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考字形辨析题重点考查三类易错字:第一类是音异形近字,如“病入膏肓”中的“肓”容易被误写为“盲”;第二类是音同形异字,如“计日程功”中的“程”容易被误写为“成”;第三类是音同形似字,如“好高骛远”中“骛”容易被误写为“鹜”。对于这三类字,考生可采用以下六法巧记。
1.形旁明义法
现代汉字以形声字为主,考生可以根据汉字形旁表意的规律来记忆易混字形。如“贪赃枉法”中“赃”字从“贝”,古代用贝壳当货币,“贝”旁的字一般与财物有关,“贪赃”是贪污受贿之义。“脏”字从“月”,“月”的本义是肉,“月”旁的字一般与身体器官相关。所以,“贪赃枉法”中的“赃”字不能写为“脏”。
2.结构推断法
考生可以利用词语的互文结构来记忆字形。如“纷至沓来”中“纷”和“沓”、“至”与“来”都是同义互文,与“纷”相对的字只能是表示“繁多”的“沓”而不能是“踏”。再如“惹是生非”中“是”和“非”为反义互文,“惹”和“生”为同义互文,考生可根据“非”是“错误”义,推断词中与“非”相对的字只能是“是”而不能是“事”。
3.词源探究法
词源探究法即通过探究词的原始意义来记忆字形。如“风声鹤唳”是指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败于淝水,前秦士兵在败逃途中听到风声和鹤鸣都疑心是追兵,“唳”是指鹤鸣叫,而“戾”是指“罪过”,所以“唳”不能写成“戾”。再如“再接再厉”最初是指在斗鸡游戏中,双方为了使自己的鸡获胜,在下一个回合相斗前都要将斗鸡的喙放在磨刀石上磨锋利些,“厉”通“砺”(磨刀石),是“磨快”之义,所以不能将“厉”字写成“励”字。
4.形近穿串法
【摘 要】近年有关高职生闲暇生活的研究不在少数,但缺乏专业异质性研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艺术类与非艺术类学生的闲暇生活内容进行了对比,从侧面反映出艺术类学生闲暇生活的现状,就此提出了加强艺术类学生闲暇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艺术类学生;闲暇生活;非艺术类学生
大学生的闲暇生活是指大学生扣除正式上课和满足生理需要外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及其生活状态[1]。近年来,有关高职生闲暇生活的研究不在少数,但却缺乏针对高职生闲暇生活的专业异质性研究,加强和重视高职生闲暇生活的差异化论证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高职生闲暇教育的成效[2]。同时有研究表明,高职院校传媒艺术类学生存在自卑感强,学习兴趣低,集体观念淡薄,功利性强,责任感和道德观较弱,虚荣心强,相比一般非艺术类专业学生而言更为浮躁,甚至出现对课堂上老师的说教不感兴趣等问题[3]。针对艺术类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闲暇生活现状开展闲暇教育,对提高其闲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高职院校艺术类与非艺术类学生闲暇生活的差异及原因
本文以湖南大众传媒职院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回收有效问卷402份,其中艺术类学生202人,非艺术类学生200人。调查发现,艺术类学生与非艺术类学生在闲暇时间利用的合理性和满意度以及对学校如何丰富闲暇生活的认识上基本一致,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平均闲暇时间多
表1 每日平均闲暇时间
如表1所示,高职生的闲暇时间普遍较多,共有45.5%的艺术类学生和21.0%的非艺术类学生的闲暇时间超过6小时。但艺术类学生比非艺术类学生闲暇时间更多,这可能是因为艺术类学生的课程设置少、课后作业少,所以闲暇时间较多。而非艺术类学生学习的专业很多是高中未接触过的领域,课程安排较多。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进步,人们对精神领域的需求越来越明显,闲暇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理论界的重视。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闲暇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高中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内容渗透于每个人的生活与生命中,这使得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闲暇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教学 闲暇时间 闲暇教育
新课改背景下,我国学生的闲暇时间明显增多,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当孩子有充分的闲暇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有效地进行闲暇教育更加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对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高中学生闲暇活动及闲暇教育现状
