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国内营销人才需求持续旺盛,但是部分高职院校营销专业的学生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文章通过将职业胜任力引入到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中,探索了高职营销人才的培养和教学改革。
关键词:胜任力;高职营销;培养
一、引言
近年来,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居高不下,在公开的企业各类人才需求量排行榜中,市场营销专业也一直位居前列,尤其是在网络营销、金融营销等新兴行业和业务领域,急需紧缺相关营销专业人才。但是在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一些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高,无法满足社会和企业的要求。因此,通过研究这些行业岗位的需求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高职营销专业人才培育体系,全面提高高职营销专业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
二、营销职业岗位胜任力分析
胜任力概念由麦克莱兰(McClelland)教授1973年提出,他指出胜任力是与工作或工作绩效相关的知识、技能、能力、特质或动机。麦克莱兰还提倡运用胜任力模型来预测和评价工作绩效,胜任力模型是个人为了达到某一目标或完成某项工作所应具备的素质要素组合。胜任力的概率自提出以来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职业胜任能力测量也成为众多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必要的手段和环节,企业在人才选聘的过程中对于营销职业胜任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培养高职营销专业学生以营销职业胜任力为导向就必须强调针对明确的职业和岗位,对用人单位进行人才需求情况调查。根据需求分析确定学生的职业胜任力,以便较好地适应营销职业岗位的要求,实现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在此基础上对高职营销学生职业胜任力进行研究,并且建立有效的营销职业胜任力培养体系,才会真正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办学水平,完善学生职业发展规划。通过对营销类职业进行胜任力分析,我们将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在市场调研、营销策划、销售业务、网络营销等职业领域,具备从事市场调研员、销售员、营销策划推广员、网络营销策划员、网络销售客服员等职业胜任力的技能型人才。在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要围绕这个定位进行营销职业胜任力的培养。
三、以胜任力为导向的高职营销人才培养研究
以胜任力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要求职业院校与企业展开有效的合作。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法、焦点小组讨论、专家访谈法和头脑风暴等经典方法建立企业营销类岗位通用胜任力模式,并且要在企业中进行试行和应用。在胜任力培养过程中,由学校和企业人员共同参与的研究团队要经常指导和组织对高职营销学生进行素质测评,加强高职营销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专业测评、指导工作。在营销职业胜任力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应强调能力与素质的并重,因此对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提炼出职业胜任能力+职业素质的模式。这个模式紧紧围绕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并将职业胜任力的培养渗透从入学到毕业的全程中去。1.职业胜任能力的培养。职业能力是从事每个职业岗位必不可少的能力,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曾经在1998年《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项,称之为“八项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我们理解这八项核心职业能力是所有岗位的通用能力,并不区分岗位类别和专业方向,是所有专业都应该培养和具有的,除此之外,具体岗位还需要强化各自的职业胜任能力来胜任具体的岗位工作。
摘要:
借鉴“卓越计划”的培养模式加强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随着市场环境变化的加剧,急需提高营销人才应对变化的环境的能力。本文提出创新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卓越计划”培养卓越营销人才,以增强营销人才对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
关键词:
卓越计划;卓越营销人才
1借鉴“卓越计划”对营销人才培养的意义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2011年1月18日,教育部提出了《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简称“卓越计划”。该计划推行以来,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明显增强。市场营销专业与工程技术专业的共同之处就是均属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专业,因此,借鉴“卓越计划”,培养卓越营销人才,提高营销人才应对变化的环境的能力,这对于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市场营销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明确提出,高校设置和调整专业,应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014年3月25日,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鲁昕在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科学调整,启动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工作。从传统上来说,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学生职业定位十分明晰,在培养过程中非常注重职业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属于典型的应用型学科专业。目前,全国共有1000余所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开办了市场营销专业。办学主体众多,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办学是避免专业办学同质化、低水平竞争的必由之路。如湖南农业大学立足于自己在农业科学领域的学科积累与优势,响应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培养扎根于农产品销售的营销人才,服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以“国际化+服务化+北京化”为特色;中国石油大学的市场营销专业体现“石油”行业的特点;云南财经大学根据区域优势,以建成中国-东盟高级营销人才培养基地为目标等等。总体来说,各个高校要基于自己的办学历史、学科优势与特色,找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科学分析社会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急剧变化的环境对营销人才的要求。
