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动机是影响英语口语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对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类型进行了分析,并对在教学中如何通过激发学生的口语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学习动机;英语口语;英语教学;类型
一、英语口语学习动机概述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部动因和力量,它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英语口语学习活动也不例外,它的产生与维持总有其内部的、心理上的原因。这种内部的、心理上的原因就是英语口语学习动机。英语口语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主要的非认知因素。对此,许多专家学者都曾有过非常精辟的论断。
Brown(1981)把动机归纳为以下三点:(1)整体动机(globalmotivation),指对英语口语(外语)学习的一般态度;(2)情景动机(situa-tionmotivation),指在自然习得情况下学习者不同于课堂学习者的动机;(3)任务动机(taskmoti-vation),指对具体任务的动机。
动机研究专家Gardner和Lambert在20世纪50年代把英语口语(外语)学习动机归纳为“归附型动机”(integrativemotivation)和“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motivation)两大类[2J。归附型动机是指学习者对讲目的语的社团有真正的兴趣或有特殊的兴趣;希望能够更好地同使用目的语社团的人进行交际,期望参与或融入到目的语社团的社会生活,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自己能在目的语社团中生存,较为强调“survive”。工具型动机则是指学习者为了某一特殊的目的,如通过考试、获得某一职位以改善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资格,或为了获取目的语国家的信息,如阅读科技文献等。
Dornyer吸收了主流动机心理学研究的有关理论,在多年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英语口语(外语)学习动机三维结构模式。该模式从语言层面、学习层面和学习情景三个层面来界定和测量学习动机。它强调了语言学习动机的多维性质,反映了语言的三个不同层面,即社会、学习者个人和教育的主要问题。该研究在理论上丰富了英语口语(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的内容,推进了英语口语(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和发展。
专家学者们对英语口语(外语)学习动机的含义、类型及其对英语口语(外语)学习的分析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为教学实践服务,以期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成绩。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不论什么类型的动机对英语口语学习成绩都有帮助。为了帮助大学生确立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学好英语口语,接下来我们对大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动机的类型进行分析。
一、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一)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不高,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物流管理方面的专业文章多为经验丰富的欧美人士所写,且文章中含有大量的从句结构及复杂的语法问题。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学习英语没有多大兴趣,存有“得过且过”的想法,课堂上没有主动性。有些想认真学习英语的学生由于基础不好,且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因而无法理解专业英语文章的内容。
(二)教师知识结构不完善,教学模式陈旧,考核不合理
英语专业出身的教师从事物流英语教学时存在专业知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在涉及物流方面的专业术语时可能无法清晰地表达出专业术语的内涵。而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英语基本功大多不够扎实,且教学模式陈旧,局限于“传授知识”,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无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专业英语的教学普遍流于形式。语言的学习最终是为了学以致用,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外语要求是看得懂、说得出、写得了有关涉外业务的资料,能够结合专业和岗位得体地进行日常会话和专业交流。现有的考核制度并不能帮助实现这一目标,不能锻炼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英语水平。
(三)英语教材针对性不强
现有的英语教材种类繁多,但适合高职院校尤其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却极少。目前高职院校大多使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职业英语>或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实用英语》,其内容丰富、贴近生活,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即便阅读一般的英语教材也困难重重。
(四)教学与实践脱节
一、英语教学与班级管理紧密结合的重要性
1.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避免教学技术的死板,帮助学生找回学习的兴趣。
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学习效果不好,导致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乐趣,还有一些学生偏向于团体学习,运动智能很发达,不能专心致志的听课,不能在45分钟的课堂上安安静静地听课。因此,为了让其安静的听课,教师一定要想各种办法给他们安排适当地活动,如:拼单词、画画等。而一些低成就的学生又比较敏感,他们很在意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必须要小心翼翼的和他们沟通,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当他们泄气没有自信的时候,要指出他们具体表现好的地方,要让他们处在团体学习中,不要让他们孤立无援,要尽快找到人帮助他,让他们尽力做好事情,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成功,让他们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升他们的成就感。因此,在英语教学与班级管理的紧密结合下,教师要注意个别差异,主动积极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避免教学的死板,教学方式要灵活,要因材施教。