调查发现,现阶段的高中学生,在高考的压力下,学生的闲暇时间被课业负担挤占,闲暇活动内容单调,活动方式静态多于动态且缺乏规划,活动场所相对封闭,缺乏玩伴,比较孤独,学生存在“闲暇紧迫”感。
目前学生接受到的闲暇教育也受到各个方面的限制,归结于以下两点:
一是家长和教师对闲暇教育理论理解不到位的现象直接制约着闲暇教育的实施。
二是教育的实用性和功利性使教师在教学中选择避开与高考无直接关系的内容,从而影响到在学科教学中闲暇教育的实施。
[收稿日期]2006-08-05;[修订日期]2006-09-05
[作者简介]刘德谦(1937-),男,成都人,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
[摘 要]本文是一篇属于基础理论研究的文章。由于前驱者的开拓与努力,近年,中国的休闲研究和旅游研究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在近一两年,却出现了一种舆论过热的现象,甚至有媒体炒作出了中国进入休闲时代的“新闻”。有鉴于此,本文试图从休闲、Leisure和Recreation等基本概念出发,寻找着国内外研究者的视野,从而提出应该加深对休闲内涵的理解的主张,其中包括如何根据UNWTO关于旅游的定义来认识休闲与旅游的异同等。在廓清了一些模糊概念之后,本论文便转入了中国是否进入了休闲时代的讨论,作者的观点是,判断是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必须有重大的标志或衡量的标准,而就目前中国居民真正拥有的休闲时间、经济实力及其消费趋向来考察,说中国进入休闲时代还为时过早。
[关键词]闲暇;休闲;居民休闲取向;休闲时代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6)10―0012―08
解题
【摘 要】闲暇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闲暇教育正越来越引起重视。通过梳理闲暇教育的发展和不断发展的定义,结合我国中小学闲暇教育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闲暇教育 现状 对策 全面发展
近代以来,教育界关注的主要是教育同社会生活的关系,即教育同社会生产力、社会经济结构以及上层建筑的关系,也可以说是教育同个人工作-劳动及角色地位的关系,比较忽视的是教育与闲暇的关系。
一、闲暇教育的发展
闲暇教育源远流长。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一书中就专门论及闲暇对人生发展的意义,认为闲暇是一种自由的、有意义的活动。在19世纪下半叶,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预言“当生产的办法愈臻完善,劳动达到最经济的高度时,闲暇教育的重要性程度就会大大地提高”。而美国伊利诺大学教授、闲暇教育专家查里斯・布赖特比尔发表了《以闲暇为中心的教育》。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由于工作时间缩短、劳动制度灵活、生活条件改善,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闲暇时间的占有和利用日益引起关注。1984年9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有关闲暇问题的世界性大会,标志着闲暇教育已成为全球性教育领域中的新课题。1990年8月29日,我国政府正式签署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该公约第31条规定:“缔约国认识到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活动”。这标志着我国正式把闲暇教育纳入教育大纲。
二、闲暇教育的内涵
在人类历史上,工作(基本上是职业活动)和闲暇的地位几经更迭,教育与闲暇的关系也随之变化。在人类的早期,教育同工作、闲暇以及其他原始文化活动自然地交织在一起。在分工时期,占有闲暇时间的阶级成为垄断教育的阶级。在农业社会中,工作和闲暇无明确区分,教育并无发展。产业革命后,教育同工作的联系日益密切,与闲暇日益疏远。直到20世纪,闲暇教育才在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
闲暇即闲暇时间,是指按照个人意愿休息、娱乐和满足多种需要的时间。学生的闲暇是指除完成学校教育教学规定的任务之外的,完全属于学生个人支配的空余时间。对现代意义的闲暇教育,国际上已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认识:“闲暇教育旨在让学习者通过利用闲暇时间而获得某种变化。这些变化会表现在信念、情感、态度、知识、技能和行为方面,并且它通常发生在儿童、青年和成人的正式与非正式的教育环境或娱乐环境之中”。中小学闲暇教育,就是引导广大中小学学生树立科学的闲暇价值观,养成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的习惯、技能和技巧,从而提高闲暇生活质量的一种教育。与一般的教育相比,中小学闲暇教育是一种更加关注学生精神世界和重视学生情感需要的教育,它最大的特色是培养学生科学利用自由时间的素质,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和创造健康的闲暇活动。
摘要:所谓“静而后能知”,要想获得真知,惟有透过闲暇。闲暇不仅是高等教育的社会基础,还是高等教育的存在方式,更应是高等教育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本文从“闲暇”的视角给了高等教育本质一个全新的诠释。