摘要: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分析现有经济环境下,市场对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情况,明确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目标,并分析了目前营销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革与创新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关键词: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应用型营销人才培养的目标
国际上已经形成了多种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在具体培养内容与方法上不尽相同,其目标都是以满足广大企业的各类需求为主。如何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和特色,结合世界经济发展新特点和需要,有效地配备教学资源,针对性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国外的专家学者正在积极地探索和实践之中。
作为适应中国市场经济需要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教育领域,市场营销专业作为一个完整的培养体系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推动,已基本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培养模式体系。但是,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需求不断升级,用人单位在WTO背景下发生突变,传统培养模式缺乏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应用技能的培养。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现有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设计模糊,教学与实践结合不紧,无法形成知识的协同效应,阻碍了创新机制的形成。培养目标的确立必须结合企业用人单位需要,体现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特点,并做到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具有前瞻性。
1998年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规定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这一原则应贯穿到应用型营销人才的培养目标中。但结合目前社会对营销人才的素质要求,对营销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进行相应的补充和完善。因此,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目标应确定为:培养适应现代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第一线需要、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具有良好思想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市场对营销人才要有开阔的视野和适应国际竞争的新观念,要有勤奋好学的态度和丰富的知识素质,要有大胆的思想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要有良好的人品和职业道德。
2目前我国高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众多高校设置了市场营销专业,也为各类企事业单位输送了大量的市场营销人才。但对比社会对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素质要求,我国高校在营销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摘要:面对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出现供求脱节的结构性难题,现代职业教育亟需探索一条基于深度产教融合下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本文提出了通过建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平台,采用现代学徒制来培养营销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也分析了该培养模式需要的校企合作、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实训条件等配合要素。
关键词:产学融合;现代学徒制;营销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人社部人才市场公共信息网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劳动力市场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市场营销人才至少已经有五年持续高居全国人才市场需求榜首。鉴于我国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时期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营销人才的需求在未来的很长时间内仍然会是需求的热门。相对企业的“人才难求”,学校培养的营销人才却出现了“业难就”、“岗难求”现象。这种人才供求结构性矛盾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供求脱节,解决之道是校企合作。然而从实践角度看,目前的校企合作很难形成长效机制,尤其是面向众多中小型企业的学校更是难以通过校企合作解决人才培养问题,所以如何建立深度的产教融合、以“现代学徒制”的方式培养营销人才成为值得思考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
基本设想所谓深度产学融合下的“现代学徒制”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借鉴德国“双元制”和新加坡“教学工厂”基础上,结合我国现实条件加以改造,由学校和商贸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人力资源公司共同成立产学融合营销人才培养平台,学生分为AB组,分别以学生身份和“学徒”身份交替在校内校外学习、实习,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的的一种营销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充分考虑参与主体的利益,通过建立有效利益驱动机制,保证合作者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合作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校企共同成立的这个平台上学校是生源、师资、教学、培训场地和设施的提供者;合作企业是“师傅”、项目、培训师资、实习岗位、就业途径的提供者。其中商贸公司是营销人才培养平台上的的重要角色,在“学徒制”人才培养中处于关键地位。