2.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加强班级组织能力,培养好学生课堂习惯。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就要建立班级常规和纪律,不剥夺学生的休息时间,固定好学生的休息,从而使学生了解到自己来学校的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如:有的学生上课态度比较散漫,不知道来学校自己能学到什么。建立班级管理方法,能够让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专注。而对于违法教学管理的学生要坚定地给予适当地惩罚,训练学生遵守上课的基本常规,才能慢慢培养好学生的课堂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另外,在每堂课上,教师的准备清楚而详实,才能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具有高度的兴趣,控制好学生的课堂上的吵闹。同时要适当地调整课堂教学,使教学适当地保持弹性空间。在英语课的教学中,不能太在乎纪律性,应对学生插话提问给予重视,在学生举手发言的时候,态度要友善而肯定,比较说教和威胁的口吻,要做好尊重学生,对学生有礼貌,对待学生的态度始终如一,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配合好教师遵守规定。
3.能够避免教学教学过程中太过机械化,有利于授课前的准备和修正,提高学习成果。
为了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在组织学习活动的时候,教师往往采用让学生参与分组活动或合作学习,协助找出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在每日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待每一位学生都是以趣味性为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学与班级管理相结合,能够帮助教师找出学生感兴趣的事情,了解他们的喜好,有利于授课前的准备和修正,从而避免教学过程中太过机械化,避免学生的挫败感。同时,由于认为自己的英语成绩好,一些学生会觉得课文一点都不好玩,因此导致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利用小组活动,教师让他们协助别人会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英语教学与班级管理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摘要:分级教学是我国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它的实施有利于教学模式的转变。本文通过回顾本校英语分级教学的利弊得失,分析了分级教学对独立院校英语教学的积极作用以及在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能探讨出更完善的分级模式。
关键词:分级教学;独立院校;优势
随着我国高校近几年来的连续扩招和独立学院的兴起,我国的高等教育也由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化教育。在学生人数增加的同时也导致了生源素质的下降。由于受地域差别,城乡差别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各校之间及校内学生间的英语水平差异不容乐观。尤其是独立院校的学生本身就基础差,底子薄。为了能更好的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其英语水平。我校于2004年开始,在本科生新生入学时进行一次摸底考试,并按其考试成绩分成高级班和普通班。进行分级教学。其中,高级班的人数约占总人数的30%,普通班人数约占70%。虽然所有学生所采用的教材是一致的,但由于基础不同,水平有高有低,对不同的班级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高级班的学生基础比较扎实,自学能力较强。针对这类学生群体特征,我们主张课堂教学以提高阅读能力为切入点,课文教学以“语篇教学”为主体。课堂上始终把“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的训练作为重点,强调不同语篇和话语结构的分析,使学生熟悉多种文体材料。课下要求学生广泛阅读,使学生明白他们所学的不是一门死知识,而是一门新的文化。而普通班的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尤其是最后的几个班,学生基本上很难接受《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因此,对普通班的学生,我们又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基本能接受《英语教学大纲》要求的。对这一部分学生,除了继续打好基础外,主要是进一步提高他们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接受《英语教学大纲》要求有困难的学生,首先是补习基础知识。考虑到他们的薄弱环节和实际需要,我们把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作为该部分学生群体教学工作的重心。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其基本技能。从近两年的四级通过率来看,分级教学还是取得了不小的成绩。2004级学生的四级通过率较前一年增长近七个百分点。而2005级学生的四级一次通过率近30%,比前一年同比增长近十个百分点。
一、分级教学的优势
(一)有利于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做到因材施教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因为学生英语基础相差很大。教师的授课只能选择适用于大多数人的方式和方法。英语课堂教学往往是“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而分级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这样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起点上更好地提高自己。无论是高级班的优等生,中级班的中等生,还是低级班的差生。他们都可以愉快地融入到不同层次的教学班级中去。学生们在不同的教学班中使用不同的教材,教师讲授不同的教学内容,执行不同的教学进度。这样既可以让优等生“吃得饱”。也可以让差生“咽得下”。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师课堂教学带来许多困难,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自愿回答问题的只有那些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而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根本不愿参与其中。实际上,这些学生根本没有勇气和信心去主动回答教师提问。分级教学的实施,化解了这些矛盾。分级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使得他们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由于所学的内容和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是适合自己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而且,由于一个班的学生水平都差不多。水平较高的同学之间的竞争会相对激烈从而促进其进一步学习,而水平较低的同学也能在老师的不断鼓励和肯定下逐步克服自卑心理,慢慢地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
摘要:隐喻不仅具有修辞功能,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在语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尝试将认知隐喻理论中的一些相关概念,如映射理论、概念隐喻和隐喻表达式,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提出写作中隐喻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概念隐喻隐喻理论英语写作
Abstract:Metaphorisnotonlyarhetoricdevice,butamatterofthoughtandaction.ThepaperattemptstoapplytheconceptualmetaphortheorytotheteachingofEnglishwritingandfurtherproposesthatimportancebeattachedtodevelopingstudents’metaphoricalthinkinginEnglishwriting.