关键词:闲暇;高等教育;社会基础;存在方式;精神境界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9-0087-03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作为传承、发展和创造知识的主要场所,已经成为社会中最重要的机体之一。高等教育越变得重要,就越需要对高等教育的本质作―探讨。闲暇作为文化的基础,与高等教育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从“闲暇”诠释高等教育,是―个全新的视角。
一、闲暇概念的诠释
1,闲暇的含义
休闲一词在希腊语中为schole,而在拉丁文中则是scola,两者都和英文中的school学校一字同源。school―词,在现代意义上是指教师教学、学生受教育的地方,也即我们所熟知的学校,以及与学校教育有关的内容,基本上限定在教育事业范围内。然而,在古代西方历史上,School―词其意原本不是指学校,而是指人们从事休闲娱乐活动和学习活动的场所。因此,从school一词词性的变化中。揭示了西方古代社会的人们在从事休闲活动和教育活动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
早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先哲们,对“休”和“闲”也分别予以了极为精辟的诠释。“休”字,以人依木而休,强调的是一种暂时中断劳动的休息行为。而“闲”字,则是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人的闲静寡欲的精神状态,注重的是人们感觉、感受和思想的纯洁与安宁的实质。将“休”和“闲”组合成一体,就形成了休闲本身所固有的一系列的行为特点、精神状态、文化内涵和价值意义。至于闲暇一词,按照我国1999年出版的《辞海》对闲暇的解释,意为“空闲、暇时;悠闲自得貌”。可以这样认为,我国自古以来常用的闲暇、余暇、消闲等词与西方人的休闲一词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意思,而中国人的闲暇世界里更具有东方社会特有的自由自在和闲静安逸的空闲成分。
摘 要: 为了全面认识20世纪社会发展与体育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分析研究, 认为:随着20世纪的社会进步,人类的余暇生活需求发生了许多变化。其中人类对休闲体育 的需求变化具体反映在如下3个方面:1) 随着人类余暇时间的增多和滥用,使进行休闲体 育教育的必要性日益突出;2) 人类余暇生活中运动缺乏所造成的身心疾病,使休闲体育活 动在人类余暇生活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3) 迅速老化的人口迫切需要休闲体育服务体 系的建立和完善。
关键词:社会进步;余暇生活;休闲体育;需求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3612(2009)06-0023-03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Progress in the 20th Centuryand Mankind's Sports Leisure Requirement
WANG Guoxiang, LI Jinlong, LIU Yinghui
(PE College,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6, Shanxi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recogn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progress in the20th century and sport, by analysis and study on literature, the paper believesthat with the social progress in the 20th century, there have been many changesin mankind's requirement to leisure life. Mankind's sports leisure requirement c hanges concrete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people'sspare time, the necessity of sports leisure education is getting prominent; sec ondly, due to the body and mental diseases caused by lack of sports during manki nd's spare time, the activities of sports leisure appear more important than bef ore; finally, because of the rapid growth of oldpopulation, it is an urgent ne ed to set up a system of sports leisure service and complete it.