公司需要按照现代公司制度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如员工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销售管理制度、成绩考评制度、轮岗制度等。公司设置人员直销、电话销售、网络销售等销售渠道部门及岗位,按照师傅带徒弟方式开展销售管理工作。同时公司还设置人力资源、会计、销售内勤、营销策划、市场研究等部门,设置相应的岗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以在营销部门轮岗,亦可以在非营销部门轮岗。根据学生偏好和能力给予不同的岗位锻炼,做到因材施教、合理分流。按照学生进入企业的学期设置“初级学徒”——“中级学徒”——“高级学徒”——“准师傅”——“师傅”——“经理”——“合伙人”升级制度。学生在升级过程中实现能力和素质的升级,逐步由销售能力培养转向销售管理、领导团队方面培养。达到“师傅”程度学生可以带徒弟,优秀的“师傅”可以留用成为师傅或者职业经理人,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可以成为公司合伙人。大批合格毕业生通过人力资源公司和管理咨询公司输送到其他用人企业。学生在学徒阶段采用校内外“双师傅”指导,绩效和学业成绩“双考核”,实现“双约束”。
二、校企合作方式选择
该人才模式需要紧密的校企合作,合作的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选择:第一种合作方式:学校注册成立商贸公司,并与人力资源公司和管理咨询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由学校教师担任专职总经理或者社会招聘总经理开展业务。第二种合作方式:由有实力的管理咨询公司组织成立商贸公司,并与校方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第三种合作方式:由学校提供办公条件和商贸公司或者管理咨询公司、人力资源公司共同成立公司,整合各方面资源开展业务和人才培养。在以上三种合作方式中以第三种模式为最佳,这种模式实际上是双主体办学方式,可以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有利于形成长期合作的机制。
1.科学定位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目标
对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在于市场定位的科学化,增强高校对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意识。社会的快速发展与经济水平的大幅提升将市场竞争逐步白热化,科学化的定位市场营销专业就是培养学生实用的营销手段,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科学定位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在具备专业的市场营销理论知识的同时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需求。
2.不断优化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与学生、市场的适应对人才培养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不断优化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模式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营销人才,才能真正解决营销人员需求过大这一社会问题。在教学方面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合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可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进入市场营销工作的真实情境,对市场营销这一岗位拥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还可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通过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成为市场需求的营销专业人才。
3.合理制定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课程
市场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在对学生的培养中还要紧密掌握市场定位,通过市场的变化来制定和更新教学课程。合理制定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课程就应市场的实际需求为切入点,分析市场的实际需求,通过学生学习情况和市场的走向合理制定教学课程培养专业性的市场营销人才。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制定应以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为前提来进行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在人才的培养中可邀请一些优秀的企业家或行业代表担任兼职教师进行授课、讲座等。一切的培养活动以符合市场需求为原则。
4.增加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比重
培养优秀的市场营销人才,不仅需要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而且校外实践的教学活动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为了促使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在实训的过程中要力求真实。首先应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需求,根据不同的实践要求分配实训。这种实训方式可高效的完成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效果,更能让学生真实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为毕业生毕业后的工作定位以及人生规划打下基础。一些经济能力较好的高校可直接在校内建立实践基地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市场背景下的营销工作,从而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目前,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摸索阶段,完善其培养模式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坚持以市场定位导向为教学目标,逐渐优化教学模式,同时为营销专业学生创建有效的实践基地,必定能够建立一套完善的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脚步。
一、什么是汽车营销人才
