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大学里,我一直使自己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这使我能在快乐中学习,我相信付出总有回报,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大学的学习生活奠定了我扎实的专业理论,良好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务实的工作作风,
回顾已经过去的的三年多,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觉得自己过得很快乐,也很充实,除了努力学习基础课程和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外,我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文体活动,在这三年多里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在学习成绩、工作能力、思想觉悟等方面比起刚来大学的时候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我并没有被陌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所吓倒,很快地克服了种种不适应,成功地完成一个由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型期的过渡,
在学习上,我一贯保持着高中时代的良好学习作风,并不断的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方面,除了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外,我还很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大二开始我就积极地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大三暑假自己也找了份兼职,终于也感受到了步入社会的艰难,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我不但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还提高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平时我还非常注重计算机能力的培养,涉猎了大量计算机方面的课外书,并通过了全国计算机二级和省计算机二级考试,同时我还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现代办公所需要的各种软件工具.
在工作方面,我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大二时在院学生会工作,赢得同事的好评,到大四的时候,我积极地搜集各种招聘信息,努力地为自己创造就业机会,并获得了在沈阳爱普罗斯牧业咨询中心实习的机会,在实习期间我努力学习这些专业外的知识,弥补了专业上的不足,拓宽了我的就业范围,同时我还积极参加各种面试以求取得更多的经验,
在生活方面,也许是受家人的影响,我向来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虽然家里经济条件很拮据,但是学校的补助和奖励以及老师的帮助和同学们的关心让我感受了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使得我并没有为生活上的问题而操太多的心思,同时我还积极参加学校、系和班级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对于一名大四即将毕业的学生,踏入社会就是人生的一个新旅程,走好这段人生新旅程的第一步也非常重要。通过对这三年多的总结,我对自己有了一个更加系统地客观地认识,在以后的求职路上我会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以全新的面貌面向社会、迎接未来,迈好人生新旅程的第一步。
相关阅读:
七年的大学生活是我人生的关键点。七年的校园生涯和社会实践生活我不断的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一直都认为人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的我对知识、对本专业一丝不苟,因而在成绩上一直都得到肯定。医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所以在不满足于学好理论课的同时也注重于对各种临床知识的实践。
在大学期间,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自我的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认真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结合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机会,从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
思想上,虽还未成为一名党员,但始终以党员的要求来要求自己。时时刻刻的检查自己,让自己在思想行为方面能够作风优良、待人诚恳,能较好处理人际关际,处事冷静稳健,能合理地统筹安排生活中的事务。为社会为学校为同学为身边的人做事不再是觉得是一种累赘,而是很乐意的去做并且能够得到满足和快乐,不会去想做好自己的事情,别人的事情少管。并且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做到。在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现在我理解道理,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回顾这几年,我很高兴能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他们,同样的,在我有困难时我的同学们也无私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对 于 老师,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为他们在我彷徨的时候指导帮助我。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我可能将不知道何去何从。我现在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学习上,我没有让自己失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大学期间先后通过英语国家四级、六级,计算机国家二级,由于所学的是临床医学专业,因此非常注重临床操作能力,除了理论学习之外,我的实践能力也得到非常大的提高。
生活上,我勤俭节约,严于律己。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时间在外面找兼职、做家教,也锻炼了我的社会交往能力。
作为一名2010年大学应届毕业生,我所拥有的是年轻和知识。年轻也许意味着欠缺经验,但是年轻也意味着热情和活力,我自信能凭自己的能力和学识在毕业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和追求的目标。
近年来毕业生就业难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面对400多万的就业大军,毕业后想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还真是不易,面对这种情况,在校生也不断调整着自己的心理预期。
很多人不禁发出这样的慨叹――十年寒窗为哪般?
