年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1]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此计划有四大战略重点,其中之一就是要更加重视工程人才培养国际化。要落实好“卓越计划”,相关学科与课程同时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我国工程教育毕业生的国际竞争能力偏低,其英语水平是制约他们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障碍。因此,如何更新大学英语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适应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是所有大学英语人面临的新课题。

一、面向“卓越工程师”的大学英语培养要求

大学英语是我国高校普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本科层次的“卓越工程师”的外语培养,要考虑国际化培养要求与行业化特殊外语要求两大特点。

1.国际化培养要求

全文阅读

少数民族预科英语语音课程建设研究

摘要:少数民族预科生的英语语音基础薄弱,本文试图在分析少数民族预科生的英语语音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开设少数民族预科英语语音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建设英语语音课程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生;英语语音;交际

一、引言

少数民族预科是少数民族预科生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阶段,少数民族的预科英语教学同样如此。笔者从事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多年,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少数民族预科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尤其是英语语音基础。目前国内研究者对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语音课堂建设的研究为数不多,对少数民族预科英语语音课程建设的研究更加少。

二、少数民族预科英语语音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少数民族预科生英语语音现状。Gimson(1980)曾指出:学好一门语言,一个人只要学会它的50%―90%的语法,10%的词汇就够了,但语音必须几乎100%的掌握。英语语音是英语口语的基础,一个语音不好的英语学习者,口语必然不好。少数民族预科生英语语音现状令人担忧,笔者所教授的少数民族预科生英语语音基础薄弱,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国际音标,很多同学连基本的元音都不会读。第二,根据给出的音标不能准确地拼读单词,对单词重音把握不准。第三,对句子重音把握不准,句子的停顿不准确,读句子无节奏感。总之,少数民族预科生的英语语音状况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他们的口语交际,同时也影响了他们其他方面的英语学习。罗义荣(2014)曾经提到,我国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现状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而研究者对民族地区和民族院校的语音习得和教学研究相当匮乏,对民族院校或民族地区如何有效开展语音教学尚处于探讨阶段。

交际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许鲁之(2004)提到,语言学家发现在语言交际中,完美的单词发音远不如语句重音、节奏和语调等超切分音位来得重要,语音教学的重点也就从音素和单词的发音转到连续、同位、缩音、省音、语句重音、节奏和语调等方面。同时很多学者提到,对发音规则的解释和分析应尽可能简短,要尽早地把语音教学和交际互动的学习活动和语言功能结合起来。另外,语音的学习与外语词汇的习得有很大的相关性,正确的发音可以帮助学生英语词汇的习得,反之则会影响学生的词汇习得(肖旭月,2001)。因此对少数民族预科生进行英语语音培训显得尤为必要。何毅(2015)指出,大学预科英语语音教学的目的并不是通过语音培训使学生的语音和“英语母语者”一样流利准确,而是通过培训使学生能运用外语自如地交流。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