高校营销行业是一种社会服务行业,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校汽车营销专业就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因此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就要打造新教学结构模式,转变教育理念,坚定校企合作办学之路的信念,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汽车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二、高校汽车营销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汽车营销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狭义上来说,汽车营销主要包括汽车产品的营销策划、市场调查、销售、广告宣传等内容。从广义上来说,汽车销售还包括汽车使用过程中的保险、售后服务、汽车租赁、汽车文化以及汽车转让等内容。2011以来,我国汽车市场进入了微增阶段,结束了快速增长的“黄金十年”,汽车销售增速明显放缓。高校对“汽车营销”的内涵认识不足,“汽车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狭窄,着重于培养汽车销售、策划和精英人才,侧重于零部件、整车的销售,不利于毕业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在培养汽车营销人才上,大多数高校都重视汽车营销、金融方向的人才培养,但竞争力并不强,各高校之间缺乏特色,有很多雷同之处。而“汽车营销”专业的就业方面包括汽车销售服务企业、汽车租赁公司、金融保险企业、汽车市场、零配件企业等,面向整个汽车市场。“汽车营销”专业转型发展要求加大汽车后市场所需人才的培养力度。但是高校的“汽车营销”专业普遍存在着办学经验不足、开设时间较短、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尤其是一些《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使用性能与监测》等汽车技术服务类课程投入巨大,时间实训条件要求高。因此,很多底子薄、积累不够的高校,存在着师资、设备缺乏,实训场地不够、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汽车技术服务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提高。
三、构建高校汽车营销模式的建议措施
1.主动适应满足区域经济需求,重新定位,确定培养目标
近些年来,在汽车产业已经被列为区域经济建设的重点,汽车产业快速的发展。在整个汽车服务领域中,“汽车营销”专业涵盖面广、内涵丰富,因此,高校在汽车产品生产下线后,就要回收全过程中的技术服务和非技术服务,如:销售、使用、报废、转让等。同时为了满足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高校汽车营销专业要主动为高校周边地区培养汽车服务业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另外,要确定“汽车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专业定位的要求,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掌握汽车整车及配件营销理论、掌握必需的汽车基础理论,掌握汽车金融和保险等技巧,具有汽车鉴定评估、营销策划、推销技巧等能力,从而能够适合汽车营销、服务、鉴定等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2.确立特色建设防线,优化课程结构,培养市场需求的汽车营销人才
【摘要】在现代市场营销活动中,营销人才能起到沟通企业与市场的作用。本文就营销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及其能力培养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营销人才 能力 培养
一、引言
市场经济,营销为先。营销人才是市场营销活动的主导,一个优秀的营销人才,需要具备优良的思想品质、渊博的知识,需要不断熟悉业务、精通业务等。
二、营销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1、自信力。营销人才的自信力是指营销人才对营销事业和自己的营销能力抱有决心和信心,对营销事业具有勇往直前的毅力和百折不晓的精神。具体来说,营销人才的自信力体现在对自己所从事的营销工作抱有坚定的信念。坚信营销工作是一项理想的、充满希望的、对社会有价值有贡献的伟大工程,其发展发展前景是无限美好的;对自己的业务能力和营销技巧抱有信心,坚信凭着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完全有把握、有能力胜任营销工作,有决心和信心创出佳绩。
2、意志力。营销人才的意志力就是指营销人才能够在任何环境和条件下有目的的控制、支配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营销人才有了坚定的意志力,就不会在其营销工作遇到困难、遭到挫折时产生松懈和动摇的思想,而是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心理活动指向。营销工作的性质决定了营销工作是一项客户拒绝多,接受少,挫折多于成功的工作。一般来说,营销工作不是一次两次,也不是三次四次就能创出成绩来,是要经过多次与客户的磨合才有收获的。有关资料记载,日本人原一平在四年时间内71次拜仿同一客户,终于达成一笔大交易。可见营销工作除了“动口”,还要多跑,勤跑出成绩,为了达到目的,应坚持不懈地克服种种困难。
3、观察力。营销人才的观察能力是指营销人才以自己冷静、细致、严谨的逻辑来洞察市场的能力。市场动态瞬息万变,这就要求营销人才应从各种复杂的市场现象中看出市场本质,从一般的市场营销资料中发现、挖掘新的市场目标,并及时发现、警惕一切对自己不利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能把握时机,又能避免风险。
摘要:随着陶瓷产业集聚程度的提高和一些企业实力的不断增长,为适应竞争的市场环境,景德镇陶瓷企业需要越来越多的管理与营销人才。由于陶瓷行业是一个具有特殊性的传统行业,对其陶瓷行业营销人员的素质要求有属于自己的特点,使景德镇陶瓷企业的营销人才引进和使用便成为一个现实的难题。景德镇陶瓷企业为满足自身人才需求应从完善人才供给,满足人才需求的角度采取相应措施。
关键词:陶瓷营销;人才素质;人才需求
众所周知,陶瓷生产是江西省景德镇市最主要的传统行业。随着近年陶瓷产业集聚程度的提高和一些企业实力的不断增长,景德镇陶瓷企业的营销工作也正随着企业的发展而进行着观念、方式、手段、机制等方面的调整,这使得景德镇陶瓷行业的人才需求必然发生结构上的变化——技术型人才不再是人才需求结构的唯一主体,企业将需要拥有越来越多的管理与营销人才,以加速竞争要素积累、提高管理水平,从而实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市场,形成稳定的消费者群体。那么,能够适应当地陶瓷行业需求的营销人才到底应具备哪些素质?有关企业的人才引进和使用又大体存在哪些问题?下面,本文将对此进行简要论述。
一、陶瓷行业营销人才的素质需求分析
陶瓷行业营销人才与其它商品制造、销售行业的同类人才相比并不会有本质的区别,例如在心理素质、业务能力、诚信与服务意识等方面。但是,陶瓷行业毕竟是一个具有一定特殊性的传统行业,所以其对陶瓷行业营销人员的素质需求也还是会有一些属于自己的特点,现将其中值得强调的部份素质特点列举如下:
(一)足够的陶瓷艺术鉴赏能力
我国陶瓷产品产地众多、品种繁杂、规格各异。而且,不论是艺术瓷、日用瓷还是建筑用陶瓷,都存在着因艺术水平、装饰效果不同而造成的价值差别。而营销人员如果在产品营销过程中无法对相应陶瓷产品的类别和艺术价值进行准确定位,将不利于促进产品销售,甚至有可能误导消费群体,造成不良影响。一方面,针对多种多样的陶瓷产品,营销人员应能准确辨明特点、分清类别,从而找准自己的卖点;另一方面,营销人员,尤其是以艺术瓷和日用瓷见长的景德镇陶瓷行业的营销人员也应当具备基本的艺术鉴赏能力,以能够对陶瓷产品的艺术水平、装饰效果及相应价值等做出恰当评判,从而能将正确的产品信息传递给目标客户,并更合理地开展市场定位、价格决策等工作。