Keywords:conceptualmetaphor;metaphoricalthinking;Englishwriting
一、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隐喻理论起始于Lakoff&Johnson的《MetaphorsWeLiveBy》一书。他们在书中表明: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不但存在于语言里,也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我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一般概念系统,从根本上讲是隐喻的。[1]在概念隐喻的理论框架下,隐喻的理解涉及两个认知域:源域(sourcedomain)和靶域(targetdomain)。概念隐喻就是以一个认知域的经验来理解另一个认知域的经验,源域的部分特点被映射(mapping)到靶域上,后者因前者而得到部分理解。所以,“隐喻的实质就是用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验另一类事物”。[2]概念隐喻理论还提出了概念隐喻(conceptualmetaphor)和隐喻语言(metaphoricalexpression)的区别。前者是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映射,在英语中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后者是概念隐喻的具体隐喻表达式,例如:
例1.Weareatacrossroad.
例2.Therelationshipisn’tgoinganywhere.
一、行政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改革的整体思路
PBL和LBL是现代教学的两种范式。前者是基于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注重通过引导学生积极、独立的思考来自己解决问题,后者是基于讲授为主体的模式,一般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施思路是:把课堂分为课后和课上两部分。课后课堂以LBL教学法为主、主要教授记忆性知识,充分运用校EOL网络平台上传资料、讲义和教师自己录制的“微课”内容。课上课堂主要运用PBL教学法,确定主题引导学生问答、讨论、参与。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教学方法可以分为课堂上与课堂下两部分。课堂上,应作为提高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平台,讲授与讨论并进辅之以少数的英语语言游戏可以增加学生们自主学习的热情。课堂下的读物选择,作业任务布置一定要做到知识点涵盖范围广、重点突出的标准。课堂上可以采用多媒体、板书、问答以及开放式讨论的模式进行授课。
二、行政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措施
第一,课下。将本课程的知识点和讨论问题的背景资料,提前上传网络平台,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有较好掌握。这些知识点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板块:专业词汇、行政管理理论知识(中英文)、行政管理实务问题背景资料(英文)。其中,前两部分板块内容主要是学生自学内容,课堂上用抽查、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自学效果进行考核。其中,较难理论内容教师将进行讲解,这取决于对学生考核成果的分析。如果学生普遍掌握良好,则不再赘述;如果学生普遍掌握不足,则需进一步讲解。背景资料阅读主要靠学生自习预习。
第二,课堂上。进行模块化、问题化英文讨论、发言,项目拟采取的课堂教学方法有:讨论、问答、学生汇报发言、游戏等。讨论主要以教师作为核心主持人,本课程一般每年修学学生数量在120左右,可以分成10组,每组选举一位组长进行组织协调。教师按照课后布置的背景资料选择讨论的主题,并预先设置3-5个问题让学生讨论。每个问题讨论的时间可以限定在8-15分钟不等。每组讨论后推选一位同学回答问题,回答效果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主要标准为:英语语言是否表达流畅、发言语速生态是否自若、回答内容是否切题和回答的内容是否正确(或者合理)。因为时间所限,每节课不能所有组别一一回答,但是教师随即选取2-4个组别的方法,会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和危机意识。
问答主要作为对学生课后资料是否学习理解的考核工具,以及学生上课是否积极参与、认真倾听的方法。问答采用全英语问题,教师提问学生能够听懂听明白、学生回答是否流畅正确,都是平时成绩给予的依据。由于课堂学生人数众多、时间有限,因此教师打分的过程要客观而且迅速。初步设想的方法是选取6人作为学生助理,每人分管20名学生名单,教师根据回答表现给予A/B/C三个等级的打分,6名助理,辅助记录。6名助理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对学生学习的干预,也可以最快记录学生课堂表现。这将成为学生成绩的非常可观合理的依据。
学生汇报发言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15分钟以上的发言将被强行停止。学生汇报发言的内容是教师课堂上课前预先布置的网络平台的内容。一般情况下,网络平台布置的作业应先于上课时间的5天以上,以此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准备、思考。发言的内容根据当堂课所处模块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这个学期会分为如下6个模块:PublicAdministrationTheory;DefinitionandScopeofAdministrationLaw;PublicEconomics;PublicPolicy:PublicSectors;Taxation.每个模块都有当今我国或者世界上发生的最热点的管理问题、社会问题、法律问题和经济问题存在,具有较大学习价值。