但应届毕业生们的“薪”情到底如何?有什么新变化呢?中华英才网最新薪酬调查数据分析为您一探究竟。
切入正题前,我们先看一下数据来源。中华英才网刚刚结束的薪酬调查持续了近半年的时间,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个行业的11,700多家企业,共收集到22万条员工薪酬数据,其中23,000多条为应届生的薪酬数据。而在下文中提到的应届生薪酬则包括了应届毕业生的固定薪酬、补贴收入和浮动薪酬在内的税前现金收入总额。其中:
固定薪酬:包括年度基本月薪收入(含第十三个月的薪酬,但不包括各种补贴)以及年度岗位津贴总额;
补贴收入:包括交通补贴、餐费补贴、通讯补贴、培训教育补贴、节日补贴、旅游补贴以及其他补贴的年度总额;
浮动薪酬:包括销售提成、绩效奖金和其他奖金的年度总额。
现在让我们言归正传,到底应届毕业生的薪酬降了没有?是不是所有行业对应届毕业生的薪酬都采取了“打压政策”?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财经大学新闻专业三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探讨了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及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问题,提出要全面依托财经大学开办新闻专业的有利因素,搭建专业发展平台;转变就业观念,加强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推进通识教育改革;加强职业发展教育;建设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等措施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实现学生顺利就业、理想就业。
关键词:新闻专业;就业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6-0150-03
一、引 言
财经传媒热及大众媒体的“经济化”,使经济新闻及传媒人才走俏。财经院校依托经济管理学科的优势,寻求经济管理学科与新闻学之间的契合点,开设新闻专业培养经济新闻与传媒经营管理人才。我校新闻专业(经济新闻方向)自2005年招生以来,到目前为止已有3届毕业生,2009届有毕业生50人,2010届有毕业生96人,2011届有毕业生95人。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分析新闻专业三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探讨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及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就业现状分析
(一)就业总体情况
依据表1的统计数据分析,毕业生就业呈现以下特点:第一,三届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情况较好,总就业率高,但呈逐年下降趋势。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100%,2010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8%,2011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6%。说明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新闻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第二,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企业,部分学生进入国企和三资企业,且呈逐年增长趋势,更多的毕业生进入一般中小企业。2009届毕业生进入企业的人数占本届学生总数的68%,其中进入国企和三资企业的比例分别为8%和4%;2010届毕业生进入企业的人数占本届学生总数的59%,其中进入国企和三资企业的比例分别为14%和4%;2011届毕业生进入企业的人数占本届学生总数的82%,其中进入国企和三资企业的比例分别为15%和7%。这与国家的政策导向基本相符,“各地将进一步畅通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城乡基层、中西部就业的渠道,使高校毕业生真正‘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1”第三,部分学生升学和出国;少部分学生进入机关和事业单位。为响应国家有关部门的号召,部分学生进入部队、国家基层项目、地方基层项目和城镇社区就业。
走出大学校园,每个人都期待着自己的第一份薪水。但大学毕业生的薪酬行情却是年年走低,2007年月均收入2000元成为最为普遍的“薪情”。相比较而言,北京地区的年平均薪酬达40139元,超出了上海、深圳和广州等城市。
今年刚从北京一所大学本科毕业的小严在上海找到了一份工作,但他每月基本工资只有1500元,加上其他福利,每月总收入不超过1800元。这与他去年进入该公司的师哥相比,有了些微下降。
职场求职越来越难,严酷的现实让许多大学生期待的“第一份工资”也不敢抱太高的期望,月均收入2000元成为最普遍的“薪情”。据中华英才网人才研究中心近期的“2007大学毕业生薪酬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07年税前现金收入的市场平均水平是24852元,相比2006年的26758元,同比下降了7.1%。
据了解,中华英才网此项薪酬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个行业的11700多家企业,共收集到23000多条应届生的薪酬数据。报告就当前大学生就业中的薪酬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解析。应届生薪酬年年降
记者综合分析了中华英才网2005~2007年三年薪酬调查的结果,从总体上来看,全国应届毕业生的税前现金收入的平均值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2005年全国应届毕业生的税前现金收入的市场平均水平为28011元,2006年这个数字下降为26758元,同比下降了4.5%;而到了2007年税前现金收入的市场平均水平是24852元,相比2006年的26758元,同比下降了7.1%。
应届毕业生薪酬的不断下降,也使得他们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预期。根据中华英才网2007年最新一期的最佳雇主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期望月薪在1000~3000元之间的人数在增加,相反期望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人数都在减少。不过,中华英才网人才研究中心高级人力资源顾问高瑞表示,虽然职场新人的总体薪酬在下降,但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在入职的一年内薪酬都有所增加。据2007年薪酬调查数据显示,有75.5%的应届毕业生在入职一年内都获得了加薪,其中更是有41.1%的人是在入职后的3个月内就得到了加薪的机会,平均加薪幅度达到了380元。
行业薪酬谁领军?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前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而体育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本文通过对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调查,旨在分析他们的就业现状和方向,针对就业形势的需求,在课程结构设置与学习过程中做出相应的调整。
关键词:大同大学;体育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
1 前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大学毕业生在快速增加,而大学生就业现状却不容乐观。尤为突出的是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环境更为严峻,通过大量搜索关于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方面的文献未见报道,可见相关研究较薄弱,本文拟以此为研究切入点,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网络法,对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毕业生就业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为我校体育学院毕业生就业提供建议与对策,并针对就业形势的需求,在课程结构设置与学习过程中做出相应的调整。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山西大同大学2004~2010届共七届体育学院的毕业生
2.2 研究方法
摘 要:运用调查问卷,对高职应届毕业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现状及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心理资本总均分大于量表的理论中值;在心理资本的各因子上,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在自我效能因子上差异显著;是否获得奖学金在自我效能、希望因子上差异显著。2.就业能力的总体均分和各因子的均分都大于量表的理论中值;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在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总分上差异显著;是否获得奖学金在思维能力上的差异显著性。3.在心理资本各因子上,自我效能、希望、乐观与就业能力各因子相关显著,且自我效能对就业能力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所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可以通过加强其心理资本的积累来实现。