(二)对陶瓷产品技术特性和质量标准的了解程度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飞速发展,这使得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对优秀营销人才的需求极为紧迫。但是,就目前我国人才市场的总体情况来看,优秀的营销人才数量不多,完全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量。对这一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会发现,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营销专业的应用性很强,传统的人才培育模式很难真正满足优秀营销人才的培养需求。为了适应市场发展对营销人才的需要,在营销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学员的实践能力,而沙盘模拟训练正是提高实践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在讨论传统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方式的缺陷和不足的基础之上,就沙盘模拟训练在营销人才培养中的重大作用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
沙盘模拟训练;营销人才;培养;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营销人才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拥有足够数量的优秀营销人才是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目前,我国的各大高校几乎都设置有市场营销这一专业,照常理来讲,营销人才应该完全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但是,营销人才培养不同于一般的专业人才培养,其最大的难点在于必须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得学员获得足够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以满足日后的工作需要。在各类模拟实践的方式中,沙盘模拟训练由于本身具有的种种优点而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传统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
传统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和不足,其主要问题就在于这种模式对学员理论知识要求严格而对其实践能力却不够重视。我国开始对市场营销人才进行专业的培养大约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其模式主要分为理论学习和实习两个过程。这种模式看上去似乎兼顾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但是其实际效果却不能够达到人们的预期。这种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缺陷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一、创新教学模式,确定正确的培养目标
目前,普通高等职业教育的市场营销专业学制为三年。针对三年制的市场营销专业,采用“1.5+0.5+1”模式,按照“一个主干,多个专业方向”的思路,实施订单培养。“1.5”即入学后的前三个学期,利用这段时间培养强化学生市场营销岗位所需的基本素养和基本能力,形成营销职业能力的主干。“0.5”指第四学期,此阶段实施“多个专业方向”的培养,即在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的基础上细分专业方向,按照企业的需求实施订单培养。“1”是指第
五、六学期,这是为就业而准备的专业实习、职业资格考试、订单培养、学生自主创业、毕业设计等。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需求为依托,以培养人才的营销职业能力主线,用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通用的部分构筑能力平台,用灵活的专业方向模块满足学生就业的不同需要,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改革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是高职教学体系改革的难点和重点,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促进课程体系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课程体系的改革要做到“五符合”即:一是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突出技术应用性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二是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理念,即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完善人格、发展特长、终身教育;三是符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水平,坚持因材施教;四是符合社会和岗位的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五是符合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要求。整个课程教学体系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素质创新教育。公共基础课是职业技术所需的理论知识,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以应用为目的,并考虑终身教育的要求;专业基础课是多个职业方向所需的基础课程,要满足继续学习和转岗的需要;职业技术课应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解决职业岗位中管理和技术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在课程中还应融入如何去学习专业知识、寻找获取专业相关信息的途径和方法等思维训练和方法训练的内容,在学习与掌握职业知识过程中强化学习方法和创新意识,培养现代社会从业人员所必须具有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整合教学内容要紧紧围绕如何强化学生的营销专业技能,提高营销职业素质展开,反映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的要求,体现因材施教、个性充分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要求。如把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中《市场营销学》、《国际市场营销》进行整合,同时融入推销员、高级营销员等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的内容;把《市场调查与预测》、《营销策划》进行整合,强调《市场调查与预测》是市场营销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重在应用这种工具,为营销决策提供科学、准确、有效的依据。
三、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主导,创新教学组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