Key words: social progress; spare time; sports leisure; requirement
摘 要:本文在系统梳理近年来有关农民工和闲暇生活的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民工闲暇生活与职业生涯可持续性发展的研究主题,并对其研究内容展开了设想,论述了农民工闲暇生活与职业生涯可持续性发展研究可能存在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农民工;闲暇生活;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新视角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农民工的闲暇生活也越来越丰富。怎样安排好自己的闲暇时间成为摆在农民工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鉴于此,农民工闲暇生活与其职业可持续性发展研究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一、闲暇生活与职业生涯可持续性发展是农民工研究的新视角
当前的农民工研究主要涉及到社会权益保障研究、子女问题研究、城市化研究、就业研究、回乡创业研究、生存现状研究等主题。与此同时,闲暇生活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近年来,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目前国内外有关闲暇生活的研究主要涉及到以下三个主题:闲暇生活及其教育功能、不同群体闲暇生活的现状调查研究以及闲暇生活教育及其模式探讨。
一方面,农民工研究和闲暇生活虽已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文献检索发现,现有研究涉及到农民工闲暇生活的研究较少,农民工闲暇生活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考虑到闲暇生活对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很有必要。另一方面,虽然对农民工职业生涯发展的研究不在少数,却很少有研究者从闲暇生活入手对农民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进行研究。就笔者视野所及,尚未发现直接涉及该主题的研究。目前学者们主要关注的是农民工闲暇生活现状与改善及其与农民工犯罪、城市化等问题之间的关系。然而,职业生涯发展是决定农民工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它直接决定了农民工的生存质量,如果能够从新生代农民工闲暇生活入手来考察其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不失为一个有益的尝试。
二、农民工闲暇生活与职业生涯可持续性发展研究的内容构想
为达到了解新生代农民工闲暇生活现状,揭示其在推动农民工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及重构利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闲暇生活模式的总目标,农民工闲暇生活与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研究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闲暇的内涵与本质
从词源上看,古今中外对“闲暇”有不同的解释。《辞海》中是指空闲、时、悠闲自得貌。在西方,“学校”一词源于希腊语Skholk,其意即闲暇和教育活动。英语中“闲暇”一词leisure,源于古法语leisir,是指人们摆脱劳动后的自由时间和活动,该法语又源于拉丁语licere,意指“被允许”或“自由”。
古希腊的柏拉图把闲暇分为四层含义:空闲;从活动中获得自由;一种自我控制的自由状态;休闲的状态。一般说来,闲暇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时间空闲、活动自由、精神悠闲的存在方式。通常,社会学家把闲暇作为时间概念,个人时间分为个人必需时间、工作时间和闲暇三部分。个人必需时间通常包括:睡眠、用餐、卫生、健康等时间。闲暇是除了工作时间和个人必需时间之外的个人自由的可支配的时间。
本文中闲暇有三个含义:一是时间层面的,指闲暇的自由的时间;二是活动层面的,指闲暇的实践活动;三是精神层面的,指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的心理状态。闲暇有三个特征:第一,闲暇是一种精神态度,是人所保持的平和与宁静的心理状态;第二,闲暇是一种为了使自己沉浸在自己所从事的活动中的机会和能力;第三,闲暇是一种自由自在的存在方式,这种方式是在社会规范内的自由。从时间上说,自由时间、可以支配的时间本身就是财富;从活动上说,闲暇活动具有相对性或结构性,也就是一定程度上的不公平性;从精神层面说,闲暇是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体现。
不管是从时间层面、活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来看闲暇,闲暇之所以为闲暇的根据就是自由。从时间层面看,闲暇是除了满足生理需求和工作以外,个人可以支配的自由的时间,自由的时间才使得个体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从活动层面说,闲暇是在自由时间内,由个人自主选择从事的活动,自由是闲暇活动的必需条件。从精神层面说,闲暇是一种自由的心理状态,是一种自由的存在方式。所以,闲暇的本质是自由。