关键词:高职应届毕业生;心理资本;就业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高职毕业生属于高技能人才,但是相比本科生、研究生学历较低,学历上无明显优势,在目前就业形式严峻的情况下,他们承受着更多的压力,就业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有研究表明,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相对较低。[1]在心理、个性、态度等因素的缺陷影响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积极心理学中的心理资本,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和途径。心理资本即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2]。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提升高职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可以通过加强高职应届毕业生心理资本的积累来实现。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笔者对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应届毕业生共150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38份,其中男生14人,女生124 人;独生子女23 人,非独生子女115人;来自城市19人,来自县镇27人,来自农村92人。
(二)研究工具
[摘要] 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资源与载体整合不足的问题,提出通过构建用人单位信息数据库、往届毕业生就业跟踪信息数据库、毕业生就业信息自助式服务平台、毕业生网络社区互动平台等就业信息化载体,对各种就业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并通过建立区域性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对各种信息化载体进行整合。通过对就业管理工作信息化资源与载体的整合,可以实现各方对信息与资源的共享,提升对毕业生就业的服务和指导力度。
[关键词] 自助式服务平台;互动平台;反馈机制;群聚优势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6?0079?03
目前,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网站建设方面,这些研究都是集中于信息化载体的某一个方面,没有实现对多种信息化资源和载体的有效整合,无法发挥毕业生就业信息载体之间的整合作用。本文拟通过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资源和载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整合现有的毕业生就业信息载体,来进一步提升毕业生信息共享程度,提高毕业生就业信息化水平。
一、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载体建设的主要问题
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载体建设,是在利用现有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和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实现区域内各高校之间的就业信息资源和载体的有效整合与关联以及各方的信息与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之上形成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闭环反馈与管理机制。
为适应新的就业形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教育部于2001年首次提出了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路,之后全国高校开始逐步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工作。2010年教育部正式启用的“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有效整合了各个高校分散的信息系统,进一步提高了全国高校的就业信息化水平。
随着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很多高校都建立了包括就业信息提供、信息资源共享和就业指导在内的就业信息化平台。在此基础上,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了良好的沟通机制,双方依托现有的就业信息化平台,实现了信息的双向沟通,提高了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双向选择效率。然而,虽然目前很多高校就业工作信息化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但从总体上看,就业工作信息化水平仍然偏低,资源和载体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摘要】随着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快速发展,社会和大众对体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较多企事业单位接收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广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各培养高校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无结构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2届、2013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表明,本科毕业生进入高校从事教学工作的几乎没有,进入中学任教的居多,也有部分进入各城市的小学任教,考研人数比例逐年减少,考取公务员与到事企业就业以及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数量在逐年增加。
【关键词】广西高校 体育教育专业 毕业生 就业
1 前言
体育教育专业是广西师范大学开设较早的专业之一,而广西师范大学的体育教育专业在广西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之中是成立最早的,经过40年的努力和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和特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体育教育人才。近些年来,随着广西高等院校的连续扩招和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广西高等院校的毕业生,特别是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都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在当前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研究分析广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并寻求对策,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就业指导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2、2013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
2.2 研究方法
摘 要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努力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不但成为高等学校的共识,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调查研究和长期工作实践,探索建立了一套就业质量评分体系、并以赋值的方式进行了验证,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推广实用价值。
关键词 就业质量 评分体系 大学生就业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3.088
An Empirical Research of Employment Quality
Scoring System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TANG Yi, PAN Gangfeng, WANG Hanting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2)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college enrollment, especially the impact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efforts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rate and quality of employment, not only become the consensu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research and long-term work in practice, and 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rating system, the quality of employment, and the way the assignment was verified, with a str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omotion of practical value.