摘要: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发生的环境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习环境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课堂环境、教育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本文分别从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教育体制这两个较高层面的环境因素探讨它们各自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并提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采用适合我国环境的“环境教学模式”。
关键词: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课堂教学;环境因素;环境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07)12-0104-036
一、引言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高校课程体系的改革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眼下是一个高科技竞争和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人才的激烈竞争,英语作为一种获取各种专业知识和信息的工具已显得十分重要。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各行各业直接面对国际大市场,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越来越高,如何培养综合素质高,外语交际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这是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探索和研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经历了一次较大范围的、轰轰烈烈的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于1999年颁布实行,新一代大学英语教材陆续出版。人们期望大学英语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语法为纲”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交际法教学模式,英语课堂也应该更为“互动”。然而,实际中的大学英语课堂并没有发生较大的转变,学生们不能适应强调师生互动的交际教学法,传统教学模式仍占主导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教师、学习者、师生关系、学习动机等都会对课堂产生影响,然而有一个因素不容忽视,即学习环境,本文将从社会建构主义的角度分析学习环境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
二、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分析
大学英语是一门把语言内容转化为具体行为能力的课程,它潜意识地把语言的学习和语言的运用结合在语言的整体行之上,它是一种特殊行为和能力的结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愈加感到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不能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化交流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这一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从小学到大学,虽然教师、学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英语学习上,但效果却不如人意,究其原因:
1教师和学生就如何“教书”和如何“学习”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重知识传授与学习,轻能力培养与训练,结果是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再精彩,学生充其量只是装知识的“容器”,被动地听,被动地记笔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地发挥,形成了“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状况,其结果是教师愤然,学生茫然。
1管理员职责
作为自主学习机房管理者,我们首先要有一定的责任意识和学习精神。
1.1要有责任意识
自主学习机房是学生自己选择时间来机房上机学习,学生多流量大,听力资源也多,势必每天都会有不少学生遇到的问题,在没有授课教师跟进的情况下,唯有本中心的管理老师方能帮其解决。同时要使本中心所有学习资源与管理平台能够正常使用,也唯有我们管理老师做出保障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必需认真负责地做好我们的管理工作。
1.2要有学习精神
管理老师要能及时处理各种问题,必须了解本平台;更要不断学习以及时了解其新衍生的功能。外研社差不多每隔一年就会对本平台的功能进行完善和新升级一些功能,对于新增加的功能,首先管理老师要了解、要学习,才能指导老师和学生如何做,才能够使得本平台得到更好地运用。
2管理老师要及时做好管理工作
本平台的管理工作相对比较繁琐,笔者现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普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状况有很大改观,广大学生的英语水平逐年提高。但在这些成绩的背后,大学英语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直接影响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基于这种现状,文章对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目的是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
关键词:克拉申“输入假说”理论英语教学对策