但是,自由是有限度的,个体生活在社会中,个体是社会中的个体,个体在不断追求自己福祉的过程中,不能侵害他人的利益。为此,社会建立起一套制度体系,来保护生活在其中的大多数人的利益不受侵害。任何个体侵害了他人的利益,社会都有权利制裁。这并不是说要限制个体自由,而是说在不对他人造成有害的影响的前提下,个体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如果个体的发展对他人的发展造成了潜在的危害或者现实的危害,但没有触犯法律,那么冒犯者应该被正当的惩罚和受到道德上的谴责。因此,闲暇的本质是有限度的自由。
二、闲暇自生命诞生之日
就与道德教育相识
摘 要:闲暇意识因其迥异于传统课堂教学思想的特点,契合师范语文课堂教学特点。自由是闲暇意识的本质属性,契合语文课堂教学本质要求。将这种“闲暇意识”渗透到高师语文课堂教学中,必将极大地改变教师的教学观,给被程式化、神圣化甚至僵化了的语文课堂教学松绑,创设自由快乐的语文课堂,有利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形成新的高师语文课堂生态系统,还学生精神自由,还语文与语文教学以常态。
关键词:闲暇意识 语文课堂教学 自由
师范教育无疑是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其起点和终点都是把师范生培养成教书育人的合格的“准教师”。从师范生到准教师所接受的师范教育本身,不可避免的影响、传承着师范教育的特质,并指导未来的教师职业生涯。从这一点上看,师范教育应该紧跟时代脚步,应有超前教育理念,引领教育改革方向。笔者认为,当今的休闲生活,闲暇意识,对于教育教学改革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仅就高等师范语文课堂教学渗透“闲暇意识”的必要性做一点探讨,初步领会“闲暇”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以此引领未来的“准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充分发挥闲暇意识的作用。
当然,人们乍一听“闲暇”二字,都感到不可思议,怎么能和教育教学扯上关系?似乎“闲暇”是与严肃、庄重、神圣的语文课堂教学格格不入的,抑或这与我们对学生学习的传统要求相距甚远?这与我们的认识有所欠缺有关。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闲暇代表着“可支配的时间”以及“不受约束”。中国的孔夫子也有类似的教育理念,“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闲暇意识。现代意义上的闲暇,大多是指个人没有必须做的事情因而感到自由和最能表现个性特点的时间。自由不受约束性是闲暇的最本质的属性。因此闲暇就是能按个人意愿自由支配积极的时间,而非消极的消磨时间。
很早以前,人们已经认识到闲暇在教育上的特殊意义和价值。两千多年前的《学记》就曾有个精辟的论述:“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更直接:“只有当孩子每天按照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五至七个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全面的人。”前贤的这些论述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具有指导作用。
高等师范的语文教育更加注重人文性和专业性,课程设置大多为必选课、公共基础课,它所培养的师范生,更多的是学习语文教学、语文素养以及语文精神。高师的语文课堂教学,既不同于高中阶段的知识性应试教育,也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研究性专业教育。高等师范教育是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集体,从一定意义上讲是职业教育,培养的“准教师”以后教学对象更多的是幼儿、小学生,即少年儿童,“闲暇”对于他们来说更合乎天性,也更有价值和作用。所有,高等师范的教育,既要传授给他们知识,更要传授给他们方法和理念。正因为此,高等师范语文课堂教学渗透“闲暇意识”,其实质就是让我们的未来的老师在教授少年儿童语文时能够充分运用“闲暇意识”,以此推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少年儿童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作用,提升语文教育的价值。
当然,语文课堂教学不可能是简单的闲暇语文学习,不能用闲暇语文学习来代替。它有着与闲暇语文学习不同的特点、地位和任务。我们当然不能盲目夸大闲暇语文学习的功效,也同样不能盲目贬低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但闲暇语文学习过程的闲暇内涵和精神,即闲暇意识,对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无疑是有益的。
一、闲暇意识的渗透运用是有效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