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引起了广大师生的重视,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普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2006年,我们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在笔者所在省内的几所普通高校做了与大学英语相关的问卷调查和口语测试后,发现在艺术类专业学生中,68%的学生所学的英语是哑巴英语,他们的口头交流能力较差。不少学生很难用英语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有些学生虽然能讲几句英语,但由于语音差,他们讲的英语别人很难听懂。这种状况很难达到社会需求的英语人才的标准,同时也违背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英语教学的规定。
全球著名的语言教学专家克拉申(StephenD.Krashen),在其第二语言习得“输入假说”(inputhypothesis)理论中指出:外语学习要取得成功,必须有丰富的、自然的目标语语料及其有关知识的输入,没有大量的输入,外语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没有源头则无法进行信息输出,只有大量输入语言信息,在目标语语料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学习者才能输出信息,形成自然、流利的语言表达。根据克拉申(StephenD.Krashen)的“输入假说”(inputhypothesis)理论,对照当前艺术类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不难发现影响学生学好英语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学生没有丰富的适合自己学习的英语学习资料;二是学生缺乏对于学好英语的相关知识的了解。这样对学生来说,他们的外语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他们就不可能输出自然、流利的语言信息。那么针对这种状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为学生提供充足、合适的英语学习资料
1.选用合适的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慎重选择合适的英语教材,丰富教学内容。所选教材应富有时代感,体裁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教材的内容应涉及科技、文化、教育、历史以及日常生活方面的知识。教材的编排上应具有规范性、科学性、系统性、趣味性、可行性等特点。语言结构和交际功能的结合应很紧密,应有助于培养学生语言交际、实践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材,尤其艺术类的高年级学生所用教材内容应同所学专业相关,使学生更多地掌握自己所学专业的词汇,以利于学生用英语进行与本专业相关知识的交流。
2.合理设置课程,适当增加课时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实验前后控制组和实验组的学生在英语学业成绩上出现的变化,论述了合作学习在中学英语的教学中起正面的、积极的效用。
关键词:合作学习;学习小组;信息;目标语言
一、引言
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指的是具有不同水平的学习能力的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实现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合作学习中,学习目标最终的实现不是单靠个别学生独立学习完成的,而是需要同一小组各成员之间的相互依靠和信任而完成的。同一小组内的各成员不仅为学习必须掌握的信息(must-learninformation)负责,还须辅助其他组员学习,且保证在教师评价小组的成绩前,该组的所有组员都已理解了必须掌握的信息,以及具备和掌握了与必须掌握的信息相关联的能力和技巧。
二、合作学习的发展与研究
合作学习在20世纪70年代初兴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综观世界各国有关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践,合作学习一直被认为是具有前瞻性的教育之创新和改革。合作学习能进一步改善由于学校教育而引发的,学生在感知,情感和人际交往上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过去大量的研究都论证了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获得在学业成绩上更为明显的进步。Slavin在1983年出版的著作中谈到:在他研究的合作学习小组中,63%的合作学习小组都在学业成绩上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在他看来,独立学习的学生必须与其他的学生竞争,以赢得表扬或其它形式的强化或奖励。在带有竞争意味的学习环境下,为了保证个人的学业成功,学生都倾向与班级里少数的“优胜者”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教师预先布置的学习目标。然而,这群少数学生的学业成功却暗示着其他大多数学生的失败。通过合作学习,同一小组的每一成员均有获取学业成功的机会。因此,只要教师合理地、适当地运用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将会出现更多的学习“优胜者”。当成绩落后的学生和成绩中等的学生与成绩较好的学生编在同一合作学习小组时,他们会更努力地学习,争取尝试成功,取得进步。而这一观点又恰恰与维果茨基(Vygotsky)提出的“最近发展区(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这一概念和作用相吻合。合作学习小组之间的竞争加强了小组的内部团结,提高了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相互协作的热情。
在英语学习的领域,合作性语言学习一直被认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授方法。它能帮助英语学习者领会英语知识,促进言语技巧的发展。Kagan(1995),和Kessler(1992)都奠定了合作学习与目标语言教学中的理论联系。他们认为,合作学习不但为英语学习者营造了高度互动和互助的学习气氛,而且能在最大程度上,制造有意义的,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的机会。因而,合作学习也为整合言语习得和内容学习的整合构造了坚实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